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简单——人生为何如此多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中国毕竟还有儒家的思想,还有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还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是让人奋进的、让人努力的,多亏还有这样的思想传统。那个天天睡觉,回去拿绳系扣、甭写字的思想成不了主流,咱们国家现代化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认真地来面对:幸福并不完全是从生产力、从GDP——不仅仅从这一方面得到,我们还要考虑到人民本身对幸福的感觉。

    ——王蒙

    越简单,越幸福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很简单,大可不必费九牛二虎之力去伤透脑筋,很多时候都只是相当于一年级的数学一样,或者根本就没有上过学、一字不识的人看待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的思维一样——打开笼子数数不就知道了?干吗费那么大力气列许多方程式计算?更重要的是为何把鸡和兔一起关到笼子里呢?只不过有的时候人们走了太多太远太辛苦的路,却意识不到有些路是根本就不必走的。

    ——叶舟

    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小船靠了岸,船上有十几条肥美的鲜鱼,商人大为羡慕,他走上前去,恭维—番后,问渔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抓这么多的鱼。

    渔夫说:“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

    商人再问:“那你为什么不多干一会儿,多抓一些鱼?”

    渔夫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

    商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余的时间都在干什么?”

    渔夫解释道:“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和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朋友玩玩吉他,我的日子过得又悠闲又充实!”

    商人想了想,帮他出主意道:“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硕士,我可以帮你的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抓鱼,卖了钱你就可以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再买更大的渔船,时间一长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或者你可以自己开一家加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和销售,发展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搬到纽约,在那里生活,经营你不断扩大的企业。”

    渔夫问:“这得花多长时间?”

    商人回答:“大概二十年。”

    “然后呢?”渔夫接着问。

    商人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享受生活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者。到时候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

    “再然后呢?”渔夫又问。

    商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每天睡到自然醒,上午出海随便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朋友玩玩吉他……”

    “我现在不是这样吗?”还没等商人说完,渔夫困惑地问。

    这个故事还有中国版本:一个教授旅游时发现了一个放羊娃,问他放羊做什么?放羊娃说“卖钱”;教授又问卖钱做什么?放羊娃说“娶媳妇”;教授接着问娶媳妇做什么?放羊娃说“生娃”;教授再问生娃做什么?放羊娃说“放羊”。教授大笑后感慨道,农村孩子毕竟不如城里孩子。其实真是那样吗?城里人不也是在工作赚钱、赚钱后结婚、结婚后生孩子中轮回吗?或许农村人在很多方面的确比不上城里人,但在幸福指数上,他们肯定比城里人高。

    有一次坐出租车,车上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一档谈心节目,一位女士向主持人求助说自己烦恼太多,每日困扰其中,不堪重负,主持人耐心地听完她的抱怨后,就问她究竟为哪些事情烦心,不妨举例说明,于是这位女士打开了话匣子:“我现在的薪水只能负担一套房子,但我的同事们很多人都有两套以上,儿女们的房子都准备好了。我上班的地方其实挺方便的,骑自行车十分钟就能到,但看着同事们都买了车,我也贷款买了一辆,可油价一天比一天贵,停个车都要钱……邻居的孩子去国外留学了,我也得攒点钱,好把孩子送到国外学校去读……我朋友的老公每年都会送给她价值不菲的生日礼物,而我却是全家出去吃一顿就算了,点菜的时候还得顾着老公和孩子……领导的孩子要结婚了,同事们私下商量了一下,决定都给五千,否则以后在单位怎么混呢……噢,我家的厨房太小了,影响了我的厨艺,我想换个大的……

    这位女士还未抱怨完,我便到站下车了,不过我们可以试想,如果让她从小生活在大山里,连楼房、汽车是何物都不曾见到过,长大后让她背着蛇皮袋子进城洗盘子,儿女只能在打工子弟小学借读,每日住在郊区的平房或者地下室里,这位女士的心情又将如何?人生就是这么不公平,我们认为最有理由抱怨的人,往往一言不发,而这些已经生活得很好的人,却还在强烈不满,这只能说她们是心理作怪了。生活原本很简单,生活本不该复杂,是人们在私欲、面子、虚荣心和盲目攀比之中,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复杂化了。

