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蜗牛可以相亲相爱-空城新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燕子

    我站在城下,与城楼上的诸葛亮近在咫尺。这是我们交战多年来距离最近的一次。他依然是那副气定神闲的表情。宽大的鹤氅临风飘动,好一副仙风道骨。琴声悠扬,弹琴的人仿佛面对的不是压境的大军,而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田园。我甚至还看见他对我微微一笑,我不禁感叹道:能在险境中如此镇定的仅此一人哪。说心里话,我很佩服诸葛亮,不仅佩服他的足智多谋,也佩服他的胆识。他是唯一让我从心里钦佩的人。如果不是各事其主,我很可能与他成为朋友。我决不会像周瑜那样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妒忌之心。哦,话扯远了。

    诸葛亮轻轻地抚弄着琴弦,似乎陶醉在美妙的音乐里。两个书童也神态安然地侍立在两旁。我往城里看了看,见二十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街道上低头扫地。我淡淡地笑了笑,然后转身,果断地挥手:撤军。这时,二儿子司马昭驱马过来,不解地问为什么。我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宜速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后来被人大肆渲染,诸葛亮更是因此声名远播,而我则成了反面教材。常有人说:凡事要敢想敢做,勇往直前,千万别像司马懿那样多疑,错失空城。提到我退兵,大家都用“多疑”二字来解释,这已经成了历史的定论,就连当初诸葛亮冒险唱“空城计”,也是因了我的“多疑”。不能否认,我生性确实多疑。但这决不是我退兵的真正原因。当时,蜀军正遭惨败。失去“街亭”这一要隘,他们元气大伤,已不可能组织任何强大的力量反击了。即使城内真有埋伏,也不过万儿八千人。我只需从十五万精兵中派出一小股队伍入城一试,便可知其虚实。但我没有这样做,也没有采取任何其他的行动,而是选择了退兵。不是我多疑,而是只能如此,因为我别无选择。

    有人说我狡诈阴险,其实我不是这样的人,这从我的军事生涯中就能看出来。在战场上,在两军交锋中,我凭借的是实力,从不搞阴谋使坏。这一点我与诸葛亮截然不同。就是在朝中为官,我依然靠我的实力去发展,没耍过手腕。但我的性格中也有着令人难以容忍的缺憾:恃才傲物。有时太张扬了一些,难免遭到一些人的忌妒,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树大招风”、“出头的椽子先烂”吧。我几乎是在无意中给自己树了很多政敌。曹操在世时也对我心存戒备。他曾对华歆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评价我,也许是我太锋芒毕露了。但我敢对天发誓:虽然我这个人精于世故,但对曹操,我是忠心耿耿,此心天地可鉴。

    曹操对我始终是心怀防范,我的抱负、才能无法施展。后来曹丕为主,我的处境才有了好转,官至骠骑大将军。曹丕这个人才叫阴险狠毒,连亲兄弟都害,但对我一直不错。我呢,也竭尽全力来辅佐他,这叫“士为知己者死”嘛。因此,我深得曹丕的赏识。有他为我撑腰,我过了一段显赫的日子。可好景不长,曹丕死后,曹睿登基,我的厄运也来了。曹睿这个人和曹操一样,总怀疑我有不轨的行为,再加上看我不顺眼的人不断地在他面前煽风点火,他就常找茬儿试探我,弄得我很烦。可能有时不免带出点情绪来,这就更加重了他的疑心。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城门上忽然贴出一张声讨曹睿、要他“下课”的告示,而且告示上有我的亲笔签名。这下曹睿抓住了我的把柄,那些反对我的人更是就此大做文章,把我说成了董卓之流。本来曹睿想杀了我,但大将军曹真在关键时刻力排众议,为我说了很多好话,我这才得以保全性命。我永远感激曹真。

    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诸葛亮导演的,欲用“反闯计”让曹睿置我于死地。给对手使绊子是诸葛亮惯用的手法。他这一招儿还真把我绊了一个大跟头,但我不恨他,反而感激他。因为通过这件事,我彻底看清了同僚们卑鄙的嘴脸,落井下石的阴险。

    不过这次挫折对我来说也不全是坏事,后来发生的事就是极好的证明。当时诸葛亮出祁山伐魏,屡败曹军。曹魏全军上上下下没有人能是诸葛亮的对手。眼看曹魏江山危矣。这时,曹睿想起了被他一脚踢开的我。就这样,我又被重新起用,临危受命任平西都督。几度沉浮,我翻然醒悟:我能有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靠的是诸葛亮的“功劳”。满朝文武,只有我司马懿可在疆场上与诸葛亮一较高低。有诸葛亮一天在,就有我的用武之地,政敌就奈何我不得。

    城楼上琴声铿锵,似乎已达到高潮。我的战马一声长鸣,前蹄高高扬起,随时准备冲锋陷阵。我勒紧马缰,凝望着城头。虽然诸葛亮看似平静如水,但我知道他心里比任何人都紧张,因为他守的是一座空城,歼之灭之真是易如反掌。但我却不能这样做。一旦抓住了诸葛亮,那么魏国的大敌就不复存在了,自己便失去了独特的价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残酷的倾轧和内耗中再一次被政敌们置于死地。可以说诸葛亮就是我手中的一张王牌,只要他在,我在朝中就平安无事。放诸葛亮一马,也为我自己留出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我承认自己在这场战争中过多地想的是个人的生死存亡,有点不像个军人。但在那种特殊的环境和背景下,我只能如此。

    我知道我的举动肯定会引起世人对我的猜测,甚至会对我的智慧进行诋毁。但我有我的苦衷。而这种苦衷难以向人明言,只能把它埋在心底,让后人去评说吧。

    看着大军缓缓退去,我心里一阵轻松。

    我回头望了一眼城楼上的诸葛亮,在心里说:朋友,后会有期。然后,策马扬鞭,绝尘而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