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青少年人文与思想读本-总是人文亲情最真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盼你回家

    韩飞本是一个少年得志的官场宠儿,三十五岁时就坐上了交通局的头把交椅,位高权重、威风八面。然而两年不到就东窗事发,犯贪污受贿罪被判刑八年,关进了监狱。

    韩飞的儿子童童刚上小学,为了不使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韩飞的妻子杨婧没有让童童知道丈夫的真实情况。

    一天,童童问妈妈:“好长时间没见爸爸了,爸爸去哪了?”

    杨婧回答童童:“爸爸出远门了,要好长时间才能回来。”

    过了一个月,童童又问妈妈:“爸爸出去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回来呀?”

    杨婧抚摸着儿子的头,心像针扎一样痛:“我也不知道,他可能要过几年才能回来吧。”

    童童瞪着疑惑的眼睛,又问:“怎么那么长时间?爸爸到底去哪儿了?”

    面对儿子天真的表情和不断的询问,杨婧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说:“孩子,现在我真不知道他在哪儿。”说完,两行眼泪夺眶而出。

    “妈妈,你怎么哭了?”

    “我和你一样,想你爸爸,盼着他早点回来。”

    童童用嘴吮着手指,没再说话,陷入了沉思中。

    后来,杨婧发现童童变了,好像对钱发生了浓厚兴趣。童童只要在家里看到钱,不管是一元两元,还是一角两角,都绝不放过,悄悄地存在了他的钱罐里。杨婧让他出去买东西剩下的钱,他交学费被老师找回的钱,还有爷爷、奶奶和其他长辈给他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他都不交给妈妈,而是自己存起来了。

    杨婧发现童童这么爱钱,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丈夫韩飞不是那么看重钱财的话,就不会有牢狱之灾,这个家庭也就不会残缺不全,一家三口还会像以前一样过着其乐融融的日子。

    绝不能让童童从小就这么看重钱财,养成贪婪的性格,那将毁了他的一生。要改变他,杨婧下定了决心。

    一天,杨婧看见童童又向钱罐里放钱,非常生气,一下子把钱罐打落在地上,厉声喝道:“没出息,你不好好学习,光想着存钱干什么?”

    童童像打量个陌生人似的看着妈妈,忽然大哭了起来:“别的孩子的爸爸都领着他们出去玩,给他们买好吃的,接送他们上学放学,就我爸爸长期在外边。

    我想攒够了钱出去把爸爸找回来呀!”

    泪水再一次从杨婧的脸上淌下来,她把童童揽在怀里:“好孩子,相信妈妈,你爸爸会回来的!我们好好地等你爸爸回家……”

    出走的男孩

    男孩十二岁,上小学五年级。

    男孩很调皮,爱贪玩,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仅处于中游。男孩的爸爸几年前遭遇车祸去世后,下岗的妈妈就用柔弱地双肩挑起了家庭生计和养育男孩的重担。

    这天,男孩没做完作业就出去玩了。妈妈很生气,男孩回来后就批评了他几句。男孩不服,和妈妈争吵了起来。妈妈正在气头上,用手打了男孩两下,说了句:“不听话就给我出去!”

    男孩咬咬牙,心一横,打开门向外跑去。

    天已经黑下来了,男孩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他觉得很饿,想买点东西吃,可一摸口袋,分文未带。

    他走到一个卖快餐的摊位前停住了。摊主是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奶奶。老奶奶问他:“孩子,你还没吃饭吗?”

    男孩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老奶奶盛了满满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又从蒸笼里拿出几个又大又圆的香喷喷的肉包子,放在低矮的小餐桌上,对男孩说:“孩子,快坐下趁热吃吧。”

    男孩摇摇头:“老奶奶,我身上没带钱,不能吃。”

    老奶奶慈善地笑笑:“没关系,孩子。你吃吧,我不收你的钱。”

    男孩坐下后,刚咬了一口包子,眼泪就扑簌簌地流了下来。

    老奶奶发现了,关切地问男孩:“怎么了孩子?有人欺负你吗?”

    男孩擦擦眼泪说:“老奶奶,我是因为感激你才哭的。你不认识我,也不要我的钱,就让我吃饱吃好,你对我真是太好了。可我妈妈,今天和我吵架,不光打了我,还不让我回家。”

    老奶奶听了,摇摇头说:“孩子,不会吧,你怎能那样想呢?我今天只给了你一碗粥和几个包子,你就能这么感激我;可你的妈妈为你做了十几年的饭,把你从小抚养到今天不容易,你怎么不感激她呢?再说,你也得想想,她为什么和你吵架,为什么对你说气话呀?”

