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紫萝在床上打了个滚,抓起一件刚绣完的丝帕,盖在了自己的脸上。两只鸳鸯在一波春水间交颈而游,随着她火热的呼吸,整件丝绣栩栩如生。
注1:生徒。唐代通过官学内部选拔,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者,统称为生徒。
注2:唐代服饰,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绿袍无标记,则等于没有任何实际职务,只有一个空头官衔。
第六章
惊蛰
(八
下)
小别胜新婚。
接下来的几天,王洵过得极其滋润。要么在家中跟紫萝腻在一处,说一些只有两个人才觉得有趣的傻话,做一些彼此都开心的事情。要么出门去找白荇芷,听歌,喝酒,打情骂俏,乐此不疲!
经历了一场风波,白荇芷变得比原来还要纵容他,除了最后一层壁垒之外,几乎满足了他一切要求。“反正,清萍开在池塘里,早晚还不都是二郎的!你就容奴家保留一个小小的心愿,待嫁给你之后,二郎要如何,奴家便如何好了!”
“我要你每天晚上唱歌给我听!”经历了几个月的军营生活,王洵的性子也比先前沉稳了许多,将大手从对方的衣服里抽回来,笑着打趣。
“二郎现在每天不都在听么?”白荇芷没想到王洵居然提出了这么一个简单了要求,愣了愣,依恋的眼神中露出了几分好奇。
“当然不一样,我要你……,唱歌给我听!”王洵笑着把嘴唇递过去,贴住白荇芷的耳朵。
“坏蛋!”白荇芷登时满脸飞霞,逃也般滚出老远。抱了个靠枕当盾牌,躲在后边,遮住半边身体,又羞又娇,声音宛若歌声的余韵,“如果,如果二郎真的喜欢,也,也未尝,未尝不可!”
“真的?”王洵大笑,两眼登时冒出了热烈的光芒。
“嗯!”白荇芷咬着牙点头,然后又飞速摇头,“真是没正经。人家还以为你脱胎换骨了呢!”
“脱胎换骨,那还不容易?”王洵立刻收起笑容,摆出一副私塾先生的刻板模样,长揖及地,“娘子,月明星稀,乌雀南飞,咱们行一回周公之礼,可否?”
“呸!”白荇芷一把将靠枕丢了过来,笑得在毡塌上直滚。
笑闹够了,二人又把头并在一起,仔细规划答应给周老虎等人的酒宴。有了白荇芷这能接公孙大娘衣钵的欢场行首在,宴会安排起来从容得多。几乎每个细节,包括客人们的口味和喜好,酒令的难易程度和针对范围,都考虑得清清楚楚。
转眼到了三天后,周啸风、赵怀旭等人如约而至。没想到王洵真有本事将公孙大娘和李白两个请来,平素气焰嚣张的周啸风连话都说不利索了,结结巴巴地比划了好一阵儿,才终于让大伙明白,他有好长一段时间都在碎叶城附近驻扎,城里边,无论是汉人、羌人、回纥人,还是突厥人,都以那里出了一位大诗人为荣。其中好几次,为了争论李白到底是奉命改姓为李的突厥王族,还是正宗的汉人血脉,百姓们大打出手。多亏了安西军及时赶到,才没弄出更大的乱子!
对于此等殊荣,李白早就见怪不怪。笑了笑,冲着周啸风轻轻拱手,“给周将军添麻烦了。李某乃陇西布衣,恐怕跟突厥王族搭不上什么关系。至于祖上是谁,家谱里记载不祥,李某自己也没精力去穷究。”
“谪仙真是洒脱!我记得有位前辈说过一句话,人不是畜生,不需要名血名种!”赵怀旭接过话头,笑着赞颂了一句。
“此言甚妙!”李白愣了愣,大笑着抚掌。“为了这句话,也该喝一大杯!”
“干!”众人立刻举盏,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放下酒盏,周啸风却怕李白误解了自己质疑他的血脉,结结巴巴地继续解释道:“我,我,唉,我是个粗人,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了。青莲居士不要责怪才好,我只是想说,在碎叶一带,无论胡汉,皆以李兄为荣!”
“父老乡亲们的厚爱,着实令白惭愧!”李白冲着周啸风轻轻点头,“好多年没回去过了,不知道故乡那边变成了什么样子?”
