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王统照-像观海山一样苍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忆老作家王统照先生

    郭同文[1]

    80年代春天的一个夜晚,我沿着青岛海滨又来到了观海二路。这时我感情的潮水就像大海的潮水一样——正是满潮。

    当我走近观海二路四十九号时,只见这里依然是铁门向西,窗扉敞开,阁楼上灯火通明……如今虽然换了主人,但我觉得王统照先生仿佛仍然在阁楼的灯下伏案写作……

    1955年,当我还在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就曾陪同我的老师黄公渚老教授到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的王统照先生家作客。

    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月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在红瓦粉墙小楼的窗前撒下摇曳闪耀的光影。书房的书架上放着一匣线装的《全唐诗》、精装的外国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书案上放着一部线装的《聊斋志异》……

    鬓发斑白、瘦削清癯的王统照先生沏上了名贵的狮峰龙井茶,和我们品茗谈心。

    我们请王统照先生谈一谈当年在这座小楼上,写他的著名长篇小说《山雨》的情景。

    他沉思了一会,便打开了楼窗说道:“在我这小楼上观海,那真是居高临下,大海的景色历历在目,你们看,天水相连,夜空与夜海一色,溟溟难分。皎洁的圆月像一盏大灯笼似的浮在海空,仿佛就在茫茫大海之中……”

    黄公渚先生说:“这真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王统照先生说:“祖国河山如此多娇,如今早已回到人民手中。可是当年祖国山河惨遭蹂躏,那时‘九一八’‘一·二八’战争相继发生,日本侵略军强占了我国东北,青岛也成了日本侵略势力猖狂地区。那时候,我在这小楼上,常常看到大海怒涛滚滚,浊浪排空,在北风呼啸的天气里,衣服褴褛的穷人流浪在街头,侵略军的水兵酗酒行凶,国民党的警车横冲直撞……就在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时刻,我动手创作了《山雨》……”

    我听到这里心里一震,《山雨》描写青岛的景象,立刻又像一幅画面似地展现在我的面前:那时候,帝国主义分子、国民党官僚们在这里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各种的车子,各样的伟大建筑物的门口,……有豁拳声的楼上……到处都是强烈的灯光……”“西洋音乐正奏出都市的夜曲……”可是,就在这“楼上的音乐十分喧闹”的时候,纺织工人们“在大屋子里吃棉花末”,街市上“蓬头破衣的女子,臭水、鱼腥,满街上收拾不及的垃圾,捡煤核的穷孩子……”

    窗外秋风飒飒,落叶纷飞,远处海浪滔滔,奔腾呼啸。我听着这西北风劲吹的声音,忽然在王先生书架上发现了英国大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这是一本原文版的《西风颂》,精装书面,金字英文书名,闪闪夺目。我轻轻把书从书架上取下来,小心翼翼地翻阅起来。

    “看得懂吗?”黄公渚先生问我。

    我摇摇头说:“看不大懂。我在中学虽然读过六年英语,但后来大学没有继续学,现在学俄语,许多英语单词都忘了。”

    王统照先生说:“学外语,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多读、多讲、多练,一个大学文学系学生应该看懂外文原著。要掌握外语这把钥匙,去打开外国文学宝库……这本英文版《西风颂》就是当年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用的自学读物,你可带回去好好读一下,可把中译本借来对照着读……”

    我双手接过书来,激动地说:“我一定好好读,以后,我要把英语学习坚持下去,不懂的地方向先生请教。”

    他高兴地点了点头。

    黄公渚先生意味深长地说:“王统照先生是文艺老前辈,不仅可以做你的中国文学的老师,而且还可以做你的英语老师、外国文学老师。当年王先生在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授、系主任时,你未能赶得上求教,今天有幸来拜师,这是难得的机会呀!”

    我听了心里顿时感到热呼呼的,连忙立起身来说:“王先生,您愿意收我这个才疏学浅的学生吗?”

