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古巴-社会主义道路——古巴的政治与经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古巴人民不仅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把共产主义的精神贯彻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从古巴的经济制度和居民的生活状况,都可以发现社会主义道路带来的福利。

    第一节 自强与民主——古巴政治

    古巴共和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是社会主义阵营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解体或者改制,古巴人民则抵住风云突变的国际政治风浪,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良好风貌步入新千年。

    1.政治机构

    根据1976年颁布的宪法,古巴成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共产党是唯一的合法政党。

    古巴实行委员会制,立法机关分为两院,上院称国务委员会,下院称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行政机关为内阁(又称部长会议),内阁从属于国务委员会,古巴的国家元首既有权力召集国务委员会,又有权力主持内阁会议。

    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享有修定宪法和立法权,每届任期为5年。国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休会期间的常设机构。国务委员会主席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革命武装部队总司令。

    内阁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国务委员会提名任命,国务委员会主席兼任内阁总理。

    1992年7月,第三届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改草案:把马蒂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全国和省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的代表;授予国务委员会主席必要时宣布在全国或部分地区实行紧急状态的权力。

    古巴最新一次的宪法修改补充法案于2002年6月26日颁布,其主要是针对1976年宪法进行的完善。新法案进一步确定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可更改性。宪法修改补充条款规定,古巴决不允许资本主义复辟,古巴永远不会在威胁、压力和胁迫的条件下与其他国家发展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等。宪法修改补充条款自通过之日起开始生效。

    2.执政党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中断了古巴同一些国家的密切关系,古巴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西方传媒纷纷预言,这一次古巴政权是必垮无疑。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声称,他已经听到“古巴大厦即将倾覆的吱吱作响的声音”。然而,数年后,古巴社会主义航船终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局势趋于稳定并逐步好转。这一绝处逢生的变化堪称当代世界史上的奇迹,古巴社会主义政权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古巴社会主义政权高举民族独立的旗帜。在东欧剧变、美国加紧颠覆活动的内忧外患时刻,古巴召开了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并提出“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口号。古巴人民都坚信,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革命以来的建设成果,也就没有独立而自由的祖国。

    古巴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在宪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古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和总统制不同,是议行合一的国家体制。它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不同之处,除全国一级外,地方(省、市)两级的人代会既是权力机关,又是行政领导,它们领导辖区内直属的经济、生产和服务部门,帮助不属于领导范围的单位。在古巴,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大事地讨论和重要法律的制定。古巴的政治组织很多,除了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外,还有古巴工人中央工会、妇女联合会、保卫革命文员会、全国小农协会、大学生联合会等十余个重要组织。凡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法律文本,包括党代会的中心文件的初稿,都要提交给这些组织进行广泛而充分的讨论,以征求意见。由于每一个公民总是属于这个或那个组织,因此,实际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包括重要法律)都是经过全民讨论而制定的,此为古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由于有了一整套民主政治机制,当今的绝大多数古巴人对政治都是比较满意的。

    总之,在古巴,广大的民众有了自己可以信赖的领头人-古巴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古巴人民实现了几百年来的梦想:取得民族独立;提高国际地位;公平地享受全社会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显着改善自身的文化素质;广泛地参与和管理国家的事务。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这种种成就绝非外来者的恩赐,而是全体古巴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所取得的。

    3.中古关系快览

    1960年9月28日,古巴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江泽民主席曾于1993年和2001年两次访问古巴,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也于1995年和2003年两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古巴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4月,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二书记、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劳尔·卡斯特罗访华。2005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古巴进行友好访问。2008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古巴进行国事访问。2009年9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古巴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中国和古巴于1960年、1961年和1962年分别签署文化合作协定、邮政协定和电报通讯协定、电台和电视协定。1961到1967年八年间双方签订文化交流年度执行计划,但随后文化交流中断。1987年9月,两国重新签署文化协定,恢复文化交流计划。

