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王国传奇-涅盘再生——落居西州的高昌回鹘(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元840年之后,漠北的回鹘汗国一分为三,分别建立了高昌回鹘、甘州回鹘和喀喇汗王国,其中的高昌回鹘即在高昌故地和唐西州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地方政权。自九世纪中期至十三世纪末,高昌回鹘一直据高昌地区而存在,直到蒙古铁骑的到来。

    一、奇闻异谈:树木可以生子的传说

    西州为吐蕃占据之后,回鹘人最终击退了吐蕃人,据西州之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也称为“西州回鹘王国”)。回鹘人是今天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的祖先,他们曾经生活在鄂尔浑河流域,后来因遭遇天灾、内乱和外族入侵,四处迁徙,其中的一支落居于西州地区。高昌回鹘王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她与辽、夏、宋、西辽、蒙元帝国等周边的政权都有所交往,左右逢源,维持了长达四百多年的统治。她能够维持如此长的统治时间,必然有其特殊之处,这也体现了这个王国的神秘性,要揭开她的神秘面纱,我们还是得从他们先主的起源传说来说起。

    古时候,人们多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承他们的历史,文字的产生无疑极大地帮助了人们记载他们的历史,像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高昌回鹘王国的人们也将他们的传说刻在了一块石碑上,称为“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亦都护”即为高昌回鹘王国国主的称号,这块石碑既用汉文,又用回鹘文,将他们的一些历史记载了下来。

    传说他们的先祖所住的地方有和林山,这里有两条河,一条河叫做秃忽剌(即图拉河,流经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南部),一条叫做薛灵哥(即色楞格河,为鄂尔浑河的支流,图拉河汇入该河,河水流入贝加尔湖)。有一天晚上,天上有一道光降在了一棵树上,而这棵树就位于两条河汇流的地方。人们对此感到很惊奇,就来到这棵树前一看究竟,发现树上长了一个瘿,树的形态就像妇人怀孕了一样。从此以后,人们发现这棵树附近经常出现光芒。过了九月又十天的时间,树上的瘿竟自然裂开了,从中出现了五个婴儿,当地的人们收养了他们,其中最为幼小的孩子叫做不古可罕。他长大以后,掌握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成为了他们的君长。

    西域古史家阿拉哀丁也在其著作中记载了畏兀儿人的起源,“畏兀儿”是蒙元时候对于高昌回鹘人的称呼。他的记载与上述碑文的记载大同小异。

    据载,秃忽剌、薛灵哥两条河流源自和林山,这两条河的汇合之处有一个叫做忽木兰术的地方,忽木兰术有两棵依偎在一起生长的奇树,其中一棵称为忽速黑,形状似松,树叶在冬天似柏,另一棵称为脱思。有一天,人们发现,两树之间忽然冒出了一座小山丘,经常有天光照射在上面,长此以往,小山丘逐渐增长。

    畏兀儿各部族的人们对于这样的奇迹感到很惊异,他们对小山丘既敬畏又恭敬,当人们靠近它的时候,能够听见里面传出美妙悦耳的声音,而且每天晚上都有道光线照射在山丘周围三十步的地方。直到有一天,山丘上忽然裂开了一道门,门内有五间像营帐一样分开的内室,每室中各有一座帐幕,每帐幕中还各有一个男婴,每个婴儿的嘴上衔着一根用于哺乳的管子,各帐幕上还有一张银网。五个孩子被交由乳母照管,人们则从四处赶来崇拜。当他们断奶之后,一开口说话,就立即询问他们的父母是谁,人们告诉他们,他们的父母是那两棵树,五个孩子就像两棵树的孩子一样跪拜在它们面前。这时,两棵树突然说道:“品德高贵的好孩子们,常来此地走动,克尽为子之道,愿你们长命百岁,名垂千古。”各部族人们见此,愈发崇拜这五个孩子,五个孩子也受到了王子般的待遇。人们给五个孩子各取了个名字,长子叫忽儿的斤,次子叫火忽儿的斤,三子叫脱克勒的斤,四子叫斡儿的斤,五子叫不可的斤。在古代突厥语中,“的斤”,意思是“君主”、“诸侯”或“亲王”。

