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男孩富养女孩100招-别让宠爱毁了男孩——对男孩就该严苛一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狠一点,不要看见孩子的眼泪就迁就他,这种做法只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娇宠和溺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很多痛苦,如果家长提前让孩子吃一些苦头,就会让他变得坚强,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

    父母爱孩子是没有错的,但是一味地娇宠孩子,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父母都无条件地满足,这样的做法根本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父母要知道溺爱出逆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严格要求,不能娇惯、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

    现在的家庭,子女大多都是独生,父母对孩子都疼爱有加。因为宠爱,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有的孩子一不满意,伸手就打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更有甚者会用利器伤害或威胁父母。

    有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个儿子被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父母异常气愤,要求公安机关严惩自己的儿子。

    状告自己儿子的是年近六旬的季先生夫妇,这对老夫妇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因为儿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季先生夫妇对他非常宠爱。虽然家里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孩子要什么,季先生夫妇一般都会满足他的需求。

    两个姐姐对他也十分疼爱,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一般都是让弟弟先吃。买新衣服,父母也是先给他买。

    有一次,儿子要买一个玩具,季先生觉得玩具价格太高,几乎是自己半个月的工资,所以就没给儿子买。谁知道,儿子回家以后拿着刀子就把季先生的手给划破了。季先生虽然非常生气,但是也没舍得打儿子一下。

    儿子渐渐长大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穿名牌的衣服。一双运动鞋或一身衣服就要花费季先生半个月的工资。季先生对儿子说:“我们家没有那么多钱,不能和那些有钱家的孩子比,你偶尔买还可以,但是如果经常买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了。”儿子听见父亲这样说,不高兴地喊道:“那你为什么不去挣钱,就是因为你没有本事挣钱,我们家才这样穷的。”

    季先生听了儿子的话,又生气又伤心。每次想动手打儿子,妻子就把儿子拦在身后。

    不仅如此,儿子在学校的行为也十分恶劣。几乎每个月都有学生的家长找到季先生告状。由于儿子在学校的恶劣行为,学校很快就把他开除了。

    季先生没有办法,只好到处找人,让儿子再去上学,但是一连转了好几个学校,最终儿子都被学校开除了。儿子明确地告诉季先生,自己已经不想再读书了。季先生苦苦地劝儿子,但是儿子根本就不听。

    季先生没有办法,只好让儿子去一个亲戚那里打工。但是没过多久亲戚就来跟季先生说,这个孩子干了几天就不见了。这让季先生非常担心,他到处去寻找儿子,而且还登了广告,贴了寻人启事。没有几天,儿子回来了。

    他对父亲说:“我是回来要钱的。”季先生对儿子说:“你在家里好好待着吧,不要到处乱跑了。”儿子却说:“在家里待着没意思,我要出去和朋友玩,你得给我钱。”

    季太太立即从屋里拿出2000元钱给儿子,儿子拿上钱转身就走了。没过几天,他又回来要钱。季先生不给,儿子就跟他大吵大闹。结果,季先生在妻子的劝说下只好妥协。于是,儿子又拿走了家里的几千元钱。

    这样反复几次后,季先生决定不再给儿子钱。但是他又跑到姐姐家里去要钱,这让季先生非常生气,也非常无奈。

    儿子因为整天游手好闲,让季先生丢尽了脸。季先生非常后悔在儿子小的时候,没有好好地教育他,让他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虽然季先生很是无奈,但是他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了。就在季先生后悔的时候,儿子却在晚上趁父母熟睡时进屋偷走了家里的存款,这让季先生万分恼火。

    季先生夫妇商定,为了不让儿子再做出出格的事情,他们决定报案,让法律对儿子进行惩戒。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季先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得到教训。其实,儿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与季先生夫妇对他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因为这个男孩是家里的独子,所以父母加倍地溺爱他。

    就是因为这样的溺爱,让孩子变成一个无法无天的逆子。惯子如杀子,季先生没有办法只好用法律的手段来制裁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有所改变。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让人叹息。

    父母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千万不能把疼爱变成溺爱。否则受害的不仅是孩子本身,他身边的人也会因此受到伤害。

    姜先生在教育儿子的时候就本着“一个馒头也要蒸熟了吃”的思想。

    姜先生的儿子也是家里的独生子,但是姜先生对儿子的要求却十分严格。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逛商场的时候,儿子看见了一个玩具,哭闹着要买的时候,姜先生就会蹲在地上对儿子说:“爸爸不能给你买这个玩具,因为不久前奶奶才给了你一个新玩具。”

