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高调,做事要谦恭-谦恭做事,先做后说不吃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下篇高调做事惹人妒,谦恭做事大成功

    在如今这样的时代,从来都不缺乏“言语上的巨人”,他们拥有一张灵巧的嘴,言谈间滔滔不绝雄辩不已。凡事说字当头,一说为快,然而到了付诸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动起手来并非那么容易。说的好,不一定能做的好。当初夸下海口,却无法兑现,结果给人留下笑柄或是抓住把柄,难堪是小,后患无穷才是大。因而,即使你是有大才干的人,在说与做孰轻孰重的把握上,也一定要权衡好分寸。千万不可因为意气用事,一时口快,而让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对于说和做的处理,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先付诸行动,把事情漂亮地完成,然后再公之于众,如此一来便两全其美了。姿态放低一点,谦逊谨慎,不事张扬,在许多时候都称得上是至尊真理。

    1.低起点也能造大势

    笔者时常听到一些人不甘做小事,总希望做一番大事,其结果往往是“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好”的局面。其实,凡做成大事者,无不起始于做小事。

    据报载:野田圣子就任日本邮政大臣时年仅37岁,是日本内阁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然而谁能想到,这位女部长的职业生涯却是从厕所保洁员开始的呢?野田圣子到东京帝国酒店求职,实习期间被安排去厕所刷马桶,每天又脏又累。她抱怨过,懊恼过,甚至想过辞职,然而一件小事改变了她的态度。她看到一位年长的保洁员能自信地从自己刷好的马桶中盛出水来直接饮用。从此她立志:再小的事情也要做好,即便是刷马桶,也要刷出世界上最干净的马桶来。

    正是这种“把小事做精”的态度,让她一步步走向成功,最终登上邮政大臣的位置。

    无独有偶,我曾在另一份报纸上读到一位名人善做小事成才的故事:1965年,美国西雅图尤里奇中学的图书馆,找来本校的30多名中学生来帮忙“做些小事”。所谓小事,就是整理图书。图书管理员教他们把图书分类,并把插错了的卡片而误认为是未还的书找出来。

    事情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馆藏图书有上千万册,正处于花季岁月青春好动的中学生怎肯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干这种枯燥乏味且工作量巨大的“小事”。因此,大多数同学都借故逃离了图书馆,只有一位男生一直在兴致勃勃地做。两个多月过去了,终于把全部馆藏图书整理完毕。由于这种事情属于本校学生的义务劳动,所以学校也就没有给那位坚持做到底的学生任何报酬。那些提前逃离整理图书工作的同学都讥讽他脑子缺根筋儿,他反而笑着说:“整理图书这活儿没白干,你们等着瞧好吧,我会研发出一种非常棒的图书管理软件。”果不其然,数周后,他向美国的数十家大型图书馆同时邮寄申请书,提出要利用假日到图书馆整理图书,当然他也提出了很高的报酬标准。多数图书馆拒绝了他,他们怎能会相信一个中学生会有如此高的能力!但有一家图书馆接受了男孩的请求。这个中学生就以发明的电脑软件,以几乎异想天开的管理方式,让图书馆焕然一新了!这个不一般的学生是谁呢?他就是今日大名鼎鼎富可敌国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又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引申开来,就是做大事之前必须做好小事。一般同学都不屑于做的整理图书的那种繁琐枯燥的小事,只有比尔盖茨一个人在兴致勃勃地始终如一地做着。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对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连小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大事又焉能成功?西方有句谚语:一副坏马掌毁了一匹战马,一支被拖垮的马队输了一场战争,一次失败的战争灭掉了一个国家。不做好该做的小事,必然也会误了大事。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2.说得好,更要做得好

    人际交往中,常常会遇见一些能说会道的人,初次接触给人的印象很好,觉得他很会说话,很能打动人心;特别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很能把握分寸,做到滴水不漏,很受人们欢迎。可是,接触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些人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嘴上的功夫,能说不能干,或只说不干,不由得使人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

    有人说,谁拥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谁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觉得不全是。俗话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能说不能干或只说不干的人,时间长了就会被人识破。他只能取利于一时,不可能取利于长期。说得好还是不如做得好。

