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择赞助了‘奥运节拍’的歌曲活动,以及奥运体育电影周,这些文化活动会留下来。”虽然上述两项文化活动的赞助与整个奥运会赞助计划相比较,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但算是“人文奥运”的重要内容,也将延续公司在这方面的影响。
而与松下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三星公司——这家着名的跨国公司已经确定对广州亚运会的赞助。因为,这些国内重大赛事的赞助活动,将持续保持公司的曝光度,扩大公司的影响力来缓解“后奥运时代”带来的影响。
是啊,已经有很多的跨国性公司在这样的季节里开始谋划后奥运时代的体育营销攻略,或者准确地说,已经确定了相关的计划。在他们看来,体育营销并未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结束而结束;相反,他们正想方设法地嫁接相关的体育资源并延续此前所开展的体育营销——因为,体育营销并不是“一锤子的买卖”。
正如我在本书中所一再声称的那样,体育营销应该有系统性和长期性的规划,不能因为某个赛事的结束而中止已经确定好了的营销计划。当然,我也在本书中明确指出了体育营销常规的基本做法,以及所应该共同遵循的商规。
不能不把可口可乐再拿出来说事——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体育营销的巨大价值,并将其长期化和系统化的企业之一。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可口可乐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便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长达80年,这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赞助,而是作为战略伙伴的紧密合作。
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这样表达对可口可乐体育营销的钦佩之情:
“作为体育营销的先驱,可口可乐幸运地成为了世界上许多最重大体育赛事的长期战略伙伴,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NBA等。这些运动所传递的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与可口可乐所倡导的品牌精神完美融合。而通过对这些影响巨大的运动项目提供支持,可口可乐也极大地提升了品牌价值,使可口可乐更广泛、更深入、更紧密地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联系起来。除了奥运会和足球等传统阵地外,可口可乐并不固步自封,而是把体育营销的丰富经验延伸到了许多蓬勃发展的其他运动。仅2004年在中国,可口可乐就先后赞助了F1、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在中国正在兴起的运动,不断扩大可口可乐在体育营销领域的领先地位。可以说,100多年来,可口可乐品牌的成长与体育营销密不可分。”
但对于中国企业呢?北京2008年奥运会让中国企业第一次如此高密度和高节奏地体验到了体育营销所带来的刺激——有欢笑也有泪水,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可无论怎样,我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北京2008年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企业们的体育盛宴一切都戛然而止,忘记了过去,也没有了未来——想一想,至少应该做到这两点:第一点是如古人所云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总结依然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恰当的总结应该是最好的“未雨绸缪”;第二点是永远不要忘记体育营销并非是一场“短剧”,北京2008年奥运会只是你体育营销长期战略中的一个支点一个踏板而已,是你体育营销大戏中的“一幕”而已,善于体育营销的企业定然要向可口可乐一样。
实际上,我的这本书最初想起的名字叫《回归基本面》,核心的意思是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营销,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基本面,即让你的消费者参与进来,在产生互动的过程中,让你的品牌内涵、体育资源与消费者价值很好地连接在一起——如何做到这点呢?一定要学会统筹规划,一定要有长期性、系统性、周期性等方面的慎重考虑。只有如此,你才能将你所设计的营销达到效果最大化。当然,你同时还要考虑的就是风险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营销结果都是如你所愿的,你要时刻准备着为你的行动付出“代价”。
要着重说明的是,这本书不会是畅销书,也不是“快餐”,而是需要慢慢地去“咀嚼”,这样才有“味道”;同时,这本书的作者——我,就像很多在做体育营销的企业一样,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凭借着一点点为一些企业实战服务的经验,以及周围团队的智慧和思想,期望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总结和梳理,为正在做以及想做体育营销的企业提供哪怕是一丁点的启示和借鉴。如此,我写作这本书的初衷也算是达到了。
最后,对所有能有兴趣捧起这本书去“咀嚼”的读者表示万分的感谢;对所有支持这本书出版的朋友和老师们表示万分的感谢——他们是着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出版人吴晓波,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出版人岳文龙、编辑王留全,中信出版社总编辑潘岳、第二事业部主任蒋蕾、编辑沈家乐,以及为这本书倾情推荐的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青岛啤酒全球营销总裁严旭,着名实战营销专家、“中国非奥运营销第一人”侯孝海,以及资深传媒人、《第一财经日报》编委王长春等等。同时,还要郑重地感谢北京三十度空间营销传播机构——一家以“只贡献最好的思想与服务”为宗旨的新锐的整合营销服务机构的一群“卖思想”的人,他们是我事业上最好的合作搭档和朋友。
是为后记。
韦三水
2008年6月“端午节”于北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