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忠诚与背叛》令人震撼的秘密何在
秘密在于真实,在于作者对真实的“真”字作深层次的探索与追问,寻觅真实事件的丰富性,探究真实人物在生命抉择中内心的复杂性,求索真实斗争的传奇性,并从中挖掘真实生活的艺术性。
我读过何建明近十部优秀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每一部都使我有不同的情动与感动。读《忠诚与背叛》,却使我最为震撼。因为这是涉及“红岩”这个题材的各种样式作品中最厚重的一部。我的灵魂似乎一直伴随在惨遭杀害的英烈们的血泊里,隐隐地倾听到老虎凳、火烙铁、铁钉棒、水葫芦、踩杠子、吊杠子、手指插竹签子、电刑座椅、吊鸭浮水、鼻孔呛辣椒水……以及动刑中的坚强反抗,特务歇斯底里的嚎叫……冥冥中我又抚摸着聪明可爱的6岁娃娃“小萝卜头”宋振中,刚刚落生在狱中的“监狱之花”、年仅两岁的王小华和仅仅出生几个月的王幼华……罪恶的子弹穿透了幼小的身躯,九天之外,却回响着呼唤妈妈的稚嫩痛哭之声……何建明在这部4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中,花尽心血用了10万多字揭开了这罪恶的一幕。这是多么惊心动魄,多么血腥残酷,而共产党人、革命烈士,又是多么铁骨铮铮,多么坚定不移……
国民党蒋介石的特务机关,在重庆解放前夕制造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残害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包括杨虎城将军一家及秘书9人)321人。既有被以卑劣手段背后暗杀的,也有在秘密刑场被秘密枪决的,更有在牢房被机枪扫射,再以酒精、汽油烧房焚尸灭迹的……枪声,连射的机枪、卡宾枪声,“狗日的,你们死期到了!”“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呼喊声,震撼天外。
这血腥屠杀之徒,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罪恶深重的一幕。
这又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最为惨烈悲壮的一幕。
40多年前,在电影《烈火中永生》和小说《红岩》及后来的电视剧里,我们就曾经走进过白公馆、渣滓洞,对共产党人在血腥中与敌人搏斗之悲壮,我们也曾感动过、落泪过。而何建明创作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者花了5年多时间,读了大量新解密的重要档案资料,走访了诸多仍在世的幸存者和烈士后代,与红岩史研究专家厉华共同合作,在“红岩”档案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挖掘资料,和300多位先烈进行灵魂对话,审视红岩之红、歌乐山之乐,因而《忠诚与背叛》惨烈与悲壮之撼动心弦,与读者心灵对话的人物之多,故事情节之交错复杂,共产党人悲愤献身之壮烈,作者以心执笔、走笔之详尽、细致、生动、感人,是之前的诸多作品不能与之相比的。
二、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点何在
这个结合点就在于毫不放松地、绝不浅尝辄止地、毫不浮躁地、艰苦地下工夫寻找生活的本来面貌,在真实中作理性思考,寻找艺术的真实,发掘生活真实中艺术的多样性。
何建明的诸多长篇报告文学,都注重紧紧地聚焦于报告文学这种体裁,在报告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观照中,寻求报告文学的美学。《忠诚与背叛》的40万字,是何建明跑了千百里路,访问了百十人,读了无数档案资料,完全是用汗水和着心血写出来的,他的写作总是在生活中、人物中反复寻觅、思索、探求。既占有大量翔实准确的生活素材,又集中笔墨挖掘在生活真实中各种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以理性的思考寻觅笔下人物生动感人的崇高精神境界,让真实崇高的人物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同时他又勇于揭露丑陋的灵魂,鞭挞罪恶的败类。这部《忠诚与背叛》,其命题本身,正是他从事报告文学创作审美观照的显著宣示。他十分珍视生活的真实,因为正是这种来自生活的真实,才给他的作品以血肉,但是他并没有停步于生活真实的血肉之中或拘于外在真实的抄写,而是从大量真实的人物血肉中,透视和艰苦地探觅他们血肉之中的精神内核、精神世界。这正是他这部《忠诚与背叛》与此前诸多红岩题材作品相比更让人震撼、更引人深思、更耐人寻味的“秘密”所在。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善于引领读者走进真实生命的深层次中,去领略人生的理想、价值、崇高、卑劣、忠诚、背叛……在这部《忠诚与背叛》中,何建明用崇高信仰与无限忠诚之笔,让118位血肉同生、理想同行的狱中优秀的共产党人,在血与泪的黑暗窗洞里,伸出高贵的手,与我们相亲、相握、相诉、相落泪……从贵州息烽监狱,到重庆白公馆、渣滓洞,作者笔下描述的118位忠诚优秀的共产党人大都惨遭杀害,使我们得以通过作者的笔回顾狱中先烈的搏斗、艰难、果断、英勇,给我们留下了这部永世流传的历史性大作。
