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丹麦作品海的女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这部作品是1835年完成的。

    作者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从小是个衣衫褴褛又屡遭失败的背运者,但他却以杰出的想象力征服了世界。他的作品中多带有自传性质,反映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海的女儿》描写在美丽神奇的大海深处,生活着一群被注入人的生命和性灵的小人鱼。一条美丽小人鱼向往过人类的生活。有一次她在一场海难中不顾一切救了一位王子的命,并深深地爱上了他。为此被巫婆割去了舌头,迈开新生出的双腿上岸去寻找王子。但王子却把邻国美丽的公主错认为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并爱上了她,这时的小人鱼真想告诉他当海浪要淹没他的时候,恰是自己救了他,并为了得到他的爱情,放弃了300年的寿命,忍痛离开了亲爱的家人,并牺牲了自己美妙的声音。但如果王子与别人结婚,自己就会变成海上的泡沫。小人鱼终于把幸福留给了王子,自己默默地跳入大海。

    因为理想的渺茫、遥远和自己力量微弱,小人鱼失败了。但她那巨大、深沉、执著的爱是感人至深的。读了这篇童话会使人感到一种单纯、崇高、静穆的美的感受。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在这篇童话中,安徒生以满腔的悲怆描写了惨死在路边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圣诞前夜,富人家里灯红酒绿,笑语喧声,而路边却有一个冻饿之极的小女孩。她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为了防寒,她燃着火柴,仿佛自己就在温暖的屋里,吃着烤鸭,还有圣诞树,还看见了奶奶。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了街角的小女孩,手中是一根燃过的火柴,嘴边挂着微笑,她死了。

    安徒生以犀利的笔锋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血泪的控诉,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苦难与不幸。从艺术角度看,这篇童话想象丰富,思想深刻,充分展示了一尘不染的童心世界,并有一种诗的意境。

    福地

    《福地》是丹麦著名作家彭托皮丹于1891~1895年完成的小说。作品的故事梗概如下:

    19世纪末,不少丹麦的年轻人受到欧洲进步思潮的影响。哥本哈根的青年牧师埃曼纽尔·汉斯特德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有一个可爱的未婚妻。但是埃曼纽尔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他立志深入农村,进行改革。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离开了家庭和未婚妻,去到农村。他担任乡村教区的牧师,把全部薪俸捐给穷人,自己经营农庄来维持生活。

    埃曼纽尔在贫穷的农村里已经度过了不少年头。他和当地一个名叫汉西诺的姑娘结了婚,成了家,有了三个孩子。他和富裕的家庭断绝了关系,和附近的乡绅也从不来往,完全过着农民的生活。但是埃曼纽尔在农事方面是外行,天气又似乎和他作对,他种下的庄稼总是得不到好收成,一家人过着穷困的生活。埃曼纽尔改革社会的计划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农民不理解他作出的个人牺牲,也不热心支持他的行动。他虽然娶了汉西诺,和一些农民成了亲戚,但他们总觉得他是个漂来者,是外人。埃曼纽尔积极地参加了为农民谋福利的人民党活动,可是人民党在议会里被保守党击败,失望的农民对埃曼纽尔更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这时,埃曼纽尔家里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他的大儿子耳朵发了炎。埃曼纽尔以为这是小毛病,再加上他对当地的医生哈辛抱有成见,认为医生属于自己所唾弃的上流社会,没有请他来及时给孩子治疗。结果孩子的病因为耽误了时间,急骤恶化,终于不治身死。由于悲痛,埃曼纽尔和妻子发生了隔阂。汉西诺认为丈夫怀念着过去的生活,想离开贫穷落后的农村。

    一天下午,埃曼纽尔出外散步,遇见哈辛医生和一群来郊游的客人,其中有他过去的未婚妻通内森小姐。他们邀请埃曼纽尔同到东道主哈辛医生家里去吃晚饭。埃曼纽尔在那里仿佛又回到了往日的舒适生活:华丽的陈设、丰盛的食品、优雅动听的音乐、欢快的闲谈,这一切使他产生了若有所失的惆怅情绪。他开始觉得拒绝了通内森的爱情和富裕的家庭生活对自己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

