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态成就你一生-克制贪婪,知足常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人云:“人心难满,欲壑难填”。贪婪是每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弱点。贪婪使我们为获取一点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甚至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时候却使我们被内心的贪欲所蒙蔽、所困扰,使我们遭到更大的损失和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人却不能只有欲望,如果过分纵欲而毫无节制,那必将作茧自缚。

    1.享乐与现实

    人们都想满足自己的每一个愿望,弗洛伊德认为这就是享乐,但是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束缚。那到底什么是享乐,什么是现实呢?

    人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受现实原则束缚,但同时又在不断追求,不断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吧!

    (1)“现实原则”是什么?

    所谓“生活”,就是在我们能做的范围内调整我们愿意做的事的整个过程。

    婴儿每次想得到别人的注意而总是哭喊时,他领悟到他的一切所求不被同样地考虑;成人想买件新衬衣,因为经济窘迫而只好作罢;所爱的女人不愿意和自己结婚,而法律又禁止自己强迫她……这些都是意识的愿望被外界环境否定的种种形式。潜意识心理,某些受享乐原则刺激而产生的欲念常遭到另一个相反的力量的监察。弗洛伊德称后者——相反的力量为“现实原则”。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个力量,以来统治我们的潜意识里那些无法无天的要求,并设法改造它们,使它同我们这个充满法律和责任的现实世界相适应。

    “现实原则”的典型例子即是法律、命令以及一些外在的需求。它与享乐原则的关系就像坚决的双亲和任性的孩子一样。

    (2)“享乐原则”是什么?

    婴儿始终企图要满足他的每一个愿望。不管他是需要母亲的拥抱、吃的东西或除去潮湿的尿布,他总知道怎样让周围的人注意他,并了解他的需要。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心理大体上也像婴儿一样,以相同的方式满足本身的需求——享乐。弗洛伊德所指的享乐并不是一般所谓“有限的个人享受”,他认为这个享乐包含了任何一种解脱的快感,如情绪痛苦以后的松弛或个人潜意识紧张的减除都是。

    潜意识心理的愿望和需求像婴儿一样,对法律、伦理和禁忌也一无所知。生活世界里的“可以”与“不可以”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他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能是关爱、重视、力量或者其他的某些东西,若不设法得到是绝不甘休的。

    这种冲动在每个人的心理深处造成一个“追求满足力的固定需要——这就是享乐原则”。弗洛伊德认为它是潜意识心理所奉行的“最高指南”。

    通过上述的分析,看来现实原则是法律、命令以及一些外在的需求,而享乐原则是内心的需要。

    2.这是一种平常心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射手,都想在生活中一射而中,射手偶尔也会射飞,但是射手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平常心,等他下次再射时,他可以射中红心。

    成功的人士,他们具有野心、上进心,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平常心。用平常心待人处事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淡然视之。

    徐相洛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他有一颗平常人的心。因为有平常心,所以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在发达时,不把自己看得不可一世、高人一等,在公司倒闭后不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自暴自弃,而是在人生的大起大落面前能够自始至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有一天,62岁的徐相洛穿着侍者的服装,在汉城市中心一家大酒店,学习如何端拿不锈钢盘子。他在那家酒店参加侍者课程培训并对自己能在经济艰难时期找到工作感到庆幸。徐相洛是三美集团前副主席,集团的主要公司三美钢铁是韩国最大的不锈钢厂家。

    大公司的副主席做餐厅的侍者,而且还怡然自乐。这在我们看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过去关于公司老板经理在破产后跳楼自杀的事听过不少,而像徐相洛这样身份的人,在企业倒闭后竟快乐地做起侍者来还是第一次听说。面对生活的激流,他能进则进,能退则退,不因为自己过去曾居高位而不甘于低就,而是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现状,重新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这倒应了孟子的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徐相洛不怀念以前的财富,在破产之后可以平静面对生活,不因失去财产而悲伤,这充分说明了他的知足心态。而中国历史上贪恋权贵的李斯却因贪而送命。

    李斯生于战国末期,是楚国上蔡人,家族祖辈当年也是宗室大户人家。先祖李属曾是蔡国上卿,统军上万,主理朝政,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家有食邑千户,奴婢无数,后来不知犯了何罪,突然被杀。好在蔡侯仁慈,没搞株连,家族才算留下一脉。族人对此事一向讳莫如深,靠小心谨慎,总算保住了贵族待遇。后来,蔡国亡败,宗族四散。到了祖父一代,早已多辈务农,成了一芥草民。父亲早死,又因不是嫡出长子,家里连食田也未分得一分;待到他呱呱坠地之时,家道更为贫寒,好在他还算识文断字,才在郡府里谋了一个看管粮仓的差事。

    他的生活总是和老鼠搅在一起。平时看管粮仓,除了记账外,就是与老鼠们搏斗。他如此辛苦地与鼠搏斗,倒并不是为了尽忠职守,管好公家的粮食,而是在捕杀这些老鼠时,有一种治理天下的快感。为了满足自己贪恋富贵的欲望,李斯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该换一种活法了。第二日清早,李斯匆匆离开了上蔡。他决定去兰陵,求见一代儒学大师荀况。李斯这一走,终其一生,没有再回来过。

    到兰陵不久,荀况决定收李斯为徒。后来,韩非亦投荀子门下,与李斯同窗数载,两人结为好友。虽说不上情同手足,却也志同道合,常常一同出城游玩。也在一起切磋学业,谈古论今,所谈无非是辅君之道、救国之策及御民之术。

    两年之后,李斯学有所成,来到咸阳,恰逢秦王驾崩,13岁的嬴政即位,吕不韦出任丞相。李斯遂投奔吕丞相,在相府里做了一名小职员。后来,李斯因抄写《吕氏春秋》而深得丞相赏识,被吕不韦推荐做秦王的侍卫郎,李斯才得以接近秦王。嬴政也素闻荀况大名,一日突然心血来潮,让太监赵高宣荀况的弟子李斯进见。李斯等待这一天已多年,自然侃侃而谈。李斯向秦王献计,以重金贿赂六国权臣,不受贿赂者则刺杀之,以此拆散六国的合纵之谋。这一谋略卓有成效,李斯因而被封为客卿。李斯贪恋富贵之心终于有了一点点的安慰。

    嬴政22岁那年,正式主理朝政,并铲灭了长信侯嫪。次年秋,秦王下发逐客令,驱逐在秦的各国说客,并下令免掉了吕不韦的丞相之职。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但他仍对仕途富贵不死心,决心写封“谏逐客书”,通过宦官赵高上呈给了秦王,秦王读后大受感动,命人追回李斯,不久即任命李斯出任廷尉,掌刑罚。历时一年多的“逐客运动”就此正式宣告结束。