“没,没什么变化!”提起安西四镇的风貌,周啸风紧张的心情终于略有缓和,喘了口粗气,向李白描述道:“一切都是老样子。大漠、黄沙、古道、驼队,还有的就是一排一排的胡杨,胡杨树……”
“还有我大唐将士,手持长缨,在大漠雄关之间纵横驰骋!”高适快速接了一句,替周啸风补全了整个西域的雄伟画面。
在座当中,李白出生于碎叶,崔颢曾经去边塞上游历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高适充任过陇右节度使高仙芝的掌书记,岑参刚刚加入封常清幕府,做了一名掌管文书判官。相互之间,倒也不乏共同话题。很快,便热闹地打成了一片,杯来盏往,不亦乐乎。
公孙大娘依旧没忘记上次酒宴的欠账,不待酒酣,便寻了机会上门逼债。李白和高适早有准备,笑着调侃了几句后,便把两首赞颂其舞姿的诗作拿了出来。看得白荇芷极其眼热,暗中不断给王洵使眼色,让其向李白等人替自己也求一首诗,以便日后跟同行姐妹们炫耀。王洵却不好意思每顿酒都要求对方拿诗作来换,摇摇头,故意将白荇芷的威胁视而不见。
见二人老是眉目传情,周啸风等人便又开起了玩笑,问白荇芷是不是觉得欠了王洵的救命之恩,打算以身相许?白荇芷登时羞得面红耳赤,径直往公孙大娘身后躲去,逗得众人哈哈大笑。笑过了,高适和李白却不知道周啸风口中的救命之恩是怎么回事情,忍不住好奇追问。跟大伙一混得脸熟,周啸风立刻本相尽露,当即添油加醋,将三天前王洵英雄救美的壮举描述了一番。
故事说完,立刻搏了个满堂彩。李白、崔颢、高适、王荃等人都拍案赞叹,佩服王洵武艺超群,给了某些仗势欺人的家伙一个痛快的教训。王洵却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想了想,低声解释道:“不是我的武艺好,而是那三个家伙身手太差了些。连马上重新装填骑弩的本事都没学会,偏偏还出来当刺客!”
“小家伙,不带你这么埋汰人的!”高适以为王洵在谦虚,忍不住笑着打趣。
“是啊,你赢得固然干净利索,却也别太看扁了别人!”作为王洵的好友,张巡也笑着忠告。
“他们的身手的确很差!”颜季明第一次跟李白、高适这种风流人物打交道,却一点儿也不怯场,见大伙误解了王洵的意思,立刻主动帮忙解释。“当时我就在路边,本打算上前帮忙的,可没等找到合适机会。明允兄已经把刺客都解决掉了。依晚辈之见,不光是那几个刺客身手差,王家养的一众家将,还有长安县的捕快,帮闲,以及守备城门的禁军,好像本领都不怎么样。反应慢得出奇不说,遇到硬茬,就立刻怂了。”
“得,照你这么说,京城里边的各个衙门,还有禁军各营,等于养活了一群废物了!”作为一名京师勋贵子弟,马方非常不满意颜季明说起长安城时不经意流露出来的轻慢,笑了笑,低声反问。
“除了各位所在的飞龙禁卫之外,其他恐怕正是如此!”颜季明笑了笑,毫不客气地回答。
“你可真敢说,好像见过多少精兵强将一般!”马方立刻撇起嘴,冷笑着点评。
“至少,跟在下见过的范阳节度使麾下兵卒比起来,相差距甚远!”颜季明也年轻气盛,立刻针锋相对。
李白在几个月前因为一场误会,曾经跟王洵交过手。知道后者实际斤两到底有多重。虽然后者又在军营里苦练了四个多月本领,可若说到达了脱胎换骨地步,未免有些太夸张。所以,他很快就接受了颜季明的看法,并且很是认真地追问道:“你从河北来?见过范阳节度使麾下的精兵?”
“家父曾经在安节度麾下行走多年,最近蒙其推举,出任常山太守之职!”颜季明点点头,低声回应。
自从那日看到长安县的捕快们和太原公府的一众家将相继出乖露丑之后,他心里就一直有些忐忑不安。这种不安的感觉到底从何而来,却又很难说得清楚。今日跟马方一斗嘴,颜季明心里随即意识到了真相。令他不安的是范阳节度使麾下的骄兵悍将,与长安城的武备力量之间那种鲜明对比。前者跟后者站在一起,就像恶狼身边趴了只羊羔,想要让恶狼不起任何邪念,简直是没有任何可能!
