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门医圣-第三百零四章 金丝凤缠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等助理刚走,李力的一张脸就变成了纸一样的白色,对韩冬说道:“你瞧瞧,你瞧瞧,四知堂现在不光是在喝血,已经开始吃肉了,而且吃得这么理所应当。”

    韩冬忽然想到,此刻也许赵元平也在面对着同样的事情,为了整个局面,不得不开始在一份份出售多宝堂产业的合同上签字。要说到心痛,赵元平应该比韩冬更心痛,因为多宝堂已经成了赵元平的全部。

    “杨家实在太强了,强到我现在都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都仿佛是在做梦一样……”李力哀叹说着,然后问道:“韩冬,你师父最近可好?”

    韩冬说道:“师父要冲击神隐之境,仍然在闭关中。”

    李力眼中露出一丝喜色,说道:“神隐好哇,到了神隐境,就能又看清一切事情……你告诉他,当年的赌约,我输了,我到底是不如他厉害。”

    韩冬不知道赌约的具体内容,但也不会去问。这些都与韩冬无关,韩冬也没有心思去关心。

    韩冬还有许多问题要搞明白,这些问题最终都指向了最后的那个问题——生命的意义。

    或者可以说,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这些小问题慢慢找出答案。

    在此刻,看到李力一幅风烛残年的样子,韩冬似乎对生命有了一些了解,但细细一想,又什么收获都没有。

    “韩冬,我死了以后,同仁堂就是左学明的。”李力最后说道:“你告诉他,如果他不想要,就先把我的坟刨了,把我挫骨扬灰了,这样我在黄泉之下,才能稍微心安一点。”

    韩冬认真地点头,说道:“好,我会告诉他的。”

    李力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韩冬站起来,最后看了一眼,心知这恐怕是最后看李力了,心里有些悲凉,悄悄地离开了。

    李力的事情只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一个,在四知堂的商业围堵猎杀中,类似的事情在全国各地,在中华医药的每一个部门和领域,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

    韩冬离开首都,随便来到一个小县城。

    城里有一家银匠铺子,老师傅匠人已经有七十多岁,满头银发,面容黝黑。

    银匠的脸并不是天生的黑,只是因为常年对着一片滚烫的银水和跳跃的火苗被烤成黑色的。

    在韩冬的眼中,那黑色就好像经历了无数岁月侵蚀的铜面具,僵硬且死板,如果不是其中的两只眼睛仍然泛着灵性的光芒,银匠完全可以被当成一尊铜雕而被人彻底忽视和遗忘。

    “生意早就不好做了。”银匠坐在一堆形形色色的银器堆里,一边修理一件银器,一边对韩冬说道:“要不是这一手镶刻镂空的绝活出了名,我都要转行去卖臭豆腐了。”

    韩冬的目光从铺子里挂满的银器件上一一扫过,说道:“这些首饰都是你做的吗?”

    “是哦。”银匠说道:“很多人都问过你这个问题,他们不相信用手能雕刻出这么繁细的花纹,都说是机器做的。”

    韩冬随手拿起一对银手镯,用拇指轻轻磨着上面的花纹,感受着其中的纹路和意境,忍不住惊叹道:“您老真是一位雕刻大家,要雕出这么精深的花纹,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对于自己的手艺得到别人的夸赞,银匠显然并不是第一次,但这一次银匠很受用,因为他能够感觉出韩冬是真的看懂了自己的手艺,并不是随口夸赞。

    “哼哼,老汉我真正的独门手艺你还没有见识过呢,那才叫一个绝。”银匠得意非凡地笑道。

    韩冬放下那一对银镯子,微笑着说道:“易水银王老五的金丝凤缠凰,我今天来,就是想要专门见识一下的。”

    银匠正在修理银器的手突然停住,然后缓缓抬头,认真地看向了韩冬:“你知道我的名号?”

    韩冬轻轻一笑,说道:“您老鼎鼎大名,知道名号不稀奇吧?”

    “不是不是。”银匠纠正说道:“你知道我老五的名号?”

