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憧憧:新世纪间谍暗战揭秘-“反间谍”在行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间谍”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失,反而变本加厉,将触角疯狂地伸向每一个角落,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面对间谍的猖獗活动,世界各国“反间谍”机机构纷纷高举铁拳,与之展开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斗争!

    ★美特工智擒日本电脑间谍

    随着话音,三人迅速从腰间取下明晃晃的手铐。林健治刚想喊叫,只见哈里逊笑眯眯地走了进来,说:“不要惊慌,林健治先生,实话告诉你吧,我是联邦调查局的……”

    当今世界是一个电脑争霸的世界。在群雄争霸中,美国赢得了电脑王国的称号,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便成了霸主。日本虽然在电脑硬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软件方面,却比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落后5年左右。日本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打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及早掌握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每一个新型电脑的内部设计或其结构的全部详细资料。因此日本产业间谍在美国进行大肆搜集情报活动。

    美国商务部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商讨对日战略。专家们一致要求对日本采取强硬对策,进一步控制尖端科技外流,严加防范,重点打击日本和苏联的窃密活动。美国电脑界要求把日本人赶出美国研究机构,不准日本人参加美国有发展前途的尖端科技学会。

    1980年1月20日,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保险柜中一份有关电脑软件设计的秘密文件不翼而飞。总裁沃森因此大发雷霆,命令保卫人员尽快破案。负责保安工作的理查德·卡拉汉虽然曾在联邦调查局当过侦探,但是此次案件让他栽了跟头,很长时间过后,仍然一无所获。

    1981年10月的一天,卡拉汉突然时来运转。他的朋友,刚刚从日本访问归来的佩里来访。交谈中,佩里透露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被盗文件的下落,并把文件的复印件送给了卡拉汉。原来,佩里访日期间,受到日立公司的热情款待。宴会上,日立公司的工程师林健治告诉佩里,他们得到了一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最新型电脑3801K的设计手册,还说要进一步得到有关资料。宴席完毕,林健治将这份设计手册作为礼物送给了佩里,并要求他“多多关照”。因为这本小册里的秘密人人都想得到,所以林健治为讨好佩里送了这份贵重的礼物。但是林健治万万没想到,佩里竟与负责侦破此案的卡拉汉是一对挚友。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卡拉汉不费吹灰之力便查到了真凶。

    然而,卡拉汉并没有迅速展开缉拿真凶的行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他请来佩里和另一位叫哈里逊的同事,三人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小时的秘密商讨,最终决定实施一项绝密计划。计划很快实施了……

    1981年初冬的一天,卡拉汉三人如期来到美国赌城达拉斯。时间不长,林健治也冒着风雪赶到他们跟前。这是佩里安排的一场约会。通过佩里介绍,双方相识。谈话过程中,卡拉汉一直面带微笑,而哈里逊则阴沉着脸,冷若冰霜。林健治了解到,哈里逊是美国格莱曼公司的经理,卡拉汉是自己以前的仇人。但是,哈里逊口口声声说只有他才能搞到林健治所需要的东西。林健治对哈里逊说,日立公司希望获得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最新产品的情报和资料,还希望参观一下已投入市场的IBM3380型电脑系统,并得到它的维护手册。哈里逊听后,爽快地答应了。林健治为此感到惊喜,但狂喜之后又不禁有点怀疑:这太容易了,其中不会有阴谋吧?这个哈里逊真有那么大的本事吗?

    在加利福尼亚的硅谷,确实有一家格莱曼公司,哈里逊也确实是公司经理,但其真名叫阿兰·贾连特逊,格莱曼公司则是联邦调查局的控股公司,其任务就是保护美国硅谷地区的尖端技术。

    第二天,林健治与哈里逊秘密会面,双方继续讨价还价。哈里逊说,如果价钱合理,林健治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一切。林健治表示价钱绝对没问题,同时提出让日立公司旧金山办事处的主任工程师成懒看看样品。哈里逊说,让成懒在办事处不要外出,只管等他的好消息。

    与此同时,另一家日本大公司三菱电机公司也闻风前来,其代表是木村富藏,他与林健治脚前脚后赶至美国,并很快与格莱曼公司取得联系。

    11月15日傍晚,成懒应哈里逊之邀,赶赴哈特福德市驰名世界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普莱德·惠特尼公司参观。两人先在哈特福德大酒店碰面,然后来到普莱德·惠特尼公司附近的停车场。这时,事先安排好的一个人前来给他们别上公司的特别徽章,并顺手从成懒手里接过一只装有一万美元的信封。随后他们钻进一辆豪华轿车,大摇大摆地进入公司,最后来到一间密室,密室正中是控制台,附设装置一应俱全。见此情景,成懒高兴得手舞足蹈,并打开相机准备拍照,但哈里逊警告他,拍照可以,但千万不能把背景拍进去,免得被人查出拍照地点。成懒口头答应,手里却忙个不停。他围着这个梦寐以求的“宝贝”,不断地变换角度进行拍摄。密室里原本静悄悄的,但是相机的“咔嚓”声和成懒因紧张、兴奋发出的惊叹、喘息声,为密室里增添了几分喧闹。成懒因贪婪而失态的样子令哈里逊等忍俊不禁,随后便进行敷衍。

