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史与世界史密不可分。间谍既出现在历史重大事件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找到踪影。许多关于过去的问题和答案跟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所以间谍史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撩动着当今人们的好奇心,还能帮助解开人们现在面对的疑惑、谜团、骗局和迷思,阐述预言危险和谬误的必要。
人类首次对获取情报的阐述来自“书中之书”,即《圣经》,书中描述了一些与间谍活动相关的事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旧约摩西五经第四卷第十三章“民数记”,圣文里写道,摩西派遣至少十二位“特工”去迦南,其中包括迦勒和约书亚,地理上迦南地区包含多部落居住的以色列和约旦,对犹太人具有潜在威胁:“耶和华晓谕摩西说(13:3)你打发人去窥探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们每支派中要打发一个人,都要作首领的。(13:4)摩西就照耶和华的吩咐,从巴兰的旷野打发他们去,他们都是以色列人的族长。”所以,犹太人为了占据“应许之地”,需要派间谍侦查这块土地上的人口所具备的军事潜力。首先我们可以谈一谈约旦河畔的耶利哥城。
据《约书亚记》记载,给这些犹太间谍在耶利哥活动提供最大帮助的是一位叫喇合的妓女,她应该是被指控使用妖术后被逼成为妓女的。她帮助犹太间谍躲过当地政府的搜查。犹太间谍让她在窗户上绑红线绳,如此一来,以色列士兵攻城时看到红线绳就不会碰她的房子。此后,红色、房子、妓女便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说要颁发“最古老职业”头衔的话,妓女与间谍有得一争。
圣经中也能找到女间谍,她们为外国强权工作,比如像大利拉这样的叛徒为非利士国王服务。她被派遣到“犹太人士师”参孙身边找出他无穷神力的秘密。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大利拉成为参孙的情妇,经过数次努力,大利拉终于得知参孙力量的秘密在他的头发上。当参孙酣睡时大利拉剪掉了他的头发,于是非利士人就可以对他下手了。
大利拉作为见利忘义的象征,催生了许多艺术和文学作品。史上最早女间谍之一的形象永恒定格在大量绘画、音乐、文章和电影作品当中。
但大部分的间谍活动都要追溯到远古时代,关于间谍的最早来源出自于古埃及。出土的石碑和莎草纸上的象形文字显示,人们为了在商业活动中获取情报,派遣特工去打探将被征服和奴役的敌人人口数量。
在公元前1274年的春天,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经过惨痛的教训后,明白了误导和操纵是怎么回事。在他统治下的第五年,赫梯帝国与安那托利亚、叙利亚结盟攻打埃及北部。赫梯国王瓦塔理许二世指挥联军18000名步兵和2500辆战车。拉美西斯二世以20000步兵和战车迎敌。当双方交战到某一时,两个假扮逃兵的赫梯人向埃及军营透露有关赫梯军力的错误情报(比实际少一半),毫无准备的埃及人被打得措手不及。本来可轻取的胜利最后演变成法老和他的部队在卡叠什附近(叙利亚)被赫梯军队包围,一场恶战后才成功突围。
进入公元一世纪后,埃及的间谍活动主要针对希腊和罗马这两个对手。同样在埃及,他们用隐形墨水或者衣服里的暗袋传递信息,也被视作人类第一次的信息编码。埃及间谍用植物提取的毒素或其他物质实行暗杀和制造骚乱。
在希波战争时期(公元前五世纪)间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厄菲阿尔特的反叛可谓臭名昭著。他领着薛西斯一世的十八万波斯军从一条暗道绕过温泉关。发现被团团包围后,利奥尼达斯和他率领的斯巴达三百勇士除了壮烈牺牲已没有其他选择,此役让他们名垂史册。