    公元前221年,秦王统一六国,他接受李斯的建议,自称始皇帝。秦即将灭六国之前,李斯开始考虑自己是否激流勇退,但其贪恋之心过重,回想起当年自己西入咸阳就算是白走了一趟。若因此惹恼秦王,发个全国通缉,被抓了回来,就更加得不偿失。再说,自己也无处可跑。天下虽大,已快莫非秦土了。最理想的退路,当然是像当年越国的范蠡那样,下海经商,赚足银两,且有美人相伴。思前想后,李斯还是不忍离去。谁知,秦统一六国之后,李斯因直谏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而深得秦始皇信任,竟被拜为丞相,权倾朝野,其贪婪的欲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实行了“焚书”的政策,李斯还奉命亲自执行了“坑儒”的大杀戮。这一切举动,其实并不是李斯为秦国安定、秦始皇的皇位着想,而是出于保全自身的需要。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出行巡游,中途驾崩,当时只有李斯和赵高在皇帝身边。始皇帝临终之时欲招长子扶苏回咸阳奔丧,并有意立其为一国之君。赵高为取得朝中大权,极力推举嬴政的二皇子胡亥即位,遂拉拢丞相李斯扣留秦始皇给扶苏的书信。在这种生死攸关的关头,李斯考虑到自己一生为了能有今天的荣华富贵,稍有疏忽便会功败垂成,遂接受了赵高的意见。二人假传圣旨,指斥扶苏“不孝”,大将军蒙恬“不忠”,令远在边关的二人自尽。后扶苏自杀身亡,大将蒙恬被囚,终服毒而亡。当年八月底,胡亥在骊山葬了父皇,便在咸阳即了位,人称秦二世。随后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以李斯谋反罪将其“具五刑”、“夷三族”,腰斩于咸阳。

    可怜一代政治家、权谋家、学者的最后下场,竟是如此之惨。

    正如荀况所讲,李斯成功在于自己的贪欲,位居秦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一时,权倾朝野,却也死在了自己的贪欲上,终被奸臣赵高陷害,不但身首异处,而且三族性命不保。可惜的是,李斯真正幡然醒悟的时候,已是其跪立于刑场之上了。李斯贪婪之心太盛,以致连身家性命都赔进去了,这样的功名利禄不去追求也罢。

    3.大学生择业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现在遍地都是,找工作是难上加难,而有些大学生却自我估计过高,总想挣大钱,实际上,大学生现在应降低标准,别贪图一时的好处。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些工作大家争破了头,有些工作却乏人问津。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其实,对自己过高的估计,会给自己造成一些人为的痛苦。

    有一个毕业两年的大学生,直到现在还未定下工作。曾经有一家公司答应要他,可他没去。“那是个老国企,一个月才挣1000多块钱,在北京根本就不够花。”“北京实在留不下,就去上海、去广州,我绝不回老家。来北京念了四年书再回去,也未必能找到像样的工作。”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教育部的一项专门调查显示:32.37%的大学生将上海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其次是北京,占27.67%,再次是深圳,占12.13%,三者加在一起,达到了72.17%。

    华南某大学的一位老师说:“学生们不愿下基层,看不上小企业。一些学生对蓝领工作不屑一顾,学机械的不愿下车间,学建筑的不愿跑工地,学管理的不愿跑市场,大家都想在大城市,在好单位,哪有那么多的好单位,好职位,这样不就造成就业难吗?”某轻工公司人事处栾处长说:“大学生不愿来我们这儿,嫌工资低。就是来了,也不安心。我们每年招百十来名大学生,能留下50%就不错了。”

    在新出台的就业政策中,有一条是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户口可在原校保留两年。因此,一些原本打算与单位签约的毕业生,开始准备另谋高就。据报道,复旦大学一位姓黄的同学已与一家公司达成意向,但因嫌公司规模不大而犹豫不决。考虑到毕业前找不到工作,户口和档案就要被打回河北老家,又不得不签。当听说了这条新政策,小黄便立即取消了签约。对于此种现象,一些负责毕业生工作的老师认为,今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明年有可能更难。所以劝毕业生们一定要抓住机会,过了这个“村”,未必就有好“店”。

    学生就业首选大城市、大单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呢?毕竟,人人都满意的“好工作”是有限的。学生们在上学期间,就应对将来的就业有心理准备。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站在今天就业市场。因此,要根据今后面临的情况调整就业期望值和学习内容。

    现在,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终老的情况已成为过去,因此要提倡先就业,后择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有助于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

    现在很多毕业生跟随西部的号召,纷纷走入农村,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渐渐醒悟,让自己去掉“孩子气”,到基层中去“摔打一番”。于是,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去就业的大学生多了。兰州大学新闻系学生周某说:“不管东部还是西部,个人的成长主要靠自己。虽然这里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但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有我施展才华的机遇。”

    “并不是只有大城市、好单位才能施展才华,小地方也能提供机遇。关键是看自己,如果没有真本领,即便到了一个好单位,也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在贵州、山东等地的部分高校,一些学生大学毕业后,主动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到中专、技校去学习实用技能。

    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择业中更看重发展空间和机会,而把经济利益放在了后面。北京邮电大学的一位女生说:“我选择单位,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能力的发挥,并不在乎给我多少钱。”

    在京城有一家非常有名的中外合资公司,前往求职的人如过江之鲫,但其用人条件极为苛刻,有幸被录用的比例很小。

    而有这么一位大学生他利用一个很特殊的方式进入该公司,并且坚持自己的提议,而最终也是由于他的提议,他赢得了更大的成功。

    这个大学生从某名牌高校毕业,非常渴望进入该公司。于是,他给公司总经理寄去一封短信。很快他就被录用了,原来打动该公司老总的不是他的学历,而是他那特别的求职条件——请求随便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无论多苦多累,他只拿同样工作的其他员工五分之四的薪水,但保证工作做得比别人还要优秀。进入公司后,他果然干得很出色,公司主动提出给他满薪,他却始终坚持最初的承诺,比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少拿五分之一的薪水。

    后来,因受所隶属的集团经营决策失误影响,公司要裁减部分员工。很多员工无奈地失业了,他非但没有下岗,反而被提升为部门的经理。这时,他仍主动提出少拿五分之一的薪水,并且他工作依然兢兢业业,做着公司业绩最突出的部门经理。

    后来,公司准备给他升职,并明确表示不让他再少拿五分之一薪水,还允诺给他相当诱人的奖金。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他没有受宠若惊,反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地提出了辞呈,加盟了各方面条件均很一般的另一家公司。

    不久,他就凭着自己非凡的经营才干,赢得了新加盟的公司上下一致信赖,被推选为公司总经理,当之无愧地拿到了一份远远高于那家合资公司许诺的报酬。

    当有记者追问他当年为何坚持少拿五分之一的薪水,他微笑道:“其实我并没有少拿一分的薪水,我只不过是先付了一点儿学费而已。我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那家公司里学到的经验……”

    听到这里,大家悟出一点道理了吧!那就是为了以后的更大收获,在当下舍弃一下小利又有何不可呢?