    办完事情之后,哈里逊与成懒又回到哈特福德大酒店。成懒对哈里逊感激不尽,又塞给他3000美元的好处费。并说,拿到电脑维护手册,马上支付另外7000美元。哈里逊表示:“没问题,没问题。”此后,哈里逊成了日立公司的“红人儿”,日立公司各部门的人纷纷邀请哈里逊,哈里逊一律热情接见。

    那些日本人真把哈里逊当成了“忠实的合作伙伴”。谁想,哈里逊竟是为美国联邦调查局效力的人员,他们已经中了圈套,成了哈里逊的“网中之鱼”。现在,大鱼小鱼已经很多了,哈里逊觉得该收网了。

    6月21日,林健治又来到旧金山,同哈里逊进行最后磋商。哈里逊对他说,东西已经全部到手,但日立公司给的报酬太少了。林健治见哈里逊趁机敲竹杠,心中大怒,但考虑到长远利益,还得靠他,无奈强压怒火,惟命是从。最后,双方约定,次日在格莱曼公司交货。

    第二天上午,一辆黑色小轿车驶到格莱曼公司的门口。车门轻轻打开后,三个日本人先后走出来,为首的是林健治,紧随其后的是日本人大西,稍后的是美籍日人吉田,他是日立公司一家子公司的经理。三人大模大样地进入格莱曼公司。此刻,办公楼内空无一人,只有哈里逊办公室的门是开着的,好像在等待他们的光临。他们无所顾忌,径直向办公室走去。他们刚刚走进办公室,几名彪形大汉从其身后闪了出来,封住了门口。其中一人以调侃的语气说:“尊敬的先生们,让你们久等了,但你们等来的是被捕。”随着话音,三人迅速从腰间取下明晃晃的手铐。林健治刚想喊叫,只见哈里逊笑眯眯地走了进来,说:“不要惊慌,林健治先生,实话告诉你吧,我是联邦调查局的阿兰·贾连特逊。”瞬间,林健治恍然大悟,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他低头垂脸,无话可说。

    日立、三菱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都是当今实业界的骄子。这一事件毫无疑问有损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正在努力修复创伤,以改善这种局面。日立和三菱公司已经决定支付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巨额赔偿,并且被迫答应,在今后5年内日立公司研制的电脑,都必须通过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审查。这无疑束缚了日立公司前进的脚步。但是,美国和日本在电脑上的竞争到底花落谁家,目前还未见分晓。

    ★克格勃,逃不过法国人的眼睛

    帕贵斯果然在1958年跻身于国防部,经常见到戴高乐将军。从此,克格勃有办法知道法国政府的决策,甚至在法国的盟国英美还未知道法国最高军备发展和战略计划之前,苏联的领导人已提前知晓。

    克格勃派往法国的间谍不计其数,尽管他们个个身手不凡,机智过人,但绝大部分还是露出了尾巴,逃不过法国人锐利的眼睛。

    克格勃间谍重要头目谢柯夫在法国的隐蔽活动可以说是几乎达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但仍然被法国反间谍机关挖了出来,并且摧毁了他分布很广的间谍网。

    谢柯夫在二十几岁时就开始了他的谍报工作,经过有关学校的训练后,在莫斯科秘密警察总部工作过一段时间,送进位于哈萨克苏维埃共和国北疆的史吉普那雅特务学校受长期训练。他改名换姓成为法国人彼埃尔·杜兰特。

    1948年柏林危机时期,杜兰特被派到摩洛哥,他在卡萨布兰卡和马拉喀什领导间谍网达三年之久,然后转到阿尔及利亚。经过在非洲工作七年之后,他离开突尼斯到法国去。他在巴黎当了一个公共汽车的调度员,这个职务使他能与其他特务间谍联系而不容易被注意。谁也想不到这个极为普通的小职员会是一个苏联间谍。

    半年内,他领导了法国几个间谍网同时进行紧张的活动,几十个克格勃间谍把刺探得来的法国陆海空军、工业、研究院和实验室的情报供给他。他是克格勃在法国高层的间谍,在法国大量搜集情报的六年中,一直都没有引起反间谍机关的注意。

    不过,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次,一名法国保安官员偶然注意到这个公共汽车调度员经常购买同一牌子的巧克力糖。对于一个工资如此低微的人来说,买这种高级巧克力糖实在是太奢侈了。买完糖后离城到郊外一层楼去,待一个小时后,再穿过巴黎去送这盒巧克力给他的女朋友,但他每次在那姑娘家待的时间很短。反间谍机关趁这位姑娘外出搜查了她的公寓,在那儿发现有很多盒巧克力,而每盒糖都少了两粒同一类型的巧克力糖。三天之后,杜兰特和他的女友被反间谍机关逮捕,在当场搜获的巧克力糖中,发现那两粒巧克力糖原来包着微型胶卷。

    法国反间谍机关遇到的另一个间谍,则是一个被苏联特务收买过去的重要官员。他不只是法国官员而且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官员,因此对他的侦察难度更大。结果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反间谍部门和法国反间谍机关联合行动,才将他逮捕归案。

