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荣幸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没有极端的迫害与批斗,最起码饮食起居不成问题,只是我越发的感到精神的空虚,想起批判文学的勇士们一个个与世长辞,在没人像鲁迅那样站起来笔伐,甚至批判的勇气都缺乏,一个诗人说:诗人写一首诗就好像植物开一朵花,是自然的结果,假如你自己摘了吃掉中了毒,就不要怪花本身了。他这样说,就仿佛现在有些作家,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昧着良心写一些荒谬的东西,全不顾一些禁不住诱惑的少男少女们走上歧途,然后还拿着大把钞票扬眉吐气的说:是他们自愿的,怪不得我。我并不是义愤填膺的要骂些脏话,前辈王小波说“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理智的头脑”,我还是铭记在心的,只是,就像鲁迅所说“诗人本身不是一颗草,首先他也是一个人,读者是拿钱买的你的诗歌,那诗歌本身就是一件商品,既然是商品,对它褒贬不一是应有的权利”鲁迅就是一位明事理的人,只是,我感觉他批判的力度还是不够。
对于讨论一件事是对错的问题,如果没有伦理道德在里面,单从逻辑角度考虑,我想那只是论证与反驳的关系。可是,假如牵扯到伦理道德,就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能够讲的明白,萧伯纳说“一个人学习一个养家糊口的本事不难,若要学得明辩是非就太难了”,有时候,即使你能明辩,倘不加入中国传统的狡猾在里面,那你明辩的结果没有“是”就只有“非”了,要不然古时也不会有“文死谏”这个术语了,所以“大智若愚”我认为乃是中国传统已久的诟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