    通内森小姐的父亲曾经是这个教区的牧师。她特意来到父亲住过的牧师住宅探望今天的主人埃曼纽尔。她看见过去陈设得十分整齐的牧师住宅已经变得破败不堪,只剩下几件简陋的家具。住宅四周的花园和草地由于无人修整已经成为杂草丛生的荒地。她不禁大吃一惊,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爱过的那个朝气蓬勃的青年现在竟变得如此消沉,听任四周的一切破损荒废下去而不闻不问。埃曼纽尔在她责难的目光下感到羞愧。他把农庄经营失败的原因归咎于雇工的懒惰。他和雇工发生了争吵,全体雇工都离开了他的农庄。埃曼纽尔和当地农民的关系更进一步恶化了。

    不久,村里有位中学校长逝世了。这位校长曾经为农民做过许多好事,全村的男女都参加了他的葬礼。葬礼发展成了一次政治集会,群情激昂。埃曼纽尔也登台发表演说。他大声疾呼,抨击农村的落后面貌以及农民的惰性和偏见。他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被周围的农民轰下了台。接着有人登台,叫牧师滚回到自己人那里去。

    埃曼纽尔在人群外边找到了自己的妻子,他们慢慢地走回家去。在路上,汉西诺说服埃曼纽尔放弃他献身农村的事业。他们两人决定分离,孩子们将要跟着父亲,回到哥本哈根去。

    一个清晨,汉西诺目送装载着埃曼纽尔和两个孩子的马车向哥本哈根疾驰而去,然后她孤身一人回到自己的娘家。

    尼克索三部曲

    《尼克索三部曲》是丹麦著名作家尼克索创作的。

    尼克索自1893年左右开始写作,在60余年内发表了大量的政论、演说、诗歌、剧本和小说。他的早期作品基本上是批判和暴露现实的,并带有悲观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尼克索最著名的作品是三部曲《征服者贝莱》、《蒂特——人的女儿》和《红色的莫尔顿》。这三部曲围绕着马克思主义者莫尔顿和机会主义者贝莱这两个中心人物的活动展开。第1部《征服者贝莱》包括4卷,第1卷《童年》和第2卷《学徒生活》以贝莱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为线索,描写丹麦城乡劳动者在70、80年代的贫困生活;第3卷《伟大的斗争》和第4卷《黎明》以贝莱成为工人领袖并蜕化为机会主义者的过程作线索,描写丹麦无产阶级在90年代的英勇的罢工斗争和此后机会主义思潮在丹麦的泛滥。

    贝莱是农场雇工的儿子,父子同在偏远的半宗法式的小岛上给农场主放牛,生活艰难。以后,贝莱雄心勃勃地去到一个小城,幻想“征服世界”,做了鞋匠学徒。他在这里看到更多的穷人的悲惨遭遇,并结识了石匠的儿子莫尔顿。年少的莫尔顿严肃地思考穷人为什么会受苦的问题,使贝莱受到很大影响。成人以后,贝莱抱着新的希望前往首都哥本哈根做鞋匠,遭到把头的剥削,在莫尔顿的启发下,他开始认识到工人必须团结起来,于是重新整顿了瘫痪的鞋匠工会,和把头进行斗争,经过几次失败,终于打破了把头的控制。从此,贝莱在工人中有了威望,进而领导了首都5万工人的大罢工,迫使资产阶级让步,并承认工会的合法性。罢工胜利后,贝莱思想里固有的个人野心大大地滋长了。他得到了高官厚禄,害怕触怒资产阶级,主张通过建立合作社和争取议会多数等“合法途径”和平进入社会主义。在整个过程中,莫尔顿支持罢工,但是怀疑“合法”的途径,他继续寻找革命真理。

    第3部《红色的莫尔顿》的情节紧接第一部,描写20世纪初年的丹麦社会状况。贝莱这时已成为社会民主党的领袖、内阁部长,生活舒适。他宣称,阶级斗争已经结束,丹麦立即可以和平进入社会主义。但是,他所创立的合作社运动彻底失败,工人中已经有一部分认清了贝莱的面目,开始探索革命的道路,也有一部分走上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邪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第二国际完全瓦解。贝莱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勾结,用欺骗手段把丹麦工人送到德国军火工厂做工,为帝国主义效劳。莫尔顿这时已成为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他坚决反对阶级合作,主张发动革命的内战,以夺取政权。他进行宣传活动,在演讲中说:“用饥饿来杀人,由于肺结核而造成慢性的死亡,千百万人做着资本主义利润的牺牲品,所有这一切难道比战争好吗?”但是,由于丹麦还没有成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的工人也没有组织起来,莫尔顿的革命主张不可能变成现实,他陷入深刻的苦闷。有一年莫尔顿在瑞典听说,列宁在齐美尔瓦尔德会议上把老资格的修正主义者驳得体无完肤。他庆幸俄国工人“撕掉了眼罩”,抛弃了欺骗他们的人。不久,十月革命成功,莫尔顿访问苏联,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成为成熟的无产阶级战士。

