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翻新的技巧-只要工夫深,发明创造你也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非常崇敬古今中外的发明家,是他们的创造发明改善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享受着电灯的明亮、电视的娱乐和电脑的方便;每天乘坐汽车去上学,坐在数字化电教室里上课,使用着各种各样的笔和书本,这其中哪一样东西不是前人发明创造的呢?其实,我们的生活还远远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有待于我们去改进,许多未知领域也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只要我们有理想有信心,也一样能成为发明家。

    成功源于童年

    一个夏日的早晨,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人正在散步。他迈着缓缓的步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踱来踱去。他时而望着广阔的天空,时而瞧瞧平坦的操场,时而皱起双眉。突然,他脸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开朗,他想出来了,想出了解决蒸汽机的有效办法。他高兴地跑起来,很快,他的身影便出现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

    瓦特对蒸气的认识,源于他的童年。

    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子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的。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但小瓦特留了心。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小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奶奶,是什么东西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这个回答没有让小瓦特满足,他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祖母没工夫回答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

    小瓦特在祖母那里没有找到答案,可他并不灰心。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蓦地;壶里的水蒸气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像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又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遮在水蒸气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气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就这样,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成为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

    1769年,瓦特把蒸汽机改成为发动力较大的单动式发动机。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于1782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机的试制工作。蒸汽机上有了联动装置,发动方式由把单动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发明成功了。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加之英国当时煤铁工业发达,促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动铁制“海轮”的国家,世界进入了“汽船时代”。

    创新一点通

    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真可谓一项大发明。然而,水蒸气是一个常见现象,我们在烧开水、做饭时就能碰见。想一想,当你第一次发现水蒸气能够掀开壶盖时,你产生过“刨根问底”的念头吗?如果没有,就可能说明你缺少探索性和求知欲望。要知道,正是这种探索性,促进了一项重大发明的产生。

    安全剃须刀

    1895年的一天,吉列走进了一家理发店。在谈话中,大家只要一提起刮胡须就害怕,因为人人都有被刮出血的经历。吉列自己前一次刮胡须,也被刮出了血。“要是有一种安全剃须刀就好了。”理发师耸耸肩说。吉列以从商者特有的敏感意识到,如果发明一种新式的安全剃须刀,肯定有销路;要知道,全世界有2/5的人需用剃须刀。他于是产生了试一试的念头。

    回到家后,吉利便一头钻进了试验室。吉列磨好刀片后,先在自己脸上试,而后在兄弟、朋友的脸上试,大家的脸上都留下了布满刀口的光秃秃的下巴。一年多过去了,吉利仍没有制作出一把理想的剃须刀。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遇到了发明家尼卡松。尼卡松给了吉列热情的鼓励:“你的设想很好,将来成功之后可以申请专利,开一家专门经营安全剃须刀的公司。搞发明嘛,哪有一蹴而就的?”在尼卡松帮助下,吉列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制,终于制成了一种“T”字形的剃须刀。这种剃须刀的刀刃很薄,很锋利,但在刮胡须时,它能随着接触面变换角度,因而不会伤人皮肤。1901年,吉列为自己发明的安全剃须刀申请了专利。

    创新一点通

    俗话说,有缺陷才会有改进,有不足才会有努力。许多发明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将物品加以改进而产生的。这就需要有一颗上进的心,一个不甘于现状的大脑,和“上下求索”的劲头。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的,某些领域仍有不足,因而妨碍了我们的方便快捷的生活,也就是说,许多文明创造仍然在等候我们去开发。

    你有兴趣吗?

    “奇怪”的布置

    床罩的发明者是法国妇女迪迪。这里有一个故事:

    迪迪与同村的马夫路易两情相悦。他们恋爱三个月后,正式举行了婚礼。不幸的是,婚礼后的早晨,年轻的妻子发现丈夫有遗尿的毛病,他将婚床上的被褥尿湿了。这时,祝贺婚礼的客人们已在门外,他们大声笑闹,捶打木门,迪迪已经没有更换被褥的时间了。怎么办呢?

    望着神情沮丧的路易,迪迪忽然灵机一动,从衣橱里取出一张床单迅速铺在潮湿的被褥上,然后开门迎客。客人们向新郎新娘祝福,并参观他们的新居。突然,一位客人手指床单,惊奇地叫道:“多奇怪的布置,这是洁白的‘床罩’!它一定是巴黎上流设计的最新玩意吧?”迪迪微微一笑,不发表意见。客人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多么时髦,多么漂亮啊!”

