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记忆-让历史在艺术中复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本书扉页上的炭笔素描,是著名版画家艾生的画作,是马文瑞当年戎装跃马开辟陕甘边东地区的艺术再现。一幅小小的素描,透着无限激情和雷霆万钧之力。这是艺术的魅力,定格了的历史在其中复活起来。

    他是通宵达旦一口气读完了50万字《群山》的人。

    他被书中人物的故事和精神深深地牵引着。

    他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倾注于其间达到忘我境界,以至于厚厚的书卷压肿了他的手臂也不曾感觉困倦。这一幅画作即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出的。

    他是以超过创作获得“鲁迅版画奖”力作的激情和毅力创作这幅作品的。

    他反复琢磨,寻找最佳的语言,最美的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构图方式。最终选择了“戎马生涯”这四个字。革命是和战斗无法分离的,革命者的魅力正是由于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才显出那样的美丽迷人。艾生抓住了这一点,他的作品展现出令人无法回避的魅力。一人一骑,胜过千军万马。书中的其他插图,是一组民间剪纸。收到这组精美生动的陕北民间剪纸时,我感到十分震惊。作者郭如林是陕北延川县黄河畔上土生土长的剪纸艺人。那一年只在黄河畔短暂地见过一面。脸色像河畔的岩石一样黎黑,一样枯瘦的中年汉子,讲话慢条斯理,全部的阳刚之气都仿佛集中在那一双常年劳作布满老茧的手上。想不到正是这双攥镢摇橹的船夫加农民的手,却是这样的灵巧而富于创造力。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也观赏过他的剪纸艺术。

    他是完全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拘束的“野山派”艺术家。

    他的创造精神同表达意识,就像他从小浸润于其中的波涛泅涌的黄河之水,没有一朵浪花是雷同或重复的。每一次激情的勃发,都是来自生命深处的创造,每一次创作过程都是一个独立生命体的诞生。

    他的剪纸作品,全部的魅力,就是永不止步的创新,是全新面貌的展示。

    他托人转达我,书中的这一组剪纸,是他阅读《群山一一马文瑞与西北革命》的感想,是他用自己的艺术语汇撰写的阅读心得,是一串表现形式独特的思想的礼花,是把深厚的感情和感受借助于民间艺术的营养绽开的绚丽夺目的花朵。陕北人民对于“革命”有着世代难以割舍的情缘。“闹红”在人们心中播下的幸福的种子跳动在几代人的感情里。人们不是以自身功利的目的衡量“革命”的价值,而是以一种信仰的层次理解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人民同革命者是血肉相连的。深刻的历史永远都不会过时,更不会被人遗忘。革命是深刻的,革命者的业绩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中。郭如林的一双手,便是他的钢钎锤錾。

    他用那一双灵巧的手,让历史复活起来,仿佛在黄河占崖上凿刻出美丽的图腾。惟有陕北的人民才具有这样的本领和方式。惟有创造了历史辉煌的人们,才得以享有这样的荣耀。感谢艾生、如林同志的劳动,在物俗尘上、贪欲横流的年月,你们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精神朝圣,用于伟大人生的赞礼,堪称真正艺术家的境界和作为,坚持到底,必成大器鸿制。2002年7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