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道:水的无为自然哲学与处世立业之道-随方亦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庄子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水的无形无色正是“虚”的象征。

    水无形无色,可以用任何承载者的形状来构形,在杯子中是杯子的形状,在盆中是盆的形状,在任何容器中都可依据容器之形状而呈现出不同形状的风貌。不管人们如何的摆弄它,它永远能展现出其最好的一面,所以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水还能根据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在常温下是液态的水,在冰点下是固态的冰,在高温下是气态的蒸汽。

    水这个随方亦圆的特征意味着柔韧性与适应性,即人使自己的行为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应该仿效水之所为,顺从压力,适时变形。处逆境时应下更大的决心,处顺境时应更谦虚的学习,就像水的随方亦圆精神,在不同的环境中要能去适应环境、调适自己,去学习不同的东西和感受,给自己的人生或企业的未来下一个目标,然后去做它,不能自我设限、自我定型,而是不管在什么情形下,皆能去适应它、去调适、去面对它、去克服这些环境,那终将有一番不同的成就。

    【引子】

    “水流乎无形,发泄乎太清。”

    ——庄子《列御寇·第三十二》

    庄子说,水流于无形,发泄于太虚清静的自然。

    “君者槃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荀子《君道》

    荀子说,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如果用盘子盛水,盘子是圆的,那么水也是圆的;如果用盂盛水,盂是方的,那么水也是方的。

    【原理】

    水因为无形,随方亦圆,同时也代表着它善于变通,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机应变。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型态,例如以水、水蒸气、雨水、冰块等不同的方式存在着,它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转化。

    为人处世和做事业也是一样。世界上的变化无穷尽,遇到的人也是形形色色的。为什么有些人事业做得那么成功,有些人却不是那么成功呢?成功的抉择到底何在呢?关键在于自己。因为,市场和人生乃是变化无穷的,需要有弹性去适应,就如同人在雨天时就应撑伞,企业在低潮、不景气时,就应调整策略,而非一成不变、僵化、无以应变。

    这就是水的随方亦圆之道。

    事情的成败,都有主客观许多因素,只有把握住最有利的条件和机会,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成功。水的随方亦圆之道恰好与“相机而行”的谋略相似。“相机而行”、“见机行事”这一谋略的实质在于: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主客观条件也是不断变换着的,只有能够随着时间、地点和机会的变化而灵活地作出不同选择的人,才能把握住成功的主线。这正是水的随方亦圆的特性。

    随方亦圆的谋略,要求在实施计划时,随着敌情变化而随时加以改变。即根据战场变化了的情况,灵活地相应地改变战法。根据敌情变化而改变作战计划,即敌变我变,是重要的用兵原则。

    随方亦圆还是商家最惯常运用的谋略,也是商界最常见的一种不是手段的手段。随方亦圆、随机应变的关键就在“瞅准”上,千万不要只知“变”,而疏忽“机”,只有在“机”上作文章,深掘出并紧紧抓住这个“机”,才算是真正把握随机应变的深奥机理。

    随方亦圆的前提是审时度势,了解实际情况和时机。

    随方亦圆的关键是随着实际情况和时机的变化而变化,灵活机动,应付自如。

    随方亦圆的诀窍是不死板而心中有数,调动人而不被人所调动。

    随方亦圆的目的是克敌制胜,而不是故弄玄虚,显耀巧智。不然的话,很容易失之于油滑,聪明反被聪明误。

    总而言之,水的随方亦圆之道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故事】

    随方亦圆——曹操应急佯献刀

    东汉末年,董卓收服猛将吕布后,威势更盛。并于公元189年九月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而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然后,董卓自任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第二年,董卓又派部下鸩杀少帝(弘农王),绞死唐妃,甚至夜宿御床,篡位之心毕露无遗,他的行为激起了朝臣的普遍愤恨。

    渤海太守袁绍与司徒王允秘密联络,要他设法除掉董卓。但文弱书生出身的王允面对骄横的董卓无计可施。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他便以庆祝生日为名,邀请群臣到自己家中赴宴,商讨计策。

    席间,酒行数巡,王允突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司徒贵诞,为何悲伤?”

    王允说:“今日其实并非我的生日,因想与诸位一叙,恐怕董卓疑心,所以托言生日。董卓欺君专权,国将不国。想当初高皇帝刘邦诛秦灭楚,统一天下,谁想传至今日,大汉江山即将亡于董卓之手!”

