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求知识于社会,搜学问于他人——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睡前醒后学习一会儿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入睡前学到的东西,保持记忆的时间最长,因为在睡眠期间,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普遍转入抑制状态;临睡前所学的东西没有受到其他信息刺激作用的干扰,这是近因效应的作用。这就是睡前醒后学习法的理论依据。同时根据记忆的干扰理论,记忆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则相反。睡前或者醒后学习,由于分别没有后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保持量最大。

    由于睡前所学到的信息没有受到干扰,清晰地记在大脑皮层上,所以我们早晨醒来在大脑没有接受外界刺激之前,应该及时回忆头天晚上睡前所学的内容,同时分辨清楚:记住了哪些?遗忘了哪些?然后翻开书本对证,如果发现遗忘了或记错了应立即纠正,尔后按着正确的再重新记忆。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较难记忆的内容,如学外语、背书、记单词、记公式等。运用得当这种方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来说在起床后和睡觉前一小时学习为最佳。

    我知道,我很无知

    要想每天进步一点点,需要你首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正是因为有这种无知的空杯心态,所以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而学到的东西将是自己成长的重要基础。有一个人去一家公司面试,公司的领导对他说在大学里有什么成就。他想了想,于是用了三十多分钟来详细介绍自己在大学里的成就,说完以后领导问是否还需要补充。他说没有了。于是领导发话了,以前所有的成就都忘记吧。

    人在社会中生存一定不要把自己装得满满的,这样会觉得活得很累。有个人去听老师讲课,但是他总是听不进去,原因在于他总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总认为老师的观点不正确。其实很多时候,即使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也应该尊重别人。更何况去听人家讲课,一定要有个空杯的心态,这样才可以舀回水来。学问在于掌握,而并不是争论或者辩论。辩论只不过是提高思考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学问本身。

    我知道,我很无知,其实质是一种忘我的精神。人们在很多时候都不能忘掉一个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想强调一下自己。开会的时候,总是想出出风头,如果确实感觉到自己很是无知,确实感觉到自己虽然知道很多,但是今天主要是听别人来讲的话,那么就不会毫无顾忌地信口开河了。

    同时正是因为一个人比较无知,所以他无所畏惧。在他心中不会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这样他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够掌握到更多的东西。

    无知也是一种很谦虚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但会尊重别人,而且不会因为自己的锋芒而让别人受到伤害。很多时候很多人往往表现得锋芒毕露,他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很有才华。其实这种爱自我表现的人不但是自己虚弱的表现,而且容易让别人受伤。很多时候的表现并不是别人所喜欢的,人们都希望能够和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现在你拼命地想表现自己,反而让人觉得难堪。

    无知是一种艺术,一种以退为进的艺术。它不会伤害任何人,同时也为自己的表现找到了一个十分充足的理由。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就不发表意见。也是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才有希望能够继续听取你们的意见。这样自己就可以有很多的学习机会。

    学习永远都不能停

    从前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做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十分幸运地娶到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好妻子,他的妻子总是激励他上进,要有抱负。

    他的妻子认为堂堂的七尺男子汉,一定要多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将来才好去做大事。于是她辛苦劳作,为丈夫存了一点钱,并让他到远方去找名师学习本领来充实自己。

    乐羊子听了十分感动,于是听从了妻子的建议,收拾好行李出远门去了。夫妻分别后,妻子十分挂念自己的丈夫,一天比一天思念,但是想到他在异乡求学,所以她始终始终把这份惦念埋在心底,每天都通过不断地织布干活来排遣这份思念。这样也可让乐羊子安心学习,而不用记挂着自己和家里。

    突然有一天,她正在织布,听到有人敲门。她开门一看,发现站在门口的居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特别高兴,赶紧把丈夫迎进屋里坐下。然而这种高兴没有持续多久,她就开始疑惑了:“你才刚刚出去一年,怎么突然就回来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乐羊子看着妻子,很是深情地回答:“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只不过离开你的日子太久了,对你实在太想念了,于是忍受不了就回来了。”

