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培养一个优秀女孩-女孩——和男孩有着不一样的世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并不是穿了西装就是绅士,并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来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失败的父母。任何让父母感到头痛的问题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日积月累而造成的。女孩尤其如此,女孩和男孩有着不一样的内心、情感、甚至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所以身为女孩的父母,首先就要进入那个神奇的世界里,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

    1.和男孩不一样的内心世界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其中包含了很深的道理,水和泥是地球上两种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孕育生命的源泉。也正是女人和男人的结合才有了人类的生生不息。

    从水和泥的性质差别也可以看出女人和男人的性格差别。水,柔软,无形,质地清洁,却又可以滴水穿石;土,厚重,混沌,包容万千,却容易干裂风化。但是水和泥的结合却使得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同样,女人一直以来也是美的化身,温柔,善变,却又脆弱,但是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耐性和韧性;男人一直是力量的代表,粗犷,阳刚,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繁荣。

    对于女孩来说也是这样,女孩在娘的肚子里慢慢长大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她和男孩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她们秉承了母亲作为女人的那一份特质,柔弱,渴望被关注,注重与人的关系,爱美,敏感,胆小,容易生气和嫉妒,等等。

    在女孩的世界里,她们和糖果、香水、漂亮的饰品以及一切一切美好的事物息息相关。女孩敏感,她们很注重与周围所有人之间的关系;女孩胆小,她们经常会被男孩子欺负,即使是比她们小的弟弟都敢毫无畏惧地欺负她们;女孩缺少主见,是穿绿色的裙子还是穿红色的裙子,很多时候都要妈妈来决定;女孩爱美,总是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买了新衣服就赶快穿在身上;女孩喜欢攀比,看见别的女孩有什么漂亮的衣服就会让父母给自己也买一件;女孩具有很多天赋,但父母稍不留神,她们的天赋就有可能泯灭……

    因此,父母要了解女孩的成长规律,在女儿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案,使自己的小公主变得坚强、勇敢、有主见起来,把小公主的天赋激发出来。

    与男孩相比,女孩更注重与别人的关系。男孩喜欢爬上爬下,女孩则喜欢安静地听妈妈讲故事、喜欢做安静的游戏;男孩崇拜英雄奥特曼、超人,女孩却喜欢美少女、白雪公主;男孩喜欢竞争,女孩更希望自己多几个知心的朋友……

    为什么女孩和男孩那么的迥然不同呢?

    从妈妈受孕那一刻起,女性染色体基因便被女性荷尔蒙激活了。女性荷尔蒙决定了女孩细心、敏感、安静、温柔等天性,同时也决定了女孩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女孩体内的雌性激素很关键地影响着她的感情生活。它控制着女孩思考的过程、情绪的稳定、做事的动机等。当雌性激素活动不稳定时,女孩的情绪就会产生波动。如果雌性激素过低,女孩就会感到孤独、悲伤、失望,很容易生气、发怒,这也是女孩更容易敏感的原因。

    另外,女孩还受其他激素的影响。孕激素使女孩更喜欢小孩子和小动物;催产素使女孩产生更多的“怜悯之情”,也就是“母性的本能”;而且,女孩体内也有睾丸素,但是水平只及男孩的1/20,因此女孩不存在很强的攻击性,表现得更温顺,安静。虽然这些女性荷尔蒙使得女孩温柔、有很强的同情心、会体谅和关心他人,但这也导致她的情绪天生就变化无常。有文学家就曾把女人称为“最情感的动物”,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女孩没有男孩那样的独立和竞争,因此她们会渴望父母更多的爱、渴望拥有更多的知心小伙伴,她们需要在人际关系中得到认可和尊重。但是女孩子却也更容易受伤和妥协。一旦女孩心中理想的关系遭到了破坏,她就会感觉很受伤。比如她犯了错误,父母批评她两句,她便会认为父母不爱她了;即使长大了,女孩也是很容易因为感情而受伤,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某某女孩因为失恋而自杀。另外,因为更注重关系,女孩在关系和利益面前是很容易向关系妥协的。所以,女孩才会常常会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成为“软弱”的代名词。

    对此,父母要尽量提升女儿的心灵“痛点”。痛点低的人对疼痛是很敏感的。女孩就属于“痛点”很低的那类人,只是她们不但身体的“痛点”很低,她们心灵的“痛点”更低。有时,别人不经意的一个轻视的眼神,都能使她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父母提升女儿的心灵“痛点”,就可以使女儿不那么容易地就受伤了。

    另外,父母还要教女儿学会爱自己。女孩因为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在遇到威胁时轻易地妥协,也因此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向她们灌输一种自己爱护自己的思想,让她们知道,能够体谅他人是美德,但你一定要学会爱自己。

    女孩子和男孩子就像冰与火的两极,父母只有了解了女儿的内心世界,走进女儿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2.女孩更渴望获得父母的爱

    男人阳刚,女人阴柔,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其实不然,男孩和女孩天生就秉承着这样的习性。为人父母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当男孩考虑怎么在和小朋友的玩耍之中得第一名时,女孩却在考虑周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以她们的年龄而言考虑最多的就是家庭关系。