不禁官府的爪牙们外强中干,通过几天来的观察,颜季明还清晰地发现,护卫京城安宁的几支禁军,除了正在被封常清重手整训的飞龙禁卫之外,其他也都是徒有其表。这样的兵马,如果拉上战场跟范阳精锐对阵,恐怕没等交手,已经被对面将士身上的血腥之气吓尿了裤子!又如何能指望他们威慑四方,令天下居心叵测者不敢蠢蠢欲动?
但是这种担忧,颜季明却不能明白地宣之于口。首先,安节度对颜家有恩,他不能因为安禄山的实力过于强大,就污蔑此人图谋不轨。其次,以他现在的身份,即便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也没几个人会认真听。反而会让大伙觉得,父亲和叔叔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得了人家好处之后还反咬一口。
好在,座中有几人一样心忧国事,听闻颜季明开了个头,就立刻顺着同样的思路想了下去。“禁军糜烂,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如今边镇上诸将的势力越来越大,对朝廷而言,这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张巡本来就以正直敢言而闻名,心中想到了什么,嘴上立刻就说了出来。
“张大人这话就没意思了!咱安西镇的高帅和封帅,对皇上可是一直忠心耿耿!”彼此的利益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就不同。见张巡言谈中似有所指,周啸风立刻板起脸来,大声反驳,“况且西域距离长安有数千里之遥,如果主帅事事都需要向朝廷上奏,却没有专断之权,等到朝廷的批复下来,恐怕黄花菜早都凉了!”
“张某无意影射高帅和封帅!”张巡赶紧拱了拱手,低声赔罪。“张某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边镇兵强,腹心空虚,实非国家之幸!”
赵怀旭把眼一瞪,怒气冲冲地说道:“那是禁军自己不争气,关边塞几镇屁事?你可知道,带着白帽子的大食人已经快打到热海边上了!这些年来,全凭着安西子弟浴血奋战,才把他们顶在了恒罗斯河对岸。如果再有人胡言乱语,说得朝廷起了削减边镇兵马的念头,玉门关外三千里江山,恐怕早晚不复为我大唐所有!”
“若是中原有事,安西四镇保住了,又有什么用?”雷万春听不太懂双方在争论什么,完全凭着个人好恶,站在了张巡的一边。
“保住了四镇,就保住了中原重夺西域的机会。否则,一旦让回纥,突厥、吐蕃和远道而来的大食人勾结在一起,大唐将永无宁日!”李元钦也不肯示弱,把安西军众将的一致看法大声说了出来。
眼看着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把好好的盛宴搅翻了个,高适赶紧笑着打圆场,“呵呵,几位都请息怒,且听高某说一句。京畿之地已经近三十年未闻角鼓之声了!禁军散漫一些,恐怕在所难免!但如今陛下对此已经有所察觉,所以才委托封将军重整飞龙禁卫,并且招募良家子弟入伍,凭本事授予武职。像明允、守直这般的少年才俊,不已经都暂露峥嵘了么。照这样下去,不出三年,禁军必然会脱胎换骨。而其中表现优异者,又可以奉命到边塞建功立业。届时,恐怕几位刚才的争论,全都成了杞人忧天!”
“那倒也是!”周啸风想了想,低声回应。西域地广人稀,中层将领们折损后一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如果这次整训中发掘出来的人才,如王洵、马方和宇文至、韦珏等能被陛下指派到安西军中,就令人高兴了。
“高书记此言,如同醍醐灌顶!”同样的话听在张巡和颜季明的耳朵里,却有了另外一番感悟。经过京师大营整训的军官,对朝廷的忠心肯定不成问题。将他们派往边镇之后,就能成为朝廷的耳目和爪牙。不但对边镇重将可以起到监督作用,慢慢地还可以形成一股牵制力量,让心有异图者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我等不必杞人忧天!”高适举了举酒盏,笑着提醒,“否则,恐怕对不住公孙大家和白行首的绝世歌舞!”