    男孩不说话了,他边吃饭边想着什么。吃完饭,男孩对老奶奶说:“老奶奶,你不仅让我吃饱了饭,还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谢谢你。”

    男孩匆匆向家里走去。走着走着,他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呼唤他的乳名,那是妈妈的声音。

    她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妈妈在昏黄的路灯下佝偻着身子,手提一个塑料袋,一边喊着他的名字,一边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声音有些沙哑,面容憔悴得很,看出来她的心里是多么得焦急。

    男孩向妈妈跑过去,大声喊着:“妈妈!妈妈!”

    妈妈看见了男孩,灰暗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张开双臂迎了上来:“儿子!儿子!”

    男孩扑在了妈妈温暖的怀中。

    妈妈轻轻地抚摸着男孩的头:“对不起,儿子,妈妈错了。妈妈不该打你,更不该赶你出门。妈妈说的是气话,妈妈好后悔呀!你能原谅妈妈吗?”

    男孩的眼泪打湿了妈妈的衣襟:“不,妈妈,是我错了。我不该贪玩,惹你生气。妈妈,我保证今后好好学习,永远也不惹你生气了。”

    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擦干男孩的泪水,欣慰地说:“儿子,你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你不知道妈妈心里有多高兴。来,看看妈妈给你买的什么好吃的。”

    男孩打开塑料袋,发现里面是他最爱吃的椰丝面包和最爱喝的酸奶饮料。

    男孩对妈妈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笑得很可爱。妈妈也笑了,笑得很开心。

    这时男孩才发现,妈妈的双鬓已有了白发,眼角的鱼尾纹又深了一层。

    男孩紧紧地依偎在妈妈身边,母子俩快步向家里走去……

    母亲的良苦用心

    多年前,小萌父亲得了脑血栓,最初生活不能自理,经过很长时间的治疗和锻炼,不但能够自理,而且可以干点家务了,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

    一个农村家庭,本来就很贫穷,家中的顶梁柱得了这么大的病,对家庭经济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为了维持家计,这年春天,母亲便背起铺盖外出打工去了。临走前,母亲让小萌多帮爸爸干些家务,小萌非常懂事,一放学便忙着烧火做饭、喂养家畜,俨然成了一个小大人。

    春节前,母亲回来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小萌更高兴些,因为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那天晚上,小萌偎依在母亲怀里问她在外干什么工作,母亲说在城市给公园清除杂草,小萌立即问公园美丽吗,母亲一边抚摩着小萌的头一边说,公园能不美丽吗,接着就描述起城市的亮丽风景来。有关城市的情况,一家人了解得很少,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忘记了生活的沉重。

    这天,母亲正在做饭,忽然叫小萌过去帮她洗菜,正在看书的小萌就有些不太高兴,不过还是帮母亲洗了。之后几天母亲天天叫小萌洗菜刷碗,她就越来越不高兴了,这天母亲刚叫她,小萌就生气地说:“你就不会自己洗吗?水那么凉,你不愿意洗,人家就愿意洗了?”见小萌这么说,母亲便不再言语。

    其实,小萌不愿洗菜刷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她想趁着母亲在家,好好保养一下自己的双手。小萌现在上初二了,已经知道爱美了。女生们下课了,有时会相互比较一下各人的手,别人的手又白又嫩,非常好看,可是自己的手既黑又粗糙,非常难看。为此,同学们经常取笑她,她不服气,也想把自己的手保养得好好的,和她们比比。

    还好,自从小萌生气之后,母亲就不再让她帮忙了。这样小萌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了,于是格外注意起母亲来。

    这天,小萌忽然发现母亲用铲子在搅动水里的菜,母亲为什么不用手来洗呢?小萌感到不解,就过去问母亲,母亲说:“这菜好洗,冲一下就行了。”小 萌刚准备说什么,忽然发现母亲的手似乎与原来大不一样了,原来母亲的手指又细又长,非常好看,现在所有的手指关节都非常粗大,仿佛肿了一般,小萌一把抓过母亲的手说:“妈妈,你的手怎么变成这样了?”母亲说:“傻孩子,妈妈的手不是好好的吗?”