    女孩天生细腻、敏感的心灵最容易感受到家庭中的暴风骤雨,也最善于去“察言观色”。父母一次小小的争吵,甚至无意中的一个眼神都会在女孩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伤痕。在女孩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小事,任何小事都会给她以后的人生历程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晓雪的父母在一家外企中上班,工资待遇丰厚,是人人羡慕的白领阶层。可是两个人不知道为什么常常吵架,而引起战火的通常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家里,任何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几乎都会引起两人的战争,时间长了,两人也会想到离婚。可是他们却是真心相爱的,没有根本矛盾,两人都不想离婚,于是晓雪就在这样的吵闹中一天天长大。

    两个人平时一吵架就会冷战,家里时刻布满阴云,别说是给孩子爱了,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可怜的晓雪每天战战兢兢地生活,有时甚至要饿着肚子做作业。她甚至希望父母一方出差,那样家里还能平静一些。

    晓雪性格明显表现出了敏感、胆小等特点,在班里也不和别的同学一起玩,只要有人在公众场合稍微大声说话她就会很惊恐,学习成绩更不用说了。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身为女孩子更希望自己就是那个被家人宠爱呵护的小公主。作为父母应该给女孩足够的爱,给她们一个温暖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才会懂得爱珍惜爱。

    首先,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有安全感的环境。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尤其对于初为人父母的夫妻来说更是如此。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负担,可能无时无刻都在滋生着战争。身为父母要明白吵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相反还会引起家里的小公主的无端恐慌。可能大人觉得一次两次吵架没有什么,可是在小孩子的心里,这无异于世界大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女孩,往往会在骨子里就怀疑人间的爱情。这本应该是她们最憧憬的最美好的人间真情,可是就连身边至亲的人都不相信这种感情,可想而知女孩会有着怎样的感受。

    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吵架都不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如果父母以吵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话,无形中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后女孩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遇到问题也会延续这样的方式,对于她的人生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其次,身为父母你要时时把目光关注在女孩的身上。很多父母都说小孩子就是一天一个样,确实是这样。也许今天她学会了喊爸爸妈妈,也许今天她学会了用筷子,也许今天她学会了走路,也许今天她学会了画太阳……每一个小小的变化都是成长,而每一点成长都需要有人关注。

    有的父母会说他们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来照顾孩子,更别说是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了。确实,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父母每天都要努力工作,早晨出发的时候女儿还没有起床,晚上回到家里可能女儿已经睡着了。可是这些都不应该是父母不去关爱女孩的理由。

    你可以在工作稍有空闲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家,哪怕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女儿也会感受到你的关心。

    你可以在下班回家的途中买一个小小的礼物,哪怕只是一个小气球呢,女儿也会欣喜若狂。

    你甚至可以在女孩睡熟的床前,帮她盖好被子,看看她睡熟的孩子的脸庞,跟她说说今天的感受,也说说对她的爱。

    女孩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也是最容易满足的,她们渴望获得父母的爱,那些爱是很微小的,甚至只有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那些爱很单纯,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所以对于女孩不要吝惜你的爱和关心,只要一点点,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3.妈妈是女儿的“贴心小棉袄”

    俗话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女儿总是在妈妈心里最柔软的那个地方,知冷知热地跟随在妈妈的身旁。然而,在女儿没长大之前,妈妈却往往扮演着女儿“贴心小棉袄”的角色。当女儿伤心哭泣的时候,妈妈紧紧的拥抱就胜过了千言万语;当女儿想说话的时候,妈妈就会是她很好的倾听者和对话者;当女儿想要和人分享自己的心情时,妈妈往往会很好地充当这一角色……

    人常说,父子天性,母女连心。妈妈总是和女儿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感应,也可以说叫做默契吧。女儿也不自觉地受着妈妈的影响,从妈妈那里学习和认知,了解和理解生活与社会。因此,妈妈与女儿之间关系的好坏,对女儿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女孩在7岁之前会十分依赖母亲,她们与母亲的关系最好;但7到10岁之间,女孩更乐意模仿父亲,更愿意与有权威的父亲交流。但当女孩进入青春期以后,因为女性方面的一些问题,女儿更倾向于得到母亲的帮助,因此,她们与母亲的关系又会更进一层。

    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情绪波动比较大,更容易被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事情扰得心绪不宁。因此,她们也会表现得烦躁不安,动不动就发脾气,让人感觉倔强而执拗。比如,她会抱怨妈妈的饭做得不好吃,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等等。这个时候,妈妈是很清楚的,善解人意的妈妈会毫无怨言地容忍女儿的坏脾气。这时,妈妈虽然不能使女儿在短时间内心情变好,但贴心妈妈的容忍却能够阻止女儿坏脾气的蔓延。所以,当女孩的青春期稳定之后,她会因为体会到妈妈的苦心,而与妈妈更加亲近。

