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内心中拥有了一股强烈的成功欲望,这种欲望就会不断地鼓舞着我们躁动的理想,不断地渴望着目标的实现,然而光有这种想法或理想却不去行动那只不过是空想而已,而盲目的行动和无计划的行动不但同样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反而更有可能撞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因此,对自己的人生细细规划一番,运用合适的方法去逐步有序地达到自己的梦想,这才是实现理想壮志的明智之举。
人生的目标要实现,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但是如果你只是茫无头绪地忙碌而认真,只想用忙碌来证明自己在为目标而奋斗,却从来不知道先设计一下到达目标的路线和步骤,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光会不断做事情,却不会思考的“机器”人而已。
因为,有时候,认真的人生,不一定成功;而有规划,讲方才能使你轻松地踏上成功之途。
在美国的人寿保险业中,曾出现过一位奇人,他是班费文。当他第一次走进保险公司,想成为一名推销员时,他被拒绝了。因为他的身材矮小,没有一般推销人员的高大体魄,而且,其貌不扬,头发早秃,说话的时候,口齿又不清楚,并且带有浓厚的乡音。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在不懈的努力下,他居然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人寿保险推销人士,他的成功完全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他在俄亥俄州的一个小城生活和工作。这个小城的人口,只有2万多人,而且数十年来,人口也没有增长过。
但他主要的生意,都来自这个小城附近40公里以内的地方。
在他回忆起自己事业的进步时,他认为这完全归功于他的奋斗计划。
在1938年的时候,他每周的工资是10元。他订下了一个目标,要一周赚取35元。当他争取到每周35元时,他又将目标向上移,推到每周45元的目标。
他说自己的成功在于计划、目标、限期和奖金。今天的他不用再为生活而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完成目标而刻苦地强迫自己,一定要将今年的目标完成,才肯罢手。
班费文告诉了我们订立计划与实现目标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计划就是你实理理想的保证。不过,许多人都缺乏人生的大目标意识,许多人都在为今年赚多少钱,明年增设哪些家庭设备而殚精竭虑,殊不知,没有大成功的理想和欲望,你的一生的聪明才智不就白白浪费了吗?因此说,我们在规划人生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的目光放远些,看看别人的成就,这不是虚荣,是增加见识,因为见识多的时候,自己的志向便自然大了。
立了志的时候,要懂得去养志,不要令自己的志向随便萎缩。要时常想起自己的志向,同时,又要努力进修,用学问和新的方法来补救自己的不足之处。
2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
今天,人们开始比以往更多地考虑从为数众多的可能性中为自己选择人生发展的方向。这种选择的过程是一种决策过程,是将个人特点与事业需求最大限度地相匹配的过程。
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也总存在着一些更适于他做的事业。
有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
每个人都可能在任何事业上获得成功,每种工作都可能由任何人做好。这种观点是站不住的。很显然,一个有色盲的人他要成为画家是不可能的。另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一种最佳的事业取向;对于每一种事业来说,都存在着一类最佳人选。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的。事实上,对于具有某种生理、心理特点的人来说,他都可能在若干事业上获得成功。例如,对于一个思维敏捷、长于言谈、性格外向、喜好与人交往、有感染力的人来说,他既可能在政治领域中获得成功,成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也可能在经济领域中获得成功,成为一位有名的企业家。
对于某一种特定职业来说,也可能由具有非常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人来完成。例如,一个成功的军事家,既可能像苏沃洛夫那样具有暴躁、外向的性格,也可能像库图佐夫那样具有稳重、内向的性格。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在几乎一切工作上都能得到满足,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只有很少的工作(如马路清扫工作)是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即使是马路清扫工作这种几乎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工作,也并不能给所有的人(甚至不能给多数人)带来满足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有一些事业更适合他的特点;对于大多数事业来说,也总有一些更适于承担之人。因此,为了获得人生的成功,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和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更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演技派电影明星达斯丁·霍夫曼在“金球奖”的颁奖典礼上接受终身成就奖时,提到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30年前,有一次,他为了《毕业生》那部电影宣传,碰巧与音乐大师史达温斯基一同接受访问。主持人问起史氏,何时是他一生当中最感到骄傲的时刻——新曲的首度公演?功成名就、掌声四起?史氏都加以一一否认,最后,他说:“我坐在这里已经好几个小时了,这之间,我一直不断地在为我新曲中的一个音符绞尽脑汁,到底是‘1’比较好?还是‘3’?当我最后找到众里寻她千百度的那一个音符的一刹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骄傲的时刻!”霍夫曼说,他被大师感动得当场哭了起来。
如同伟大的作曲家心无旁骛、孜孜不息地寻找一个最能感动他的音符,不管是从事何种行业的人,都必须认识自己的潜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否则就很可能会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人的兴趣、才能、素质等都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有能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事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事业,你就会获得成功。
