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光飞逝,转眼已到冬季。正好有朋友做了蟹黄蟹肉小馄饨送来,热热地煮上一锅,一边吃着馄饨,一边看着窗外落叶簌簌,倒也不觉得严寒已至。
馄饨小巧,很适合这个节令。白日渐短,天色蒙蒙,天地之间,阴阳两气交替变换,意象上很适合馄饨。
馅料里有新上市的马蹄。“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马蹄就是荸荠,它外表紫黑,内里清甜多汁,搭配新笋和经霜的大白菜来吃,简直就是蔬食中最美的时令鲜物了。
馄饨馅里更鲜的一味主料当然是螃蟹。大闸蟹自秋入冬,到现在才真正是熟透了,鲜甜肥美,黄满膏腴,用它来做馅儿,可谓馅料里的极品了。
每每吃到大闸蟹,就会想起明光境内的一座湖,名曰“女山湖”。此湖盛产大闸蟹。
安徽省内多水,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穿境而过,“藤蔓”上自然结了大大小小的湖。与女山湖水系相连的便是以小龙虾闻名的江苏盱眙。
女山湖得名大概是来自附近的一座山,此山乃世界上少有的几座保存完好的火山口之一。那年秋天,去湖边食蟹,顺道拜访了女山,正是橡栎满山时节,我们沿着环山道一直走到湖边,远瞰湖面,水色杳渺,山边上一汪泉眼,正往外汩汩地吐着泉水,泉水淌过一片沙滩,径直流进湖里。
暮色四合,夕阳在湖面上投下金晃晃的光,随着山风一直摇。我们在水边站立了很久,感叹着造物的神奇,对这座湖流连忘返。
俗话说,地灵则人杰,此言真实不虚。陪同我们登山的,便是相识许久的老友,本书的作者,皖东作家登峰君。
(二)
皖东多才俊。登峰称得上一位皖东才俊。
此君几无不良嗜好,唯一的一大爱好,便是写字,每天不写上一两千字,便觉得不过瘾;遇有公务繁忙耽误之时,也必先记下大略,次日再补充完整。
先是在BBS和博客上写,然后在QQ空间里写,现在又开了个人微信公众号。登峰每日一记,或生活小事,或工作杂感,或街头巷尾所见,时叙时议,思之所至,言之所至,无所顾忌,这让我想起同为皖东人的吴敬梓。吴老先生的《儒林外史》在中国古典名著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其素材的积累大概也是这样得来的。
于是,每天阅读这些小文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甘于做个勤快的点赞党。登峰的文字简洁铿锵,切中肯綮,读来时而令人捧腹,时而让人警醒。其行文笔法,也颇有吴敬梓之风。皖东文士,自古历今,总是一脉相承。
才子知味,登峰当然是知味的。文字中的意味与饮食之味颇有共通之处,比如晚菘中的“小嚼冰霜响”、大闸蟹的“秀凝铁色含湖光”。文人落笔,总是在知味之后。
对我这样的吃货来说,与登峰的缘分必定是从吃开始的。
那年春天,在报纸上做了一个关于野菜的题目,几经邀约,终于看到皖东才子登峰的美文——《野菜的光芒》。短短千余字,文风淳朴而简约,文字清新而凝练,皖东一地的各种地生、山生、水生野菜一齐被搬上餐桌,令人耳目一新,食指大动,恨不得立刻跑到明光的湖光山色中去,吃野菜,食湖鲜。
就像在《文字的力量》这本书里一样,登峰是善写此类文章的。比如书中《鱼塘里的趣事》一篇,“深水塘里摸鸭蛋,自家的菜园里成长着完全没有药残的果蔬,坐在澡盆里摘芡实,鸡罩捉鱼,儿时的天空与雨季,这些往事是一幅幅画,美得惊心,让人流连。”我们读到的是看似平凡却值得珍视的经历。在时光流逝之后,回首一望,酸甜苦辣,都在其中,因其丰富,记忆更深,因其厚重,沉淀愈多。
得认识登峰之福,这些年,我自然也吃了不少女山湖的湖鲜,各种野鱼野虾、菱角米、鸡头梗、芡实米之类,无不令人难忘。然,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每年秋冬季的大闸蟹。
尤记得第一次去明光,大约是2006年的国庆,我们一行人自合肥出发乘两辆巴士浩浩荡荡开往湖水环绕的女山湖镇。先是在镇上吃了一顿美味的湖鲜,后来直奔紫阳乡钱西村,镇上的大师傅亲自主厨,就在村里摆开大席面,土灶烧湖鲜。美酒佳肴,千呼万唤之后,诱人的大闸蟹趴在一层层笼屉里,抬上桌来……清甜鲜香的滋味,绕梁三日,仍在唇齿间流连。
能品尝到如此珍馐美味,自然是靠登峰的指引。