    4.平衡心态,知足常乐

    人们都说:“知足常乐。”但是真正能做到知足常乐的人又有几个,应该是少之甚少,这是因为人们都有欲望,所以我们应该摆平心态,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好心态,但是怎样做到知足常乐呢?首先要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心理平衡了,自然会不被各种烦恼所缠绕。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了心理平衡的10条要诀,值得我们借鉴。你不妨看一下,试一试。

    (1)不苛求自己。人人都有抱负,但有的人能实现,而有的人却不能实现,这是因为有些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不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乎苛刻,往往因为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

    (2)尊重他人,与他人为友。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只要你对人友好,尊重他人,别人也会对你友好,尊重你的。

    (3)不过高要求亲人。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4)放松一下。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轻松一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暂离困境,可以使你十分客观地评价自己。

    (5)适当让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6)对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你对别人有戒心,别人也对你生了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7)找人倾诉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8)助人为乐。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9)适当的娱乐。生活中适当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新的知识和乐趣。

    (10)自我满足。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宠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极大的快乐。

    学会以上几点要诀,并坚持做下去,你将会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5.孩子的知足心

    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他们痛哭流涕,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脸色,也会因一句漫不经心的夸奖而兴奋万分,这都是因为他们那种容易满足的品性在作怪,使得他们总能在人们的举手投足中寻找到快乐。

    王先生去朋友家做客,出来开门的是朋友三岁半的宝贝女儿小昆,她一见面就问王先生:“叔叔,你知道毛毛发生什么事了吗?”(毛毛是他们家新近抱养的一只小狗)

    “怎么啦?是不是毛毛病了,还是死了?”“不要难过小毛头,明儿叔叔再给你买一只来。”“不是的,难道您不知道,我的小毛毛长了呀!”说完她一蹦一跳地拉着王先生到了她的狗房子前面,让他看她的毛毛。

    听到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叹。是啊,为什么我们成年人遇事总是会往灰暗的方面想呢?

    老王的小孩从学校回来,他兴奋地告诉老王:“爸爸,我被评为好学生啦!看,还有一朵小红花呢!”

    “好儿子,真争气!”老王高兴地拍了拍儿子的脑袋,夸奖着自己的孩子。然后又习惯性地问道:“儿子,你们班上评上好学生的人不多吧?”

    “大家都评上了好学生!”孩子得意地答道。老王听了儿子的回答,满脸的笑容立马不见了。

    又有一次,老王的儿子参加了学校的田径赛跑,在200米比赛中,儿子得了第二名,回到家后,孩子一边拿出奖状向父亲邀功,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父亲描绘着那场“激动人心”的比赛。父亲看了看一脸兴奋的儿子,惊讶地问:“小超,每次赛跑,你不都是第一名的吗?这次跑了第二你怎么会如此高兴?”

    儿子却高兴的说:“老爸,您不知道,那个最后跑第一的让我追得有多惨,跑完比赛都快趴下啦!”

    小孩子固然懂得的事不如我们大人多,但是他们却知道怎样想才是最快乐的,难道这一点还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再做一次孩子吧,尽管可笑,但它却能让我们的那颗在凡世尘埃中已污浊暗淡的心灵产生一些新鲜的感动,在今天这个时代,有很多奇妙的事,就是有不少人以自己的幼稚、单纯、天真、“长不大”为自豪,因此,有人讽刺说,这个时代是个“装嫩”的时代。但有一点需要弄明白,向小孩子学习与“装嫩”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心灵上的东西,而后者则是表面上的粉饰。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回归小孩的那种快乐感觉呢?

    其一,保持欢笑。

    儿童爱笑,常常会因为一点小的事情而笑起来。如果你平时笑得少,就该试着改变一下自己。不要总是那么严肃,多笑一笑,你会感觉到心灵的轻松。

    其二,拥有幻想。

    拥有丰富的幻想的儿童,对于他来说幻想不仅仅是一种乐趣,也是生活中最积极的一面。在梦幻里邀游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启示就会越多,也就会越具有创造力。如果喜欢历史,特别是科技史,会发现有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由一些近似荒诞不经的幼稚幻想而来。所以如果你想快乐就常常保持幻想。

    其三,保持主动性。

    健康儿童好动而富有冒险精神,然而成人最容易压制自己的和自己孩子的主动性,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也打击了他们对生活的那份好奇心。所以,下一次,当听到朋友凭一时冲动建议去做某事而你又感觉“我办不到”时,就去问问自己是否为总是说“不可能”而惋惜,去顾及一下你那颗久已失落的童心的建议吧!

    其四,学会接受。

    当一个婴儿来到世界上,他不会想到世界与他的认识会有什么不同。孩子们认为暴风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以其为乐,但许多大人却因为自己的计划被扰乱而焦虑不安。这些大人忘了这一点,不管他们多么生气,暴风雪也仍然如常。那些认为“事情本该如何如何”的年轻人往往因为世界与他们的想像和要求不符而苦恼,纯粹是自找的。

    其五,相互信任。

    第一次见面的孩子们,开始时他们会很害羞,但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成为朋友。为什么?因为他们本能地互相信任。

    其六,不过分贪心。

    我们每天穿梭于繁华的大都市感到生活的疲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一颗不易满足的心。当我们买了一辆自行车的时候,我会想:“要是能买上一辆摩托车该有多好啊!”一旦我们买回了摩托车,就会想到去买汽车……小孩子也有欲望,但是他们的欲望却远非物质的,而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小女孩因母亲说她夜晚拿着蜡烛在房间走来走去,像个天使,于是她就终日盼望着停电,以便再次扮演“小天使”。

    孩子因为感到满足而快乐,而他们的满足感来自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在我们看来是没什么的,但他们却能从很平常的事中感到满足,我们何不学一下孩子们。

    6.平淡出真,平淡是爱

    爱有很多种,表达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的人热情表达,有的人轰轰烈烈去表达爱,但也有的人表达方式是平淡的,这是因为平淡出真。

    爱有很多种,无私的爱、友好的爱、真态的爱、伟大的爱……,然而伟大的爱毕竟有限,多的是平平淡淡之爱,而平淡的爱不等同爱得平平淡淡。只要爱得执著,爱得一丝不苟,就很伟大,就是一种伟大的爱。爱与被爱,同样是一种幸福。

    同学梅讲了她父母的一个故事:

    某天,梅的父亲旅美归来,在带来的五颜六色的礼物中,有一枚沉甸甸的黄金戒指。戒指是送给母亲的,很大,很重,只是样子很老式,戴在手上,像套了一枚大铜环,看着母亲珍爱地套在手上反复抚摸,梅和妹妹笑得前仰后合,笑父亲:“什么年代了,送这么老土的戒指。”

    父亲笑而不答,母亲却潸然泪下,喃喃地只是反复地说:“一样呢,真是一模一样呢。”

    她们弄不明白母亲在说什么,而父亲告诉了她们一个关于戒指的故事。感动得她们一塌糊涂。

    她父母结婚的时候,家中生活并不宽裕,祖母送给他们的惟一的结婚礼物就是一枚金戒指,戒指式样很古老,却也是父母当时惟一值钱的一件结婚纪念品。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父亲没能避免,这一天,父亲被叫进学习班,一位好心的邻居悄悄通知母亲:“马上就要来抄家了,快把值钱的东西扔掉,抄出来就要打成反革命。”那时候,家中没什么值钱的东西,除了那只戒指,母亲惊恐地用一块手帕包着那枚戒指,在大门口来来回回地走,怕得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正巧一辆垃圾车从门前过,母亲便顺手将戒指放在了垃圾上。

    随后,抄家的人来了,挖地三尺也没找到什么,只好败兴而去。

    “我们幸免了一场灾难。”父亲说,“只是你母亲为此哭了一次又一次,说她丢了我们的结婚信物。你祖母几次问起这只戒指,我们也不敢直说,只说还收在柜子里。”

    后来,虽然父亲一直说要为母亲再买一枚结婚戒指,却因为没有闲钱,便一直拖了下来。这一拖,便拖了二十年。

    父亲说:“在美国这么多年,时时想着的就是这枚戒指,而美国大大小小的商店里,竟再也找不出这样一枚式样古老的戒指,最后,只好凭自己的记忆画个纸样,请商店依样打造,结果,花的手工费比这戒指的金子还贵。”

    这一刻,梅心中的感动竟不能自已,想父母在这失落了戒指的二十年中,不是已经找到了那一份比戒指更为珍贵的情感吗?

