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善于借势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急速奔泄的水能冲走石块,这是因为水借势的结果。

    势,简单的说,就是力的表现。火有火势,水有水势,时有时势。同样的军旅由静而动,所发出来的力量,就是兵势。

    平时,我们常说“形势”,“形”与“势”名词连用,可见二者密不可分。“形”是静态,是力量尚未散发出来之前的状态;“势”是动态,是迅速运动造成的威力。以水为例,积水是“形”,呈静止不动状态;看似柔弱,可是当堤防决口,或是水自高处飞激而下,就形成威力无穷的水势;猛禽野兽攻击前的准备工作是“形”,一旦完成准备,奋力一击,就是“势”的运用。

    善于“任势”的人,与敌作战,好像转动圆木和石头一样。圆木和石头的特性是:放在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陡斜的地方就容易滚动,遇方正即停止,遇圆滑即滚动。所以高明的将帅所造成的态势,就像把圆石从千丈高山滚下来那样,势不可挡,这就是军事上所谓的“势”。

    商业竞争也同样如此,积累财富、扩大生产、占领市场是商战中任何一个参战者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每一个经营者并非都是实力庞大,资金雄厚,尤其是创业初期,许多人往往是一贫如洗。因此在自己有限的资本不能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时,成功的技巧之一就是“借”,缺资金借资金,缺人才借人才,缺技术借技术,一切为我所用。

    【引子】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说:激流快疾奔泻,足以冲走石块,是由于流速飞快的缘故。猛禽高飞疾下,足以撕毁兽骨,是因为善于凝聚力,全力一击。

    【原理】

    你留意过天空的鸟儿吗?它们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那么闲适,那么俊美,那是因为它们善于借助空气的动力。善于借力可以让鸟儿飞得更远,善于借力同样会让你取得更大成就。

    世上仅存的植物当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红杉的高度大约是100米,相当于30层楼高。

    科学家深入研究红杉,发现许多奇特的事实。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

    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可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摇呢?

    研究发现,红杉必定生长在一大片的红杉林中,并没有独立壮大的红杉。这一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摇红杉分毫。

    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而大量地吸收赖以成长的水分,使红杉得以快速茁壮,同时,它也不需耗费能量像一般植物扎下深根,用扎深根的能量来向上成长。

    如果你尚未壮大,不妨伸出你学习的根,和成功者紧密连结,加入成功、积极的团体,阅读成功者撰述的书籍,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成功者的态度,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只要你熟谙这项借力与合作的诀窍,很快地你将会成为成功之林的雄伟巨木。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要依靠别人,只有能帮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

    【故事】

    善于借势——子贡资助孔子周游列国

    在中国,第一个借赞助活动扩大自己知名度的商人,可能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不但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而且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著名的外交家。来孔门之前,子贡已经是一名富商。他所以拜在孔子的门下,崇尚孔子的为人,信仰孔子所倡导的儒家学说,当然是主要的,但也有提高自己的身价,扩大自己知名度因素在内。

    子贡是一个珠宝商,他打交道的主要是各国的贵族,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喜欢收藏稀有的珠宝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珠宝又是没有固定价格的,它的售价可因买主身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一个珠宝,卖给大夫可能只卖十两黄金,卖给诸侯就可能以百两黄金的高价成交。同样,这些贵族买主也很看重销售者的身份和地位。同一个珠宝,在普通商人手里,他们就会认为是一般的货色,不肯出高价去购买,而到了富商大贾手里,特别是到了有名望的大商人手里,他们就会认为这是稀世珍宝,用十倍,甚至百倍的价钱买来之后,还觉得很高兴。适应顾客的这种消费心理,子贡做买卖时阔绰得很,他常常是“结驷连骑”,车马成行,带领大队人马上路,所到之处,还要带上贵重的礼物去拜见那里的国君。

    与此同时,子贡还很重视从事慈善活动。一次,在做买卖的路上,子贡看到有一群人被鞭打着做苦工,一打听,原来他们都是流落在他国的鲁国奴隶,于是子贡就自掏腰包替他们赎了身,并把他们送回鲁国。按照鲁国当时的法令,赎回在他国为奴隶的鲁国人是可以向官府领取赎金的,可是子贡没有去领取,这件事不但为他带来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美名,而且因为他名声的提高,也为他带来了更多身份高贵的买主。

    这件事对子贡的教育非浅,他认识到,从事有益的社会活动可以和做买卖相辅相成。他早就想资助孔子到各国去宣扬儒家的政治理想,但这将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担心自己会负担不起,所以一直没有敢提出来。现在,他改变了看法。他确信,资助孔子“周游列国”虽然要花费掉一部分金钱,可是作为补偿,它也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声誉,为自己的商业经营带来更大的效益。何况自己在陪同孔子周游列国的同时,还可以继续从事商业经营呢?于是他提出了资助孔子周游列国的建议,并亲自陪同孔子前往。

