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卓越-不要带着牢骚做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用不满激励自己

    对自己不满的人到处皆是,正是因为对自己不满,才让我们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最开始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似是而非,不能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判断。所以要想发现你自己的志向,必须要善于训练你的想象力。

    有梦的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一旦你有梦想,就算不能实现,也是给人以追求和动力的。有几多梦想,就有几多机会,也就有了几多选择,即使是别人从没见过的。

    童年总是由许多美好的梦想编织成的,钢铁大王卡内基15岁的时候便对于9岁的弟弟大谈其梦想中的卡内基兄弟公司,梦想着赚很多的钱,实现自己许多的愿望,给自己买许多的童话书,给弟弟买许多的玩具,更重要的是给父母买一辆马车,以备出行方便。

    兄弟俩乐此不疲地玩着梦想中的游戏。而这种内心假设的工作总是激励着他们努力的工作,追求自己的理想、当机遇降临到有准备的兄弟身上时,他们便轻易的抓住了现实,就象在梦中一样抓住了现实。

    “你以为我做了司机便心满意足了吗?我的心愿是做铁路公司的老板。”说这句话的青年当时连司机都没有做到。他在铁路上干了四年后,还只是最下等火车上的一个加炭工,月薪40元,一个铁路上的老手曾挖苦过他说:“你现在做了添加煤炭的工人就以为自己发财了吗?老实告诉你吧!依你现在这种水平,这种位置,再做五六年大约才会开到100元的月薪司机;倘若幸运不被开除的话,还可以一生安然地做司机,其他的你就不用指望了,你的命该是这样。”

    听这个话的青年便是佛里兰。他听说自己可以经过几年的努力得到一份安稳的工作,然而内心不满足,并不是很乐观。后来他的话在他的追求下实现了。他朝着自己的目标逐步地奋进,后来终于坐上了大都会电车公司总老板的位置。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态度,一颗不安地心实现了他的理想。

    志愿来自于不满。不满便要求改变。改变成梦想中的形式。要实现梦想便是不懈地努力,用汗水与勤劳这一纽带把现实与梦想联系起来。

    伟大的人物的梦想往往不是空洞的,它深深扎根于现实之中。现实是梦想的基础。梦想总是高于现实。他们凭借着高于现实的理想指引自己的方向,不断地努力,对现实的不满便会刺激他们加倍的追求梦想。

    要爬最高梯子就不要回头

    “我想从楼梯的最低一级尽力向上看去,看看自己能够看到多高。”这是美国著名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在最开始踏入社会时所说的一句精辟的话。

    一文不值的人不能没有希望,没有了希望就相当于失去了应走的方向。当初考尔比除了那个那个高远的希望外一无所有,从纽约艰难地走到了克利夫兰,后来在湖滨南密执安铁路公司总经理的麾下有了一个书记的职位。

    在工作的实践中,他发现这工作,接触的事物不多,工作的范围太狭小,已经和他心目中的宏远目标相差太远了。工作机械,重复、单调,不能扩展人的思维,没有任何远大的发展前途。

    矮梯子不一定就安稳,并且又接触不到比短梯子更高的事物。爬矮的总比爬一个看不见顶的梯子要好,一心只向上爬,就算掉下来也比短梯子爬得高,看得远。

    于是他另谋高就找了一个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在赫约翰大使的手下谋了一个工作。赫约翰就是后来的国务卿兼美驻英大使。考尔比的选择是正确的。凭他的观察力与思考力断定与前者在一起只能是庸庸碌碌,与后者在一起,才是如鱼得水,会有无量的前途。

    一个人的进步需要眼光,但就象万物发展的规律一样,眼光也应该是向前发展,而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如若不然就是自我的封闭。考尔比说:“我最开始走到克利夫兰来,原是想做一个普通的水手——这是一种儿童追求冒险和浪漫的思想。但最后我没有当水手,而是每日每时与美国最完全的一个理想人物相接触,这也是我的好运气。他便成为我每个方面的理想人物了。”

    一个小人物往往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因为他目光短浅,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同理小人物身边的人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因为他会约束和制约着你的翅膀,甚至为其折断。一个伟人的作风,便会影响着你的一生,从而把你带向一个正确的轨道。考比尔便选定了赫约翰,为自己确定了追求的目标。

    他晓得将来想做一个怎样的人。

    倘若你对自己的一切安于现状,并不想改变,那也就不会有一种光明前途的理想。但是有了理想不去追求,而是作为一种自我安慰来慰藉心中对现实的不满,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理想的作用,就是因其能拿现在的事实,衬托出将来的可能性。

    进步的唯一障碍是你满足于这种成就。甜蜜的理想,必须同时有一种想改革现状的动力相伴。

    在理想和将来的比较下,理想不但是一种刺激也是一种挑战,促进他改进现有的,不满足的状况。倘若他只空想着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或已经成了一个令人注目的人,那么便永远不可能前进。那么他应当如何前进呢?