    小萌知道母亲有些事情故意瞒着自己,就坚持问个不停,没有办法,母亲只得告诉小萌实情,原来母亲因为年龄大,不好找工作,没有办法,只能在一家冷库干活,母亲本来就有风湿病,根本不适合干这种工作,可是为了挣钱,她还是忍着疼痛坚持了下来,因为长期在冷湿的环境中,手指关节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现在她的手一碰到冷水就又麻又疼,难以忍受,所以才让小萌帮忙洗菜。

    小萌哭着说:“你的手都变成这样了,怎么不早告诉我呢?”妈妈说:“你的手不也变成这样了吗?女孩子家,哪有这么粗糙的手?妈妈看你这样,也心疼啊!”小萌哭着说:“我的手不要紧,我以后天天帮你干活!”说完,紧紧地抱着母亲哭了起来。

    母亲轻轻地摇了摇小萌说:“别哭了,小心让你爸听到。”

    这时,她们忽然听到外面似乎有动静,于是急忙擦干眼泪,抬头向窗外看去。这时,小萌父亲早已转过身子,住着拐杖,快速朝旁边走去了……

    泪光里的微笑

    山村贫穷闭塞,却出漂亮姑娘,紫涵就是其中一个。从小村里人就夸她是美人胚子,长到十几岁,越发出落得清丽动人。紫涵不但人长得好,还擅长歌舞,别说现成歌曲,就连随口哼一下也有滋有味。

    只可惜山村贫穷,交通又不便,学生们上完高中的就很少了,能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紫涵家庭经济更紧张些,虽说她的父母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但是这些年她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本来,初中毕业父母就打算让她出去打工,可她就是不肯,于是继续上高中,好在这些年国家对贫困生补贴不少,再加上乡亲们的帮助,她硬是把高中上了下来。

    高考那年,紫涵非常顺利地考取了某音乐学院,但巨额学费却把她愁坏 了,紫涵父母虽说做过许多努力,凑的那点钱却不过是杯水车薪。后来,紫涵含着泪把录取通知书压到了箱底,和别的姑娘一样坐上了南下的列车。紫涵一去就是三年有余,这期间她虽然坚持给家中寄钱,但从未回过家。

    紫涵母亲问她干什么工作,紫涵始终不说,紫涵母亲打听别的姑娘,她们也都说不知道。有人说紫涵长那么漂亮,到了大城市,肯定会和一般漂亮姑娘那样从事特殊职业,紫涵母亲不相信人们的谣言,但又找不到反驳的证据,也就只能任人嚼舌。

    这年秋天,紫涵父亲打电话说她母亲病重,特别想见她。紫涵说暂时脱不开身,并问过几天再回家行不行,紫涵父亲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同意了。十几天之后,紫涵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却发现母亲已经过世了。

    她扔掉背包,跑向坟场,扑在母亲坟上大哭不止。不知什么时候,紫涵父亲来了。他说,我和你娘没本事,对不住你,可你怎么就忍心不回家见你娘最后一面呢?紫涵说,我的心里何尝不着急呢?可是实在脱不开身。

    听紫涵这么一说,紫涵父亲忽然咆哮起来,你这么说,怎么对得住你娘的在天之灵!你到底忙什么,全村人都在电视上看到了!你可知道,你欢天喜地跑到舞台上给那个小白脸献花时,你母亲正挣扎在生死线上!

    回家后,紫涵就病了。她高烧不退,不省人事,一躺就是数天。

    当她醒来时看着床前的鲜花非常吃惊。紫涵父亲说是她的同事送来的,紫涵父亲一边说着,一边不住地抽着旱烟,最后在地上磕了磕烟锅说:“你若是想走,就走吧,到外面要学会照顾自己。”紫涵呆呆地看着父亲,实在弄不明白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一下转变了这么多。

    原来紫涵的同事来看紫涵时说出了真实情况:她们在一家公司当职业粉丝并签了合同,公司规定职业秘密不许外传。那些日子紫涵所支持的那位歌星正巧有一些重要的比赛项目,作为职业粉丝,那些时候是必须到场的。

    紫涵痛苦地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母亲病危呢?否则,无论如何我也要赶回来。”紫涵父亲说:“当时我也想告诉你,可是你母亲怕你着急就制止了我,当时你母亲不住地说着你的名字,就是到最后也是睁着眼睛啊!”紫涵父亲一边说一边重新按上一袋烟。

    紫涵再次跌跌撞撞地跑向母亲的坟前,跪在那里,热泪横流。那时候,虽然刚过中秋不久,但紫涵却觉得寒风彻骨,仿佛早已是深冬了。

    当她红着眼睛回到家里,父亲安慰了她一会儿说:“孩子,你虽然对不住你 娘,但信守合同也是对的。去吧,你的同事还等着你呢。”紫涵哭着说:“我的合同已经到期了,我再也不走了,我要在家好好陪你。再说,在家里不也同样也可以创业吗!”