    “愿意,愿意!”说着他紧紧握住了我的手,他看看黄老教授又说,“我和黄先生都老了,祖国的文学事业要后继有人哪!”

    就在这年深秋,我从图书馆里借来了雪莱的诗集《云雀》。这是中译本,著名的《西风颂》就编在这里。我对着王统照先生借给我的原文版《西风颂》,反复阅读之后,又读了王统照先生的长诗《在雪莱墓旁》,感到分外亲切。先生在这篇长诗中,抒写了他在意大利国土上,徘徊在大诗人雪莱墓旁,长久地不能离开。1819年深秋,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斯近郊的卡斯辛丛林里,迈着沉重的步子沿着阿诺河边缓缓地走着,想起了国内反动报刊对他的攻击,想起了自己灾难重重的祖国,他内心的悲愤难以用语言形容。正在这时,一阵强劲的西风吹来,扫起落叶满天飞舞。于是他借西风扫落叶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一个进步诗人内心的愤懑。

    我发现《在雪莱墓旁》和《西风颂》有着强烈的感情共鸣。当年,雪莱遭受迫害,在意大利的国土上怀念灾难重重的祖国;此时,王统照先生在此凭吊雪莱,盼望祖国光明一天的到来。

    “要是冬天已经来了,春风呵,春日怎能遥远?”

    这是雪莱笔下的名句,也恰恰表达了王统照先生的心声。此时,他正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他的《山雨》正被反动派查禁,他被列入黑名单。就在这年——1934年,他被迫离开祖国,自费去欧洲许多国家考察外国古典文学和古典艺术。当他来到意大利之后,便长久地站在雪莱墓旁,思古抚今,感慨雪莱的遭遇,表述自己的忧愤,盼望祖国的春天早日到来。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他当时的心情,在冬日的一个夜晚,我结伴来到了他家。他与我们围坐在火炉旁亲切谈心。

    “你们知道,雪莱写《西风颂》时,全家已被迫迁居意大利,国难家愁,使‘暴风雨一般的忿怒在他心中沸腾’。你们看,《西风颂》一开篇就借西风扫落叶的威势反映出雪莱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扫除反动势力的决心:‘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王先生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这时屋子里分外寂静,只听得远处的海浪声咆哮着。他望望窗外又说:“西风使大海的怒涛‘向两边劈开’,把万木百卉吓得‘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把流云席卷而去……”

    “这怒吼的‘西风’和‘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山雨’正是异曲同工啊!”我激动地说。

    王先生谦虚地说:“我是受到了《西风颂》的启发,但学习得不够。《山雨》更不能与《西风颂》相比,《西风颂》是流传世界的名著,《山雨》却微不足道。不过,我也想借山雨的威力比喻人民革命斗争的风暴。雪莱曾精心抄录过同时代一位诗人的话……”

    “这句话是:‘化自然景象为思想,化思想为自然景象——这是艺术天才的秘密。’你们看《西风颂》则处处借西风、海洋、流云、树木等自然景象来表现诗人自己的思想,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化自然景象为思想;诗人又处处以自己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自然景象,让自己的想象与呼啸的西风、汹涌的海涛、滚滚的流云一起飞驰——化思想为自然景象。诗的最后是——”

    要是冬天已经来了……”我背诵道。

    “这句诗凝聚着多么深刻的思想,凝聚着多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呵!我们老一辈人喜欢它,你们年轻一辈也喜欢它,它振奋人心,脍炙人口,充满革命乐观思想。当年,陈毅元帅就很喜欢这句诗。”