    易水,是一条河,泛指一片地方。

    银王,是一个尊称,也可以直接冠以最出色的银匠。

    老五,是韩冬面前这位老银匠的别称,这个别称的来源并非是银匠在家中排行老五,而是另有一番渊源,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所以银匠才会有此一问。

    韩冬感慨着说道:“当年同仁堂在全国组织了一次银针铸造大赛,易水银王在比赛中力压群雄,以祖传绝技金丝凤缠凰一举夺得桂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银王。之后,银王与一同参赛的名匠共同结拜,组成了六人银王团,易水银王按年纪排行老五,所以就有了易水银王老五的名号。”

    银匠听韩冬提起往年风光往年事,脸上露出一丝暖阳般的笑容,说道:“那都是好几十年的事情了,当年我只有二十二岁,记得那时候全国刚刚吹起大炼钢的风头,为了不引来麻烦,比赛都是秘密进行的,除了组织比赛的同仁堂和参赛的师傅,几乎再没有别人知道,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韩冬说道:“我师父当年也参赛了,对您老的金丝凤缠凰记忆深刻,经常以此来告诫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后无论有再大的本事也切不可骄傲自大。”

    韩冬这么一说,银匠就立马想到了韩冬的师父是谁。

    银匠双眼一突,问道:“你师父可是琅琊银王颜宝山?”

    韩冬笑道:“师父当年用的是化名,真正的名字叫颜中渝。”

    银匠一拍大腿,大声叹道:“我就说的嘛!老六原来是当代颜门门主,难怪能够有那么超凡的技艺,老大他们输得真是不亏,一点都不亏。”

    能够知道颜门门主名字的人,其实很少。

    银匠因为金丝凤缠凰的缘故,结交了不少名医,对四大医堂也是耳熟能详,颜门门主的名字自然也能知道。

    韩冬说道:“我师父输给您老,也不亏。”

    银匠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道:“我也只有这一样手艺能拿得出手,跟老六的本事比起来,可差远了。况且,他当初可比我们要年轻得多。”

    韩冬说道:“师父曾说过,他年少时轻狂浪荡,对天下英才不屑一顾,对一切除颜门之外的医学法门视若粪土,一身所学杂七杂八,虽然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直到遇到了易水银王的金丝凤缠凰,才忽然醒悟,学的花样再多,也不如精通一门来得实在,所以自那之后,就摒弃一切杂项,专心学习丹药之术。”

    时隔半个多世纪,当初的两位银王以某种形式在这个小城中再次相遇,互相倾吐着自己的心声,时间在两人的聊天中不知不觉过去。

    谈到最后,老银匠容光焕发,如同回到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和韩冬讲起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从易水河畔聊到长江南岸,从燕山小镇聊到古都西安,都是一些忽然之间却又记忆深刻的画面。

    当韩冬最后提出想要一睹金丝凤缠凰绝技的时候,老银匠欣然答应,说道:“你要是想学,我可以教你嘛。”

    韩冬摆手说道:“这是您老的看家绝活,我怎么能学。”

    谁知老银匠自嘲一笑,说道:“什么看家绝活,都快失传了……”

    老银匠的脸上满是无奈和落寞,看得韩冬心有不忍,说道:“如果您愿意教我的话,我倒是想要好好学学。”

    老银匠脸上露出喜色:“我当然愿意了,这项绝活到现在我只传了三个人,以前是当宝贝一样抱着不肯传,现在想找传人,没人稀罕了。”

    金丝凤缠凰准确地说,是一项制作针灸银针的技术。

    中医用作针灸的银针,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讲究,医圣用针方法的不同自然也影响到制作银针技能的不同。

    但毫无疑问,银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针灸的效果。所以但凡是名医,尤其是以针灸拿手的名医,都有自己固定的银匠和银针制作技法。

    易水银王的金丝凤缠凰,就是一种独特的银针制作技法。

    这种技法,与一般银针技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尾端制作。

    银针无论长短粗细,在七分之处必要要用金丝麻线缠绕足圈,以制成尾端。

    尾端的作用主要是供医生方便拿捏,试想,如果银针头尾都是一模一样的光身子,那么在使用的时候就不容易分清哪头是扎肉的头,哪头是手捏的尾。同时又可以方便医生拿捏,扎下去的银针拔出来也很方便。

    一般的银针,只要尾巴缠上一些丝线,方便拿捏就可以了。

    但是真正高明的医生,在行针的时候,气力运行在纤毫之间,精神灌注在尘芥之上,银针承受的压力何其大。尤其是境界高的医生,全部的精神力量和真元之力,都要通过一根细微的银针施展在病患身上,那这银针,就不光要求要结实皮壮,还要能够显微表著,及时地将病患身上的情况反映到医生的手中。

    这就好像一根树枝既要承受住团团厚叶的拖坠而不致断裂,又要在空中不停摇摆以显风气动静,这全部的要求,最终都要在银针的尾端缠线上实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