    很快,迪迪的铺床方法在法国各地流传起来。三年后,法国宫廷正式采用了这种方法,并按那个客人所说的,将铺在被褥上的床单命名为“床罩”,并且把它载入了《宫廷起居事典》。

    创新一点通

    所谓“急中生智”,就是人们在危急时刻,突然脑子灵光一现,产生了新的想法或决定。虽然这是偶然的事件,但也有必然的成分。这样的主意,为什么迪迪能想出来,路易却不能呢?答案是:因为她是一位妇女,妇女是与衣被打交道最多的人。可见,“熟”才能生“巧”。

    买勺的启示

    一百多年前,一位叫贾德森的美国人外出旅行,在下火车时,因人多拥挤,他看见有位老太太携带的袋子的袋口被人挤坏了,东西撒了一地。贾德森乐于助人,帮她捡了起来。但车站没有东西缝口袋,老太太拿着十分不便。这件事印在了贾德森的脑海里。

    一次,贾德森到铁匠铺去买勺子。他看见这里的勺子排得十分整齐。上边一排勺子被一根钢筋穿过勺眼挂着,下面一排则是勺柄朝下,通过勺部和上一排“咬”在一起。贾德森选中下面的一把,想拿却拽不动。这时,铁匠师傅让他把周围的勺子向两边移。果然,他很轻松地就取下一把勺子。

    回到家中,贾德森突然联想起了老太太那天的遭遇。他想,为什么不能利用铁勺子的这种组合关系,发明一种能够方便分开又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呢?经过反复试验,贾德森终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根拉链。

    创新一点通

    生活中拉链很常见,我们的衣服和书包就离不开它。然而,它的发明却是受买勺的启示。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火车上的一幕,换了别人,也许过后就忘,但贾德森却是一个有心人,通过这件事,他产生了发明“拉链”的愿望,然后经常长期探索,终于成功。可见,做生活的“有心人”,也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条件。

    光明的使者

    十九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入,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一千六百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一千六百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做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埚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碳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六干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一千二百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创新一点通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灯使黑暗化为光明,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光彩夺目,绚丽多姿。当我们生活在黑夜中的白昼时,无疑对发明家爱迪生心存感激。但是,爱迪生并非“天使”,他只是一个没读过多少书的普通人。是他的不断钻研,是他的不断实践才有灯的发明。如果你也像爱迪生一样勇于发明,你也不会逊色的。相信吗?

    传递声音的发明

    电话是受到电报发明的启示而发明的。但从1837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至1876年发明电话,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时间。

    1873年6月2日下午,贝尔和他的助手托马斯·华生两人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报机。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一个簧片被粘在磁铁上了,当华生拉开这块簧片时,贝尔发现他这边房间里电报机上的簧片自己颤了起来,并发出了声音。这一发现使这位善于思索的学者发生了兴趣,产生了新的构想。他想,人说话的声音是一种空气振动,如果对着一块薄铁膜片说话,会使膜片颤动,如果在膜片的后面放一块电磁铁,膜片振动会改变与电磁铁的距离,使电磁铁的磁力线发生变化,电磁铁线圈中就会感应出相应的变化电流。这电流顺着电线传送到对方同样装置的电磁铁线圈中,就会使电磁铁的磁力线发生变化,吸动它前面膜片,从而发出声音。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华生。华生,这位电气工程师很同意他的看法,于是开始研制。1875年6月3日终于制成了“电话机”,这种电话只能传递单音,还不能传送人的完整的话。但他们已经对获得的初步成果感到十分高兴。之后,他们又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1876年3月10日,贝尔和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话机时,华生第一次听到了贝尔发送的一句完整的话:“华生,请到这儿来,我需要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用电话传送的第一句完整的话。

    最初发明的电话机十分简单,这种电话机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话。后来经历了许多人的研究和改进,才逐渐完善起来。

    创新一点通

    一项发明的产生,不仅是勤于思考的结果,也是不断实验的结果。在我们的身边,也可能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常理相背,让人一时解不开它的所以然。如果不再往下探究,这个现象就会成为一个永久的谜,仅是供人谈笑而已;然而,一旦“追究”下去,相信吧,一个全新的发现就会诞生,如果再加以利用,或许一项自己的发明就产生了。关键是,你是一个“有心”人吗?