亚历山大大帝,也常被人们称作亚历山大·马其顿(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或菲利马其顿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国王),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之一,他也是吃了一番苦头后才发觉间谍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缺少一个有组织的情报机构,亚历山大大帝在攻打印度时险些战败。对于印度人派战斗象参战这一特点他毫不知情,在征服敌人时损耗巨大。马其顿国王从他的错误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随即建立了自己的间谍部队,刺探敌人的行军布阵、部队组成以及装备、战术和准备情况……
此外,亚历山大大帝的间谍快速学会了如何操纵和误导敌军,以及不仅打探敌军机密信息,还有掌握自己军队士气。
于是,在公元前334年当马其顿军队全面进攻波斯帝国时,亚历山大大帝察觉到队伍里滋生了不满情绪。为了弄清原因,亚历山大大帝解除了通信禁令,他从通讯员处收缴了所有信件,并进行全面彻查。这样不仅可以知道引起不满的原因,还可以抓到密谋反对大帝的人。消除影响士气的不满后,亚历山大继续征战大流士,直到最终胜利。
在荷马史诗中最引人入胜的间谍故事要数“伊利亚特”的第十唱。故事里有派遣间谍、信息误导和传递假情报。为了应对帕拉墨得斯,让战争早日能结束,尤利西斯散播谣言说帕拉墨得斯已经被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收买,并以帕拉墨得斯名义假造了一封信说他也想就范。
“特洛伊木马”无疑是一个真正的信息误导事件。整个行动始于派遣一名叫西蒙的间谍去特洛伊城,并告诉守城的士兵,把这个木马推进特洛伊城里后就能平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怒火。
据史料加载,斯巴达领导者来山德是第一位使用机密信息加密传输系统的人。为警告他的子民波斯人的入侵,他把信息刻在木桌上并用蜡包裹。
没有任何古文明比古罗马对间谍活动的发展贡献更大,因为如果没有诉诸间谍手段,他们不可能建立古代最伟大的帝国并且保持扩张。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就有秘密警察的存在,即所谓的“弗鲁曼塔里伊(Frumentarii)”,同时它还是审查机构。政府也雇用了稽查使,主要负责反间谍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远古时代的学者评价:“罗马人非常擅长政治操纵、间谍活动和肮脏操作……罗马顺利施政离不开隐秘行动。”
历史学家蒂托·李维曾说过罗马人截获了马其顿帝国菲利普和汉尼拔之间的秘密通信。他提到过汉尼拔伪造信件以迷惑罗马人。
从逃兵那里问出来的只言片语的信息都由汉尼拔在间谍的协助下一一检查过。有时汉尼拔穿上伪装,亲自去敌人的领土内获取和验证秘密文件。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汉尼拔组建并发展了古代最有效率的情报机构之一。
史料记载了一次叙利亚攻城战。汉尼拔派一名间谍入城,在夜晚点燃茅屋以通知迦太基人进攻时间。这种攻城方式并不少见,汉尼拔在攻打意大利战役中多次使用,他派遣上百个间谍进入罗马,从内部了解罗马的防御工事、堡垒设置、攻防力量、装备器械以及作战准备。但汉尼拔还想知道更多……
前文也提到过,汉尼拔通常伪装自己深入敌营,根据敌军力量布置战术。古罗马文物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和蒂托·李维曾提到,迦太基间谍点亮牛群角上的火把,让罗马人把牛群跑动误以为是汉尼拔在调动军队。