汤姆逊就是个善于扬长避短的人,他知道自己“那双笨拙的手”,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很缺少才干,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于理论物理,较少涉及实验物理,并且他找了一位在做实验及处理实验故障方面有惊人的能力的年轻助手,这样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珍妮·古多尔同样也是一位非常善于定位自己的人,她清楚地知道,她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进到非洲深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条件;拿出成果来,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事情就会好办一些。
追求成功者不仅要善于观察世界,善于观察事物,也要善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
3宏大的追求来自宏大的目标
同为有目标的人,有人成功了,有人未成功;有人大成功,有人小成功。这与目标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自古以来,宏大的追求就是来自于宏大目标的确立。目标大,就是空间大、时间长,也就是胸怀大志,有战略眼光;而目标小,一般只解决眼前问题。正所谓伟人心中有志向,凡人心中有愿望。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
“高尚的目标能切实地保持,就是高尚的事业。”
大目标使人的生活就是干事业,小目标使人的生活仅是过日子。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很尖刻地区分了两种人,即“吃饭为了活着”和“活着就是为了吃饭”。
所谓宏大的目标,无非就是要做大事、考虑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在更大的范围内解决更多的问题,在更大的空间、时间里产生更大的影响。
宏大的目标要求你解决大问题,为很多人服务,也就要求你要有大本领,要有异乎寻常的知识、技能、胸襟和魄力。“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在达成伟大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还要顾全大局,超越个人得失,作出常人难以接受的重大牺牲。
当你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实现宏大目标,为众多人服务取得成效后,自然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崇敬——你便逐渐伟大起来。
我国传统文化,常用“志当存高远”,“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鲲鹏之志”等词句,形容和鼓励人要有大志。历史的经验已经说明,目标远大定天下。三国时期的群雄竞争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三国时天下纷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初有实力竞“标”的主要是这几个: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刘表。
曹操的“标的”是:
一统天下,坐领江山。他自称:“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的“标的”是: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在三顾茅庐时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志向比曹操略差些,但也算得上盖世英雄。
孙权属“继承父兄遗产”而得国,但也不是泛泛之辈。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士民富庶,足与魏、蜀鼎立,偏安江东。
反观河北袁绍就差多了。袁本身出自四世三公,起点高,名声大,拥数十万之众,谋臣无数,战将如云,也曾有兴汉灭贼之志,但徒有虚名,属“于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之辈,被称为“羊质虎皮”、“凤毛鸡胆”,为后世唾笑。
还有刘表,领荆襄之地,地沃利广,豪杰众多,但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甘为井底之蛙,本有进取中原的绝好机遇,但他却以“吾坐据九郡足矣,岂可别图?”而自足。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其中,以曹操的目标最远大,当然是曹操“中标”。
正如史官赞诗所言:
“曹公原有高光志,赢得山河付子孙。”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同样便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我们青年人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路真长。……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沧茫大地谁主沉浮?”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以上历史人物的事例来看,目标越远大,意志才会越坚强。绝没有无缘无故的坚忍不拔。
“忍辱”必然因为“负重”。忍的程度决定于目标的大小。
没有远大的目标,一生都是别人的陪衬和附庸。
没有远大的目标,就没有动力。茫无目标的漂荡,终归迷失航向而永远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4人生需要检验自己的奋斗目标
人生的目标既有大小之别,也有优劣之分。何为优劣之分?优者,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符合社会利益及其发展趋势,经过努力和不懈的坚持奋斗可以实现。劣者,与自己的能力不相适应,与环境及社会利益背道而驰,或者经过任何努力都难以实现,或者实现了你的个人目标便会造成对社会或他人利益的损害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每一个明确的目标,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评判。方法是对每一个目标扪心自问:
这真的是我的目标吗?我真的热切希望吗?