    语言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能说会道,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样样在行,受大家欢迎这是正常现象。善于说话的人,大家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亲和感和信任感。然而,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光靠耍“嘴皮子”吃饭,要会说更要会干、肯干。

    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一个人在能说会道的基础上,怎样才能做到言出必行?我觉得应该像故人说的那样:“言出于己,己必先行”。只要是自己提倡的,自己就应该事事走在前,干在前,做别人的表率。管仲有句名言:不言之言,闻于雷鼓。意思是说不用言语的实际行动,就能像擂鼓一样震撼人心。绝不能只要求别人,不约束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四个和尚一起参加禅宗的“不说话修炼”。有三个道行较高,有一个道行较浅,由于修炼时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浅的和尚负责。修炼开始了,四个和尚围绕着那盏灯,盘腿打坐。几小时过去了,油灯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突然,一阵风吹来,灯被吹灭了。道行浅的和尚忍不住了,大叫一声说:“糟糕!灯熄了!”其他三个和尚,原来都是闭目打坐,一听到他的叫喊声,都睁开了眼睛。一个和尚立刻斥责他说:“你叫什么!我们是在做‘不说话修炼’,你怎么能够开口说话呢!”另一个和尚闻声大怒,他冲着刚说话的和尚说:“你不是也说话了吗?太不像话了!”一直没有说话的和尚这时却傲视着另外他们三个说:“哈哈!只有我没说话了。”这个故事说明,“严以责人,宽以待己”是人的通病,那三个得道的和尚在指责别人“说话”之时,却不知道自己也犯了“说话”的错误了。所以,我们在要求别人的时候,应该先要求自己。只有严于律己,只有自己说的话自己能够做到,才能使自己的话充满凝聚力和感召力。

    有不少大学生在试用期希望把自己的才华完全施展出来,所以总喜欢抓住机会表现自己。但作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难免会纸上谈兵,最后给人留下只说不做的印象。

    小李学的是市场营销,满脑子新观念、新理论。当初,这家民企的老总也是看好他学院派的出身,希望给企业注入新活力,开拓思维。刚到单位,小李就开始了他的“传经授道”。试用期间,凡他参加的会议、讨论、策划,他都积极发言,并且介绍了不少国际上最新的做法、最新的理念。

    最初,同事们还觉得小李知道得很多。几次接触后发现,他的本事似乎就在嘴上。在试用期内,他连一份完整的方案、计划都没有拿出来过,也没有一条意见和建议被真正采纳。结果,小李没被录用。小李犯了大学生在最初工作时容易犯的错误,只说不做。他们比前辈有着更新的知识背景、结构,有着更新的理念和观念,但更多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实践经验,这就造成他们经常是夸夸其谈、眼高手低。

    那么,作为职场新人,如何才能在说与做之间找到平衡呢?

    (1)脚踏实地

    理论知识很丰富的你一定要明白:自己学到的理论再先进也要用于实践才有意义,单位招聘你是为了让你用学到的知识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为公司带来效益,而不是让你来说教的。不要开始就大谈特谈,要掌握度,脚踏实地干出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2)适时发言表现自己

    只干不说、不懂得适时发言表现自己,是大学生容易犯的另一个毛病。切记:在职场中,适时表现自己是非常需要的,领导都喜欢那些对工作有想法的人。

    (3)及时汇报工作

    对自己的工作要及时向上司汇报,他不可能在试用期内整天跟着你,注意你每天都干了什么。所以很多时候,需要直接向上司汇报成绩,解释你为这些策划内容作出了哪些具体贡献。及时和上司汇报、沟通、交流,对未来工作的展开很有帮助。

