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我不是大清正史-继续忽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朝鲜老实了,虽然后来还有反复,但起码暂时构不成威胁。毛文龙没逮着,但也被赶到皮岛上。

    皇太极的战略目的基本达到,下一步就是要收拾袁崇焕了。

    老袁也不错,该修的都修了,该准备的也准备了。虽说朝鲜叛变,但老袁觉着影响不大,本来也就没指望他们。至于毛文龙那就更别提了,跑了拉到,我一个人说了算更好。

    一个人说了算?袁崇焕一个宁前道,一个人说了能算吗?

    这怪我没交代。现在老袁已经不是宁前道了。宁远大战后,袁崇焕连升几级,被提升为辽东巡抚,加兵部右侍郎。

    一个是腾出了手,一个是修好了城。

    开始打吧。

    天聪元年五月初六,皇太极率数万人马出征。

    大凌河、小凌河的明军望风而逃,袁崇焕当初修的所谓“三城”就只剩下锦州。

    五月十二,锦州被围。

    锦州守将是赵率教。老赵在辽东也算是老资格了,袁应泰在的时候他就在,跟他一起的战友死的都差不多了,他却毫毛都没倒一根,你就知道赵率教是个什么人了。

    老赵爬在城头上往下一看,后脊梁直冒冷汗,城下人喊马叫,好不热闹,整个锦州被包围的水泄不通。

    客观的讲,赵率教虽说以前号称“跑的快”,但其实他还算是个不错将领,起码这次是咬上牙了,因为想跑也跑不了。

    但鉴于老赵的人物性格,你要他跟皇太极硬碰硬,那也不太可能。

    于是老戏码上演——谈判。

    人家都兵临城下了,你还谈个屁啊!

    谈个屁也得谈,因为锦州的城防还没准备好。

    其实,没准备好并不是赵率教的责任,还该是袁崇焕判断失误。

    大家可以翻翻前面几次后金和明朝的战役,后金进攻的时间基本都是选择在秋冬季节。这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一般到了快入冬的时候,后金方面比较缺粮食,所以需要出来打趟买卖补贴补贴。其次是辽东到辽西中间隔着辽河,只有秋冬是枯水季,夏天不太方面渡河。

    这两个原因并不是我找的,这是写在锦州被围九天之前袁崇焕给皇上的奏报里的白纸黑字。

    你不能说老袁讲的没道理,说到底不是我军无能,是敌人太狡猾。这一点儿袁崇焕自己也承认,他对皇太极的评价是:“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后。”

    袁崇焕这个失误把赵率教给坑了。老赵现在坐困孤城,炮弹还都在火药库里封着呢,就是往城下泼开水,你也得容我把水烧开了吧。

    那就只好谈判。

    赵率教派了和谈代表来到皇太极的驻地。老皇很客气,能和平解决当然是最好,毕竟谁也不愿意动刀动枪搞的那么血腥。

    先是寒暄一番,说些天气不错,你最近又胖了之类的废话,然后进入正题。

    赵率教的使者到是无所谓什么谈不谈,反正就是来混时间,差不多了就回去。

    皇太极还是比较认真的,亲自接见,并且还说了一大堆的话。不过老皇看这两位和谈代表木木呆呆的样子,实在有点不放心,最后干脆自己给赵率教写了封亲笔信。大致意思就是你们要投降就抓紧点时间,我没空跟你在这干耗。

    使者送走了,皇太极就坐着等回信儿。从早上一直等到中午,眼看连饭点儿都过了,也没等着音信儿。

    正在纳闷儿,手下人来报,说锦州城上小战旗儿升起来了,小铜炮儿也推出来了!

    好你个赵率教!跟我斗心眼儿?!我非活剥了你不可!

    升帐点兵!下令攻城!

    后金军一拥而上,猛攻锦州城西。

    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城西的守军就扛不住了,伤亡十之八九。

    老赵赶忙指挥另外三面守军紧急增援城西。炮也调过来了,开水也端上来了,所有军官全部上城督战,战至傍晚,后金的进攻总算被击退,战场暂时恢复了宁静。

    第二天,皇太极起了个大早。昨天的战斗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以前一直听说赵率教是个软蛋,怎么突然超人附体猛起来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以前老赵跟后金交手野战居多,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当然要跑,难道坐着等死?这次不一样了,你皇太极把人家跟王八似的围城里了,不拼就是死,那人家还不跟你玩儿命?

    但皇太极觉得按照赵率教一贯的表现,还是可以争取让他投降的。于是,老皇抱着挽救“失足青年”的态度对赵率教展开了史上最有耐心的劝降工作。

    五月十三当天,皇太极一共派了三拨儿人到锦州城下去喊话。

    为啥派三拨儿人去?一拨儿人坐底下喊不就得了吗?

