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记忆-“佛竹轩”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特别喜爱竹子,因为竹子这种植物有许多特性,充满了做人的哲理。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大约也是这个意思吧。由于爱竹子,于是便给自己研习书法的斗室起名为“翠竹轩”。佛肚竹是生长在中国南部的一种形状奇特的竹子。仅从外貌来看,也许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第一次见到这种稀有竹子大约是几年前在云南。由昆明去石林的路上,途经一个设在山坳里的旅游购物点,停车场的边上,长着一丛茂密的竹子,一下便吸引了我。竹叶特别的青翠,竹干粗壮而骨节极短,两节之间本该凹下或平滑的部分却十分夸张地鼓凸起来。圆滚滚地活像一尊尊重叠着的大肚弥勒佛。这“佛肚”,一节节地首尾相接,又仿佛一级级憨态可掬的佛像,摸着十分的有趣。“这是什么竹子?”我好奇地问。“佛肚竹。”看车的热心老头回答。

    他怕我听不清,还用手指在地上写出“佛肚”两个字来,显出格外自豪的样子。“佛肚竹”,这名字实在是太真切、太形象了。北方人大多以南方的竹子为奇,那日见到了那一丛佛肚竹,觉得实在生得奇特可爱,情不自禁地抚摸把玩好一阵子。觉得能遇到这种竹子,也许是一种缘分。大肚弥勒,笑口常开,是宽容的象征,更是超然界外、与世无争的暗示。第一次见到,佛肚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再见,就到了江苏的无锡宜兴山区。那里是竹子的世界。

    在碧波浩淼的太湖西边,丘陵与高山过渡地带有一个竹子王国。竹子似乎特别地喜爱山地。漫山遍野的翠竹铺天盖地,波起云涌,气象蔚为壮观。正值炎夏时节,面对竹海林涛,只觉一股淸爽之气扑面而来,顿时神清气爽,万俗俱脱。那天又恰逢下雨,在雨雾弥漫着的竹的汪洋之中,点缀着一个一个小巧的村落。青色的瓦屋小院,像画家笔下的景物,格外地美妙迷人。当你打着雨伞,踩过雨丝浸淋着的石板山路随意地走去,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一户竹海人家。这时你吃惊地发现,娇小的院落并无围墙篱笆。一丛丛的佛肚竹便像竹海浪潮与礁岛般的庭院村落撞击出的团团浪花,亲昵地包围着农家小院。与云南所见不同的是,这里的佛肚竹,竹叶更加青翠、竹干更加粗壮,也许是年岁更加久远,竹干的颜色也由青绿变得金黄如铜铸般结实。那圆滚滚的鼓凸,更像是一团闭“佛肚”了。竹海人家显然对自己拥有这样的稀有植物格外自豪,如数家珍一样,向你介绍这种竹子个性如何倔强,生命力如何顽强。特别赞赏它总是与人十分的亲近,但又绝不同人蛮争地盘,不像其他的竹子,开始栽种十分困难,等到发起旺来,连道路的中间和院落的当心都会冒出一丛丛竹笋,甚至还会从人们居住的屋子里面猛不丁地拱出一株笋子,让你觉得有些担忧。佛肚竹不是这样,它仿佛十分知趣,也很是善解人意。栽植也不很难,发育也有分寸,往往只是在房前屋后院子边的坡下或是墙角里生长起来。也不得寸进尺,也不无限扩张。与人和睦相处,叫你感知它的亲切与奇美,却并不存丝毫担忧。佛肚竹生得并不高大,但却格外的茂盛,根茎是十分的团结,枝叶却又格外的缜密。金黄的栅栏般的主干顶端枝叶交错穿插,鹅黄重叠着翠绿,像别致的凉棚,成为农家小院一处迷人去处。无论春夏秋冬,一丛一丛的浓荫默默地伴随着人们,遮风挡雨,投荫纳凉,却并不需要任何的服侍。农民盖了新房,或搬到了一个新的住处,只要在原先的竹丛中用锄头挖一两株栽下去,等到雨水一润,便生根发芽了。要不了许久,一丛新的佛肚竹旺盛地生发出来,像是有生命的篱笆,装扮围护着庭院,引来春风秋雨、鸟叫蝉鸣和无限的生机。可惜在北方是很少见到这样的竹子。第三次遇见佛肚竹,是在江西的革命摇篮井冈山。五百里井冈,原本就是竹子的世界。