    众多的史书都可以证明,子贡在陪同孔子周游列国时确实一直在做着买卖。《史记》说,孔子师徒被围困于陈蔡之间,并且断了粮,后来,子贡卖掉一部分所携带的货物,孔子师徒才吃饱肚子。《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有一块上好的美玉,他拿不定主意,是把它卖掉,再买进其他货物,使资金尽快周转好呢?还是把它收藏起来,等待日后价格看涨的时候再卖掉好呢?就去和自己的老师商量。

    孔子因为和子贡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也懂得了一些做买卖的门道,就回答说:“当然应该及时卖掉它,但要遇上识货的买主。”然后又自我嘲讽地说:“我(的学说)如果遇上识货的买主还要马上卖掉呢?”听到这位老夫子话语之间很有些商人味道,子贡会心地笑了。

    的确,孔子对于子贡的经营,是给予一定关注的,对于子贡进行市场预测的本领,他很佩服,曾用赞许的口气夸奖子贡:“臆(猜测)则屡中”,每每猜中行情。这些都可以证明,子贡是一面陪同孔子周游列国,一面从事买卖经营的。

    子贡的经商和孔子的传道相结合,使他们都得到了好处。由于子贡的经济资助,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广为传播,使儒家学说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显学”,孔子的名气也愈来愈大,后来竟成了“万世师表”。而子贡则因为是孔门中的大弟子,是“名儒”,社会知名度也大为提高。据司马迁介绍,当带领大队车马和随从的子贡去拜会所到之国的君主时,这些君主对子贡也不敢怠慢,都以上宾之礼来款待他。

    司马迂在评论这件事时,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是子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子贡也因为这件事而名声显赫,并说这是“相得益彰”。现代一些精明的企业家,常常利用资助文体活动,或其他事业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其实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的子贡已经在这样做了。他们都用了水道善于借势的谋略。

    子贡拜孔子为师,并资助孔子“周游列国”,不但取得了商业经营上的好处,政治上的收益也不小;他曾先后在鲁国和卫国作官,并多次谴国君派往国外,以外交家和政治活动家的身份在列国之间发挥政治影响。子贡既富且贵,使后世的商人很羡慕,不少人把“端木生涯”当作条幅的内容,显示这是自己追求的理想。其实子贡的成功,正是因为他善于学习水道的借势啊。

    善于借势——文彦博洞中取球

    北宋著名宰相文彦博小时候爱踢皮球。一天,文彦博与村上的小朋友在稻场上踢球。大家你争我夺,正踢得兴高采烈时,那只球不歪不斜地被踢进一棵古老的白果树树洞里去了。大家叫声“糟糕”,一齐跑上去。洞里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见。

    一个小朋友自告奋勇地捋起衣袖,身子趴伏在洞口,将手臂深深地伸到洞里。摸呀,转呀,够不到底。怎么办呢?

    又一位小朋友赶回家去,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跑来,撑到洞里去探呀,拨呀。哎,不行,那洞道弯弯曲曲,说怎么也探不到虚实。

    第三个小朋友干脆去向大人们求援。叔叔伯伯来了好几个,朝又深又黑的树洞望着。这个抽着旱烟筒,敲敲鞋帮子;那个摸摸光脑袋,点点太阳穴。大人们微微苦笑,面面相觑。

    久不作声的文彦博这时叫道:“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各人回家去拿桶盆装水来!”

    咕嘟嘟一桶桶水直往树洞里灌。很快,树洞给灌满了,球儿浮到洞口上来了。

    文彦博借助浮力,借势而为,顺利取出了球。这是典型的利用水道借势的智谋。

    再看一则商战案例。

    WN是湖北省某市日化总厂1983年研制生产的第三代新式洗衣粉,产品在香港市场上一炮打红后,却迟迟打不开内地市场的销路,就连某市人本身也不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个轰动香港的宝贝,出现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为了迅速开辟内地市场,扩大WN在国人中的影响,某市日化总厂在促销上大胆迈了三步。

    第一步,出资在某市体育场举办“第一届WN足球赛”。全国几大足球甲级劲旅在某市体育场摆开了厮杀的阵势,从来没有机会观看这样精彩球赛的某市人,今天有缘第一次亲眼看到足球健将们在球场内龙腾虎跃,求购门票的球迷们几乎挤破了某市日化总厂的大门。日化总厂使因缺乏资金而几乎陷于瘫痪的体育场获得了生机,预期的促销目的也顺利达到了。