    目前,双方在艺术团访演、展览、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效果甚佳。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曾四次访华演出。2004年7月,第4届中国文化节在古巴举行。10月,首届古巴文化节在华举行。2004年11月,两国签订2004至2007年度文化交流计划。

    除了文化方面的交流外,中国和古巴在教育方面交流也很紧密。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与古巴之间就展开了互派留学生的计划,但由于受到政治方面的影响,该计划于60年代末期中断,近十年的时间,双方没有交流。1954年,随着两国关系的缓和,互派留学生的传统得到了恢复。2004年11月,双方签署教育交流协议,中国每年向古巴提供30名留学生名额,并派遣20名留学生赴古巴学习。2006年2月,双方商定将每年互换留学生的名额由30个增至100个,古方还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单方奖学金,以资助1260名中国中、西部省份高中毕业生赴古留学。2008年,古方共有70名留学生来华学习。

    2002年底,哈瓦那大学成立汉语教学中心并开设第一个汉语班。

    2004年9月,中国派遣三名教师赴哈瓦那大学开展第一期汉语教学,期限1年。2005年9月,中国另派两名教师赴古开展第二期汉语教学合作,同意第一、二期汉语教师工作延期,并再派两名汉语教师赴古开展第三期汉语教学项目。该项目目前仍在继续展开。

    至于体育方面的交流,2002年4月,双方签署体育合作协议。目前,两国排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交流频繁。

    中国与古巴的科技合作历史悠久,在1960年1966年和1989年,两国先后签署三个科技合作协定。1990年3月,双方在北京召开科技合作混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签订1991-1992年度科技合作计划。

    此后每两年举行一次混合委会并签订双年度合作计划。这种合作对中国和古巴的发展都产生了有利的推动作用,截止到2010年,双方已经举行了九次科技混合委员会会议,促进了二者间双边贸易的发展。

    在旅游方面,2003年7月,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国公民组团赴古巴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同年11月正式生效。现已有多批中国公民赴古巴旅游。

    军事上,自1984年中国与古巴恢复外交往来后,两军的关系也开始正常化,1984年12月,中国恢复派常驻古巴武官。近些年,古巴各重要军事领导先后来华访问,加深了双方间的军事合作。

    4.改革开放

    古巴的政治、经济在进入90年代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发生震荡;另一方面,虎视眈眈的近邻美国加紧了策反古巴政权的步伐。20世纪60年代开始,古巴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建立了紧密的对外关系,甚至仿效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的古巴,虽然受到美国政治孤立与经济封锁,而无法参加世界性的经济组织,甚至得不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和资助,但是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下,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曾一度高达百分之十以上。不过,由于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外贸依赖严重,古巴的对外经济关系极为单一。

    苏联解体后,古巴与苏联之间的紧密政治、经济关系被打破,古巴陷入绝境。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改变了全球战略,对古巴的援助锐减,优惠贸易政策改变,导致古巴的经济形式恶化,大部分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交通瘫痪,损失严重,人民生活困难重重。同时,美国颠覆古巴政权的活动日益频繁起来,不仅阻止美国企业同古巴进行贸易往来,还限定其他国家对其进行贸易投资,甚至在迈阿密为古巴反政府流亡分子设立“政府”,中央情报局作协助。为了不让美国的阴谋得逞,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古巴制定了“特殊时期”的外交政策,加强了与拉美国家的联系,重视与中国、越南等国的关系。在国内,古巴则改革政治经济弊端,调整经济结构;鼓励自由贸易,发展旅游业,允许国外投资,实行土地生产责任制等。

