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在,请常回家看看
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一种永远的遗憾。如果你还幸福地拥有父母之爱,那么请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常回家去看看你年老的父母,为他们尽尽一个儿女应该尽的孝道吧。
前不久偶然看了一则新闻报道,一位八旬老太因保姆要回家过年,老人怕孤单而跳楼自杀。看完这则新闻我的内心感受颇深。报道分析老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良好,但是人们却忽略了一点,老人对物质要求并不高,他(她)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儿女能常回家看看,聊聊天。
忙碌的生活,忙碌的工作,让我们备感疲惫,以至于对老人的关心越来越少,没体会到他(她)们内心的希望和孤独。现在回想起来,方知母亲为何有时会找各种借口,希望自己回去。例如她会打电话说:“咱家的花生差不多可以摘了,你想不想吃”等等之类的话题来暗示。是啊!天下最深的感情莫过于亲情。父母不奢求儿女给予多好的物质生活,只希望能够得到儿女的陪伴。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想法,都想着趁年轻努力打拼,等工作闲暇时,或是成家立业后,再给父母更多更好的回报。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自认为有了条件、有了时间尽孝时,父母已在不知不觉间老去。
比尔·盖茨是哈佛大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顺”,希望全天下的儿女们,都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常回家看看,与父母、亲人聚在一起感受亲情和家的温暖。让父母的晚年不寂寞,不孤独。与此同时,还能想她们所想,做她们所做!
有一个男孩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的母亲都没有想过要改嫁,怕的是让孩子受委屈。
终于有一天,他长大了,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临行前,他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早日把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好好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眼即逝,毕业之后他找到了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他想把母亲接过来一起住,但转念一想自己的工资那么低,养活自己都是问题,把母亲接过来如何负担得起,还是再等等吧!
几年后,他跳槽去了一家外企,工资是原先的好几倍。他很高兴,想终于可以把母亲接来了,但是又想到自己现在生活不稳定,又没有自己的房子,等买了房子之后再把母亲接过来岂不是更好?所以还是再等等吧!
就这样,接他母亲过来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村里打来的电话,他的母亲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当他匆忙赶回家看到母亲安祥的面容时,悔恨之心无以复加。
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有些事情,你等得起,你年迈的父母却等不起。
这个男孩原本有一颗孝顺的心,却一等再等,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人间。生命中,有很多事情当我们觉悟时已经悔之晚矣。
所以,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作儿女的就应该经常回家去看看。虽然说有了物质基础才会有精神基础,可是,在父母的心目中金钱与物质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太多心理的满足,只有儿女的真诚与孝心才能令操劳一生的父母露出灿烂的笑脸来。
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以外的城市。父亲早逝,身为长子,每个月他都会准时回老家看望母亲。
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纸印刷的,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送给母亲,晚上他就睡在母亲的土炕上。后来,母亲就开始随便地翻他的衣袋,只留下那张车票。
后来,他恋爱、结婚、生子,慢慢地就每两个月回一次家。
再后来,他担任单位领导,更忙了,有时甚至半年才回一次家。尤其是他有了专车,没必要再坐长途汽车,他开始适应不了长途车的颠簸。母亲慢慢地也就不再向他索要车票了。
一晃十年过去了,他已是市里的一位市长。有一天晚上家里电话响了,老家的弟弟来了长途,说母亲突患脑溢血,生命垂危。
100公里对他来说是短途,一个多小时以后,他便见到了母亲。这时,他突然发现母亲已是白发苍颜,衰老憔悴。见了一面,天亮时母亲就离开人世了。
他带领兄弟姐妹们,披麻戴孝,安葬了母亲。
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他从樟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中学课本,那是昔日母亲用来塞鞋样的。他翻开来,啊,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叠车票——他当年每次返乡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他的泪水又一次地涌了出来,他后悔,为什么母亲健在的时候不多回几次家。他还突然想起,这么多年来,母亲还从未到他的四室二厅里住过一夜。
回到城里,他只携了那一叠花花绿绿的车票。
他常常把车票的故事讲给父母尚在的朋友们,极力使他们意识到父母对子女有一种深深的牵挂。他说,多回家看看父母吧,哪怕只停留片刻,否则,也许你也会有深深懊悔的那一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每个父母都希望有一个孝顺的儿女。作为儿女,你是否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成家多年了,虽然和父母同住一个城市,但由于事情太多,老是抽不出时间回家。总觉得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也是父母的孩子,他们总会在家中守候着自己,回家多一回少一回无所谓。某一天听到某首歌,突然间醒悟过来,原来一直以来自己错了。于是,回家的时候,站在门外,总感到内疚,像一个做了坏事的孩子将要见到大人那样,心里忐忑不安,总好像谁在责备着自己。敲门的时候,猜想着父母正在家做什么事。进了家门,看到父亲缕缕花白的头发,母亲渐渐苍老的脸,有一种心痛的感觉。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浓重的商业化气息包围,就像是被捆绑在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不知不觉中我们是否疏远了世界上最真挚的亲情?父母亲的牵挂是那样的纯洁、无私和默然,如夜晚天空中的明月,柔静地照耀在儿女们的心中。当我们品味了那“一叠花花绿绿的车票”背后的牵挂,体味了儿子心中的“深深懊悔”后,心灵受到了怎样的震撼,头脑又受到了怎样的启迪呢?