    第二步,为了继续扩大某市日化总厂的影响,他们每年出资7万元承包了湖北省足球队,队员的待遇完全跟厂内职工一样,红包、奖金一分不少。这一举动,令整个湖北省为之震动。日化总厂已经走出了小小的某市,把眼光投向大武汉,投向整个湖北省。他们要实现贺龙元帅的“三大球不上去,死也不瞑目!”的遗愿,为中国足球的振兴铺路搭桥。

    第三步,让湖北省足球队杀回省城武汉,迎战荷兰国家足球队。某市日化总厂的名字第一次走向世界。为了扩大影响,凡是观看这场比赛者,见票每人免费赠一包“WN”超浓缩无泡洗衣粉。整个武汉三镇沸腾了,WN成了新闻热点。

    三大步跨出,WN名声大振,从前摆在柜台人未识的WN,一个星期内就在武汉销出60吨,一个月内销出300吨。作为东西南北枢纽的武汉市,又通过水路、旱路、空中之路把某市日化的名字带向全国。1986年,WN的销量占了全国同类产品总销量的23以上,企业创利750万元。湖北WN足球队也获得了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亚军的可喜成绩。

    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小某市日化,与足球联姻之后知名度迅速提高,不仅企业创下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将产品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这是成功地运用水道善于借势的典型案例,足球就是日化总厂的水势。

    善于借势——伍子胥借吴报父仇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50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派兵救楚国,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伍子胥充分运用了水道之借势的智谋,利用吴国的力量达到了给父兄复仇的目的。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又要发展自己,有时可以负债经营,借得钱来投资生产,赚回钱来,再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种“借鸡生蛋”的经营谋略,是白手兴家的一条捷径。

    世界著名的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洛,从小就和船结下不解之缘,并梦想成为一个“船王”。但这个梦想一直到他40岁时才开始实现。当时他连买一条旧船的资金也没有,为此,他想出了“借用浮力”的办法。洛维洛巧妙地利用他人可靠的信用,从银行里贷了一笔款,买了一艘旧货轮改装成油轮来出租,然后再利用它来借另一笔款,再买一条船。他不断沿用此法,循环往复,终于由一个穷小子变成世界首屈一指的船王,而在这一过程中,洛维洛几乎没用自己1分钱。

    善于借势——怀丙和尚捞铁牛

    宋朝年间(公元1066年),黄河发洪水,冲垮了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城外的一座浮桥,这浮桥原是用许多条空木船一艘紧靠一艘排起来,从这岸连到那岸,上面再铺许多木板架起来的。为了不让浮桥移动,人们铸了八只大铁牛,每只大铁牛有上千斤重,放在两岸,用来拴住浮桥。这座浮桥既可以走人,也可以通过牲口和车辆,是河中府的交通要道。这年洪水泛滥,不但把浮桥冲得一干二净,而且连八只大铁牛也冲到了河里。

    洪水退去以后,交通要道需要马上开通,河中府准备重建浮桥。连结两岸的船只准备就绪,就缺拴牢木船的大铁牛了。如果再铸,既费时又费料。最好的办法是把河中的铁牛打捞上来。可是上万斤的大铁牛不要说在河底里,就是在岸上,要移动它半步,也非易事。况且,铁牛沉入河底后,已经陷进泥沙之中,谁有办法把它打捞上来呢?

    为了尽快重建浮桥,河中府在城墙上贴了一张《招贤榜》,写的是广请能人贤士,打捞铁牛,重建浮桥,造福百姓等等。路过此地的行人,看了《招贤榜》,无不摇头而走。

    这一天,来了一个和尚,法号怀丙,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在榜前看了一会,上前把《招贤榜》揭了下来。有人好心地劝他说:“师父,揭《招贤榜》不是闹着玩的,一只铁牛上万斤重,你能把它们都捞上来吗?难道你有神仙帮助?”

    和尚笑了笑说:“我哪有神仙帮助,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就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怀丙和尚揭了榜后,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大铁牛的位置。河中府的老百姓听说有个和尚揭榜,都跑到河岸上去看他怎么打捞大铁牛。

    这一天,河边上观看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只见怀丙和尚指挥着一班船工,用两只大木船装满了泥沙,并排拴在一起,两只木船之间用木头搭了个架子,怀丙指挥着把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叫人带着拴在木架上的绳索潜到水底下,缚绑牢铁牛,再在木架上收紧绳索,然后叫船工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去,随着船中的泥沙的减少,船身一点一点地向上浮,待到两船的浮力超过船身和大铁牛的重量时,陷在沙中的大铁牛就一点一点向上拔,直到船身浮到大铁牛悬在水中时,怀丙就叫船工们把船划到岸边。这样来回反复八次,