    如果孩子还是哭闹着不走的话,姜先生就丢开儿子的手,大步流星地向前走,根本不回头看他。这样做了几次后,儿子走进商场的时候总是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乱要玩具。

    在儿子刚开始学吃饭的时候,总是要爷爷奶奶喂。姜先生主张如果孩子不学会自己吃饭,就不给他吃。爷爷奶奶觉得这样对孩子太狠了,但是姜先生仍旧坚持这样做。没过多久,孩子就学会了自己吃饭。

    儿子6岁的时候,姜先生就让他单独睡一个房间。开始的时候,孩子常常会害怕,姜先生就对儿子说:“你是个男子汉,一定要勇敢一点。你不是喜欢看《变形金刚》吗,你觉得擎天柱勇敢不勇敢?”儿子点点头,姜先生说:“你要想成为那样的英雄就要学会勇敢,一个人睡在这个房间里就是锻炼你勇敢的第一步。”儿子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按照爸爸的意思做了。姜先生不断地严格要求儿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习惯。

    天下的父母有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但是对于男孩来说,如果父母对他们过分地疼爱,就会让他们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从小就养成的不良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健康、幸福、快乐,但是,如果父母只知道一味地溺爱孩子,无疑于是在伤害他们。

    所以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男孩的教育都应该严格。

    当然,这并不是让父母动不动就打骂男孩,而是说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父母要纠正孩子的错误、缺点,努力锻炼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只有拥有优秀的品格,孩子才会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人。溺爱出逆子,父母只有懂得正确地爱孩子,才能使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别给孩子提供“一条龙”服务

    列士葛伏特说:“家庭教育的秘诀在于让儿童自己去发展,让他们自己去做一切,成人不应该抢先去做,也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方便与惬意什么也不做。”

    父母疼爱孩子,孩子依恋父母,这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父母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好,除了学习以外,给孩子提供一条龙式的周全服务,孩子就会失去独立的能力。

    因此,父母在平时要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不要事事包办,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陆江高中毕业以后,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学,这让父母非常高兴。但是,快开学的时候,父母的烦恼就来了。

    陆江虽然已经18岁了,但是连自己的袜子都没有洗过,一次方便面也没有煮过。母亲对陆江总是呵护备至,陆江在小学毕业以前,衣服都是妈妈帮着穿的。

    这次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读书,让父母非常担心。而陆江自己也为此忧心忡忡,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即使初中和高中都是住校,但因为学校离家非常近,有时候中午陆江也会跑回家里吃饭,顺便把一个星期没有洗的衣服和袜子带回家给妈妈洗。而现在自己要到这样远的学校去读书,还怎么把衣服拿回家啊!

    父母虽然没有办法,但还是把儿子送去上学了。父母临走的时候,陆江抱着妈妈哭得十分伤心。

    妈妈看见儿子这样,也不忍心离开了。于是她向单位请了长假,决定在这里陪儿子一段时间,希望儿子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陆江听到了非常高兴。

    起初,陆江连寝室都不住,和妈妈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小旅店里。每天还是由妈妈帮他洗衣服、刷鞋子。但是,妈妈的假期很快就到了。陆江没有办法,只能回宿舍住。对生活一窍不通的陆江,遇到的麻烦一个接着一个。

    袜子脏了他也不洗,穿完了就一双双扔在床底下。身上的衣服换下来放在箱子里。寝室里的同学都觉得他这样的做法非常奇怪,陆江根本不好意思告诉同学他不会做这些事情。有一天,寝室的管理员查卫生的时候,发现了陆江床底下堆积的脏袜子,就把陆江的寝室作为不讲卫生的典型,把他们的寝室号公布在学生宿舍的门口。这件事情让寝室长非常气恼,他对陆江说:“你为什么不去洗洗你的袜子呢?你这样做我们大家都跟着你倒霉。”

    陆江为此非常沮丧,他打电话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只得让儿子把那些脏衣服、脏袜子都寄回家。

    最要命的就是陆江在打开水的时候,因为弄不好水龙头经常被烫伤,这让他对打开水充满了恐惧。因为这样,陆江受到寝室同学的嘲笑。这让他心里很不好受,但是生活的一些技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出来的。

    在放假回家的日子里,陆江跟妈妈说了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他哭着说不愿意再去学校学习了。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培养儿子的方式是错误的。

