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无处不昭示着距离。有了距离,就有了秩序。东方与西方,洲与洲,森林与平原,沙漠与海洋……构建了美丽多姿的地球。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在一定的疆域之内建立自己的王国、城堡、庄园,也就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国家、城市、乡村,因为一条什么界线,就有了距离。这距离很难突破,一旦有人要逾越这界线,秩序就会被打乱。有人要维持,有人要侵犯,有人要抵抗,于是就有了战争、分歧、仇恨。这些也许会改变领土分割局面,也许会加深民族间的敌视,总之,往日的秩序不再,新的距离又起。
二
行驶在大街上,常常会见到前面亮着车灯:保持距离。这自然在提醒后面的车子重视距离的重要性。事实上,如果车与车之间没有适当的距离,那会是什么情景,闭上眼睛也看得清。假若前面的车出事了,你在后面就只有跟着挨撞,想避免已太迟。现在总有人硬要违章驾驶,造成交通堵塞,当然不是没有关于行车秩序的常识问题,他们倚仗的是另一种畅通无阻的距离规则。
人落在权势的范围内,距离的观念更为强烈。我们听到“A人栽了”的传闻时,也会听到“B人跟着A人栽了”的感叹,并夹有“B人跟A人太紧”的议论,得势人A人为所欲为,必有B人之类为虎作伥方能得逞。他们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帮手,但在欲望的跑道上,他们的距离不会太大,A人在填满私欲的时候,B人肯定也是捞足了油水,如果他有一丝丝反感或是另一种忠诚的话,他就不会在A人“栽”了以后跟着“栽”进去的。当然,他也有脱身之计:迅速投靠正在施威的主子。但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着棋:别人会想,你既然可以叛变原主子,也就可能有朝一日推我下水。新主子会永远用狐疑的目光丈量你忠诚的厚度。
为了避免这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遭遇,有人推崇等距离外交。但这样的人,往往又红不红,火不火,难有出头之日。
人和权力之间,距离的诱惑是致命的。
四
我自小便相信着“天外有天”的说法。尔后外星人的出现,更加深了我对天外之天的向往。但天上人间的距离,是无人可以穿越的呵。也正因如此,古人才衍生出仙人下凡、凡人上天堂的传奇吧?
一次偶然的机会——三点多的飞机延误到六点才起飞——我见到了9000米高空上壮丽的景象。机窗外一道道金光炫住了我的目光。我将头抵在窗边,贪婪地摄取这比地面要美丽万倍的落霞景色。我看到了另一重天——那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天棚,金红、橙黄、深蓝等色块错综组合而成。底部是一层乳白色的积云。慢慢地,天棚越来越无垠,在天际线上,那金色增厚了,连过来一片金黄色沙漠,形成起伏的流畅优柔的曲线,沙漠这边,云的颜色转成灰绿,一群群的绵羊开始奔跑,牧羊人挥着鞭,悠扬地跳着舞蹈,一座无比堂皇的建筑出现了,我猜想那是宫殿,宫殿的四周闪着金光,广场上汇聚着人群。乳白色的云层不知何时已散成一栋栋不太规则的房屋,高耸着,不停地有人在房屋里出出进进,间或还有一缕细烟从屋中飘出,袅绕着,久久不散。他们就在这天棚之下、云层之上生活着,人们的行动是很优雅的,你想,腾云驾雾的生活有何沉重可言呢?
我回过神来,飞机已开始下降高度了。我当然知道这空中的景色是因为太阳西沉之故,但“海市蜃楼”之说谁能否定得了呢?我愿意相信我看到的是另一个天地的真实场景。如果是仙境的话,那仅仅是仙境的第一道门吧。
谁会是第一个进入太虚境界的人?跨越了人间与天堂的距离,他会永生。
五
很多人认为,距离是美,或者说,距离制造了美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观点是成立的,所以人们凡事总是注意着“保持距离”。
比如说,朋友天各一方,朝思暮想,苦苦的牵挂何尝不是一种美呢?虽然,现代科技的发达,交通工具日益先进,不仅缩短了地球与宇宙各个区域的距离,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万水千山相隔,也只需几秒钟几分钟几小时就可聆听到对方遥远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或拥抱到对方那亲切的肩膀。这种距离时远时近,近时亲密,远时思念,友情亲情,距离之美,天长地久。
但是,在不知其精神背景的情况下,当你看到一个肥胖的女人与一个瘦弱的男人相挽着散步,百万富翁却舍不得救助一个失学儿童的时候,视觉上、心理上那份距离感还会美么?