    这个官员叫乔治·帕贵斯,父亲是一个理发师。他自幼非常机灵,在学校读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加上他待人接物有一种淳朴风度,给人一种稳重的印象,毕业后就当了公务员,取得政府的信任。法国七任政府内阁中,他都当官,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处世圆滑的人。

    二战后期,他开始同苏联人建立关系,由于苏军在二战的斯大林格勒一役,扭转了战争的局势,在击败法西斯的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帕贵斯对苏联人有了好感。但当苏联人提出要供给情报时他拒绝了。克格勃认定帕贵斯是一个有收买价值的情报人员,于是想方设法来对付帕贵斯,请他喝酒,在他醉后要他在一张文件上签了名。这文件写明他参加克格勃组织并收取了金钱报酬。帕贵斯酒醒后,克格勃特务就要挟他,帕贵斯果然上当,他不敢向法国保安局求救,而向克格勃屈服了。

    被收买为苏联间谍后,帕贵斯就顺从地为在法国的克格勃间谍网工作。他把部里的重要文件和机密材料供给苏联人,苏联人给了他丰厚的报酬,但却要求他收集更有价值的东西。

    帕贵斯在巴黎的“克格勃领导人”指示他设法钻进法国总参谋部,以便取得最高机密。帕贵斯果然在1958年跻身于国防部,经常见到戴高乐将军,伺机窃取最高机密。从此,克格勃有办法知道法国政府的决策,甚至在法国的盟国英美还未知道法国最高军备发展和战略计划之前,苏联的领导人已提前知晓。

    1962年,帕贵斯被派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担任副新闻官,成为新闻处第二把手。他搬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AM大厦中办公,刺探北约各国情报的机会更多了。他把北约会议的内部文件、西方以防一旦受核袭击时采取的对策计划,统统给了克格勃。

    他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没人想到他是一个克格勃的间谍。他住着一座价值两万英镑的两层楼的豪华公寓,娶了一个意大利妻子,可谓身价百倍,享尽荣华富贵。就在这时,一个克格勃特务逃离了莫斯科,向美国指出了北约中克格勃特务的渗入情况,也道出了帕贵斯的真相。

    法国反间谍人员闻讯后大吃一惊,没想到克格勃竟然将间谍安插到自己的眼皮底下,并且担任要职。于是立即展开调查,取得有力证据后,将叛徒帕贵斯一举擒获。

    ★俄间谍折戟意大利

    就在苏洛沃夫等人将器材装上挂有南斯拉夫国旗的帆船时,意大利反间谍人员突然出现。人赃俱获,苏联间谍束手就擒。

    苏洛沃夫是苏联的一名外交官,自从到达意大利的第一天,便引起意大利反间谍机关的注意。于是派出一名特务跟踪他,接着得到进一步的情报,证实他是一个克格勃间谍。

    苏洛沃夫十分机敏,他对工业方面的情报非常感兴趣。

    在罗马的电器展览会中,苏洛沃夫以苏联若干代表团领导的身份出现,他在某家参展的意大利公司的陈列处四处张望。

    杰克是这家公司的雇员,反间谍人员发现苏洛沃夫在设法同杰克联系。

    苏洛沃夫对杰克自称叫阿里斯奥,与杰克认识后接着就经常联系。

    有一天,他约杰克出去吃饭,还说同时约了“两个性感的小姐”,但杰克拒绝了。苏洛沃夫于是吐露出真实意图,告诉杰克,他需要帮助,想知道该公司军用产品的情报,特别是船只、飞机和陆地使用的反潜艇雷达。他知道所有这些仪器是由这家公司用美国特许牌照制造的。

    他还明确告诉杰克,如果杰克能办到,轻而易举就能在短期内赚取大把大把的钞票。

    杰克却觉得风险太大,回绝了他的要求。苏洛沃夫还不死心,在另一天悄悄溜到杰克家中,热情地邀请他去吃晚餐,这次连杰克的妻子也在被邀请之列。

    过了几天,苏洛沃夫把杰克请到苏联大使馆,直接提出愿意出一大笔钱购买该公司生产的电子仪器的资料和设计。

    如果拍摄到他提出的上述仪器设计的照片,给他数千美元,还送一架微型相机给他,并要他设法参加该公司在米兰的展览会。

    杰克又一次拒绝了,但苏洛沃夫并不放弃,又约他在罗马中心的斗兽场会面。

    杰克觉得事情越来越不对路,就向反间谍机关报告了,他要同这个苏联人斩断关系,并表示自己是个反苏联的人。

    反间谍人员却要求他照苏联人的要求去办,并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几天后,有一个人走来找杰克,也不说出自己身份,就说:“阿里斯奥叫我来问候你,他叫我告诉你约会的地点已不是在斗兽场,而改到奥古斯都广场,就在瓦尔弗雷多餐室前面。”讲完后转身离去。

    于是杰克来到奥古斯都广场,见到了苏洛沃夫。两人在广场上边走边谈。苏洛沃夫非常小心,不时回过头来看有没有人跟踪他们。接着又问杰克肯不肯合作。

    根据反间谍机关的指示,杰克装出犹豫的样子,支支吾吾没有立即表态。苏洛沃夫坚持要他直接答复,还说要发财就不要怕担风险。

    最后,杰克终于答应了。苏洛沃夫相当满意,告诉杰克不再要求他拍摄什么了,至于以后干什么,要杰克到米兰后,再安排新的任务。

    他要杰克弄了一份公司的商品手册,给了杰克一笔钱作报酬。

    杰克提出那份手册要是落在坏人手中很危险,苏洛沃夫说:“不用害怕,这手册现在已不在罗马,早已送到莫斯科去了。”