    王允边说边哭,众官也皆相对而泣。唯骁骑校尉曹操于座中一边抚掌大笑,一边高声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吗?”

    王允闻言大怒,对曹操说:“你怎么不思报国,反而如此大笑呢?”

    曹操回答说:“我不笑别的,只笑满朝公卿无一计杀董卓!我虽不才,愿即断董卓之头悬于国门,以谢天下。”

    王允肃然起敬说:“愿闻孟德高见。”

    曹操说:“我近来一直在奉承、交好董卓,就是为了找机会除掉他。听说司徒您有七宝刀一口,愿借给我前去相府刺杀董卓,虽死无憾!”

    王允闻言即亲自斟酒敬曹操,并将宝刀交付曹操。曹操洒酒宣誓,然后辞别众官而去。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见董卓在小阁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董卓一见曹操,便问他为何来得晚。曹操回答说:“乘马羸弱,行动迟缓。”于是,董卓即让吕布去从新到的西凉好马中选一匹送给曹操。

    吕布领命而出。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即想动手,但又怕董卓力大,难以制服。正犹豫间,董卓因身体胖大,不耐久坐而倒身卧于床上并转面向内。曹操见状急忙抽出宝刀,就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到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曹操干什么?”

    此时吕布已牵马来到阁外。曹操心中不免暗暗发慌,他灵机一动,便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

    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把宝刀:七宝嵌饰,锋利无比。董卓便将宝刀递给吕布收起,曹操也将刀鞘解下交给吕布。然后,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趁机要求试骑一下。董卓不加思索便命备好鞍辔,把马交给曹操。曹操牵马出相府,加鞭往东南而去。

    吕布见曹操乘马远去,便对董卓说:“刚才曹操似乎有行刺的迹象,及被发现,便佯装献刀。”

    在吕布的提醒下,董卓也觉得曹操刚才的举动值得怀疑。正说间,董卓的女婿李儒来到。李儒是董卓的谋士,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一听董卓介绍曹操刚才的所作所为,便说:“曹操妻小不在京城,只独居寓所。今差人请他来,他若无疑而来,便是献刀;若推托不来,必是行刺,便可逮捕审问。”

    董卓即依照李儒的主意,派遣四个狱卒前去传唤曹操。良久,狱卒回报说:“曹操根本不曾回寓所。他对门吏声称丞相差他有紧急公事,已纵马飞奔出东门去了。”李儒说:“曹操心虚逃窜,行刺无疑。”

    董卓大怒,便下令遍行文告,画影绘形,悬赏通缉曹操。

    曹操是一个高明的刺客,深谙水的随方亦圆之道。在行动前,他不仅想到了成功,而且也想到失败后怎样保全自身。七宝刀既可以作为刺杀董卓的利器,亦可以作为进献的礼物。最关键一点是曹操的随机应变,像水那样随方亦圆,在紧急关头灵活机智,随机应变,使自己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见,曹操是一个全身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身取义的莽汉。

    像水那样“随方亦圆”地伺机而作、灵活应付,意思浅显易懂,但实际运用起来却艰深异常,非常人能轻易驾驭。而香江首富李嘉诚却能运用自如,他也因此而建功。纵观李嘉诚的成功经历,他的创业史中的两次最大的、最关键的转折点,都因他熟练地运用了水的随方亦圆之道,所以才为他今天的辉煌业绩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其一,正当年轻的李嘉诚惨淡经营塑胶玩具时,他突然从杂志上得到灵感:塑胶花将在未来时代进入千家万户。他瞅准这个机会,改道生产塑胶花,结果一举变成了“塑胶花大王”。

    其二,当李嘉诚的塑胶花事业如火如荼时,他又瞅准地产这一行,理智地放下行将开至衰败的塑胶花,使他的事业又发生了一次飞跃。

    此外,“九龙仓之战”也充分体现了李嘉诚精于水的随方亦圆之道。在开战之前,李嘉诚就对“九龙仓”心怀“野心”偷偷吸纳其股票。但突然间风云突起,半路杀出个包玉刚,同时“九龙仓”的原主人怡和财团也奋起坚决抵制收购,”船王”和“怡和”大打出手。这时,李喜诚深知与其参战“三败俱伤”,不如退出收渔翁之利,于是立即改变了策略——像水那样由方变圆。他以价转让给包玉刚1000万“九龙仓”股票,换取包玉刚手中的“和黄”股票,又因退出而得到支持怡和的汇丰银行的好感,可谓益处多多。

