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淡定——心若美好,一切都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年轻的时候特别佩服这几个字——宠辱无惊。那个时候我谈不到有太多的宠和辱,但是也免不了有顺心的时候,也有不顺心的时候。那时候我是做团的工作的干部,所以我老想“宠辱无惊”简直太好了,要是能够做到宠辱不惊,这个人会显得多么沉稳,多么高尚,而一宠一辱,一惊一乍,又有多么丢脸!

    “宠辱无惊”的状态对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中国人比较在乎面子,在西方的文化当中面子的说法淡一点,相对比较实事求是,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而我们可能就比较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或者别人对我的评价是什么样的?太在意了,才会产生这样极端的情形。有些当干部的,非常在意排名字的顺序,所以有时候我们只能够按姓氏笔画排,万一不按姓氏笔画排的话就很别扭,有时候排的就靠前,有的时候排的就靠后,这些做排名工作的人也很难,因为有的人可能差不多,你到底把谁放在前面谁放在后面?人家说这叫名单学。

    ——王蒙

    没有什么不能坦然

    人老了,许多事情记不得了。我记得的是自己做错的事情,因为那是必须改正的。

    ——陈翰笙(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曾任北大教授)

    众所周知,中国人对日本人普通没什么好感,只有一个日本人例外——一休。

    据说,一休自幼聪明过人。当他还是个小沙弥时,他的师父有一只来自中国唐代的瓷杯,非常珍贵。每次使用杯子时,师父都是小心翼翼。可惜的是,有一天,一休给师父打扫房间,一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一休非常愧疚,也怕师父斥责自己。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师父的脚步声,一休赶紧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师父踱进房门时,一休已经想好了对策。

    一休问师父:“师父,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师父答道:“这是自然之事。世间的一切,都有死期。有生就有死嘛。”

    一休听了,立即拿出打破的茶杯,说:“师父,您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把茶杯碎片放在桌子上,也不等师父有所反应,就溜出了房门。

    万物有生就有死,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自然规律,区别只在于坦然不坦然。没有死,又哪里显得出生的意义?与其效仿痴人枉费气力求什么长生不老,不若好好地活着,每一天都活出质量、品位与气度。人如此,物也如此,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古董也是一个茶杯,既然它的死期已到,大限难逃,何不让它死得痛快点、潇洒点、幽默点?

    人生没有什么不能坦然,只要你足够淡定,足够从容。

    季羡林老先生是众所周知的老寿星,但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长灾,季老曾经在文中说,自己80岁左右曾感觉身体状况日益不如以前,起初是些无关紧要的小病,随后眼睛因患白内障做了手术,恢复得也并不好,看东西一明一暗,几年以后才重见光明。一年后,身体再次出现不适,肾脏出了问题,只好再次住院。他在日记中写道:“早晨一起来,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就便血四五次。这可能是一个不祥之兆。但是我却只能泰然处之,心里极为平静,文章也照写不误,生命中也没有什么不能够坦然面对的。”“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先哲这句禅偈,可谓季老在生老病死面前心境坦然、乐观的真实写照。

    我和很多朋友一样,出身农民,在农村生活时,曾经有一位邻居大娘,每每不顺心时便放开大噪门痛哭一番,声称“活不下去了”,“要死”,实际上她活得也的确不太幸福,老公死得早,儿子不孝顺,但另一位邻居劝他时说的好:“你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有位大学教授在演讲中说过:“很多人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是因为他的幸福指数太高。我们那时候,能吃饱穿暖就是幸福,但现在呢?有了车有了房也未见得幸福,欲壑难填嘛!”的确,我们不能劝人别追求幸福,但我们不能执迷于幸福,要把它看淡,才能真正感切到它的存在。

    人为什么会生气?简言之,他看重某些事,但别人或者他自己没能做到他期望的程度。人不能按照想像和期望生活,人生有乐就有苦,有得就有失,一个人若是伤感、痛苦、怨恨太多,那肯定是他自己看不开。

    禅宗史上有一位晋迨禅师,他非常喜爱兰花,他的禅院里摆满了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兰花。弟子们都说,兰花就像是晋迨禅师的生命。香客游人来寺院听法礼佛时,看到满架的兰花暗香四溢,清幽甘畅,都情不自禁地赞叹不已。也因此,人们干脆称晋迨禅师为“兰花和尚”。

