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质朴的陕西人-写在《陕西精神》系列图书出版之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强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精神。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陕西人,行走在这方历史文化中的陕西人,来到了我们面前。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15万年前,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踪迹,从蓝田猿人、大荔智人到半坡先民,展示了陕西境内中华民族祖先进化发展的轨迹。大约6000年前,炎黄部族崛起于渭水中游和陕北高原,自此中国摆脱蛮荒,进人文明时代,炎黄二帝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以后,陕西不断创造着各类文明成果,在很长一段历史征途上引领着整个民族的发展,成为中华文明丰厚的培养基。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陕西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着14朝1100年的建都史,周秦汉唐更是中华历史璀璨的明珠。

    “诗书礼仪”承载着周王朝最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周公制礼作乐,并以礼乐制度规范社会、教化民众,促进了王朝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为这块土地植人了尚德重礼的基因。

    大一统的秦帝国虽然只存在了15年,却让陕西彩虹般熠耀在历史的星空,淋漓尽致地彰显了“赳赳老秦”的伟岸精神。偏于一隅的弱国却能放眼天下,广揽人才,变法图存,强国富民。是陕西人以自己爱国奉献、智慧勇猛、务实进取的巨大精神力量,铺平了统一华夏、立法治国的道路。

    汉承秦制,长安为都,历史的舞台再次聚光陕西。从汉初开创“文景之治”,到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的伟业,再到昭宣中兴、王莽改制,大汉雄风再度激荡出“赳赳老秦”的精神辉煌。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空前提升,汉字、汉语、汉文化,有如春风化雨润泽中华大地。张骞凿空西域、苏武持节牧羊、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情结,让陕西人、中国人好不扬眉吐气。

    建都于长安的隋唐王朝,将中华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唐代以强盛国力为基础,行开放包容之方略,使古代中国步人了最为辉煌的时期。“贞观盛世”“开元盛世”,道不拾遗、夜无闭户,社会和谐、民族亲善,百姓富足、厚德载物,崇文好诗、声威远播。魅力十足的大唐精神尽显开放进取的大唐气象,长安成为了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周礼、秦制、汉风、唐韵,育易、生道、立儒、融佛,这既是5000年中华文明的结晶,更是老祖宗馈赠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都是引导我们陕西走向和谐昌盛、文明繁荣的精神动力。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陕西人的灵魂。三秦大地的山山水水既以其丰富的物产世代养育了我们,也以其大自然的神力和空灵润泽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关中八百里秦川,肥田沃土,风调雨顺,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源头。在漫长的岁月里,秦人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着“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生活,吟唱着激情高亢的秦腔,养成了深沉质朴、耿直豪迈的性格。由于地处“京畿”,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温良恭俭让”思想的熏陶教化,培育了务实进取、尚德重礼、宽厚包容的优良品德。

    地处秦岭巴山之间的陕南,是京城通往川滇黔桂的要津。这里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最适宜人类居住,陶冶出温润平和的民风和独辟蹊径的创造才能。唯山峦重叠,交通险峻,让多少人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喟。秦巴夹道中的陕南,和平时期可谓“世外桃源”,战乱一起则是历史的后院,成为周围百姓退却存身的家园。故陕南多移民,形成开放包容、勤劳睿智的生活态度。

    黄土高原上的陕北,是农耕文化、草原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区。这里山川秀丽、水草丰美,古往今来,各族人民在这里描绘了一幅又一幅民族融合的壮丽画卷,养成了陕北人刚毅豪迈的性格和宽广包容的心态。陕北曾经多次成为农民起义的策源地,成为红色革命的根据地和新中国的摇篮。而今,镇北台雄风犹在,统万城依稀可寻,见证着这里威武悲壮的历史。