    终于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河中府百姓无不称赞怀丙和尚智慧过人。

    能打捞上铁牛,是利用水的浮力的结果。怀丙和尚不愧是精通水道、善于借势的高手。

    早在本世纪40年代,威尔逊就从父亲的手里继承美国塞洛克斯公司。一天,一位德国籍发明家约翰·罗梭来访,向威尔逊谈到了自己正在研究的干式复印机。两人一拍即合,同意双方合伙协作。

    经过反复研制,塞洛克斯公司终于制出干式复印机成品——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复印机都是湿式的,这种复印机在使用前必须用专门的涂过感光材料的复印纸,印出的是湿漉漉的文件,需要它干透才能取走,用起来麻烦极了。对比之下,干式复印机则便利得多。

    威尔逊决定把此产品作为“拳头产品”推出。起初,威尔逊打算把首批货以成本价推销,以图开拓市场。他的律师提醒他:这是倾销,是法律不允许的。威尔逊于是将卖价定为2.95万美元。

    其实,干式复印机的成本仅2400美元,他却喊出了相当于成本10多倍的高价。这可把副总经理罗梭惊呆了。

    当时,法律是禁止高价出售商品的,威尔逊却信心百倍,他解释道:“我不出售成品,而是出售品质和服务,这就够了。”

    不出威尔逊所料,这种新型复印机果然因定价过高被禁止出售。但由于展销期间已经向人们展现了它独特的性能,消费者莫不渴望能用上这种奇特的机器。

    威尔逊早已获得了复印机的生产专利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当威尔逊把新型复印机以出租服务的形式重新推出时,顾客顿时蜂拥而至。尽管租金不低,由于受以前定价很高的潜意识的影响,顾客仍然认为值得。

    到了1960年,威尔逊的黄金时代到了。干式复印机一下子流行起来。虽然公司拼命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

    由于产品被塞洛克斯公司独家垄断,加上已有过的高额租金,所以塞洛克斯914型复印机以高价出售,大量的利润像潮水一样滚滚涌来。

    威尔逊的成功在于他的“借刀杀人”,表面上是法律禁止了威尔逊高价出售,实际上是威尔逊借法律这把“刀”,封死了消费者购买之门,把他们逼向威尔逊为其准备的租借之路;同时威尔逊还借超出平常的高租金,断了消费者廉价租用的念头,并为以后的高定价出售做好了准备。

    善于借势——市舶官妙用绿豆

    宋朝末年,上海已是与各国开始海上贸易的港口,受松江府管辖。当时松江府第一任负责检验进出口物资的市舶官,却为进口印花洋布和出口瓷器的问题大伤脑筋。原来洋商们很狡猾,途中遇到风浪,船舱进水,布匹浸了水质量受损。他们欺中国没有检验仪器,每逢船舱进水,就在到达上海前,停在沿海隐蔽岛屿上,雇人将受潮的洋布晒干后再进港。这种布由于浸过海水。还能尝出它的咸味。可是如果船只在长江口遇到风浪,布受江水浸蚀,没有咸味,就很难检验出问题,只能按合同收下。洋商更刁,中国从上海出口的瓷器,尽管用稻草扎、竹箩装,可经过海上风浪颠簸,运到国外还是难免破碎,洋商却要加倍罚款。

    市舶官眼见白花花的银元流入洋商的口袋,很是痛心。一天,他偶然在一艘船上捡到了一粒绿豆,顿时心里一动。回衙后召来洋商们,笑眯眯地宣布道:“今后,我国进口洋布,同时进口绿豆。你们装船时,必须一行布匹、一行绿豆间隔排好。船到上海港,先验舱后起货,否则布匹一律拒收。”接着,市舶官又订了条怪规定:出口瓷器装船前,必须在空隙处也放进绿豆。然后,洒上少量清水,盖上盖子,包装得与以前一模一样。洋商们瞪着碧珠暗暗发笑:唱什么戏?

    第二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洋商的货靠上上海港。市舶官亲临船舱验看,一行洋布、一行绿豆,果然装得整整齐齐。

    市舶官微笑着发话:“洋先生,你这次货舱可曾进水?”

    洋商举起右手,边在胸前划十字边开口:“靠上帝保佑,一路风平浪静,船舱没进一滴水。”

    市舶官又问:“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三月三、九月九,行人莫从江边走。’今年的九月九日,长江口风浪特别大,你们的船在哪里?”

    洋商脱口而出:“那天我们停船避风,没有行驶。”

    市舶官淡淡一笑,令衙役从船里抬出一麻袋绿豆,先请洋商验明封口印证。然后,他又令当众倒出,只见不少绿豆早已发芽。市舶官走近这堆绿豆,俯身捡出根最长的绿豆芽,正色相告:“根据这根豆芽推测,正是九月初九进的水,你已经将进水布匹做了手脚。”

    洋商翻着白眼,乖乖地接受罚款。但转一下眼珠,马上将了市舶官一军:“你们出口的瓷器,如果到了我们那儿,发现以碎的次的充好,要加倍罚款。”

    市舶官叉着腰笑答道:“好啊!”