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一种永远的遗憾,但是它还继续发生在很多人身上。如果你还幸福地拥有父母之爱,那么请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常回家去看看你年老的父母,为他们尽尽一个儿女应该尽的孝道吧。
别把烦恼带回家
别把烦恼带回家,并不是非要向家人隐瞒我们的困境,而是要求我们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姿态让家人知道,虽然遭遇困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克服,这样,就传递给家人一种积极的信息,而不是消极的恐慌。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由于工作上的压力或者是人际关系的变故纠缠,我们经常会产生烦恼,感到心烦意乱,难免将这些烦恼带回家中,向家人发泄,迁怒于人,于是和睦的家庭掺杂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从而扰乱了家庭的正常生活。
有人说,工作时受了一肚子的委屈,无法对老板讲理,无法对客户发泄,或者不能对同事朋友讲,因为这样可能不安全。可是一个人一旦受了气,有了不愉快的情绪,总是要找一个情绪的舒缓口,那就只剩下把坏情绪转移到丈夫(妻子)或孩子身上了。
人有了压力、委屈、郁闷的情绪,发泄是必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将这些不良情绪转移排遣掉,才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不影响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家是温馨的港湾。一个充满着团结和睦气氛的家庭,会使每个家庭成员精神愉快。家人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而不是我们的出气筒。当我们受了委屈需要发泄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不伤害家人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排遣,比如写日记,看电影,上网,或去打球,而不是去欺负“家人”。家人是我们生命中最亲密的人,有什么烦恼可以与家人诉说,沟通,但不是将家人当作撒气筒。
别把烦恼带回家,我们尽管不是有意要摆给别人看,但它无形中会伤害无辜。所以,把烦恼抛在脑后,给家人一张笑脸。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什么问题?”“爸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问这个问题做什么?”父亲生气地问。“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道。“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借钱去买那些无聊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躺在床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小孩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过了一会儿,他平静了下来。开始想,也许他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想买什么有用的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钱。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还没有,爸爸,我还醒着。”小孩回答。“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爸,谢谢你。”小孩欢快地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零碎的钞票来,慢慢地数着。“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呢?”父亲生气地问。“因为这之前还不够,但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爸,现在我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你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多么聪明的孩子,父亲一定觉得有点内疚了吧。其实,无论你的工作令你多么地不愉快,都不应该将愤怒与不满转移到家人的身上,这不仅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更是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愚蠢表现。在关注工作与成就的同时也关注心情与家人,这会让你的心更平衡,工作也显得更有意义。
在哈佛,教授们经常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一个农场的主人,雇了一个技工师傅来安装农舍的水管。技工开始上班的第一天,先是因车的轮胎爆裂,耽误了一个小时。再就是电钻坏了。最后呢,连他开来的那辆载重一吨的老爷车也抛锚了。他收工后,无法回家。雇主只好开着自己的车子把他送回家去。