    随着五个孩子渐渐长大,人们发现第五子美惠有才能,胜过他人,并能够通晓各部落的语言。各部落的人都以为这是上天恩赐给他们的首领,于是就将不可的斤(不古可罕)推为君长。不古的斤在位之时,由于受到了神秘的白衣女子和白衣老人的指点,先后派遣军队向西方和东方征战,建立了多座城池,扩大了统治的范围,也稳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当不古的斤去世之后,他的一个儿子继承了他的统治。然而,每逢各部族人们听到山林中野兽的咆哮之声、马儿的嘶鸣声、鸡犬的鸣吠声、牛羊的惊叫声、鸟雀的叽喳声、婴儿的唔鸣声等声音的时候,都会听见一种“喝起、喝起”的呼喊声,而在突厥语中,“喝起、喝起”即为“走、走”的意思,人们认为这是上天暗示要求他们迁移居所。于是,他们举族迁徙,一直到了别失八里(汉文中的北庭地区,今新疆吉木萨尔),才没有听到“喝起、喝起”的吟唱声,所以,他们就在那里安顿了下来,并分成了五个部落。事实上,别失八里在突厥语中就是“五城”的意思,他们在最终的落居地修建了五座城镇,所以这样称呼。他们的子孙在此休养生息,并称自己的君王为“亦都护”。

    显然,这个版本的传说与上述碑文中所记载的传说大体相同,都提到了不古可罕等五人是因感应天光而生的,受到了天地灵气的滋养。不同的是,这里所说的五个婴儿的诞生不是在树瘿中产生的,而是出生于小山丘中,五个婴儿坐在小山丘的五个帐幕之中。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传说很具有神话色彩,君主的诞生仿佛是上天的恩赐,这种解释无疑增加了君主的神圣性,君主是沟通天地的使者,君权由神授予,也为强化君王的统治地位创造了条件。

    类似的传说在我国古代史书中屡见不鲜,很多古代君王的诞生似乎都具有天神相助。史书中记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疾速之意)”、“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殷契;姜原履巨人迹而生周后稷;汉高祖之母刘媪因梦与神遇,有蛟龙伏其身而生刘邦;刘备少时,家东南角有桑树,高达五丈有余,来往的人见到了都感到很惊奇,说此树非同一般,有人称这户人家将出贵人;在我国古代周边民族的族源传说中,夜郎国先主因剖竹而生;哀牢有妇人触水中沉木而孕,生九子,最幼者能为龙所舐,而终被立为君主,等等。

    史书中多见此类关于先祖、帝王的神奇传说,这多是对于帝王出身神圣性的一种穿凿附会,上述关于畏兀儿人先祖的传说与我国史书中的类似传说都具有这样的性质,这或许也是古人追溯过去的一种共有方法。

    我们不妨试着对畏兀儿人的传说加以分析,据此可知,畏兀儿人的先祖本来生活在一个山水兼备的地方,他们共有五个部落,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为不古可罕,后来,由于某些原因,他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不得不向外迁徙,其后举族向西迁徙,直至火州、别失八里。

    我们虽然不能全然相信传说中的内容,但它基本构建出了畏兀儿人先祖从诞生到迁徙的脉络。据可资考证的历史记载,畏兀儿人的先祖即为回纥,后改称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漠北回鹘汗国于八世纪中期开始,强盛持续了近一个世纪,至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由盛转衰。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宰相拥兵自重,君臣之间互相猜疑、互相残杀,严重削弱了统治基础。另一方面,漠北地区频频遭遇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饥荒。天灾人祸无疑极大地减弱了汗国的实力,直接导致了汗国走向衰亡。到840年,回鹘宰相又勾结黠戛斯击杀了回鹘可汗,这就造成了漠北汗国的灭亡。

    汗国灭亡以后,回鹘部众分崩离析,四散外逃。西迁的回鹘人中,一支迁徙到河西走廊,先后以甘州和沙州为中心建立了甘州回鹘政权和沙州回鹘政权;一支逃至中亚的葛逻禄统治的地区,建立了喀喇汗王朝;第三支则迁入新疆,他们与原住在天山附近的回鹘人相汇合,以高昌、北庭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或称为西州回鹘王国。高昌回鹘有两大都城,西州故地作为其中的一大都城,称为火州,别失八里作为夏都,也是重要的政治中心。

    在这里,我们需要着重讲解的历史就是回鹘人建立的高昌回鹘王国的历史。前文的传说就产生于高昌回鹘,仆固俊是王国的创始人,后人极有可能以仆固俊为原型,创造了不古可罕(仆固可汗)诞生的神奇传说。