在第二次迦太基战役尾声时,由西庇阿率领的罗马军队登陆北非,试图一劳永逸征服卡塔赫纳[6]。最终西庇阿一战成名,他占领了卡塔赫纳港口并且与汉尼拔在札马一役中获胜。在此之前西庇阿就在攻打西班牙时赢了无数战役而崭露头角。这位罗马将军对军事策略烂熟于心,他把胜利特别归功于完备的间谍系统。
他们登陆北非后亦是如此。当时卡塔赫纳与领导努米底亚人的西法克斯结盟。西庇阿需要在对敌军人力和装备信息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击败努米底亚军队。西庇阿很狡猾,派遣了几名百夫长伪装成奴隶,随同盖尤斯拉利乌斯将军一同对努米底亚国王进行访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交战中西法克斯一直在犹豫是做罗马的盟友还是敌军)。在两军为签署和平条约谈判时,罗马间谍搜集到足够情报,西庇阿认为夜袭将是完美的选择。尽管如此,为了得到足够的敌军机密,罗马人也需要随机应变。
努米底亚国王生性多疑,他要求所有到访的罗马人不要离开指定驻地,并只在有努米底亚军人密切陪同的情况下才能穿过营地。时间一点点过去,眼看两军的谈判马上就要有结果了,拉利乌斯派他的随从去惊动他们自己的马,受惊的马从努米底亚营区跑远了,装作抓马的“奴隶”们有足够时间窥探西弗斯的防御工事,他们发现,努米底亚人的营房用大量易燃物建成(如:稻草,芦苇,木头)。夜袭时努米底亚人的营区被点燃了,他们被老练的罗马人轻松打败。
失去了努米比亚这一强有力盟友的卡塔赫纳不得不把汉尼拔从意大利召来前线,他是唯一一个能拯救这个北非国家的人。不幸的是,迦太基人要在西庇阿设定的条件下打最后一战,最终汉尼拔第一次打了败仗,惨败于札马。
之后,间谍打探到汉尼拔藏身于尼科米底亚,他被迫自杀(公元前186年)。
另一个典籍记载的故事肯定了误导和操纵的重要性。这件事发生于三世纪,那时迦太基人的统治者是汉农,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一只四千人的盖尔人雇佣兵暴乱。这些雇佣兵由于没有及时领饷心生不满,威胁投靠罗马军队。考虑到如果惩罚这些盖尔人会引发公开叛变,汉农实施了假情报策略。他往罗马阵营中派遣了一个“告密者”,假装透露迦太基人补给数千匹战马饲料的位置。与此同时,汉农努力让这些盖尔人平静下来,然后派他们去那个补给的位置。盖尔雇佣兵掉入罗马人设立的埋伏,被全部消灭。迦太基人自己的问题被敌人帮忙解决了。
罗马将军文提狄斯开展过一个有名的行动。在得知罗马营区内有帕提亚人的密探后,这位著名的罗马军队指挥官散播谣言说,他十分害怕帕提亚人在平地上进攻,因为在平地上罗马军队根本打不过帕提亚的骑兵。在等待增援过程中,文提狄斯将军要争取时间设置防线。由于被罗马人的谣言所误导,帕提亚的军队选择了平地道路(距离最长),而不是一条距离短的山路。这样文提狄斯就有更加充足的时间派遣军队帮助他加固防线,接下来罗马人的反击让对手猝不及防,最终帕提亚军队战败。
经过几个世纪,间谍在古罗马帝国变成一个真正的风潮,通过间谍行动获取机密被视为一种艺术。考虑到每个罗马贵族都有自己的间谍,时刻都想知道元老院的情形,这确实是一种潮流。随后,这些间谍网被取代,并集中管理,此后他们唯一的任务是为帝国的利益服务。
根据一些资料来源,第一个正式的情报机构是在多米仙和哈德良统治的时期从一个供应粮食的军官团发展而来的,前文提到过,它被称为“弗鲁曼塔里伊”。
屋大维·奥古斯都,后来被称作屋大维,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自封的皇帝,他认为情报网举足轻重。屋大维虽然保持了罗马的共和国体,但还是成功地扩张他的情报网,独裁统治了四十多年。他消息灵通,所以知道如何决策以结束百年内战,带来期待已久的和平、繁荣和帝国的宏光。历史学家称他为奥古斯都,这是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封给自己的称号,同时他也是罗马邮政之父,于公元前1世纪创立了“国家邮驿系统”。