    洋商带回的一船瓷器运到大洋彼岸,急不可耐地跳上岸,邀来各国商人一起检验,谁知,没检验出一个碎碟子,只发现不少绿豆芽生长其间。原来运输途中,绿豆遇水慢慢发芽,无孔不入、见隙就钻,几乎将篓中空隙全填满,任凭风浪颠簸,将瓷器保护得完好无损。洋商愣住了。

    市舶官巧妙地运用了水道的智谋,借助绿豆的见水就长的“势”,不仅揭穿了洋商的谎言,还保护了中国的瓷器,可谓善于运用水道的高手。

    善于借势——韩信借势用兵计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的一天,刘邦在荥阳宫大发脾气,原来,已经归从他的魏王豹,看到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败,就借口回故地探望母亲。但他一回到封地,项羽就派人去游说。魏王豹于是决定叛汉联楚,点起10万人马,把守平阳关,截断河口,抗拒汉军,准备跟楚、汉三分天下。刘邦要发兵去攻打。谋士郦食其谏道:“我跟魏王平时有点交情,让我先去劝他一劝,如果他仍然不服,大王再发兵也不迟。”刘邦同意。郦食其火速赶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见到魏王豹,反复说明利害,要他归附汉王。

    魏王豹说:“汉王把诸侯和臣下看作奴仆一样,今天骂,明天骂,我可受不了!请先生别来游说了!”

    刘邦见郦食其碰了钉子回来,气得七窍生烟,即命韩信为左丞相,和灌婴、曹参统帅10万大军渡河击魏,开辟北方战场。魏王豹闻讯,把重兵调集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封锁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来到临晋关,派人一侦察,对岸全是魏兵,只有上游夏阳(在陕西韩城南)地方魏兵不多。于是就决定在夏阳渡河。渡河需要木船,但他们只有100多只,不够用。韩信就派人砍伐木材,并去收买小口大肚子的瓶子(古时候叫罂)。

    灌婴和曹参为明白韩信买罂的用意,请他解释。韩信说:“把几十只口小肚大的瓶子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叫作‘木罂’,用它做成筏子可以比一般筏子多载人啊。”灌婴和曹参好不佩服,就各自去忙着伐木购瓶了。几天功夫,一一准备齐全。这一天,韩信命令灌婴带领一万兵马和100多只船,在临晋关黄河的对岸排开阵势,假装要渡河的样子。魏王豹率领重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谁料想,韩信和曹参却偷偷地带领大军连夜把木罂运到了夏阳。

    魏王豹等了几天,并不见临晋关对岸发兵,以为汉军一时不敢渡河。正在这时,安邑守军来报,韩信已攻下安邑,向平阳方向杀将过来。魏王大惊:上游的夏阳向来没有船只,难道汉军是飞过河的?仓促之间领兵去阻挡,但是以木罂渡河的汉军在安邑得手后,士气更旺,一路势如破竹,魏军哪里抵抗得住?魏王豹正想往临晋关退去,灌婴的兵马却趁临晋关空虚之机,挥师渡过河来攻占了关口,也向平阳冲来。两路夹击,腹背受敌的魏王豹只得下马投降。韩信很快平定了魏地。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攻下齐国历下,并一举占领了齐都临淄。

    齐王田广慌忙赶到楚国向楚王项羽求救:“霸王,您是各国盟主,现在敝国情况万分危急,您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你别把韩信吹得那样神乎,那位钻裤裆将军竟把你吓成了这般样子,真是活见鬼。”楚王虽然看不起韩信,但他还是委派了大将龙且率二万兵卒,前往与齐国联合抵抗韩信。

    楚将龙且亦是位有勇无谋的人,用兵往往只求狠冲猛打,而不讲究计谋韬略。

    十一月,齐楚联军与韩信的汉军在潍水两岸濒水对阵。好战惯斗的龙且几次要向汉军发起猛攻,都被齐王田广劝阻住了。

    “将军,我们真的是再经不起大的失败了,没有必胜的把握,过河去与汉军拚消耗,我们实在是拼不起呵!”