    在另一次见面时,他又向杰克提出特别对MLT5和MLT8雷达仪器感兴趣,并交代要杰克在工展设法留意某几家公司,其中包括瑞士的火箭生产部门。

    在米兰工展,苏洛沃夫同另外两个苏联人来了,那两个苏联人放哨,苏洛沃夫才简单同杰克约定找另一个人联系。

    没过多长时间,杰克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个意大利人打来的,约他见面。

    杰克会见的是一个身材魁梧、胡子浓密、西装笔挺的四十来岁的意大利人,他自称狄诺·艾伯第,是苏洛沃夫同杰克之间的联络人。

    苏洛沃夫曾突然到杰克的家去,拿走所要的材料,幸好杰克早有反间谍机关供给的假材料,可以应付他。

    有一次,苏洛沃夫又要求杰克尽快搞到AN·TPS1D和AN·TPS1E这两种雷达仪器,并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不惜任何代价也得把它从意大利弄出去。”他还威胁说:“假如不能成功,证明你能力低下,以后我们不用再合作了。”

    不久,苏洛沃夫提出了几样器材,说道:“这些东西是不卖给苏联的,不过不久会有一艘挂南斯拉夫国旗的帆船来,可以用这艘船将要买的器材运走,其中包括雷达、声呐、无线电话、无线电话、遥控航行仪等,你得立即把买到的仪器装上船去。”

    就在苏洛沃夫等人将器材装上挂有南斯拉夫国旗的帆船时,意大利反间谍人员突然出现。人赃俱获,苏联间谍束手就擒。

    ★美特工撒下诱饵,苏间谍自投罗网

    联邦调查局的两名特工人员,每人身带一支手枪和一架步话机,钻进了经过改装的行李箱。然后随同林德伯格前去同吉姆进行最后一次电话联系。

    1978年的一天,艳阳高照,碧空如洗。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西岸码头上,一艘豪华的苏联游船“哈萨克号”正缓缓地进港抛锚。跳板刚刚架好,那些在船上待了六七天的人们,便迫不及待地上岸了。

    这时,一个名叫林德伯格的乘客躲在舷梯的一旁观察,看着拥挤的人群鱼贯上岸。

    林德伯格是美国海军少校,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港反潜基地海军航空站任军需官。

    昨晚,他在船上写了一张字条,内容为:“我想在退休之前挣到一笔巨款。我可以向你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情报。如果你们感兴趣,请于1978年8月30日上午11∶45打电话找‘艾德’。电话号码是×××。”收信人是苏联大使。

    他站在舷梯上,微微渗出细汗的手不时地摸着口袋,生怕那封信飞走似的。当他走近一名高级船员时,像给小费一样,把信递给了他。

    “这是什么?”那个船员问。

    林德伯格面带微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热情款待。”说完,立即走下了跳板,上岸而去。

    林德伯格在海关服役多年,工作非常优秀,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五口,妻子凯瑟琳,还有三个女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计划再服役两年就退休。可是,他为什么要去充当特务,向苏联人出卖机密呢?

    这件事还得从1977年4月说起。有一天,美国联邦调查局海军调查处一位名叫特里·塔特的工作人员,亲自登门到林的办公室拜访。他问林德伯格愿意不愿意帮他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并且说:“我不想马上得到答复。因为这是一次特别机密的任务,甚至对您夫人及您的上级都不能透露只字。执行这次任务,需要有极高的事业心,您将不会得到任何物质、金钱的奖励,完成这次任务本身就是最高的奖赏。即使任务完成了,这件事也是秘密,必须守口如瓶。”

    林德伯格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两年前,他曾自愿到南极洲为海军执行一次任务;1958年,为了完成一项任务他曾在一艘驱逐舰里蹲了两个月;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为了执行一项特殊使命,他曾登舰驶进猪湾。在即将退役之前再来一次冒险,实在是够刺激的了。但是,他又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任务,直到5月初,塔特才对他讲明了情况。

    “据我们了解,苏联人现在正把在纽约的联大外交使团作为间谍基地。纽约至新泽西地区是搜集海军情报的好地方。我们还认为‘哈萨克号’游船与这也有关系。说实在的,我们怀疑他们是在利用那艘停泊在纽约的游船作为招收间谍的水上中心。我们想叫他们露出破绽,而你则充当这一诱饵。你可以扮成一个有机密情报要出卖的美国人。”

    林德伯格经过反复考虑,终于答应下来。

    7月17日,林德伯格来到纽约,在世界贸易中心斜对面的一个小公园里,见到了联邦调查局人员,领取了乘“哈萨克号”去百慕大群岛观光的旅费。8月13日,林德伯格对妻子说他要到底特律出差,为海军购买大批货物,然后便登上“哈萨克号”。

    上船之前,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反复交代,一定要注意保密。他终于在海上战战兢兢地度过七天七夜,在离开该船之前,递上了那封接头信。

