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是学问,高深也是学问,但大家能接受的只是常理。管理也是这样。
——柴瑞霁
有人曾经问院长:“假若时光倒流,您是选择当名中医还是当院长?”
院长沉思。片刻后说:“在管理艺术上、能力上,当初我连自己的潜力都不清楚,一切都经过实践才能证明。”
“我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子?有时门诊病人多延长到午后2点才吃饭,40个固定号再加上临时加号,不过60多位。大家都是铁不是更好吗?建一座新的医院,会解决多少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这是谁都会算的账。”
“要知道,中医是哲学,是研究人的,如何用黄连、厚朴,不仅仅是科学,方法更是关键。管理首先要懂得人,也是方法。卫校的一年多校长,对我是实习期。”他笑了,笑得有些狡黠,嘴角又抽了一下。但目光却是一种孩童的纯真,让你猜测不透。
他清楚,当初有人去找地委领导告状,说如此用人是大忌,不但会让一个单位更乱,而且会把一个好医生送进烂泥滩,毁了前程。
他自己也曾在领导谈话时说:“我可以做一名好教师,更能当一名好医生。但我不敢保证能胜任这个位置。您用我不是一步险棋吗?”
领导说:“我看准了人,就不怕走这步险棋,你不会让我们失望。”
事实证明,领导就是领导,这就是政治家的眼光与胆略。
院长那时候经常会在各种场合重复一句话:“过去是句号。历届领导都为医院做出了贡献,我是站在他们肩膀上,带领大家往前走。”
“忽略以前的恩怨,面对现实,不良信息少听,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爱听小道消息的领导,容易导致自己的狭隘,过去的阴影会把自己的手脚束缚住。那时我急需要融入,要让大家认可我。不然,怎么做这个院长、书记?”11年后的今天,提起当年,院长仍然为自己当初的清醒庆幸。
每天一进办公室,就会有人进来反映情况,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普通职工。院长端坐办公桌前,翻开笔记本,认真听,仔细记。常常是,门外的人排着队,门里的人欲罢不能。慢慢地,大家发现,同样是认真的神态,但如果你是给医院工作提建议,院长会突然眼睛一亮,专注的眼神紧紧盯住你,生怕漏掉一个字。若是说到医院发展,眉宇间更是会充满兴奋,而且时不时问一句。如果你说是非,院长就会始终保持着一种姿态,平静,镇定,但他仍然在听,只是不表态,甚至不哼也不点头。说的人会在这种情绪感染下,越说越没劲。有时候,一打开办公室门,会发现几张纸条,大都是匿名信,碰到这种情况,院长一个不看,不理。
“为了不干扰思路。你自己都不敢面对的问题,不敢署名,让我们怎么为你解决?”院长说。
人们在揣摩这位新领导,领导也在揣摩他的兵。各自目的不同,立场各异,仿佛对弈,那种“厮杀”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有些人揣摩你是想投其所好,然后牵着你的鼻子走,随即你就会陷入尴尬之中。仿佛一个泥潭,越挣扎陷得越深。就像打牌,要想赢就不能让对方知道你手中的牌,你就会永远处于主动地位。”
“你不可能完全回避以前人为的圈子,你得渗入,然后去影响,再逐步改变,化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医治病用药如同用兵。一般情况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病轻药轻,病重药重,讲究的是药证相投,药病相当。但当病重邪甚时,用药却不能重,而且还要热药冷服,寒药热服,如同兵法中的‘先诱之而后攻之’。否则会造成人体的阴阳格拒,服药即吐。连药都喝不进去,更谈不上治病了。”
“管理人也是这样,自身要有足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融进去又不被传染。进去再出来,已经找到了病症,最后对症下药,达到团结的目的。这对我是最大的考验。”
“不要去试图改变他人的缺点,而是要发挥他们的优点。领导好‘领’,艺术是啥?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变成大多数人的意愿,这就是艺术。”
“老人自然淘汰,新人我亲自选,彻底改良,几年来人的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是院长角色转变后的经验之谈,也是他人生一次质的飞跃。他就用中医的哲学思想和与生俱来的智慧,还有自己的人格,在众人极为关注的人事制度改革中站稳脚跟,迈出关键的一步。
当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比如,几轮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周折;比如,有人堵着门跟他闹,破口大骂,拍桌子。甚至,还有人偷偷给他家防盗门上涂上一个“死”字,至今痕迹仍在,可见心里的积怨有多深。
“这些都不足为奇。竞聘上岗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用人格局,有个适应过程,还不允许人家发泄发泄吗?你要看到,毕竟是极个别。”
“有人说我也应该拍桌子,起码不能忍气吞声,因为改革是为了全院的发展,不是为个人;有人评价我有胸怀,说当领导就得这样的气度。其实不是,我被人指着鼻子骂,怎么能不生气?回家连饭也不想吃。”
“学会面对最重要。进医院来面对各种问题,无论难与易,你都逃避不了,逃避只能让矛盾激化,事情升级。他见你无非就是发泄,但发泄改变不了事实。发泄掉他就会少一些怨气,随着时间,这事就淡化了。这也是无奈之中的一种选择。面对拍桌子的下属,我得让自己学会允许,允许在改革中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学会允许也就学会了宽容,我只能这样。这都需要意志。谁让我是院长?”
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心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是成功的,科主任和护士长竞聘上岗调动起全院人员的积极性,他们是医院的脊梁。没有这一步,就不会有后来的上“三甲”医院,更不会有今天的新医院。面貌就是这样一步步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事制度,改革是全方位的,分配制度、后勤保障、规范管理、药品流通领域等,可谓千头万绪。
在医院,很多人都知道院长的“三标”理论。确认坐标,树立目标,制定航标。确认坐标是基础——对医院现状要有合理的判断和恰当的认识;树立目标需要胆略——建立可实现的目标是框架;制定航标靠谋略与智慧——把框架变为现实。还有,他提出的管理思路:政治思想的多元强化,制度纪律的有力约束,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这是他给中心医院这个“疑难杂症”开出的又一个药方。11年里,他带领全体人员实践了“三标”理论,收到了超出想象的“疗效”。因为,进院一个月时间的“诊脉”,足以告诉自己:改造不如重建。
腊月二十一,医院的救护车没有拉病人,而是载着院长带领的考察团奔赴山东。短短几天,他们参观了全国地市级样板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淄博有名的民营医院——万杰医院,还有聊城、濮阳、三门峡三个市的人民医院。除夕前,救护车回来了,风尘仆仆的考察人员一下车,浓浓的过年气氛就扑面而来。只有院长,又亮起办公室的灯。
人们已经感受到,一场大的变革将要到来,这运行了51年的医院将面临怎样的选择?他们拭目以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