    怎祥让气血流通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创新一点通

    表面看来,华佗发明“五禽戏”是受门闩晃动的启示,实际上是他长期研究医术,勤于观察和实践的结果。一个人只要勤于思考,克服钻研,当一个偶然的发现或现象闯入脑中,就像火镰碰击石头一样,会立即产生智慧的火花,一项新的启示或创造就可能由此而生。

    看门老头的发现

    列文虎克是显微镜的发明者。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真正开始了对微生物的观察和研究。

    其实,列文虎克只是荷兰一个市政府的看门人。他利用看门之余,磨制了许多镜片。有一次,他透过两片透镜看东西,发觉能把极为微小的东西放大许多倍。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兴趣。他用这种镜片观看自己的牙垢,发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小人国”居民。他惊讶地写道:“在一个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国’的居民——小生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多!”由此,他发明了显微镜,成了微生物学的开门鼻祖。

    有人对他十分羡慕,追问着他成功的“秘诀”。列文虎克什么话也没说,只向对方伸出一双因长期磨镜片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手。

    创新一点通

    一个看门老头能发明显微镜,这是不可思议的吗?然而,当你看到他那双“因长期磨镜片面满是老茧和裂纹的手”时,也许你就不会这样想了。发明与学历无关,与智商无关,但与勤奋有关。爱迪生如此,列文虎克也是如此。

    锯的祖先

    鲁班是我国土木工匠的始祖。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

    这时,砖瓦石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工的黄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动工时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怎么办呢?晚上,鲁班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抬头望望,启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茧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一根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像丝茅草叶和蝗虫板牙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创新一点通

    世界上的许多发明,都是受生物的启示。有的是受动物启示,有的是受植物的启示。从古到今,被茅草划破手的现象不断发生,只有鲁班能从中发明“锯”,尽管当时并没有“锯”的概念。可见,勤于动脑、敢于实验是多么重要。实际上,许多自然现象都是在向人类暗示某种规律的东西,只是有的已被人类破解,有的尚未被破解而已。

    石磨

    古代有一个工匠,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

    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工匠见状,就想:能不能改进它,让它方便我们的生活呢?又一天,他又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工匠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他马上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工匠叫他的妻子找来两块石料。

    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工匠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他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夸工匠为人们立了一大功。

    创新一点通

    只要我们肯动脑,愿意创新,并进行不断地探索,就会产生许多发明创造。就像我们已知道的“剃须刀”的发明、“铁丝网”的发明一样,并不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情,关键是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还有要一颗科学的大脑。

    写字机器

    肖菜士是一家烟厂的业务员,他的妻子在一家公司做文秘。她经常带一些文件回来抄,肖莱士有空就帮她抄写,但有时文件很多,两人一起抄也来不及。肖莱士便想:要是有一种“写字机器”该有多好啊!

    肖莱士从一个名叫索尔的工人那儿了解到:曾有一位木匠尝试做一台“写字机器”,但失败了。于是,肖莱士找到那位木匠,把他废弃的机器零件带回家继续研究。

    一天深夜,肖莱士研究累了,到屋外去散步。当他踱到窗前的时候,他看见妻子埋头抄写文件的身影,他联想到自己正在试图发明的打字机器。妻子的手多像一台正在工作着的打字机啊!于是,肖莱士决定按照这种思路继续进行研究,1867年7月的一天,他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商业打字机。

    创新一点通

    所谓“柳暗花明”,是说人处在困境中,苦苦求索,吃尽了苦头;突然间灵光一闪,一个念头就产生了,就像眼前出现了一片灿烂的世界。发明创造也一样,当你处在重重困惑之中,不妨出去走一走,看看大自然,或换个思路,重新思考,过去的难题或许顷刻化解。

    望远镜的由来

    十五世纪时,在荷兰米德堡市有一位眼镜匠,他的名字叫普尔斯哈依。一天,普尔斯哈依的孩子们拿出好几个眼镜片,上楼玩弄起来。这时候,有一个孩子别出心裁地问:“我在想,一块镜片能把眼前的东西变得很大,那么,要是把两块镜片重叠起来,眼前的东西又会变得怎么样呢?”于是,他们很快把几块镜片重叠起来进行观察。