    父亲旅美回来的那年秋天,她们全家请了假回故乡看望年迈的祖母。祖父早已去世,祖母也差不多快90岁了,两眼昏花,耳朵也不灵了,那一天,母亲坐在祖母身旁,将戴着戒指的手伸过去,说:“妈,您看,这不是您送我的结婚戒指吗?”

    老眼昏花的祖母拉了母亲的手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竟没有看出这戒指已不是当年的戒指。祖母流着泪,对父亲说:“这戒指,是1927年我结婚时,你父亲送我的结婚戒指,你们要好好保存啊。”说完,祖母放开母亲,从床头柜拿起镶着她与祖父合影的照片,擦了又擦。

    这一刻泪水已悄悄占据了梅的双眼。整整六十年,六十年人生坎坷,六十年风云变幻,虽说戒指已不是原来的戒指,只是,这一份情感,地老天荒,竟不曾改变。

    从故乡归来,母亲便收起了戒指,梅问她为什么不戴,母亲笑笑说:“这么大年纪了,还戴什么,留着你出嫁时给你当嫁妆吧。”这时父亲便望着母亲笑,说:“你别傻了,她又怎么会要这么老土的东西。”

    看着相携走了大半人生之路的父母,想着那枚历经六十年风风雨雨的戒指,梅悄悄祈祷,希望上苍能给予她这一份永恒的情感,如祖辈父辈们一样,拥有一份情感,长相厮守,矢志不移。

    下面一则故事教给我们:既然选择了远方的茅舍,就要拒绝眼前海市蜃楼的诱惑。

    那几年,康眼看着玩伴儿们一个个成家立业羡慕得要死,每日蒙头在被子里,痴心妄想:明日或许喜鹊临门,自己竟做了谁家的乘龙快婿,也未可知。

    一次旅途,他和一位小姐萍水相逢,献殷勤、留名片、用尽浑身解数,这才手到擒来。朝不见必晚上见,一日不聚,怅然若失。

    “我不能同意。”未来的丈母娘斩钉截铁,脸色就像霪雨天,阴云密布。在她看来,未来的乘龙快婿绝对不能像康那样。

    康明白自己的弱势,可他深谙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

    他们风风火火赶到办事处。

    “同志,我们来领结婚证。”

    “请出示单位证明。”

    “我们是自由恋爱。”康与女友不悦,以为办事处同志有意刁难。

    好不容易有了合法关系,一时三刻也等不及,当天就租了房子住进去。空荡荡的屋里,只有墙,只有屋顶,只有两人合在一起的旧被、旧床单、旧褥子。地板是床,窗外的路灯是他们的“花烛”。那一夜的疯狂,如久旱遇甘露,竟是往后再也不曾达到的爱的巅峰。

    他们开始了渴望已久的婚姻生活。上班盼着下班,回途想着买什么菜,做什么饭,吃了上顿又想下顿,满脑子的油盐酱醋米面煤,过着普通夫妻的生活。

    有朋相邀,康已习惯支支吾吾,不像从前那样招之即去,潇洒风流。偶尔,也撒弥天大谎,也灵验过,也露过馅。起先还耀武扬威,久了竟无棱无角。每遇战事,多半是自己缴械投降,倒落个“气管炎”的绰号。

    康心里却闷得慌,常把快乐的单身汉生活挂在嘴上。一日,与妻闹了别扭,就找了个哥们儿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醉得一塌糊涂,不免胡言乱语:“兄弟,人不结婚多好!独来独往,无拘无束,何等逍遥!如今你看,家就像个紧箍咒,把你箍得死死的,怎敢轻举妄动!”说罢迷迷糊糊,伏案不省人事,倒去梦游“女儿国”。

    醒来已是次日的清晨,燕语悦耳,花香迷人,朋友送他到街口。说到:“我想,婚姻是一眼井。”

    朋友说得漫不经心,康的心却豁然亮堂,越嚼越觉着有味道。

    的确,婚姻是一眼井,神神秘秘,从外边看不到里边,就想跳进去,失去了自由,却也得到了井底之泉,饱餐渴饮,倒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于是,勇气陡生,康发誓终了一生,也要守住自己那一眼井,自己不出去,别人也休想进来。

    爱让人欢喜让人悲,有的爱,海誓山盟、缠绵缱绻、聚散终有时,一次爱个够;但是有些爱是平平淡淡、无怨无悔、幸福甜蜜,只因平淡出真。

    7.石油帝国人的知足

    人类的知足可分两方面:在事业上永不满足和生活上感到知足,知足使人平静,安祥达观、超脱、相对意义上的知足常乐,在绝对的意义上不因为知足而放弃承担,不因为常乐而毁于安乐,如此书写的人生,虽不算高的,但却活得有滋有味。

    美国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历经几十年的努力,将自己的事业推向巅峰,使洛克菲勒集团最终成为全美十大财团之一,它拥有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垄断财团——美孚托拉斯,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其资产据保守估计已达50亿美元。当今美国生活从政治、经济到军事、文化,各个领域无不打上“洛克菲勒王朝”这条石油巨鳄的烙印。有一位国际问题专家曾说:“也许梅隆家庭和其他少数几个家庭也许比洛克菲勒家庭还要富一些,但是从统治着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的权势集团中来看,洛克菲勒家庭的力量是无法比拟。”洛克菲勒王朝已兴盛了一百多年,传了三代人。尽管每代各有建树,都有元勋,但真正使本家族成为石油巨鳄的还是第一代创业人约翰·洛克菲勒,他建立的美孚托拉斯奠定了洛克菲勒王朝巨大财富的基础。洛克菲勒自己也成了美国的亿万富翁。可以说,洛克菲勒在自己的事业追求上是永不满足的,然而,在生活当中他却精打细算,对自己的现有生活状况十分满足,在富商阶层中树立了勤俭、朴素的良好形象。因此,在美国商业中洛克菲勒成为既知足又不知足的典型。

    约翰·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生于纽约州西部一个农场。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起了莫大的帮助。同时,母亲的节俭、朴实精神对洛克菲勒晚年热心慈善事业、生活追求简朴、对生活持有知足的心态有着很大影响。

    14岁时,洛克菲勒迁居克利夫兰。洛克菲勒在年轻时进过几个学校,最后一个是商学院。他有时也在家里的农场干些活(其中之一是把母亲养的鸡卖掉)。1855年9月26日他当上了休伊特——塔特尔商行会计办事员,勤奋工作三年,年薪升到600美元,但他并不满足于此,遂辞职而去。1858年,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比他大10岁的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由于经营顺利,第一年就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年底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