    很多家长认为,男孩是不需要做家务的,因为家务是一项十分琐碎的工作,男孩只要能念好书,成绩好,将来就会有成就。但是,这恰恰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实际上家长应该尽早地锻炼孩子,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不但能让孩子拥有独立的性格,也会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有的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给孩子准备了一条龙式的服务项目,让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事情也不用关心。

    李先生的儿子就是在这样一条龙式的服务中长大的孩子,他虽然已经上中学了,但是在家里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饭的时候,从来不摆桌子、盛饭;吃完也不懂得将凳子放好,收拾桌子。因为儿子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李先生夫妇也不对儿子做这方面的要求,渐渐地儿子变成了一个只会念书,别的什么都不会做的人。

    有一年暑假,李先生夫妇带着儿子去黄山旅游。因为是放假期间,黄山的游客非常多。在行走的过程中,一家三口被游人冲散了,李先生和妻子迟迟都没有找到儿子,这让他们非常着急。最后不得不请警察帮他们寻找。

    当李先生夫妇找到儿子的时候,发现16岁的儿子坐在一个凳子上哭得正伤心。

    李先生夫妇忙赶过去安慰儿子,儿子说:“爸爸妈妈,我好害怕啊。我以为再也找不到你们了。”

    李先生对儿子说:“你怎么不想想办法呢,你发现我们不见了,应该想办法找我们才对啊。”

    儿子此刻不哭了,呆呆地看着李先生。原来,在和父母走散以后,他就坐在这里哭起来,根本没有想任何方法去寻找父母。李先生通过这件事情才明白,原来儿子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书呆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但是,孩子的能力和学习成绩是一样重要的。如果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除了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给孩子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这样的做法对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很多能力都是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只会念书,什么都不会做,那么最终,他也只会成为连和别人沟通都有问题的书呆子。这一定不是家长愿意看见的结果,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外,家长更应该培养孩子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给孩子在顺境中制造些挫折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奢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必要时在冰岛雪地里或者在马耳他岛灼热的岩石上也能生存。”孩子的生长环境太顺了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家长要懂得在顺境中给孩子制造一些小挫折。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长大后始终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父母如果把男孩一直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孩子就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长大后一旦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姚海是一名刚毕业的应届本科生,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姚海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从小就备受家里人的重视和宠爱。姚海从小学一直到中学毕业都享受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上大学的时候,姚海也是在妈妈的陪伴之下——妈妈辞职陪着姚海上大学。

    姚海一直过得非常顺利,没有经历过一点挫折,父母也舍不得让姚海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姚海常年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环境里。但是,在大学里,姚海除了学习以外,别的都不行。姚海的妈妈说:“儿子,只要你成绩好,教授就会非常欣赏你的。”听了妈妈的话,姚海更加发奋地学习,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

    毕业以后,姚海和很多同学一样开始找工作。现实社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没毕业的时候,姚海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已经开始找工作了,而且很多人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很快找到了工作。姚海觉得,这些平时在学校里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都能很快找到工作,自己这样优秀,还怕找不到工作吗?

    但是,姚海找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这让他十分沮丧,父母对他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姚海感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和压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做了没几天,就放弃不做了。因为他一个业务都没有联系到,上司就狠狠地批评了姚海一顿,这让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赞美声中的姚海无法接受,所以他很快就辞职了。

    辞职以后,姚海对父母说不想再找工作了,要考研究生。父母非常赞成,于是姚海就报考了自己学校的研究生。但是,因为研究生报考的人很多,所以竞争也异常激烈。第一年姚海没有考上,这是他面临的第二次打击。他非常苦恼,慢慢地变得孤僻,不和同学沟通,也不和父母交流,常常一个人坐在屋子里,不声不响。

    姚海的父母觉得儿子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就建议他考公务员。姚海听取了父母的建议报考了公务员。但是这个考试比研究生还难,姚海虽然笔试的分数通过了,但是因为面试失利,所以也没有考上。他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开始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父母担心儿子,带他到医院去检查,医生诊断出姚海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因为没有经历过挫折和打击,所以姚海没有建立起这方面的免疫力,在温室里长大的姚海,一旦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就变得非常脆弱。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挫折和打击,被淘汰、被批评是经常发生的事,即使一个人在学校非常优秀,但到了社会上又是另一个起点。因为没有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的经验,所以温室里的花朵一碰到恶劣的风雨天气,就无法生存下去。

    家长要知道,在孩子生活和成长的环境中,要适当地制造一些恶劣的天气。孩子如果生活得太顺利,家长就要想办法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这样就可以适当地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当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能够坚强地面对。

    吕先生的儿子在学校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非常聪明,老师总是表扬他。亲戚朋友也经常夸他聪明。在小学的奥数竞赛中常常获得优异的成绩,这让孩子十分得意。吕先生看见儿子这样,心里就开始计划着给他一点挫折教育。

    在儿子放暑假的时候,吕先生送儿子去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一个夏令营,这个夏令营是专门为天才儿童或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开设的。在夏令营里待了一个星期,儿子就哭着给吕先生打电话说要回家。吕先生问儿子:“为什么要回来?”