    果然,镜下的东西迅速变了模样。他们又推开窗户,拿着镜片进行远视。这一瞧非同小可,但见远方的树木、河流、教堂、别墅等自然景物和建筑群一下子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他们立即伸手去摸,却是空空的一片。这时,孩子们似乎已明白自己发现了什么,禁不住高兴地叫喊起来。

    普尔斯哈依昕到喊声,立即敏感地放下手中的活计,疾步奔上楼去,他取过镜片注视着前方。“啊!”他突然惊叫起来,身子似乎也站立不住了,险些失足从楼上掉了下去。“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啊!要知道,这一发现的意义太大了,可帮了我的大忙,我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语言来夸奖你们、感激你们。”打这以后,普尔斯哈依像着了魔似地研究这些重叠的镜片来。不久以后,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创新一点通

    你瞧,望远镜能够远望的现象,最初竟是孩子们无意中发现的。这说明,只要头脑机敏,善于变化,敢于尝试,游戏中也能发现或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当然,如果只把这种现象当做游戏,而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就没有后来望远镜的产生。

    千里日艮的诞生

    1609年6月,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荷兰有个叫普尔斯哈依的眼镜商人在一次偶尔的发现中,用一种镜片看见了远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这难道不正是我需要的千里眼吗?”伽利略非常高兴。不久,伽利略的一个学生从巴黎来信,进一步证实这个消息的准确性,信中说尽管不知道那位商人是怎样做的,但是他肯定是制造了一个镜管,用它可以使物体放大许多倍。

    “镜管!”伽利略把来信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急忙跑进他的实验室。他找来纸和鹅管笔,开始画出一张又一张透镜成像的示意图。伽利略由镜管这个提示受到启发,看来镜管能够放大物体的秘密在于选择怎样的透镜,特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如何搭配。他找来有关透镜的资料,不停地进行计算,忘记了暮色爬上窗户,也忘记了曙光是怎样射进房间。

    整整一个通宵,伽利略终于明白,把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在一个适当的距离,就像那个荷兰人看见的那样,遥远的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经过放大也能看清了。

    伽利略非常高兴。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动手磨制镜片,这是一项很费时间又需要细心的活儿。他一连干了好几天,磨制出一对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然后又制作了一个精巧的可以滑动的双层金属管。现在,该试验一下他的发明了。

    伽利略小心翼翼地把一片大一点的凸透镜安在管子的一端,另一端安上一片小一点的凹透镜,然后把管子对着窗外。当他从凹透镜的一端望去时,奇迹出现了,那远处的教堂仿佛近在眼前,可以清晰地看见钟楼上的十字架,甚至连一只在十字架上落脚的鸽子也看得非常逼真。

    伽利略制成望远镜的消息马上传开了。“我制成望远镜的消息传到威尼斯”,在一封写给妹夫的信里,伽利略写道,“一星期之后,就命我把望远镜呈献给议长和议员们观看,他们感到非常惊奇。绅士和议员们,虽然年纪很大了,但都按次序登上威尼斯的最高钟楼,眺望远在港外的船只,看得都很清楚;如果没有我的望远镜,就是眺望两个小时,也看不见。这仪器的效用可使五十英里的以外的物体,看起来就像在五英里以内那样。”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经过不断改进,放大率提高到三十倍以上,能把实物放大一千倍。现在,他犹如有了千里眼,可以窥探宇宙的秘密了。这是天文学研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革命,几千年来天文学家单靠肉眼观察日月星辰的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光学望远镜,有了这种有力的武器,近代天文学的大门被打开了。

    创新一点通

    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没有一件是一个人凭空产生的,它们差不多全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吸收利用前人的科研成果,加以改进或受其启示而诞生的。创新的含义,就是创造新的事物,只要你的发明创造比别人早,比别人先进,具有不可比拟性,你就是创新。懂得这个道理,对于我们掌握创新能力很重要。

    偶尔中的必然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开始从事照相技术研究。一次,他无意中把银匙放在曾用碘处理过的金属板上,过了一阵,他发现银匙的影子印到了板上。他又专门磨制了金属板并在上面涂碘,用镜头进行拍摄,果然拍下了影子。