    现如今,人们追求的越来越多,拥有的也越来越多,但幸福和自由却越来越少,原因就在于人对生活的需求还是吃喝拉撒睡,但生活细节却大大地复杂了:写字,是用电脑还是用手写呢?打电话,是用座机还是用手机呢?洗衣服,是用手洗还是用洗衣机或者拿到干洗店呢?做饭,是用电饭煲还是电磁炉或者微波炉还是去麦当劳肯德基抑或是去中式餐馆呢?化妆,要用那个霜还是那个露或者那个奶抑或那个面膜,再不敷两根小黄瓜?出门前应该穿哪件上衣,配哪条裙子、哪双鞋子、哪双袜子、哪个帽子?背哪个包?挂哪件饰品?要不要戴个假发……诸如此类,再坚强的人也得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自古以来,一切先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活和健康的所需物品并不多,超乎于此的皆属于奢侈品。它们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强求于服务,反而成了一种奴役:电脑坏了,我们便写不了字;手机坏了,我们立即心慌慌;停了电,几乎无法生活……是生活变了吗?生活还是老样子,是我们把本来就很简单的生活复杂化了。

    古时候,有个僧人向禅师请教:“禅师您修习禅道很用功吗?”

    禅师说:“当然。”

    僧人又问:“那您是怎样用功的呢?”

    禅师说:“很简单,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僧人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说:“世上有谁不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难道说世人都像禅师一样,是在参禅用功吗?”

    禅师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两者实际上不一样。”

    僧人问:“怎么个不一样法?”

    禅师说:“他们吃饭时百般挑拣,睡觉时辗转反侧,怎么可能跟我一样。”

    禅师的回答,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吃饭睡觉的确再简单不过,但是许多人却偏偏食不知味、辗转反侧。其实这也怪不得人们。人们之所以穷其一生追名逐利,是因为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要生存要发展,就得追求。但是,凡事都应有个尺度,把物质当成人生的终极追求,肯定会给人带来无尽无休的苦恼。

    当然,简单代替不了一切,任何事物都需从两面甚至多面着眼。如果我们都像墨西哥渔夫那么想,中国今日不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该奋斗时我们还得奋斗,该努力时我们还得努力。这一点,正如王蒙老师在《老子十八讲》中所说:“但是这个故事我听了以后,觉得很庆幸,我觉得我们中国并不都是这种思想,我们中国毕竟还有儒家的思想,还有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还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是让人奋进的、让人努力的,多亏还有这样的思想传统。那个天天睡觉,回去拿绳系扣、甭写字的思想成不了主流,咱们国家现代化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认真地来面对:幸福并不完全是从生产力、从GDP——不仅仅从这一方面得到,我们还要考虑到人民本身对幸福的感觉。

    你为什么这么忙

    宇宙的道理,都是一增一减,非常简单的,好像天秤一样,一高一低,这头高了,另一头就一定会低。

    ——南怀瑾(国学大师,诗人)

    美国人安德雷·帕拉迪奥是目前为止建筑史上作品被模仿最多的建筑师,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大可不必那样忙!”

    成名之前,风风火火的帕拉迪奥一天到晚没有闲着的时候,除了设计和研究,他还要用去将近一半时间去管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很多朋友都说:“你怎么那么忙,好像时间总不够用?”这个问题,帕拉迪奥自己也搞不清。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学者对他说:“你大可不必那样忙!”

    一语惊醒梦中人,帕拉迪奥恍然大悟。经过深刻的反省,他发现,原来自己曾经付出巨大努力的很多事,其实都没什么用。它们不但无助于自己取得成就,反而使自己日益忙碌,疲惫不堪。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帕拉迪奥彻底抛开了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一门心思把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结果没多久,他就写出了被誉为建筑学圣经的《建筑学四书》。

    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我是不是太忙了?这种忙碌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成就?当你确定现在的自己就像一个团团乱转的陀螺,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却从来没忙出任何成就时,那么请立即跳出那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时间用在了这件事情上,在另一件事情上花费的心思必然就会减少,事实证明,只有量的积累才能引发质的飞跃,而平均分配时间基本上相当于浪费时间。人生匆匆,千万别让小事耽误你的行程。

    对于已经有所成就的人来说,又该如何呢?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人生求名求利求能干,要功名,要富贵俱足的人,都是不愿意好好地活着。忙忙碌碌地过一生,卖命换来的功名利禄,最后功成名就,自己也不见了,就像一个苹果一样落下地来。所以,庄子认为,自己的价值没有发扬,没有好好地活着,都是自找的麻烦。”