    紫涵父亲紧紧地抱着女儿,一瞬间老泪纵横。

    半年后,县里搞乡村旅游开发,寻找形象代言,紫涵脱颖而出,毫无悬念地成为最佳人选。如今紫涵正在省城接受培训,准备回家后干一番大事业呢!

    咫尺天涯

    在一座整洁而寂静的公寓里,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夫人正拿着电话,用枯瘦的手指在键盘上熟练地拨着号码。

    很快,电话那边就传来了“嘟嘟”的声音,老夫人脸上的笑容仿佛初春时节含苞欲放的牡丹,只等春风一吹,便可绽放出满城灿烂。

    然而,春风却没有吹来,电话响过几声后,那边传来“对不起呀,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的提示。

    老夫人拿着电话,静静地站了一会,就把电话挂了。

    “忙!你忙就忙吧!”老夫人一边嘟囔着,一边收拾东西,她背上长剑,就出去晨练了。

    这时,东方露出一片粉红色的霞光。

    晨练归来,老夫人吃过简单的早餐就又出去了。几个小时后,她带着一大袋青菜回来了,她把袋子放到厨房,再次来到电话前,拿起电话,静静地站了一会,然后摇了摇头,把电话挂了。

    她看了一下表,接着到厨房忙碌起来。不久,她就做出满满一桌子饭菜。

    她把饭菜重新调整一番,然后摆上三双筷子、三个酒杯。她又看了一下表,打开电视,拿着遥控器,不停地换着台,当她把所有的节目都浏览了一遍,就把电视关了。

    有一段时间,她只是呆呆地坐着,除了偶尔看一下墙上的表。

    这时,她又看了一下表,接着拿起电话,开始拨号。

    静静等待。

    电话那边传来了“嘟嘟”的声音,响过几声之后,再次传来“对不起呀,我现在很忙,有事请留言……”的提示音。

    老夫人仰起头,看了一会天花板,又看了一会窗外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与来来往往的行人,然后摇了摇头,轻轻叹息一声,就把电话挂了。

    老夫人坐在沙发上,出了一会儿神,打开一瓶酒,把旁边的一个酒杯倒满,然后又打开一罐饮料,把另一边的酒杯也倒满,接着又在自己的酒杯里倒上白开水,就独自一人慢慢地吃喝起来。

    吃过饭,老夫人刚拾掇好桌子,茶几上的电话就突然欢快地唱起歌来,老夫人急忙跑过去,接起电话,接连答应几声后,就放下电话,换上衣服,匆匆出门了。

    老夫人回家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她的手里提着一个小巧而精致的生日蛋糕,她把蛋糕放到桌子上,又打起了电话。

    电话很快就打通了,但这次与上几次不同,电话不但没人接听,而且连留言提示音也没有了。

    老夫人一下慌了神,嘴里一直嘟囔着:“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

    她立即挂断电话,再次快速拨下了那串号码,通了,依旧没人接,也没有留言提示音。

    这下老妇人真急坏了,她慌乱地放下电话,冲进卧室,快速打开一个精致的女包,翻出一部粉红色的漂亮手机,细心地检查起来。她翻来覆去检查了好久,突然跌坐在沙发上,目光呆滞,喃喃自语:“婷儿,难道你不记得今天是你的生日了吗?打电话你不接,也不留言,你到底有多忙?以前你不是再忙也要留言吗?今天你到底是怎么了?”

    过了一会儿,她又突然清醒过来,她定了定神,擦着有些发红的眼睛,兀自摇了摇头,接着又拿起手机仔仔细细地检查起来。

    看起来手机似乎没有任何毛病,可是留言声为什么突然就没有了呢?老夫人茫然不解。不过,明天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老妇人把手机紧紧地贴在胸口想。

    原来,这部手机是她女儿婷儿的,而婷儿早在一年之前就牺牲了。当时,她做为一个志愿者到汶川参加抗震救灾活动。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女儿生前就非常忙碌,所以在电话里设置了这个留言提示,女儿牺牲后这部手机却留了下来,于是老夫人就一直为手机交着话费。半年前,他的老伴也去世了,社区里让她进 敬老院,她却以自己身体很好,完全能够自理为由拒绝了。

    她之所以经常拨这部电话,其实只是想听一下女儿的声音。

    暖阳

    大力从踏进初中校门的第一天,就显得与众不同。大力的名字实在与他本人不相称:个子又矮又小,瘦巴巴,脸黑不溜秋的,一看就知道营养不良。还有,大力手里始终带个蛇皮袋,随手捡拾学生丢下的饮料瓶、废纸什么的。