    1993年,古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些调整和改革出现了成效,古巴的政治、经济局势开始好转,特别是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外国的投资逐年增加,合资企业触及每个经济部分。外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对外关系网,古巴与世界近一百多个国家展开了商业往来,主要贸易伙伴为荷兰、俄罗斯、委内瑞拉、中国等。随着经济调整的深入,古巴形成了以国有经济成分为主体、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的作用加大,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灵活,经济活力显着增强。经过三年的改革,到了1996年,古巴的政局稳定下来,度过了经济最困难时期,虽然人均生活水平仍不高,但经济已经缓速增长起来,截止到2007年,古巴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7.5%。2008年,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古巴发展受挫,且由于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外债沉重、能源紧缺等因素,以及美国至今没有放弃对古巴的封锁,它的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第二节 世界糖罐——古巴特色经济

    古巴经济主要以工业为主,而工业之中又以蔗糖加工为主。随着古巴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业的收入逐渐能够和蔗糖加工分庭抗礼,古巴经济结构也逐渐趋于合理。

    1.经济概况

    古巴经济长期以蔗糖生产为主,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素有“世界糖罐”的美誉。工业以制糖业为主,古巴糖产量占世界糖产量的7%以上,人均产糖量长期居于世界首位,蔗糖的年产值约占国民收入的40%,制糖业对于古巴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农业方面,古巴主要种植甘蔗,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可耕地的55%,其次是水稻、烟草、柑橘等。

    古巴的雪茄烟享誉世界,无人能及。古巴矿业资源以镍、钴、铬为主,此外还有锰、铜等。1938年,古巴人民还发现了沸石(专家们称之为“世纪矿物”),但到1986年才开始大力开发。古巴沸石蕴藏量估计高达30亿吨,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目前已制出许多活性产品,各自有不同功能。

    古巴森林覆盖率约为21%,盛产贵重的硬木。古巴旅游资源丰富,几百个风景点像翡翠般点缀在海岸线上,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海水、白沙海滩等自然风光使这个享有“加勒比明珠”美誉的岛国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和疗养胜地。近年来,古巴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古巴农业

    农业在古巴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6世纪,西班牙占领古巴,将近四百年的统治,其农业发展非常单一,由单一的畜牧业、烟草生产,再到单一的蔗糖加工,严重制约着古巴经济的发展。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由于美国垄断资本的操控,蔗糖生产成为古巴经济的命脉。

    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古巴的土地趋于集中,极少数的大庄园主占据了全国可耕地面积的20%以上,而90%多的农民却仅占全国可耕地的3%至4%。20世纪60年代,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胜利后,古巴展开了两次土地改革,一次是1959年,另一次是1963年。改革后,古巴的土地变为全民所有制,70%的土地掌控在国家手中,其余30%归中、小农所有,截止到1980年,政府设法将农户手中的土地国有化,掌握了全国84%的可耕地。1990年以前,古巴开展农业合作社运动,先后于60年代中期建立了信贷、服务合作社和农牧业生产合作社,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共有1600多个合作生产基层组织,1800多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东欧剧变、美国封锁,古巴农业发展受挫,直到1994年才有所恢复,2003年全国农业生产量仅为1989年的30%。根据新千年最初八年的数据显示,古巴每年进口的食品约为六亿美元,大米、豆类等产品主要依靠进口。随着2002年糖业重组后,古巴渐失世界第一大糖制品出口国地位,位列巴西、澳大利亚之后,而相应转种的其他农作物占地量提高。2007年,国际粮食价格提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巴的经济发展。2008年,新组建的劳尔·卡斯特罗政府决定着重解决国内的粮食生产和供应问题,并相继作出一些政策调整,不过由于自然原因,飓风灾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毁坏,新的农业改革措施受到一定影响。

    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古巴的农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虽然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巨大,除了种植业中水稻和甘蔗的种植、收割、加工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在畜牧业上也建设了完备的基础设施,但农业的增长率还是无法与工业相匹敌,甚至低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新政府农业改革措施的成效,还有待观察。

    3.一枝独秀的制糖工业

    古巴是世界著名的蔗糖生产国,素有“世界糖罐”的美誉。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带来的条件,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蔗糖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

