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霁
如果你有兴趣,去手术部和ICU、CCU外面的等候区转一转,你会看到每天有近百人甚至更多,在那里聚集,等候。椅子上坐满了人,墙角处打着地铺,地上堆着探视患者的营养品,来回走动,三五成群地说话,与其他病区的安静形成显明的对比。这就是我们的医疗环境,尽管已经改善了很多很多。
运城人一般都很重视亲情和友情。一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好朋友拉家带口十几个,挤满楼道,医护人员都感到好笑,说这是小手术,不用紧张。他们不管,似乎不来就会被排除在友情之外。运城人还有个习惯,探视病人要在上午,说下午不吉利。这就给医院管理带来很多麻烦。诸多探视者的高声喧哗和来回走动直接影响到医生查房、治疗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各种营养品更是堆满床头柜和窗台。也试图设岗阻拦,但带来的是不遵守者的不理解和吵闹。就像你明明为吸烟者设计了吸烟室,可有些人就是要把烟头扔地板上,致使上到院长下到医护人员,很多人习惯了走路看见烟头就捡,生怕烫坏崭新的地板。
5月1日,医院开始设置告示牌,告诉人们具体探视时间。人是可以随环境改变行为的,就像走在天安门广场不会随便扔垃圾一样。就在这一天,人们还发现,院长从一早就站在大厅,当志愿者。他连当了三天,让自己的假期这样度过。
晚上,他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会帮助。当我放弃施舍的心态,放下自己的院长身份,放空助人的动机,面对所有需求者的时候,我提供的帮助和服务便成为一种真诚、主动和自然。此时此刻,我从未有过的愉悦便油然而生。”
“人的内在同样需要感动和激励。每当我们真诚自然地为别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时候,我们的内在就会产生一种自然感应。当你的帮助和服务得到对方感动时,你的内在同时也在感动。这种感动会激励你在内在把帮助服务别人成为没有企图的自然。你就会获得心灵的净化、境界的升华和生命的呈现。”
“人生中每个人都需要帮助,每个人都需要帮助别人。如果我们都学会了帮助,就会共同拥有一个和谐的社会与大同的世界。让我们学会帮助吧。”
他的感受已经上升到一个至高至纯的境界,能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我不知道,但我理解。一个人在尽全力做成一件大事以后,没有沉醉于荣誉奖杯和赞誉之声里,而是十分清醒地知道此刻最该做什么。他渴望攀登人生的“珠峰”,希望自己的生命呈现出大爱与大美,那是他追求一生的航标。
在院刊上,“以院为家从我做起”的大红标题,醒目地登在头版头条,有关这次活动的“我与医院共同成长”征文也陆续刊出。《医院新气象你长我也长》、《用心爱家》、《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爱洒杏林青春无悔》等一批文章,道出医护人员的心语。他们用文字记录心路,激励自己。
如果你生过病,你才会了解到他们的辛苦;如果你住过院,你才会理解他们一天天、一年年的默默奉献背后那不对人示的泪水。他们面对患者,不会因为半年没拿到奖金而撒手不管,更不会把气撒在患者身上。我曾经亲眼目睹一位小护士抹着眼泪跑出病房,跑进办公室嚎啕大哭。后来才知道,患者自己把体温表压碎了,子女们却纷纷指责护士没有插体温表。“人老了,忘性大,算了。”别人劝她。
主任说:“咱们科室就是你们家,在病房受了委屈,在家里发生口角,都可以在科室哭,还可以骂人,只要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别憋在心里就好。更不能对患者发泄。”
我不知道指责护士的儿女们,在发现父亲身下的体温计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如果这位护士是他们的妹妹或女儿,他们会怎么做?
5月的一个下午,2点10分,一位年轻女孩走进院长办公室。她说:“您是院长吗?我要投诉!”
院长站起来说:“你别着急,坐下慢慢说。”其实院长两点半就要参加院里的大会。
女孩讲述了她上午就医时所受到的轻慢,说:“我知道您很忙,但我难受了一上午,怀孕本来是高兴事,可我做心电图时医生很不耐烦,还大敞着门,我还没有开放到这种程度。所以等到您上班,还是想跟您说一说。”
院长说:“我首先给你道歉,是我们服务有问题,马上解决。”随即打电话叫来监察室杜主任。
下午全院大会上,院长在讲到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时,说到了这个女孩投诉的事。他讲得很详细,但始终没有讲是哪个科室,哪位医生,甚至连女孩做心电图检查都说成是“有关检查”。那一刻,我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他在告诉大家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的同时,又给犯错误者一个改正的机会。谁能不犯错呢?“也许,你今天心情不好,或者你家里有什么事,但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情绪决不允许带到工作环境中,影响患者的情绪。因为你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的家应该是充满爱的家。”院长说,语气恳切,态度真诚,循循善诱,如同面对自己的孩子一般。
院长还不止一次说过这样一番话:“作为医生,也许有人会在心里想,是我解除了你的病痛,是我挽救了你的生命,你当然应该感谢我。而几乎每一个患者都会从心底感谢医生,这种思维天经地义。但我认为医生应该感恩患者,因为正是患者为你提供了临床、研究、探索、实践乃至成功的条件与机会。如果我们的医护人员都能这样想这样做,我们的服务质量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感恩”这个词近年来被频频使用,但真正理解它内涵的有多少人?院长的话是由衷的,因为他经历过的一个病例使他至今难忘并终生受益无穷。1976年他在河津医院当大夫时到阳村下乡,遇到一位习惯型流产的患者,怀孕两个月又出血了。医疗队武队长是外科大夫,看过后说:“孩子恐怕保不住了,只有清宫。”患者说:“我已经清过几次了,见清宫怕怕的啦,能不能用中药?反正孩子也保不住了,就死马当活马医吧。”武队长说:“那让小柴大夫给你把把脉,用中药打吧。柴大夫你不要有顾虑,中药若还止不住,我再手术清宫。”
院长知道有风险,但这样的病例很难遇到,再看患者那么迫切,于是用了“祛瘀安胎方”,谁知一副药下去,血止住了,胎也保住了。院长后来总结,如果不是患者提供了机会,我怎么能取得这一临床经验呢?这次冒险的尝试,这个独特的病例让我至今心怀感恩。
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说:“以我对柴瑞霁的了解,可以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追求永无止境。盖这座医院政府没有多少投资,他竟然能折腾成。瘦了几十斤,落下一身病,多少人在担心会半途而废。可我深信,他一定能干成,搭上命也在所不惜。因为他的价值观一旦确立,是不会改变的,改变了,那就不是柴瑞霁。万荣人那股子拗劲在他身上体现到极致。”
“他不仅仅是为民众构筑起一座爱的大厦,而是展示了一种精神:向上,务实,智慧,坚韧,还有仁慈与博爱。”一位前市委领导说。
“柴瑞霁站在那里,就是一面旗帜。”这是报纸上一篇文章中的评价。随着人们对新医院的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多的赞誉之词在各种场合出现。新院和院长已成为整个凤城的骄傲。
但柴瑞霁院长说:“这是我的使命与责任。仅此而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