    齐王苦口婆心地劝说龙且应伺机而动,不可鲁莽行事。可是,齐王的良言相劝,终究没能阻止龙且给齐楚联军带来失败的厄运。

    这天,韩信突然指挥大军渡河进击龙且军。可是,部队渡过一半时,汉军便有秩序地向回撤军了。

    “龙将军,汉军不战自败,而且退得并不慌乱,可能其中有诈。”田广对龙且说。

    “哈哈,我早就知道韩信这人是个胆小鬼,齐王呵,您可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龙且根本听不进齐王田广的意见,一意孤行地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了。

    当龙且的将士渡过近一半时,潍水上游发起了洪水,激流滚滚,倾泻而下,一下子把龙且的部队冲散了。而对岸的汉军也趁机回身反击。在急流之中疲于奔命的龙且兵卒成了汉军的活靶子了。而阻在潍水东岸的楚兵更是溃不成军,四散逃亡。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过河乘胜追击,杀死了龙且。齐王田广也被韩信活捉了。

    原来,韩信设置了诱敌之计。早在齐楚联军赶到潍水两岸布阵之前,他在夜里让士兵做了一万多个布袋子,里面装满了细沙,堆在潍水上游,这样潍水上游便形成了一个人工堤坝。于是,他再用佯装败退的战略,把敌军引入河中。让士兵突然在上游把沙堤打开,汉军借助洪水之势,轻而易举地打败了齐楚联军。

    韩信是历史上的名将,这里他所借的“势”分别是木罂和洪水,先是巧妙地利用木罂渡河,其次利用洪水破敌,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善于借势——王羲之书法智救灾民

    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做右军将军时,琅琊郡一带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穷人把草根树皮都吃光了,贪官豪绅们却见死不救。王羲之于是写了道奏章,骑上快马,不分昼夜地直奔京城。皇帝接过奏章,不管上面什么内容,却全神贯注地欣赏起王羲之的书法来。特别是奏章的“放粮”二字,飘如浮云,矫若游龙。皇帝边看边称赞:“放粮——好,好,好!”

    话音刚落,只听王羲之在下面高声应道:“谢主龙恩!臣今日就去琅琊放粮。”

    等皇上明白过来,已是泼水难收了。只好将错就错,封王羲之为放粮的钦差。王羲之当天就打着“奉旨放粮”的大旗,急急赶回琅琊郡。

    岳飞的孙子岳柯在其笔记小说《程史》中写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卖治脚茧药的人,店门高挂的木牌,上大书“供御”二字,打皇帝的旗号。可是药品并不走俏,他却因撒谎被拘传进宫。幸亏皇帝认为他是个蠢汉,没有重罚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后驱赶出宫。不想他又将木牌上的“供御”改为“曾经宣唤”(曾受皇帝召见)。

    上面两则故事都是善于借势的结果。在国外也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故事,读来也让人忍俊不禁。

    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

    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

    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

    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

    又有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

    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这就叫水涨船高,你不想让我借的光,我偏要顺势而借。

    善于借势——狄青掷钱稳军心

    三国时的曹植《与吴季重书》:“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而回车乎?足下好伎,而正值墨氏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伎,声乐)其中“助我张目”指别人支持自己的主张或行动,使自己的气势更壮,是另一种借势。

    公元1052年,南方广源州(今越南高平广渊)的侬智高起兵反宋,攻占了珐州(今广西的南宁南)等地,宋仁宗决定派遣大军去平定叛乱。选谁去统领大军呢?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大将狄青(公元1008—1057年)。狄青在10多年前还是个小兵,曾经犯过罪,遭受黥刑(脸上刻字涂墨)。他做到枢密副使时,黥痕仍隐约可见。宋仁宗曾让他用药把它除掉。狄青指着那伤痕说:“陛下因功提拔臣下,不问门第出身,也不因臣下以前犯过罪而不用其才。臣留下伤痕用来劝勉军中的将士,因此不敢奉命。”宋仁宗听了他的那番妙言,对他更加器重,就拜狄青为大将军,统率大军去征讨侬智高。大军出了桂林,路途艰险,军心动摇,竟有一些兵士开了小差。狄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一天,狄青对将士们说:“此番来南方讨伐叛军,是吉是凶,只好由神明决定了。是吉的话,那我随便扔在地上100个铜钱,个个应当面朝上;只要其中有一个是面朝下的,那么就是凶,那我们只好马上班师回朝了。”

    有人劝道:“再怎么运气好,100个铜钱扔下去,总不见得个个面朝上的呀。如果有面朝下的,不就要动摇军心?如果不战而回朝,岂不是违抗圣旨?请大将军三思而行!”