距离带来和谐才是美。
六
有时候,距离丑是人为的,有时候,距离丑是社会的。林林总总的因素,使人总是被各种各样的距离阻隔着,因此分出高低优劣来。优胜者,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来说,他恰如其分地找到了与社会的距离并将它当成了通道,一旦跨越,便如鱼入海,任其腾跃了。而有些人,或视距离为天堑,畏惧不前,退守自己的小天地,或一事无成,或愤世厌俗,于社会来说,无所显赫的贡献,于人际来说,没有勇者的功名。这样的一生,完全被那些距离封锁了。
也有人要自觉地筑起高墙,与社会疏离开来。
我时常想起两个了不起的女性:张爱玲和三毛。
张爱玲是个天才的小说家,二十几岁就轰动文坛,按理,一路辉煌下去,置身于社会风流,此生要多热闹有多热闹,要多荣华就会有多荣华。然而她不,她早早地逃遁了。她成了远离世俗的观戏者,永远与现实,与迷她爱她的读者始终保持着距离,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很多人研究她,研究来研究去,却忽略了一点:张爱玲之所以这样隐居大半生,是因为她过人的智慧与才华早已令她彻悟了人生,彻悟了现世生活与理想的格格不入,人的动物性受到压抑,人的社会性与自我性无法融合,致使人性分离。透看了这一切,还有什么可向往的呢?她有什么理由迷恋热爱这种热闹生活呢?三毛早年出走他乡他国,有爱情,有学业,有异国的情调,正好弥合她的性情与志趣,这种生活对于常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待到收起这份出世的心怀,置身于滚滚红尘,那无异于从天堂掉落到人间,她努力过,试图融汇进去,但她终于没能走完那段从心灵到世俗的距离,她退避了,在她自我灵魂的家园,她才恒久地安宁。
两个杰出的女性,一个从入世到出世,一个先出世后入世,结果却都是一样:断绝自己与社会的联系,让那段自我生命与社会现世的距离成为精神的天堑。
七
近些年,人们大逃亡似的去寻找山野的宁静,以安抚自己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高节奏的生活中日益紧张和浮躁的情绪。可是,当他们投身大自然中,却发觉大自然已不太友好了。人类为了建造自己的城堡,供奉自己的家园,大肆砍伐、狩猎、占地……已使大自然丧失了原有的风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失控行动,终于招来了大自然的全面报复,空气缺氧,气温反常,高山泛黄,田野龟裂,江河混浊,流水腐臭,人类原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如今,连休养之地也丧失了么?
环保之声渐呼渐高,是要重新拉开自然与人的距离:有了这种距离,才能回复往日的亲密。人类要记住的教训是:大自然是我们生命唯一的归宿之地呵!沿着这段距离,我们慢慢地走吧,切不可操之过急。
八
若干年前,我们的社会致力于消灭一些差别,或说消灭一些距离,比如城市与乡村的距离,工人和农民的距离。这是从生活条件、文明程度上来说的,是否成效显著呢?乡村发达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这些不乏典型的例子,但许多年后,我们依然看不到“消灭”这些距离的可能。贫富悬殊、城乡矛盾已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正因此,社会上开始兴建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到处有义演、赞助、捐献(再不需“节约”的计划了。我记得小时候有节约一粒米的行动,每人一天节约一粒米,十亿人一天就有十亿粒米,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已没有人去历数了)。可是,同时我们又眼睁睁地看贪污、挥霍、浪费之风盛行。如果说300元钱可以救助一个失学孩童上学的话,那么1万元的宴席款可以为多少少年带来光明的一年?又有谁在喝着鱼翅燕窝盅或别的什么更高级更稀罕的汤时,会想起这盅汤的价值与一个贫困者一年收入间的差距?而这样的宴席比比皆是,排列起来,恐怕也有几个贫困地区的面积啊。
这些距离,是经济上的,也是道义和良心上的呵。这样的距离无法缩短,一个国家的地位怎谈得上强盛,一个民族的素质又怎谈得上提升?