    大力的这一举动令不少同学很不舒服。小力总看他不顺眼,时不时捉弄他一下。有时走到大力身边时故意扔掉一个没喝净的饮料瓶,等大力弯腰刚要捡时,小力的一只脚来回一悠荡,“砰”!那塑料瓶早飞到几米远的地方去了,咕碌碌在那里滚着。小力哈哈大笑着跑开了,剩下大力茫然地呆立在那里,眼里湿湿的。

    这样的玩笑小力不知开了多少次,可大力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照捡不误。

    大力捡垃圾的仔细、认真和执著,让很多同学都很佩服,只是大家都不太明白,大力为什么这么贪财?小力总觉得大力丢他们班的脸。每次看到大力捡拾纸片、小瓶子,小力总是嗤之以鼻,有时还要吐一口唾沫。

    小力几次捉弄大力总不见效,自尊心很是受挫,觉得大力没把自己放在眼里。决定想个办法好好捉弄捉弄他。

    小力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并决定下午放学的路上实施自己的计划。

    上午第一、二节是作文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记我的一个愿望。老师将作文本收上来,打乱次序重新发下去,让同学们交换批。小力拿到的是大力的!真是冤家路窄,我一定要在作文批语上好好奚落他一下。

    小力毛毛草草地看着,看着看着,眼睛红了。在大力的作文本上,小力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我的爸爸是个农民,一次车祸中他瘫痪了,下不了床,家里没有钱给爸爸治病,妈妈只好出去打工再也没回来。爸爸只能靠我和70岁的奶奶照顾。我想把爸爸抱出去晒晒太阳,可他的身子太沉了,我和奶奶根本抱不动他。

    爸爸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下床了……我好想让他每天都能晒一晒太阳。我最大的愿 望就是能为爸爸买一辆轮椅……

    小力红着眼,缓缓写下了这么一句:大力同学,你是个坚强的人,请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小力没有像往常那样,在评语者一栏下签上自己的名字,只是轻轻地合上了作文本。

    第二天,小力也拿着一只蛇皮袋进了学校,开始利用课下时间捡拾废纸、塑料瓶什么的,见什么拾什么,那份认真劲一点也不亚于大力。

    大力茫然了,许多同学也疑惑不解。

    几天后,大力更加茫然了。因为他发现,不仅小力拾垃圾,就连最爱干净的刘起、马林……很多同学都开始捡拾垃圾。

    大力的收获一下子少了许多。这让大力忧心忡忡:是啊,谁不知道回收废料可以卖钱?从此,大力捡得更勤奋了,连拇指肚大的纸片也不放过。

    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捡拾垃圾的同学越来越多,大力感到竞争越来越激烈,心里也越来越失落和紧张。

    有一件事让大力一直感到很纳闷。这些日子,买零食的同学明显少了许多。难道他们也和我一样会过日子了?

    期中考试结束的那天下午,老师早早放了学,大力肩上背着书包,手里提着蛇皮袋上了街。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大力背着满满一袋垃圾回来了。眼前的一幕让大力惊呆了:爸爸坐在一辆崭新的轮椅上,小力、刘起、马林正推着他在院子里来回地转圈圈,爸爸和奶奶的脸上露出从没有过的笑容……

    大力,发什么呆呀,快过来看,这轮椅是你的这些同学靠卖废品买的,多好多方便啊,你爸爸再也不怕出不了屋了,还不快谢谢同学们。奶奶一边嗔怪说,一边接过大力背上的蛇皮袋。

    大力终于明白了。蓦地,他心头一热,眼泪流了下来……

    此时此刻,西边那轮红日正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敞开怀抱,热情地将温暖的阳光酣畅淋漓地洒在这个贫穷而温馨的农家小院,洒在大力爸爸身上,洒在小力他们身上,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叫你一声小名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娘叫我的小名了。

    八岁那年,那个炎热的夏日,爹跟人私奔了。从那时起,娘就再也没叫过我的小名。当然,我是有小名的,叫蛋蛋。

    爹是个木匠,爹的木匠活名扬方圆几十里。找爹做活的人络绎不绝。爹靠他的手艺养活了我和娘。那时我家的日子很滋润。常有女人拿那种眼神看爹。每次爹都装作没看见,只管低头做自己的木匠活。娘很满意,她对爹很放心。