    很明显,大师是在教导世人,所有的物欲、功名、利禄都是浮云,所有的繁杂最终都要归于简单,只有简单的生活才能使心灵少一些负累,才能使自己更快乐、更自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南怀瑾不仅生活简朴,在社交方面也力求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对于那些想请他来壮声势、拉名气的个人或组织的请柬,南怀瑾总会毫不疑虑地拒绝。这绝不是所谓的“端架子”或“不给面子”,而是“口子一开,就再也简单不下去了”。

    2007年凭借《金色笔记》一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也深有同感。当年,她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坦言“得奖太累”,这导致她“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创作一部新的长篇小说”,因为她“所做的一切就是接受采访,花时间去拍照”,这对她而言不啻于“一场灾难”。

    美国著名作家艾琳·詹姆丝在《心灵简单就是美》一书中这样说道:“我们当今的生活已经太过复杂了。在历史进程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个时代一样拥有如此多的东西。一直以来,我们总被太多的物欲诱导着,我们总是误以为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拥有一切东西,然而,这些东西事实上却让我们沉溺其中并且心烦意乱,因为它使我们失去了创造力。与其这样忍受折磨,不如勇于舍弃它们,给自己的心灵腾出更多的空闲时间来,这样才能使我们永葆精力去进行创造!”

    艾琳年轻时就已经成名,除了写作,同时她还是一个投资人,兼一家地产公司的顾问。就这样没黑没白地奋斗了十几年后,突然有一天,当她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呆呆地望着那张写满了诸多事宜的日程安排表时,她的心不由地颤动了一下——她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令人发疯的日子了!于是,她取消了当天所有的电话预约,清理了办公桌上所有的报纸和杂志,注销了所有的信用卡……原来她每天至少要做80多件事,现在她只需做十几项甚至更少。因此,她找回了大量空闲的时间,心灵也得到了休整,整个人快乐了许多。

    是啊,一个人每天究竟有多少事是不得不去做的?又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删除或者说是必须删除的呢?别再过例行公事的生活了,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化繁就简,减少那些程式化的活动,使我们的心脏从重压中解脱出来。

    搜狐掌门人张朝阳的做法值得效仿。

    张朝阳曾经说过:“自然界给人的寿命大概一百多年,就是四万多天,这四万多天是不是高兴?每个人的存在都是自然界的杰作,但是这个杰作能不能活到一种最行云流水的状态?我的奋斗就是要把奋斗变成不奋斗。我现在跟几年前完全不一样。几年前,我每天很早到了办公室,随时找我都能找到,几点、下一步干什么,一切都安排好。现在我把主动权收回了,只有我去找谁开会,我要不去找你,你是没有权力找我开会的。甚至你发一个短信,我都有权力不回。我拒绝跟任何人吃饭。以前有很多广告商要见,现在广告商我都不见。见广告商可能会帮助这个季度的销售,但是我对这个季度和下个季度的销售不关心,我关心的是公司长久的竞争力。我在外面喝咖啡,有时候碰到一些人,他们要跟我谈跟搜狐合作的事情,我从来不谈——这是我下班时间,你跟搜狐合作,应该去找相应的部门……这样一来,我可以不被干扰地来关注我认为这段时间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我努力做到每天在我专注工作的这几个小时里,能够达到绝对100%的关注。这样的话,我能想到以前想不到的事情,这样才有创造性——公司需要这么一个人提供创造性。我现在有一批管理者帮我运营公司,不需要我来运营。就像一个轮船,我没事拎着榔头在里头走来走去,走到哪里敲两下,保证机器正常运转……我追求的是——首先要把‘必须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责任和义务从我的辞典里删去。这几年我就是一个不断删除的过程。目前来说,还没有删完……我现在更关心的是做我自己的人体实验。一个人健康是怎么来的,思维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我就想做一个实验:当我停止思维的时候,可能我就不得病了,也不衰老了,可能也不死,就会活得很长,活到150岁。”