    某日,晋迨禅师应邀去城里讲经说法。临行前,他把一个弟子叫到跟前,说我要去讲法,天黑才能回来,你替我好好照看这些兰花,记得给它们浇水。

    弟子非常负责任,但在给兰花浇水时,也许是太紧张了,他一个不留意,脚下一绊,竟把整个摆放兰花的架子撞倒在地,瞬间瓦盆破碎,花叶零落。看着一地的残花烂泥,弟子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心爱的兰花这番景象,不知要愤怒到什么程度?

    晚上,晋迨禅师回到寺院,弟子立即向他报告了白天发生的事情,并表示甘愿受罚,他本以为师父会火冒三丈,但禅师听完后只是平静的笑笑说,你既然不是故意的,我又怎么能怪你?我的确喜欢兰花,视兰花为朋友。但我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以香花供佛,美化寺院和大众的心境,不是为了生气啊。世事无常,转瞬即逝,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灭不坏的,我怎会执着于心爱的东西而不知割舍?这可不是咱们禅门的家风啊!

    晋迨禅师不为生气种兰花,我们也不会为了生气做任何事情,但我们不具备晋迨禅师那堪称伟大的禅功。我们也不想发火,只是有些事情着实气人,结果气大伤身,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说,别人看起来还挺没素质。其实,不为生气种兰花不但是一个禅者应有的风度,即便是我们普通人,也应该尽量顺应事物的无常变化,不让外在事物改变我们内心世界的平静。

    人生就像一场戏,既有鲜花美酒,也难免苦涩和荆棘。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总是没精打采,有的人却总是怒放盛开?说到底,这是一个能否看开的问题。看开,或者说看破、看透、看淡,说白了就是别把不如意的事放在心上。老天不可能总是“遂人愿”,我们得学会“随天缘”,凡事坦然一点,豁达一点。我们左右不了天气,但刮风也好,下雨也罢,咱都得保持一份好心情。

    淡然无极美自来

    我们降生在这多彩多姿繁华绚烂的世界上,惟一的目的就是好好活下去,活给自己看,也活给爱自己的人看,更要活给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看。

    ——台静农(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北大早期肄业生)

    唐代的寒山和尚曾作过一首名为《东家一老婆》的诗偈:

    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

    昔日贫于我,今笑我无钱。

    她笑我在后,我笑她在前。

    相笑倘不止,东边复西边。

    这首类似顺口溜的诗偈寓意颇深。寒山禅师以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为出发点,提出了令人深思的严肃问题:过去我看不起的穷人,富了之后反笑我寒酸。我笑她在前,她笑我在后,这样不停地相互讥笑下去,笑与被笑的位置不断更换,我们都会陷入无穷的悲喜轮回中,永无超拔之日。

    那么,世人怎样才能从荣辱、尊卑、得失、贫富变化的喜与悲中解脱呢?诗人作了暗示:相笑倘不止,东边复西边——如果相笑停止,倘若人人都对别人的讥笑、错误不产生报复心理,既不因贫贱羡慕人,也不以富贵骄人,真正持众生平等的态度;再进一步,打破名利心,超脱于世俗的价值、祸福之外,唯求自心清静,对世人的赞扬与批评、憎与爱均不动心,这样就不会再陷入“东边复西边”的烦恼中了。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是《庄子》中的名句,简单说来就是当一个人达到了淡然无极的境界,他就能感受生活中的诸般美好。

    那么淡然是什么?无极又是什么?不要指望那部失败的电影,答案永远都在我们自己心中。所谓淡然,就是淡泊一切名利,看开、放下,而无极就是终极、最高境界的意思。

    必须承认,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要生存要发展,都离不开“名利”二字。如果不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簇簇”,又有几个人愿意忍受十年寒窗之苦?你能否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积极意义吗?显然不能。但物质绝对不是人生的全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然是一种佳境,因为名利的获得往往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面对人生路上的得失成败,我们要做到得之泰然,不惊不喜;失之淡然,不悲不怒。