    3.悄悄在心中画好蓝图

    在心中悄悄画好蓝图,默默用功,做到自己心知肚明,而不事张扬,保持谨慎、低调,不刻意显示自己。这既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处世智慧和人格魅力。古人把不张扬形象地比喻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并视之为美德。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人喜欢张扬、高调。比如,有的不管什么事儿都喜欢搞大,工作上铺大摊子、搞大动作、求大效应;生活中也刻意贪大,提职、乔迁大搞庆贺,迎来送往大讲排场;有的谋划工作不切合实际,提大口号,定大目标;有的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开始说大话,刚刚干出一点成绩,就心浮气躁,忙着上报材料、总结经验。过于张扬轻则给人以浅薄、浮躁、作秀之嫌,重则贻害部队建设。喜欢张扬的人,尾巴翘得老高,容易引起注意,也许能慷一时之慨、开一时之怀、求一时之名、得一时之利,但这种人往往登不高、行不远。

    老子曾告诫世人:“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达·芬奇也说过:“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不张扬的背后隐含着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不张扬,不是做作出来的,需要有厚实的“内功”作支撑,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不张扬,也不是消沉、保守。表面上看,不张扬的人似乎缺少激情和锐气。其实,不张扬的人很有自信,在他们内心深处蕴藏着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理性、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

    做到不张扬,除了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强化人品修养外,还要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在世,有成功、有自豪,也有失败和失落,如何面对,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觉悟、境界,同时也是一种现实考验。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个人的名利、进退、荣辱,都要看淡一些、超脱一些,像古人说的那样“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事业成功了,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个人进步了,不孤芳自赏、洋洋得意。要调整好心态,把握住自己,脚踏实地往前走,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一流的工作标准谋事尽责,多作贡献。

    彭德怀元帅的一生可谓功勋卓著、光彩夺人,但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不事张扬的作风。传记中记载,抗美援朝时期,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一次,记者到指挥部采访,想写一篇他指挥作战的稿子,结果被拒绝。他满怀深情地说,你们还是到前线去写写那些冲锋陷阵、顽强战斗的官兵吧!1949年10月1日,乌鲁木齐数万群众涌上街头,欢庆解放。人们抬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画像,高呼“万岁”。当时彭德怀在场,当他看到自己的画像时,严肃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胜利来了,要警惕‘万岁’的口号,首先应该还给人民,还给祖国,还给共产党!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党的胜利!要知道,一个阿谀奉承的傻瓜带来的危害,将比一百个敌人还要多!”说着,大步迎上去将自己的画像扯了下来。顿时,人群中千百双疑惑的眼光投向了彭德怀,只见他提高嗓音说:“同志们,同胞们,请不要举我的画像,应该举起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还有我们的红旗!”闻听此言,群众一片欢呼!

    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甚而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也未可知。

    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这就叫重中有重。

    4.多做一点,成功近一点

    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抱有“我必须为老板做什么”的想法,而应该多想想“我能为老板做些什么”。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还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的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你没有义务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鞭策自己快速前进。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都能使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委托人或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也许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行为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对你的关注。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你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

    提前上班,别以为没人注意到,老板可是睁大眼睛瞧着呢!如果能提早一点到公司,就说明你十分重视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点到达,可以对一天的工作做个规划,当别人还在考虑当天该做什么时,你已经走在别人前面了!

    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知识往往会对未来起巨大作用。而“每天多做一点”则能够给你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

    虽然不是你的工作,但是你做了,这就是机会。有人曾经研究为什么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当顾客、同事或者老板交给你某个难题时,也许正为你创造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而言,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他心目中唯一的想法是如何将问题解决。

    每天多做一点,初衷也许并非为了获得报酬,但往往获得的更多。

    一般人认为,忠实可靠、尽职尽责完成分配的任务就可以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得更多更好。一开始我们也许从事秘书、会计和出纳之类的事务性工作,但是我们要在这样的职位上做一辈子吗?成功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需要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果你是一名货运管理员,也许可以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的职责无关的未被发现的错误;如果你是一个过磅员,也许可以质疑并纠正磅秤的刻度错误,以免公司遭受损失;如果你是一名邮差,除了保证信件能及时准确到达,也许可以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的服务……这些工作也许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于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比别人多做一点,那么我们就离成功更近一点。