九
现代文明的发达,给不少昔日饱尝落后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真正的享受,但是,在我们接纳着一批又一批高科技文化结晶的时候,我们已悄悄放弃了许多人类自身原有的人文精神。拭目看看,在越来越密集的人群中,日益成长着阴毒、私欲、贪婪、嫉妒、敌视、仇恨等等邪恶的素质。这些在以前也有,只是没有今天这样明目张胆,冠之以“竞争”之名成了堂而皇之的生存、发达手段,人与人在空间上的距离越来越小,在情感上的距离却越来越大,已经不仅仅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狭隘概念了。这也许就是现代人为什么家居闹市却深感寂寞,置身人流却倍觉孤独的原因吧。尽管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巡游着便衣警察、戴红袖箍的老头老太,每一座房屋都不断更新着防盗设施,人们仍然忧心忡忡,生活在一种危机四伏的感觉里。这不会是单纯的害怕盗窃或抢劫行为的发生,我们的心理,戒备的是人本身,物质的占有量大体满足,满足感大体一致,剩下的当数心理之战为首当其冲了。人活动在个体世界的森严城堡里,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便是:防备。
人,将人最重要的自由和尊严扼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各自封闭而看不见了,又因为都丧失了自由与尊严,人与人之间永远失去了相互抵达的能力。
十
有一种距离,是可以瞬间跨越的,它假以情感的力量。
对于两颗深具灵犀的心灵来说,不存在任何世俗的障碍。为什么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会因信件的往来成为莫逆?为什么年事渐高的长者会与青春年华的少年建立忘年之交?啊,他们高贵的心灵穿越时空,终于彼此回应,在某一时刻亲密相会了。
这中间当然以爱情的神话最为显赫。爱情更是没有地位、种族、疆域的界线。我们熟知的三毛和荷西的恋情、爱德华八世为了爱情放弃王位的惊世之举,更为这神话全面的做了注解。当然,这种经典的爱情故事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梦中的传奇。更多的人在考虑爱情时,实际上只是以一种“择偶”的眼光去参究对方,如果对方离自己设定的条件距离较大的话,那感情是要打折扣的,君不见多少人在《廊桥遗梦》的银幕前满面流泪?如果人人都能经历刻骨铭心的爱情过程,还有谁为之动容?那是理想爱情的一个模式,离现实的感情生活相距遥远,让我们擦干泪,仰望它吧。
爱情使两个散落在人群中的人合二为一。但是,试图亲近与某颗无缘相通的心灵,那是比任何工程都艰难的。我有一个朋友,在酒饮微醉的时候,执意给她暗恋的人打电话。当她一遍又一遍说“我爱你”时,她醒悟了自己与对方的距离。他连感动都没有。他漠然的声音牢牢地伤害了她。对于某种人来说,声名和地位远胜于情感,而爱情的尊严和洁净,并不是每一个人能懂得和享受得到的。
一个叫高伟的作家说:“爱情在现代生活中,更多地表现为失意、迷惑和痛楚,在满溢物欲与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中,爱情是那样轻易地容易失去她的高贵。”真正的爱情,已是极为稀罕的了,人类的情感已彻底地屈服于权力和铜臭。即便一段能以“爱情”命名的浪漫,也往往脆弱如朽树枯枝,经不起岁月的风吹浪打,爱情真正地只成了梦幻的精神,它的精神不死——但它的光芒已照不亮麻木者的眼了呵!
由爱到恨的距离,也就一步之遥,因此,仇恨像太阳花一样在人类四处开放,这在现世生活里,随处可拾,我也就不举明例了。由恨而想到复仇的话,那就听人一句劝吧:忘却,是最好的报复。这是罗马格言,已流传千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