    淡然不是让人得过且过,对什么都无所谓,我们强调的只是别把成败看得那么重要。古人云,“大丈夫行事但求无愧于心”,我们努力了、奋斗了,只求无愧于心就可以了。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卸下精神负担,你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赢得成功的青睐。

    韩玉珍是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曾经是国内公认的高手之一。有一次,她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锦标赛。临赛前的一天晚上,她紧张得无法入眠,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失败的忧虑,居然让她自己割破了手腕,却谎称有人行刺!后来,真相被查出,由于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形象,因此她当时就被国家队开除。

    可是回国以后,她的状态却出奇得好,如同以前一样屡战屡胜。国家队为了给她机会,重新将她召回。但在不久后的国际大赛中,她再次被自己打败——她的对手从未赢过她,而且比赛开始后韩玉珍连下两局,但到第三局对手赶上了几分时,韩玉珍的信心便开始动摇,并逐渐崩溃,结果连丢三局,痛失比赛。

    哲学家邱斯顿说过:“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诸如韩玉珍那样因为心理压力过大郁郁寡欢,甚至与成功失之交臂者大有人在。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功利心太重,不能正视生活中的得失、成败。其实,人生在世,有谁能够长胜不输?生活要求我们学会争取,也要求我们学会坦然面对。我们要做好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心理准备,因为生活的法则就是有所得必有所失,没有所得,也必有所失。

    “得不到”和“已失去”,是人类万般愁苦的根源,总是为“得不到”愤愤,为“已失去”伤感,你就永远无法释怀,无心感受生活之美。

    一个农夫在田里锄草,看着茁壮的庄稼,他高兴地哼起了小曲儿。忽然,妻子跑来告诉他,刚刚收到电报:农夫的一位远房亲戚在国外去世了,临终时指定农夫为遗产继承人。而在这之前,农夫根本就没听说过自己还有一个阔亲戚。

    不管怎么说,那可是一家大珠宝店啊!以后再也不用扛那把讨厌的锄头了!农夫欣喜若狂,立即回家,开始为出国接收遗产做准备。

    就在农夫准备动身之际,国处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一场大火烧毁了商店,所有珠宝化为灰烬。农夫空欢喜一场,只得重新回家种地。

    从此,农夫好像变了一个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那可是一笔很大的财产啊,我一辈子见过的钱还没有那笔钱的零头多……”

    “你不是还和从前一样吗?你就权当没有听说过好啦!”人们安慰他。

    “什么?”农夫气愤地叫了起来:“损失了那么大一笔财产,你们却说我什么也没损失!”

    “你不过是失去了一件你从未得到过的东西,跟你有多大的关系呢?”人们继续劝他。

    “好端端的一个珠宝店,突然被烧光了,这不是飞来横祸吗?你们是不会了解的,你们不知道我的心有多疼!”农夫始终想不开。不久,农夫在忧郁中死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农夫得财,结果致祸。其实是福是祸,全凭一心;是得是失,往往只在一念之间。那个农民为了一个从未真正拥有过的商店抑郁而终,看似有其道理,其实很不值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这是千古不易的自然规律。但月亮终究会有圆满的一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此过程中保持一份淡定。

    和你的生活开个玩笑

    未经失意,不懂人生。

    ——周国平(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终将来临……”众所周知,这是普希金的名句。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它已经落伍了——网友们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就不必和生活当真。假如生活跟你开玩笑,你就和生活开个大玩笑。绝不能像普希金那样,总是被动地等待快乐。”

    “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生活有时就像这歌词,玩笑开得过于离谱,许多人都曾遭受类似的捉弄。那些大的失败,大的伤痛自不必提,单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过日子,若是学不会自己找乐子,也难以保持一份好心态、好心情。

    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很会自己找乐的人。据说,他的妻子是一位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往往当众给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以难堪。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同几位学生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他的妻子不知何故,忽然叫骂起来,众生大惊。继而,他的妻子又提起一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去,致使苏格拉底全身湿透。当学生们感到十分尴尬而又不知所措的时候,苏格拉底却诙谐地笑起来,并幽默地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的”。

    苏格拉底也很会劝解别人。

    一个黄昏,苏格拉底独自一人在街上散步,一个忧郁的青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走上前去,问道:“朋友,你为什么悲伤?”

