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食物可慰藉-吃面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年少时期的记忆往往就锁定在一些微小的事物上,

    于我而言,这一碗海鲜面

    似乎承载了青春少女时期的种种过往。

    文/张小末

    1

    某段时间里,我对自己骨子里的北方人特性深信不疑,而这唯一的信心来源于我对面食的钟爱,每周最怕顿顿都是米饭,总要找点儿面食间隔着吃,才觉得肠胃是熨帖的。芦笋鸡蛋鲜虾馅的饺子、雪菜豆腐干馅的包子、荠菜鸡汤馄饨、白虾青菜汤年糕,而其中尤以面条为心头好,炒的拌的汤的,浇头可以变化出几十种,就这么想着,似乎肠胃已得到极大的抚慰了。

    年长之后,当然晓得自己以为的北方特性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但这种根深蒂固的钟爱,那么多年就藏于心底某个角落,会在某一刻不期而至,令你动了吃面的念头。反复思量起来,这似乎是从小埋下的引子。

    2

    我出生在沿海的渔港小镇,那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以“溪流入海处山岩直逼海中”而得名石浦。江南风物到了此处,婉约旖旎如此种种几乎无迹可寻,海水混浊而带有泥色,并非你向往的水清沙幼;空气潮湿并带着浓浓的鱼腥味,初来乍到者是肯定不习惯的;海风能把皮肤白皙的女子吹成小麦色;而海边人家的性情也多数豪爽好客,请客吃饭嗓门儿一定是敞亮的,外来不知情的甚至以为在吵架。至于说到面,那是一碗分量极足的海鲜面。

    石浦的面有两种,一种叫米面,一种叫麦面,顾名思义,米面是米磨成粉而制作成的粉干,麦面则是小麦磨成粉而制作成的大家惯常熟悉的面条。海鲜面是小镇家家户户都喜欢的吃食,黎明时分,“太阳浸在海水里,小镇是一艘湿漉漉的船”,妇人们去早市上买小海鲜——小黄鱼、蛤蜊、蛏子、水潺、白蟹、虾等,都不昂贵,但一律是鲜龙活跳的,它们“还遗留着海水的味道”,加点儿葱姜煮熟,就是最好的面浇头。其他地方的面条,讲究高汤做底,似乎有了高汤才有信心烧出一碗好面,但石浦的海鲜面不同,这是来源于大海的馈赠品,有着最原始最优质的食材,因此完全可以凭借清水下锅,就端出一碗透骨鲜的面条来。初中三年,我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学校,学校在小镇的新区,而家在小镇的老城区,一段不长不短的路程。冬天,捏过自行车的手冰冷冰冷,这时候,一碗刚刚出锅的海鲜面就是最好的取暖之物,我端着面,先喝口汤暖暖胃,香气在小小的屋子里弥漫开来。再来说浇头,母亲喜欢依据时节做吃的,故而食材常常不一样,有时面里还卧着个黄澄澄的荷包蛋。如此一大海碗,满满的像座小山,我常常十分钟就解决了,酣畅淋漓,身心俱暖。

    年少时期的记忆往往就锁定在一些微小的事物上,于我而言,这一碗海鲜面似乎承载了青春少女时期的种种过往。那时候的沉默少言,那时候的顽劣叛逆,那时候的懵懂憧憬,那时候的惊心动魄,虽然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母亲争吵置气,却总是在这样一碗海鲜面之后忘记了烦恼,温暖的食物里蕴含着巨大的治愈功能。有一年,中学同学在相邻的城市聚会,旧时青葱少年现已多数定居他乡,聊起小镇和昔年旧事,令大家念念不忘的居然是一家面馆——南屏路上的如意面馆,多少次约会玩耍之后的消夜圣地。那个陪伴你吃面的人,也许此后就去了远方,也许在时间的打磨下,她的样子都已经模糊不清,但她与你在灯光下坐在一起吃面的场景,一定会永远镌刻在心头某一处,会在此后琐碎漫长的生活里令你回忆,令你感到生动而不孤独。某一次,与杭州的几位朋友聚会,诗人周小波老师刚从石浦归来,念念不忘的除了肥美的梭子蟹,竟也是早餐所食的一碗海鲜面。“那么大一碗海鲜面!”他比画着,赞不绝口。