    所以说,不管女孩是在儿童期,还是青春期,妈妈都要像“贴心小棉袄”一样,无私地奉献着自己对女儿的爱。但有时爱也是要讲究技巧的,过度的溺爱只会让女儿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理智的爱才会让女儿健康地成长。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国内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女大学生,在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却因焦虑过度而精神失常。

    原来,这位女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她就是在家人的万千宠爱中长大的,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即使上了大学,妈妈还要每周到学校为她料理生活。在得到出国读书的机会后,她不知自己将如何生活,以至于过度焦虑而精神失常。事后,这位女大学生的妈妈对记者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们一心一意地爱她,凡事为她着想,谁知却害了她。”

    每一位父母都有爱孩子的天性,这位妈妈爱女儿本身是没有错的,但错就错在她用错了方式,爱得过于盲目和无理性。这样的母亲,只是一心一意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从而使孩子在消极地习惯了依赖之后,一旦需要独自面临新的挑战时,便表现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在大多数的家庭里,妈妈是最容易宠爱孩子的,她们总是表现得面面俱到,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家务,甚至连孩子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她们也一手包揽。在这样的环境里,女儿只会长成骄傲任性的刁蛮公主,在遇到问题时她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但是,女儿迟早要离开妈妈的怀抱,自己成家立业,面对生活,这个时候,妈妈不理性的爱就会是对女儿的害了。所以,明智的妈妈会让自己的女儿做个既有气质又有能力的小公主。

    另外,妈妈在生活中要给女儿做出好榜样。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也会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模仿着父母的行为。因此,要想自己的女儿有气质有涵养,妈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也可以说,看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就可以看出他父母的品行。有的女孩喜欢抱怨,那是因为她的妈妈就经常抱怨;有的女孩喜欢挑剔,那是因为她的妈妈就十分挑剔;有的女孩喜欢占别人的小便宜,那是因为她的妈妈就经常顺手捎带别人的东西……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妈妈决定着自己的女儿将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做妈妈的一定要切记自己在女儿心目中的偶像身份,并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偶像角色。对于每一个妈妈来说,你若想让女儿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

    只有妈妈把“小棉袄”的温暖送到了位,女儿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4.父亲是女儿的参天大树

    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男孩有恋母情结,女孩有恋父情结。

    孩子一出生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了,父母的能力是他们最钦佩和骄傲的,他们在小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父母当成无所不能的英雄,当成自己的偶像。对于女儿来说,父亲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一样,给她遮挡风雨,是她避风的温暖港湾。女儿总是充满感情和敬仰地的仰望着父亲的高大身躯,时刻希望得到他的关注和爱护。

    因此,一个表现优秀、健康成长的女儿就预示着她有一个好的父亲。而那些好吃懒做、经常有家庭暴力的父亲,他们的女儿也会是胆怯、孤僻和懒散的。父亲的行为举止深深地影响着女儿的成长和性格走向。父亲还会影响到女儿的气质,以及女儿长大以后的择偶标准。

    可以说,每个父亲对女儿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父亲是女儿遇到的第一位男性,正是处在这个重要的位置上,父亲能为女儿树立起一种男性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比从其他任何人那儿得来的都具有权威性。女儿在和父亲相处的过程中,她懂得了男人的深沉和广博、荣誉与正义、价值与意义。当父亲能够真诚地面对女儿,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男子汉气质时,女孩将学会尊重男性,平等地对待男性。与此同时,她们也将学会青睐那些尊重她、平等地对待她的男性,而避开那些有恐吓、暴力和虐待倾向的男性。这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的:“女儿长大,嫁夫如父。”

    因此,女孩常常希望别的男孩像她的父亲对待自己那样来对待她。女孩在选择男朋友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来用父亲的标准来衡量一个男孩是否值得自己去喜欢。一位成年的女子曾这样说:我的父亲是我衡量男性的标准,父亲是最可爱、最合人意、最值得尊敬、最有责任感、最有教养的。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伟大的男人。我希望我未来的伴侣能像父亲那样伟大。

    所以说,一个女孩能否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是不是可以在爱情选择上很容易就找到幸福感,那就取决于她的父亲给予了她怎样的引导了。在女孩的人生道路上,父亲能够指引她对男性怀有正确的认识,也有可能错误地引导她,令她在与男性相处时困惑迷惘,不知所措。成功的父亲能够给女儿一个有责任感的、坚强的男子汉的榜样,使她不至于在男性的世界里迷失。而失败的父亲,会让女儿对男性充满怀疑,心怀顾忌,不敢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也容易厌倦和迷茫。

    同时,父亲和女儿的相处也可以让女儿慢慢学会怎么和男性相处,女儿可以从父亲那里了解男性有什么样的特点,从而为以后和丈夫相处打下基础。

    父亲的关怀和爱护程度还会影响到女儿的性格。事实证明,不善于对女儿表达爱的父亲,他的女儿往往就比较内向孤僻。因为他的冷漠会被女儿看作是爸爸不爱自己,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女孩就会变得自卑、悲观,对生活失去兴趣。相反,如果女孩有一位关注她,并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父亲,那么女孩在父亲的关注和鼓励下,就会变得自信、乐观,做任何事情都充满积极向上的动力。