    娘做梦也想不到,爹在做木匠活时认识了雇主的女人,爹跟她好上了,木匠活没干完,爹就跟她连夜跑了。

    娘是在雇主找上门的时候才得知爹拐了人家的女人跑了。娘一下子呆了。

    娘不相信,这是那个和她从小一起放牛、一起长大的哥做的事?是那个冒着生命危险攀上山崖给自己摘菊花的那个男人吗?娘不信,娘屋里的灯亮了整整一夜。

    天亮时,我迷迷糊糊中听娘说:蛋蛋,你爹不要我们了。这是娘最后一次叫我的小名。

    第二天早晨,娘把我叫到跟前。我看到,娘的头发白了大半。之前,娘一根白发也没有。娘的脸色蜡黄。她咬着牙根说,以后,不许再提你爹。那一刻,娘的脸色好吓人。就是从那天开始,娘不再叫我的小名,只是用“哎”字。你能想象,我听着有多别扭。我很想让娘改口叫小名,可娘的脸色一直阴沉着,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我只好憋住了。任凭泪水在眼里打转转。从此,娘和我之间的称呼简化成了简短得不能再简短的两个字:“哎……嗯!”

    每次听到小伙伴们的爹娘都叫小名,而单单我好像没有了名字。我好羡慕,好羡慕。有一次我忘了,说话顺便带了一句“俺爹”,娘听见了,狠狠地打了我一耳光。那一刻,我恨死了爹,都是爹不好,爹不要我们娘俩了。

    有多少次,我都是在梦中听到娘喊我的小名笑着醒来的。我欣喜地睁开眼,四周一片漆黑。我心里像被淘空了一样。泪水打湿了厚厚的枕巾。我发誓, 以后再也不叫爹,不说关于爹的一个字。

    没有了爹,日子变得没有生气。可娘却变得出奇的坚强。娘拒绝了媒婆们的好意。娘和村里的大老爷们儿一样推车、耕地、扛大包,一样外出打工。村里人不再把娘当女人。我也不再把娘当娘,娘就是爹。

    一年又一年。

    娘送我进了校门。从此,我有了自己的学名。从那时起,娘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只叫我的大名。

    我知道娘不容易,学习上从不让娘操心。高中毕业那年,我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四年后,大学毕业,我在城里顺利地找了工作,结了婚,生了子。我不止一次动员娘到城里住。娘就是不答应,她说我还能动,等我不能动了就去你家住。娘隔些日子就送来时鲜的蔬菜、杂粮。每次来,娘依然公事公办地喊我的大名。

    每回听到妻子叫着儿子的小名,喊儿子吃饭,我心里就莫名的产生一种冲动,那一刻,我多想妻子就是娘,多想听到一句:蛋蛋,吃饭了!我的脑子很清醒。悄悄转过身,任泪水潸然而下。

    树叶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转眼三十年过去。娘老了,娘走路都困难了。娘病了,娘到了该走的时候了。

    娘把我叫到床前。娘的手干枯如柴,嘴唇青紫,眼圈乌黑,眼睛塌陷,娘直直地看着我,嘴唇哆嗦着。

    娘,有什么话您说吧。娘却一言不发,就那么直直地看着我。

    也不知过了多久,娘终于说出了一句话:自从你爹走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叫过你的小名,你不要怨娘心狠。娘亏欠了你的,下辈子会加倍还上的……你知道吗?你的小名是你爹起的,为了给你起个好听的名字,我和你的爹争了好几天……你的那个爹呀,倔着呢!不说了。娘现在就一个心愿,能让我再叫你一声小名吗?

    那一刻,我只的身子猛然一颤。就在昨天,爹的女人来信了。女人说,你爹走了,临走还喊着你娘的名字。

    我噙着泪水,重重地点了点头。

    娘的嘴唇哆嗦着,努力地张着嘴。我知道,娘要喊我的小名了。三十年了,这是娘第一次喊我的小名。

    我俯下身子,靠近娘的脸。动了动了,娘的嘴唇动了。我的心里怦怦直 跳。突然,娘的嗓子传出呼隆一阵响,紧接着一阵猛咳,娘的身子颤抖了几下,就再也没有了半点声息。

    病房里鸦雀无声。

    蓦地,一股气流从我的胸中喷涌而出:

    蛋蛋……

    哎……

    蛋蛋……

    哎……

    爱心的价值

    孙东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公司业务部工作,他工作勤勤恳恳,业务量也总是排在第一位,公司总经理孟欣很欣赏他,几次表示准备在业务部胡经理退休后就让孙东接任。

    这天,公司一个同事患了白血病住院,公司组织员工献爱心捐款,孙东找到组织捐款的孟欣,问:“孟总,我最近开销太大,身上真的没钱了,你看这次能不能不捐,发了工资我再补上?”孟欣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他冷冷地说:“这是自愿捐款,没有人会强迫你。”孙东“哦”了一声,走开了。自然,他没有捐献。