    1859年,洛克菲勒和莫里斯·克拉克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开了一个经纪人的商行。南北战争时期,商行的业务很兴旺,洛克菲勒又开始搞一点铁路和地产生意,同时也密切注意着蒸蒸日上的石油业迅速发展的情况。1863年,洛克菲勒、克拉克和他的两个兄弟,还有化学师塞缪尔·安德鲁斯组成了一个“求精石油厂”,这是克利夫兰地区许多炼油厂之一。1865年和1866年,他在克利夫兰买下了50个炼油厂,在匹茨堡又买了80个炼油厂。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他控制了克利夫兰的车站,并采取了统管生产和销售的全部过程中的纵向综合生产:买下了木材储备和做好的油桶,选了仓库,还设置了船队。此外,他还改组了公司,1867年与另外两位企业家亨利·弗拉格勒和塞缪尔·安德鲁斯组成了合伙关系。三年后,更名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美孚公司成立时洛克菲勒曾发誓:要称霸克利夫兰,买下匹兹堡,控制东部,垄断整个美国的石油工业!19世纪7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发展得很快,它继续进行勘探,并巩固它对石油业的控制。在这期间,它厉行节约。清算账目成为一种癖好,价格算到小数点后第三位。他坚持每天早上来工作时,要在他的办公桌上放一份关于资产净值的财务报表。为了节省运输费用,他开始建造输油管,到1876年,美孚石油公司拥有长达400英里的输油管,还有能储藏150万桶石油的集散点。当宾夕法尼亚铁路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进行炼油业又一次挑战时,洛克菲勒打垮了这个当时美国最大的公司,然后又买下了该公司的炼油设备。

    1879年6月,美国主要石油巨头云集洛克菲勒的豪华别墅,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托拉斯”石油工业集团,它是最高级的企业垄断集团,由各主要石油企业合并而成,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以谋取高额利润。托拉斯设“受托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掌握在洛克菲勒和其他三位石油巨头手里。后来,洛克菲勒暗中买通三位伙伴,以极优条件暗中进行股票交换,使大联盟成为实际上的美孚石油托拉斯。接下来,它张开巨鳄利嘴,一口气吞并了近百家石油企业,全面垄断了美国的炼油企业和石油销售,登上了石油大王的宝座。接着又进军世界市场,力图称霸全球。到1890年,全美90%的石油提炼被美孚公司控制。1940年,洛克菲勒控制了全美85%的国内石油市场和90%的石油出口贸易,成了举世闻名的石油霸主,也就为洛克菲勒王朝几代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自己成了亿万富翁,但洛克菲勒并不放宽自己的生活标准,没有过分的挥霍,而是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水平感到十分满足。他一生极为俭朴,近乎苦行僧,从童年到去世,没有抽过一支烟,没有喝过一口酒。他在衣食方面从未有过过多的奢求。洛克菲勒很少为自己买新衣服,穿着方面,他只要求干净整洁。饮食方面,洛克菲勒也是比较随便的,爱吃面包,喝牛奶,餐桌上的食品向来是简单的。他还喜欢吃苹果,在他的卧室窗台上,常常放着一袋子苹果。他几乎每天临睡前都要吃上一个,算是仅有的一点爱好吧。

    洛克菲勒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严格的,但很少打骂孩子。他在生活上比较知足的心态,决定了他在孩子教育方面对金钱的处理是谨慎的。他也要求知足常乐,他的儿子,也是他的接班人小洛克菲勒小时候曾学过小提琴。他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待”,必须和他的姐姐们一样,靠自己打工挣得学费。这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难以理解的,认为洛克菲勒太抠门儿,是吝啬鬼。对金钱的严格控制是洛克菲勒的性格,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抠门儿与吝啬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处的。

    洛克菲勒在事业上孜孜以求的精神,在生活上知足的心态,为世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亿万富翁都可以做到知足,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人呢?

    8.财富面前保持好心态

    不能否认,对大多数成大事者而言,致富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同时也以财富为自己成大事的标志,如何实现自己的财富之梦呢?

    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面对财富的诱惑,正是这种诱惑才使得人们去努力奋斗,去创造财富。有些人在财富面前失去了自我,利用手中的权力攫取财富;不顾一切抢劫财富;坑蒙拐骗,发不义之财,这些人都是不能正确面对财富。正确的心态应该是靠自己的思想和智能,靠自己的付出和劳动,去创造财富或得到财富。

    我们现在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口袋也鼓起来了,但很多口袋里有钱的人,总觉得没有过去贫穷时过得快乐,除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外,还有面对财富,我们个人心理没有调整好,还不适应这个经济时代。

    面对财富,容易产生以下病态心理:

    (1)有钱会觉得不安全;生怕别人抢,怕别人惦记。

    (2)有钱还想更有钱;总不知足,渴望更多钱。

    (3)嫉妒别人比我还有钱;总要与别人攀比,希望更有钱。

    (4)捂紧口袋不敢露富,有小农意识。怕别人借钱,不让人知道有钱了。

    在财富面前,一旦有这几种思想就会陷入痛苦之中,品尝不到富有的快乐。

    其实,面对财富,人应该保持一份平常心态,应该积极地创造财富,快乐地享受财富,尽己所能,知足常乐。

    面对财富,人应该做到:

    首先,做适当的担忧。有了财富,人就会担心会有人危害自己的生命。因为还有很多的人过着贫穷的生活。在这里请你记住,如果你的财富是通过正常渠道赚来的,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你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其次,钱的来路要正,不取不义之财。很早的时候,美国南部的一个地方,那里用木柴取暖。有一个樵夫卖给人劈柴,有一次,他卖给一家人的木柴没有劈开,买木柴的人要求他把木柴劈小一点,他不愿意,结果,买木柴的人只好自己动手,没想到,一根木柴里面劈出了一个铁皮包着的一卷钞票,一共是2250美元,这位主人吃惊之后,没有想着把这笔钱占为己有,而是找到那位樵夫,追查这笔财富的主人,要把这笔钱还给它真正的主人。

    这才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自己劳动产生的财富,拿了会心里不安的。

    再次,不做守财奴,积极消费,享受财富的快乐。赚钱就是为了使人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消费是财富的价值的实现,如果不消费,就不会享受生活的快乐,就会变成一个守财奴。要记住,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要固守。

    最后,树立现代投资观念,让钱流动起来,变死钱为活钱。

    财富是现代生活的标志,生活在现代,就要有现代的观念。面对财富,不必遮遮掩掩,想拥有财富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正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想法,才推动了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尚,他如果说:“不想发财”,只是一种无能的托词,只要他有发财的机会,有发财的能力,相信他就一定不会放过。

    财富是劳动的结果。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致富,不取不义之财,给自己的财富,做合理安排,使钱流动起来,变死钱为活钱,这样就可快乐生活。

    9.不要太追求名利

    一个人有名誉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追求名誉,也是一种取得成功的动力,但是世上有很多人因太追求名利,而失去很多东西,所以不要太追求名利,别让追求名利成为你的绊脚石。

    有这么一则故事,希望你看后,会对你有所触动。刘希夷是唐朝诗人宋之问的外甥,很有才华,是一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刘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大赞其才华的同时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刘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晚上,宋之问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只是念这两句诗。心想,此诗一面世,便是千古绝唱,名扬天下,一定要想法据为己有。于是全然不顾亲情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将刘希夷活活害死。后来,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闻之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谁也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所谓人各有志,就是这个意思。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就是说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问题在于,付出的值不值得。为了公众事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自我人格的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则,付出越多越可悲。我们所说的忍名让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人生命题。在求取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奉劝各位,少一点贪欲,多一点忍劲,莫被名利遮住眼。