“的确如此!”众人立刻醒悟到,此地不是争论的合适场合,一齐笑着点头。
“那就干杯,为我大唐国运!”高适抓住机会,大声提议。
“干杯,为我大唐国运!”无论文人武将,都放下了刚才因为争论而引发的不快,大笑着举起酒盏。
第六章
惊蛰
(九
上)
虽然因为颜季明的无心之言,导致大伙发生了一场争执。但整场盛宴还是在公孙大娘和白荇芷二人的刻意推动下,气氛越来越浓。借着三分酒意,周啸风拔剑起舞,为众人助兴。舞罢,却又厚着脸皮,请李白为安西军中诸将赋一首诗为和。
一别三十余年,难得又听见了熟悉的乡音,李白也是心潮澎湃。竟不怪周啸风行事莽撞,吩咐一声,“取纸笔来!”即席挥毫泼墨,信手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好一句无花只有寒!”没等最后几个字写就,在座诸人已经拍案叫绝。五月在长安城中本是盛夏,玉门关外依旧白茫茫一片。有人吹起幽咽的笛曲《折杨柳》,眼前却不见半点绿意。简简单单四句,看似波澜不惊,却道尽了塞外生活的单调与清苦。宛若一幅淡笔勾出了水墨画,将边塞风光,一下子就拉到了众人眼底。
而在如此艰辛的环境之下,大唐将士们居然毫无怨言,哪怕是凌晨与敌军接战,半夜抱着马鞍休息,士气也不减分毫。最后两句急转高亢,以西汉傅介子计斩楼兰王的典故,直抒将士们的胸臆,如洪钟大吕,一响之后,百乐失声。
有如此巨作现世,其他几个诗人,便只剩下的摇头苦笑的份了。此生幸甚,能与李太白生于同时。此生不幸,亦是与李太白生于同时。当即,高适从白荇芷手中借来锦瑟,亲自为李白的这首塞下曲兑上了调子。公孙大娘持剑起舞,白荇芷引颈而歌,岑参、崔颢用手指在桌案上敲打节拍,将诗中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曲终了,众人皆醉,无需此间主人再劝,纷纷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接下来,大伙或歌,或舞,或墙上题字,或泼墨作画,每个人各展所长以助酒兴。虽然没人再肯主动提“赋诗”两个字,却也将这场盛世欢宴点缀得精彩纷呈。直到华灯初上,众人才慢慢收起了狂态,笑呵呵地与王洵拱手道别,各自打马归去。
李太白醉写塞下曲,高达夫试调五十弦。不多日,发生在临风楼上胜景和一首新出炉的《塞下曲》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各家酒楼的幕后掌柜闻讯,无不扼腕长叹,羡慕王家那小兔崽子傻人有傻福,居然能够在半年之内两度请到了李白、高适、公孙大娘、小张探花等风云人物赏光。而旅居长安的迁客骚人,则纷纷拿了荷包,不惜花重金预订座位,也要到临风楼上把盏吟唱一回。虽然到了临风楼,也未必能写下与那首塞下曲比肩的诗作,但是到李白曾经坐过的房间里借一点对方的才思,也自觉不虚此行了。
作为临风楼的幕后老板,王洵自然又赚了个盆满钵圆。可令他高兴的不仅仅是临风楼自从李白两度莅临之后,每日账面上了流水翻了四倍。而是与军营中的诸位同僚,从此后相处得愈发融洽。凡是能出风头露脸的任务,几乎不用封常清做任何暗示,都有人主动将其交给王洵所在的新兵营七旅二队执行。凡是上头发下来的好处,不但王洵本人能比其他几个队正多拿一份,连带着麾下的弟兄都跟着沾光。
“你们有本事,也到李谪仙那求一首塞下曲来!”遇到有人抱怨上头处事不公,过于照顾王洵,明法参军王腾总是第一个出头反驳。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也只有李太白,了解咱们这些边镇将士的辛苦!”私下里,周啸风不止一次跟同僚们说道。
“有了这首《塞下曲》,哪怕再过五百年,人们提到当今盛景,也不会忘了大唐的强盛,是咱们这些武夫用命换回来的!”提起李白的赠诗,节度副使封常清也是感慨万千。
长安城诗人一抓一大把,但李太白却只有一个。听到了上司们的这些话,很多低级军官即便心中不服气,也不得不承认,王洵的确给弟兄们长了脸。特别是那些从安西归来的低级将领,更是觉得李太白的这首《塞下曲》,简直写到大伙心里头去了。爱屋及乌,看向王洵的目光难免又柔和几分!
