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是,大人放心!”宣威将军冯治和疏勒城镇守使苏寿先后上前,躬身领命。
“还有……”屯田使张素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继续做细节性的补充。直到确信把一切都安排得滴水不漏了,才挥挥手,命令众人各自退下休息。
参军岑参跟在大伙身后,慢慢地从议事厅正门走了出来。一只脚刚刚迈过门槛,却猛然又被张素叫住,“岑参军,你暂且等一等。老夫还有一件事问你?!”
“大人请问!”岑参的身体猛然一僵,然后缓缓转过头。强笑着说道:“属下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个,这个……”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脸红的张素,忽然变得有些扭捏了起来。支吾了好一阵儿,才吞吞吐吐地说道:“本官听人说,听人说,封常清去洛阳之前,曾经写过一本领军打仗的心得,托人送回疏勒,叫你转交给王明允。是不是这样?到底有没有那本册子?眼下那册子是不是在你手上?!如果有的话,能否借给老夫一观?老夫会尽快看,看完了就还给你!”
“哪有的事情。大人听谁说的谣言?!”岑参笑了笑,不住摇头。“莫说封帅没时间写这册子,即便写了,也不会交给岑某或者他王明允。当年安西军中,被视为封帅衣钵传人者甚多,排在最前面的,当属周啸风和李元钦,王明允根本排不上号。至于属下,只是个文官,更没资格做封帅的传人!”
“哦?!是这样?!”屯田使张素将信将疑。对他来说,能不能得到封常清的心血结晶无所谓,关键是,不能让此书落在他人之手。“你还去见王明允么?也是多年的老交情了,该去尽管去,老夫不会因此而猜疑你!”
“恐怕王明允现在,已经不屑再与岑某相交了!”岑参咧了下嘴,苦笑着自嘲。
“这种粗人,你别跟他一般见识!”想起岑参白天时的表现,张素也觉得王洵不会再看得起这种首鼠两端的小人,“早点下去休息吧。明天还有一大堆事情呢。老夫这边,真的一刻也离你不得!”
“属下告退!”岑参感动地躬下身子,再度向张素施礼。然后倒退着挪了几步,慢慢出了节度使衙门。
王洵的临时居所就在节度使衙门的同一条街上,彼此之间相距不远,几步路便能走到。可岑参却没勇气走过去,去面对那些熟悉的笑容。他甚至连多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跳上坐骑,逃也般离开了长街。逃也般将自己的身影融入慢慢长夜,任西域的春寒,透过单薄的官袍,将自己的全身上下,吹成一块冰坨。
唯一还残存着几丝温暖的,便是他的胸口。在紧贴里衣的位置,缝着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那是封常清临危受命去构筑黄河防线时,匆匆写下的手札。里边记录着他若干年来在西域的作战心得,以及安西军治下各部落实力强弱,风俗习惯和彼此之间的恩怨纠缠。还有这两年多来,安西军为驱逐大食人所作出的那些准备,以及大军西出葱岭之后,需要注意的诸多事项。
封常清好像预料到,自己短时间内无法再回到安西。所以希望借助这个手札,给继任者一些启迪。他好像还预料到了,朝廷在危难之际,会不顾后果从安西抽调精锐回援。所以在手札中,还详细建议了,如果安西军被大批抽走后,如何继续经营治下各地;如何遏制回纥人的野心;如何利用吐蕃人的贪婪;以及如何周旋于各部落之间,让他们互相牵制,无法对大唐的西域构成威胁。
他甚至预料到了,有人会主张放弃大宛。所以在手札当中,一再叮嘱王洵,要想方设法替大唐在葱岭之外,保留下一个落脚点。以免大唐的内乱结束之后,没理由再染指药刹水。
在老将军眼中,大食与大唐,堪称并世两雄。近两年大食国的内乱,是大唐经营西域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便很难再遏制对方向东扩张的脚步。药刹水一带,将永远不再为大唐所有。
他几乎预料到了眼下发生的一切,唯独没有预料到的是,朝廷因为太监们的几句谗言,便令其身首异处。并且在被处死之后,连尸体都不准收。
第五章
不周山
(一
上)