    明溪的爸爸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不在家。明溪多么希望能够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周末可以在爸爸的陪同下一起去游乐园玩。但是,爸爸一次也没有带她去过。因此,明溪感觉爸爸不喜欢自己了,心里很难受,人也变得无精打采的,成绩也总是提不上去。有一天,明溪就问爸爸:“爸爸,你每天的工资是多少?”爸爸感觉好奇,随口说了一个数。明溪说:“那爸爸借给我一天的工资怎么样?”爸爸问她,你借钱买什么啊?明溪说:“买爸爸一天的工作时间,那样明溪就可以和爸爸去游乐园玩了。”爸爸意识到自己确实很少陪女儿玩,就答应了。

    从游乐园回来以后,明溪话变得多了,整个人都神采飞扬的。

    另外,父亲对女儿的女性气质有很大的影响。女孩的女性气质虽然是在她一生中不断塑造的,但女孩早期与父亲的交往却会促进或阻碍这种气质的发展。比如当女儿注视爸爸的时候,爸爸能够以微笑的眼神回应;如果女儿的新鞋子、新衣服或者新发型被爸爸赞赏,那么,她的女性特质都会倍受鼓舞。但如果,爸爸对女儿的表现无动于衷,那么女孩就会怀疑自己的行为,从而变得畏手畏脚,不敢表现。

    而且,父亲还会传输给女儿一种特殊的气质。有资料表明:有43%的女儿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艺术天赋;超过25%的女孩子成年后认为自己对于服装的品位来源于父亲,因为她们小的时候,父亲经常为她们的着装出谋划策;53%的女儿成年后回忆,她们在父亲那里获得了更为丰富的知识,尤其是在历史、自然科学以及国际关系等女孩子通常不感兴趣的学科方面。

    所以,父亲对女儿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父亲,那么,首先,无论你有多忙,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在女儿身边;其次,要善于向女儿表达出你对她的关注和爱护,对于女儿好的表现要及时地赞扬和支持。这样一来,你的女儿才可以成为一个健康优秀的快乐公主。

    5.另类女孩需要另类的爱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女孩,大多是比较温柔和乖巧的,但是,我们偶尔也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另类女孩。她们不再温顺、依赖和善于讨人喜欢,而是表现得大大咧咧、独立和孤僻。

    当然,一个女孩子的性格是和他的父母有很大关系的,但是在她出生以后,她生活的环境也在她的性格塑造上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这样,由于女孩们的性格不同和家庭教育的不同,很多女孩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她们不再像传统的女孩那样细心、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掉眼泪,而是像男孩子一样大大咧咧、不拘细节,还喜欢穿男孩子的衣服,和男孩一起玩耍打闹;她们不像一般的女孩那样依赖父母,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安排好、替她们做好,相反,从小她们就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她们不像那些甜嘴的小女孩那样讨人喜欢,不停地说个没完,相反,她们不爱说话,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和人交流,而且有点忧郁……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另类的女孩就不会有很好的发展了,相反,她们由于自己独特的气质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面对这些“与众不同”的女孩,家长们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不那么敏感、很小就学会了独立,不总是什么事情都让父母帮忙,父母会因此而省心很多;忧的是:自己的女儿性格像个男孩子,这对她的未来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女儿性格这样孤僻,她将来能不能很好地和人相处呢?

    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孩子的性格也不会因为父母的“喜”和“忧”而改变。不像你捏泥人,你想她是什么样子的就可以把她塑造成什么样子。孩子的性格一旦养成,那就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在了解了女儿有这种性格以后,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把性格的其他优势发挥出来,并且告诉她们如何避免性格上的劣势。

    面对女儿的这种另类表现,父母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认同和接受她们的性格。这样,父母才能有效引导她们发挥出性格的优势,从而避免性格劣势。

    对于大大咧咧的女孩,她们通常具有交际能力和办事能力,父母可以着重培养她们成为一个交际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带她们多参加一些活动,也可以让她们自己来动手策划活动,比如策划节日庆祝,设计一些游戏活动,等等。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他们都喜欢与那些不计较细节、性格有点大大咧咧的女孩交朋友。而且他们与这类女孩交朋友的理由还基本一致:与这样的女孩一块玩不会累,而且可以玩得很开心。因此,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会使女孩有很好的人缘,也会使她们拥有很多朋友。

    所以,父母可以抓住女儿性格的这一特点,鼓励她多交朋友,有意识地培养她的交际能力,这对她以后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父母有必要告诉她们,大大咧咧但不能养成不好的习惯,告诉她们举止优雅、谈吐有度才是女人最美的表现。这样,自己的另类女儿就会扬长避短,取得成功。

    对于表现独立、孤僻的女孩,父母就要更有耐心来帮助她们走出自己的那个小圈子,让她们结交更多的朋友,学会和别人相处和合作。因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踏入社会,一个人想要发展,就免不了和别人打交道,很多事情要和别人沟通合作才可以完成。女孩独立孤僻的性格很容易影响到她的前途,因为不能很好的和别人沟通,一方面自己会更压抑,导致自闭,另一方面,很容易和别人产生误会和矛盾。