    妻子听到这番话,什么也没有说,她十分地难过。顺手就拿起剪刀,跑到织布机前“咔嚓”一下地把织了一大半的布剪断了。乐羊子很是吃惊,问她这是为什么。妻子回答说:“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着这匹布,它才好不容易从一丝一缕积累起来,逐渐快成为一整匹布。现在我却把它剪断,白白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它再也不可能成为整匹布了。难道你不明白吗?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取得任何一点成绩都需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你现在半途而废,与我剪断布有什么区别,你不觉得可惜,我还觉得可惜呢?”

    乐羊子恍然大悟,心中十分羞愧,于是他立即离开家继续求学,这样整整过了7年,他才学成而归。

    乐羊子的妻子以她的远见和勇气帮助丈夫坚定求学的意志,最后乐羊子也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学业。做学问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收回散漫的心,否则很难做成功。

    学习在于培养思路和独立判断

    伯乐特别擅长辨认千里马,他也试图着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相马高手。他给了儿子一本《马经》,并相信儿子只要按照《马经》上画的图样去找一定能找到千里马。

    儿子欣喜万分,毕竟这是父亲给他锻炼的机会。于是他拿着《马经》找了很长的时间,他见到了许多的马,每遇到一匹马,他都会拿《马经》来仔细核对,但是每次都对不上。这样找了一年,儿子有点灰心丧气。他回到家中垂头丧气地告诉父亲自己的经历。但是伯乐始终劝说他不要灰心,只要努力以后必然会找到千里马的。

    在父亲的鼓励下,儿子再一次踏上了寻找千里马的征程。然而此时他确实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寻找。他只是漫无目的地走,一直走了很长的路。

    终于有一天,他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一只大蛤蟆“咕咕”地叫起来,而且很是欢快地一蹦一跳地跳过来了。儿子看了半天,心中想:这难道不就是我要找的千里马吗?于是十分开心,立即往家里跑。

    他前脚还没迈进家门,就大声嚷嚷起来:“我终于找到千里马了!我终于找到千里马了!”伯乐一听,赶忙跑出来问:“你找到的千里马是什么样子的?”儿子十分得意,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说:“见过了那么多马,我终于发现有一匹和书上画的最像。它的头颅高高隆起,眼眶则深陷下去,背脊也是缩着的。但是遗憾的是,它的蹄子不像。不过我觉得很难有比这个更像的千里马了。”听完儿子的话,伯乐心中明白了大半,他苦笑着对儿子说:“你找的这匹‘马’应该只会蹦蹦跳跳吧!你想一想啊,这样一匹马人骑上去怎么会受得了?”

    一个人拥有思路和独立判断是非常必要的。培养思路和独立判断还在于凡事有自己的主见,要看得长远,避免鼠目寸光。拿遭到羞辱来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怒目相对。在冲动下,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然而,这种人不可能做大事,因为他缺少自己的独立判断。

    终日忙碌,不如一刻学习

    宋朝,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小孩叫方仲永,他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方仲永5岁时,还从来没有见过笔墨纸砚。

    一天,方仲永哭哭啼啼地向家人要笔墨纸砚,他说他想写诗。父亲感到十分惊讶,他执拗不过儿子,便立即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小小的仲永拿起笔便写了四句诗,同时还给诗取了个题目。同乡的人知道了这件事,全部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个究竟,他的诗确实写得还不错。很快,这件事就传开了,人们都十分称奇。

    从此以后,方仲永家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常常有人来他们家拜访,还有一些文人当场出题让小仲永作诗。然而无论是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意境比较高远,因此得到很多人的赞赏。

    方仲永的奇才传到了县里,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没有人不认为他是神童的。很多县里的名流、富人对方仲永也十分欣赏,他们一家的地位提高了许多。方仲永的父亲很是得意,便经常带着自己的儿子到县里去拜访那些名流、富人,总是找一切机会去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这样不但可以博得夸赞和奖励,而且还可以赚到很多的钱。