这个目标是否有违良心?对其他相关者公平吗?是否损人利己?
它与其他目标有矛盾和冲突吗?
我是否乐意全身心地投入?
能否想像达成这个目标的情形?
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必须都是肯定的。否则这个目标即需要修正甚至删除。
美国现代成功学代表人物安东尼·罗宾写道:
“知道目标,找出好的方法,起身去做,观察每个步骤的结果,不断修正调整,以达目标为止。”
成功学大师把检验目标细化为十个步骤和方法:
(1)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达到的、可衡量的只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才可衡量,而只有可衡量的目标才可能达到。否则,只能是笼统、空泛的大话而已。
(2)分析你的起始点
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起始点,就无从规划自己的航程,即使有了地图和指南针,仍然会无可奈何地迷失方向,只有当你明确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时,地图和指南针才能发挥作用。分析起始点,也就是要分析现在所处的境况和条件。
(3)把目标写下来并问自己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当你在书写时,你的思维活动在记忆中产生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象,它告诉你的潜意识:这是真的。不相信记忆,只相信笔记。
实现目标的理由或好处越多越好。这样做,有助于发现、认识目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加实现目标的紧迫感,获得深刻的趋动力。
(4)制定实现目标的期限
没有期限,就等于没有目标。期限,衡量目标的进展,激发向目标不断前进的压力。
(5)确认实现目标的障碍,并依“难度”设定优先顺序确认障碍,是为了有备无患,从容不迫。同时要记住:障碍是来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而不是来阻碍我们的。每一次成功都在障碍之中,也就是说,达成目标的过程,其实就是克服障碍的过程。
(6)确认对实现目标有帮助的人和团体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因素,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7)找出解决障碍的方法关键性障碍应找出不低于五个解决方案,其它每个障碍都要找出解决方法。
(8)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一旦确定了目标和实现目标(解决障碍)的方法,就要制定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计划。计划,就是目标分解一览表。
(9)按期评估与考核没有评估和考核,一切目标都会“夭折”,设定目标也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10)根据你的目标马上行动,现在就做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也只是白日梦。不要拖延,不要“以后”,立即就做,现在就做。
5不断校正实现目标的计划
公元一世纪有句欧洲格言:“不容许修改的计划是坏计划。”的确如此!人生中有件事相当无奈:每个人在展开新历程之时,皆无法确切了解,自己究竟走向何方;无法完全清楚,究竟该如何达成目标。
我们边走边学,假如愿意调整方向,则这些新学到的东西会颇有助益。除非我们踏上追求目标的奋斗旅程,否则有一些资讯永远无法加以处理。这些新资讯,在我们努力清扫路途障碍的过程中,才能绽放光芒,发挥作用。也惟有在我们朝梦想迈进时,才能从这些新资讯中,解读出新的机会。有些东西远看眩人,趋近一看,却平平常常;有些东西远看似乎混沌,但愈靠近愈见光彩夺目。
人生旅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景象。要能够随时掌握人生目标的进度与方向,需要勤奋不懈以及持久耐心。一个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而一直不断包围着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候会令人无法精神集中。等到我们明确知道我们身在何处时,我们的人生目标早已被遗忘,梦想早已被粉碎。无论是每日、每周或是每月做一次确认工作,都能够让人维持在正确的方向,并且非常真实地给人激励与成长。
假设你最终的人生目标是在你的城市创造一个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随着岁月流逝,你的知识及经验都在不断的成长,也许会发现,你早期的人生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扩展了!你所创立的企业现在是全市或全国最大且最成功的企业了!