    一天,他到药器箱中找药品,突然看到曾曝过光的底片竟然影像清楚,他断定某种药品具有显影作用。于是每天晚上将一张曝过光的底片放在箱内,次日放进底片时取出一种药,看哪一种药取出箱后底片不再显像,从而发现显影药品。但直到箱内药品全部取完,底片依然显像如故。后来他仔细检查箱子,发现箱内有些洒了的水银。他立刻对水银进行实验,确定是水银蒸发造成底片显像。

    恰好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哈谢尔夫的人发明了定影作用。达盖尔以自己发明的底片和显影技术,结合哈谢尔夫发明的定影技术和维丘德发明的印相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创新一点通

    生活中,一次偶尔的发现或遭遇,就会成为一项奇迹产生的契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鲁班因为被茅草划破了手而发明了锯;美国牧童因为羊群破圈而出,发明了铁丝网;阿基米德因为坐进澡盆里洗澡,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等。如果我们平时也像他们一样善于动脑子、想办法,也会创造这样的奇迹。

    土豆为什么煮不熟

    三百多年前,法国医生丹尼斯·帕平从法国前往瑞士,一路风餐露宿。有一天,他来到阿尔卑斯山的山顶,已是饥肠辘辘了,于是他用木柴烧火煮土豆吃,可水开了很久,土豆就是不熟,这一现象使他百思不得其解。

    不久后,帕平来到英国,在物理学家波意尔的实验室工作。在这里,他了解到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的知识。于是他联想到高山上煮不熟土豆的问题。通过实验,他发现气压和水的沸点之间有一个正比关系,随着气压的降低,水的沸点也随之降低,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也随之升高。他想,用人工的方法加大气压,水的沸点不也就升高了吗?于是他决心研究一个能提高压力的锅。他制作了一个密闭容器,里面放上水,然后不断加热,里面的压力果然增大了,水的沸点也随之升高了。当水超过一百摄氏度沸腾时,食物也很快熟了。后来,他又做了改进,以防止漏气,锅盖上加了一个橡皮垫,为避免压力过大,还设计了一个安全阀。

    1679年,帕平请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们来鉴定他发明的锅。他当众把宰好的鸡放进锅里去煮,一杯茶的工夫,煮熟的鸡,热腾腾的就端了上来,又香又软,科学家们被这个神奇的锅折服了。压力锅终于得到了认可,人们把它叫做“帕平锅”。

    创新一点通

    “气压和水的沸点之间有一个正比关系,随着气压的降低,水的沸点也随之降低,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也随之升高。”这是一个科学常识,但帕平为什么制造了高压锅,而其他人不会呢?因为他有了一个“土豆煮不熟”的经历,是这个经历启发他发明一个新的用具。可见,当我们对一个现象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妨先放一放,但不要放弃,一旦机会成熟,那个不解之谜就能迎刃而解。

    母鸡的启发

    维生素是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维生素已经有二十多种。维生素最早是由荷兰医师爱克曼发现的。

    1893年,荷兰医师爱克曼住在爪哇。当时,爪哇正在流行一种可怕的疾病——脚气病。这种病严重损害了以吃大米为主的中国、日本等国的国民健康。爱克曼决心研制一种药物来治疗这种病。但他给患者用了许多药物,都未能见效。最后,受母鸡的启发,他才找到了治疗的方法。

    原来,这一天,爱克曼走过鸡窝,发现有的鸡也有这种病。经过仔细观察,才找到它们发病的原因是吃了脚气病人吃剩下的白米饭。经过实验,爱克曼发现,只要在白米里稍加一点糖,病就会很快好了。他终于找到了治脚气病的良方。

    那么,米糖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呢?这个问题由波兰的科学家封克解答了。封克在1912年从米糖中分解出一种药用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叫维他命,即维生素。

    创新一点通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因为一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复杂的,迷雾重重,头绪万千,如果不是细致观察、认真分析、刻苦研究,就很难作为。而且要想破解难题,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反复和漫长的过程。这尤其考验我们的毅力和斗志。但你别无选择,科学就是这样子的。

    琼脂上的绿霉菌

    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是1941年问世的。它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专家弗莱明。