    十天很快过去了。8月30日这天,林德伯格开车来到内普丘恩镇。

    这儿是新泽西中部一个特别拥挤的十字路口。他将车停在一个电话间旁边,自言自语地说:那封信会不会起作用呢?11点45分,电话铃响了。“喂,艾德!我是吉姆,我们收到了你的信,而且很想同你见一面。”他们约定一星期后再通电话。

    一星期后,在同一地点,电话铃又准时响了。

    “艾德!”吉姆说,“你现在马上开车去阿兹伯里公园内的希尔斯商场。入口处有一排电话,半个小时后,你必须在最右边那个电话旁等候。”

    林德伯格按时赶到那里,见到了吉姆。吉姆告诉他,有一张小纸条塞在一个磁性的钥匙环里。钥匙环就放在他所在的那个电话间的架子下面,字条上写着下次电话联系的时间和地点。最后还提出了32个问题要他回答。如有没有接触过机密资料、是否可以将这些资料交给苏联人、能不能将这些机密资料带回家等,并要他当场作出回答。

    林德伯格的回答令吉姆非常满意。这倒使联邦调查局陷入两难境地。如何挑选可供林德伯格出卖的情报呢?这情报必须既不使苏联人失去兴趣,又不使美国的利益受到损害。

    他们翻遍了莱克赫斯特基地的档案,才找出几份关于反潜战的机密资料,由林德伯格提供给苏联人。

    每次,林德伯格都按照吉姆的指示,把情报放在罐头盒子里扔在指定的地点;然后,再到电话间接受指示,根据指示去寻找一个牛奶瓶子,里面装着苏联人给他的报酬。第一次,林德伯格得到了2000美元,以后又分别得到了4000美元、5000美元。

    事情的进展很顺利,联邦调查局感到应该进行认真监视以获取罪证。

    他们不仅到处安插耳目进行跟踪,而且还开始对林德伯格与吉姆的交换现场进行电视录音录像。

    他们很快查出经常同林联系的人驾驶的道奇车使用的是联合国的执照,驾车人就是联合国苏籍雇员切尔尼亚耶夫。

    联邦调查局在林德伯格的汽车上装配了一架遥控照相机,一部电台,还装了一个特别按钮。如果林为了故意拖延时间,需要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他可以按动那个钮,造成汽车轮胎跑气。

    联邦调查局很快便发现,与切尔尼亚耶夫一起行动的,还有另外两个苏联人。一个叫恩格尔,身体健壮,胡须浓密,是联合国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另一个叫齐尼瓦金,一头黄发,看起来有些苍老,是苏联驻联合国外交使团的三等秘书。

    他们在恩格尔进电话间给林德伯格打电话时录了像,也录了音。经过对照,确认此人就是“吉姆”。

    在经过半年多的侦察之后,联邦调查局终于准备行动了。

    但是,塔特对林德伯格说:“只有当被告人被捕时持有真正的重要情报,审判团才能判他们犯有合谋盗窃军事机密罪。”

    于是,决定下次见面时,让林给苏联人送些真正有价值的情报。

    林德伯格的汽车被联邦调查局进行了改装,使得特工人员有了藏身之所。

    5月20日,联邦调查局的两名特工人员,每人身带一支手枪和一架步话机,钻进了经过改装的行李箱。然后随同林德伯格前去同吉姆进行最后一次电话联系。

    在汽车仪表板上的小贮藏柜里,放着五个装有机密情报的小盒子。每个盒子都是密封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苏联人被捕时销毁证据。

    到了乌德市里奇商业中心后,林德伯格走进那个指定的电话间,第一次电话非常顺利就接上了。接着,林又穿过步行街来到了第二个指定的电话间,取出新的指示,后又驱车前往投递区。

    这时,林把纸条传给了藏在车里的特工人员,他们立即将情况通报给正在等候的小分队。

    投递区是一块荒无人烟的空旷地。林德伯格将车子停在路旁后,便快步朝一棵枝繁叶茂的松树走去。在树下,他找到了一个罐头盒,里面有4000美元和一张纸条。

    他把装有情报的盒子留在那里,然后便开车离去。

    当苏联间谍前来取情报时,美国特工从天而降,将其当场抓获。

    三名苏联间谍分别是:切尔尼亚耶夫、恩格尔和齐尼瓦金。

    当时,情报盒子在齐尼瓦金手里,因为他享有外交豁免权,只好马上将他驱逐出境。而切尔尼亚耶夫和恩格尔则被指控犯有密谋收买军事机密罪,两人均被判处50年有期徒刑。

    在这场间谍斗争中,苏联人员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反而白白花了好多钱,还有两人被投入监狱。正应了那句老话“赔了夫人又折兵”。

    ★“布朗希尔迪”终止始末

    克格勃收买了柯达厂的两名员工,让他们将偷到的文件交给卢森堡的一个化学师——苏柏特联络员,由他拍成微型胶卷,藏在牙膏筒里,放进从奥斯坦开往华沙的一列快车的一个厕所水箱里。

    1965年4月14日,柯达摄影器材公司的几位工作人员被告上法庭,罪名是出卖工业秘密,民主德国的间谍将秘密拍成微型胶卷,收藏在牙膏筒内,寄到东柏林,然后交到莫斯科克格勃手中。