    中国版《深夜食堂》开播伊始,深夜吃泡面的夸张情节被网友嘲讽颇多,那个周末,我也在家做了一碗面——香菇鸡丝面,食材简单却令人温暖,在城市每一栋冰冷的建筑里,在一个个晚归的孤独身影后,这样一份家常的食物,令你在奔波、劳累甚至沮丧之后重新获得力量。

    面是我心里的某一个符号,吃面是一件具有象征意味的事,定居杭州之后,意外发现,这个典型的江南城市面馆林立,颇多故事。杭州最具代表性的面叫“片儿川”,用雪菜、瘦肉片、笋片做浇头,最早是杭州老店奎元馆首创,三样食材用沸水汆煮,再加人工手制的面条烧煮而成,味道鲜美。老店的面条自然是有故事的,相传清时到杭州来赶考的全省各地读书人很多,奎元馆店主为招徕这些读书人的生意,就以雪里蕻菜、笋片、猪肉片烧制成的大众化的面条专门供应外地穷苦书生。有一次,一位年轻秀才来吃面,只要一碗阳春面,店主见他眉清目秀,家境贫寒,特意赠送他一碗片儿川面,外加三只茶叶蛋,祝他连中三元。后来,秀才中了贡士,放榜之日,到店里向店主致谢,因小面店尚无招牌,就提笔写了“奎元馆”三字。从此,奎元馆的片儿川面名声大振,食客盈门。然则,奎元馆的当家面其实是虾爆鳝面,邹先生幼年时由爷爷带着去品尝,多少年了,那个当初带他吃面的老人已经逝去,但他却一直念念不忘。于是某一年我生日,邹先生亦专门带我去尝鲜,可惜油略重,面偏软,我吃过两口便知道不是自己的喜好。百年老店的风格终究抵不过时间和人们口味的变迁,只有片儿川几经流传成为寻常人家的吃食,这得益于此面食材平民,也便于因地制宜,笋下市的时候就用茭白代替,肉片也可切成肉丝,至于雪里蕻,也因为口味的好恶,可以换成倒笃菜。杭州之婉约灵秀,是江南的气息魂魄所在,但这碗面浇头味道浓厚,汤色不显清爽甚至略有油腻,完全无关风月,吃到胃里是另一番踏实的滋味。

    《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大江南北之时,曾专门介绍了杭州的菊英面馆,一碗片儿川撑起了一家小小的面馆。这在杭州并不奇怪,许多又老又旧的小区巷子里,往往暗藏着一家同样破旧的小面馆,三四张桌子、几条凳子,门板都是暗沉油腻的,面是固定的几种,客人也是固定的面孔,老板夫妇营业至中午就关门休息,挂着的小黑板上写着“下午两点之后不要再来”,营生与生活,孰轻孰重,他们心里清清楚楚,绝不会为了赚钱多卖一碗面,像极了武林高手隐藏在俗世里,每天心平气和地生火煮饭扫落叶,不多言语,不多计较。也许就是因为如此一板一眼地烧面,日复一日,吃面的都是旧面孔,所以食材是万万做不得手脚的,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食客的嘴巴,老板更加兢兢业业,手艺自然越来越精到。日子久了,一来二去,不少小店竟声名远播,有人从城西城东专门赶来排队领号吃一碗面,桌子不够就着四方凳子吃也是乐意的,吃完后开着宝马回到城的那一头者比比皆是。报纸、电视台的美食栏目也搜索而来,有些甚至是港台的节目,此后再去吃面,就看到店里的墙壁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报刊画报,隔着蒸腾的热气,老板与某某美食达人的笑容也像热汤面一般充满了友爱。