    方仲永从此就再也没有学习,时间一长,神童渐渐才思不济,最后仅仅一味地凭着一点天才来作诗。结果到了十二三岁,他作的诗已经大不如从前,跟他交流的人都感到十分失望。到了二十岁的时候,方仲永所有的才华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了,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这个时候,人们都非常遗憾地摇着头,可怜一个天资如此聪颖的少年最终还是沦为一个十分平庸的人。

    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重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人要学会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随时记录灵感

    灵感就是宝贵的创新资源,个人要把灵感当做可能有价值的产品来对待,注意保护和记录自己大脑中随时产生的灵感。

    在英国,福奈尔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珠宝品牌已经成为时尚名流竞相追捧的奢侈品。福奈尔的品牌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福奈尔的设计师们能够抓住瞬间的灵感,并把灵感变成现实,做成艺术品。

    福奈尔是学肖像画的,从伦敦的艺术学校毕业后,在师从老银匠爱德华的学习过程中,他对银金属和传统手工艺一见钟情。他的绘画功底也帮了他不少的忙,他在绘画的时候也能及时抓住瞬间的灵感而画出精妙的作品。他从事珠宝行业的时候也是如此。他的作品充满艺术灵感,他说自己的许多创作灵感来源于伦敦街道的古老建筑:教堂的古典门窗、大理石墙面以及各种博物馆的艺术氛围,都能给他带来设计灵感。他根据这些灵感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所以一个个不朽的作品就诞生了。

    福奈尔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流程始终保持不变。每一件作品都是从最初的一个草图开始,有时自己突发灵感,就在信封背面或者其他东西上面先勾勒出设计图案。福奈尔要求设计师使用传统机械设备来制作珠宝,以便让制作者能与作品保持近距离的接触。他曾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蕴涵了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产品,而这正是福奈尔品牌深得顾客喜爱的原因。

    当思想的火花和灵感闪现的时候,随时记录下来,保存下来,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有价值的灵感特别是有可操作性的灵感要进行修改和完善,阐述清楚,表达完整,然后形成可操作的创新方案,再根据情况实施,这样就可以实现创新的价值。

    好读书,多请教

    西方有句名言:“读一些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实验表明,经常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更能使那些固执的人得到心灵上的慰藉。

    丰富的知识使人聪慧,使人思想开阔,使人不至于拘泥于教条式的陈规陋习。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越有知识越要谦虚,这才是做人的美德。为人处事要尊敬和信任他人,多培养宽容的态度。不要过于欣赏自己的成绩,议论别人的不足。不要去计较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要和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品德优良的人多交往,养成虚心向别人求教的习惯。

    每天抽时间多读书。现在世界上平均每5分钟就会有一项新的发明。中国每个月出版上万种不同的新书,一年下来会是多么庞大的出版量。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及时补充信息,就会真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论读书、读杂志、读网络上的信息,各种不同的学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信息补充都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

    法国一个童话故事中有一道“脑筋急转弯”的智力题:荷塘里有一片荷叶,它每天会增长1倍,假使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问第28天,荷塘里有占多少地方的荷叶?答案要从后往前推,即有1/4荷塘的荷叶,这时,你站在荷塘的对岸,你会发现荷叶是那么的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第29天就会占满一半,第30天就会长满整个池塘。

    正像荷叶长满荷塘的整个过程,荷叶每天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可是前面花了漫长的28天,我们能看到的荷叶都是只有那一个小小的角落。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然而,前面那漫长的28天因无法让人享受到结果,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人们常常只对第29天的希望与第30天的结果感兴趣,却因不愿忍受漫长的成功过程而在第28天时放弃。

