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派人找到郑伟时,郑伟正在河边钓鱼。
郑伟,快,工地急事,叫你去。
郑伟扔下手中的钓竿上了车,说,回家,换衣服。
来人说,工地有的是新工服,随你挑。
郑伟固执地说,回家,换衣服。
妻子见郑伟回来,问,鱼呢?答应给孩子炖汤喝啊。
郑伟不搭话,从屋里拿出个衣架,塑料布下罩着油腻腻的工作服。套上工作服,郑伟立马就精砷起来。
妻子说,他下岗回来就不让洗这衣服。
工地有事,走了。郑伟潇洒地一挥手,上车。
公司游总也在查郑伟的资料:郑伟,男,1960年生。1979年入厂,高中毕业,五公司电焊工。出身工人家庭,父母均是本公司的退休工人。郑伟是父亲退休后顶替入厂的,入厂后一直在五分厂(现为第五工程公司)做电焊工。该职工是厂里的技术能手,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已婚,妻子也是本厂职工,生有一女,取名焊花,现在大学读书。郑伟去年分流下岗在家。
游总说,情况太简单了。他有什么背景吗?
罗主任说,游总,您到公司的时间不长,郑伟的情况我还是有所耳闻的。总公司以前发过简报,介绍过郑伟的一些事,也挺有意思。1982年,公司的一名职工得了肿瘤,住在咱公司的职工医院。医院治疗时,要把药物注射到肿瘤上,得用200毫米长的针头,可是医院的注射针头最长才70毫米,买都没有地方买。正好,那天郑伟他们去医院看病友,听说了这件事。这小子也真行,拿了几个针头看看说,我来焊几个试试。他把几个针头拿到厂里,琢磨了半晌,用电焊枪把三个70毫米长的细细针头焊接在了一起,天衣无缝。市里的医院听说了,也来找郑伟帮忙焊接了几个专用的针头,还给公司送来了感谢信。我们因此才知道这事。那时郑伟进厂才几年,二十多岁,初生牛犊。
游总说,敢揽瓷器活,肯定手里有金刚钻。
是的,郑伟这小子爱钻研,听说学习焊接的笔记都记了十几本。公司职工技术评定,一般来说,还是要论资排辈的,毕竟老同志多,得有个照顾吧。可是郑伟这小子不愿意了,公开叫板,要和几个被评为高级能手的老师傅比试比试。老师傅也不憷他,就和他比试。这小子提出的是要把像香烟锡纸一样薄的不锈钢波纹管和一指厚的不锈钢法兰盘焊接在一起。咱都知道,那两样东西厚度相差大,焊接得使用专用设备。郑伟就用手工电弧焊完成了。当时轰动了全场。后来听说,有家民营企业高薪来挖他,他说,我的技术是厂里给培训出来的,我不能忘恩负义,给多少钱也不走。郑伟这小子有志气。
工程部来电话,正在安装的进口设备遇到了难题,工程受阻。游总急匆匆赶往现场,还不忘交代罗主任,再了解一下郑伟的情况。同学,老师,朋友,背景资料越详细越好。罗主任有些纳闷,游总刚来不久,对中层经理们也没有表现出啥热情,怎么关心郑伟啊。郑伟莫非真有啥背景?都说水深鱼大,林大藏虎,郑伟是不是要走运了啊?
工程现场一片忙碌。
总指挥十分焦急,游总,这套进口设备在安装中遇到了难题。SW系列轮子需要加工的幅板间距小。可是,公司目前的工装设备只能加工一米以上的工件。我咨询了本市的好几个协作厂,都无法解决。如果到外地再购设备,少说也得三天,二期就得延后了。
游总眉毛一挑,我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工期一天也不能拖,拖一天就要损失几十万,你能负得起责任吗?
总指挥额头沁出了汗珠。
一名老工人说,总指挥,找五公司的郑伟来试试。
总指挥眉头紧锁,郑伟?郑伟是什么人?
老工人说,焊工。
你们不都是焊工吗?你们都解决不了,他行?
郑伟到达现场的情景很壮观。正是中午时光,整个工地都静下了,百十双眼睛注视着一身油腻腻、脸上还淌着汗水、瘦瘦高高的郑伟一步一步朝工地走来。
郑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走到部件前仔细观察,翻看着连技术员都有些弄不明白的图纸。郑伟把几位老师傅叫到一起,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又和几个人演示了一番。
总指挥听了郑伟的建议,说可行是可行,但是在不足一米的管道内焊接,别说技术难度大,就是里面的温度也会把人烘烤干的。
郑伟说,总指挥只要同意我们的方案,焊接的活儿,我来,保准没问题。
连续五个小时,郑伟除了喝了几瓶水,一直卧在工件上。最后是师傅把他拖出来的。
郑伟脸上挂着自信,说,解决了。
工地上一片欢呼。
游总握住郑伟的手说,郑伟,市里要引进一套流水线,去西欧考察组就给公司一个名额,点名要你去。了不起啊。
罗主任打来电话,说详细了解过了,郑伟没有啥背景,就是个普通的电焊工。
郑伟正擦着汗,红扑扑的脸膛朝阳一般灿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