    (1)优势:源于比别人多做一点

    无论做什么,都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一次都比别人多做一点,那么我们距离成功的路程就更近一点,距离成功的时间就更近一些。细心观察自己的身边,有很多人都是在这一点一点地积累中取得成功的。也许就是平时比别人多看的一点书,也许就是平时比别人多一些的实践,让我们的优势这样子产生。记住:我们与别人的差距不是一下子产生的,而是由这一点那一点积累而成的。

    (2)目标:看得比别人更高远一些

    目标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远大的目标将引导我们走向成功,而短浅的目标将致使我们走向平庸。如果我们从来没有想过,那么我们便很难做到,目标如是。

    (3)主动:做事比别人更自觉一些

    很多事情不会主动跑到你的手中,都需要我们去争取。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和任务会让我们更快成熟。没有一个老师喜欢被动的学生,因为老师没有义务为你安排好一切,所以我们应当多一些主动,主动找老师咨询工作中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适应工作。

    (4)方法:比别人更灵活一点

    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说我们都会说,但一旦去做恐怕很多人都做不好,这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我们才能想出更灵活更有效的方法。

    5.给别人惊喜,别人更宠信你

    有一家兄弟三人,同时在一家公司上班,但他们的薪水并不相同:老大的周薪是350美元,老二的周薪是250美元,而老三的周薪只有200美元。做父亲的感到迷惑不解,便向这家公司的老总询问原因。

    老总没做过多地解释,只是说:“我现在叫他们三个人做相同的事,你只要在旁边看看他们的表现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老总先把老三叫来,吩咐道:“现在请你去调查停泊在港口的C船,船上皮毛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都要详细的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

    老三将工作内容抄录下来之后,就离开了。5分钟后,他告诉老总,他已经用电话询问过了,就这样,一通电话就完成了他的任务。

    老总再把老二叫来,并吩咐他做同一件事情。在一个小时后,老二回到总经理办公室,一边擦汗一边解释说,他是坐公交车往返的,并且将船上的货物数量、品质等详细报告出来。

    老总再把老大找来,先将老二报告的内容告诉他,然后吩咐他去做详细调查。两个小时后,老大回到公司,除了向总经理作了更为详尽的报告外,另外又汇报说他已经将船上最有商业价值的货物详细记录下来,为了方便总经理和货主订契约,他已约货主第二天早上10点到公司来一趟。回程中,他又到其他两三家皮毛公司询问了货的品质、价格,并请可以做成买卖的公司负责人明天早上11点到公司来。

    在暗地里观察了三兄弟的工作表现后,父亲恍然大悟地说:“再没有比他们的实际行动更能说明这一切的了。”

    任何一个员工,都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做到精益求精。

    在企业里,有很多的事情也许没有人安排你去做。如果你主动地行动起来,这不但锻炼了自己,同时也为自己积蓄了力量。其实,主动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机会——增加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加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

    李一男,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1993年,他进入著名科技企业华为公司。十几天后,即被升任为主任工程师,一年后被任命为公司总工程师,27岁时即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最年轻、最受倚重的副总裁。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晋升如此神速,就在于他不但对技术的发展趋势非常敏感,而且总能够给总裁任正非提供许多有前瞻性的建议,总能提前为所开发的技术项目解决难题。当别的员工还在为一个产品在市场中的成功而陶醉时,李一男已经给任正非提出新的建议,并着手开发下一代产品了!很显然,这样的员工无论在哪个公司都会受到老板的青睐。

    年轻的洛克菲勒进入一家石油公司上班,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这样的焊接技术耗费的焊接剂很多,公司一直想改进,但又觉得太困难,几次试验都宣告失败。而洛克菲勒并不认为真的找不到改进的办法,他每天观察罐子的旋转,并思考改进的办法。

    经过观察,他发现每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节省点儿成本?于是,他经过一番努力,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理想。但他并不灰心,又继续寻找新的办法,后来,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改进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也许你会说:节省一滴焊接剂有什么了不起?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在新经济时代,昔日那种“听命行事”不再是“最优秀的员工”模式,时下老板欣赏的是那种不必老板交代,积极主动去做事的人。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安排任务、自己主动促成业务的员工,那些交给任务、遇到问题后不会提出任何愚笨的、啰嗦问题的员工,那些主动请缨、排除万难、为公司创造巨大业绩的员工,就是时下老板要找的人。