    随方亦圆——蒯祥妙造金刚腿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把京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后,集中了各地著名的能工巧匠,在元朝京城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营造皇宫。江苏吴县人蒯祥被选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

    不久,皇宫造得差不多了,俯瞰皇宫,但见金虬伏栋,玉兽蹲户,檐牙高筑,金碧相辉,红砖碧瓦,龙飞凤舞,显示着皇家的豪富和权力。精湛的技艺,明成祖龙颜大悦,连夸蒯祥是当今最巧的工匠。

    这引起了工部右侍郎的妒恨。在营造最后一座宫殿时,工部右侍郎趁雷雨交加之夜,偷偷钻进工地,把尚未完工的金门槛截断了一段。这一招十分毒辣,如果找不到同样的材料补上,金门槛装不起来,蒯祥就有坐牢、杀头的危险。

    第二天清晨,风停雨止,气象一新。蒯祥见了断门槛吃惊非小,他知道有人想害自己,是谁呢?他怀疑是工部右侍郎,因为明成祖对蒯祥的信任超过工部右侍郎,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所以工部右侍郎要陷害他。但是眼前重要的是如何补救这个损失。他冥思苦想后,干脆把金门槛的另一头也截短一段,再在门槛两边各做一个槽子,这样形成了一个活络门槛。后来的建筑者把这个活络门槛叫“金刚腿”。

    竣工之日,明成祖带着文武百官亲自来验收。工部右侍郎阴笑着随后。谁知,明成祖看到“金刚腿”上刻着两朵牡丹,叶绿花红,色彩鲜艳,富丽堂皇,顶部还雕着一对狮子,小巧玲拢逗人喜欢。门槛可装可拆,马车轿子可直进直出,十分方便。整个门槛造得式样新颖别致,装磺美观艳丽。明成祖大为赞赏,蒯祥名声从此大噪。

    蒯祥能够像水那样随方亦圆、随机应变,不但避免了杀身之祸,还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水的随方亦圆之道同样可以在经济活动中大显身手。在这一方面,德国阿迪达斯体育用品公司可谓是精于水的随方亦圆之道的典范。该公司十分注重改进产品,以适应顾客的需求;每开发一种新产品,总要邀请有关的专家来出谋献策,提出改进意见。数十年来,阿迪达斯始终坚持水道的随方亦圆的经营谋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生产和经营,从一个仅有几十名职工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的体育用品公司。

    每当人们打开电视机观看精彩的世界体育节目时,就会看到那些蜚声体坛、家喻户晓的著名运动员们几乎都是身着各种色彩鲜艳、款式新颖的阿迪达斯运动衣,在国际大赛中叱咤风云,连创佳绩。阿迪达斯的高级运动鞋就更成为体育明星的宠儿,凭着它才得以扬威天下而称雄一时。

    人们常用“哪里有世界冠军,哪里就有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这句话来形容阿迪达斯公司在世界体育界的影响。说起来并无夸张、过誉之嫌。阿迪达斯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世界体育用品界的瞩目。然而,它坎坷曲折的创业之路却是为人们所不知的。

    在德国巴伐利亚州赫若拉齐的小镇上,有兄弟两个鲁道夫和弟弟阿迪。受父亲的影响,他们长大后便从事了制鞋事业。开始,他们用母亲的洗衣房开了一个制鞋厂。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他们逐步扩大了业务。

    为了打开销路,他们夜以继日地连续苦干好几个月,研制出了14种式样新颖的跑鞋,然后派人到处兜售。就这样,他们渐渐扩大了影响。1928年,阿迪达斯牌跑鞋正式成为阿姆斯特丹世界奥运会的比赛用品。

    由于种种原因,二人经营上受到局限,直到1948年,他们的工厂才有40多名职工。因为资金紧缺,使用的设备也较陈旧、简陋,生产停滞不前。就在这一年,兄弟俩闹起了矛盾,虽经多方调解,仍然无效,最后,亲兄弟只好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从此,小镇上的一家鞋厂变成了两家公司。兄弟俩变成了同行业激烈的竞争对手,两家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角逐,从双方经营状况表明,弟弟阿迪的经营管理才能高出哥哥鲁道夫一筹。