    因为父母工作的调动,小丹也随父母转学到了另一所城市。本来就有些内向孤僻的小丹,在新学校,她觉得很不习惯。又加上当地的方言有些难懂,小丹就变得形单影只的了,成了同学们嘴里的“独行侠”。往往是一群女生在玩跳皮筋,她却只是远远地看着,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一个学期下来,小丹既没有交到朋友,本来不错的成绩也下滑了,有好几门功课都亮起了“红灯”。

    父母看出女儿的变化,马上咨询了心理专家。心理专家了解了小丹的所有情况后,向她的父母建议道:“你只要鼓励孩子学会微笑,她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回到家里,他们鼓励小丹说:“女儿,你笑起来真漂亮,如果你对同学们微笑,同学们一定会因为你的微笑而喜欢你的。”

    第二天,小丹鼓起勇气对遇到的每一位同学微笑,虽然那笑容还是羞涩的。不久以后,小丹就融入到集体中去了,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小丹的成绩也开始上升了。

    如果一个女孩对着任何一个人微笑,就如同她用愉悦的态度对大家说:“让我们来交个朋友吧!”独立孤僻的女孩也往往没有勇气来向别人示好,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她很难相处。但当她用微笑来和别人打招呼时,别人就会感觉到她友好的态度,也会慢慢地和她走到一起。

    这些都是看起来有些另类的女孩,如果一对父母有这样的孩子,你们千万别坐视不理,或者用强硬的态度来干涉,你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量体裁衣,给予她们另类的爱。在充分了解她们性格的基础上,引导她们发挥性格的优势,避免性格的劣势。那样,你的女儿同样可以表现得很优秀,还可能做得更好。

    6.引导女孩走自己的道路

    现代社会,家长更注重对于孩子的培养。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却大多数是主观的,往往因为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使孩子在学习上是被动的,也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从科学意义上来说,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定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那样才会使孩子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女孩子的培养更是如此。因为女孩子的天赋在早期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父母的粗心大意和一意孤行更容易使女儿的天赋被忽视和泯灭。对女儿的培养最主要的还是要按她们的兴趣来发展,引导她们走自己的道路。

    也可以说,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女孩的未来。当父母关注到女儿很早就表现出来的天赋,并给予积极地引导,那样女儿就可以更早地得到培养,更容易取得优秀的成绩。而当父母对女儿的天赋漠不关心时,或者只是依着自己的喜好来给女儿安排学习的内容,那样女儿自己的天赋很容易就会消失。而且,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被动地学习也取不到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女儿多一点关怀和鼓励。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就可以造出来的。同样,对于女儿的培养也是要经过一天一天的积累才可以看出效果的。所以,不要一开始就希望看到女儿有很出色的表现,对于女儿表现出来的天赋要积极地鼓励和支持,那样女儿才可以不断地取得进步,并最终取得成功。例如,当女儿唱歌跑调后,父母绝对不能说:“别再折磨我们的耳朵了!”这个时候,父母不仅不能阻止和埋怨,还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顺便告诉她怎样可以唱得更好听,那样女儿的自信既不会受到打击,还能更认真更积极地学习下去。还比如,当女儿把刚学到的舞蹈跳给父母看时,父母不能因为女儿的舞姿不成熟而表现出嘲笑的表情,那样就会使女儿感觉到自己跳得很难看,从而失去跳舞的兴趣,产生自卑心理。这个时候,父母要真诚地夸赞女儿:“宝贝,你跳得太棒了,我们为你感到骄傲。”同样,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女孩子是很敏感的,父母可能会因为自己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伤了女儿的自尊心,使女儿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将阻止女孩沿着天赋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的脚步。

    一只小猴子不幸掉进了猎人的陷阱。它不愿意束手就擒,就拼命地往上爬。那时,井口聚集了很多小动物,大家都对小猴子的遭遇表示同情。于是,大家议论纷纷:“猎人的井这么深,它怎么可能爬上来呢?”“小猴子不可能爬上来的……”“是啊,不可能,不可能……”在大家的否定和打击下,小猴子的勇气被一点一点地打消了,它越来越觉得自己真的不可能爬出去。最后,小猴子心灰意冷、筋疲力尽,手一松,掉了回去。就在那只小猴子掉进深井的一个月后,又有一只小猴子失足掉了进去。这一次,小动物们更是断言:“一定是没有希望了。”“不可能了,可怜的小猴子……”鉴于上一次的经历,这一次再没人相信小猴子能爬出来了。然而,这只小猴子却非常执著,不管大家怎么说,都不能影响它向上爬的决心。一步,两步……终于,小猴子爬出了陷阱!小动物们大吃了一惊,它们难以相信发生在眼前的事实。

    原来,这个小猴子是一个聋子,它什么也没有听到!相反,它还以为大家在上面鼓励自己呢。于是,小猴子就凭借着自己的信心和毅力,一步一步爬出了陷阱。对于掉进井里的小猴子来说,掉进井里并不可怕,可怕的却是那些消极的声音。因此,那个有听力的小猴子被消极的声音打败了,而没有听力的小猴子却成功地爬出了陷阱。