    公司业务部经理的任命下来了,却不是孙东,而是另一个人。孙东想不明白,就去质问孟欣,孟欣说:“我们选拔领导干部不只要看他的业务能力,还要看他的其他方面,譬如爱心,别以为爱心是虚无飘渺的东西,其实爱心是有价值的。譬如这一次,爱心就价值一个业务经理的位置。”孙东明白他说的就是上一次的捐款事件,正想争辩几句,忽然手机响了,孙东接起来一听,差一点儿跳了起来:“她醒了!真的?太好了,我这就去。”接着孙东向孟欣告了一个假,匆匆而去。

    孙东打车去了人民医院,他推开了一个病房的门,看见自己雇的护工正喂着老太太吃稀粥,护工回头看见了孙东,忙对老太太说:“大娘,您儿子来看您了。”

    老太太其实不是孙东的母亲,那一天孙东下班,在自己租住的房子附近,发现了昏倒在地的老太太,就把她扶到屋里,给她喂了一碗红糖水,老太太慢慢地醒了过来。

    孙东就问老太太住在那里,准备送她回家,岂料老太太拍着脑袋,竟然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不但是住址,还有姓名。看着老太太可怜的样子,孙东只好将老太太暂时留在了自己家里,准备以后打听到老太太的身世后再送她回家。

    第二天,孙东下班回来,却看见老太太正在厨房忙活,客厅里已经摆着几个香喷喷的菜,孙东鼻子一酸,眼泪差一点儿掉了下来。

    孙东五岁时父母就在一次事故中双双离世,幸亏好心人多,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后来又有好心人捐助,他上了大学,才有了今天。从小享受的那点母爱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了。上班以来,孙东一个人生活,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他每天要吃两顿泡面,所以现在看见给自己做饭的老太太,孙东忽然产生了一种冲动,想喊一声妈,可是他忍住了。

    从此后,孙东再也不提送老太太回家的事,他给老太太买新衣服,买保健品;而老太太也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每天准时给孙东做饭,为他洗衣服。每天晚饭后,孙东还会和老太太一起去街上散步,有一些不知情的人看到两个人这么融洽,还以为他们是真正母子俩呢。

    好景不长,有一天老太太外出买菜时,遭遇了车祸,肇事车辆逃逸了,老太太被好心人送到了医院,孙东知道后,忙赶去了医院,交上了住院押金,并让医生一定要抢救老太太的生命,医生问他是老太太的什么人,孙东毫不犹豫地说:“我是她儿子。”

    经过一番抢救,老太太的生命总算保住了,有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但是却一直昏迷不醒。此时,孙东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这时正好遇上了那次捐款,他身无分文,所以没有捐。

    老太太醒来之后,恢复得很快。两个月后,就可以下地走路了。孙东就搀着老太太下楼,去医院外边一条幽静的小马路散步。

    两个人一边走着,一边聊着,走了一会儿,老太太忽然停住了脚步,看着前边不远处一座黄色的居民楼,怔住了,她好像想起了什么。过了一会儿,老太太失声叫道:“东子,那就是我家,我家住201。”

    孙东半信半疑地带着老太太去了那座楼房,背着她上了二楼,并按响了201的门铃。一会儿,一个中年女子开了门,警惕地问孙东:“你找……”她的话音 未落,就发现了孙东身后的老太太,不由得叫了起来:“妈,妈,您这几个月去哪里了,找得我们好苦!”

    进屋之后,孙东才从妇人嘴里知道,那个老太太正是她亲妈,因为患了轻微的老年痴呆,在一次外出散步时,就走失了,老太太的子女都很孝顺,发动一切力量去找,可就是没有找到,正在绝望之际,没想到孙东护送老太太回家了。

    妇人讲完这一些,电话响了,她接起后就忙说:“老公,咱妈找到了,你快回来一趟吧。”

    一会后,门铃又响了,妇人过去开了门,孙东一回头,那个人却是自己的总经理孟欣,孙东大感意外,孟欣也不知这是怎么回事,两个人怔在了那里。

    当一切事情说清楚后,孟欣激动地握住孙东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孙东最终也没有当成那个业务部经理的职务,因为孟欣觉得孙东的爱心价值远比这个位置高。孙东被他派到外地工作,因为那里开了一家分公司,孙东在那里任经理。每次回总公司,孙东总要带着礼物去孟欣家去一趟,当然不是给孟欣送礼,而是去看看自己的“妈”。

    生死不离

    去外地看朋友,下了火车,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不见朋友的身影。我只得继续往站外走去。