    时光整整过去了30个年头,经过几十年苦心的经营,他的阿迪达斯公司从一个仅有几十名职工的小厂发展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目前,它已是拥有4万多名职工,年产值39亿马克的世界头号体育用品公司。它的分公司分布在全球的50多个国家,产品行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体育明星和追求时髦、崇尚健美的青年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在阿迪达斯生产的众多的体育用品中,最主要的产品是足球鞋。仅此一项,每年就生产500多个品种、28万余双,在150多个国家的体育用品销售中居首位。

    阿迪常说:“现代的体育运动迅速发展,体育用品的生产,必须时刻注意改进产品,以适应顾客的需求,否则就有被挤垮的危险。”这一段话正暗合了水道随方亦圆的谋略。多少年来,阿迪达斯公司之所以能牢牢地吸引顾客,其中,像水那样随方亦圆、不断地拓展市场是阿迪达斯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30多年来,阿迪达斯公司开发了一种又一种受人欢迎的产品,橡皮凸轮底球鞋;适合冰雪地、草地、硬地比赛的各类球鞋;60年代研制出来的以塑料代替皮革的球鞋;70年代投产的用三种不同硬度材料混合制成鞋底的球鞋;80年代初生产的新式田径运动鞋、其鞋钉的螺丝可以根据比赛场地和运动员的体重、技术特点、用力部位而自行调节。早在1978年,仅足球鞋一类,阿迪达斯公司在世界各地所获得专利就达700多项。

    尽管阿迪达斯公司取得了如此的成就,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们时刻没放松与国内彪马公司、美国耐克、美洲虎公司、意大利的柏仙奴和日本的虎牌公司之间的竞争。他们的目标是逐步占领中、美、日三个重要市场,总产值突破40亿马克。为此他们首先改组了经营部,把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提拔到经销第一线。此外,还不断变革陈旧的经营方式,增加开发品种,准备向与运动有关的康复、消遣、旅游及日用化妆品等领域挺进,为今后公司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随方亦圆——虞诩示强惑羌军

    汉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西北的羌族起兵进攻东汉的武都(今甘肃成县西)。朝廷委任虞诩为武都太守,叫他领兵征讨羌军。虞诩率领3000兵马来到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境内的崤谷附近,见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生怕中埋伏,忙派出探子前往侦察,果然发现崤谷埋伏了大批羌军。

    虞诩觉得不易硬攻,决定先用假象分散敌兵,然后再乘机突破崤谷天险,进占赤亭,直逼武都。于是,虞诩命令部队扎营待命,并四处声言说:“我已派人报告朝廷,请求援兵。援兵一到,我们就开始进攻。”

    羌军头目得到这样的消息后,心想:虞诩凭3000人马,怎敢进攻险要的崤谷?待汉朝的援兵赶到这里,还有好多天的路程呢。就留下少数羌军守崤谷,其余的分散到各地抢掠去了。

    虞诩得知消息后,乘机命令部队立即出发,突破崤谷,日夜兼程,以每天100多里的速度向赤亭疾进。途中休息,他让官兵每人垒两个人的锅灶,饭后也不毁掉;第二天,又命令每人垒四个人的锅灶。

    羌军见虞诩突破了崤谷,慌忙追赶上来。但发现虞部的锅灶逐日增多,以为他们有了援军,吓得不敢再追了。

    部下奇怪地问虞诩:“当年孙膑斗庞涓是逐日减灶,你怎么逐日增灶?兵法上说,军人日行不能超过30里,以防意外。而你却督军每日行军将近200里,这是什么道理?”