    就吃面来说,杭州人的口味与清秀的山水截然无关,实在、朴素、不花哨,像极了老底子“杭铁头”的另一面。对于面食的热衷,曾经令杭州遍布大小面馆,慧娟、平乐是望江门一带响当当的面馆,城中心则有白鹿,鼎盛时期,九百碗老汤面曾开遍这个城市的重要街道,更遑论那些无名小店。三块钱的葱油拌面吃得,几百元的私房豪华面亦吃得,片儿川吃得,重庆小面、日式拉面亦吃得,一个城市的开放包容往往是从饮食开始的,人们的舌尖和肠胃说明了一切。

    但其实,最初让人在杭州领略到面之神奇的,只是一碗葱油拌面。多么平淡无奇的面啊,湿面在滚水里汆熟,捞起,碗里早已放好了鲜酱油、榨菜末,放入面,撒葱花,滚油浇下去,吱吱作响,趁热拌均匀,浇一点点玫瑰米醋,再加一只荷包蛋,一口面,一口虾皮紫菜汤,哗啦啦吃完,唇齿留香。这是杭州人早餐的经典保留项目,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一个美好的早晨。在江南,其实许多地方都会以一碗面条作为一天的开端。邹先生不爱这酱油浓重的拌面,他说他的家乡也吃面,但清爽许多。他带我去从小喜欢的早餐店吃面,这个名叫长安的小镇,隶属嘉兴海宁,毗邻杭州,城镇建设似乎还停留在十年前,有老旧的火车站供运送货物的列车经过,有京杭大运河流经的旧址,镇上的人们有着与杭州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寻常巷陌,人间烟火。吃面的一概都是街坊邻居,人们简单寒暄之后各自埋头。榨菜尖头与肉丝烧的细面,加一点点辣椒末,汤色绝不油腻,简单至极,但也美味至极。若是一家人来的,还得叫上两客烧卖,一样干净细腻,吃完后味蕾依旧可以保持最初的感觉,这样你就可以继续品尝更多的食物,可以感受到食物更多的滋味。

    早些年,我热衷看TVB的剧集,对港剧里的吃面情节印象深刻,不开心时、落魄时、饥饿时,总有人在你旁边跟你说,“我煮碗面给你吃吧”,这面也就显得意义深重,而这个愿意煮面给你吃的人自然是生命里重要的人。我深以为,一个能一起去吃面的朋友,确是极其重要的。我与小薰最初熟悉起来是因为脾气性情都投契,但这样的友情是悬浮在半空里的,真正让我们落地的是每天结伴去学校食堂排队打饭,打开水,吃夜宵的时候分食一碗青菜面,无数这样的生活点滴填满了每一天,而友情也渐渐变得充实、坚固。那是多么年轻美妙的时光。某一年假期,小薰带我去她老家富阳玩。她父母都是热情好客的人,她一回家老同学就不期而至,蹭饭聊天不亦乐乎。这姑娘比我更热爱吃面,次日带我去富阳镇上的一家面馆,吃的是招牌大肠面。在此之前,我从不食动物内脏,也不知道大肠烧面竟是这般美味,大肠软糯,面条筋道,汤是猪筒骨熬的高汤。我们俩开始还边聊边吃,后来就不再说话,专心对付眼前的面,直到汤也喝得干干净净。时至今日,店名早已忘记了,但那碗面从此却留在了记忆深处,初夏的阳光下,两个女生的友情始于互相欣赏,秉性相投,却丰盈于之后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里。可以一起吃饭的人很多,但一起吃面的却很少,一个朋友能陪你吃面,自然是把你当作了亲近之人,不设防备亦毫无顾忌,这样才能痛痛快快地吃,才能让这流水般细滑的面和热腾鲜美的汤抚慰我们日益衰弱的肠胃。

    如今,离家愈久,愈怀旧,怀念从前的人,怀念从前的食物。我栖居在一个离家并不遥远的城市,但与父母团聚的日子却屈指可数,每逢节日,我笨拙地尝试老家此刻该吃的食物,“不时不食”,想念着母亲的教诲,模仿着母亲的举动,在自己成为母亲之后,为孩子煮一碗海鲜面,教他认识海边风物,重新捡拾起已略显生疏的方言,让他感受到在他的血液里还流淌着那个小镇的气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