从此信息的传递更为合理,帝国的安全和稳定也得到了保障。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罗马皇帝们委派给他们的私人护卫(被称为“观察者”)运输权或国外间谍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成了真正的“政治警察”,他们的任务从除掉和暗杀政敌到迫害基督徒不一而足。这还没完,通过与其他强制势力合作,他们被赋予了在帝国全境逮捕他人的权利。
戴克里先[7]渐渐发现“弗鲁曼塔里伊”在滥用职权,随后便大规模重组情报机构,用平民公务员“稽查使”代替了原先的“弗鲁曼塔里伊”。新情报机构被去武装化,比前一个机构享有更大自主权。
最后,随着情报获取技术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努米底亚、卡塔赫纳、波斯、帕提亚和腓尼基帝国的发展,罗马帝国向接触过的文明国家学习,从而情报技术获得优势。但滥用情报技术导致了反效果,以至于讽刺的是,尽管罗马人被誉为建造者和工程师,但他们在监视敌人方面从来没有敌人做得好。
其实罗马并不是唯一的情报技术发达的国家。古代著名的统治者之一米特拉达梯[8]也依赖精心设立的情报机构。早年登基的他在政治阴谋中被放逐。随后几年他就游历亚洲众多小国,期间他勤奋自学(熟练掌握22种语言和方言),最终他重登皇位并对当初迫害他的人(他的母亲和她的亲戚)进行了可怕的复仇。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宫内钩心斗角,米特拉达梯决定建立一个秘密情报机构。这位罗马的劲敌、精明的领袖,摆布他人的老手,深知如何赢得被罗马军队征服过的群众之民心。
他派秘密特工夜以继日地在罗马帝国占领的亚洲行省以及希腊的领土活动,只要利用好上述地区被剥削人民对政府的不满,他就能赢。
从间谍那里他掌握到了对付罗马的有利信息。在马略和苏拉两个党派的争斗中,罗马是个无尽混乱的舞台。在内乱发生之前米特拉达梯早有预料,他利用罗马的弱点趁机扩张自己的帝国。尽管如此,两军间谍的交锋还是以罗马胜利而告终,在此形势下上演的三场血战导致了米特拉达梯国王最终战败,他失去一切,最终自刎。
苏拉是参与打败米特拉达梯的人之一,他也以非常重视间谍而闻名。苏拉不仅是一个老练的将军,还是一个有影响的政治家,他意识到,如果没有庞大的间谍网络在罗马动乱时期为他提供重要信息的话,他不可能打败他的敌人。苏拉在贵族身边的奴隶里安插了间谍,在永远的敌人马略身边的奴隶里也安插了间谍,以及在米特拉达梯的士兵和臣子中也安插了间谍,所以苏拉能成功挫败多起针对他的刺杀,一生战绩辉煌。
恺撒大帝对间谍的推动已载入史册。每次在他开战之前他都会努力搜集敌国的详细情报。他对敌方的风俗、政治结构、历史以及经济都十分感兴趣。在这方面恺撒大帝曾多次在《高卢战记》中提过间谍,特别是商业间谍的重要性。在恺撒统治时期,他在军队中也建立了类似机构。每个军团都有10名间谍或侦察兵在骑兵部队后方,搜集敌方领土和人口信息。
恺撒大帝在与内部敌人(之前内战中的盟友)对抗时运用了多种情报手段。例如在与庞培的战争中,他派遣间谍刺探庞培的财政机密。当时,恺撒似乎拥有已知数量最多的间谍和密探。
尽管如此,恺撒大帝还是没能一直都利用好情报,最后发生的事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在暗杀恺撒大帝那天已经有间谍告诉他整个暗杀计划,但他不信,最终被杀。
这位罗马领导者创建了自己的加密信息系统,被称作“恺撒字母表”,基于字母替换。普鲁塔克(在其作品希腊罗马名人传)说,恺撒大帝是史上第一个用密码传输信息的人。
从德切巴尔统治时期开始达契亚人就开始有搜集情报行为。根据史料记载,有一位达契亚派往罗马的间谍被选为罗马元老。原因是这个达契亚人用大量的金子贿赂罗马的政治家。在第一次达契亚与罗马的战争中,由于德切巴尔的间谍阿提库斯所做的努力,这场战争最后不了了之。
卡修斯[9]曾经描述过在与达契亚人对抗时的一些间谍活动。在第一次战争后,来自弗拉维安家族的罗马皇帝图密善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切巴尔王的投降信。图密善把信给参议院看以证明他战胜了敌人。但事实的真相是,这封信是由图密善自己伪造的,用于彰显他的成绩。但另一种说法是这封信也可能是德切巴尔写的诈降信,用来误导图密善。