    高昌回鹘王国统辖的疆域东起哈密,西至冰达坂阿克苏,北抵伊犁河,南距吐蕃,在西域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昌回鹘王国,“亦都护”为国王的称号,或表达为“伊都呼”、“衣提库底”,据考,“亦都护”意为神圣陛下、神圣君主。同时,国王也被称为阿萨兰汗(或写作“阿尔斯兰汗”、“阿厮兰”、“阿昔兰罕”等),“阿萨兰”,就是“狮子”的意思,所以,高昌回鹘的国王同时也直接以“狮子王”(或“师子王”)相称。

    阿厮兰汗(狮子王)与博格拉汗(公驼)同为阿尔泰语系对其可汗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古代图腾的一种尊称,表现了人们的共同信仰。“阿厮兰汗”并不仅仅用于高昌回鹘王国,还用于指称其他一些阿尔泰语系的民族的可汗,如花剌子模及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在史籍中,高昌回鹘可汗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称谓,宋辽时期,多以狮子王、阿厮兰汗来称之,蒙元时期,多以亦都护来指称。

    高昌回鹘王国的主要民族为回鹘,在蒙元时期常被称为“畏兀儿”、“畏吾儿”、“辉和尔”等,他们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为“团结、联合”的意思,蒙元的时候又常以畏兀儿来指代高昌回鹘。

    高昌回鹘作为吐鲁番盆地历史上兴起的另一个政权,能够维持四百多年的统治,可以称为一大奇迹,至于高昌回鹘王国究竟如何维持其统治,传统的史籍中并无详细的记载,宋朝使臣王延德曾经出使过该国,并写下了游记,下文中,我们将借助于王延德的观察视角回到高昌回鹘,从中审视这个王国的若干不同之处。

    二、西州外甥狮子王:王延德的出使见闻

    高昌回鹘的历史较为长久,与我国历史上的诸多政权都存在着时间交叉,与辽、宋、西夏、西辽、蒙元等都有过交往和联系。高昌由于地理关系,素来注重与中原及周边政权保持联系,高昌回鹘也沿袭了这个传统。唐朝与回鹘汗国有过和亲的历史,至北宋的时候,高昌回鹘的国王仍称宋朝皇帝为舅。

    960年,后周将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了统治权,建立了北宋王朝。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四月,高昌回鹘即派遣阿都督等四十二人携带着本地的物产朝贡于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十一月,高昌回鹘可汗又派遣僧人法渊来朝,贡献佛牙、琉璃器和琥珀盏。976年,在人们熟知的“斧声烛影”的故事之中,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又名赵光义)篡夺了皇权,是为宋太宗,以太平兴国为其首个年号。

    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高昌回鹘阿厮兰汗正式向北宋自称为西州外生(甥)狮子王,并派遣都督麦索温来朝贡献,这表明高昌回鹘继承了先祖与中土的交往历史,且继续认同这种关系,这也可以维护双方的战略利益,毕竟,双方都要共同面对北方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带来的威胁。

    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宋太宗派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勋出使高昌回鹘国。王延德,河北大名人,曾任殿前承旨,后又迁任供奉官。关于为何出使,史书中记载较为简略,仅稍略提及,“太宗以远人输诚”,即宋太宗认为高昌国不远万里前来纳贡,他们也确实献出了诚心,需要派遣使臣礼节性地回访。高昌回鹘可汗称宋太宗为舅的举动使宋太宗感到很高兴,遂派遣王延德等人出使之。

    后人分析,王延德等人此行可能并不仅仅是为了外交回访,此次出使也可能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他们可能肩负着与回鹘结盟、联合抗辽的使命,以阻止辽朝进一步的南侵活动;同时,虽然以高昌为出使的目的地,但出使的对象并不限于高昌,还包括沿途的鞑靼、党项等部族。如果这样来看出使目的,那么这次出使就是一次韬光养晦的外交活动。历史文本就是这样,古人在史籍中的星点记载毕竟只是全部历史的一部分,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通过想象力的驾驭,我们能够使得原本枯燥的历史文本更加丰满、有血有肉。

    就这样,从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到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王延德等人历时三年的时间,出使了远在万里之外的高昌回鹘王国并返回到了宋朝。返回之后,他们将期间的见闻记录整理了出来,写成了《西州程记》(又称《西州行程记》、《西州使程记》),并将该见闻录呈献给了皇帝。

    王延德一行自夏州(今陕西横县)北上渡黄河,行经沙碛之地,又经过了伊州(今哈密),至北庭的时候,行程已近一万五千余里了。他们在闻见记中详细记载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我们据此可以知道他们所走的路线,也可以了解沿途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宋廷将王延德等人的行程记归入了档案,后人据档案又加以了整理,并得以流传至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