    每天进步一点点,它具有无穷的威力,只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和信心,坚持到第28天以后。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学”和“疑”是治学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两个阶段,积学而生“疑”,“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看书有了疑问,自然要想得到正确的解释,这就促使你多看书,下功夫去钻研。一个问题弄清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你的眼光就会变得越来越敏锐,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怀疑,才有创新。如果看书发现不了问题,研究也就无从谈起。读书发现了问题,下一步怎么办呢?下一步就是考证工作的开始,那就是立假说。

    以前,胡适有两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我们学习很有指导意义。“大胆假设”,是说读书要有怀疑精神。对旧说有怀疑,就想立新说,立新说就要有一个假设。哥白尼在宗教势力的禁锢中提出“太阳中心说”,直接反对宗教僧侣的“地球中心说”。这是天文学上从未有过的大革命,这个假设可以说是最大胆的了。当然,假设不妨大胆,关键还在于“小心求证”。“太阳中心说”是哥白尼和他以后的科学家们用越来越多的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的,是千真万确的,这就是小心求证。没有确凿的证明,假设就成为空想。

    认真思考,积极提问

    我们要能提出问题,光有勇气还不行,还要学会质疑问难的方法。在学习时我们可以从不同书本不同理论之间,不同推导与叙述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进行比较,从正面的和反思的角度去思考;从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结构上去分析;从论述的原因和结果中去验证,用多种办法,去提出疑问,去发现问题,从而求得提高。如对一个新课题,可以问这个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哪些旧知识和它有联系;这个知识与相邻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人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的,学会提问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耐心慢慢地来。如果能有老师在旁边指导和示范,这个过程会相对缩短许多。除了要敢提问,更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出与众不同的有较高质量的问题。

    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则永远不会过时。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着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

    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有人作过调查,世界500家大企业的CEO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可以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

    如果你每天读15分钟,你就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一本书。一年之后你就至少读过12本书了,10年之后,你会读过总共120本书!想想看,每天只需要抽出15分钟时间,你就可以轻易地读完120本书,它可以帮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面变得更加富有修养。如果你每天花双倍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话,一年就能读25本书——10年就是250本!

    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学习

    许多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想在顷刻之间成就丰功伟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渐变的,只有持之以恒,每天坚持学一点东西,才能有助于一个人最后达到成功。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他们的资质很好,却一生平庸,原因是他们不求进步,在工作中惟一能看到的就是薪水。因此,他们前途黯淡,毫无希望。

    无论薪水多么微薄,你如果能时时注意去读一些书籍,去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知识,这必将对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助益。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出门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要多,有时乘火车,有时坐轮船,但无论到什么地方,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本书籍,以供随时阅读。一般人浪费的零碎时间,他都能用来自修、阅读。结果,他对于历史、文学、科学以及其他重要学问,都有相当的见地,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从而促成了自己一生的成功。但是,大多数人却在浪费自己宝贵的零碎时间,甚至在那些时间里去做对身心有害的事情。

    要知道,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愈多,才能生活愈丰富充实。

    扩大生活领域,勇敢尝试新的事物

    当你肯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因为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而惊喜不已。

    学习新的技术、开拓新的途径,都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满足。可惜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白白丧失了使自己发挥潜能、获取成功的良机。

    许多人以为自己应该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以稳当的方法去开拓前程。这种想法未免过于保守,因为那个适当的时机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精心设计、毫无差错的电脑程序,所以应该有准备迎接挑战的勇气。

    对此,萧伯纳曾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有希望,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你要有勇气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位名医、明星、杰出的科学家或作家等等,而且要全力以赴,奔向理想。

    当然你的梦想要合理和具体可行,不要好高骛远,空做摘星美梦。比如你天生一副乌鸦嗓子,就别梦想变成画眉鸟!还有,你要记住,就算你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也并非世界末日。布朗宁曾说:“啊!如果凡人所梦想的都唾手可得,那还要有天堂干嘛?!”