    不笨的人会把自己的理想规划成一个蓝图,把这一蓝图的实现分成几个阶段,亦或是几个小的目标。目标小需要的努力工作也就小。目标一个一个实现更增强了信心和勇气,对再下一个目标的实现有了劲头,整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慢慢的清晰明确起来。

    最大的目标总是很遥远,若隐若现,让人不容易准确地把握。最高的目标是朦胧的,因为比最近的目标远得多。

    人生就象是在爬一座山峰。要想爬上去,首先要有必须到达山顶的欲望。然而只有这种欲望,对自己站在山谷中一味地埋怨天不助人而不向前迈出你有力的步伐,你是永远不会到达山巅的;倘若你无助地望着山顶,或梦想自己已经到了理想之巅,你也不会到达山顶。你只有鼓起足够的勇气和精神,努力向前。

    如果你看不到前进中的障碍,一味地向上爬,你也不会到达山顶。最后只是望洋兴叹。排除前进中的障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你必须当心眼前的脚步。

    你的目的地是遥远的山顶,山顶在雾霭中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有时则完全被云雾所遮掩,就是这样时隐时现,然而他会给你一个最后的目标、毕竟那是一个理想中的目的地。

    你必须时时注意的是你眼前的步骤。怎样穿过荆棘,绕过从林,越过山涧,跳过溪流。如何避免从峭壁悬崖上滑下去。

    最后的目标,一向指南针一样,指示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迷失道路。路该如何走,那要决定你自己的努力。

    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大事业的成功,不但需要解决长远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有时眼前问题的解决,能够收到意料之外的结果。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是每个理想有所成就的小孩心目中的偶象。然而贝尔最初并没有选择发明电话为目标。倘若等他有了这种理想,再去发明电话,那他的成功就不会如此的快。往往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成就了一番事业。他之所以发明了电话,是他在追求另一个目标时的偶然所得。

    他曾是一个启聪学校的教员。在那里工作几年后,和他的一个学生结了婚。他积累了不少试验的经验,想发明一种用电的工具,让他的妻子能自够听见声音,在种种的实验中,偶然的一次机会,便发明了电话。

    这是一种偶然的事吗?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是因为他做了大量的彻底的研究。他没有坐着空想成为一个大发明家。由于他不懈地追求眼前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决不罢休。

    有一种情况会造成人的自满,而忘却了自己眼前该做的事情,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目标想得不切实际,而忘却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才会产生错觉,觉得自己和目标的距离咫尺之遥。

    波士顿大学商务科的教务长罗尔德,曾对毕业生有这样的告诫:“大学生有一种不安全,那就是关心别的问题,胜过关心眼前的问题,年轻人过于自信,把许多职务看得不够复杂,而不值得全副精力去干,而往往导致失败。

    前进中的速度,一般的年轻人认为特别重要。而忽略了最关键———我现在付出的努力是不是能帮助我达到最终的目的。许多大人物之所以从一种工作换到另一种工作,是因为他们走到了死胡同。大人物的眼光能看到一种情况发展的可能性,也能看到一种情况前途的闭塞。

    倘若不是卡内基的高瞻远瞩,也许他一生都脱离不了铁路,因为他想实现自己一个筹建已久的计划。于是他很果断的拒绝了升他为宾夕法尼亚铁路管理局副总管理的机会。他设想中的大发展,是宾夕法尼亚铁路局所不能给予的。

    世界上有不少门,但并不是每一扇门都能打开也不是每一扇门都不能打开。你要试着打开一些门,你成功的道路也许就在这些门当中。不要畏惧门的数量。

    克利夫兰著名的银行家克拉斯,有一种主持大银行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他走过很多弯路,做过各种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最后才达到他的目标,实现了理想。

    他曾经做过交易所的职员,收账员,折扣计算员,出纳员等。他在这种种的职位上总是留心注意着与他理想相关联的银行知识。

    意志不坚定的,经过此种磨难,也许会退缩,但他却利用这经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达到了目的。