在作者提到名字的118位忠诚的共产党人中,我们读到了许多之前并不知晓的狱中英雄。川康特委委员华健、中共万县县委书记雷震、华蓥山游击大队队长楼阅强、中共梁山垫江特支书记蓝蒂裕……康川、川东地区这么多地下共产党人活跃在各条战线,这些都是我们第一次读到的。尤其是蓝蒂裕,这位忠诚、坚定、乐观、幽默、视死如归的传奇式人物,因久囚牢笼,年仅33岁却已是长发垂胸、蓬头垢面了。这一天刑讯房格外阴森,特务们在百刑无果、黔驴技穷的情况下,竟然凶残地将其年事已高的老母押来刑房,当面动大刑并用火红烙铁烧焦肉体。儿血母泪淌流一体,蓝蒂裕的嘴却依然紧闭。在他走上刑场前,他给儿子留下了一首著名的“示儿”诗,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留给后代最可贵的遗产。后来他的儿子蓝耕荒在1964年7月2日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和鼓励。蓝蒂裕的“示儿”诗,不但勉励着他亲生的儿女,也勉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作者还让我认识了另一个陌生人盛超群。他从延安抗大毕业后,一直在重庆万县从事地下工作,因为他在《挺进报》上揭露了万县县长和众多地区专员贪污腐化的嘴脸,在万县被捕,重刑、重镣,无济于事,终转至渣滓洞,连连重刑三昼夜,盛超群身体难撑,就急中生智,他交代自己是云阳县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并供出全县“共产党组织和负责人名单”,特务们如获至宝,赶赴万县捕人,但捕抓的全然是国民党县警察局长、财委委员长、县议员、地方豪绅、反动党团特务……欣然一场闹剧,让特务头子徐远举出了大洋相。特务们恼羞成怒,然而在大刑之中的盛超群却忍痛大笑,令敌无措。故而盛超群被狱中同志称为“克敌智星”。
在这118位狱中忠诚的共产党员中,我们还得以认识了从延安鲁艺毕业后潜回重庆的年轻的女共产党员杨汉秀,看到了她遭受亲伯父杀害的悲壮情景。原来这兽性的伯父杨森是国民党重庆市市长,因“九二”大火灾责任难逃,就以杀害从延安归来的共产党员侄女为挡箭牌,将火灾责任加害于侄女,号称“共产党纵火案”,借以逃脱罪责,何等可悲!
在这118位狱中忠诚的共产党员中,作者还让我们走进了一个既惊险又传奇的事件中,这事件让蒋介石怒气冲天,他把心腹戴笠骂得狗血喷头,戴笠也因此而险些被撤职查办。这个事件的主角,也是之前很多事关红岩题材作品不曾提到的,此人是由陈云从延安派出,再由叶剑英、曾希圣派往戴笠心脏内部的,她就是年轻机智的张露萍。她的任务是在敌人心脏——军统电台建立中共特支组织,共由6人组成,她是负责人,她们打入了国民党军统电台,这是敌人最机密的核心要地,戒备森严,窗帘紧闭,重兵把守,设在山城最高点浮图天下遣爱祠。由于张露萍的艰苦工作,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亲自掌控的这个核心要地里的核心人物,全部都是共产党员。国民党的一切军政机密在发报同时,也由通往延安的中共电台同时发出,因为共产党电台就设在这个国民党的核心要地,岂非传奇!我们读到这些传奇故事的时候,总是心惊肉跳,为英雄的共产党员们暗暗揪心。
三、作者在忠诚者崇高的血液中寻找什么
何建明以哲学的审美视野,苦苦思索,在寻找忠诚、背叛两者之间更深层次的生命价值与生存的哲理时,回答忠诚与背叛的历史的、现实的意义。这正是何建明这部大作的价值所在。
何建明在《忠诚与背叛》中,苦苦寻找:忠诚者为何忠诚,在死亡面前为何如此果敢,如此无所畏惧?背叛者为何背叛,一个共产党人在刑具面前为何成了“软骨头”?于是他的笔走进了这两者的精神世界,对他们做哲学、哲理的审视。这是何建明诸多报告文学中的一个共同特点,他经常在哲学思考的境界中给予生命以审美观照。他曾在那部撼动很多人情感的《生命第一》中,以哲学的审美视野寻找人生价值,寻求生命意义。
一部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对作品中人物精神世界更深层次的哲理性思考和哲学的观照,从而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学形象,启发读者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忠诚与背叛本身就是一个哲学的命题。这个命题不但有历史价值,更有现实意义。我从何建明的笔下,读到了作者的忠诚,读到了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读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党、爱国家的深切的衷肠,读到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上庄严的审美价值追求,更读到了一个视生活的真实为艺术创作生命力的优秀作家的艰辛。