    唯有哪些主动出击、善于创造机会和把握机会的人,才有可能从最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机会,用积极的行动改变自己的处境,使自己的人生之船到达理想的彼岸。

    6.做事谦恭,不给别人压力

    晋武帝咸宁三年,黄帝封羊祜为南城侯,羊祜坚辞不受。羊祜每次晋升,常常辞让,态度恳切,因此声名远播,朝野上下都对他推崇备至,认为其应居宰相之位。羊祜历职二朝,掌握机要大权,却从不钻营权势,不向他所推荐而晋升的人表功。他筹划的良计妙策和议论的稿子,过后都焚毁,世人不知其中的内容。有人认为羊祜过于缜密,他说:“这是什么话啊!古有的训诫:入朝与君王促膝谈心,出朝则佯称不知,这我还恐怕做不到呢!不能举贤任能,有愧于知人之难啊!况且在朝廷签署任命,官员到私门拜谢,这是我所不敢的。”

    羊祜平时清廉俭朴,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禄全拿来周济族人,或赏赐军士,家无余财,临终都不让把南城侯印放进棺柩。其外甥齐王司马攸上表陈述羊祜妻不愿按爵级别殓葬羊祜的想法时,晋武帝便下诏说:“羊祜一向谦让,志不可夺。身虽死,谦让的美德却仍然存在,遗操更加感人。这是古代伯夷、叔齐之所以被称为贤人,季子之所以保全名节的原因啊!现在我允许恢复原来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

    羊祜无疑是成功的,上至国君,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表示敬佩。羊祜的参佐们赞扬他,位尊而谦恭。可见,谦恭做人是一种智慧,更是强者一种行走社会的锐利武器。稻穗因其丰满而低首,大海以其最低成就伟大!谦恭的人往往会在静默中高高站立。所以,为人处世要懂得谦恭,放低姿态,勤勉做事,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古人云:圣者无名,大者无形。人之圣,其名奄奄乎成其道:天之大,其形浩浩乎成其理。遁其名,隐其形,方为至圣,方为至大,方为永恒。

    有人说:美德当不了饭吃。在这个一切讲究实际的社会里,那种“迂腐”的道德品质反而会让自己吃亏。这其实是一种短视之见。真正有眼光,会办事之人,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故意表现,都会把温良,谦恭等美德作为自己的处世工具,用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

    三国时期,刘备与之其劲敌曹操的评价完全相反。不过,若从个人能力上来观察,刘备是一个无能之辈。曹操参战的获胜率为8成,而刘备只有仅仅2成,可以说是败多胜少。结果曹操顺利地扩充势力,而刘备却时沉时浮,举兵二十余年毫无建树。

    既然如此,曹操为何将能力远不如己的刘备视为最强的对手呢?!根本原因在于刘备拥有一种足以弥补个人能力不足的秘密武器,这种武器不是别的,是——“德”。

    譬如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为了寻求人才,请卧龙出山,不惜三次亲躬到诸葛亮的茅庐去请他。当时两人的地位相差悬殊,刘备虽在争霸中不太顺利,但也颇有名望。且刘备当时已年近五十,而孔明却是二十岁出头的无名小卒。刘备竟然会特地地三次躬亲垄中造访孔明,及至在孔明应允之后,又马上将全部作战计划等国家大事都委任于他。这实在是最彻底的谦虚态度及深切的信赖。

    不仅对孔明一人如此,刘备对其他的部下也是这样。

    比如,当赵云从敌人重围之中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太子阿斗之后,刘备不是像常人那样欣喜若狂,而是生气地将阿斗扔在地下,感叹地说:“几乎因为你折损了一员大将”。这种举动,又怎能不使部下感动而誓死效忠呢?