    虞诩说:“敌军势众我们人少,行军速度慢了容易被敌人追上,急行军能使敌人摸不清我们的情况。敌人见我们的锅灶日益增多,必定认为我们有了援军,我军人多而行进速度又快,敌人就肯定不敢轻易追赶了。当年孙膑示弱,今天我虞诩示强,这是因为形势不同的缘故啊。”

    大家连连称是。

    虞诩率领不到3000人马到达武都,却被一万多羌兵包围住了。为了迷惑羌军,虞诩命令汉军不准发射强弓,只用小弓箭射击攻城的羌军。于是,羌军以为汉军弓力弱,射不到他们,便一窝蜂似地急攻而上。这时虞诩命令20个强弓手集中射击一个羌军,每发必中,羌军大惊,仓惶败退下去。虞诩见羌兵败退,率部掩杀过去。

    第二天,虞诩决定再给羌军一种假象。他让所有官兵列成长队,雄赳赳地从东边城门出去转了圈,再从北边城门进来。进城后更换衣眼,又从这个城门出去,那个城门进来,一天反复好几次。这样,羌军以为汉朝又派来了几万援军,吓得赶快撤退。

    虞诩以弱势兵力,能够出奇制胜,是因为他不死守兵法,精于水的随方亦圆之道。

    “出奇制胜”语出《孙子兵法·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意思是说,大凡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如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腾不息。这正是水道的随方亦圆的谋略。

    随方亦圆的谋略思想,其核心在于辩证地看待“出奇制胜”中“奇”与“正”的关系,不要以为一次奇招制胜,便认为此招永远是奇;也不要以为常用的战法,就永远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而要随情况的变化而变换奇正战法,从而达到正变奇、奇变正,奇亦胜、正亦胜的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现代商战中,水道的随方亦圆被广泛应用,并且,赋予新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营销领域里的奇谋妙计,而且还表现在产品设计领域里的创新发明。这方面的精采战例数不胜数。

    皮尔·卡丹,这位在法国与埃菲尔铁塔和戴高乐总统齐名的服装巨孽,精通水的随方亦圆之道,堪称是“出奇制胜”的典范。在卡丹数十年的服装设计和经营生涯中,他独树一帜,不断创新,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最前面,给法国时装界注入了朝气和活力。在卡丹的手里,每根针线,每块色彩,都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他就是用这神奇的针线和色彩征服了法国乃至世界的服装市场,创造出一个举世瞩目的卡丹帝国。

    随方亦圆——曹玮应变除叛军

    北宋真宗时,宋、夏边境上,两国经常发生战事。

    却说这一年,在北宋与西夏国交界的渭州(今甘肃宁夏部分地区),北宋兵偷偷投敌的特别多,西夏将军们高兴极了。可是有一天,一个埋伏在北宋中军帐的西夏军探子向主帅报告了这样一件事:

    前天下午,宋军渭州守将曹玮正在和客人下象棋。有个部将向曹玮报告道:“将军,今天又发现50多个士兵叛逃西夏国。”

    “知道了。”正在下棋下得兴致勃勃的曹听完报告,镇定自若,一点也没有那种惊慌失措的样子。报告人的话音一落,他不假思索似地回答道:“慌什么,那是我派过去的!”

    曹玮这句话刚出口,好像马上发觉自己说溜了嘴,立即抬起头环顾左右,见在场的都是自己的亲兵,便没说什么。可是,他的亲兵无意中把这一重要情况泄露给西夏国在宋军中的那个坐探。这一情况很快传给夏军主将。

    “原来是这样,我本就在疑心这些宋兵是否是真心投诚过来的。”夏军主将恍然大悟。“来人哪,把所有投诚过来的宋兵全部都给我斩了!”一道令下,先后投向夏军的几百宋军,全部给杀了,西夏兵把他们的脑袋一个个扔到国界上。

    等到把这批降兵杀完之后,西夏军主将细细一想:“不好,我们中了曹玮的奸计了。”正当他后悔得跺脚捶首的时候,渭州将军府内曹玮正在哈哈大笑。

    曹玮能够像水那样随方亦圆,随机应变,用一句假话来借刀杀人,可谓是精于水道的高手。从此,宋军士兵便不敢向西夏军投降了。

    古代军事家说过,行军布阵,敌我双方都会,但取胜的关键在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现代话说,就是要动脑筋,随方亦圆,随机应变,运筹帷幄,以巧服胜。这些其实都跟水道的随方亦圆是同一个说法。由此也可以看出水道的内涵的广泛,它涵盖了所有的兵法谋略。