重点是在你所进行的方向。当失去这个方向的时候问题将会接二连三地出现。例如:一个制造电器用品的公司,在连续几年之中,特别投注心力在某一个特殊产品的领域上,直到公司成为该产业的独占者为止。当该公司所生产的特殊产品不再为消费者所需求时,即是该公司应该结束的时候了!
这个情形就是,该公司将一个非永久有需求的产品带进了一个有限的市场,整个企业的成与败都依赖这一产品。你千万不能将自己的目标局限在某一个可能随时会结束的方向上!应该选择一个方向,能够包容改变,并从改变中吸取经验,获得利益。不要让你其他附属的或次要的目标,影响或改变了最终的人生目标,它们存在只是为了帮助你早日达成人生目标,不是来改变你人生的方向。
在你人生的旅途中,附属次要目标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扩展甚至改变了方向,也可能创造出新的目标或去掉一些目标,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达成最终的人生目标。
因为这个缘故,在人生道路前进时,要有调整方向的弹性。
凡未能随时修正计划的人,多半是因为自身欠缺安全感,以致前进路上屡屡绊脚。这种人必须改变观念,不要再误以为所谓卓越,就是无所不知;要敞开心胸,接受新观点,随同而来的新变化,放大自己有限的视野。若非如此,则无法充分发挥潜能,获得最满意的成就。在一连串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如我们有心探求反馈信息,就可以不断取得,据此修正目标或方法。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既复杂又动态,不断会有变化;假如生活中没有经常遭遇些令人惊慌的事,那才奇怪。我们必须随时准备面对出乎意料的情况——这些情况会引导我们走向未曾计划之处。我们必须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迂回曲折,一定要预先做好因应准备。从出发点A到终点Z不太可能是完全笔直的线,我们时而偏左,时而偏右。如目标订得足够清楚明确,在进行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一切迂回曲折,统统纳入到我们的计划中。假如内心有明晰的前景蓝图,信心坚强、计划周全,具备随时调节的灵活弹性,便能对人生路上一切状况应付自如。前景蓝图和信心两者皆极其重要,一个人对自己期待获得之事物,或正要前往之方向,欠缺明晰的蓝图,容易把事情变得既复杂又困难,迂回曲折,白走许多冤枉路。
6先把“鹅卵石”放进罐子里
有一位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
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了?”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了。
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生们。称赞完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地问他班上的学生:“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学到什么重要的道理?”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停顿,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每一天我们都在忙,每一天我们所做的事情好像都很重要,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地往罐子里灌进小碎石或沙子,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你生命中的“鹅卵石”?我们都很会用小碎石加沙和水去填满罐子,但是很少人懂得应该先把“鹅卵石”放进罐子里的重要性。在规划人生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那就是在我们的人生中,必须先抓大事,把最重要的目标写进人生的计划之中,因为做了大事,小事总还是随时可以做的,但如果把各种琐碎的小事情填满了我们的青春,到老来,想做大事也力不从心了。
7为了理想的实现,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
懒惰闲散、好逸恶劳的人从来没有取得过多大的成就。只有那些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面对阻碍全力拼搏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巅峰,才有可能走向时代的前列。
对于那些从来不尝试着接受新的挑战,那些无法迫使自己去从事那些对自己最有利的却显得艰辛繁重的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是永远不可能有太大成就的。
任何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而不能一有机会就无所事事地打发时光;不能放任自己清晨赖在床上,直到想起来为止;也不能只在感到有工作的心情时才去工作。而必须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心境,都应当强迫自己去工作。
绝大多数胸无大志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太懒惰了,因而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他们不愿意从事含辛茹苦的工作,不愿意付出代价,不愿意作出必要的努力。他们所希望的只是过一种安逸的生活,尽情地享受现有的一切。在他们看来,为什么要去拼命地奋斗、不断地流血流汗呢?为什么不享受生活并安于现状呢?