    儿子回答说:“爸爸,他们做的题我根本就看不懂,他们制作的一些玩具,我也根本就弄不懂原理,我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差生。”

    听了儿子的话,吕先生明白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儿子很快就遇到了挫折,而这个挫折还不小,让他从老师和亲戚夸奖的聪明孩子变成了一个笨蛋。从夏令营回来以后,儿子就变了,不但学习更加认真,也变得非常谦虚懂事。吕先生明白这次制造的挫折让儿子懂得了很多道理。

    如果孩子的成绩非常好,家长和老师夸奖孩子就会变成常事。在一片赞誉声中长大的孩子,是没有办法面对批评的。因为顺境已经让孩子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而批评和惩罚就像恶劣的天气一样,会让孩子不能承受。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所以一遇到“恶劣的天气”就会生病。因此,如果孩子过得太顺利了,家长要懂得适当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或压力,这样不但会让孩子成长,也会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当孩子的“消防员”

    孩子一有麻烦,家长就赶紧跑过去替孩子解决;孩子一惹祸,家长就去替孩子道歉。这样做的后果,要么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要么就让孩子依赖性过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教会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去面对自己惹的麻烦。

    在一所小学里,一个叫斌斌的小男孩拿着画笔,把班级外面的墙壁画得乱七八糟。老师把斌斌叫到一边,告诉他说:“你把学校的墙壁画成这样,就必须把他擦干净。下午上学的时候,你能带一块抹布来和老师一起擦墙壁吗?”斌斌同意了老师的提议。

    下午上学的时候,老师看见一个老人跟在斌斌的后面,替斌斌拿着书包,手里还拿着一块抹布。老师迎上去,这个老人说:“我是斌斌的爷爷,我听说他把学校的墙壁画花了,所以我就带了块抹布来替他把墙壁擦干净。”

    老师对斌斌的爷爷说:“您为什么要来替他擦呢,他应该对自己的错误负责。”

    斌斌的爷爷笑着说:“孩子还小,犯错误是难免的。他也不会擦墙壁,我们当大人的当然要帮他擦。”

    其实,斌斌爷爷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家长的观点。很多家长在孩子惹祸后,都喜欢当孩子的消防员。家长这样的做法就会让孩子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己做错什么事情,永远都会有人给他解决麻烦,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危机意识,也不会有任何压力。

    孩子终究要长大的,父母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孩子帮他们解决问题。孩子最终还是要自己面对很多问题,承担一些责任。而责任是一个人对社会、对家庭价值的体现。孩子做错了事情,就应该让他为此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如果家长一味地帮助孩子处理问题,那么孩子一辈子也长不大,一辈子也不知道什么是责任。

    责任心是男孩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否有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能够勇敢承担责任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赞誉,也会获得别人的谅解。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是家长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必要做法。

    有的时候,家长看见孩子把地板弄脏了,虽然非常生气,但也只是批评孩子说:“你看你又把地板弄脏了,说了你多少遍了,怎么这样不听话呢。”一边说,一边就会自己拿起拖把把地板收拾干净,而孩子只是站在一边看,丝毫没有感到愧疚。家长这种做法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所以孩子下次还会照常犯错误。而且家长只是嘴上批评孩子的错误,并没有让孩子把错误纠正过来。这样,孩子根本就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任。

    约翰是一个12岁的男孩,在约翰5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对他实行严厉的教育。事情的起因是约翰要喝热水,而母亲怕约翰烫到手,就帮他去倒水,但是,约翰一定要拿起杯子自己去倒水。母亲只好跟在他的后面,结果约翰还是不小心将手烫伤了。他随之哇哇大哭起来,但是母亲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看着他在一旁哭。等约翰哭完了,母亲取来了药箱对约翰说:“你自己把烫伤的地方用药水涂一下吧。”

    约翰委屈地看着妈妈说:“我不会自己涂药水。”

    妈妈说:“你必须自己涂,我不会帮助你的,因为是你自己不小心才把手弄伤的。”