    他说:“一个人目的的到达能够有几种不同的途径。时常地变换工作时,首先要明白干的是什么事,为何要干此事。如果我换工作只是为了赚钱,我便没有现在。我之所以换工作是因为我对那方面想得到的经验,已经吸尽而无可再学了。”

    一个目标应当作为一种指南,指导你是不是要换工作,换何种工作,应当把精力用在哪儿,以及怎样应付枝节问题。目标不是个固定点,而是前进中的一个指南。

    生命不息,进取不止,这才是伟人的一贯作风。一旦你达到了一个目标,以为自己到了辉煌的顶点,急流勇退,那么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由于没有了努力,光辉的火焰便会慢慢熄灭。直到老死还念念不忘你的所谓的辉煌。这便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实在是错误至极。

    许华勃是一个凭借自己奋斗而成功的乡村孩子。他做过许多界总统的顾问。他认为无止境的活动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终结。

    他说:“一次有人问我,一个大商人是不是有到达他目的的时候。”我回答:“倘若一个人有达到他目的的时候,他便不是一个大商人了。”有成就的人总是永远奋斗不止的,直到生命的终结。”

    人类的欲望,从对现实的不满开始。

    不满足始于较好东西的诱惑。由于这种诱惑能够催促你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怨天尤人,把人生的不幸遭遇归咎于别人或自然环境,由此而发泄内心的不满或怨气。让不满激发你的斗志与精神,采取一种豁达的广阔的人生观。

    志向需要后天的培养,并不是天生的。在许多志向的选择面前,你应当选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志向。

    空泛的追梦者,永远也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你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才有可能前进。

    认清自己的位置便会更清楚自己将来做怎样的人。

    目标能刺激你把眼前的工作做好。眼前的目标解决了,才能向着更远的目标前进。

    行进中种种问题的解决需要拿你的目标作为指导。

    不要停留在眼前目标的解决,要以一种志愿的成功,刺激第二个志愿的开始。

    与那些不满足的人为友

    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新闻界的霸主、伦敦《泰晤士报》的大老板拉斯克利夫爵士不满足开始时的月薪80元。后来《伦敦晚报》和《每日邮报》为他所有的时候,他的欲望的沟壑还没有填平。直到他得到《泰晤士报》为止。

    林肯说:“除了密西西比河外,伦敦《泰晤士报》是世界上最有力的一件东西。”《泰晤士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与官僚的斗争中,他利用《泰晤士报》的力量,曝光了官僚的腐败,导致几个内阁的倒台。批判政府的昏聩无能。他的这种大胆的努力,让国家效率提高不少,甚至还改革了英国政府的整个制度。

    拉斯克利夫对那些自满的人,是不愿和他们多费唇舌进行周旋的。

    有一次他和一个陌生的次等编辑助手进行了对话。

    “在这里工作多久了?”

    “大约4个月。”他说道。“你对自己的工作感觉怎样?喜欢吗?”“对我的工作非常喜欢。”

    “你的工资是多少?”“一星期四镑”“你还满足吗?”

    “很满足,谢谢。”

    “但我却不满意我手下的职员每星期只得四镑。”“欲望的诱惑,给人前进的动力。不满足于现实,催人奋进。然而不知天下有多少满足现实的人一事无成。在一个稳定的位置上拿一点薪水,工作周而复始,单调而没有创新,但满意地做着此工作,以老终生。

    欲望得不到满足是痛苦的。因此许多人想了找一个安乐窝来摆脱这种痛苦。

    人和动物是有不同的。动物很容易满足,如羊和猪有了它们能够生存的粮食和水源便足够了;但人类不仅仅满足于生存这种狭隘的范畴。人类的目标是成就事业。

    有些人把他们不幸的遭遇归因于客观的外界环境,用来回避自己的不满。他们总是埋怨客观的环境,而没有从主观上找原因。不满足就应当在某些方面改变自己,从而才能有所成就。

    自身有瑕疵,就要勇敢地揭露,绝不掩饰。真正的大人物更是不怕承认自己的缺点。他们的优点,渴望被别人称赞,但并不因称赞而自满。大人物不希求奉承,又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断地反省自己,把他们现在的地位和他们的志向之情况来比较。

    “你要把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你所欲成就的自己作一比较。”格斯特的这句话便是这个意思。格斯特是写诗最多,最受欢迎的一位诗人。他成功的原因是常常望着理想的自我,而不满足于现在的自我。

    不满足于现有的地位,是帮你成功的首步。然而仅仅不满足是不够的。有了移动而无目标也是无用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