    这个故事也告诉父母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那样自己的女儿才会像后面那只小猴子一样,一步一步地走出自己的成功。

    一个母亲这样说:“很多年前,我给女儿灵灵买了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灵灵经常给娃娃做新衣服。她做的衣服剪裁还不够细致,针脚也不够整齐,可是非常有创意。她也很善于搭配色彩和花纹。现在她正在读服装设计专业。”

    另一个母亲也说:“一天晚上我在厨房做晚饭,听到客厅传来并不是很好听的歌声。我走进客厅,看到我10岁的女儿在随着伴奏的音乐唱歌,我马上对她说,‘宝贝,你唱的简直太棒了。’现在她已经出了自己的专辑,我是她忠实的歌迷。”

    每个女孩都是一粒期待开花的种子。也许她是娇艳的牡丹,也许她是清雅的荷花,但只要它们可以拥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的环境,她们就一定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因此说,女孩天赋的发挥,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更具有语言天赋、心灵手巧的天赋和人际交往的天赋。所以父母更应积极鼓励女孩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时期,父母的鼓励,决定了女孩是否敢于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父母也要给予女孩自己的“创作空间”。对于小手灵活的女孩,家长不妨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女孩尽情施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外,如果父母对女儿的交际能力表示认可和赞同时,那么女孩就更容易开发并利用这种天赋,让其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有句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是在为自己的女儿着想,但是千万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来衡量女儿的喜好,也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安排女儿未来的道路。关注女儿的爱好,培养女儿的兴趣,引导女儿走自己的道路,那样,你的女儿就会更出色。

    7.永远不要暗示女孩“你是弱者”

    很多女性在辛苦创业的时候都或多或少遭遇过这样的质疑:一个女人何必要那么辛苦的工作呢?他们对女人说,你再怎么打拼也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是男人的社会。于是,很多女性在这样的质疑面前停步了。她们接受了自己是“天生弱者”的命运,还会转过头来质疑另外一些渴望创业成功的女性。这是社会上的一个怪圈,千百年来女性都被它压迫着,始终不能抬起头来自由地呼吸。

    其实,这个怪圈的开始,最早来自于家庭。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女儿时,都会这样告诉她们,不让她们去做那些比较辛苦的工作,不让她们涉足那些历来属于男人驰骋的领域。因此,女人的软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甚至还故意人工制造着病态的美,比如,古代女子裹脚的习俗。直到现在,还有一些领域是女人不得进入的禁区。事实上,女孩和男孩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只是很多家长在开始的时候就在有意无意地强化女孩的“弱者意识”。久而久之,在女孩的潜意识里,她就会同样认为“我是女孩我就是弱者”或者“我是女孩所以我不行”。因此,在做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女孩的潜意识就告诉自己她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从而她就丧失了激发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潜能。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一个女孩子也想像男孩子那样爬到树上玩时,她的父母就会过来阻止并教训女儿:“那都是男孩子做的事,你一个女孩子家,爬那么高摔下来怎么办啊?”当一个女孩子和男孩子一块追逐赛跑时,她的父母会说:“一个小女孩没有小女孩样,你看看你,天天就知道疯跑,你能跑得过他们吗?”有的女孩子在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都非常好,但是到了高中就退步了,这时父母就会忧心忡忡地说:“女孩啊在智力上就是差一点。”

    ……

    这样的话还有很多,也许父母只是随口说说,但是这看似随意的一句话不仅伤害了女孩敏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也在女孩的心中灌输了这样的一个观念:我是女孩子,我是不可能超过男生的,我所有的努力都只不过是白费力气而已。因此当女生和男生在同一个领域里争锋的时候,女孩首先就在信心上败给了男生,女孩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了。

    自信是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他就不可能有勇气去克服各种困难,不可能取得成功。在工作合作中,他也不可能让别人对她充满信心。而当一个人充满自信的时候,他的潜能也可以得到很好地发掘。

    很多名人都很注重对自己女儿的教育,居里夫人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雷娜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艾芙也在日后成为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在伊蕾娜和艾芙还很小的时候,居里夫人就注意像对待男孩子一样对待她们。居里夫人积极地锻炼女儿的勇气,不许女儿怕黑,不许她们在雷声轰隆时把头藏在枕头下,也不许她们惧怕盗贼与流行病。即使是在一战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居里夫人也坚持让女儿暑假到国内外旅行,并让她俩给战士织毛衣。居里夫人还要求她们姐妹加入收获队,代替男子冒着危险去抢收麦子。通过这些,居里夫人培养了女儿勇敢正直的品德。另外,每天功课结束之后,居里夫人都要求她们锻炼身体,她们都要走很远的路,而且居里夫人还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安装了吊杆、滑绳等运动器材,以供女儿锻炼身体时使用。

    居里夫人从来没有因为伊蕾娜和艾芙是女孩就给予特殊地照顾,相反,她更注重培养她们正直勇敢、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