    刘备临终前,曾经留给后主刘禅一封遗书来训诫他,其中有“唯贤惟德,能服于人”两句话,“贤”指聪明,“德”指仁德,德可谓人之所以为人的魅力所在。如果在位者缺少贤德,便无法推动臣下。刘备又说:“你父亲是一个缺少贤德的人,你千万不要像我一样。”刘备自谦地认为自己没有贤德,实际上正好相反。刘备晚年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成就与其说是刘备自己的才智所获,不如说是来自部下们的奋斗更为恰当。像孔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甚至可以为了刘备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他们之所以这样的忠心耿耿,完全是因为刘备所具有的德的手腕,即温良、谦恭,以及对他人的信赖感。

    温良谦恭是作为一种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既是做人之德,也是做事之器。我们常可以在生活中见到那么一种人,他们态度蛮横,行为霸道,恨不得将所有的好东西都据为己有,但结果他们又真正得到什么呢?而有着温、良、恭、俭,让这五种没好品德的人,虽然他并未成心有意去索取,但上天并不负于他,那些理应属于他的,以及他所配得到的东西,都会尽其所用,伸手可及。

    朱熹《朱子类语》中有云:“圣人之德无不备,非是只有此五者。但是此五者,皆有从后谦退不自圣之意,故人皆信而乐告之也。”所言极是。

    7.“大材”也要“小用”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只要签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一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华、能力都在他之上,可是到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执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从小事做起,是为未来铺设道路。

    《荀子·劝学》有这样的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每一小步的积累,行千里是不现实的,浩瀚的江海,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永恒的真理,即:凡事勿急功近利,先要历练自己的心境,沉淀自己的情绪,从零做起,从小事做起。即使你满腹经纶雄才大略,也只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有一次,我到朋友的办公室,发现在他的办公桌上,有许多办公用品:回纹针、红蓝水笔、胶水……起码有两盒以上。见我疑惑,朋友微微一笑,说了一盒订书针的故事。

    他是知名大学的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入一家省级机关。

    他胸中豪情万丈,一心只想鹏程万里。

    不料上班后才发现,每日无非是些琐碎事务,既不需太多智能,也看不出什么成果,心便渐渐地冷了下来。

    一次单位开会,部门同仁彻夜准备文件,分配给他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

    处长再三叮嘱:“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别到时弄得措手不及。”

    他听了更是不快,心想:初中生也会的事,还用得着这样嘱咐,根本没理会。

    同事们忙忙碌碌,他也懒得帮忙,只在旁边看报纸。

    文件终于交到他手里。他开始一件件装订,没想到只订了十几份,订书机“喀”地一响,针用完了。

    他漫不经心地抽开订书针的纸盒,脑中轰的一声——里面是空的。

    立刻发动所有人翻箱倒柜,不知怎的,平时满眼皆是的小东西,现在竟连一根都找不到。

    那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半,文件必须在次日八点大会召开之前发到代表手中。

    处长咆哮道:“不是叫你做好准备的吗?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大学生有什么用啊。”

    他低头无言以对,脸上却像挨了一掌。

    几经周折,他在凌晨四点找到一家通宵服务的商务中心,终于赶在开会之前,对同事们微笑着,将文件整齐漂亮地发到代表手中。

    没人知道,他已是彻夜未眠。事后,他灰头土脸地等着训斥,没想到平时严厉得不近人情的处长,却只说了一句:“记住,工作面前,人人平等。”

    朋友说,那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一句话,让他深刻地领悟到:用十分的准备迎接三分的工作并非浪费,而以三分的态度来面对十分的工作,将带来不可逆转的恶果。“因为,”他郑重地说,“千里马失足,往往不是在崇山峻岭,而是在柔软的青草地。”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真正的障碍,有时只是一点点疏忽与轻视,比如,那一盒小小的订书针。

    在今天这个社会,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胸怀大志,满腔抱负,但是成功往往都是从点滴开始的,甚至是细小至微的地方。如果不遵守从小事做起的原则,必将一事无成。在这里我忠告公司所有的职员们:凡事勿急功近利;先要历练自己的心境,沉淀自己的情绪;从零做起,从小事做起。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令自己满意的职业生涯。

    8.不要空耍“老资格”