    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精神

    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从一个人怎样利用他每天的零碎时间,怎样消磨他冬夜黄昏的时间上,就可以预言他的前途。

    一个人,只要能利用有限的零碎时间去读书,总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可恰恰相反,很多人却浪费了这些空闲时间,到头来等待他的肯定不会是成功。

    人类历史上教育的价值之高,莫过于今天。今天的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生活更显艰难。这就更要求人们善于利用时间,来增进自己的知识。

    大部分人无意多读书、多思考,无意在报纸、杂志、书本当中尽量汲取各种宝贵的知识,而是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实在是一件最可惜、最痛心的事。他们不明白,知识是无价之宝,能使人们获得无限的财富。

    多给自己的脑袋“投资”

    在任何一项投资中,没有比给你的脑袋“投资”更使你受益的了。

    当你月收入上千元的时候,你就可想办法把自己所赚的10%的钱都拿去学习。你收入不够,就表示你懂得不够,表示你学得不够,表示你行动的次数还不够。当你收入增加的时候,你就应该继续把这些收入的一部分做再次的投资,所以你下一次可以赚更多的钱。

    很多人愿意花几千元买一套衣服,愿意花好几百元去唱KTV,愿意去吃大餐。然而,做这些事情会增加你的收入吗?不会。有时候也许你要休闲,也许你需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或是让自己感觉到很帅或很漂亮,这些都不错,但如果你要给自己“投资”,那世界上最佳的“投资”之处,就是你自己的脑袋。

    那些让我们羡慕的成功人士不是因为比我们聪明,而是因为他们通常会不断给自己的头脑进行一些“投资”,来帮助自己继续成功,而且效果非常好,速度非常快。

    学以致用

    你应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的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使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

    你还应加强能力的培养,并把它与学习知识的关系调整到黄金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作用。

    所以,每个人不仅应该苦读与爱好、兴趣、职业有关的“有字之书”,同时还应该领悟生活中的“无字之书”。

    通过阅读“有字之书”,你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前人学以致用的经验,并从中加以借鉴,避免走弯路;通过读“无字之书”,你可以了解现实,认识世界,并从“创造历史”的人那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如果你想能尽快、尽好地读透“有字之书”,必须结合读“无字之书”,才能记忆深刻、牢固。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给自己找一个足够长的杠杆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得曾经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利用杠杆作用可以减轻我们的大部分负担,使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在杠杆作用的驱动下,在成长中获得比自己原先想像的还要多的成就。

    学会利用其他人的知识。

    如果你能够在某一时刻运用到某一关键知识,那么所产生的结果将非同一般。它能够为你节约大笔的资金,节省大量时间,甚至能够节省数周、数月的艰苦劳动。你要像雷达屏幕一样,不断地扫描,搜索书本、杂志、音带、文章和各种会议,利用各种机会以获得能够用来帮助自己更快地实现目标的想法和洞察力。

    借用其他人的想法也很重要。

    一个好的想法是成功的开始。你读书越多、学习越多、讨论越多、实验越多,就越可能碰到一个好的想法。把这个想法与你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相结合,你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巨大的成功。

    向新事物、新知识发起挑战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出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当中,在1970年名列世界五百强的,到了2000年的时候,大约三分之二都已经销声匿迹了,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40年。公司失败的原因大都在于,组织学习能力上的障碍妨碍了组织的学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力量所侵蚀,乃至最终被吞没了。个人同样如此,如果你不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你也终将被整个社会的看不见的力量所吞没。

    踏实工作不代表固步自封,优秀的人应该勇于向新事物、新知识发起挑战,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你没有进步,就代表你正在被淘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创建的五项修炼是我们的五个学习方向:

    第一,通过自我超越,可以伸展“向上的张力”,突破“成长上限”,不断实现心中的梦想。

    第二,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可以消除“藏在内心深处的顽石”,实现“心灵的转换”,开启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户”。

    第三,通过建立共同愿望,可以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四,通过团队学习,可以彼此以诚相待,在深度会谈中实现沟通,在互动中提高智商。