    经营者注意市场机会的研究,没有机会创造机会而一举成功的例子很多。日本东京西武百货公司池袋店是设在地下铁道上面的九层大楼,这里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交通方便,二是文化发达。该店就充分利用这里的有利环境的机会,接二连三地举办各种展览,吸引各种有兴趣的人前往参观,虽然办展览耗资巨大,但他们也在所不惜。如1982年7月下旬,池袋店就同时举办我国的故宫文物和范曾的书画两个展览,仅故宫文物租借费一项,就付出2亿日元,保险费、包装运费、广告费等都花费巨大。

    然而,就是这两个展览会,先后吸引了3O万观众,参观的人饿了、渴了,总要吃、喝,临回去时顺便买一些东西,也是常有的事。而池袋店很大,吃穿用及文化体育用品、电子仪表仪器、医药卫生用品,甚至钓鱼用品都应有尽有,因此营业额大大增加。平常该店营业额一天为7~8亿日元,展览会期间,营业额每天增至15亿日元。这就是水道随方亦圆的巧妙运用。

    随方亦圆——文彦博借用实例平市场

    宋仁宗至和年问,国家财政紧张,几种钱币同时流通,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疏仁宗,请求统一钱币,特别是要罢掉陕西铁钱,由国家统一铸币流通。仁宗接到奏疏,交大臣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所以并没有实行。

    但朝廷商议的消息却传了出去,一时间,首先从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开始,刮起一股风:“朝廷要罢掉陕西铁钱了,赶快脱手出去,晚了就一钱不值了!”一传十,十传百,不长时间便传遍了城市乡村。

    那时,陕西铁钱不仅在陕西,连京都及周围一带都十分通行,存这种钱的大有人在。大家听说这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就要废了,那还了得,所以都纷纷拿铁钱到店铺中抢购货物,不管目前用不用,先抢到手再说。

    店铺老板也不是傻子,他们比别人更早得到了消息,因此纷纷挂出牌子:不收陕西铁钱。

    这家不收,那么就到那家吧!可百姓们串了几家店铺,走了几个集镇,到处都一样。这下大家更急得不得了,有火爆性子的人竟到店铺中强行买货,吓得店铺竞相关门。一时间,市场大乱,人心浮动,危及治安。

    消息马上反馈到朝廷,仁宗大为恼火,一边追查是谁传出的消息,一边责令宰相文彦博迅速处理此事,平定市场,安定民心。文彦博召集大家商量,大家都说别无办法,只有让朝廷下令,辟此谣言,用行政手段平市场。

    可文彦博深深知道,市场上的事有时单靠强令是办不好的。法令出去,大家还会将信将疑。特别是平民百姓,看重的是实例,而不是一纸公文。想到这里,文彦博对大家说:“这么办吧,先让我来独自经办此事。若我财力不足时,再麻烦各位。”

    他回到家中,询问管家:“丝绢缣帛还有多少?”管家说:“还有500匹。”于是文彦博让管家找来京城中最大的绸缎铺主,托他代卖这些丝绢,并特别叮嘱:不要其他的钱,只收陕西铁钱。

    店主照办,第一天简直挤破了门。别的店主都来打听为何倒行逆施收陕西铁钱,当他们得知是文丞相让代卖代收的后,都放下心来,连丞相都要铁钱,看来铁钱是决不会废止了,于是各店也收起了铁钱。

    消息传扬出去,老百姓都放下心来,再没人急于脱手陕西铁钱去抢购货物了。一场市场动乱就这样让文彦博平定了下来。

    文彦博能够将一场弥天大波举手平息,这与他深谙水道的随方亦圆是分不开的。

    《韩非子·五蠹》中说:“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鄙谚就是俗语。其意为:舞蹈者靠着袖子长,跳起舞来便婀娜多姿,容易达到体态优美的效果;做买卖的人,凭着资本雄厚的实力,其经商也就游刃有余。做什么事都要像水那样随方亦圆,机智灵活,善于凭借自己的优势,利用优越的条件,施展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袖子长能力舞蹈增添姿色,本钱多能为商贾提供方便,这是非常普通而又正确的道理,在今天的经济领域里,仍有其广泛的意义。

    要在企业界出人头地,就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和灵敏的经营头脑,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正确展望市场趋势,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经营手法。这些都如同舞蹈者的“长袖”,要舞姿出众,这样的长袖是万万少不了的。享有“万能博士”美誉的阿曼德·哈默,就是一位“长袖善舞”的杰出企业家。