    近代以降,陕西精神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陕西是最先响应辛亥革命的省份。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在陕北13年的革命实践,使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走向辉煌。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陕西精神在实践中更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广大三秦儿女,万众一心传承历史文化,创新进取发挥区域优势,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领军者,科技发展的排头兵,使陕西由经济欠发达省份升位为中等发达省份。当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又提出了“经济强、科技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奋斗目标,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教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新陕西,将更加精彩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可爱的陕西,天宝物华,地灵人杰,数千年来精英辈出。据统计,历代出生于陕西的皇帝就有48个,宰相127个,其他仁人志士、民族栋梁不计其数。周文王、秦孝公、秦始皇、汉文帝、汉武帝、唐太宗、司马迁、张骞、苏武、杨震、孙思邈、柳公权、颜真卿、白居易、张载、于右任、杨虎城、刘古愚、李鼎铭、刘志丹、习仲勋、吴宓、马健翎、柳青、侯伯宇、周尧、赵梦桃、牛玉琴、熊宁……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颗颗闪耀的巨星。他们中有雄才大略、明德达人的圣君贤相;有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谋臣勇将;有忧国忧民、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巧夺天工、卓尔不群的科技大家;有才华横溢、文章千古的文人学士;也有进取奉献、行善扬德的平民英雄。他们锻造了陕西精神的内核,展示了陕西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陕西省委的倡导下,陕西省委宣传部向社会征集新时期陕西精神表述语,经过对历史的回顾、梳理、归纳,概括为“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20个字的陕西精神,并写进了2012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客观地说,简单的20个字远不能囊括陕西精神的全部,但它却集中了陕西精神的核心内容。这20个字所囊括的内容在整个陕西发展的历史演进中并非总是齐头并进,但抛开阶段性的侧重,从总体来看,它们始终是一个清晰而完整的体系,并且始终一脉相承。它们的形成离不开历代先进文化的积累,离不开陕西人民广泛而持久的生活实践,离不开古往今来道德楷模的率先垂范。似一条条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滋润并满足着三秦大地的精神渴求。它们推行开来,必然成为人民群众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像一条磅礴的大河,气势恢宏地影响和引导着陕西人民的道德风尚和社会进步。

    毋庸讳言,陕西精神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相连,同出一源。但同时,陕西精神又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特点和内容。这些特点和内容,既是一种特定地域中生存方式的自然形成,也是群体聚居过程中的逐渐积累,更是人类进步和走向文明的教化结果。

    爱国守信彰扬的是信与忠。信义为重,忠诚至上,它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人们处世之道和报效国家的态度。陕西人待人接物看重的是实诚,讲究的是实在,这就是守信;陕西人忠心为国,古有张赛克服万难“凿空西域”,苏武历尽艰险、持节不辱,求得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近有10万子弟兵中条山浴血奋战,拼死阻断日寇入陕西进的铁蹄;今有陕西人万众一心,坚定不移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就是爱国。

    勤劳质朴倡导的是勤与俭。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在改造自然、融于自然的过程中,陕西这一方山水要求它的子民勤恳劳作,俭朴生活,经年累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陕西人勤劳质朴的生存方式。反过来,这一植于骨髓的生存方式又决定了陕西人生存与发展的生活理念: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宽厚包容侧重的是容与和。宅心仁厚、理性平和,这样才能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公正为基础,包容为风尚,这样才会培育昂扬向上的社会环境。唐太宗笃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正是由于这种宽广博大的胸怀,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盛世”。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多么铿锵有力的语句,它向人们昭示,宽广包容的胸襟将产生超乎想象的神奇!

    尚德重礼关注的是善与雅。它强调人们精神的培育,品质的养成;追求文明的社会风尚、社会礼仪和雅致的社会情趣;彰显真善美,抑制假恶丑。它是人类文明进步最重要的成果,中华文明最核心的内涵。而陕西作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数千年来始终沐浴中华文明的春风,受其熏陶、教化,尚德重礼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古老的三秦大地。

    务实进取强调的是实与变,是人们改变现状,追求美好的价值取向。务实就是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艰苦的努力铺就通往成功的路径。而进取,既是务实的延续,又是务实的结果,通过变革创新,拼搏奋斗,实现理想。新的时期,务实进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要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要违背科学规律蛮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社会干实事,为百姓谋实利,而不要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当代陕西人,正以务实进取的精神书写着日新月异的新篇章,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还是环境治理、民生改善、文化建设,陕西都以绚丽夺目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

    今天的陕西已经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这个关键时刻的具体涵义是: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条件已经具备,整个陕西经济正走在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中。在这样一个时刻,加强道德塑形和精神引领尤显重要。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策划指导下,陕西出版集团属下的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从2012年5月起组织编辑了这套五卷本的《陕西精神》系列图书。全省几十万民众网上参与,几十位专家学者怀揣责任,扑下身子,沿着五千年来的历史留痕,一点一滴地搜集和发现,一点一滴地筛淘和甄别,让我们最终完成了这部书稿的编撰。

    感谢圣贤先哲,他们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为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厚的精神遗产。

    感谢先进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崇高品质,为我们树起了境界不朽的学习楷模。

    感谢全省人民,他们用自己的无言支持,为我们匡扶道德、锻冶信仰、净化心灵、追求崇高给予了最平凡也最有力的鼓舞。

    2012年8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