    第2部《蒂特——人的女儿》,是第1部和第3部中间的独立的插曲。莫尔顿和贝莱的活动在这一部中退居为背景。尼克索通过穷苦的农妇蒂特从生到死的遭遇,广泛地描写了丹麦城乡劳动人民在所谓和平条件下的悲惨处境,他怀着崇敬的心情叙述了蒂特的勤劳善良的品德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尼克索的三部曲回顾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丹麦历史,生动地揭露了丹麦工人运动领导集团背叛工农群众,投靠资产阶级的丑恶面目,歌颂了丹麦无产阶级的优秀分子所代表的革命道路。

    尼克索采用对比手法,深刻地揭示出机会主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尖锐对立。全书通过上百个人物的遭遇,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忧患。例如,贝莱的父亲,老一代的农民拉赛幻想凭着辛勤的劳动创立家业,但他的劳动果实被地主所剥夺。这个一向安分守己的农民忍无可忍,愤怒地表示要把压迫穷人的官吏全部扼死。他晚年投靠自己的儿子贝莱,仍然没有着落,只好上街行乞,最后悲惨地饿死在一个阴暗的地下室里。人民的苦难历历在目,但机会主义者视而不见,竟然美化资本主义制度。吹嘘丹麦是一个“富人不多,穷人更少”的幸福国家。广大的工农群众开始懂得,穷人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只有依靠自己的拳头”,而机会主义者却说,应该放弃阶级斗争,和有钱人合作,以便“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后来劳动人民逐步摆脱掉宿命论思想的束缚,忍受着巨大的牺牲,坚持长时期的罢工,在斗争中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但是机会主义者却瓦解并出卖了工人运动,他们公然吸收资本家加入社会民主党,开除并迫害参加过斗争的老战士,把人民更深地投入帝国主义战争的灾难。三部曲清楚地表明,机会主义者的背叛使丹麦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条历史教训是不能忘记的。

    尼克索描写丹麦工人运动的挫折,突出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宝贵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必要性。在当时,革命的客观条件接近成熟,无产阶级中的优秀分子已经识破机会主义者的本质,但苦于没有革命政党来加以领导。莫尔顿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探索。直到十月革命以后,才找到了30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革命真理。

    三部曲在社会运动的广阔背景上突出了莫尔顿和贝莱这两个代表不同路线的人物。莫尔顿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泛滥期间的革命者的面貌。他年轻时就决定:他的理想不是要爬到上层阶级,而是永远站在劳动者的队伍中,争取本阶级的解放。他宁可遭到暂时的孤立,也不肯和机会主义者同流合污。德国社会民主党所派的代表,自称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故乡,诱骗他放弃阶级斗争。他立即认出这个“兄弟党”的代表实际上是军事投机家和德国资本家的混合物。他坚定地站在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认为有剥削就有反对剥削的斗争,谁要是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谁就是和剥削者站在一起。在莫尔顿活动的大部分时期内,丹麦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还没有成立,人们也还不知道列宁高举革命旗帜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在这困难的年代,莫尔顿逆流而进,坚持无产阶级的原则性,是一个光辉感人的革命者的形象。

    贝莱从小抱着往上爬的野心,贪图眼前利益,每当面临重要的抉择,总是自然而然地倾向机会主义。莫尔顿揭露有钱人剥夺了穷人创造的财富,他却认为如果穷人“动手去夺回来,准不会有好处。”莫尔顿指出无产者应该团结,他却以为团结只是为了争取较好的劳动条件。在罢工处于僵持阶段,工人们饥寒交迫的时刻,他接受资产阶级的引诱,做了资本家的职员。后来他又骗取工人的信任,走上为资本家和军国主义者效劳的机会主义道路。

    小说通过这两个人物发展道路的对比,为丹麦无产阶级指出了革命的方向。

    围绕着莫尔顿的光辉形象,尼克索广泛展示了工农群众的劳动和斗争。他对群众中的小康思想和宿命论思想提出善意的批评,同时又描写了郁积在他们心头的愤怒和他们日益觉醒的革命愿望。第一部所写的罢工斗争是一曲宏伟的赞歌。罢工如燎原的烈火,各个行业的工人团结成为一股力量,高举共产国际的红旗向警察展开搏斗,使资产阶级心惊胆战。作者相信工人阶级一定能使自己得到解放。