    “陈毅元帅?”我忙问。

    “对!他当年参加过文学研究会,我们曾一起谈过《西风颂》,他曾高声背诵过这名句……”王统照先生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欢欣的笑容,“在‘文学研究会’,我与他相识。我谈到‘文学研究会’的宗旨就是‘为人生而艺术’。他说:‘搞文艺是为了人民,拿起武器干革命也是为了人民。现在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之中,严寒笼罩着大地,我相信,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祖国的春天一定会到来!’那时,我写了小说《一叶》和诗歌《童心》,他都仔仔细细地看了,并提出了详细的意见,连诗文中雕琢的痕迹都一一指出,至今我记忆犹新。三十年后——也就是去年,他来山东视察。当他那伟岸的身影挺立在我面前时,我含着喜泪迎上前去,紧握着他的大手,望着他头上的白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陈毅元帅满脸欢悦地说:“剑三,今日老友重逢在泉城,我邀你一同观赏这个古城风光好吗?’我连声回答:‘好呀,好呀!’这时,我感到周身热血沸腾,我觉得能和无产阶级的著名将领、才华横溢的诗人陈老总同游泉城是何等荣幸呵!当我们乘专车开始了游程时,陈毅元帅兴致盎然地吟诵着历代文人描写济南的名句:‘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景色异它郡,‘有心常作济南人’……这一天,阳光灿烂,晴空万里。趵突泉水分外晶莹清澈,喷花吐玉;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大明湖,明似宝镜,湖岸杨柳依依,湖面天光云影,荷盖相连,荷花吐艳,像盏盏美丽的纱灯……当我们走马观花地观赏了名泉美湖之后,便乘车来到离济南市区三十华里的龙洞。”

    “龙洞?”我问道。

    “对!就是佛教圣地之一的龙洞。济南西有全国寺院‘四绝’之一的灵岩寺;东有千姿百态、藏于深谷的龙洞。这里层峦叠嶂,山壁高插云端,山上山下绿树成荫,葱葱茏茏,那古老的银杏树矗立在龙洞群山。相传,大禹曾在这里治过水,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除了水患,在此处镇锁苍龙,所以叫‘龙洞’。至今还留着‘峭壁孤悬万仞青,嵢岈古洞带龙腥’的诗句。当我和陈毅元帅穿过芳草如茵、茂树四合的山路,走进势如垂天云、清芬无限意的龙洞时,便和他共读那棵古老银杏树下的宋代元丰碑。读完后,他说:‘山东古典文物很丰富,山东还是历史上有名的古战场。这里出过许多名人,孔子、孟子、管仲、晏婴、诸葛亮、刘勰、左思、李清照、辛弃疾、孔尚任、蒲松龄……还有东汉末年的教育家郑玄……你们要发扬这历史传统,在这块培育古代英才的土地上,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英才!”

    “这是陈毅元帅对我们山东人民的殷切期望。”我说道。

    “是啊!我们一起半日山游,边游边谈,他的谆谆教导我牢记心间。他对我说:‘当年你曾用自己的作品唱出了旧时代的悲歌,如今,冬天已过,祖国已是大好春光,春风吹暖了人心,春雨沐浴着春花,你应该有新的著述报人间呵!’”王先生起身来往火里加了一勺煤又说,“我虽已白发苍苍,身患重病,但为了不辜负陈毅同志的殷切希望,我一定在有生之年加倍努力往前赶!我打算写一部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篇幅要比《山雨》长,那个时代的生活,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应该去写……”说着,他吃力地拿起了书案上的线装本的《聊斋志异》,然后又慢慢放下,“现在真是手无缚鸡之力,拿起本线装书都觉得沉甸甸的……”

    我往书案上一瞅,只见上面放着一篇厚厚的论文,这是王先生写的鉴定《聊斋志异》最早版本的文章。在文章旁边还有一首诗稿,这是王先生的手稿,题为《为路大荒先生题所藏蒲松龄文稿遗墨》。诗中写道:“摅思托笔借园亭,孤愤能舒鬼狐型。……”

    我看完后便说:“王先生,你重病在身,奋笔疾书,刻苦研究的精神,真令人感动。”