    约翰笨拙地拿起药水涂了起来。从那天起,母亲就开始要求约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存在这样一个心理,总认为孩子的年纪还小,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错误,所以不能让他们为自己犯的错误负责任。孩子欺负了同学,父母就替孩子去赔礼道歉;孩子损坏了学校的设施,家长就跟着孩子去学校赔偿……家长这样的做法永远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他们也不会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

    然而,孩子在走入社会以后,自己始终要面对很多问题和困难,如果没有解决事情的能力,只知道把问题丢在一边的话,只能成为一个无用的人。

    万军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个集团的总裁。为了能给儿子锻炼的机会,万先生没有放弃任何机会。有一次,万军和几个同学去露营,半夜里下起雨来。雨下得很大,万军打电话给爸爸,希望爸爸能开车来接自己和同学。

    但是万先生当即就拒绝了儿子的请求,他对儿子说:“你出门的时候,妈妈就劝告你不应该去露营,因为这几天会下雨。现在你自己遇到了困难,就必须自己解决。你自己想办法回来吧,我不会去接你的。”爸爸严厉的拒绝让万军非常伤心。他和几个同学躲在帐篷里,一直等到雨停了才回家。

    自从这件事情以后,万军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做事情前应该想好了再做,遇到困难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大学毕业以后,父亲把分公司交给万军打理。万军因为没有经验,接了一个单子让公司蒙受了将近1000万的损失。万军在父亲没有给自己一分钱救济的情况下,带着手下,自己想办法,不分昼夜地做了几个月,终于把事情解决了。通过这件事情,父亲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儿子身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父亲渐渐地把手里的工作移交给儿子来做。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才能在孩子长大的时候收获这种性格给他带来的辉煌成果。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替孩子解决麻烦,为孩子犯下的错误买单,那么孩子只能成为一个依靠父母、一事无成的人。所以,家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让孩子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任,只有对小错误负责任,长大才能应对更多的问题和困难。而孩子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也会渐渐地培养出责任心。责任心可以让孩子关心、理解别人,也有助于孩子和别人友好相处。

    让孩子学会等待与克制

    成功有时候不只需要努力和机遇,等待也同样重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让孩子首先学会等待,学会克制自己。等待是对一个人意志力和耐心的最好考验,一个没有毅力和耐心的人,往往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的社会,但是在机遇这么多的社会里,成功的人往往没有几个,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耐心去等待机遇的到来,选择了放弃。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教导孩子学会等待。

    等待往往是苦闷而漫长的,孩子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的,所以要教会孩子等待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4岁的聪聪有吃晚饭后立即吃水果的习惯,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妈妈告诉聪聪,要在吃晚饭半个小时之后才能吃水果,但是聪聪总是等不及。妈妈严厉地告诉聪聪说:“如果你不能等半个小时以后再吃水果的话,以后就不会再有水果吃了。”然而,聪聪并没有把妈妈的话当做一回事,妈妈为了能改掉聪聪这个不好的习惯,也为了让他能够学会等待,有一个星期都没有买水果给聪聪吃。从那以后,聪聪就知道,如果他不能在饭后等半个小时的话,就会一个星期没有水果吃。为此,他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学会了在饭后安静地等待半个小时再吃水果。

    等待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可以让孩子变得有耐心、有毅力。在耐心的等待中,孩子学会了坚持。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等待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人的成功有一段相当长的等待时间,在等待中学习,在等待中成长。只有耐心等待的人,最终才会获得成功。所以,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学会等待。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教孩子学会克制。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孩子总是见什么要什么,如果家长不给他买的话就会哭闹不休。其实,这样的孩子就是不知道克制自己。

    人有很多需要,也希望自己的这些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但是,有些需要是不正常、不合理的。这时家长就要教会孩子克制自己,让他平静地面对诱惑。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傅雷先生在教育儿子傅聪的时候,就采取了很多严格的手段来教育他懂得克制和忍耐。傅聪小时候总是不喜欢吃青菜,专挑肉食吃。如果将肉和菜放在一起炒,傅聪也只会将肉全部吃掉,菜一点也不吃。这样的习惯当然很不好,对孩子的身体也十分不利。

    为了能让儿子克制吃肉的欲望,每次吃饭的时候,傅雷只要看见儿子只吃肉不吃菜就会对傅聪给予惩罚。让他只吃白饭,连肉也不给他吃。

    傅聪虽然觉得非常委屈,但还是渐渐地改掉了自己挑食的坏毛病。

    在教傅聪练习钢琴的时候,傅雷也是十分严厉的。小孩子总是非常贪玩,傅聪也不例外。他在练琴的时候总是练一会儿玩一会儿,这让父亲非常生气。

    为了能让傅聪改掉这个毛病,在练琴的时候专心点,克制自己想玩的欲望,只要看见儿子开小差,傅雷就会对儿子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还会体罚他。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傅聪克制住了自己,在练琴的时候专心致志,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