    尼克索在三部曲中还提出无产阶级应该对资产阶级文学采取正确的态度,不要受到它的腐蚀。他指明,当无产阶级没有力量为自己饥饿的孩子购买面包时,为什么要去欣赏把渺小的“自我”吹嘘为“辽阔的精神世界”的个人主义,欣赏那些描写烦恼苦闷的寄生虫或者宣扬“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的作品?尼克索正是以自己的创作为工农群众提供了新的精神食粮。

    三部曲在思想上还存在一些缺点。作者虽然正确地指出机会主义者由于阶级意识不纯而背叛工农群众,但又否认他们是被资产阶级收买的走狗和代理人;他对贝莱早期组织合作社的活动也缺少有力的批判。关于莫尔顿早年空谈“人的神圣”、幻想把“仁爱之心重新扶上宝座”等等的描述,虽然客观上是反映了革命者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但作者自己并没有完全和这些思想划清界限。在《蒂特——人的女儿》中,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影响还比较大。

    长途旅行

    《长途旅行》是丹麦作家扬森于1908~1922年完成的散文史诗。

    人类还没有历史记载的时候,生活在今天欧洲大陆北部的人们,既惧怕严酷的大自然,也惧怕丛林里的野兽,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一天,有个叫菲尔的少年好奇地爬上了暂时停息的古龙阿皮火山。他在山坡上游荡,不久就发现用火山口喷出的火可以取暖,还可以烧烤食物。于是他把火作为自己崇拜的神,在那里住了下来。一些女人被他的歌声吸引,从森林走出,汇聚到他身边。又来了些男人,他们尊他为头领。菲尔教他们使用火,还教他们使用石块、木棒制成的工具,他们的生活有了改善,在那里繁殖了子孙。可是有一天,人们觉得神在发怒,为了谢罪,他们把给人带来了火的菲尔扔进火里当作祭品。菲尔烤熟后被人们吞食了,但是菲尔的智慧和发明却留传到了后代。

    又过了许多年,地球北部的冰块逐渐向南移动。在这片大陆上,热带的丛林慢慢变得寒冷起来,以游猎为生的人类也随着野兽向南迁移。他们派人昼夜不停地看守着篝火,可是有一次,轮到猎手卡尔看守篝火时,他不小心让火熄灭了,于是他被逐出了部落,只得独自向北方走去。他把兽皮裹在身上取暖,又用石块砌成御寒的小屋。他来到从前菲尔登上的火山,向下了望,只见火山已经熄灭,冰雪覆盖了大地,四周一片沉寂。一只狗向他走来,成了他的伴侣。

    几个冬天过去了,卡尔学会了贮存食物,搭起御寒的住所来度过冬天。在狩猎时,他有时也遇到和他一样的人,都被他猎取来作为食物了。有一次他向南方走去,在海边捉到一个女人,名叫玛姆,就成了他的妻子。玛姆不但给他生儿育女,还教给他采集植物,改变了他肉食的习惯,玛姆还教给他过定居的生活。卡尔记得他以前看守过篝火。他就捡来许多石块,互相撞击,终于打出了火。

    卡尔的后代还学会了制作陶器。他们就用它来煮食物。在卡尔后代的一个部落里出了一个桀骜不驯的反叛者“白熊”。部落首领拒绝让他娶一个他想要的女人,他就杀了首领,带着他的女人逃出了部落。他造了一只小船。从此他和儿子出海捕鱼,他的女人带着女儿在家耕种和照料牲畜,“白熊”还驯养野马,让它们拉车。他的儿子胆子更大,学会了骑马奔驰。有一个儿子叫“狼”,特别爱马,他骑着马离开了家园,到处游牧,成了逐水草而居的牧人。