在一干有心人的严防死守下,王洵等人果然没能探听到任何有用消息。几个当年在白马堡大营和安西军中结识的旧交,要么跟周啸风一道去了潼关,要么最近被派往别处公干,除了已经明显靠不住的岑参之外,此刻居然没有一个留在城内。而那些勉强能叫上名字的队正、伙长之流底层军官,方子陵倒是能找到几个。可他们级别根本没资格查看朝廷发下来的邸报,当然也给众人提供不了太大帮助。
至于大伙通过刀客和商贩们口中探听来的情报,更是乏善可陈。有说安禄山已经攻破了潼关,将哥舒翰、高仙芝和封常清都捉走的。有说封常清和周啸风等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还有说安禄山已经被官军击败,封常清带领着队伍正杀向叛军老巢的……,林林总总,全是道听途说,根本经不起任何推敲。
最最荒诞的是,居然有人义愤填膺地告诉万俟玉薤,说朝廷下了一道旨意,把高仙芝和封常清都斩首示众了。脑袋全挂在潼关的关墙上,以为不肯出力死战者则戒。没等对方把话说完,万俟玉薤就一个耳光拍了过去,“胡说!封帅怎么得罪了你,你居然敢如此诅咒他?!临阵诛杀两名大将,还把人头挂在潼关的关墙上,你当文武百官都是傻子么?还当咱们安西军弟兄们都是纸糊的?就算朝廷真的想拿封帅当替罪羊,谁敢到军中传这道圣旨?他就不怕被弟兄们乱刃分尸么?”
“那倒也是!”挨了打的人非但不生气,反而由悲转喜。“我也觉得不可能。皇上怎么会那么傻呢,连谁好谁赖都分不清楚!封帅他老人家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真的有事,某家拼了这二百斤肉不要,也得找地方替他老人家喊一声冤枉!”
“用得着你?!”万俟玉薤鄙夷地白了对方一眼,气呼呼地嘲讽,“有咱们王都督,宇文将军两个在,谁动封帅,都得掂量掂量!”
恼恨对方信口雌黄,他连告辞的话都懒得再说,铁青着脸往回走。来到临时居所,把探听到的消息跟王洵等人气哼哼地汇报。大伙一听,也觉得传言的确太不着边际。
“以咱们封帅的脾气,如果朝廷真的要治他的丧师辱国之罪,他老人家肯定不会反抗。不但不会,而且还将约束弟兄们,不准大伙阻止行刑!”赵怀旭跟封常清时间最长,对其脾气秉性也最了解,想了想,不无担忧地分析。“可把高仙芝高都护一并处斩,就有点太不着边际了。高大都护一仗都没跟叛军打过,能按上什么罪名?况且没了两位大都护,谁来统领咱们安西军?都交给哥舒翰?怎么这时候,陛下又不防着哥舒翰步安禄山后尘了!”
“也是!”即便最关心封常清安危的宇文至,听完了赵怀旭的分析,也连连点头。“自打安禄山谋反之后,朝廷对咱们封帅也好,对哥舒翰那厮也好,都跟防贼一般防着。眼下潼关城外,就这么两支真正打过仗的大军。如果都归了哥舒翰一人,到时候哥舒翰跟安禄山勾结起来,反戈一击。长安城立刻就得完蛋!”
“都不用勾结。若是封帅有个三长两短,弟兄们还肯跟叛军拼命么?他哥舒翰再有本事,麾下的将士临阵时,未战先溃掉一半儿。剩下一半儿也得撒了羊!”从用兵常识上,沙千里也相信传言不可能为真,笑了笑,在一旁低声补充。
“的确!”
“的确!”大伙都是有着临阵经验的“老将”,当然相信满朝文武不可能如此愚蠢。即便太子李亨、内廷权宦和中书门下诸省这三方势力斗得再天昏地暗,京师的安全也要放在第一位。否则,叛军一破潼关,什么功名富贵都将是过眼云烟。
无论结果如何,种种迹象表明,眼下封常清的状况恐怕不太好。而安西,至少是在疏勒城中,大伙是甭指望探听到什么实情了。审时度势,王洵只好无奈地接受现实。第二天让大伙休息了一整日,第三天上午,便早早地跟屯田使张素告了别,继续向长安进发。
在自家地位不受威胁的情况下,屯田使张素倒是表现出了几分长者风范。带着属下众文武将王洵等人送出十里,临别前,还长长短短地赠送了一堆宝刀宝弓之类,以壮大伙形色。冯治、吴贤等人,也各自备了一盒礼品奉上。不看清单,光看礼盒的装帧,就知道其价值不菲。倒是岑参,官职又低,人又吝啬,见同僚都送了礼,自家不好意思不送。咬着牙发了好半天狠,才红着脸从马鞍后取出一件黑不拉吉的包裹来,讪讪地捧给王洵:“明允,你我相交一场,此番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按理,应该帮你壮一壮形色才对。可岑某囊中羞涩,实在找不到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件从吐蕃人手里得来的犀牛甲,就送给你吧。就是尺寸有点短,你穿着肯定不合身。但好歹能做个纪念!”