对于德切巴尔,卡修斯这样评价:“他在行军布阵方面有极高的水准。善于把握攻击与撤退的时机。他擅长设陷阱,在战场上十分英勇,知道聪明地利用胜利优势,也知道如何从败仗中全身而退。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一位让罗马人闻风丧胆的敌人。”
卡修斯形容德切巴尔试图抵挡罗马军队向米泽杰图萨地区(达契亚国首都)推进时这样说:“德切巴尔对于百战百胜的罗马人向他的首都进军十分害怕。于是他便把树齐刷刷砍倒,然后把武器放在树桩上,让敌人以为这里有士兵匆忙撤退了。最后罗马人真的撤退了。”
就如前文所提,当我们在回顾古代世界的谍战历史时不得不提到史上第一本间谍著作是孙子写的。他活跃于距今25个世纪前,因《孙子兵法》名垂青史。这本书描述了当时古代中国战略和情报战术的高超水平。
孙子对战争艺术和间谍活动的思想源于实用理念:“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所以,孙子对于一个间谍所必备的特质十分关心。他说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孙子认为“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并且说“无所不用间也”。
10.西奥多拉,拜占庭间谍的掌权人
西奥多拉以前是一位舞者和交际花,在嫁给了拜占庭国王查士丁尼后华丽转身为王后,在政治上对她丈夫产生了重大影响。她在帝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情报网。公元532年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现今伊斯坦布尔)爆发了一次叛乱(尼卡暴动),西奥多拉依靠从间谍那得到的情报开展谈判,抵御了危险,挽救了查世丁尼一世的王座。
有一种说法是西奥多拉亲自训练间谍,并让他们无条件发誓:“若执行命令失败,愿被凌迟处死。”西奥多拉在拜占庭成立的间谍机构活跃在以后的许多世纪。对未来设立此类机构也有一定影响。
11.教士间谍
天主教从成立之初就被视为间谍世界的一股势力。由于掌握着大量的官僚机构和重要资源,它能监控某些情报活动,建立一个真正的间谍网。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在间谍领域的地位受到挑战,在其身后的中央集权国家想在间谍领域加强它们的独立性和控制权,以保护它们自己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商业利益。它们就是中世纪强权的一个生动例子。
12.绅士间谍
从英国到大部分欧洲国家间谍的起源,要追溯到中世纪亨利七世时期,当时伦敦的外交人员承担着获取情的职责。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起源是在那个年代红衣教主托马斯·沃尔西和托马斯·克伦威尔领导的专业间谍和有组织的情报机构。
英国间谍的特点是文化生活的代表卷入情报活动。比如说,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间谍之一皮埃尔·阿拉梅尔(1470—1536)是由亨利八世发工资的作曲家、工程师、外交官及间谍。可能鲜有人知的是,诗人和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间谍,被称为“绅士间谍”。
在巴黎的英国大使爱德华·斯塔福德,是历史最早的外交双面间谍之一。牧师、外交官普赖尔·马修(1664—1721)最大的成就是在法国建立了间谍网络。在英国海军方面,不要忘了海军士兵约翰·迪恩(1679—1762),他是一名俄罗斯间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