    第五,通过系统思考,可以廓清思想上的迷雾,更清楚地认识我们面对的世界。

    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就在于人有思维。有了思维,人在客观的自然和社会面前就不是无动于衷、无可奈何的了,而是能够积极地促成条件来解决问题。而其中的联想正是人类充分发展的一种象征。

    在我们的学习中,联想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我们应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例如,历史课本中的数字枯燥无味,但是,有些事件是和这些数字紧密联系的。因此记数字就可以与这些历史事件联想起来记,这样就避免了数字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起到了双重效果。

    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

    知识就是力量。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追求成功的第一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打破了往日对知识的理解。

    人们已认识到: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相等,知识并不等于能力。2l世纪对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知识。

    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你都应使头脑保持清醒,你必须清晰明了地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中国有句谚语:“学了知识不运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如果你有很多的知识但却不知如何应用,那么你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你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让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

    让知识拥有生命

    知识永远是死的,必须经过转化才会拥有生命。为此,必须进行两方面的转换:

    一是内化转换,让其拥有内在的“活生命”。这除了充分认识到智慧对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立思考外,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知而善行。这样,才会将一些好的智慧理念,尽快化为一个人内在的血肉与灵魂,成为指导人的根本力量。

    二是外化转换,让其拥有外在的“活生命”。有些知识分子被人说成是“书呆子”,就是因为不会与具体现实结合,死抱书本知识。而拥有“活生命”者,总是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选择好书籍,确定学习的方向

    显而易见,博览或者叫浏览的前提是选择一定数量的合适的书籍。那么,怎样选择书籍呢?大体来说,可以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好的书籍。

    书籍是用来帮助你进行学习的,所以所选的书一定要“专业对口”。在进行选择时,如果自己拿不准,最好向名家或有经验的人请教一下,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浏览进行比较,提取精粹。

    第二,选择书籍时要注意“广博”与“精深”二者相结合。

    所谓的“广博”,就是指既要阅读与所学内容有关系的理论书籍,又要阅读文学作品;不但要阅读专业书籍,而且要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书如果不广博,学习常常难以为继,深感力不从心。所谓的“精深”,就是指在“广博”的基础上选择最有用的一门,深入钻研、力求精通。例如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广泛阅读各种体裁的中外名着,而且应该就其中的某一类、某一部精读深钻,加以研究,争取有所发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需要说明的是,广博与精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仅仅广博而不精深,就必然驳杂而肤浅。用一句俗话来形容就是“门门懂,样样瘟”。反过来,没有广博的基础而一味地追求精深,也不可取。

    学习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假如你要把菜做好,一定要先学做菜;想把网球打好,一定要先学打网球;假如你想把乒乓球打好,一定要先学打乒乓球。那么我们应该知道,假如我们想非常成功的话,就应该要先学习成功学。

    现在关于成功的课程,有的只有3天之短,但那是讲授者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以及实践的结晶。他们把成功的秘诀,整理在3天的课程里面,虽然课程学费高达好几百块,事实上,可以说一点都不贵。你思考一下:20年的生命经验难道不值六七百吗,如果花费六七百甚至八九百,来得到一些人一辈子成功的秘诀,这样不是可以节约你半辈子的时间吗?不是可以加速自己成功的脚步吗?

    所以,要成功不妨研究一下成功学,要成为顶尖人物一定要先学顶尖人物的经验。成功学的专家们每天都在研究:为什么有人会成功?他们到底如何成功?到底如何能够成为顶尖人物,让自己出类拔萃?他们如何运用时间?他们的想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他们如何计划,用什么策略来成功?他们每天看什么书,与谁交朋友?如何发挥他们的人际关系?等等。

    因此,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实际上并不难,就是永远掌握第一手的信息,然后不断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断地自我反省,纠正自己的方向,让自己在竞争中拥有百分之百的绝对优势。不管谁来和你竞争,你都可以稳如泰山,拥有绝对的自信。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成功者的经验。成功者和一般人的重大区别是:成功者学习别人的经验,一般人学习自己的经验。