“多谢岑司仓了!”王洵笑呵呵地将包裹接过来,看都不看,很随意地交给万俟玉薤,“帮我收着,这是岑司仓的一片心意。”
“是,大人!小六子,过来,把这包裹拿好了。这里边装的可是岑司仓的一片心意!”万俟玉薤也瞧不起岑参的为人,将话说的分外大声。
在场众人,包括万俟玉薤和王十三,官职都远比岑参这个六品司仓高。因此一个个笑得肆无忌惮。岑参听了,一张老脸更是红得几乎滴出血来。讪讪地拱了几下手,退进了送别的人群。
羞辱了岑参一番,大伙总算出了一口闷气。快马加鞭继续前行,穿州过郡,每到一地,必先向留守官员打听潼关的最新战况和封常清的消息。怎奈安西都督府真的被抽成了空架子,大部分州县里边,都仅剩下了文官在维持。够得着级别的武将们早就奉旨赶赴了潼关,而留守的文官,要么推说半年之内根本没接到来自长安的任何邸报,要么信口开河的乱扯一通。问及消息的来源和可靠性,则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是以讹传讹,保证不了其真伪。
安西都督府管辖的地界虽然广袤,真正完全掌握在手里的,也就是南北两条丝绸之路上的五、六个重要战略据点。其他各州,名义上是大唐领土,实则完全由当地的部落头人控制。从文职的太守、县令到武职的都督、镇抚,皆为部落头人的子侄。平素也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有战事时,才根据各自的实力派遣兵马助阵,以示对大唐的忠心。
在这些部落头人嘴里,王洵更甭指望能得到什么有用消息。所以他干脆也不绕那个冤枉路。沿着通向长安的最短路径,日复一日地狂奔。接连走了十余日,终于过了阳关,来到河西军地界。
昔日的阳关都督高适高达夫,早已被朝廷调往淮南训练民壮。此刻留守武将姓哥舒,单名一个荣。光从姓氏上就能推断出,此人是哥舒翰的什么同族。
王洵跟他套了一番交情,好歹打听到了,叛军此刻还没攻破潼关。至于封常清的下落,据哥舒荣说,是与高仙芝一道,被朝廷解除了兵权,到哥舒翰帐下戴罪立功。至于消息的来源和最近邸报,哥舒荣则将两手一摊,咧着嘴叫苦:“这个时候,朝廷哪还有胆子下发什么邸报啊!安抚人心还安抚不过来呢!特别是咱们河西和安西,不发邸报,各部落的大小汗们,还能小心翼翼地观望一阵子。万一让他们确定朝廷已经自顾不暇,还不都得趁机造了反。不信你往甘州那边走走,吐蕃人都快兵临城下了。朝廷如果再不把大哥调回来坐镇,恐怕临洮、甘、凉一线,全都不复为大唐所有!”
明知对方说的未必是实话,王洵也无可奈何。只好陪着叹息了一番,然后起身告辞。过了肃州、凉州,沿途中看到的局势,果然如哥舒荣所言般,危如累卵。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也不敢给守将添乱,随便交谈了一番,便匆匆继续前行。
沿途收集到的消息只鳞片爪,汇总到一起,基本可以确定,眼下在潼关城外的安西军,的确划归哥舒翰指挥了。但不知道是有人授意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各地留守官员,都对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的下落守口如瓶。一问起来,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推三阻四装作不知。
“朝廷,朝廷不会真的那么蠢吧!”距离长安越近,大伙心里越不踏实。宇文至在其中尤甚,每每议论起来,眼眶都变得通红。
王洵心里也直敲小鼓,作为一军之主,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强辩:“不会。你没听说么,都调到哥舒翰帐下戴罪立功去了。他们两个,特别是封帅,乃咱们安西军的主心骨。没了他,弟兄们怎可能继续给朝廷卖命!”