忠诚——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对民族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诚,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素质与品格,这品格具有钢铁般坚硬、坚实的身躯,具有铁骨铮铮的意志。何建明用十万字写了这个坚硬、坚实、用特殊材料铸成的群体。老虎凳折断了王敏的腿,白公馆、渣滓洞就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王铁拐;火红的烙铁烧焦了蓝蒂裕的肉体,监牢里就出现一个又一个蓝胡子;特务用尽一切刑具对许建业动大刑,他几次昏迷,冷水泼醒后,回答只有一句话“宁可筋骨断,意志绝不屈”,于是引来了更多的许建业……何雪松以诗高呼“不屈的意志,坚贞的信念”;何敬平在《把牢底坐穿》的诗中呼唤“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这响亮的诗还谱成了撼动人心的黑牢之歌,唱响了牢狱的天空,鼓舞了黑牢战友们更加高昂的斗争士气。于是监狱里出现了“铁窗读书会”和“铁窗诗社”,读书会从理论上坚定大家斗争的意志,诗社则以昂扬的诗,始终高歌不断……
何建明用大量真实的狱中报告,在寻找共产党人这种忠诚血液流淌的根脉,寻找它的记忆,追寻它的今天和明天,让这忠诚的血液,一代一代地流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管里,流淌在中华民族的心脏里,流淌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英烈们用昨天的鲜血告诉我们,忠诚血液的源头是信仰,共产党人终身永不动摇的信仰是共产主义,即建立生产力空前发达又“各取所需”的人类大同的理想世界。这个信仰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主要是占有关系)决定社会形态。它的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即从国家实际出发,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最终目标,也可以称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它决定着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绝不贪图个人享受的人生观、价值观。
何建明的笔在走进白公馆、渣滓洞的血泊里时,始终在倾听着共产党人的呼喊,寻觅共产党人永不低下高贵的头的神秘符号。“宁可筋骨断,意志绝不屈”,这是受尽特务百般血腥刑罚从昏迷中醒来的许建业铿锵的“交代”。“我们有四十八套刑罚,你受得了?”“管你四十八套,八十四套,怕死不是共产党员!”这依然是许建业令敌人胆寒的回答。“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多么坚强的意志!多么高尚的品格!这正是源于共产党员的忠贞信仰。“我对着死亡放声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豪气震撼九州的呐喊,正是作者为我们寻找到的共产党人流淌在血液里的神秘符号,解密这个符号,是大写的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
这就是作者在狱中共产党人的血液里找到的可贵答案。
四、作者在背叛者污浊的黑色血液中寻找什么
读本书第二章《背叛的代价》,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者的心灵始终在追问,手中的笔一直在颤抖。黎明即将照亮黑暗笼罩着的重庆,为什么重庆地下党组织却遭到如此惨重的破坏?
重庆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国共合作破裂后,公开的共产党组织迅即转入地下,又多次遭盘踞在重庆多年的无处不在的反动派特务机关破坏。重庆的地下党在重新组建中。数以千百计战斗在蒋介石反动派黑暗统治心脏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不得不在各个角落各自为战。当时由陈然、刘镕铸、蒋一苇等共产党员独立创办的《挺进报》,就是以“党外布尔什维克”身份各自为战的成果,由于这张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小报影响日增,并且对敌人发动内战展开了攻心战,还刊登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光辉著作,自然令敌特胆寒。尤其有趣的是,国民党重庆行辕公署主任朱绍良的办公桌上,竟然出现了《挺进报》,且大字标题吓坏了此人:“审判战争罪犯!准许将功折罪”。《挺进报》的出现并如此活跃,说明大批忠诚于党组织的共产党员,都在继续与敌人战斗,等待党组织重建后与组织接头,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然而可怕的是,刚刚重建起来的重庆、川东、康川等四川各地的地下党组织,却在领导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叛徒群,这个叛徒群以中共川东临委第三把手、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为首,多达12人,在我们党的地下党组织中,这还是少见的。这个叛徒群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他们掌握着重庆、川东、康川等地区党的全部人员组织与机密,故而使重庆、川东、康川地下党组织遭到灭顶之灾,其结果是133名地下共产党员被捕,除少数死里逃生外,其余全部被敌人屠杀,这个血的历史教训,太令人痛心了!