    青年认出了苏格拉底,他长叹一声:“唉……我失恋了。”

    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没有悲伤,那么恋爱就失去了意义。不过朋友,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比对恋爱的投入更加倾心呢?”

    青年:“哎,到手的葡萄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不是我,怎么明白其中的酸楚啊!”

    苏格拉底:“丢了就丢了,鲜美的葡萄多的是。”

    青年:“不,我会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

    苏格拉底:“可是,那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青年:“那我就用死来表达我的忠心!”

    苏格拉底:“可那样的话,你不仅失去了她,还会失去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

    青年:“那我打她一顿如何?或者杀了她!我得不到她,别人也别想得到!”

    苏格拉底:“那只能让你离她更远,而你的本意是想与她更接近的。”

    青年:“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苏格拉底:“你是不是很爱她?”

    青年:“那当然!”

    苏格拉底:“那你自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

    青年:“是啊。”

    苏格拉底:“那么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

    青年:“怎么会?她曾经跟我说过,只有和我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

    苏格拉底:“那是曾经,是过去。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

    青年:“这么说,她是在欺骗我?”

    苏格拉底:“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当她爱你的时候,她与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了,就离开了你。世上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还装作对你有情有义,甚至跟你结婚,为你生子,那才叫欺骗呢!”

    青年:“那我这些年对她的付出不全都白费了吗?”

    苏格拉底:“不,没有白费。当你为她付出的时候,她同样在为你付出。当你给了她快乐的时候,她同样也给了你快乐。”

    青年:“可你看到了,现在痛苦的人是我,不是她。是我在为她痛苦!”

    苏格拉底:“为她痛苦?你不如说是在为自己痛苦吧!她现在也许过的很好,不要老打着别人的旗号。”

    青年:“这么说,这一切反倒成了我的错?”

    苏格拉底:“是的,如果你没有错,她是不会离开你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

    青年:“但是我还是想不通,她为什么就这么抛弃了我?您说她可恶不可恶?”

    苏格拉底:“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

    青年:“我好可怜。”

    苏格拉底:“被抛弃的,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青年:“此话怎讲?”

    苏格拉底:“有一次,我在商店里看到一件很名贵的衣服。我看了半天,爱不释手。商店老板问我到底买不买,你猜我怎么说?我说:‘这件衣服质量太差了,不买。’其实,是因为我口袋里没有钱。朋友,也许你就是那件名贵的衣服!”

    青年:“您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我还是不能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

    苏格拉底:“时间会抚平你心灵的伤口,去重新选择你的第一步吧。”

    青年:“那我的第一步应该从哪做起呢?”

    苏格拉底:“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祈祷。”

    青年:“为什么?”

    苏格拉底:“因为她给了你寻找幸福和真爱的新机会。”

    爱情是没有公平可言的,正如生活没有道理可讲一样。当我们一心一意为某个人,某件事付出之后,却得不到任何回报,我们怎能不哀叹一声“苍天不公”?但适当发泄一下、排解一下即可,千万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自怨自艾,否则只会加深这种痛苦。

    老子说:“狂风不会持续一个早上,暴雨不会下一整天”。金庸也说:“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生活不讲理也好,讲理也罢,一切都会过去,只要你足够淡定,足够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风狂雨骤,世路艰辛,又能奈你何?

    “文革”期间,相声大师侯宝林曾被造反派拉去批斗,“交待问题”。造反派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说:“你对人民隐瞒了什么历史问题?”

    侯宝林立即装出一副坦白从宽的样子,战战兢兢地说:“我,我对人民隐瞒了一个重大的个人问题,我,我还有一个名字叫侯太宝。”

    “交待重大问题!”

    “我,我说,我说,我万恶不赦,罪大恶极,我还犯过一件全世界人民都不能饶恕的罪行……希特勒是我的小舅子,我们俩一起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围观的群众哄堂大笑,造反派头头赶紧挥手喝止:“肃静,肃静,不要听他胡说!”侯宝林立即学着他的样子挥手道:“肃静,肃静,不要听我胡说!”这下,连造反派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侯宝林在笑声中直起腰板,理理头发,回家了。

    换作是你,厄运当头还能幽默得起来吗?或许这正是大师与普通人的区别。你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但你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和你的生活开个玩笑,生活就会随着你笑起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