“是真的么?”宇文至不大敢相信王洵的话,目光中充满了疑问。
“当然是真的了!否则,他们就不怕你我闹将起来?!就沿途这线守军,不是我说大话,你我带两千弟兄,就能从疏勒一路推到兰州!况且杨国忠和你哥哥宇文德,此刻正指望着咱们回去撑场面!他们应该知道封帅在你我心中的分量。”
“倒也是!”后半句话,显然比前半句话更有说服力。宇文至点点头,沉默不语。
“快点走吧。到了京畿附近,找杨国忠的嫡系问问,不就全都清楚了?!在路上再着急,咱们也出不上什么力!”
“嗯!”宇文至点点头,狠狠磕打马镫,将坐骑催得咆哮不止。
在这当口,只要是一线希望,也会被当做救命稻草般,牢牢抓在手里。无论这线希望如何微弱,如何地不真实!
第五章
不周山
(一
下)
人在陷入困境之时,总会一厢情愿地忽略掉某些不利消息,以达到自我安慰目的。就像溺水者揪住一根稻草,明知道最后终究要沉下去,却依旧不愿放弃这最后一丝希望。
离开凉州,王洵和宇文至等人继续埋头赶路。穿鄯州、跨珉州,一路上有关平叛之战的消息越来越多,但涉及到封常清个人际遇的却依旧是凤毛麟角。即便偶尔能收集到一点儿,也荒唐得很,令人根本无法相信。
每过一州,王洵照例要通过驿站,向兵部反馈自己的位置,顺便咨询潼关一线的战况。谁料发出的公文皆如石沉大海,根本得不到任何回复。直到进了陇州地界,转距离京师只有五六百里了,才终于在华亭县内,被一个名叫张文忠的义宁军团练使给迎了下来。
“大将军您可是来了。朝廷的钦差已经在此地等了您老多时!”一见面,没等寒暄结束,张文忠便气喘吁吁地抱怨。
“等我?”王洵被弄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还是钦差?钦差大人在哪里?怎么没提前派人知会一声?”
“嗨。您老走得那么快。即便派人去通知,也得保证跟您碰得上啊!”张文忠咧了下嘴巴,继续喋喋不休。“钦差大人就住在华亭县衙里,已经到卑职这三天了。生怕等您不上,每天一大早起来,就逼着卑职派弟兄四下查探您的仪仗。要说朝廷对您老人家,可是真够器重的。卑职当差吃粮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钦差等接旨人呢!”
他的年龄看起来足足是王洵的两倍有余,却一口一个您老,叫得人牙齿直发酸。宇文至在旁边看得心烦,挥了挥鞭子,低声喝道:“你没见过的事情多了,不差这一件。我来问你,圣旨上说的是什么内容?只给王采访使一个,还是还有圣旨传给其他人?潼关那边的,战况如何?”
“这,这卑职哪里敢打听啊。卑职才一个六品团练使,哪跟钦差大人说得上话。潼关那边的战况,卑职倒是知道一些。上个月,郭子仪和李光弼兵逼范阳城下,打得史思明闭门不出。张巡和鲁炅两位大人,又分别在雍丘和邓州大败叛军。眼下安禄山已经成强弩之末了,估计用不了几天,就得被哥舒大将军给收拾掉!”
这是几个月来,王洵唯一听到的,经官方证实的好消息。令他疲惫的精神登时一振。正想再攀谈几句,从张文忠的大嘴巴里确认一下封常清的遭遇,城门口突然又窜出一队快马。数名飞龙禁卫簇拥着一个太监打扮的人呼啸而至。见到王洵,也不施礼,张口便大声喝令:“安西采访使王洵王明允何在?钦差大人有令,着你和宇文至将军、齐横将军三个,速速到县衙接旨!”
说罢,不管王洵听没听清楚,一拨马头,又疾驰而去。
即便是当年做校尉时,王洵也没被人如此呼来叱去过,当即脸色便一片漆黑。宇文至和齐横两人养气的功夫更差,冲着小太监的背影破口大骂。倒是团练使张文忠,也许是吃瘪吃得多了,已经吃成了习惯。笑了笑,低声劝解道:“几位将军不要生气。他们这伙人,向来是这般德行。无论对谁都颐气指使,根本不是专门针对您。卑职在这义宁军中,沾着距离京师近的便宜。隔三差五,就得被人拎过去教训一回。早就见怪不怪了!”