    又过了许多年,这块土地上的人已经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族长格罗生了个儿子,名叫诺尔纳·盖斯特,从小就富于冒险精神,他和一个小女孩坐上自己造的木船漂洋过海,到北方的一块陌生的陆地,也就是今天的瑞典去探险。盖斯特有一根神奇的蜡烛,只燃点过一半,拥有这根蜡烛的人可以长生不老。盖斯特后来长大了,和那个小女孩成了夫妻,他们学会使用帆和桨,还带上同伴航海,多次到达北方的瑞典,又过了许多年,盖斯特的妻子和同伴死去了,盖斯特生活的地方成了“海之国”,这时人类已经进入阶级社会,这里的人有的是贵族,有的是奴隶。盖斯特娶了一个挤奶的女奴隶,受到人们的嘲笑,他气愤地带着妻子去到瑞典,还带去了冶炼金属的技术,他还驯养了马、牛、羊等家畜。后来,他的妻子死了。从此盖斯特走遍欧洲大陆,到处游荡,最后回到故乡,成了吟唱诗人。

    有一次,盖斯特来到“朱特国”,应神庙的祭司托勒的请求,运用他高超的冶金术把一具木偶像铸进一座巨大的铜牛里。在盛大的迎春节,铜牛铸成了,许多奴隶被作为牺牲献给朱特国的神。节日结束后,盖斯特又开始了漫游的生活。

    “朱特国”地势低凹,经常受到海浪侵袭,年轻的一代人决定离乡背井,寻找一块更安全的土地。整个部族带着铜牛在欧洲的中部、南部不断地迁徙,只有老托勒留在家乡。他们后来来到了罗马帝国的地盘上,罗马人命令他们离开。他们就和北方另一些部落结成同盟,向罗马帝国进攻。起初他们打了一些胜仗,但他们就此骄傲起来,放松了防备,不久就被富于韬略的罗马将军打得大败,有的人战死,有的做了俘虏,成为罗马人的奴隶,他们的血统逐渐和罗马征服者的血统融合在一起。

    盖斯特是这一切变化的目睹者。最后他预感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于是乘坐小船离开罗马,在大海里点燃了象征生命的蜡烛,把它燃到了尽头。

    罗马帝国灭亡后,北方的蛮族逐渐成为基督徒。在他们的后裔中出生了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人,他注定要带领人类穿过大洋继续长途旅行,进入一块当时人们从来没有想到的大陆,而他们的祖先却曾经在这块大陆上游荡。不过哥伦布只给人类指明了道路,真正到达新大陆的还是后来的征服者皮萨罗和柯尔特斯。他们一开始就面对着数量悬殊的当地居民——蒙台祖马的部下和印加人的子孙。这些居民还停留在人类文化的早期发展阶段,他们崇拜火山的神灵,用活人作祭品。野蛮人刚开始时还把白皮肤的人奉为神的后裔,但很快就失去了对白人的敬畏,许多欧洲征服者死在他们的祭坛上。争夺新大陆的斗争在墨西哥展开得最激烈。欧洲文化的长途旅行在这里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两种不同的文化的冲突就像鹰和蛇一样,柯尔特斯和他的士兵像老鹰扑向以蛇为部族标志的阿兹台克人。由于一个女叛徒的帮助,柯尔特斯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他占据了阿兹台克人的庙宇,扳倒了他们的神像。可是他不久就陷入重围,不得不在被当作祭品杀死的西班牙人的惨叫声中杀出一条血路,逃出那块地方。

    又过了许多年,在皇家“猎兔犬号”轮船上有一个名叫达尔文的年轻生物学家,成了人类向未来旅行的新象征。船上的人认为他们看见了那艘被称为“飞行的荷兰人”的幽灵船。那个被命运注定永远在海上漂泊的船长也许将要成为人类今后继续进行长途旅行的象征。不过,长途旅行也许就要结束了。谁知道呢?

    魔鬼的金钱

    《魔鬼的金钱》是丹麦作家基雅克的长篇小说。1952年出版。

    故事以农场主格雷斯·克里特高德一家的故事为主线展开情节。格雷斯因承包修筑海堤工程赚了钱,从此改行承包业务。在他70岁生日时,把所经营的克里特高德公司交给了儿子托马斯。当德国法西斯占领丹麦以后,托马斯为德国人修建各种军事设施,赚取巨额利润。但托马斯这种出卖民族利益、背叛祖国人民的行为不仅引起群众的公愤,也引起全家人的众叛亲离。

    托马斯的儿子格雷盖斯加入了共产党,并参加了抵抗运动,女儿则公开谴责他的行为,老工程师高斯愤然辞职。老格雷斯毅然断绝与儿子来往。可是魔鬼的金钱给克里特高德父子公司带来了耻辱,败坏了老格雷斯的名声。终于在法西斯垮台的前一天晚上,被冲进屋来的愤怒群众开枪打死,成为儿子托马斯叛国投敌的牺牲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