    孩子年纪小,对自己的很多喜好都不能很好地控制,往往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有的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做一会儿玩一会儿,这都是孩子不能克制自己的表现。如果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有的甚至会引起身体的疾病。所以,在孩子还没有学会克制自己的时候,家长要给他们立规矩,帮助孩子学会克制。

    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学会克制与等待,长大以后,孩子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战胜困难,这是成功者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有人说过,一个成功的人要能够忍受巨大的寂寞。在小时候让孩子学会克制和等待,就是教会孩子在成功面前怎样学会忍受寂寞。在等待中,耐心地寻找才能找到机会。而孩子学会了克制自己,才能经得住很多诱惑。

    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吃苦”能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健全的发展。因为人处在艰难的环境中,要战胜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所以,教会孩子吃苦,就是教会他们战胜自己的能力。当然,吃苦并不是惩罚,吃苦是让孩子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吃苦也不可过分,要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10岁的江浩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在夏令营里,老师看见江浩将自己穿过的袜子统统塞到一个袋子里,就问他:“江浩,你为什么把脏袜子都放在那个口袋里呢?”

    江浩说:“妈妈让我把穿过的袜子统一收到一个袋子里,然后带回去给她洗。”

    老师问:“你为什么不自己洗呢?你看看别的同学都是自己洗袜子。”

    江浩说:“因为我不会洗,我从来没有自己洗过。”

    老师对江浩说:“夏令营里也有很多同学都是从来没有自己洗过袜子的,但是到了这里以后,他们都是自己洗袜子的。”

    江浩听了老师的话,并没有出声。老师继续问江浩:“你觉得你妈妈可以给你洗一辈子袜子吗,你长大了怎么办,离开父母到外地上学怎么办?”

    江浩理直气壮地回答道:“在外面上学可以找洗衣房,我长大了赚钱可以请保姆给我洗。”

    像江浩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因为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所以什么事情都不让他们做。父母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不让孩子吃苦,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但不能自理,还会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体贴父母。

    5岁的强强是家里的“小皇帝”,平日里,家长把好吃的、好玩的都给强强,生怕他吃一点苦。有一次,强强和一个亲戚家的小孩玩小汽车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蹭破了一点皮,强强的妈妈又担心,又生气,把亲戚家的小孩说了一顿。

    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强强一天天长大了。长大的强强变得霸道、难缠,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就发脾气。有一次,放学的时候下雨了,强强没有带雨伞,他看见别的同学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他心里又着急、又生气。这时候,老师走过来,把一把伞给强强说:“强强,老师这里有一把伞,你拿去用吧。”

    但是,强强拒绝了老师的好意,他说:“外面下雨了,路上有很多泥,很脏。我不愿意打伞走回去,我要等着爸爸来接我。”

    不大一会儿,强强的爸爸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对不起儿子,我来晚了。下雨了,我也没有带伞,我冒雨跑回家,拿完伞后才过来接你的。”

    谁知道强强朝爸爸嚷道:“谁让你不带伞了,就是因为你没带伞才让我错过了动画片,爸爸真是一个大坏蛋。”

    爸爸听完强强的话,伤心地站在那里,半天没有出声。

    娇生惯养会让孩子不知道苦是什么滋味,所以,家长要适当地让孩子吃一点苦,因为只有吃苦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同时理解家长的苦处和难处。

    在日本,有很多家长都想尽办法让孩子多吃苦,包括帮孩子报名参加专门吃苦的夏令营。三井先生的儿子植树今年10岁,最近三井先生买了一辆轿车,而他上班的路线正好经过儿子植树就读的小学。植树一直非常希望能坐爸爸的轿车去上学。

    有一次,植树得了气管炎,在寒冷的冬天里迎着风走路上学十分困难,于是向爸爸提出要求说:“爸爸,我可以在生病的这段时间里坐你的车上学吗?”