    所以说,女孩并不是天生的弱者。相比较来说,女孩和男孩的确有很多差别,但是这些差别是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来达到平衡的。女孩和男孩的差距更多的应该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应该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因此,当你的女儿再与男孩比赛的时候,你不妨告诉她“你行的”,当你的女儿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时,你大可以告诉她:“你真棒。”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更多的相信和鼓励,传达了更多的勇气和支持。她的这一次成功就会引发起强大的动力,使她在下次、下下次,都可以取得成功。这也就像是连锁反应,一个成功会给下个成功带来动力,而一次的失败也会给下次的努力带来阴影。

    人生而平等,在权利和自由上如此,在人生的奋斗中也是如此。所以,身为父母者,如果你想自己的女儿更坚强、更自信、更出色,那么就多鼓励她们,告诉你的女儿,“你其实很棒”,“你是最优秀的”。

    8.为女孩“减负”

    有一位母亲和丈夫离婚之后带着女儿独自生活,她的女儿是一个可爱聪明的小姑娘。因为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的身上,所以对女儿是煞费苦心。让女儿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补习班,花多少钱都不在乎。她每天都逼着女儿练钢琴,如果女儿稍微流露出不想练的意思她就会骂女儿不争气。女儿是个孝顺的孩子,为了不惹妈妈生气,即使自己再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练。直到有一天女儿生病了,母亲仍然没有发觉。

    这是一个用心良苦的母亲,可是这又是一对可怜的母女。

    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很多父母都意识到让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可是与此同时,孩子却又从“没有书读”的困境陷入了另一种困境之中。只要稍微注意小学生背负的那个看起来特别厚重的书包,看一下小学生那副厚厚的眼镜,看一下他们书桌上成堆的练习题,还有那数也数不清的培训班、补习班……

    很多孩子失去了童年中应该有的快乐,失去了作为孩子应该有的玩乐,失去了一个孩子的纯真,他们被禁锢在教室里,被禁锢在一个叫做“考大学找工作”的怪圈子里。很多孩子关于童年的回忆只是成堆的练习题,只是单调的黑白色,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在美学上,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席勒曾经提出了“游戏说”的观点,认为艺术就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席勒强调游戏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生的最高、最完美的境界是游戏,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很多人之所以剥夺儿童的这一权利,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游戏是完全没有用的,是在浪费时间,是幼稚的,可是他们不知道游戏带给儿童的心理上的快乐和智力上的启发。

    还有一些父母不惜花大价钱送女儿去学钢琴、学舞蹈、学绘画,上名目繁多的培训班,美其名曰是为了让女儿全面发展,其实他们心里一般都藏着一颗私心。当年的他们曾经非常喜欢这个,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最终没能实现,转眼时光易逝,要圆梦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只能把这个希望寄托在培养自己的女儿身上。可是他们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女儿真的喜欢这个吗?他们没有问过,他们也不屑于去问,他们总是在以一种理由作为支撑,这个理由很强大,那就是爱,就是“为了你好”,这个理由让无数的父母趋之若鹜,也让无数的女儿心不甘情不愿却也不得不执行。

    童年应该是人这一生最无忧无虑、最幸福最快乐的,当人们渐渐苦恼于生活的压力时,童年的回忆能够帮助人们减轻这些烦恼。一个女孩,她不应该是仅仅为了升学或是为了成为一个音乐家成为一个绘画家而存在的,她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健全的人,过早地为女儿带上这样那样的枷锁都不会有利于她的人格的健康发展。

    减负的口号喊了很久,可是终究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而要真正达到这个效果,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在这其中又占据了重要的作用,家长对于女儿怎么样才算优秀,怎么样才能健康成长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乐天现在是初二的学生,她自信乐观开朗,喜欢看各种漫画和动画片,在学校里大家都很喜欢她。

    从小,爸爸妈妈就不强迫着乐天学这学那的,一切都以她的兴趣为出发点。乐天觉得弹钢琴很好,父母就全力支持她去学钢琴;她觉得对画画有兴趣,父母就送她去画画;当她累的时候,父母也不会强迫她去学习;她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从来不要求她一定要考多少分,一定要考多少名,从来也没有要求她上辅导班。乐天的爸爸妈妈常常说“乐天,给她起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什么一定要让她背上那么沉重的包袱呢?”

    然而乐天的成绩却一直很好,当别的小朋友都在抱怨学习枯燥无味时,乐天却感觉乐在其中,她对学习始终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乐天性格自信乐观,班里的同学和她的关系都很好,大家都说她的那种心态、那种活泼都在感染着大家,让人愿意和她做朋友。

    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做过一个实验,他选择了一批遗传素质差不多的老鼠,把它们随机地分成三组。

    第一组有三只老鼠,它们被关在一只铁笼子里;第二组的三只老鼠被分别喂养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几乎没有刺激;第三组十几只老鼠被关在一只大而宽敞,光线充足、设备齐全的笼子里,这个笼子里甚至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等各种“玩具”。