    在革命胜利前,蔗糖种植业是古巴国民经济的支柱。据记载,古巴蔗糖生产始于1859年。从18世纪中期至今的几百年间,古巴的制糖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蔗糖业进行了技术更新,以甘蔗渣为原料的蒸汽榨糖机普遍应用于生产,效率显着提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几年,古巴经历了第二次独立战争,部分糖厂损失惨重,糖产量大大下降。与此同时,美国垄断资本开始介入古巴制糖业,与当地糖业巨头勾结,迫使中小型的企业倒闭。1958年,以美国为首的外国资本占古巴制糖业近一半的总资本,所以在卡斯特罗政府上台、所有外国资本被收归国有后,美国与古巴断交,并撤去购买古巴蔗糖的份额,动用武力轰炸古巴糖厂和甘蔗田,破坏糖业生产,对古巴新政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0世纪60年代初,新政权下的古巴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极低,砍伐和装卸全部依赖手工操作。至70年代,随着政权的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蔗糖业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80年代,糖业农工合作体成立,蔗糖工业进一步发展。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受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和美国封锁影响,古巴蔗糖业产、供、销的链条破损,经济蒙受严重损失。1993年,古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政府对国有企业采取政策调整,通过调动糖厂工人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糖产量基本处于稳步回升状态。尽管相对于90年代前制糖业的绝对繁荣,目前古巴的糖产量总体下降,但仍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几大糖产国之一。

    2002年五六月间,古巴政府出台政策决定大幅削减已有的糖厂,减少甘蔗种植,这部分土地用于耕作其他农作物。对于因此项改革而下岗的工人,政府提供新的技能培训,并予以补助,直到找到新工作。尽管工人减少,制糖业的生产效率却提高了,糖产量仍然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就与古巴在制糖技术方面展开了交流与合作。无论是在原材料综合利用上,还是在甘蔗防虫以及糖成品贸易方面,两国均保持了良好的互助关系。

    4.朝气蓬勃的旅游业

    古巴的风景迷人、气候适宜,柔软舒适的海滩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享有“加勒比海明珠”之美誉,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参观、览胜。这座美丽的加勒比海岛屿国家有世界上著名的海滩——巴拉德罗。温暖适宜的气候使得树木四季常青,到处盛开着斑斓的花朵。辽阔的海洋,湛蓝的天空,热情奔放的歌舞,风格独特的建筑物……一切都是那么让人迷醉。

    一直以来,古巴的旅游业就很发达,是创造外汇的重要部门。革命胜利前,每年有将近三十万游客到此度假,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国人,但是革命胜利后,由于美国的封锁,古巴旅游业遭受重创。20世纪70年代后期,古巴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也稍有放松,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颁布法律鼓励外国投资,旅游业出现反弹,旅游人数逐年递增。

    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直接影响了古巴的经济生产,在这种形势下,政府调整了经济发展政策,将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部门之一。

    1994年,政府将全国旅游委员会改编为旅游部,专门负责旅游业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活动管理。紧接着,全国确定了八个重点旅游区,五十多个旅游发展中心和二百七十多个旅游点。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古巴旅游业的复兴。近年来,作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旅游业成了第一大创汇产业,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旅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越发完备,随之出现的大量岗位空缺,解决了古巴严重的就业问题。

    目前,到古巴旅游的人主要来自欧洲和美洲,其中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居首。2003年,中国和古巴签署了中国公民组团到古巴旅游的实施方案,为中国人到古巴旅游提供了保障。古巴的旅游业发展有着一个宏远的目标,意图至2025年,旅游创汇150亿美元左右,使前往古巴旅游的人增加到1000万人次。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以及美国千方百计的阻挠,古巴的旅游业发展仍有震荡。虽然其旅游部副部长洛佩斯信誓旦旦地说:“经济状况不景气的情况下,古巴旅游业呈现的却是一片繁荣。”但这颗“加勒比海明珠”十五年后究竟能不能实现目标,还不能确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