    1928年秋,弗莱明在伦敦圣马丽学院任细菌学讲师。这天,他在观察葡萄球菌时,发现作为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长着一簇簇绿色霉菌,这种现象可以说毫不奇怪。因为许多细菌专家的实验室内经常发生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一般就一倒了事。可是,弗莱明却异常细心,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霉菌的周围竟没有葡萄球菌,而玻璃器皿里的葡萄球菌也消失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就设法培养那种霉菌,把培养液过滤了一下,滴入长满葡萄球菌的玻璃器皿里,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全部死亡;又把过滤液稀释到八百倍,效果仍然很好。

    弗莱明把他发现的这一特殊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创新一点通

    细心的观察,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疑点,这是一种科学态度,是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许多奇迹就是在这种细心观察和追根求源的努力下诞生的。不管干什么事,只要有这种精神,定会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秘密,创造别人所意想不到的业绩。

    打不死的老虎

    云南白药在外伤止血方面疗效最好。传说,这种药是云南川县一位叫曲焕章的民间医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研制而成。

    曲焕章不仅是一位有名的外科大夫,也是一位勇敢的猎手。一次,他发现一只猛虎在伤害树木,便举枪将老虎打死。当人们前来看打死的老虎时,老虎却不见了。人们四处查找,结果只发现了老虎留下的血迹和爬行的印痕。过了几天,曲焕章又发现一只老虎破坏树木,举枪又把虎打死了。当人们前来抬死虎时,老虎又不见了,和上次情况一样。这时,曲焕章开始生疑:莫非这老虎是“神虎”,打不死?又过了几天,他又打中了一只老虎,这次他没让人们来抬老虎,而是一个人静静地躲在一边看个究竟。过了一个多小时,老虎慢慢爬起来,爬到一片茂密的草丛中使劲啃起地上的野草。一会,老虎就带伤逃跑了。这回,曲焕章心里明白了。这种草肯定是一种止血良药。

    曲焕章把药草采回去,用刀切碎,然后划破自己的手指,用这种草末涂在伤口处,果然血止住了。过了几天,伤口好了。出于医生的敏感,他发现这种草止血效果很好,就把它作为一种珍贵的药保存起来,治好了好多人的外伤。因为这种药色白,曲焕章就给它起名“云南白药”。

    创新一点通

    老虎为什么死而复生?受伤的老虎为什么要吃草?带着这些疑问,曲焕章创造了“云南白药”。虽然这个过程是偶然的,但在偶然的事件中,却包含着一种探索真理、决不放弃的追求精神。

    奇怪的光

    X光透视是由德国科学家伦琴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并深研得到的。

    1895年12月22日,伦琴正在做一个试验,当时,他正用一个嵌有两个金属电极的放电管做阴极射线试验。在试验中,他偶然发现当放电管一开始工作时,放在临近实验台上的涂青亚铂钡纸屏就出现荧光。他把纸屏移到离放电管两米远的地方,结果放电管一工作,纸屏仍有荧光。伦琴十分惊讶,并决定进一步去研究。他用一层黑色的厚纸板遮住放电管,结果荧光仍出现在纸屏上。伦琴非常高兴,继续做试验,发现这束奇怪的光可穿透纸板、衣服、甚至厚厚的书本。他又大胆地将手放在电管前,结果手的骨骼影像清晰地显映在荧屏上,伦琴兴奋至极,他发现了一种新射线。这种射线肉眼看不见,但穿透力很强。这种新射线没有名字,因为数学上常用X表示未知数,所以伦琴就叫它X射线,人们也称其为伦琴射线。

    后来,伦琴又做了进一步研究,创立了一门新科学——放射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放射学应用在医学上,即X光透视,直至今天,仍造福于人类。

    创新一点通

    敢于实验、大胆探索,是伦琴发现X光线的原因。但伦琴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按着这个发现研究下去,又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科学是无止境的,发明创造也是无止境的。

    简单的联想

    十七世纪,奥地利有一位医生,他的父亲是一个卖酒的商人。那时候,酒店的酒都是装在一人高的大木桶里,存放在地窖内的。每次取酒,酒商都要用手指头敲敲大木桶,然后根据声音的强弱,来判断酒量的多少。

    一次,这位医生给人看病,病人说胸口不舒服。那时没有什么设备,医生只靠问来判断病因,结果没查出,没过几天,病人死了。医生征得死者家属同意,剖尸查病因。原来是死者胸部发炎化脓,胸腔里积了水。这件事使医生想起父亲取酒敲木桶的情景。从此,这个医生再给胸部有病的人检查时,就用手指头敲敲听听,日子久了,他从不同部位的叩击声中,就能分辨出胸部是否有了病。这种叩诊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创新一点通

    从敲木桶,到叩诊,两者虽然方法不同,功能和目的都不一样,但方法大致相同。一个简单的联想,产生了一种新的诊法。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值得“联想”的,你尝试过吗?