    狄青不听,叫心腹拿来一袋铜钱。他口中念念有词:“神明保佑,神明保佑……”突然他掏出一把钱,眼睛一闭,向上一抛,当铜钱落下时,一些将士围上去观看,100个铜钱居然全都是面朝天的。果真是神灵保佑!全军闻知,欢呼声响遏行云。

    这时狄青叫心腹拿来一百只钉子,把铜钱都钉在地上,并用青纱罩在上边,还亲自动手加了封,一边虔诚地说道:“待等大军得胜回朝路经此地时,用厚礼祭奠神明,那时再取回这些铜钱。”

    其实,这些铜钱上下都是面。狄青此计,是利用将士们迷信鬼神的心理来稳定军心。全军此时士气高涨,很快穿越过险途,平定了侬智高的叛乱。这是水道借势计谋的成功应用。

    “助我张目”可引伸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商战中“人和”因素是众商家必争之地,谁都知道,谁取得“人心”的优势,谁就获得成功。所以,商家把大众唤作“上帝”比衣食父母更甚,千方百计讨好、恭维,甚至作牛作马侍奉也在所不惜。

    “船王包玉刚”刚踏入航运时,正值航运业发展高峰,生意好做,同行们个个跑单程,赚取高额租金,而包玉刚却从长远处着眼,与顾客签长期合约,赚取较薄却稳健的利润,得到了顾客们的信赖。不久航运业萧条,别的船东“吃不饱”而包玉刚的船队却由于顾客们支持依然服务繁忙。造船时,包玉刚也很照顾他的主顾,航运萧条时订单锐减,开工不足,而包玉刚依然向老主顾订船,深为船厂感激。致使以后航运景气时,各船厂“水涨船高”业务繁忙,但只要一听是包玉刚订船,当即为其赶造。

    包玉刚还非常注重交际,许多国家元首、首脑都接见过他,与他有很密切的关系。

    正是如此一个厚情重义的包玉刚,在国际间树立了非常好的形象和口碑,得到许多人的支持,使他在弃船登陆时以30亿港元一举夺得价值近100亿港元的九龙仓。

    善于借势——刘光世铸钱之计

    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1年),金将完颜昌屯兵承、楚(今江苏中部)。金兵来势凶猛,宋高宗命令宁武军节度使(官职名)刘光世统兵抗击完颜昌。

    刘光世率兵抵至前线,先做了大量的调查,了解到一个情报:完颜昌手下士兵因长期在外作战疲劳不堪,思念故乡,归心似箭。刘光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用离间之策,让金兵产生二心而自我分解!”

    刘光世铸造了一大批金、银、铜钱。所有钱币上,统统印上了“招纳信宝”字样。每次俘获了金兵,刘光世都不杀死,反而让他们拿一些这种钱:“带回去,给你们同伴看看。你们有谁想开小差回家,到江边,见了把守渡口的宋兵,只要拿出这种钱做凭证。宋兵见了,就会通通放过!”

    被俘的金兵端详着钱上的字样,边用手抚摸,心里边思付:“天下会有这号大便宜买卖!”听了刘光世这番话,大伙仍将信将疑。不过,为了一试真假,被俘的金兵都争着索要这种钱。

    领到钱后,金兵拿着它逃回金营,暗暗收拾好包裹,偷偷回家。临到滔滔江边,这群金兵踌躇再三,终于取出了从宋营领到的特制钱币,举起来晃了晃。

    把守渡口的宋兵笑道:“快快上船呀,我们送你们回家。”金兵欣喜若狂,互相扮着怪脸,纷纷跳上渡船,渡江回家。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一时间,上宋营取钱后逃走的金兵络绎不绝。完颜昌手下两支最精锐的部队“奇兵”、“赤心”,军心涣散。完颜昌再也挺不住了,只好率部返往金国。

    中国有个“借鸡生蛋”的民间传说。宋朝时,山东淄博有一个叫韩生的穷秀才,他手无缚鸡之力,又无一技之长,地主老财连地也不肯租给他。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养鸡下蛋换钱花的方法维持生活,但他连买鸡雏的钱都没有,他只好同人家商量借人家鸡养,即人家的鸡由他饲养,下两个蛋,给人家一个,自己留一个。结果一年他就由十几只鸡发展到100多只,又过一年,发展到300多只。仅数年时间,韩生便成了当地的富户。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又要发展自己,有时可以负债经营,借得钱来投资生产,赚回钱来,再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种“借鸡生蛋”的经营谋略,是白手兴家的一条捷径。世界著名的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洛,从小就和船结下不解之缘,并梦想成为一个“船王”。但这个梦想一直到他40岁时才开始实现。当时他连买一条旧船的资金也没有,为此,他想出了“借鸡生蛋”的办法。

    洛维洛巧妙地利用他人可靠的信用,从银行里贷了一笔款,买了一艘旧货轮改装成油轮来出租,然后再利用它来借另一笔款,再买一条船。他不断沿用此法,循环往复,终于由一个穷小子变成世界首屈一指的船王,而在这一过程中,洛维洛几乎没用自己1分钱,这是因为他善于利用水道借势的智谋。

