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流风-在明月山听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明月山近年来声名鹊起,有“天然氧吧”之称。

    这里层峦叠嶂,怪石林立,流泉飞瀑,鸟语花香。山中的“云谷飞瀑”是宜春古八景之一,站在恋瀑楼上往前看,瀑布左侧的大石头上镌刻着清人一首七律诗:“轻烟漠漠锁山腰,一道泉流玉屑飘。气吐白虹晴欲雨,瀑飞翠壁夜闻潮。终年匹练寒幽谷,尽日银河泻紫霄。我欲振衣千仞上,饱餐灵液涤尘嚣。”字里行间,诗人当年那踌躇满志,气吞山河的豪迈之气跃然纸上。云谷飞瀑落差一百余米,落入潭底溅起无数的水花,瀑布上端长年处于云雾缭绕之中,从云中泻下,蔚为壮观,叹为观止。

    明月山得名有两说。一是因物而成,明代吴云在《古月山考》中记载:“武功之东有明月山,西有古月山,皆有石能为月之光。”今天我们知道了古人说的这个“有石能为月之光”,实际上是锂云母在起作用,如今,著名的特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宜春钽铌矿就坐落于山侧。唐代诗僧齐己曾在诗中这样描述明月山:“山称明月好,月照遍山明。欲上诸峰去,无妨夜半行。”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人而名,传说明月山下的夏家村在南宋时期出了一位名叫夏云姑的正宫皇后。云姑小名叫做明月,村里人为了纪念夏皇后,于是就称此山为明月山。

    明月山与山色齐名的当属温泉了。这里的温泉无色无味,可饮可浴,千百年来人们在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居住在这里的人爱好泡温泉,有“一洗容颜端正,二洗百病俱除”的说法。因而许多人在这里从开春泡到隆冬,从青年泡成中年,从心高气傲泡到淡泊从容,从爱慕名利虚荣泡成宠辱不惊。这中间,一池温泉,不知泡去了多少世俗凡尘,也泡出了多少喜乐安足。

    古人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偏偏明月山这个地方山水俱佳,充满了浓浓的禅意。公元841年,慧寂禅师由湖南来到明月山下的仰山,见四周各有奇峰,犹如一个“莲花盆”,便在此搭建茅屋隐居,自号“小释迦”,大行禅法,盛绝一方,世称“仰山慧寂”,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沩仰宗”由此创立。宋代黄庭坚、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过往名贤均慕名造访,在此留下了众多碑碣及摩崖题刻。如今,走近仰山栖隐禅寺的人们都会发现,那百余座唐以来的禅僧塔林,伴随着“祥云绕宝刹,钟磬答晨暮”呈现于仰山幽谷中。

    在明月山,随处可见那种“鸡鸣犬吠,自耕自足”的桃源景象。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骖鸾录》中记载了他游历明月山时所看到的情景:“出庙三十里,至仰山,缘山腹乔松之磴甚危,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曰梯田。”这便是古今汉语中“梯田”一词的最早出处。而现在,这个生动形象的农田概念尽人皆知,当年明月山人在山地农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农耕文明可圈可点。落成于山下的天工开物园,融古代农耕科技文化展示、传统手工制作参与和中国农耕文化为一体,再现了宜春农耕文化的厚重底蕴。

    其实,明月山还牵动着许多人的人文情怀。且不说韩愈、辛弃疾、范成大、黄庭坚、朱熹、徐霞客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游览过这里的山山水水,他们或参神祈雨、或挂冠归隐、或寻幽探源、或访友讲学、或考察山川地貌,也留下了诸如“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动人诗篇。唐朝大文豪韩愈到任袁州刺史后还撰有《仰山祈雨文》和《谢雨文》;仰山读书堂,是晚唐著名诗人、尚书都官郎中郑谷挂官归隐之处;仰山四藤阁,为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讲学之所;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携友游仰山,溯流寻源,并在雪谷潭留有石刻题名。明月山,还是江西历史上第二位科举状元易重的家乡,所在村子人口不足百人,却先后出了九位进士。明代袁州知府为了带动文风,激励乡里,把这个连续出了九位进士的村子命名为“九连坊”。现在为推进旅游发展,当地还多次举办明月山作家创作笔会和作家写作营,邀请名人名家对明月山的文化底蕴进行阐述和挖掘,向世界展示明月山这方自然山水的柔美与多情,让人们在此享受独特风光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多心灵的抚慰和交流。

    明月山,一座美丽的山!走出深闺,让人流连忘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