身体上的懒惰懈怠、精神上的彷徨冷漠、对一切都放任自流的倾向、总想回避挑战而过一种一劳永逸的生活的心理——所有这一切就是使那么多人默默无闻、无所成就的重要原因。
一个人在工作上消极堕落的最初症状之一就是他的理想与抱负在不知不觉中日渐褪色和萎缩。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比我们的理想和抱负更需要精心呵护,更需要持久鼓励的了,尤其是当我们身处一个不那么容易激发我们、促使我们冲刺新的人生高峰的环境中时就更是如此。
对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人来说,养成时刻检视自己理想的习惯,并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这是完全必要的。
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游戏人生,那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着最良好的装备,具备一切最理想的条件,而且也似乎是正在整装待发,然而,他们行动的脚步却迟迟不能挪动,他们并没有抓住最好的时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在他们身上没有前进的动力。
雄心抱负通常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初露锋芒。如果我们不注意仔细倾听它的声音,如果它在我们身上潜伏很多年之后一直没有得到任何鼓励,那么,它就会逐渐地停止萌动。原因很简单,就跟许多其他没被使用的品质或功能一样,当它们被弃置不用时,它们也就不可避免地趋于退化或消失了。
这是自然界的一条定律,只有那些被经常使用的东西,才能长久地焕发生命力。一旦我们停止使用我们的肌肉、大脑或某种能力,退化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我们原先所具有的能量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我们。
如果你没有去注意倾听心灵深处“努力向上”的呼声,如果你不给自己的理想时时鞭策加油,如果你不通过精力充沛的实践有效地对其进行强化,那么,它很快就会萎缩死亡。
没有得到及时支持和强化的理想就像是一个拖延的决议。
随着愿望和激情一次次地被否定,它要求被认同的呼声也越来越微弱,最终的结果就是理想和抱负的彻底消亡。
对于任何人来说,不管他现在的处境是多么恶劣,或者先天的条件是多么糟糕,只要他保持了高昂的斗志,热情之火仍然在熊熊燃烧,那么他就是大有希望的;但是,如果他颓废消极,心如死灰,那么,人生的锋芒和锐气也就消失殆尽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保持对生活的激情,坚定明确的奋斗目标,永远让炽热的火焰燃烧,并且保持这种高昂的境界。
有许多人往往以这种想法从心理上欺骗自己、麻醉自己——只要自己有乐观向上、期盼着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想法,实际上就已经是达到了目标。但是,这种光说不做,或者做起事来拖泥带水的人,实际上只是在内心里担心成功的幻想被拿到现实中去检验。他们的等待一方面是打算多享受一会儿“可能成功”的幻想;另一方面是想有可能天降大运,自然功成。然而,天上只下过风雪雨雹,从来没掉过馅饼和大运。
理想和抱负是需要由众多的不同种类的养料来进行滋养的,这样才能使之蓬勃常新。空虚的、不切实际的抱负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坚强的意志力、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沛的体力,以及顽强的忍耐力的支撑下,我们的理想和抱负才会得以实现。
8智慧和机智:成功人生必不可少的素质
拥有智慧和经常运用智慧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上定然会走向成功与卓越,定然会获得人生的幸福,步步高升。智者与愚者的差别,并不是明明白白地在脑门上写着的,而是隐逸于他们的思想行为之间、日常生活之间、立身处世之间。智者胜,较之于常人,有时仅胜于一念之差、一思之异、一谋之别;有时则胜于三载之功,十年之苦,半世之劳。智与非智因一念之差而造成人生天壤之别的事例不胜枚举。
所谓智者,说穿了,其实就是有心眼儿,有心计,不瞎闯,不蛮干,不盲动,不胡来。对每一件事都前思后想,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出高招,设奇谋,让每个环节都细针密缕地缝进智慧的纽扣。古人所谓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即在于智慧的功用。智慧与智慧相争相斗,则大智胜、全智胜、奇智胜、险智胜。
在波诡云谲的官场上,古往今来的一切高官及政客无不都是善于玩弄智谋的高手,他们机智聪敏,洞悉忽微,绝不会错过每一个大好机会。他们运用智谋活跃在不同的地位上,时刻准备着实现自己高升的理想。其实智谋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谋划出最有利的方法来,以解决成功路上的突破问题。智之用之大焉,有智即可得升,有智即可得胜。人生一世,惟智可使人至于善终。
谁能够精确地估算出由于缺乏机智而导致的损失呢?