    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说的。

    陶罐被人们从废墟中掘了出来,可他的兄弟——铁罐却被氧化了。陶罐自然而然就成了人们的掌中之宝。人们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历史博物馆。这价值连城的古董受到工作人员的特别优待。工作人员把他轻轻地放进稀有之物专柜中,还在四周安装了防盗玻璃门。

    每天,都有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排队参观。他们看到这1000多年前的陶罐,赞叹不已:“哇!这国王御橱里的瓷器就是与众不同。瞧!埋在地里这么多年,图案还这么精美,不简单!”“是啊!古朴美观,真是稀世之宝。”这夸赞的词语真像竹筒倒黄豆,三天三夜都倒不完。刚听到这些赞美的话,陶罐满脸堆笑,谦虚地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是工人师傅的功劳。”人们看到陶罐这么谦逊、知书达理,更加喜欢他,鲜花和掌声涌向了陶罐。慢慢地,慢慢地,陶罐开始骄傲了,经常奚落周围的邻居,每天总要在伙伴面前自夸一通,比比谁最老资格,弄得伙伴都不理他。

    一天,陶罐一觉醒来,发现旁边多了一位邻居。陶罐瞟了一眼,心想:“这是从哪来的?全身灰不溜秋的,比灰姑娘还丑十倍,看了让人想吐,真恶心。”可他不知道,这可是比他还珍贵的青铜酒具呀。

    “你好,陶罐,我们交个朋友吧!”青铜酒具彬彬有礼地向陶罐打了招呼。“你是谁?”陶罐傲慢地说:“长得丑八怪似的,还想跟我一起住,一边乘凉去吧。”

    “我是青铜酒具,商朝时出世的!刚被人们发现,就送到这来了!”陶罐斜眼上下打量了青铜酒具一番,不由得想起了原来的兄弟——铁罐。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家伙,还不就是那铁罐的后代,什么青铜酒具,胡说八道。”想到这,陶罐便大声嚷开了:“什么青铜酒具,坏家伙,你不就是铁罐的孙子?敢用花言巧语骗我,没门!”

    “请不要误会!”青铜酒具心平气和地说:“我的确是青铜酒具,我出生时,还没有铁罐,与铁罐是两回事!”“你算什么东西?敢在我面前卖老,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瞧吧!”陶罐愤怒地喊道。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待会儿,参观者来了,听见我们吵吵闹闹的,多不好!”青铜酒具小声劝道。陶罐火气冲天,喊道:“和你在一起,我感到耻辱。”陶罐口沫四溅,越讲越气,“我要教训你这兔崽子,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不……”没等青铜酒具叫出声,陶罐已用尽全身力气,向青铜酒具一头撞去。“砰”的一声,陶罐粉碎了。

    工作人员走了进来,看着这粉身碎骨的陶罐,无奈地摇摇头。

    纵然有资历,有经验,但为人处世务必谦逊。空摆老资格,往往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还会让人产生抵触情绪。人们在实践中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成功来自谦逊。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很明确地指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也就是说,假如你知道的是天上的“一颗星”,那么知识就是整个宇宙,辽阔无边。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许多必要的,有用的知识,成功的大门才会向你打开。因此,我们要谦虚好学。

    著名学者笛卡儿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不足。”是啊,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扩展知识领域,扩充知识面,储蓄更多的信息,你才能真正领悟到“知也无涯”的深刻含义。这样你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做到谦逊成熟,不断进取,成功便不招自来。

    那么,当我们在学习上或事业上有了一定作为的时候,还要不要谦逊呢?要!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些人往往就是由于骄傲自大而陷入泥坑。古人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如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就会把辛辛苦苦得来的成绩毁于一旦。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尤其不能骄傲,格言曰:“虚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满的人十有九空。”我们在取得好成绩时不自满,才会更上一层楼。

    从实际上说,谦逊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能否做到谦逊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是否高尚的方法之一。忠于真理的人,虚怀若谷,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人,永不自满。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武兼备,但他表现出比一般人更谦逊更成熟。我们要学习周总理,谦逊这一高尚品德就是首先要学习的方面。

    成熟的谷穗低着头,成熟的苹果红着脸,它们启示我们:成功来自谦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