    蜡垢的利用

    “凡士林”一词是英文译音,它是一种白色或黄色的油脂状石油产品,由石油残油经硫酸和漂白土精制而得,也可用蜡膏和矿质润滑油调制而成,可作为润滑剂、绝缘剂、防锈剂、软膏剂和化妆品等的原料。

    最初的凡士林,是作为一种治疗灼伤的药膏问世的。1859年,纽约的一名药剂师切泽布罗去宾州新发现的油田参观。在油田里,他看见工人们在清理油杆上的蜡垢,他们看上去对这些东西非常厌烦。

    他于是请教工人们这些蜡垢有什么用处。工人们说,这种东西除了治疗“割伤”外,一无是处。切泽布罗听了,灵机一动。他于是收集了一些蜡垢带了回去。

    切泽布罗花了十一年时间研究如何提炼和净化这些蜡垢,以制成一种用于治疗伤口的不会腐败变质的石油基油膏。第一批石油基油膏制成后,为了试验它的疗效,切斯博罗把自己割伤、刮伤、烫伤,当涂上药膏后,伤很快就好了。

    1870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制造这种油膏的工厂,并把这种油膏命名为“凡士林”。

    创新一点通

    油田中废弃的“蜡垢”,成为一种新药品的来源。有道是:废物也可以利用,垃圾也可以变为宝。关键是,我们该怎么认识“废弃”物的价值,怎么利用其中的有益成分,这要求我们独具慧眼,大胆摸索。想想看,如果你身边有一种废弃的东西,你该如何对待它?

    从教训中得来

    钢笔,也称硬笔,是由一个叫沃特曼的美国人发明的。关于钢笔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809年,沃特曼在一家保险公司当营业员,一次,他和顾客做一笔数额巨大的生意,可是当沃特曼递给顾客羽毛笔,请他在合同上签字时,那羽毛笔漏了一摊墨水,竟把合同弄脏了。沃特曼只好重新去取新的合同。然而,就在这时,有位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同这位顾客订了合同,抢走了这笔生意。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沃特曼决心设计一种能自动控制墨水,使用又方便的笔。后来,他从植物内毛细管输递液体的原理中受到启示,经过多次实践,终于制成了钢笔。从此钢笔制造就逐步风靡了世界。

    创新一点通

    如果你有沃特曼一样的遭遇,你是自认倒霉、服从命运呢,还是吸取教训,以杜绝不幸的重演呢?自认倒霉,就会把不幸归咎于老天不公;吸取教训,就会从自身找原因。如果你也有沃特曼这种志向,也许你也能发明出一支“笔”来。

    为了生话的便利

    1946年,世界上第一副隐形眼镜出现了,它是由西德一位设计师赫尔曼·韦尔克研制成功的。

    少儿时期的韦尔克,由于严重近视而不得不戴上眼镜,眼镜给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和不便,为此,他常常很烦恼,便决心要研制一种美观、方便的眼镜,以改变这种状况。韦尔克既是电学家,又是机械设计师和机器制造者,他博学多才,心灵手巧。开始,他用一种有介电性质的有机玻璃材料进行试验,结果令人失望,因为所试制出的这种透镜不能直接与角膜接触。失败并没有使韦尔克气馁,他坚持继续试制下去,终于在1946年研制出一种硬质微型接触透镜,获得了成功。不久,韦尔克又在硬质隐形眼镜的基础上,发明了软质隐形眼镜,使隐形眼镜得以进一步改进。

    创新一点通

    因为生活的不便,韦尔克才研制了隐形眼镜。生活就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从不方便到方便发展、是从低级向高级迈进的过程。其实,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而创制的。例如,轮椅是为残疾人设计的,雨伞是为了方便雨天外出而发明的。想一想,当你觉得某些方面的生活不太方便时,是否想过改进一下?