只有马方一个人与众不同,私底下,没少调侃王洵走的是狗屎运。帮人打架,都能打到李白,并且由此跟对方攀上交情。而自己当天被岑参揍了鼻青脸肿,到现在,却成了对方手底下的一名小跑腿儿。这人比人,真是得活活气死!
“这算什么。太白向来就是个福星。当年有个犯了军规要斩首的家伙,刚好被他看见,求情救下。现在都已经快做了一镇节度了!”在军营里厮混得久了,绿衣判官岑参身上也沾染了不少兵痞气,听见了马方的抱怨,摇摇头,笑着说道。
“谁,还有比王明允运气更好的么?”闻听此言,马方立刻瞪圆了双眼,羡慕地追问究竟。
“朔方节度右兵马使郭子仪啊,你们没听说过么?”岑参愣了愣,笑呵呵地反问。
众人闻听,登时惊了个大眼瞪小眼。朔方节度使位置一直由太子遥领,此时的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实际上掌握的就是节度使的权力。大伙都知道郭子仪是武举人出身,科考之时,骑射,步射,马槊、膂力四项皆列第一,却都没听说过他居然还有如此倒霉的时候。年纪稍大一些者,如赵怀旭等人,就当岑参讲的是个与自己不相干的故事,笑笑也就忘了。年纪轻轻如王洵、马方等,则个个都听得心中滚烫,恨不能自己这辈子也能奇遇连连,像郭子仪成为封疆大吏。
志向虽然远大,王洵和马方两人却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舍不得长安城的繁华。只有宇文至,看样子是打定主意准备跟着封常清去安西建功立业了,终日向老兵们讨教在西域的生活经验。所以三名好朋友虽然还经常碰面,话却是越来越说不到一处。慢慢地,连碰头的兴趣也薄了。
对于这种情况,王洵和马方两个除了心里感觉到很遗憾之外,想不出任何解决办法。宇文子达寻求上进,大伙不能出言劝阻,以免耽误了他将来的前程。而功名富贵虽然对前两人同样重要,在心里边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骨肉亲情。况且王洵心里边还多牵挂着一个白荇芷,若是一去边塞三五年不归,未等自己功成名就,白姐姐却已经先老了。
有卫尉少卿王准这个恶例在前,对于京师里边的其他纨绔会不会趁自己无暇分身的时候,乱打白荇芷的主意,王洵心里边可是一点儿也不敢保证。回营后还不到一个月,他就借着人脉熟的好处,厚起脸皮跟周啸风请假跑回了长安一趟。见到白荇芷,大诉离别之苦。调笑间出言询问,却发现自从那日被自己和雷万春等人联手收拾了一顿之后,卫尉少卿王准居然信守承诺,再也没靠近锦华楼半步。不觉暗自吃惊,信口说道:“那厮倒是长了记性,也不算白被雷大哥摔了个屁股墩!”
“我估计除了被二郎你跟雷大哥打怕了之外,他还非常忌惮公孙姐姐。毕竟贵妃娘娘跟公孙姐姐的关系很好。万一被她告到皇宫里去,恐怕太原公也招架不住!”几番进出宫廷,白荇芷身上又多了些富贵气,说起话来慢条斯理,陈述自己的见解之余,还很好地照顾到了王洵的情绪。
“有很大可能!”能看到白荇芷平安就好,至于到底是谁的功劳,王洵也不屑一争。“公孙大家还要用你到什么时候?贵妃娘娘的新曲子,快弄完了吧!”
“早着呢!”白荇芷以手掩口,轻轻摇头,“皇上和贵妃娘娘哪有那么多闲功夫,天天耗在歌舞上边。十天半个月能听我们排演一回,已经很难得了。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再耗上一年都完不了!”
“那你……”王洵想重提自己用轿子接白荇芷进门的事情,话说了一半,猛然意识到自己在白马堡接受的新兵整训的事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算是个尽头,此刻提了等于白提,索性主动闭上了嘴巴。
白荇芷却在这一瞬间看到了王洵的内心,有些害羞,更多的是高兴,垂下头,低声道:“进宫授艺的事情,其实是公孙姐姐为我寻找的一个保护伞。随时都可以辞掉不去的。只要二郎腾出了时间,奴家,奴家……”
说到最后,声音几乎细不可闻。王洵闻之,心中大乐。扑上去香了对方一口,大笑着说道:“快了,快了,也就是一两个月的功夫了。下月初五,皇上要派人来校阅。我估计校阅之后,大伙也就都交了差!”