    三井先生看着儿子认真地说:“不行,爸爸小的时候,无论刮风下雨,生什么病都是走路去上学的。”

    儿子听完爸爸的话,默默地流了一会儿眼泪,最终还是走路去上学了。

    在很多家长的眼里,三井先生的做法也许有点残忍,但这正是家长让孩子吃苦的一种很好的做法。现在在很多富裕的家庭里,孩子根本没有什么苦可吃。这就要求家长给孩子找一些苦吃,吃苦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也可以增强孩子自立的能力。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一向反对孩子依靠父母生活,希望儿子能自食其力。他的大儿子詹姆斯在20岁的时候,出门去旅行。在旅行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在旅游的地方买了一匹好马,因此花光了车费。因为没有钱回家,詹姆斯就给父亲打电话求救,希望父亲可以将回家的车费寄给自己。但是罗斯福很快就拒绝了儿子的请求,他对儿子说:“你既然将你的车费都花在了那匹马的身上,那么你就和你的那匹马游泳回来吧!”

    因为爸爸不肯对自己施以援手,詹姆斯只好将那匹马卖掉,这才有了回家的路费。由于罗斯福平日对儿子们的要求一向严格,所以在二战打响的时候,他的4个儿子都纷纷参军去了战场,而且都做出了一番贡献。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家长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家长不能因为疼爱孩子就一点苦也舍不得让孩子吃。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吃苦。但是,人生路上有很多风雨,有很多挫折,如果孩子没有吃过苦,遇到苦难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个懦夫。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瑞士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孩子初中毕业以后,他们就会让孩子去别人家里做佣人,上午工作,下午学习。这样做就是让孩子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孩子在吃苦的过程中,也会慢慢理解父母工作的不容易,这样他们就不会浪费财富,也会理解父母。

    苦难是一种磨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苦难,吃过苦,孩子才能有成熟的心智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和挫折。

    做有原则的父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有很多毛病需要改正。在孩子改正自己缺点的时候,总是要吃一定的苦头,但是不能因为怕孩子吃苦,家长就放弃自己的原则,毫无原则地迁就孩子。这样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掉毛病,而且还会让孩子变本加厉。而原则一旦制定,家长的坚持比孩子的坚持更重要。

    男孩卡尔的父亲是一个极其讲原则的人。父亲要求卡尔每天都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否则,就会让他一早上都饿着肚子。有一天,卡尔和表哥玩得兴起,没有理会父亲的劝告,直到很晚才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卡尔起来得很晚。他来到餐厅,四处寻找吃的东西。但是,已经过了早餐时间,桌子上已经没有早餐可吃了。卡尔对父亲说:“爸爸,我很饿。”爸爸对卡尔说道:“我们是有约定的,我昨天晚上已经提醒过你,让你不要睡得那么晚。但是你没有听从我的劝告。现在已经过了早餐时间,所以你不会有任何东西吃了。这只能怪你自己。”

    早餐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规矩对孩子一样重要。父母为孩子立下了规矩,不但要让孩子遵守,父母也要遵守。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不讲原则地随时改变规矩。

    小泽是一个3岁的小男孩,十分喜欢吃甜食。孩子正在长身体的阶段,糖类吃得太多对身体不好。有的时候,小泽在睡觉以前,还要吃一块糖果。妈妈为了克制小泽的不良习惯,平日里一般不会给小泽买糖果吃,如果有亲戚来拜访,给小泽买糖果的话,妈妈也会将糖果放在小泽看不见的地方。偶尔才会让他吃一些。

    开始,小泽看见这些糖果会紧紧地抱在怀里。每当妈妈从他手里拿走糖果的时候,他总是哭闹不休。有一次,小泽的奶奶看见这种情况,就对小泽的妈妈说:“孩子吃一点糖有什么大不了的,给孩子吃吧,你看他哭得多么可怜啊。”

    但是,妈妈坚决不给小泽吃糖果,任凭他哭闹不休也决不妥协。其实,妈妈看见小泽哭得那样可怜也很心疼,但是为了纠正孩子的这个坏习惯,立下的规矩就要好好遵守。几次以后,小泽在妈妈把糖果拿走的时候,就不再放声大哭了,有的时候只是难过。渐渐地,妈妈的坚持起到了效果,小泽不像以前那样爱吃糖果了。

    父母为孩子制定原则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执行原则的过程中要遵守原则的不止是孩子一个人。很多时候,只有在父母的强制下,原则才能得到执行。

    大人们都知道,想改掉自己的一些毛病或者克制自己的一些欲望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若有些事情对孩子没有好处,家长就要努力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即使孩子在执行原则的时候表现得十分痛苦,家长也不能心软。