    火车站外,卖水果的、卖小吃的叫唤个不停。忽然,喧闹里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去!去!去!我没有看见你的小六指!”循声望去,是一个小商贩在赶着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只见那女人走过这家,又在那家摊边坐了下来。那边的摊主看了她一眼,竟没有赶她的意思。女人坐下后,马上从随身背着的包里拿出一些东西放在边上。手里好像握着一支笔,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

    小六指是人的名字吗?她又在画什么呢?好奇心的驱使,让我突然有走近她的欲望。看见我,她连忙抬起头。

    “你看见我的小六指了吗?你看,这就是他的小手,多漂亮啊!”女人一边和我说着,一边有些炫耀地让我看她手中的纸。

    此时,我看到了,她手里握着的,是铅笔。再走近些,原来是两支!还有一支摊在纸上当尺子使。有些脏的纸上,是画得很整齐的小格子,像极了小学生用的田字格本。就摆在她身边的,还有很多张类似的纸。那些纸上,在铅笔拉的格子里,还画上了一只又一只的小手。乍看,那些小手画得同样的工整。就像多胞胎的兄弟姐妹,在等着妈妈或是爸爸的奖赏一样。细看,这些小手又不大像平时我们见到的样子。原来,那一只只的小手上都长着六根指头。

    我刚想说话,忽然背被谁拍了一下。转身一看,是朋友来接我了。她悄悄说:“快走。她是个疯子,被她缠上了,会一直追着你不放的。”

    朋友拉着我上了出租车。果然,那女人跟在后面大喊着:“你看见我的小六指了吗?看见了叫他回家呀,告诉他,妈妈很乖的,在家做了很多好吃的等他一起吃呢!”

    我让朋友停下来。朋友有些不屑地说:“停下来又能怎样?经历了这样一场灾难,又有几个人不是疯子!”说到这里,她忽然趴在我身上,陷入了沉思。就是这个小城,她和很多人一起生活着的小城,一年前遭遇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死伤无数。她的男朋友没能逃过此劫。我知道,她一直没能从痛苦里走出来,现在已是欲哭无泪了。我不知道该怎样来安慰她。过了一会儿,朋友还是断断续续地向我说起了那女人……

    原来,全城的人大多都认识她。她是推着板车卖水果的生意人。那天中午,她刚把她的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就赶去街头卖水果。没想到,就是一瞬间,她却和自己的儿子阴阳相隔。从废墟里被救出的一个个孩子,灰头灰脸的,无法一眼辨认出。但她知道不是她的儿子,因为她的儿子长着六根手指头。几天过后,那个孩子出来了,手里还紧紧握着一支铅笔……

    那孩子,除了手指异常,还有些弱智。同年龄的孩子能写会算了,他还是握着铅笔整天在纸上胡乱画着。女人从不嫌弃他,一直和他相依为命。叫着他小六指。全城的人也大多都知道,那孩子是女人卖水果时拣来的,但是没有谁敢当着她的面说。女人骂起人来挺凶的。

    小六指刚走的那几天,女人不吃不喝,不说一句话。有一天,她突然买来无数支铅笔,画着长着六根指头的小手,逢人便问,你看见我的小六指了吗?看见了,就叫他回家。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子。

    “没人管她吗?”我有些急地打断了朋友。

    “谁家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不都是缺了儿子少了娘,管得着吗?”朋友 说。

    我也陷入了沉思,出租车里一片沉寂。师傅为了调节气氛,打开了音响。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成龙大哥正在倾情地演绎着那首传遍千家万户的《生死不离》。

    不,不是演绎!成龙大哥是用心在呼唤: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回火车站!”我大声喊着,出租车往回开。那女人看见我回来了,高兴地跑过来:“姑娘,你看见我的小六指了吗?”

    “看见了!”我大声说着,并且底气十足。

    “在哪里?你快带我去找他!”女人的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

    “他在他亲妈妈那里,过得非常好。他让我告诉你,你要乖乖的,他长大后,就会来接你过去的。”我压低声音,“你一定要乖哦,小六指才会回来哦。”

    “你疯了!”朋友拉着我,说:“赶紧走,她最讨厌听这话!”

    我没有转身,只是紧紧地看着那女人。开始,她脸上的表情好像停顿了。

    不一会儿,脸上由红变白,她死死地盯着我,非常气愤的样子。我还是没有走开,还是那样一动不动地看着她。很长时间过去了,她才说话:“这是小六指的话,他经常要我乖乖的和他一起吃肉,吃苹果。姑娘,你没骗我。”此时,她的脸已涨得通红。

    “我的小六指找到了,小六指原来是找到亲妈妈了!找到亲妈妈就不要我吗?小没良心的!”她一边骂着,一边麻利地收拾着散在身旁的笔和纸。然后,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