    客观地说,一个人有名誉感就有了进取的动力;有名誉感的人同时也有羞耻感,不想玷污自己的名声。但是,什么事都应有度,不能过于追求。如果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求名心太切,有时就容易产生邪念,走歪道。结果名誉没求来,反倒臭名远扬,遗臭万年。君子求善名,走善道,行善事。小人求虚名,弃君子之道,做小人勾当。古今中外,为求虚名不择手段,最终身败名裂的例子很多,确实发人深思;有的人已小有名气,还想名声大震,于是邪念膨胀,连原有的名气也遭人怀疑,更是可悲。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的数学擂台赛上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自己的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找到了他,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并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谁知,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将成果据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欺瞒住了人们,但真相终究还是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宋之问、卡尔丹诺等也并非无能之辈,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也已经是很有建树的人。就宋之问来说,即使不夺刘希夷之诗,也已然名扬天下。糟的是,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说,钱迷心窍,岂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窍。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来还有一些才华的“聪明人”变得糊里糊涂,使原来还很清高的文化人变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连老百姓都不齿的肮脏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变成恶名。

    求名固然没有过错,关键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样,必然要走到沽名钓誉、欺世盗名之路。有时,既未沽,也未钓,更未盗,美名便戴到自己的头顶,这又当如何呢?

    著名的京剧演员关肃霜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关肃霜等九名演员义务赡养失子老人》的报道,同时收到了报社寄来的湖北省委顾问李尔重写的《赞关肃霜等九同志义行之歌》的诗稿校样。这使她深感不安。原来,京剧演员于春海去世后,母亲和继父生活无依无靠,剧团的团支部书记何美珍提议大家捐款义务赡养老人,这一活动持续了23年,关肃霜开始并不知晓,是后来知道并参加的。但报道却把她说成了倡导者,这就违背了事实。关肃霜看到报道后,立即委托组织给报社复信,请求公开澄清事实。

    李尔重也尊重关肃霜的意见,将诗题改成“赞云南省京剧院施沛、何美珍等26同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依洛吉岛展开了激战,美军最后将日军打败,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岛上的主峰,心情激动的陆战队员们,在欢呼声中把那面胜利的旗帜撕成碎片分给大家,以作终生的纪念。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场面,后赶来的记者打算把它拍照下来,就找来六名战士重新演出这一幕。其中有一个战士叫海斯,是一个在战斗中表现极为普通的人,可是由于这张照片的作用,使他成了英雄,在国内得到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的形象也开始印在邮票、香皂等上面,家乡也为他塑了雕像。这时他的内心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陶醉在赞扬中,一方面又怕真相被揭露;同时,由于自己名不副实,又总是处在一种内疚、自愧之中。在这样的心理状态的困扰下,他每天只好用酒来麻醉自己。终于,在一天夜里,他穿好军装,悄悄地离开了对他充满赞歌的人世,摆脱了自己的烦恼。

    同样得到了飞来之美名,关肃霜和海斯的态度不同,结局也各异。还是东坡先生说得好:“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只是对于那些还有一点正义感,有一点良知的人,面对不该属于他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是美名,可是得到的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条捆缚自己的锁链,早晚会被压垮,压得喘不上气来。像关肃霜,就活得真实、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活得安然。

    人不要太看重名利,为名为利,只会迷失自己,最终生活在困扰、压力下,时时不得安心。

    10.富可敌国的下场

    人们都很贪婪,想得到更多的财富,但是又有谁想过钱财有时也是一把可以杀人的枪,富可敌国的下场也会很可悲。

    说起历史上的大贪官,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和珅。说起和珅,其发迹也实属偶然。那是在一次乾隆皇帝出巡的时候,和珅因为聪明机警而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乾隆对他当时的机智表现十分满意,破格提升他任总管仪仗,以后又派他当御前侍卫。和珅是个非常伶俐的人,乾隆帝喜欢什么,他就做什么;乾隆帝爱听好话,和珅就尽说顺耳的。日子一久,乾隆帝把和珅当作亲信,和珅也由此步步高升。不出十年,从一个侍卫提升到了大学士。后来,乾隆帝还把女儿和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和珅跟皇帝攀上了亲家,那权势更别提有多大了,再加上乾隆帝年老力衰,朝政大事就自然落在和珅手里。

    和珅掌了大权,他的心思都放到钱里了,一味搜刮财富。他不但接受贿赂,而且公开勒索,不但暗中贪污,而且明里掠夺。地方官员献给皇帝的贡品,都要经过和珅的手。和珅先挑最精致稀罕的留给自己,挑剩下来再送到宫里去。好在乾隆帝不查问,别人也不敢告发,他的贪心就越来越大了。

    一本有关乾隆年间的官吏点评的书中写到:有一回,有个大臣叫孙士毅,从南方回到北京,准备朝见乾隆帝,正巧在宫门口遇到了和珅。和珅一见孙士毅手里拿着一只盒子,就问:“你手里是什么东西?”孙士毅说:“没什么,是一只鼻烟壶。”和珅走上前去,不客气地把盒子抓在手里。打开一看,那只鼻烟壶竟是用一颗大珠子雕刻出来的。和珅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嘴里连声啧啧称赞,涎皮赖脸地说:“好宝贝!就送给我,怎么样?”孙士毅慌忙说:“哎,不行,这件宝贝是准备献给皇上的,昨天已经奏明皇上了。”和珅脸色一沉,把珠壶往孙士毅手里一塞,冷笑着说:“我不过跟你开个玩笑,何必那样寒酸相!”孙士毅把那只珠壶献给了乾隆帝。过了几天,他又跟和珅碰在一起,只见和珅得意洋洋地说:“我昨天也弄到一件宝贝,孙大人您看看,能不能跟您上次进贡的那只比?”孙士毅走过去一看,原来就是他献给乾隆帝的那只珠壶。孙士毅嘴里随口应付了几句,心里想,这件宝贝怎么会落到和珅手里,一定是乾隆帝赏给他了。后来,他偷偷打听,才知道和珅是买通太监从宫里偷出来的。

    和珅利用他的地位权利,千方百计搜刮财富,一些朝臣和地方官员知道他的脾气,就尽量搜刮珍贵的珠宝去讨好和珅。大官压小吏,小吏又向百姓层层压榨,百姓的日子自然越来越难过了。

    和珅可以说在乾隆帝在世这些年享尽了荣华富贵,生活富裕,但在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病逝,嘉庆帝立即设下圈套,不许和珅父子离开皇宫,随后在正月初八日,嘉庆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和珅逮捕下狱,并抄其家。尽管抄家清档多达数十页,每页列举财富30余项,仍不能将其家产一一列尽。据史料记载:和珅家有当铺75家,田地80万亩,金银财宝、珍珠玉器、绫罗绸缎不计其数。和珅居官二十年,平均每年贪污受贿高达4000万两白银。有人估计他的总资产价值8亿两白银之多,比当时国库收入的十倍还多,简直可称得上是“富可敌十国”。不过,这巨额财产可便宜了嘉庆帝,因此后人将此情此景戏谑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入狱后,百感交集。论官,他由侍卫升至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论钱,他窃取了富可敌国的财富。本想让自己并荫其子孙万代安享荣华富贵,谁知事与愿违,落了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下场。他在狱中写下了《悔诗》:“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恩。”和珅在狱中天天以泪洗面,痛悔莫及,叩求“万岁爷”开恩,免他一死。但悔恨的泪水和哀求洗不掉他的罪过,50岁的和珅,被宣布犯有二十大罪状,于正月十八日赐死狱中。这个封建历史上的巨贪,以其无与伦比的贪婪心态,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人们都想富有,这个想法并没有错误,因为有这个想法,才会不断追求,不断奋斗去实现这个想法,但切忌过分贪心,贪心过重必将受到重创。