何建明在这惨痛的历史中,含着泪水走进烈士的血泊中,揭露背叛者卑鄙的灵魂、丑恶的嘴脸,拷问他们肮脏黑色的血液,寻找他们从人变为狗、再由狗变成狼的行走历程:以人的面孔混入党内——以伪装的画皮作面孔盘踞党内重要组织——以狼的面孔吞噬党员的血肉——以狈的面孔与狼为奸,窜动在共产党人的血泊里。这就是何建明笔下揭露刘国定、冉益智等无耻之徒在黑色血液里演变的历程,这个演变历程也是丑恶灵魂行走的历程。这个肮脏无耻的败类群体,与作者用十万字描述的铁骨铮铮的许建业、唐虚谷、王敏、蓝蒂裕、江竹筠、李青林、胡其芬等众多真正的共产党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面是“宁可筋骨断”、“把牢底坐穿”,另一面是刘国定作为重庆市委书记居然以共产党员的生命与鲜血为资本,换来一个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中校专员的官衔,实在令人发指。
在酷刑与诱惑、坚贞与背叛、生与死之间是宁死不屈,坚守高尚人格与尊严,保持坚强的革命气节,还是为“保全生命”而无耻背叛,变节投敌,这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作出的抉择。抉择的关键是信仰:忠诚信仰者,宁死不屈;背叛信仰者,投敌变节。历史是无情的,抉择是严酷的,来不得丝毫含糊。
忠诚者忠于信仰,是因为他们“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不怕你豺狼遍野,/荆棘满山!/怎比得,/真理的火流,/革命的烈焰。/……用什么来迎接我们的胜利?/用我们不屈的意志,/坚强的信念!”
“铁窗诗社”社员在渣滓洞成立后到1949年“11·27”大屠杀时,共吟唱了50多首诗,他们高声宣布:“太阳是我们的!”这是忠诚的生命呐喊!这些可贵的诗篇是蔡梦慰赴刑场途中,趁机扔在草丛中给后人留下的。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财富啊!
背叛者背叛信仰,是因为他们骨子里崇尚与追求的是个人利益、个人享乐,在组织上投机钻营,思想上根本没有入党,所以他们被捕后,必然要以出卖别人的生命为代价保全自己,以出卖组织为代价与敌人乞讨个人荣华,其人格是极其卑贱的、无耻的,他们是混入党内的不肖之徒。在共产党人面对死亡永不低下高贵的头面前,他们是无耻的叛贼,他们的为人是虚伪的,骨头是松软的。请看刘国定不待动大刑,当火红的烙铁从炉里奔向其身时,就露出一脸奴才相:“求求各位!不要,不要烫了……我招。”他的一个“招”字,使百余位可贵的、高尚的生命在高唱《国际歌》中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个“招”字,使重庆、川东、康川地区的党组织被破坏了,以致瘫痪;一个“招”字,使重庆地下党的重要阵地《挺进报》以及电台落入敌人手中;一个“招”字,使迁至上海的南方局险些被敌破坏……更令人作呕的是,这个混入党内极端利己的投机分子,竟然在以别人生命作资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之后,又以在共产党内的职务声言掌握了共产党的斗争策略作为又一个筹码,与国民党特务机关讨价还价,表示愿做特务,条件是要给他与现在共产党的职务相当的军衔,双方多番计较后,最终以刘国定任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中校专员成交,他进而再出卖川康特委与川东地区地下党组织,又在上海、南京等地抓获了未及撤走的一大批中共地下党员。这个落水奴才,已经从狗变成了一条恶狼,其反共资本积累越来越厚,再由中校晋升为上校。这个混入共产党内的投机败类,至此其灵魂之丑恶,自是昭然若揭了。
真乃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难逃人民的审判!