    小成是个小学生,有时候,妈妈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接他放学,就让小姨去接他。小姨十分疼爱小成,看见小成走出学校门口,就把书包接过来,替他背着。有一次,妈妈和小姨一起去接小成,小姨还是接过小成肩膀上的书包。这个时候,妈妈从小姨的手中拿过书包,又还给了小成,让他重新背到肩膀上。

    小姨说:“你这是做什么,小成的书包多沉啊,我们应该帮他拿。”

    妈妈笑着拍拍小成的肩膀说:“小成是个男子汉,我们有约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接着,妈妈又对小成说:“在我没有接你的时候,你是不是老让小姨给你拿书包啊,这可不是男子汉的做法。”

    小成看着妈妈,惭愧地低下了头。小姨觉得姐姐对小成有些太狠心了,她悄悄对姐姐说:“小成才多大啊,你怎么能对他要求这样严格呢?”

    小成的妈妈说:“小成是个男孩子,应该要求严格一些。”

    妈妈要求小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不是只要求他自己背书包,还要求他整理房间。比如早上起来要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书桌等;周末要打扫房间的卫生等等。妈妈为小成立下这些规矩以后,真的一次也没有给小成整理过屋子。慢慢地,即使父母出差,他也能将自己照顾得很好。

    孩子都有依赖父母的天性,但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会摔倒,会疼痛。即便如此,有原则的父母,在制定原则和执行原则的时候,也绝不能手软,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学会独立、坚持、克制和忍耐。也只有这样,孩子的人格才会得到完善,才会健康成长。

    别让孩子坐享其成

    父母为孩子提供的丰厚的物质基础以及事事都帮助孩子解决会让孩子的奋斗能力一步步退化,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无论自己多么富有、多么有能力,该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让他们自己做。该让他们吃苦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吃苦。

    希腊哲人柏拉图说:“对一个小孩最残酷的待遇,就是让他心想事成。”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对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做过调查,在中国,富裕的父母通常都有这样的想法:给孩子尽可能多地积累财富,铺好路,找好关系,让孩子有一帆风顺的未来。家长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想让孩子少吃苦,减轻孩子的负担。但是,这样做会使孩子的生活能力得不到锻炼。

    宋军大学毕业以后,就回到了家里。宋军的家在一个小城市里,本来他想要留在北京发展的,但是找了一个月的工作都没有结果,所以他就收拾行李回家了。因为父母已经开始给他张罗关系找工作了。

    宋军的父母都是商人,经营一家规模很大的旅店,实行吃住玩一条龙服务,在当地颇有名气。宋军的父母也算是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宋军从小到大没有吃过任何苦。在电动玩具刚刚上市的时候,别的小孩都不知道这些玩具怎么玩的时候,宋军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了。宋军卧室的装修都是进口材料,他对父亲说,自己浴室的装修一定要用进口的水龙头。无论儿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父亲都满足他。毕业的时候,宋军本来打算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但他不想每天辛苦地工作,最后还是决定回到父母的身边。

    宋军对父母讲了自己的意见以后,父母也都同意儿子的看法。通过关系让宋军在一家机关单位实习。

    上了一个月的班以后,宋军就告诉父母说自己不想再去上班了,就这样,宋军开始在家里整天上网、睡觉。这样的日子过够了,他又对父母说自己想去旅游。父亲给了他一笔钱,宋军又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宋军就是典型的富家子弟,而宋军父母就是最典型的中国父母。自己通过创业和打拼,为子孙积累下丰厚的财富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在这样的家庭里出生的孩子,特别是男孩,根本不需要自己打拼和奋斗,就可以有非常广阔的未来。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富不过三代”。因为父母有这样的想法,自己积累下来的财产就是供子孙花费的,不给自己的孩子给谁呢?而子孙同样有着这样的想法:家里有这么多的钱,我干嘛还要去艰苦奋斗呢?所以,这两种想法叠加在一起,就变成了“富不过三代”这个事实。

    但国外有很多家族往往可以将他们的财富延续几百年,原因就在于外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中国父母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外国的父母不主张孩子坐享其成。像巴菲特和盖茨这样的世界级富翁也选择不将自己的财产留给下一代。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卓越的成绩。巴菲特说:“我希望我的三个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而不是有太多的钱什么都不做。”

    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正相反,因为他们知道怎样爱护孩子,才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寄生虫。没有生存能力,只会坐享其成的人是不会有大成就的。

    坐享其成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将孩子的“天资”束之高阁。所有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而人的脑子就像机器,越用越灵活。坐享其成会让孩子的能力渐渐“退化”。最后完全变成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人。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用之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所以就要放开手让孩子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不是事事代替、处处包办,要让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