    各位,当时那个年代既没麦克风也没低音炮,全凭着一张肉嗓子。一拨儿人喊?估计不超过俩钟头嗓子就废了。所以三拨儿人轮着班儿来,你上去喊一阵儿下来休息休息,我再接着来。那场面我估计就跟少数民族对歌儿差不多。

    本来赵率教不太想搭理这帮人,你愿意喊就喊呗,反正不用我给你准备金嗓子喉宝。

    但最后实在是有点受不了了,这帮喊话的兄弟开始喊的还是人话,喊到后来嗓子不给力了,出来的声儿比哭丧还难听,把老赵折磨的死去活来。

    赵率教爬上城楼,对着底下大喝一声:“别他妈嚎了!你们是来打仗的还是来嚎丧的!要打就打,坐我这儿嚎个没完算怎么回事儿!”

    城底下这几位也撑不住了,不过总算把老赵喊出来了,回去也能有个交代。

    皇太极一看回来的这几位的模样儿,确实不容易,得了,一人发俩胖大海回去歇着吧。

    靠人喊话看来不行,没练过男高音的谁也顶不住。那咱弄个无声的,写封劝降信拿弓箭往城里射。

    信马上就写好了,还特地让人抄了几份儿,每隔半个小时就往里头射一封。

    信射了一筐,里面连个屁都不放。

    就这么连喊带射,边喊边射,射了又喊,喊了又射,整折腾了两天,啥结果也没有。

    五月十五,在皇太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赵率教给了个回话,让后金派人进城去谈。皇太极很激动,总算是有门儿,赶紧找了两位准备进城谈判。

    没想到,到了城门口,又没了动静!任你在下面把门铃儿按报废,就是没人搭理。

    五月十六,老赵的人来了,一见皇太极就道歉,说昨天你们来的太晚,我们都脱了衣服睡了,光着屁股给你们开门儿也不太合适对不对。

    皇太极一琢磨也是这个理儿:“那这样吧,今天我再派人跟你们一起进城。”

    昨天没进门的那俩兄弟又找来了,跟着老赵的使者一起进锦州。

    这一次,赵率教玩儿的更绝,他还是不开门!不但不让后金的代表进,连自己人也不让进!

    而且老赵还扒着城墙往下喊:“各位女真的弟兄们!你们赶快回去吧!过几天我们皇上会给你们发赏钱的!”

    皇太极正在家里坐着唱小曲儿呢。突然看见派去的人又回来了,老赵的使者也在后头跟着。

    这么快就搞定了?够神速的啊。

    回来的人把情况一说,皇太极鼻子都歪了。

    老皇当即提笔给赵率教写信,说你就是个缩头乌龟,不是大丈夫所为,有种你出来跟我单练。你要觉得你不行,你也可以派一千个人出来,我们出十个,两帮人对打,你赢了我撤兵,你输了赶紧麻利儿的把城里的金银财宝外加粮食送出来!……。。

    赵率教接到信,看的直冒鼻涕泡儿。

    你丫儿太搞笑了!我就是不出去!有本事你进来!

    我以前一直没搞懂皇太极和赵率教到底要干吗?

    俩人加起来一百多岁了,带着十几万人在这玩儿游戏,是吃饱了撑着了还是精神上受了刺激?无聊不无聊?

    后来我明白了,这俩人确实是闲的没事儿。

    先说皇太极,其实老皇自始至终就没打算攻占锦州。各位可以大概翻一下史料,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前前后后控制宁锦地区数次,最后全是主动撤兵。如果说老努或老皇真觉得宁锦很重要,那恐怕袁崇焕等人就不能象现在这样轻易的在这儿修城筑寨了。包括后来李自成在关内闹腾的厉害,大明将宁锦的部队全部调往关内,山海关以外无明朝的一兵一卒,而当时的多尔衮也根本没有要趁虚占领宁锦的意思。

    这就说明,在满清的各位领导眼里,锦州这些地方根本算不上兵家必争之地。

    皇太极来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抢钱、抢粮、抢娘们儿。什么宁远、锦州?送我我都不愿意要!

    另外一个就是最大程度的消灭明朝的有生力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皇太极围住锦州,但围住了又不全力进攻,他在等什么?他在等明朝的援军。

    再说赵率教,老赵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一个字——拖。拖到皇太极自己闪人,拖到援兵来了,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闲着也是闲着,没事谈个判,也是个乐子。

    两个人都在等援兵。

    援兵在哪?

    在宁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