——那些人生旅途上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那些生活中的弯路和陷阱,那些跌倒后的辛酸、苦涩与困惑,那些由于人们不知道怎样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而导致的致命错误!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蓬勃洋溢的才华被无谓地浪费,或者是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因为这些才华的拥有者缺乏被我们称之为“机智”的微妙品质。
或许你接受过高深的大学教育,或许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受到过最尖端的训练,或许你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真正的天才。然而,你仍然可能在这个世界上郁郁不得志或是难展宏图。但是,一旦你能够在原有才干的基础上增加机智这种品质,并与才干结合起来,你将惊奇地发现前途是多么坦荡光明,而你在发展自己的事业时又是多么得心应手。
不管一个人是多么才华横溢、天资过人,如果他缺乏足够的机智来对才华和天资进行有效的引导,如果他不能够在适当的时间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那么他还是无法有效地施展和运用自身的才华。
与那些有着卓越才干却缺乏机智的人相比,有些人尽管才能平庸,但却由于其机智灵活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我们处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仅仅因为不具备机智的品质而备受挫折,遭受友谊、客户和金钱方面的巨大损失,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
由于缺乏机智,商人因此流失了自己的顾客;律师因此而失去了富有的客户;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政治家也失去民众的支持和信任……有一位先生,尽管他极具才干,并过着刻苦努力的生活,然而,由于个性中缺乏机智这种卓越的品质,他的努力几乎完全付诸东流。他好像永远都无法与他人和平共处。尽管除了机智之外,他似乎具备成为一个杰出人物、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全部品质,然而正是这一不足构成了他的致命缺陷,使得他的生活波折重重、坎坷颇多。他总是做那些不该做的事,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并在无意之中伤害他人的感情,所有的这一切都抵消了他的刻苦努力所取得的结果,使得其他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在他的头脑里压根就没有“机智”这样一个概念。他一直都在不断地得罪和冒犯他人。
这样的人永远都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成功。尽管人们相信他们是诚实的,但是,由于缺乏机智和不善于审时度势,他们常常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他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影响和驾驭他人——他们在人群中总是那么格格不入,总是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
一个机智灵活的人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他所知道的一切,而且能够巧妙地利用许多他所不了解的,通过熟练圆滑的技巧,他可以机敏地掩饰自己的无知,并比一个企图展示自己博学的老学究更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从而为自己的前途铺下坚实的台阶。
在政坛上,借助于机智成就大事者不胜枚举。
机智使林肯得以从内战期间无数不利的处境中解脱出来。事实上,如果缺乏这一重要因素的话,美国内战的结果很可能会完全改变。
爱德华国王在作为王子时,被誉为大不列颠帝国最受欢迎的人物,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源源不断的机智和文雅的举止。
菲勒说:“在运用机智和谋略的过程中,幽默始终在发生着作用,幽默还会滋养我们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在想到那些灵巧高明的技法时,情不自禁地想笑,这些方法在日后总是被证明是恰当的。在机智地运用谋略时,并不需要任何欺骗,我们所需做的就是展示一种正确的诱导,从而最有效地吸引和说服那些尚在徘徊观望的人。应该说,这种在恰当的时间内把应当完成的事情处理好的技巧是一种艺术。”
是的,正是这种艺术,构成了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部分。要想在职场和官场上步步高升,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运用超人的智慧和机智灵活地处理好各种复杂的问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