    制定学习计划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是如此。有了计划,才能使学习有系统、有条理、有步骤,才能胸中有数。我们的学习计划包括两个内容,即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时间。这二者结合在一起,又产生了学习的进度与速度等问题。

    1、以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中心。

    有些知识是至为关键的,或者说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应当把它视为重点,在学习计划中要有充分的体现。切忌无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

    2、用好大块时间。

    根据自己学习与生活的实际情况,使用好大块时间,把它用在最重要又需要连续学习的内容上。这样,能使每次学习都有较大的收益,避免整时零用。

    3、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知识的学习要由浅入深,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要保证某门知识学习所需的全部时间,例如,要学习沟通技巧,一般不可少于50小时。

    4、注意使用“黄金”时间。

    难度大的重点学科和需要记忆的知识,用自己精力充沛的“黄金”时间来学。切忌时间安排无体系,想起什么学什么。

    5、时间安排要有弹性。

    从长远观点来看,要取得学习的成效,就得稳步前进,使每个计划都落到实处,时间上留有余地是必要的。

    制作学习卡片

    每一张卡片一般只记一个问题,可以简略记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内容,一段精辟的话,一个典型生动的例子,一个论题,甚至是某篇文章的出处或文章作者的介绍,还可以将自己看书或思考问题的“一闪念”或某个疑难问题写在卡片上。可以分门别类地把几十种、几百种资料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放在一起,便于进行对比和研究。而整本的笔记,不同类别的资料都杂乱记在一起,就像大杂烩,时间一长,容易忘记,也不好查找。这个作业本随意记一点,那个练习本也随意记一点的做法也存在着不易查找的弊端,没有卡片资料那样便于查阅。

    因此,学习卡片最大的优点是灵活,便于整理、查找。卡片积累到一定数量就要按内容、性质分类编目。类和目之间要有导卡;卡片上要注明出处、作者、时间、页数,一卡一事,标上醒目的标题、标签,以便翻阅使用。卡片用后放回原处固定位置,以方便查找,用起来得心应手。

    把所学和已知联系起来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正如自然界的食物链:兔吃草,而兔又被鹰或狼吃,而鹰和狼死后,其尸体又腐败变质,供草吸收其营养成分。在这几种动植物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食物链,它们就构成了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如果草绝,则兔就会亡,反之,如果兔多,则草就会被大量食用,当草被食用过多时,兔就不免缺少食物而亡。这充分说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知识,正是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的,因此,各种知识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当我们对某一事物缺乏了解和认识时,我们就可以从与其有联系的事物中来认识它。

    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英国学者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于是,世人甚爱读书。

    不同的书,读时可以是不同的时间与心情。吃饭的时候,适合看杂志;白天能挤出时间的时候,适合看小说;晚上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适合看散文、诗和词。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

    在忙碌而焦躁的生活里,在寂寞的风雨的夜里,书籍可以给我们的心灵以温暖和充实。

    当你遇到烦恼、忧愁和不快的事时,应首先学会自我解脱,去读一读或翻一翻你喜欢的书籍和杂志,分散心思、改变心态、冷静情绪、减少精神痛苦。

    书可以成为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和一个委婉的安慰者。

    雨果曾经说过:“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会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真正成为心灵的一部分,可以显现出内在的涵养。

    心灵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识去浇灌。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能有指挥若定的挥洒自如。

    学会整合资源

    学问是学了以后要去问。光是学、问还不够,最重要的是用。把成功人士的精彩分享与你的专业知识整合后加以运用,你才能真正地让这些知识变成可以活用的知识,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很多人无论是读书、上课、听演讲,总是从头到尾不断地听和记录,却没有想到:讲师所讲的知识跟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应该运用到我工作上的哪一个层面?我可以把哪些重要的观念和技巧立刻运用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上?讲师讲的这一点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要经常整合我们所学的信息,将学到的知识按照自己在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归纳成几类不同的信息(诸如领导类、管理类、时间控制类、生涯规划类、沟通类、团队领导类等),分别整理进不同的档案。这样就可以更方便地把所学到的东西,真正整合运用到自己工作的专业或技巧上。

