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长留天地间-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浩天先生与夫人共有三子一女。

    长子何平东,1944年生于桂林。现定居美国。曾任台湾辅仁大学等校教授,系美国新加坡银行洛杉矶分行电脑工程师。著有《经济分析——个体经济理论》、《房地产投资分析》等专著。妻李呙星学统计学出身,今任职于加州旧金山。

    次子何平南,1947年生于南京。70年代先后毕业于台北世新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圣若望大学,获历史学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圣若望大学副院长,东方艺术收藏馆馆长,著有《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现代化对中国美术教育之影响》等。2004年8月3日,旅居美国35年的何平南经过郑重考虑后携夫人回上海定居,回国后从事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现任美国纳赛尔文化交流协会亚洲区总裁。其妻夏台风,为影、歌、视三栖明星。

    三子何平北,1949年生于高雄。现定居美国。先后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获物理学双重博士学位。为纽约市立大学终身教授。长于非线性光学超快速雷射系统的研发工作,被称为光乳癌摄影检测之父。妻徐安黛,毕业于纽约非立大学,今为美国著名服装设计专家。

    何浩天夫妇认为这辈子最对不起的是女儿平西。由于战争的原因,被迫将女儿留在湖南交岳父母养育,使其一生不得志,最终嫁给了一位不识字的农民。后来,何太太又专门托卫立煌的女儿为她打听平西的下落,才最终找到了女儿。为弥补在女儿身上留下的缺憾,浩天夫妇将平西的女儿接到台湾,将她培养到大学毕业,后来嫁给了当地的一位有钱人。现在,外孙女的女儿也已经很大了。何家早已是四代同堂,人丁兴旺了。而大陆的何周轩更成为联系海内外何氏后裔的一个中心。尤其是平南,自回大陆发展后,风尘仆仆地常来常往。成了何周轩实际上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将藏书楼的地址定为阮市文化街一号,就是平南先生的创意。

    由浩天先生担任顾问的《越中名人谱》在2003年2月正式出版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好评,纷纷要求出版续集。应我的请求,浩天先生为《越中名人谱续编》写了序。这也许是他生前写的最后一篇序言,时为2005年12月,浩天先生已经87岁。

    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自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以来,一直钟情于文化艺术,对历代乡贤的高风亮节十分崇敬。但自1949年以后远离故土,漂泊异乡,虽足迹遍及全球,但不论走到哪里,都没有忘记我的根在绍兴,在阮市。1991年以来,我多次返乡观光探亲,深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欢欣鼓舞。与此同时,也使我有缘结识诸如本书的主编何信恩、杨旭这样一些热心于家乡公益文化事业的文史工作者,深为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所感佩。2004年年末,何信恩先生来台时曾专程来寒舍拜访,更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昔人有言,野人怀土,小草恋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何况像我这样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海外赤子,在人生的暮年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土与乡亲。

    历史长河,绵延不绝,故乡志士,风采照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不足。作为越中先民的后裔,我深为自己是绍兴人而感到自豪,并深信:《越中名人谱续编》的问世,必将对弘扬古越文化,传播乡贤遗风和推动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故乐而为之序。”

    浩天先生能书善画。他的字,粗壮有力,颇见功力。每次回乡小住,都有爱其书法者上门求取墨宝,只要身体状况许可,他都会有求必应,分文不取。他的画,多以馆内藏品为对象,同时也擅长水墨山水,他曾数上黄山写生。台湾版的《中华瑰宝知多少》封底就采用了他较为满意的“黄山苍松”,上面有题字曰:“黄山万壑峥嵘,奇岩嵯峨,云海苍松,变幻无穷,其情其景,人间胜地。”

    为撰写此文,我再次来到了“何周轩”,一进门,眼前便浮现出浩天先生那张清癯而和善的面孔,多年来与浩天先生交往的那一幕又一幕动人的情景,至此都连成一片了……

    一个人一生之中,有缘与杰出人物直接接触无疑是幸运的,我和浩天先生夫妇之间从相识到相知,经历的时间不长,但彼此之间都觉得很投缘。每次见到浩天先生,他总是笑眯眯地对我说:“一表,一表!”(起初我还不理解,后来才悟出,这是对我的称赞)而每当我送上我新编著的书籍时,他总是一面翻阅,一面喃喃自语:“不简单!不简单!”从而给我以莫大的鼓舞与信心!

    浩天先生阅人无数,对我能有如此的赞许,是我的荣幸,更是对我的鞭策。他的不幸离世,使我失去了一位前辈良师,但他留下的业绩与风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