到了家门前,技工邀请雇主进去坐坐。在门口,这位满脸晦气的技工没有马上进去。只见他闭目养神了一阵子,然后伸出双手,抚摸着门旁一棵小树的枝桠。
待到门打开,技工立马笑逐颜开,和两个孩子紧紧拥抱,再给迎上来的妻子一个深情的吻。在家里,技工非常热情地招待雇主。
雇主离开时,技工陪他向车子走去。雇主按捺不住好奇心,问:“刚才你在门口做的动作,有什么用意吗?”技工爽快地回答:“有,这是我的‘烦恼树’。我在外面工作,不顺心的事总是有的。可是烦恼不能带进门,这里头有太太和孩子嘛。我就把烦恼暂时挂在树上,明天出门时再拿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到小树前面时,‘烦恼’大半都已不见了。”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倒霉或不如意的事,因而心生烦恼。其中的许多烦恼,都与心情或情绪有关,因而是有时间性的。待心情平静下来以后,烦恼可能就消失了。
我们不妨学学这位技工师傅的方法,把烦恼暂时放在门外,不把它带回家去。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享受到幸福温馨的生活。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为了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份保障,都把时间花在进修或工作上,所以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家庭成员更要积极争取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要知道,“有没有钱并不能衡量你是不是成功的人,你要量力而为,不能因为别人有大洋房住你也要住。因为洋房里的温暖,不是由里面的那些砖块拼成的,而是由家庭成员去共同营造的。”
生活中的确有苦恼,我们也可以向家人诉说,但却不能把苦恼全部转移到家人的身上。要知道,家是你最温暖可靠的坚强后盾,我们应该用心呵护它。当你工作了一天,打开家门的时候,就应该把工作中的不快乐拒之门外,带一份好心情回家。
别把烦恼带回家,并不是非要向家人隐瞒我们的困境,而是要求我们在告诉他们时,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姿态让家人知道,虽然遭遇困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克服,这样,就传递给了家人一种积极的信息,而不是消极的恐慌。
别把烦恼带回家,别把你在工作中遭遇的不公都化成怨气,发泄在家人身上;别让家人流出无辜的泪水;别让家人蒙受太多的委屈;应把所有的欢乐,像礼物一样打包带回家,并一一赠于家人,这样,我们的家庭才能永葆和睦!
把一份欢乐说给别人听,欢乐仍是一份;但是,如果把一份烦恼说于别人听,烦恼就成了两份。所以,为了家人的幸福,请千万别把烦恼带回家!
出门在外,报喜别报忧
出门在外,除非家人能帮上你的忙,不然,就不要把不开心的事告诉家人,免得他们担心!报喜不报忧,让他们在家放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礼仪中最基本的就是孝敬自己的父母。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他还会爱家吗?他还会善待别人吗?
有的人理解父母的艰辛,也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很多,并且动不动就说:“以前父母养我,育我,现在自己有能力了,该孝敬孝敬父母了。”孝是孝,可是孝也在讲究方法,既然要孝那就要像当初父母对我们一样,全身心地对待他们,没有一丝杂念。
在价值观日趋多化元的时代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父母身边的儿女,帮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珍惜父母用汗水换来的果实,做一个让父母自豪的孩子。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理想,离开父母到外面谋生,但是由于工作过于繁忙的原因,并不能常常陪伴父母,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问候父母,让父母能够体会到你的孝心。在问候中,不免就会多聊几句,拉拉家常,谈谈各自的情况。不过谈情况是可以的,但有些情节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人们常说:“出门在外,报喜不报忧。”儿女是父母心头的一块肉,不论儿女身处何地,父母的牵挂总是没有止境的,更何况是遥远的他乡呢?自己的儿女能过的好,这是每个父母的殷殷希望。所以,当你向家里汇报近况的时候,一定要心里有个谱。什么事该让家里人知道,什么事不该让家里人知道,就需你看情况办事了。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在外工作的小伙子生病了,很多天都没有好,于是便往家里打电话,对母亲说:“妈,天气冷,你和爸要注意身体,别感冒了。”母亲回答道:“放心吧,孩子,我和你爸都没有事的,你可要注意身体啊,你那边比我们这边冷。”小伙子语气急促地说:“我已经感冒了,都病了好多天了,你们可要注意身体啊。”从电话那边却传来父亲的咳嗽声。
看到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呢?小伙子孝敬父母,叮嘱父母要注意身体,可见其对父母的孝心,可告诉父母“我已经感冒了。”除了给自己的父母徒添担忧外还有什么用呢?他们会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千里迢迢地来看你?就是真的来了,也不可能让你立马康复,你还不是要进医院治疗吗?