    这起经济政治间谍案,由克格勃策划,民主德国间谍负责执行,意图偷窃英法共同研制的协同式飞机的设计,这次行动叫做“布朗希尔迪”计划。

    执行“布朗希尔迪”计划的特务有两个总部,一个设在布鲁塞尔,一个设在奥斯坦。克格勃收买了柯达厂的两名员工,让他们将偷到的文件交给卢森堡的一个化学师——苏柏特联络员,由他拍成微型胶卷,藏在牙膏筒里,放进从奥斯坦开往华沙的一列快车的一个厕所水箱里。

    这一间谍活动从1962年到1965年,历时三年多,在伦敦、巴黎和卢森堡一共有20多个间谍参与其中。

    苏柏特受克格勃收买,刺探工业情报。因为他经常到民主德国去参加莱比锡交易会,引起了反间谍国际刑警的怀疑。

    苏柏特被捕后非常恐惧,警方还未审讯,他就自动招供,承认带两个柯达厂的人员——英国人肯尼斯和康威到过东柏林间谍机关。

    当然,苏柏特被捕一事,反间谍机关严格保密,同时发现他肯合作,就将他释放,然后放长线钓大鱼。终于发现还有个联络人是苏联航空公司的代表谢尔盖·巴甫洛夫。

    由于政治原因,法国政府没有逮捕巴甫洛夫,只是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将其驱逐出境。

    克格勃知道他们的计划已被发觉,立即将苏联特务和民主德国间谍撤离法国。他们逃到西柏林,从那儿回到东柏林总部。

    行动了三年的“布朗希尔迪”计划就这样宣告终止。

    ★巧识商业间谍的花招

    王老板设宴招待李小姐,以表示谢意。酒逢知己,王老板心花怒放。两人频频举杯,开怀畅饮。醉眼蒙眬的王老板搂着娇羞迷人的李小姐回到房间后,一阵阵骚动从心底直往上涌……

    商业秘密因其自身所具有的高含金量,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商业秘密失窃所造成的损失是令人咋舌的。严重之时,甚至导致企业倒闭、破产。商战中的窃密手段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既有简单的内部泄露,也有外人蓄意的计谋窃取。

    吃里爬外,家贼难防

    某除尘设备公司的张经理近来格外高兴,因为这一段时间生意非常顺手,接连做成了几笔大买卖,给公司赚取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同时他也从中得到不少提成。前不久他又与S市冶炼厂谈妥了一笔生意,对方一下子购买6套ZX-L设备,价值200多万元,只等签订合同了,张经理怎能不高兴呢!

    但是,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对方一直没有来。张经理等得不耐烦了,便让销售科同对方联系,通知他们尽快来办理手续。

    对方来电称,因为情况变化,不再需要设备了。

    对此,张经理心里狐疑起来:谈好的事,怎么突然变卦了呢?这里边一定有问题。他立即指派专人赶赴S市,要求务必搞清究竟是怎么回事。

    派去S市的人回来报告,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正当对方准备前来办理合同手续的时候,有人找上门去,拿出一套ZL-X设备的图纸,声称凭这套图纸便可以生产出该设备,并索价3万元。S市冶炼厂认为,如果有了生产图纸,还买设备干什么?经证实图纸真实无误,便与来人做起了幕后交易。几经讨价还价,最后以1万元人民币成交。为此,停止了与除尘设备公司的协议,立即投入试制过程。

    张经理听后大为震怒,立即指示追查,同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案情很快真相大白。本厂职工刘某利用图纸管理不严和自己可以接触图纸的便利条件,私自复印了全套图纸,伺机出卖谋利。虽然刘某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除尘设备公司因管理不严,忽视保护自己的技术秘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不仅丢掉了千余万元的生意,而且他们将面临S市冶炼厂的残酷竞争。

    借“色”敲诈,有苦难言

    在工业间谍中,如果说像刘某这样吃里爬外的人比较难防的话,而有些科研人员由于花心而授人以把柄,从而将商业秘密泄露出去就不太应该了。

    情报界把女间谍形象地称为“燕子”。在现代的商战中,以窃取商业情报为目的的燕子们,飞来飞去,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

    年轻的王老板可谓一帆风顺、春风得意。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顺顺当当。几年前,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一家颇有名气的大公司工作。凭着出众的才华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很快获得了公司领导的信任,并被委以重任,出任公司科研所所长。他也确实不负公司重望,与所里的同志们一道开发出了我国新一代防腐涂料,填补了国内空白。由于该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价格相对较低,投放市场后深受用户好评,订货者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迅速抢占了国内大半市场。

    该产品有这样好的销路,好几家厂子找上门来要求转让该技术。据粗略估算,仅技术转让费就高达3000万元。王所长被商界誉为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常有介绍他的文章见诸报端。

    随着名声增大,他感到再在公司工作已不足以实现自己的全部价值,便辞去公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了王老板。准备与原公司抢夺市场,一争高下。

    在一次商业界与新闻界联合举办的舞会上,王老板邂逅了某报记者李小姐。王老板英俊潇洒,商界骄子;李小姐性格开朗,热情大方。二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舞会结束了,两人竟然有些难分难舍。李小姐相约改日再见,对他进行专门采访,准备写一篇通讯。