那日所食之蟹来自养蟹大户钱永言。二十多年来,他从女山湖里的一位普通渔民,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养殖区域不仅是在女山湖,还扩展到江苏、湖南、江西的湖面,甚至在上海的崇明岛也有大规模的蟹苗基地。登峰关于“螃蟹大王钱永言”的文章,多次见诸报端,现在到网上也是一搜就有。想必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是看着这些美文,而生向慕之心,然后才吃到了最美的蟹,才懂得了那么多隐藏于一只螃蟹背后的故事。
(三)
俗话说,“人之无癖,不可与之交”,登峰对文字的这种近乎澎湃的爱,可谓是一大“雅癖”,是值得深交之人。
那天,看到《文字的力量》样稿,三十万字,洋洋大观。登峰多年来在组织部、宣传部、报社、广电局、科技局等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公务可谓繁忙,竟然能积累出这么多文字,实在叫人惊叹。
以前站在门外看,总觉得“领导”是不用写字的,材料自然都是年轻人来筹备,可是看了这些书稿之后才发现,像登峰这样的体制中人不但自己写文章,而且能写出好文章。
他的文章屡次登上省市级报纸的头版头条,得到专业记者和编辑们的啧啧称赞,甚至羡慕。因为他更接地气,更知晓民间疾苦,在经历多岗位磨砺之后,理论与实践实现完美融合。很多企业、镇、村,甚至就是因了登峰的文章,而开始被世人所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走向更好的平台。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笔杆子的作用。
《文字的力量》值得一读,这是一位文字爱好者倾注热情的积累,这里面容纳着一个人的时光经历,也涵盖着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无论是《“蟹王”钱永言》,还是《当年的全省唯一》《我的第一个头版头条》,乃至《父母和他们的私立学校》,如此等等,每一篇文章都是可圈可点,值得后来者阅读和学习。
有智慧的人,往往善于“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登峰很敏锐,还善写言论,经常是偶然听到别人闲谈里的几句话,便可以迅速捕捉到生活中值得关注但大家又司空见惯的点滴。
而且,在这本书里,每篇文字都有登峰重新写就的“背后的故事”。读过去的文字,再用现在的视角写当年的故事,这种“特定时期文字+背后故事”的写法,颇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意味,将远去的生活拉近,让曾经的种种鲜活再现。
登峰的相貌也颇具皖东风格,正直,敦厚,真诚,说话时声音不高不低,温和而有力量。
上面说到吃,其实在饭桌上,此君饮食颇有节制,不抽烟,不饮酒。据说曾经是好烟的,后来也彻底地戒了。甚至在早餐贪好蛋炒饭这回事儿上,为了身体健康计,也成为目前戒除的对象。
“盖大德者小物必勤,抑养和者摄生必谨”。登峰的这种节制体现了饮食上的自律,看起来仿佛是微末小事,但内核是一个人对自我的把控,不偏不倚,这是修养和品格的展现。
(四)
冬天来到了,朋友喊我去喝茶。生了炉炭火,细细煮了一壶老茶。
我们静静立在窗前,喝半杯热茶,微熏,暖洋洋的,背心居然略略浸出汗来。
于是想起“负暄”这个词。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清代慈山居士擅养生,他这么写道:“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空,就南窗下,背日而坐。”
负暄便是背着日头晒太阳。负暄只适合冬季,可独自一人,也可二三好友窗前琐话。阳光携带温度,既可舒缓筋骨,又能关照心怀。作为一种天然无污零成本的养生方式,是再好不过了。还可翻一本小书,比如登峰的《文字的力量》,细读之下,也必能关照心怀。
负暄讲究的就是闲情,倘若心不闲,满腔的功名利禄,再好的太阳也晒不安生。读书也需要闲情,只有放空大脑,细细阅读,才能从书中获得有效的滋养。冬季是滋补季,且让我们从这本《文字的力量》开始,汲取有益身心的力量,等到来年春天,再去江湖跋涉。也祝愿登峰,在未来的时光里,沉淀,归纳,孕育,转化,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美文,带来更多有益身心的正能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