    “懒”出来的成果

    美国费城一家出版公司有个名叫杰朗的小伙子,是个打字员,每天都干着千篇一律的工作:把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名分别打在信封和信纸上。而杰朗是个性格开朗、精力充沛的小伙子,他决心去寻找乐趣和新意,便产生了“偷懒”的念头:设法把重复劳动简化一下,使自己的工作做得又快又好,节约出时间用于学习和娱乐。

    这天,他突发奇想:如果在信纸上打一次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而在信封打收信人地址和姓名的地方剪一个小窗口,贴上透明纸,这样信封上不也就有了同样的地址和姓名了吗?下班后,他就开始用空白纸和信封做起了试验。开始几次,“小窗口”的位置开得不准确,常常挡住信纸上的字,这样会给邮局和收信人带来很多麻烦。他又重新开了几个不同位置的“小窗口”。折叠信封时,相应地把地址和姓名按统计表的折叠样式露出“窗口”前。

    他试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满意地完成了自己的“偷懒”计划。并把自己的设想和样品向公司经理提了出来。公司经理对他的“偷懒”行为大为赞赏,很快,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和推广。杰朗的这个小发明给全球带来了好处。邮电部门的电报,在电文和电报封皮的处理上,便采用了这种方法,这就是透明电报封皮的由来。

    创新一点通

    有时,人们歌颂勤奋耕地的老黄牛,却淡忘了发明拖拉机的人,尽管拖拉机耕地更快更轻松。所以,一味地强调苦干,未必是一件好事,只有在同样的条件下创造更多更大效益的人才是值得歌颂的。从本质上来说,许多发明创造,就是为了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并创造效益最大化。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懒惰”,什么是“独创”精神。

    快捷的食品

    1956年,因经营失败而破产的日本日清食品株式会社社长安滕百福,决定兴办新的事业。这时,他的脑海中浮现的是战后黑市的货摊,以及人们为买一碗拉面而排长队的情景。一向认为所有生活文化之根本均在于食的安藤百福,决心开发符合新时代的食品。他为自己即将开发的食品设定了五个条件:简便、可口、卫生、廉价、能在常温下长期存放。

    为此,他在仅有的小住宅的院子里搭间小屋作为研究室,搬进旧面条机,开始了潜心研究。揉面、调味、风干,虽几经试验,制成的面条却断头少尾、破碎不堪,一再失败。不久,他发现可以用营养价值高、价格便宜的鸡粉精调味。鸡肉之味,老少皆宜。然而,当用食盐给面条加味后干燥时,面条仍是碎不成状。

    正当他处于灰心丧气之际,有一天,他一眼看到了饭桌上摆着的油炸食品,眼前突然一亮,他想:油炸食品不也是一种干燥方法吗?他立即试着用油炸调好味的面条,结果不错。就这样,后来成为方便面制造基本技术的瞬间油热干燥法诞生了。利用高温油炸面条,不但卫生,而且水分在油中蒸发过程中使面条产生无数小孔,当注入热水时,可瞬间浸透面条,使面条恢复原状。他把自己的产品分给人们品尝,都说味道好吃。

    1958年8月25日,方便面正式进入市场后,立即引起轰动,爆发性畅销,成为象征高度经济成长时代的商品。其后,经过多次改良,他又发明了盒装方便面等全新形式的商品。

    创新一点通

    发明创造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耐力。就像攀登世界屋脊一样,山下的人往往是人山人海,个个跃跃欲试,而最终能攀上顶峰的,就那么几个人。如果没有不断探索的精神,没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毅力,即使有再好的想法,也仍然停留在想象阶段。

    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源于滇南蒙自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传说古时候,蒙自县城的南湖风景优美,常有文人墨客攻书读诗于此。其中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他的妻子每天将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消瘦。妻子心疼,就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果在一旁看书。她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不过,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快,热量全封存在汤内。妻子深受启发,以后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人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法,烹调出来的米线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为“过桥米线”。

    如今,过桥米线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已享誉海内外,成为滇南的一道知名小吃品。

    创新一点通

    “过桥米线”的产生,其实不是什么技术创新,也不是什么方法的创新,严格地说,应该是一项新发现。有时,新的发现,同新的发明一样,也是需要付出心血的。能够发现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人,也是了不起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