所以,出门在外,除非家人能帮上你的忙,不然,就不要把不开心的事告诉家人,免得他们担心!报喜不报忧,让他们在家放心!出门在外,尤其是对于在外打拼的儿女们来说,本来父母就非常担心,非常挂念,要是你告诉他们你什么事不顺利,他们不知道又会怎么担心呢!
曾有人给我讲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八年前,一次飞往泰国的航班里,在越南的上空,时间正好在凌晨四点。大部分旅客都带着倦意,舒服地闭着眼睛,陶醉在美梦中。谁都想像不到,就在这么安详的氛围里,会有一场如此惊心动魄的生死劫难到来……
就在我迷迷糊糊的小憩中,被一阵耳膜的巨痛痛醒。在我睁开双眼的那一瞬间,飞机上方的无数个氧气面罩没有一点警示,齐唰唰地掉落在我的面前。虽然坐飞机对我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但这种情况却是平生第一次。看着掉在眼前的氧气面罩,我一下子蒙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恐惧,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乘客目瞪口呆,连空气都紧张得凝结住了。只见飞机上的空姐个个脸色刷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停滞,但又好像只是一两秒的事情。渐渐地,人们都开始清醒过来,机舱内出现一片骚乱。空姐开始安慰我们说,只是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不用担心。因为我们的飞机上有一位技术最棒、机龄最长的机长。然后要求我们为自己套上氧气面罩,检查安全带、降落伞,调节好坐位什么的……
此时,骚乱明显少了。也许,大家都已意识到,此时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空姐交待的这几项所谓的“安全措施”了。而它们又能保护得了我们什么呢?很可能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坐以待毙!
时间一秒一秒,如利器般划过每个人的心。没有人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能感觉到的,就是飞机在不停地抖动、抖动……已经十分钟过去了,这十分钟对于我们来说,犹如过了一个世纪般的漫长。然而,情况好像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如果飞机再不能安全着陆,或是找不到着陆点的话,就算飞机不爆炸,机内的我们也会因为缺氧而死亡。
离我座位不远处,已经有几位年纪比较大的乘客因为缺氧晕过去了,慌乱中,空姐们正在对他们进行抢救。身边传来低沉的哭泣声,虽然她在努力地抑制着,但在那一刻听起来还是非常的刺耳。那时,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透着一种近乎绝望的颤栗和无助。也是在那一刻,我们的生命真正的是交给了老天,生与死,只有天知道、天做主!
正当大家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时,喇叭里发出一个男人的沧桑声,他告诉我们,他就是此次航班的机长,有着十多年的飞行经验。飞机已经在越南的河内机场,正在准备着陆,我们已经完全脱离了危险。此刻,空姐们脸上的恐慌已经转为微笑。这时,一部分乘客才发觉,自己的耳朵出现了问题。空姐也开始向我们解释,要放松心情,这是因为从高空瞬间下降的强气流所带来的,过几天慢慢就会好转过来。
飞机终于顺利地降落在越南的河内机场,用“绝处逢生”来形容当时的情景是最贴切不过了。因为我们是非法入境,所以暂时还不能下机,需要和地面的机场管理人员交接问题。但不管能不能出机舱,此时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安全了!机舱内一片欢呼声,那一刻,我也彻底地松了气。
下机后,每个人都拿出手机,用一种劫后余生的兴奋与家人通话,也有的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已经在电话里放声大哭了。还有一部分人,由于手机没有开通漫游无法拨打,在用一种渴望的眼神与哀求的口吻,向一切有可能借用手机的人开口。当然,我的手机也是被借出去的其中一部,因为当时的我不想拨打这个电话。
借用我手机的人后来问我:经历了如此劫难,死里逃生,你为什么不给家人打个电话?我说我不想打。因为在当时,如果我给家里打电话的话,我给他们带去最多的也只有担心而已。而且我这是来的路上,而不是归途。还要呆上十几天,我不想让他们在这十几天吃不好,睡不香。她听后用一种钦佩的眼光看着我,而且还说以后要向我学习,以我为榜样,做一个像我这样坚强而又独立的女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与困难不再轻易抛给父母,学会自己去承受、解决。
听了她的故事我由衷地佩服这位朋友的孝心,她那历经死亡后却依然只“报喜不报忧”的态度确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作儿女的学习的。
出门在外,我们要报喜不报忧,尽挑好事说。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一路顺风、畅通无阻。
在外面,累了,苦了,和身边的朋友诉诉苦,自己咬咬牙,熬过去就好了。“儿行千里母忧万里!”儿女出门在外,父母本就时时刻刻担心着,牵挂着,如果再对他们说一些烦心事,只能为他们增加一些没有必要的烦恼。
出门在外,应该是可以自立了,差不多什么事都可以自己解决了,在别人眼里你是大人了,可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他们长不大的孩子。
父母在家整天挂念着我们,我们这么大了,该替父母考虑考虑了,不是吗?现在也许不能挑起家中的大梁,可是,我们应该知道替父母分忧了!又何必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不已呢?