    在五井中心的将军山革命历史人物雕像与纪念碑刻相连的山道两旁,有一丛丛佛肚竹护栏。游人拾级攀援而上,亲切地抚摸竹干,于是那一团团的“佛肚”变得像金子一样锃亮。这一固,这奇竹给人的启示,是一种生机无限的永不褪色的坚定与永恒。那一层层的重叠,与一节节的鼓凸,令人联想到睁嵘岁月中的奋斗与血雨腥风中的英雄雕像。那是庄严而静穆的,更是象征着光照千秋,层出不穷。常常在回忆南行的时刻记起令人无限遐想的佛肚竹来。也时常羡慕着,甚至梦想着把这种竹子移植到北方的原野,哪怕只是一株也是有意义的。

    终归还算有缘,癸未春日的一天,忙里偷闲在延安革命旧址枣园旁的苗圃中,意外地发现了几株由南方引进的佛肚竹。据园丁介绍,原本是引进了一批,不料这种竹子是特别的喜欢温湿,只一个冬季,虽然还是在温棚之中,已是挨不过来,绝大多数枯死了。眼下那盆中仅有的四株,三株已经枯黄,惟有一株生命力似乎特别的顽强,仍然挣扎着发出几片芽叶,标志着活力的存在。这情形令人大失所望,但那竹子的形状实在是太可爱了,围着那花盆仔细地端量,心想虽是枯死的,竹干犹如黄铜的雕塑,形状依然耐看,依然令人联想到佛的大肚与之泰然、超然。于是想到了求一株回来,置于斗室之中,日日相伴。园丁听得欣然同意,将那一株活的单独栽于盆中,一边栽一边还怜惜地说,东西是不错,就是难活,嘱我要置于阳光充足的环境,且每日记着多给枝叶喷水。于是我的屋内有了一株真正的佛肚竹。原先起名“翠竹轩”的斗室之中,也就有了一株真正的竹子。心想即使不活,也要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图腾”供奉。那奇特的茎节,总是耐人寻味。生机盎然的佛肚竹,原本就该是生长在心中与梦里。也不知是因为我喷水特别勤快认真,还是这一株竹子的生命力特别顽强,过了一些日子,那佛肚竹满身的枝梢伸展出翠色的叶子。新的芽叶更是翠绿得特别可爱。这使我欣喜若狂,立即动手把原来蹲在屋角的竹盆置于阳光可及的窗旁。每口早晨起床,第一个念头就是观竹,第一个举动就是用小洒壶给竹叶喷水。一边喷,一边就看那竹子的变化,看那芽儿伸展出的几片新叶。那新生的鹅黄的竹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精神。面对这顽强的植物,联想到许多的人事。诸如人的适应生活环境的韧劲儿和在各种生活矛盾面前的宽容大度。想着这些便觉得浮躁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许多平日庸人自扰的忧虑也就烟消云散,顿觉生活充满了希望的阳光,充满了欢乐和幸福,此刻,突然领悟到,对于一个人,真正美妙的佛肚竹,是应当生根于心的。心中有佛,世间便随处有“佛”;心中有竹,世间也就随地有竹了。悟出这个道理,我的书斋的名称就当改为“佛竹轩”了。一佛在心,胸有成竹,不仅是书法的境界,更当是做人处世的哲学。佛肚竹,这小小竹子,给予人的启示实在是太多、太丰富,也是太深刻了。2003年5月10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