“到底是在天子脚下当差的,涵养就比我们这些外地老粗好!”宇文至心里头火烧火燎,嘴巴上自然客气不起来。
张文忠却一点也不计较,笑了笑,继续开解道:“涵养不好有什么办法。关内、京畿两道的武将,有几个没受过内廷的气?人家再怎么着也是陛下养的家奴啊。你能扫陛下的脸面么?几位将军赶紧县衙门请吧,去得晚了,卑职也跟着吃挂落!”
“荒唐!莫非国家有难时,陛下还能派遣家奴上战场么?”王洵刚刚好转起来的心情,瞬间又跌落回了低谷。“烦劳张大人派一名头前领路,王某远道而来,对这里不太熟!”
“那是自然!”大嘴巴张文忠一边点头答应,一边继续补充,“您还别不信。陛下现在真的把打仗的事情,都交给了他们。咱们这些武夫,只有听吆喝的份儿。几位将军跟卑职来,华亭县就一条主街,过了城门继续向前走,便能看见县衙。”
“有劳张大人了!”王洵抱了抱拳,谢对方的领路之情。张文忠吓得立刻将坐骑拨开,一边在马背上打躬作揖,一边连声说道:“可是不敢,可是不敢。您老是正三品大将军,向我这六品下团练头目施礼,不是折杀卑职么?”
见惯了刀头舔血的猛将,乍看到这种浑身上下骨头加起来不到三两重的家伙,王洵还真适应不了。摇摇头,低声道“走吧!客气话回头再说!别作揖了,我头晕。”
“是,大人。大人您这边请。小心些坐骑,路上有坑,别委屈了您老的战马!”张文忠一边继续拍着马屁,一边领路。转眼,便已经到了县衙门口。
这座原本是县中官吏处理地方政务所在,此刻已经完全被钦差征用。数百名飞龙禁卫挺胸瘪肚,威风八面,吓得附近的屋檐上连只鸟雀都不敢落。看到王洵等人到来,立刻又有名太监模样的人上前招呼,“采访使大人请下马,将随身兵器交给在下保管。几位郎将、都尉,也请暂且于门前留步。采访使大人的安全,在衙门内暂且由我等负责!”
“滚开!”王洵忍无可忍,双目瞬间瞪了个滚圆,“莫非欺负王某不懂规矩么?戎装在身,即便见了天子也不必解刀。怎么里边这位,规矩比皇上还大?”
他本来就省得魁梧,最近几年又总在刀尖上打滚,浑身上下攒满了杀气。猛然发作,立刻将传令太监吓得打了个哆嗦,身后往后一退,差点没坐倒在地上。“你,你,你,大胆……”
“王某胆子向来不小!”王洵又向前走了一步,手按腰间刀柄,“这把刀在西域,至少砍过二十余人。你要是想逼王某解下,倒也不难。站起来,自己伸手来拔便是!”
“你,你……”传令小太监踉跄着后退,声音里边已经带上了哭腔。周围那些威风凛凛的飞龙禁卫们本想上前帮忙,被万俟玉薤用眼睛一瞪,立刻两脚发软,谁也鼓不起惹事儿的勇气。
门口这么乱,里边的钦差早已被惊动。哈哈干笑了几声,快步迎了出来,“果然是横扫西域的王大将军,名不虚传!冯某刚才一句话没吩咐到,惹大将军生气了。该打,该打。大将军别跟他们这些东西一般见识,只管进来,咱们先到内堂交接了圣旨要紧!你们这些废物,还不让开!一点眼力架都没有,冯某平素怎么教导你们的!”