所以,当我们在外面为事业而拼博时,特别是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一定要记住:“出门在外,报喜不报忧”。为了免去父母的惦念,让我们常常拿起电话送去我们最美的话语去关怀他们,为了免去父母对我们的牵挂,让我们撒一次谎,对父母说你很好,以期望年迈却依然终日辛苦的父母能在我们强装的谈笑中获得一丝丝欣慰。
做孩子的知心好友
与孩子做朋友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主要的一点是找时间陪孩子说说话。一个聪明的父母都应该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和自己的孩子相处,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全部寄托和希望,他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未来。有很多夫妻在还没有成为父母的时候就羡慕别人能够有自己的孩子,一旦自己有了孩子,也会欢天喜地。但是在欢喜之后,父母必须考虑另一个问题: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然而,我们经常看到媒体不断报道的未成年人自残和犯罪的事实,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变成那样,变得如此冷漠无情而不懂得珍惜生命呢?当我们追根寻源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往往和早期伤害有关。
哈佛心理学教授认为,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现代夫妻关系的稳定性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但是,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同时,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永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地教导孩子,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父母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其以后的人生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很多事例都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的教育有直接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平等的关系。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少平等,则常常导致孩子心智发育不全。
每个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但爱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仅以本能的爱去对待孩子,那样的教育方式已经落后了,正是在这种互相之间不平等的情况下,父母们常常用错误的思路观念管教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有的以爱的名义虐待孩子,有的用爱的理由娇惯孩子……这些不平等的做法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或者贪图享乐的心理,对他们的将来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由此可见,对孩子的教育既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很多人都没有培养小孩的经验,不知道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曾有一个智慧的母亲向我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那天是我休假在家的日子,吃过早饭我带儿子去逛超市,当经过玩具柜台时,儿子盯着“挖土机”不肯离开,他从小到大都很喜欢车子,大大小小的玩具车占据了半个储藏室。由于,前段时间他爸爸刚刚给他买了个玩具“挖土机”,所以我没同意再买。他一听哭着央求我,气急之下我就对着他的屁股一顿猛揍。
也许是火头上出手太狠,小小的屁股上纵横交差着十几道血痕。超市里几十双眼睛朝我们投来,有同情的,有责备的,有不解的。我立马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自己的可憎。正当我陷入深深的自责时,一个声音向我传来:“把孩子当朋友,年青人”。我扭过头去,只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背影。
儿子哽咽着哭了半个多小时,并且说买玩具是送给我的生日礼物。顿时,我无语。
后来,我一直在反省自己。我和儿子相互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我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当孩子犯错时,我把孩子当朋友,这样就使得我和儿子之间建立起了相互尊重的平台,节假日我们一起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一起去湖边赤脚堆沙,一起在晨光中朗诗颂词。陪着儿子一起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拓宽了孩子的视野,而且开发了孩子的智力,提升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儿子变得更加活泼开朗,自信满满。
这位母亲为什么能够博得孩子的欢心呢?原来,是她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能够及时地反省自己,并且能够谦虚地放下做家长的架子,和自己的孩子交上朋友。
其实,与孩子做朋友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最主要的一点是找时间陪孩子说说话。
但是,这在现代社会听起来几乎有些不可能。这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忙着拼命挣钱,忙着追名逐利,忙着酒肉应酬。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所有的人都在奔跑,分秒必争。他们确实赚了一大把一大把的金钱,但同时也忽视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没有共同的时间,就无法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就无法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无法随时为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所以,一个聪明的父母都应该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和自己的孩子相处,有了共同时间,亲子之间才有可能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理解、共同学习、共同活动,父母才能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才能更好教育孩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