    你的辞典里是不是也该删去一些东西呢?跳出为忙碌而忙碌的怪圈,享受简单的生活,我们或许活不到150岁,但我们每一天都会比现在过得更快乐。

    别让小事绑架你的生活

    我在老年之所以能平和睿智地生活,是因为能够不去计较生活中的琐事,从而就有了更多的快乐,并且也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自己有一个颇为不寻常的经验。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某一位学者,过去对于他的存在,我一点都不知道,然而,他却同我结了怨。因为,我现在所占有的位置,他认为本来是应该属于他的,是我这个“鸠”把他这个“鹊”的巢给占据了。因此,勃然对我心怀不满。我被蒙在鼓里,很久很久,最后才有人透了点风给我。我不知道,天下竟有这种事,只能一笑置之。不这样又能怎样呢?我想向他道歉,挖空心思,也找不出丝毫理由。

    ——季羡林

    著名画家张大千生前留有一把浓密的胡须,风采飘逸。据说有一次闲聊,一个朋友好奇地问他:“大千,晚上睡觉时,您是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还是放在被子里面呢?”

    张大千不禁一愣:“这……我以前从来没有留意过。这样吧,明天我再告诉你。”

    晚上睡觉时,张大千想起了朋友的话。他先是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感觉好像不太舒服;于是他又把胡子拿到被子里面,感觉也不自然……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一晚上,张大千也没有想明白:以前想都没想过的问题,怎么现在却这么让人头疼呢?

    其实,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这种问题根本不值得考虑。烦恼都是自找的,我们常常让自己因为一些小事、一些应该不屑一顾的小事弄得焦头烂额。人生不过百年,而我们却把太多的光阴浪费了很多明天就会被所有人都忘掉的小事上。不要这样,活简单点,也让身边的人活简单点,大家就能都快乐点。

    戴尔·卡耐基讲过一个颇具普世价值的小故事:

    我的姑妈伊迪丝和姑父弗兰克住在一栋被抵押的农庄里。那里的土质很坏,灌溉条件又差,收成也不好。他们的日子很艰难,每一个小钱都得省着用。可是伊迪丝姑妈却喜欢买一些窗帘和小饰物来装饰她的穷家,她曾向密苏里州马利维里的一家小杂货店赊过这些东西。姑父弗兰克很担心他们的债务,而且不愿意欠债,所以他私下里告诉杂货店老板,不让他赊东西给我姑妈。我姑妈听说以后,怒气冲天——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将近50年,可直到现在她还在大发脾气。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她说起这件事。我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将近80岁了。我对她说:“伊迪丝姑妈,弗兰克姑父这样羞辱你确实不对;可是你有没有觉得,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你差不多埋怨了半个世纪,是不是有点过分呢?”不管她承认与否,我的姑妈对这些不愉快的记忆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她付出的是她自己内心的平静。

    绝大多数原本恩爱的夫妻分道扬镳,都是由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然,这对他们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如果让他们这样生活一辈子,那才是悲哀。

    哲学上有一个奥卡姆剃刀定律,简单说来就是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乃至累赘,必须无情地“剃除”。生活中,不论你面临什么问题,都应当这样问问自己:“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我这样做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还是会把问题更加复杂化?”

    著名作家肖剑说:“很多时候,让我们疲惫的并不是脚下的高山与漫长的旅途,而是自己鞋里的一粒微小沙砾。”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生活都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影响我们心情的,也往往是一些非常微小的事情。例如,早上等车时被人踩了一脚,途中又遇到堵车,上班时主管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晚上回家时挤不上公交车,回家后孩子正在看动画片没写作业……诸如此类,如果我们过多的拘泥,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没有太多的乐趣可言。所以,千万别让小事绑架你的生活,它不仅会打破你内心的平静,还会阻挡你前行。

    古印度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涵养不好,喜欢为小事和人打嘴仗,又容易生气,每次生气时他都会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地上喘粗气。

    几十年光阴弹指过,逐渐老迈的爱地巴变成了附近最富有的人,但他的脾气丝毫未改,还是喜欢与人争论,生气的时候还是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为什么爱地巴那么容易生气,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人们非常困惑。但是无论怎么问,爱地巴从不开口。

    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和土地也已经太广大了。这天,他又跟人斗嘴生了气,他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转,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他才走完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粗气。

    一直跟着他转圈的孙子恳求说:“爷爷,您能不能告诉我您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三圈的秘密?”

    这一次,爱地巴说出了隐藏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闲心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接着努力工作。”

    孙子又问:“爷爷,你现在是这里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何必跟一个穷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也就消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谁都难免有生气的时候。有的人一生起气来,就气上半天,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好,有时还会引发悲剧。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实在是件不划算的事。在生气时,不妨想一想:我有时间去生气吗?我有必要生气吗?或许就会消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