最终必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还有一位中共重庆地下党市委副书记冉智益,与刘国定是同类货色。当他听到刘国定抢先出卖了《挺进报》特支组织之后,居然与之在贩卖上无耻地竞争,抢先出卖了川东和康川地下党组织,并为特务引路,抓捕共产党重庆地区的共产党员,因其“反共”有功,也被任命为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中校专员。
其下场二位不必再“竞争”,必然相同,因为这是人民的审判,历史的判决。
这是历史的必然。
另一个叛徒李文祥,是重庆市工委城区区委书记,我之所以特别提到他,是因为作者让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叛徒背叛信仰是对共产党人特殊精神世界的背叛,是对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背叛。
在这里,作者让我们在陈然与李文祥的接触中,走进李文祥可悲的精神内核。陈然劝他利用坐牢时间好好学点理论,他却不屑地回答:“懒得读那些理论东西。”此后,因坐牢久了,他的精神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他甚至常常在痛哭中自问:我这样苦熬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革命胜利?胜利之日我还能在世吗?为了党?我已经为党辛劳多年,又得到了什么?为了天下人的幸福,谁为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这种精神状态与为了免除下一代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的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又是何等的悖逆呀!
这就是背叛者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就是背叛者们背叛共产党人信仰这个特殊精神世界的基本根源——精神世界的蜕变。
这就是何建明为我们在背叛者污浊的黑色血液中寻找到的历史性的深刻答案。
五、作者在带血的《狱中报告》里拷问什么
作者用对党对人民忠诚的笔,花了4年多的时间,走进60多年前的白公馆、渣滓洞,走进烈士们血的记忆,倾听烈士们殊死搏斗的生命呐喊,最终他走进了烈士们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他的泪淌流在用鲜血凝成的报告中,他走进报告的文字里,走进英烈们的灵魂,不停地拷问:为什么重庆地下领导层的背叛者如此多?为什么重庆地下党组织被破坏得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大,以致是毁灭性的打击?为什么那么多的优秀共产党员那么快被捕?为什么那么多用血与生命同敌人搏斗的优秀共产党员却惨死在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日子?作者在拷问中告诉我们,所有这一切均由于重庆市委两个书记成了败类,又因为他们的权力太集中、太大,以致地下党组织与南京联系的渠道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党员的生命也掌握在他们手里,一旦他们背叛,对党的打击必然是毁灭性的。因此忠诚的共产党员们,在自己流淌的血泊中,拷问着这个历史的血与生命的教训,思考着用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历史教训的由来,对党的建设历史的、现实的以及后世的重大价值。在这个《报告》中,先烈们一方面揭露了在狱中背叛者的丑陋与罪恶,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共同寻找被入狱、被重刑以致被屠杀的教训,他们决心只要有一个能活着,就要把这用血的思考所寻找到的历史教训报告给党,这是忠诚的带血的心里话!为此白公馆监狱党支部决定,策反狱中看守杨钦典,罗广斌与狱中十几位同志得以夜间越狱,幸而脱险。向党组织书写带血报告的光荣责任,就历史性地落在罗广斌身上。
罗广斌逃出后不久,重庆解放了,人们都倾心在欢庆胜利的热情中,而罗广斌眼前却忽而走来谭沈明,忽而又晃动着不屈的许晓轩,嘴中还不停地念念有词:宁死不屈,宁死不屈……忽而又在泪花中闪现出满脸庄重的刘国志……于是罗广斌钻进斗室,走进了烈士的血与泪,用了60多天的时间,以万余言形成了凝聚着数百名烈士血与泪的历史性的报告。这报告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报告了狱中共产党员以党性的坚强意志与敌殊死的搏斗,揭露了无数叛徒的丑恶,以及狱中意见(含现今流传的“狱中八条”)和脱险人物……尽管这“带血的报告”丢失了部分内容,留下了历史难解的谜,但是何建明通过对“带血的报告”的考证,让我们听到了先烈们血与泪的嘱托,听到了先烈们无限忠于党的“生命呐喊”。
我们党从1939年实施第一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1997年提出第二次党建伟大工程,使党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有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革命已经跨越了历史性三大步,正在走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作者通过来自白公馆、渣滓洞的历史性“生命呐喊”告诉今天,我们八千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者,切莫忘记烈士们血与泪的嘱托,切莫忘记“狱中八条”血的记忆。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牢记“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里最高位置”,牢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先烈们带血的泪眼,每时每刻都会望着我们!
“狱中八条”警示着历史,鞭挞着刘国定之流。
“狱中八条”也警示着今天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鞭挞着党内腐败、腐化分子。
“狱中八条”还警示着后世。
何叔衡曾说,共产党人“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
共产党人不论遇到什么风险,都要坚持崇高的信仰,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要像夏明翰那样做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只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钢铁般地坚持崇高信仰不动摇,我们的党、国家、民族就必然如同东方旭日,冉冉升腾!
歌乐山、红岩上先烈们血泪的企望,就足以在天得到慰藉了。
(2011年8月5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