    过了几天,李小姐如约而至,来到了王老板下榻的宾馆。他们从下午一直谈到晚上,王老板设宴招待李小姐,以表示谢意。酒逢知己,王老板心花怒放。两人频频举杯,开怀畅饮。醉眼蒙眬的王老板搂着娇羞迷人的李小姐回到房间后,一阵阵骚动从心底直往上涌……

    正当王老板同李小姐缠绵之际,门被打开了,一个身强体壮的男人出现在他们面前。李小姐撕去了脉脉含情的面纱,向男人哭诉着被非礼的经过。王老板一下蒙了头,知道中了人家的“美人计”,乖乖地交出了防腐涂料的配方。

    隔墙偷听,防不胜防

    美人计难挡,隔墙之耳更难防。

    南方某无线电设备厂一女工,最近不断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便向公安和电信部门报了案。经过联合追查,发现骚扰来自本厂销售科的一部业务专用电话,而销售科晚上没有人值班,电话没有人使用。原因何在呢?

    公安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这部电话线上搭有另外一条线。厂方人员几经回忆也说不清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连的这条线路。不过,公安人员在距该厂不远的一间房子里当场抓获了疑犯冯某。

    在冯租的这间民房内除了装修豪华外,公安人员还发现了一套颇为先进的全自动的录音窃听装置。缴获的物品里有十几盘录音带和几大本根据录音整理的通话记录,记载了该厂近几个月来所有的业务往来电话内容,并且分门别类。如:某月某日,当地一家工厂联系购买该厂产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条件等。经厂长和业务人员回忆,这笔生意后来莫名其妙地没有了下文。

    据冯供称,他窃听的目的纯粹是为了窃取商业情报。利用窃听到的情报,他已经赚了近10万元。其实,在商业情报被窃听的两个月之中,该无线电设备厂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余万元。如果不是因为冯某得意忘形,利用电话进行骚扰,不知何时才能发现这一天大的秘密。

    抓住漏洞,巧钻空子

    我国对商业秘密认识较晚,保护意识不强。外国商人瞅准这个空子,经常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价值巨大的商业情报。

    “两步发酵法”是我国研究发明的生产维生素C的先进方法。世界两大产业国瑞士和美国闻风而至,你争我抢,要购买专利。但一星期后,某大学却在报上将这项成果的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刊登无遗,结果这两国只花了一本杂志钱便各自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还有一次,中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人造卫星的消息披露后,某国间谍立即行动,制订了详细的“东方计划”搜集情报。谁知事后三天,卫星的运行轨道、无线电遥测频率等核心机密却被几家报纸毫无保留地和盘刊出。“东方计划”没等实施,就已经实现。

    假借“考察”,暗中行窃

    我国南方某县生产的龙须草席,手工精湛,适用美观,是消费者非常喜爱的产品,清朝时曾是地方政府献给皇帝的贡品。这种草席从1953年开始出品,销售日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曾在世界工艺品展览会上被誉为“中国独有的工艺品”,被国家列为出口免检商品,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因此,这项传统工艺技术属于国家秘密,国外很多商人都想窃取其制作技术。

    1980年,一个东方国家派了两个人专程到这个县考察龙须草席的生产,在接待中我方人员麻痹大意,在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让这两个外国人参观了生产的全过程,允许他们对每道工序进行详细了解和拍照,使他们掌握了全部要领。这两个外国人回国后不久,就制造出相应的机器,并生产出这种草席,从而结束了这个国家进口我国龙须草席6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同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导致中国龙须草席“风光不再”,生产和出口急剧下降,由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景泰蓝制作精美,名扬四海。外国首饰制造商对其制作方法垂涎已久,总想仿造。一天,一个日本华侨突然以“代理商”的身份来到中国,向接待部门提出要参观景泰蓝制作过程。工厂接到此接待任务后,派人陪同参观工厂,认真讲解了景泰蓝的整个制造过程,说得这个华侨笑逐颜开,一边参观一边对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从头到尾拍了照片。然而,这个“代理商”回到日本不久,国际市场突然出现了“日本制造”的景泰蓝。由于防范意识淡薄,中国千年绝技的制造机密,就这样白白拱手送人了。

    不惜自残,换取同情

    丹麦的啤酒清凉爽口,味香色纯,在世界各地有口皆碑,销售量在国际市场名列前茅。为窃取丹麦的啤酒配方技术,日本一个啤酒商不远万里,专程来到丹麦,绞尽脑汁,上演了一场冒生命危险的苦肉计。

    一天下午,当丹麦一家名牌酒厂的汽车驶过他身边时,他装作突然失足,把一条腿伸到飞转的车轮下。随着一声惨叫,他倒在血泊之中。由于抢救及时,他侥幸保住了一条命。

    该啤酒厂老板前来探望他时,他装得非常可怜,提出了一个要求:自己不幸在异乡成了残废,再也无法回国谋生,只求老板允许他进厂当个看门人。老板出于人道主义,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一年之后,这个看门人利用看门之便,窃取了丹麦啤酒配方秘密,神不知鬼不觉溜回国内。半年后,这个“看门人”就生产出一种优质啤酒,打进国际市场,给丹麦啤酒带来巨大损失。