说罢,留下一句,“不要着急,等我回来!”,飞奔下楼。
“呸,跟谁稀罕你似的!”白荇芷捂住脸上的红印,低声啐道。慢慢追了几步,依在二楼的栏杆上慢慢挥手。
不知不觉间,曾经的少年已经长大,其背影越来结实。
第六章
惊蛰
(九
下)
回到军营,王洵立刻全心投入到本队弟兄的整训当中。作为一个讲义气的小家伙,他不敢让七旅二队在即将开始的校阅中表现太差。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本队弟兄不争气,非但关乎着封四叔的颜面,也有愧于周老虎、赵怀旭等人长期以来对自己的照顾。
同样,因为王洵讲义气且出手大方,新兵营七旅二队的弟兄们也很给他这个队正面子。每天的各项训练完成得保质保量,在个别科目方面,甚至达到了全营最高水准。乐得新兵营折冲校尉周啸风咧开了嘴巴,逢人就吹,自己知人善任,为飞龙禁卫军培养了一队精锐。暗地里,在物资给养调拨方面,也愈发向新七旅二队倾斜。羡慕得同旅的其他几个队正人人眼蓝,天天偷着骂周老虎心眼长到了肩膀子上。
过了数日,校阅如期开始。皇帝陛下因为临时有事未能亲临,却派了太子李亨带领一干文武前来检视飞龙禁卫的整训成果。秦家兄弟的叔叔,还有马方父亲也赫然在随行之列。这两人平素虽然对王洵没什么太好的印象,关键时刻,却依旧看在晚辈的颜面上顾及到了几分香火之情。不动声色在旁边品评了几句,立刻令太子李亨目光集中在马方和王洵二人所在了队伍上。
有长辈在点将台上观望,王洵和马方也都各自使出了浑身解数,把几个月来的训练成绩,超常发挥到了十二分。校阅完毕,王洵所在的新七旅二队和马方所在的新五旅四队脱颖而出,都进入了全营前五之列。王洵因为协助上司训练本队士卒有功,再度高升一级,头衔成了正七品上致果校尉。实职待新兵整训结束后,根据飞龙禁军的具体情况候补。马方则因为被认出是当朝大员的儿子,小小年纪就放弃了锦衣玉食,主动从军为国效力,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褒奖。当场赐予备身腰牌一面,明光铠一领,待整训结束之后,便可到东宫就职。(注1)
其他在整训中表现优异的军官、士卒,也得到了升迁、赐甲、赏金等各种奖励。命令宣布,全场欢声雷动。全然忘记了半年之前,大伙私下里是怎么骂封常清和高力士两个老家伙‘没事找事,变着法子折腾人’的情景。
校阅结束,几乎每个受训者都兴高采烈。新兵们立刻眼巴巴地盼着全营放假,好把心中的喜悦与自己的家人分享。从飞龙禁卫和安西镇调过来的老兵们则盼望着队伍早日解散,大伙好带着新到手的虚职,回军中去谋取实缺。偏偏两位行事素来利落的主帅,这个时候突然又拖拉了起来。只是命令各团校尉带领麾下士卒继续训练,巩固先前取得的成果,却迟迟不肯宣布大伙的去向。
一巩固就是一个半月,即便是性子再沉稳的人,也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大伙知道王洵和马方能跟上头搭上话,便拐弯抹角找上门来,求他们两个去周老虎那里打探动静。王洵和马方二人也急得百爪挠心,斟酌了片刻,便找了个由头,往中军位置走去。
谁料素来很好说话的周老虎这回突然板起了脸。先把王、马二人狠狠数落了一顿,让他们不要恃宠而骄,忘记了军营的规矩。随后,看着二人手足无措的模样,又忍不住心发软,叹了口气,低声说道:“你们两个甭多打听了。就是我,也仅仅知道个大概。回去等信儿吧,这种事情,本不是咱们武夫该掺和的,索性离得越远越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