    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

    日本学者田崎仁所着的《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书中,许多观点、方法和建议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从合理利用时间方面,作者提出了如下观点和做法:

    学习时间越长越好吗?不,因为学习效率并不是靠量(时间),而是靠质(学习方法)来决定的。超过晚上12点的学习自然是低效率的,通宵学习则是效率最差的学习方法。关键问题是一天当中什么时间学,以及用什么方法学。“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学习”,这是研究学习方法的专家们所推荐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法则之一。

    有效利用时间学习的“9做10不做”——

    要有效地利用时间,请做到:

    ①把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清清楚楚地分开;

    ②先从重要的、难度较大的事情做起;

    ③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时间表;

    ④正确地使用空闲时间;

    ⑤要把学习用具放在手头,以便随时取用;

    ⑥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胡思乱想;

    ⑦要真正钻进去,养成埋头苦干的习惯;

    ⑧要掌握阅读和书写的正确方法;

    ⑨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作息时间。

    为杜绝时间的浪费,学习时改掉下列习惯:

    ①脑子里想别的事;

    ②心神不定;

    ③找东西;

    ④不时喝茶和上厕所;

    ⑤写日记、写信和看信;

    ⑥在笔记本上乱写乱画;

    ⑦被电视、收音机的节目分了心;

    ⑧被别人的活动和欢笑声分了心;

    ⑨闲谈;

    ⑩打盹。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当你迈出校门的那一天,千万别以为拿着一张文凭就可以过一辈子了。当一个学生离开校园,就意味着他在学校学的90%的知识在社会中是几乎等于零的,只有10%的知识才会引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一辈子都多读书、多上课、多整合、多运用、多检讨自己,才能永远拥有更强的个人竞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每天自我反省

    人是随着时间而成长的,不仅形体如此,思维习惯也是如此。10年前也许你认为金钱万能,只要有了钱就算是拥有了世界。5年前你可能认为惟有事业成功,这一生才算是没有白过。现在呢?或许你会觉得惟有心境愉快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

    不管这10年来的改变如何,也不管改变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你都得反省反省。因为至少你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会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大多数人就是因为缺乏自省习惯,不晓得自己这些年以来的转变,才会看不清楚自己的本质。而一个不晓得自身变化的人,就无法由过去的演变经验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当然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一个人如果能随时反复诘问自己过去的转变,就可以找出以往看待事物的观点是对还是错,若是正确,则往后当然可以继续以此眼光去面对这个世界,万一是错的,也可以加以修正。如此,则可以帮助你往后以正确的习惯去看待周遭的事物。

    有空时多想想吧!因为良好的习惯有益于健康。

    另外,反省自己时,还要保持乐观情绪。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乐观的情绪不仅能使你显示青春活力,还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免受疾病的侵袭。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会面临种种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把压力当作是一种挑战将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学会原谅,才能抛弃怨恨。怀有怨恨心理的人情绪波动较大,不是整天抱怨,就是后悔;不是对人怀有敌意,就是自暴自弃。这样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所以,平时应学会抛弃怨恨,要原谅别人,更要原谅自己。要热爱生活。当一个人患病时,热爱生活的人会多方听取医生的意见,积极配合治疗,并能消除紧张情绪。

    富有幽默感。有人称幽默是“特效紧张消除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标志。许多健康的事业成功者,都具有幽默感。

    善于宣泄感情。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忧伤或难过等感情的人容易患病,而压抑愤怒对机体也同样有害,更不能用酗酒、纵欲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逃避现实。伤心的人痛哭一场,或与知心朋友谈谈心,或参加程度剧烈的体育运动后,常会感到心情舒畅,这就是宣泄感情的意义。

    学会反省,还要拥有爱心。拥有爱心不仅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且会更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乐于助人还可使你广交朋友,这不仅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还会使人更长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