    ★剥去女间谍的伪装

    “五彩缤纷”走进大楼,拽掉上衣、假发和墨镜,假发下面是黑色三角巾;两手扯掉粘在皮鞋上的鞋底,拉下连衣裙下摆,抱起脱下的伪装衣物,扔进垃圾箱——总共只用了9秒钟。

    在20世纪70和80年代,以使馆人员身份作掩护在莫斯科工作的英美间谍特别喜欢乔装打扮。变换装束似乎成为他们顺利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

    中央情报局女间谍玛尔塔·彼得森的对外身份是美国驻莫斯科使馆副领事。1977年7月15日,她奉命前去秘密地点,给打入苏联外交部的安德烈·奥戈罗德尼克进“鹅卵石”。

    彼得森将车停在“俄罗斯”影院前,匆忙走进放映厅。那里正放映电影《红与黑》。盯梢的人远远地看着她,因为她的穿着十分显眼:白底大花连衣裙。

    她坐在紧急出口处的座位上,装模作样地察看了10来分钟。当确信没人注意自己的时候,她文雅地掀起连衣裙,拽出黑色裤子和上衣,扣好扣子,松开扎在一起的头发。装扮完全变了样的彼得森离开了座位,她现在已变成“黑衣女子”。她没有走向自己的汽车,而是坐上公共汽车,然后换上无轨电车和地铁,来到了克拉斯诺卢日斯基桥,而埋伏在那里的人早就等着她呢。

    当彼得森在秘密联络地点放东西的时候,突然烟火迸发,一片通明。此刻,这位副领事摆开架势,同抓捕她的人练起跆拳道。但这在弗拉基米尔·扎伊采夫面前太不自量力了。要知道他是克格勃著名的散打高手,不费吹灰之力就制服了这名女间谍。

    彼得森被带到克格勃总部,美国使馆参赞立即被召见。当着参赞的面,克格勃的人打开了伪装成“鹅卵石”的匣子,里面有上级的指令、调查表、微型相机、黄金、钱币和两瓶剧毒药片……

    1989年1月,中央情报局女特工芭芭拉·基斯来到莫斯科会见美国“鼹鼠”布利扎德。她头两天一直在莫斯科游逛,打扮得花枝招展:黄色上衣、红色超短裙、白色长筒袜、15厘米高的高跟鞋、披肩的紫色假发、遮住半个脸的大墨镜。监视她的人因此管她叫“五彩缤纷”。后来才知道,她如此打扮是为了迅速摆脱盯梢,也是同布利扎德接头的暗号。

    “五彩缤纷”在同间谍接头的那一天,布利扎德和“五彩缤纷”先后进入一幢老式的四层楼房。克格勃的侦察人员立即分成四组:第一组留在车里拍摄“五彩缤纷”的活动;第二组绕过大楼,在后门站好位置把守;第三组埋伏到她出来时必经的地方——米亚尼茨卡;第四组跟着这位美国人,看着她要找谁。

    在大楼入口处,侦察人员碰到一个弱不禁风的黑衣女子,她头戴黑色三角巾,手拿念珠,两眼看着脚底下,嘴里不出声地念叨着什么。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修女。侦察人员侧身把她让了过去,接着就往楼上爬。从一层到四层,他们走近每家门口偷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楼道也鸦雀无声。见鬼,“五彩缤纷”消失了。他们来到街上,用对讲机问后门的同伴,那里回答说:“没有,没有任何人出来过。”

    糟糕,跟踪对象跑掉了。接着,他们开始回放摄像机摄下的录像,突然发现“五彩缤纷”走进大门的时候在解上衣。9秒钟后,侦察人员跟了进去,又过了一秒钟,“修女”走了出来。她用双手拉了一下连衣裙下摆,然后小跑着走向米亚尼茨卡。行动指挥者通过对讲机询问第三组是否看到这个人。那里回答:“是的,有这样一个人。我们还感到奇怪,天这么冷,她竟穿着单鞋。她伸着手跑上路,跳进赶来的汽车里。我们猜想这个女孩儿可能冻坏了。可她却无所谓,坐在车上还笑着向我们招手呢!”

    已经清楚“五彩缤纷”到哪里去了。可她怎么能用9秒钟就让别人认不出来了呢?

    侦察人员走进大楼,查看了垃圾箱。发现了黄色上衣、带高跟的鞋底、紫色假发和固定在假发上的墨镜,还发现一个撕断的松紧带,好像是扎头发用的,只是又长又细。

    两名侦察人员对这些衣物进行了试验,想揭开她迅速换装的秘密。原来这是9秒钟的“戏法”:“五彩缤纷”走进大楼,拽掉上衣、假发和墨镜,假发下面是黑色三角巾;两手扯掉粘在皮鞋上的鞋底,拉下连衣裙下摆,抱起脱下的伪装衣物,扔进垃圾箱——总共只用了9秒钟。而红色超短裙只是黑连衣裙的衬里,用松紧带固定在腰上。女间谍拽断松紧带,超短裙就变到里面去了,而外面则成了黑连衣裙。

    这种摇身一变的本领在当时成了西方间谍执行任务时屡试不爽的招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