    11.鱼死的原因

    有贪婪心态的人或动物总希望得到更多,不知满足,结果命运让他失去一切,贪心只会愚弄自己。

    有些诱惑使人沉迷某物,而有些诱惑使人失去自我。

    有一位书生赶了好几天的路,非常疲劳,于是就在树下睡着了。

    书生睡了好几个时辰之后,醒来时还是觉得头昏脑胀,所以决定到附近的河边洗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些,更有精神,以便能再继续赶路。

    到了河边,刚好遇到一位老者钓到了一条大鱼。

    书生:“哇,好大的鱼啊!”

    渔夫看了书生一眼,得意地笑了一下。

    书生:“你是怎么钓到这么大的一条鱼的?”

    老者:“这当然需要一些技巧!不然鱼不上钩。”

    书生:“能说来听听吗?”

    老者:“其实我也是尝试了好几次才成功的。”

    书生:“哦,怎么说?”

    老者:“我在这里钓了这么久的鱼,从来也没有钓过这么大的鱼,所以当我发现它的时候,也觉得很惊喜,心想一定要钓到它。”

    书生听得很有兴趣,很期待地追问:“然后呢?”

    老者:“然后,我就按照以往钓鱼的方法,在钓鱼钩上作饵,放在水里去给它吃,谁知道,它根本不理我,我想它可能觉得这个鱼饵实在太小了。”

    书生:“那就换大一点的啊!”

    老者:“是啊,于是我就把饵换成一只小乳猪,没想到这方法果然奏效,没有一会儿功夫,大鱼就上钩了,当它吃到鱼饵时,就被我的钓线牢牢地缠住嘴巴,无法动弹,当然就游不走了。”

    书生听完后,感叹地说:“鱼啊,鱼啊,河里的小鱼小虾这么多,让你一辈子都吃不完,你却禁不住诱惑,偏偏去吃渔夫送上门来的大饵,可说是因贪念而死啊!”

    生活在现今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时时注意陷阱,防止自己掉入其中不能自拔,失去安逸的生活。

    12.天鹅的归宿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值得自己爱的事物,关爱它们但要记得该爱的时候,就给他(她)爱,但不要太多。要给他(她)自由,让他(她)独立飞翔。

    朋友说,她的母亲给予孩子的爱就是很适度的,她从不会溺爱孩子。记得小时候,妈妈总讲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叫天鹅湖的地方,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猎人和他的妻子。老猎人打猎,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

    猎人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猎人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猎人打猎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

    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打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供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

    所以付出爱要适度,有时爱多了也是一种伤害,并且致命。该爱的时候就给他(她)爱,但不要太多,要给他(她)自由。

    13.工作并非只为钱

    现在,有些人的拜金观念特别强,总是认为我付出劳力,你就要给我相应的报酬,在他们看来工作无非就是为了薪水,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认为工作是一种乐趣。

    人活着就一定要工作。工作,并不仅仅代表着可以得到薪水,更代表着可以得到更多快乐,更多成就感。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那么他不仅会失去工作的乐趣,也往往会失去更为重要的东西。

    在哈佛读书期间,我就遇到过这么一位老板,他本可以好好享受清闲,但他每天都在勤奋工作。我问他:“你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多财富吗?”他很郑重地告诉我:“那只是极其小的一部分原因,更主要的是,工作是一种需要。”

    工作在我们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我们每天清醒的时间至少有一半是花在工作上,剩下来的才能分配到吃饭、娱乐、家庭、教会、朋友、运动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在很早以前就指出过:幸福在于运动,在于去做自己能引以为荣的事,这样一个人才能乐在其中。把取乐仅仅等同于娱乐或休闲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乐趣不在于做成了什么,而在于做事的过程中。

    工作的实质是生命的问题,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者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什么,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的方面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获取薪水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如果一个人工作只是为了金钱,他就会成为金钱的一个奴隶,到某种时候这个人就不复存在了,他的灵魂就无法寻找。

    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那么他需要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薪水,因为挣再多的薪水他也会觉得不够,欲望会随着钱的增多而加大。成功人士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寻找机会而不是单纯地等待机会。他们会积极地开发一个项目或想尽办法帮助别人,而不会去计较任何利益得失。伴随着你对公司、对团队贡献的不断增加,相应的荣誉也会随之而来,你的未来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

    关于“工作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查,大部分的人都会说工作是为了薪水。仔细地想一想,我们如此辛苦忙碌真的就是为赚钱糊口吗?恐怕不尽然!如果只是为赚钱糊口,有许多人根本就不需要工作。有的人只要卖一块地就够他几辈子花的,有的人放弃美国的工作到非洲做传教士,又岂是为赚钱糊口?

    其实,为了赚钱而每天辛苦工作,这样是很不划算的。每天辛苦地工作,每周或是每个月拿到一份薪水回来养家,这与做买卖有什么两样?你卖时间换钱是理所当然的。你在零售你的生命:一个月一个月卖掉,然后一点一点收钱。假如今天有人跟你说:“我给你500万美元,买你的整个生命怎么样?”肯定没有人愿意出卖自己的生命。其实仔细的盘算一下,我们一辈子能赚到500万美元吗?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赚不到,但如果有人出价500万美元,你为什么不卖呢?为什么批发你不干,零售你就接受呢?因为我们心灵深处知道这样一件事,就是我们的生命比金钱宝贵得多,所以不肯卖。

    我们工作为了什么?我想无非也不过以下几点:

    首先,工作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我可以想像出一个人一生不工作会是什么样子,你也可以想像,我想他可能会寂寞而死。相信你会赞同我的这个观点。

    其次,工作是为了获得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我们只有在体会到工作的快乐之后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才能拥有成就感,才能体会到成就带给你的快乐。

    第三,工作是为了公司与社会。工作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这不仅有利于你所在的公司,而且还有利于整个社会。

    第四,工作是为了学习。你在工作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如工作技巧、工作经验、良好的品质等,这些东西的价值远比薪水要高得多。

    最后,工作也是为了获得自己认为合理的薪水。

    有这么一些人忙了一辈子,以为退休就会快乐了,其实大多数退休的人都不快乐。有一个妇人退休了,她积攒了一大笔钱,每天很悠闲,人人都羡慕他,却没有人想到有一天她居然自杀了。她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她感到无事可做,换句话说,她失去了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所以,我们应把工作当作一种快乐,而并非只为了薪水,这样我们才会发现快乐、享受快乐。

    14.工作乐趣

    从工作中寻找乐趣,爱你的工作,因为只有你爱你的工作,并且细心去做某件事情,你才会收获快乐,这份快乐是独属于你的,是没有人能够夺去的。

    许多成功学大师都认同“生活的较高境界之一就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这个道理,曼狄诺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中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