    几个月后,很显然第三组的老鼠最“贪玩”,第二组的老鼠最“老实”。

    马克·罗森茨威格对老鼠的大脑解剖之后,发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皮层与大脑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果显示第三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著。

    从这个试验中就可以看出,环境越丰富,玩耍得越充分,大脑的发育就越好。

    几个小孩子在玩乘坐公交车的游戏,她们有的扮演乘务员,有的扮演司机,有的扮演乘客。孩子们都做出车里面有很多人、很拥挤的样子,还会假装左右摇摆地表示车子正在转弯或是刹车。

    “乘务员”不断提醒“乘客”们注意安全,每到一站,她都会叫“乘客”们不要拥挤,先下后上,并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他们表演得像模像样的,不亦乐乎。过了一会儿,有一对“母子”上车了,这时车上就剩下一个空位了,他们都让对方去坐。“妈妈”说:“孩子你今天学习了一天,快坐下休息吧。”这时“孩子”说:“妈妈上班更辛苦,妈妈你坐。”就在他们谦让的时候,有一个“小伙子”说“来,小朋友,上我这来坐着吧。”妈妈说“快谢谢叔叔啊”儿子谢完之后就去坐下了。

    这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游戏吗?其实不是,这是孩子在模拟学习这个社会,她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怎么样去爱别人,怎么样去关心别人。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和社会文化相适应,遵守这个社会的规范,表现出社会所期待的行为方式。孩子并非生来就懂得这些规范的,他是在慢慢的成长之中逐渐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而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加快社会化的进程。

    孩子会通过游戏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有其他孩子存在,要想玩得愉快就要和其他孩子合作,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在游戏中孩子还会扮演一些角色,这个过程能让孩子发现自己和这些角色之间的区别,发现自我,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有时候会通过游戏宣泄自己的情感,不论这些情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孩子能够宣泄出来就是安全的。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孩子也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补偿。

    每当看到一群儿童在玩笑嬉耍的时候,成年人都会感叹童年的天真无邪,都会羡慕她们的纯真。正因为童年的转瞬即逝和不可复制,父母才更应该珍惜女儿的这段黄金岁月,让她们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9.寻找“笨女儿”的突破口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谁是天生的笨蛋,如果你感觉你的女儿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发掘出她的优点和长处。

    生活中,会有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女儿不比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她们不够乖巧,不会说话,考试成绩不突出。对于这样的“笨女儿”,父母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是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唉声叹气。这样的话,家庭关系不会和谐,女儿在这样歧视的环境里也不能健康地成长,使本来可以发掘的潜能也埋没了。

    因此,父母对待自己的“笨女儿”一定要更加关怀和疼爱,积极培养她们的兴趣,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她们的潜能,使她们也可以像别的孩子那样健健康康地成长。

    很多女孩子可能会因为不善于表达和胆怯的缘故,而显得笨头笨脑的,其实她们都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只是这种能力没有激发出来。中国有句古话叫“大智若愚”,世界上也有很多有成就的名人都在小时候表现得不怎么出色,甚至还有点愚钝,但在成长中会突然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和灵气。很多时候,人生的转折都需要一个外界的东西来刺激和引导,当她遇到这种外界的因素时,隐藏在她体内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这个时候,其他人便会感觉不可思议,为她的神奇变化所吸引和诧异。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只有当他的潜力得到激发的时候,他才能表现出非凡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些人能够做出那么大的成就,为什么会有一些人的智慧能够流传千古而不朽。

    武王伐纣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这次义举中,丞相姜子牙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年逾古稀,但他依然精神抖擞、智慧超群。人们都知道,一开始姜子牙是再平凡不过的一个人了,如果他就那么甘于平庸地平静地生活下去,历史上也就不会有他的传奇故事;如果他没有什么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超凡的智慧,他也就不能辅佐武王攻进朝歌一统天下了。姜子牙在生命的前几十年里都表现得平庸而朴素,甚至让人感觉他是再笨不过了。就是后来,学艺出山以后,他也因为不会做事而被老婆骂得是狗血喷头。但是他的才华确实被历史所证明了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从那以后,他便逐渐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他成就了周朝在历史中的显赫地位,周朝也成就了他在历史上的功成名就。

    这也许可以叫“大器晚成”,但“大器”却也是一种智慧的潜质和集聚,只是它还没有到厚积薄发的那一刻。

    由于女孩比男孩早熟,能够更早地在语言、人际关系和艺术的天赋上表现出突出的表现,人们也就习惯了女孩的优秀。因此,一旦有一些女孩缺乏了这样的表现之后,她们就会被认为是“笨”,认为是没有出息的孩子。事实上,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在智慧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后天培养和引导上也是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因此,父母们不要轻易地对自己的孩子做出判断。身为父母者,首先要认清自己是不是够优秀,是不是做到了一个父母应该做的,有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培养。这个时候,鼓励比埋怨要重要得多,关爱比冷漠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说,如果你家有“笨女儿”,你更要积极地去鼓励她,引导她,关注她。那样,你才能够给女儿找到“笨”的突破口,才能让自己的女儿表现得优秀,才能给女儿一个完美的人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