后半句话,却是对门口的小太监和侍卫们所喝。几个倒霉蛋心中有苦说不出,悻悻地拱了拱手,让开道路。
“王某不知道有圣旨在前头,让钦差大人久等了!”见对方已经有所收敛,王洵也不为已甚。上前半步,抱拳施礼。
“岂敢,岂敢!大将军万里跋涉,不惧日晒雨淋,只求早日到京师为国出力。冯某理当恭迎大将军才对!”传旨的钦差侧开半个身子,然后以平级之礼相还。“大将军请随冯某来,为了不耽误地方官员处理公务,冯某特地把香案设在内堂。”
门口站满着这种骄横跋扈的家伙,地方官员有本事入内处理政务才怪?王洵心中腹诽了一句,挥挥手,让王十三带领一众侍卫于门前等候。自己则和宇文至、齐横三人,由万俟玉薤、沙千里两个陪伴着,快步向县衙内走去。
华亭是个弹丸小县,虽然有一支刚刚组建的团练队伍驻扎,县衙也非常粗陋。不过纵向三进房屋,外加横向两个跨院而已。为了让钦差大人住得舒服,地方官员将衙门内收拾得非常干净。青石台阶擦得光可鉴人,红漆窗棱擦拭得一尘不染。就连平素拿来临时关押待审嫌犯的屋子,也挂起大红灯笼,与长满杂草的屋顶一对比,看上去非常扎眼。
王洵在大宛都督府那边,一直讲究的是凭战功说话。最不喜欢麾下文武官员将心思都放在拍马屁上。因此只是粗粗扫了几眼,眉头就又皱了起来。可他又懒得跟传旨钦差套近乎,不得不继续找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又是几眼扫视之后,心中猛然一凛,脊背上的汗毛登时树了个笔直!
不对,县衙里边岂止是干净!简直整齐得像一座军营!即便柘折城中的军营,平素也没这般整洁,除非其中有什么特殊安排!想到这儿,他悄悄地用目光向宇文至等人示警。却看见宇文至、沙千里、万俟玉薤和齐横四个都不约而同放慢了脚步,目光齐齐向自己看了过来!
“怎么了,几位将军不舒服么?”走在前头的冯姓钦差也敏锐地察觉王洵等人的身上的变化,笑呵呵地回过头,关切地询问。
“几千里地一口气跑下来,铁打的汉子也得跑个半死!”王洵接过话头,笑呵呵地回应。
“需要先下去休息一会儿么。咱家命人伺候几位沐浴更衣?!”传旨钦差心中暗松一口气,笑呵呵地提出建议。
“算了!”王洵犹豫了一下,笑着致谢。“多谢钦差大人体贴。吃我等这碗马上饭的,都是急性子。还是先接了圣旨再说!”
“是啊。先接了圣旨,落个心里踏实!”宇文至和王洵搭档多年,不用暗示就知道如何配合。笑着向前赶了两步,与王洵站成了个互为犄角型。
“是啊,是啊,接旨,接旨。俺老齐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被圣上知道名字呢!”齐横也讪讪而笑,瓮声瓮气地回应。
三名将军,两个随从,翻不起大浪。冯姓钦差默默子算了算双方实力对比,笑着道:“也好,咱家传完了圣旨,也正好早点儿回去复命!”
说罢,迈开步子走入后堂。吩咐在里边早已恭候多时的亲信们点燃熏香,摆起队列。待架势拉足了,才施施然走到香案之后,拖长的声音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安西采访使王洵,三年前奉旨,以六百骑出葱岭,先破柘折,再灭俱战提,转而以新募之众击大食百战之师,又大破之……”
也不知是谁人代为执笔,文采距中书舍人宋昱相去甚远。虽然前半部分写的都是嘉许的话,却听得王洵心里直皱眉头。好不容易把这段话熬了过去,突然听到冯姓太监语气一变,“……虽与封常清沆瀣一气,有结党至嫌。然战功不可轻没。值此国家用人之际,特许其戴罪立功,率本部兵马,至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帐下听用。与左右龙武军一道……”
“轰!”王洵只觉得眼前一黑,有股热血直冲脑门。“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封帅到底犯了什么罪名?朝廷怎样处置了他?”
“着令宇文至,宋武各领一千兵马,即日前往邓州,受镇守使鲁炅节制。”传旨钦差怜悯地看了王洵等人一眼,继续扯开嗓子宣读圣旨,“着令……”
“且慢!”王洵大吼了一声,将其打断。然后拱拱手,继续追问,“敢问钦差大人,朝廷到底给封节度安的是什么罪名?王某与封帅结党,又是怎么回事?请大人先说个明白,再继续宣旨不迟?!”
“封常清的事情,等会儿再说!”连续两次被打断,传旨钦差再也忍不住,板起了脸强调,“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大人问了也白问。待冯某……”
“请大人先说清楚!”王洵轻轻向前跨了半步,声音不大,却透出一股决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