    我永远沐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是热情。它的潜在价值远远超过金钱和权势。偏见与敌意在热情的面前一击而破,它摒弃懒惰,扫除障碍。热情是行动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就会无往不胜。

    我永远沐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一时的热情容易做到,把渴望的心思保持一天或者一周,也不太难。但要保持一世,养成习惯,使热情时常陪伴着我。热情是对工作的热爱。我不需要了解它,我只要知道它使我的身体健康,使我的头脑充实。

    随着我的努力,热情终将变成一种习惯。首先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成就我们。热情像一辆战车,带我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在微笑中期待美好生活的来临。

    我永远沐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热情可以移走城堡,使生灵充满魔力。它是真诚的物质,没有它就不可能得到真理。和许多人一样,我曾一度以为生活的回报就是舒适与奢华,现在才知道我们渴望着的东西应该是幸福。就我的未来而言,热情比滋润麦苗的春雨还要有益。

    今后,我所有的日子都将与以往不同。我不再把生活中的付出当作辛劳,因为这样一来,工作便是迫不得已的苦差,并伴随着无休无止的忍受。相反,让我忘记生活的艰辛,用旺盛的精力、充分的耐心和良好的状态去迎接每天的工作。有了这些素质,我将远远超过以往的成绩,随着时间的一天一天增多,热情也会一天一天增多,我一定会变得对自己和对世界更有价值。

    我怀有这样的态度,那么一切都将变得无比美好。

    虽然我知道,没有衣食住所,生活不会幸福,但是当这一切都应有尽有的时候,生活仍然不会幸福。一条小溪,最大的优点在于不断流动,一旦停下来,就成为一汪死水。其实生活就像一条河,也需要不断流动,对我而言,最好的事情莫过于让自己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的幸福正是建立在工作的基础之上,取决于他们是忙碌辛苦还是静止不前的事实。幸福的第一要素就是有所作为。

    做任何事情,我将尽最大努力。

    我不再拒绝前行,也不再懒于付出。

    从此,我要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工作——不仅要完成计划中的任务,而且还要多做一些。如果我遭受苦难,正像我经常会有的命运,如果我怀疑我的努力,正像我常常想的那样,那么我仍要坚持工作。我要将整个身心倾注在工作之中,那时,天空将变得格外晴朗,在困惑与苦难中,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即将到来。

    让我遵循这条特殊的成功誓言:做任何事倩,我将尽最大努力。

    还有,很多伟人提出了从工作中寻找乐趣。

    罗素明确指出:“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英国的狄斯雷利说:“行动并不总是带来幸福,但不行动就没有幸福。”

    法国的纪德说:“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是为追求快乐而竭尽全力,而是在竭尽全力之中找到快乐。”

    卡耐基指出:“爱你的工作,如果你悉心去做某桩事情,你决不会一无所获。不论你收获的是不是值许多钱,但你会过得很快乐,而这份快乐是没有人能够夺去的。”

    这些伟人的经历、伟大的名言,都很充分的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那么你将找到人生的乐趣。

    15.把工作效率看作头等事

    工作是种乐趣,我们应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但是要记住工作效率才是头等事。

    人要想成大事,就要能驾驭时间,养成提高工作效率的习惯。要驾驭时间,就要避免浪费时间。人常有浪费时间的毛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在浪费时间。比如说,在你工作时,你的同事与你闲聊了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就是被浪费了。

    世界上的事情,可分为值得去做与不值得去做两类。如果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过久地纠缠,不但会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自己的生命,还会引起错误的导向。人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我们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但麻烦和问题也是会接踵而来的。人要正确地面对困难,记住,只有坚持到最后一秒钟的人,他才是最有资格成功的人。

    1985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历年高考中,最令人深思的。题目中给出了一个画面,是几个挖井工人在挖井,附近已经挖了好几口井,而且都快要接近水面了,而挖井人却说:“此处无水,到别处去挖。”

    这几个挖井工,就是在进行重复劳动,他们一次次的放弃,就是对自己工作的否定和对时间生命的浪费,如果在打第一口井时再坚持那么一会儿,不就成功了吗?

    一个人要想成功,充分利用时间是很重要的,哪怕是最后几秒,也要坚持下来。中国足球队在走向世界的里程中,就曾因为这最后的一点儿,而留下了“黑色三分钟”的遗憾和心痛,这些都警示我们要坚持到底,充分利用时间,然后带着这些好习惯,奔向心目中的理想之巅。

    想要成大事,就要克服这些毛病,改正这些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摒弃懒惰,因为人都有惰性。睡在阳光下,暖洋洋的不想起来,坐在树荫下聊天不愿工作,或沉迷于娱乐厅中流连忘返,致使好多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也使好多本应成功的人平平淡淡,其罪恶之首,就是懒惰。

    不要认为晚起一点是小事,也不要以为少做点儿工作没关系,其实这样的“小事儿”“没关系”多了,就是懒惰的坏习惯了。懒惰是人长期养成的恶习,这种恶习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使人躺在原地而不是奋勇前进。因此,要想具有一定的成就就要改掉这种恶习。

    我们首先要彻底认识懒惰的危害性,再摒弃它。

    嗜睡,是人懒惰的最明显特征,可是到一定程度,嗜睡的人就会发觉经常睡觉会导致身体发胖。一个苗条健美的女孩子,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改掉嗜睡的毛病。同样,一个有惰性的人,认识到了惰性所导致的后果,就会自觉地想办法去避免。

    要改正懒惰这种坏习惯,就要合理安排时间,开展独立工作。一天的时间如果排得满满的,使工作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促使你尽最大努力地投身到工作中去,你就会发觉无形之中在忘我的工作中改掉懒惰。

    “在家靠父母,出外有朋友”,这是很多人养成依赖心理、导致懒惰的根源。如果把你放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你就会自食其力,改掉懒惰的习惯。

    有的人并不懒,他们很早起床,很早上班,甚至工作到深夜。但他们的工作成绩并不好。不是因为不勤快,而是因为他们办事拖拖拉拉,工作效率不高,以致延误时机,失去了宝贵的时间。

    有的人在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放下不干了或等待明天再干,这样一拖再拖,就有很多事情给拖拉下来,而时间却悄无声息地流失了,时间在流失,那么你的生命也就随着时间的流失而一点一点被你浪费。

    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许多人的拖拉,是因为形成了那样的习惯。对于这样的人,无论用什么理由,都不能使他放弃拖拉习惯。因此,需要重新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积极工作的习惯。

    良好的工作习惯,加上确定工作的重要程度,才会产生高效率。

    一个人再拖拉,到了非干不可的时候他就不得不干了,正如房子着火了,他就不得不迅速逃生一样。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他就不会再拖拉下去,以免造成危害和其他人的不满。

    这样做之后,还不够,因为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事必躬亲。所以还要学会把事情委托给他人去办理。

    有的时候,你拖拉的原因也许是你不喜欢做,这或许与你的个性或专长有关。这时候,你可以把它委托给别人去做。这样,事情也做了,你也赢得了时间,对双方都是一个好事。

    在工作中拥有积极心态,把工作看作乐趣,把工作效率看作头等大事,因此我们要珍惜、重视时间,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来,别让无意义的活动耗费我们有限的精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