    他摇摇头说:“不,我总觉得离党和人民的要求,离陈毅同志的期望差得太远,我觉得很惭愧。现在,我写了一首诗《赠陈毅同志》,还只是个草稿,也没有意思寄给他。”

    我们请王统照先生拿出来看一下,他起初不肯,经过再三要求,他才拿了出来。我们几个年轻人呼啦一下子围上去看,只见字体墨酣笔饱、苍劲有力。诗句是:

    海岱功成战绩陈,

    妇孺一例识将军。

    谁知胜算指挥者,

    曾是当年文会人。

    卅年重见鬓苍然,

    锻炼羡君似铁坚。

    踏遍齐鲁淮海土,

    为民驱荡靖尘烟。

    藤荫水榭袅茶烟,

    忧国深淡俱少年。

    愧我别来虚岁月,

    有何著述报人间。

    明湖柳影望毵毵,

    半日山游兴味酣。

    好摅胸怀同努力,

    饮君佳语胜醇甘。

    我读着读着,仿佛看到陈毅元帅神采奕奕地与王统照先生漫游齐鲁河山的情景,仿佛听到了王先生在陈毅元帅胜似醇甘的佳语鼓舞下奋发努力的心声……

    月亮已经爬上了中天,我们向王统照先生告别,他手扶拐杖送我们到大门口。这时传来了奔腾呼啸的海涛声。他望望大海,意味深长地说:“海浪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你们这些学习文学的青年要趁大好时光奋发努力呵!祖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寄托在你们年轻一辈身上!”

    王先生的嘱托,我铭记在心上。1956年夏天,在山东青年文学创作者代表会议上我又见到了他。那是在济南珍珠泉礼堂,先生抱病到会祝贺会议的召开,号召青年文学创作者拿起笔来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生活,让万里文苑百花齐放。这时候,他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讲话时气弱如丝,带着嘶声,还不住地咳喘。但,就是病情这样严重,先生还到会讲话,可见他对青年作者是多么关怀,充满着多么殷切的希望呵!

    自1949年他担任省文联主席、省文化局长起到1957年他逝世止,这八年的时间里,他都是以这种忘我的精神亲自主持山东省的文化领导工作,亲自整理和领导整理古典文物,亲自培养和领导培养大批的文艺工作者。他把自己的心血化为清泉,浇灌了山东的文艺园地。如今,山东的古典文物整理蔚然可观,山东的青年作家一代又一代接踵而起,这都是与王统照先生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1958年4月,陈毅元帅怀着“不胜悼惜”[2]的心情,写了悼念王统照先生的诗作《剑三今何在?》:

    剑三今何在?

    墓木将拱草深盖。

    四十年来风云急,

    书生本色能自爱。

    剑三今何在?

    忆昔北京共文会。

    君说文艺为人生,

    我说革命无例外。

    剑三今何在?

    爱国诗章寄深慨。

    《一叶》《童心》我喜读,

    评君雕琢君不怪。

    剑三今何在?

    济南重逢喜望外。

    龙洞共读元丰碑,

    越南大捷祝酒再。[3]

    剑三今何在?

    文学史上占席位。

    只以点滴献人民,

    莫言全能永不坏。

    在这80年代的春天,我默默背诵着这感人肺腑的诗篇,望着这被葱翠欲滴的树木覆盖的观海山,看着在繁枝茂树间兀立的王统照先生故居,耳听着远处大海的浪涛声,回味着他当年在此给我教诲的情景和他那“春蚕吐丝成茧般的”艺术作品。我深深感到,王统照先生虽然离开我们23个年头,但他却像这巍巍青山一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原载《新港》杂志1980年第12期)

    注释

    [1]作者曾为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写作学会副会长。

    [2]陈毅《剑三今何在·前言》。

    [3]陈毅原注:“一九五四年夏与剑三重逢于济南,别来已三十年。同游龙洞,共读宋元丰碑,突闻越南奠边府大捷,彼此大喜,举杯为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