    善于借势——邓小平巧用蛛网退致

    1930年盛夏的一天,红七军政委、26岁的邓小平在有江附近摆脱白匪追击时,不慎摔伤了腿,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很不方便。白匪在后面追来,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时候,我地下党一个交通员正巧经过这里,他背起邓小平趟过百色附近的布柳河,钻进了离河不远的一个旧瓦窑洞里。

    洞内阴森潮湿,蚊子成群,不一会儿两人便被蚊子叮得奇痒难忍,加之南方的雨季,高温、闷热,在洞内呆着的确不好受。

    邓小平与交通员低声说了几句话,便领着交通员来到洞外。他们俩在洞外捉了许多当地人都知道的非常善于结网的花背蜘蛛,把它们放在洞口附近。这种花蜘蛛,个儿大,螯肢多为钳状,头胸部有四对步足,腹部有纺绩器,结网迅速牢固。大概是因为这些花蜘蛛有“特异功能”,它们知道洞内有许多蚊子,为了堵住这些蚊子,必须尽快结网,堵住洞口。于是,在花蜘蛛勤奋工作下,不一会儿,洞口就结起了几张大网,网上粘满许多蚊子。

    就在这时,追击邓小平的白匪过了布柳河。正在他们东张西望,决定往什么方向继续追击的时候,有个白匪发现不远处有座窑洞,向其连长报告。

    白匪连长下令:“去,你去看看!”那个士兵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蹑手蹑脚地走向洞口。当他正害怕进洞的时候,抬头一看,忽然发现洞口有许多蜘蛛网。这一下使他找到了不进洞内的理由,这个士兵赶快回过身来,对连长说:“报告连长,洞口的蜘蛛网都没有破,哪会有人进去呀?”敌连长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把头一歪,说了声“撤”,便带着队伍又到别的地方搜索去了。

    邓小平巧妙地利用蜘蛛网消除了敌人的疑虑,可谓是精通水道的高手。

    目前,在全球化竞争时代,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不见硝烟的市场竞争中,陶瓷企业在建设营销网络,健全营销通路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善于“借力”,借助国际知名公司或品牌的现有营销网络,以此打开通往国际市场的一扇扇大门。当然,这种营销网络资源共享的营销新思路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双赢基础之上的,国外知名企业或品牌借助陶瓷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成熟营销网络,加大对国内市场的营销力度,而国内陶瓷企业则借助国外知名企业或品牌健全的国际网络加强对国际市场的拓展。这对国内陶瓷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空间,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提升陶瓷品牌知名度,打造世界知名品牌,都将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前些时,我国最大的综合电器厂家海尔集团公司与日本三洋电机公司在日本大阪共同宣布,双方就开展一揽子合作达成协议,两家公司将在本国市场上推销对方产品,以提高双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增加各自的经济效益。海尔集团作为我国家电行业的旗舰,其2001年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创业17年保持平均78%的高速稳定增长,并已成功在海外建成投产13个工厂,包括美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出口创汇达4.2亿美元。在成功实现美国攻略、欧洲攻略之后,又启动了东京攻略。

    在2002年10月份,借2002中国佛山陶瓷博览会契机,我国陶瓷行业的领军人物佛山鹰牌陶瓷与日本松下电工公司进行合作,鹰牌在其销售网络下销售松下电工公司的产品;同时,鹰牌也通过松下电工公司完善的销售网络在国内销售鹰牌产品。鹰牌陶瓷与松下电工的合作,奠定了鹰牌陶瓷产品在国内乃至世界的销售基础。鹰牌陶瓷还与北京百川投资顾问公司结盟,发挥各自互补性的资源优势,联袂开拓北京市场。鹰牌陶瓷自1978年建厂以来,一直在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并成为我国同时生产高档建筑陶瓷(年产墙地砖1700万平方米)、卫生陶瓷(年产卫生洁具180万件)的最大生产企业之一,最优秀陶瓷企业之一。公司拥有600多种建筑陶瓷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曾连续5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级的意大利博罗尼亚陶瓷建材展,其先后推出的大规格弧形砖和外墙干挂工艺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全球首创超大规格(2700mm×900mm)、超薄(厚度仅为3mm)的瓷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精心打造的奥古拉精品卫浴系列产品更是引领高档洁具潮流。鹰牌陶瓷产品已出口到3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建立起70多家计700多个销售网点的市场营销体系。2001年,鹰牌产品销售额达到14.6亿元,实现利税2.5亿元。

    善于借力借势,与国际知名企业或品牌合作,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不仅可以缩短单打独斗拓展国际市场的时间与成本,更有助于品牌的推广和树立,对健全陶瓷销售网络,深度拓展国际市场,树立国际知名品牌,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善于借势,借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