    哈默18岁时就显示出其过人的经商才华,并成为大学生中第一个百万富翁。1921年,哈默获悉当时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正瘟疫流行,饥荒严重,便毅然放弃当医生的机会,决心赴苏作一次人道主义冒险。许多人对哈默此行表示不可思议,称之为“到月球上探险”。

    哈默带领一所流动医院,包括一辆救护车和大批药品,经过长途跋涉,历经艰辛,终于当年8月抵达莫斯科。他把带去的价值10万美元的医疗设备无偿赠予主人。

    当哈默来到乌拉尔山考察时,他看到的是饿浮遍野,令人毛骨悚然,然而,那儿白金、绿宝石应有尽有,各种矿产和毛皮堆积如山。

    “为什么不出口这些东西去换取粮食?现时的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大跌。”善于理财、富于创见的哈默突发奇想。他马上向当地的苏维埃政府提出了这条戏剧性地改变了他生活道路的建议:“如果你们愿意,赊销给你们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

    经过短暂的商议,双方一拍即合。哈默顿时成了当地的红人。

    这条消息很快传进了列宁的耳中,这位目光敏锐、富有远见的伟人立即表示要接见这位年仅23岁的美国百万富翁。

    哈默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步入克里姆林宫,来到列宁的办公室。两位东西方的天才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面对面坐着,彼此靠得很近,用英语交谈了一个多小时。

    列宁对哈默说:“我们希望通过给外国人提供工业和商业方面特许权的方法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建设,这对你将是个极好的机会。”

    偌大一个国家,它那无法估量的自然资源,被它的领袖展现在哈默面前,这令他又惊又喜。有了红色巨人的撑腰,年轻的哈默干劲十足,很快便办起石棉厂,并取得了东西伯利亚地区开采石棉矿的许可证,成为第一个获取特许权的外国人。

    哈默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1929年,苏联实行企业国有化,取消租让制,哈默的承租企业为政府收购。

    回到美国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哈默并没有沉寂,因为他精于水的随方亦圆之道,采取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先后当过古董商、酿酒商、养牧主等,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晚年时,他又投资石油开采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石油企业家。

    随方亦圆——成吉思汗赛马计

    公元1174年某日,晴空万里。辽阔美丽的蒙古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特殊的赛马。比赛开始后,十几匹赛马刚离开起跑线,便磨磨蹭蹭地向前移动,有的甚至原地踏步。剽悍的骑士们身体后倾,拚命将马缰绳向后揽,谁也不希望自己的马超过别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成吉思汗的父亲统治的孛儿只斤部落打了一个胜仗,夺回了大片领地和许多牲口。为了庆祝胜利,特意安排了一场赛马,但优胜者标准不同往常——最后到终点的马才能得奖,以致出现了开头赛马的情景。

    骑士们你慢我慢大家慢,过了好一阵,赛马跑得远的只行进了十分之一的路程,近的马尾巴还在起跑线上,滑稽的是,由于这个骑士把缰绳揽得死死的,竟把赛马的后半个身子又退到起跑线外。

    眼看夕阳不等人,马赛又难以结束,大家有点耐不住了。成吉思汗的父亲也后悔自己不该别出心裁搞这种赛马,但话已出口,金口难改。怎样尽快结束这场僵局呢?成吉思汗的父亲略一思忖,便令人传下谕旨:“谁有办法尽快结束比赛,给予重赏。但是,不能改变原定的优胜条件,跑得慢的还是获胜。”

    众人绞尽脑汁,仍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这时年仅12岁的成吉思汗跑到那些原地徘徊的赛马前,对每一个骑士说如此,道这般,进行了一番新的安排,然后厉声发出号令:“跑!”

    只见骑士们一改刚才的拖沓状况,争先恐后地纵马向终点跑去,那个原来半个马身在起跑线外的骑士还第一个冲到了终点。比赛在瞬息之间结束了,可跑得最慢的马依然得了优胜。

    原来,成吉思汗对赛马作了重新安排,只是让骑手们相互调换赛马。因为赛马的胜负只以马计,不是以骑手计,甲骑乙的马,乙骑丙的马,丙骑丁的马。这样一来,每个骑手都希望自己驾驭的别人的马跑得最快,不能获得奖,使自己的马落在最后,从而取胜,这就打破了众骑士踯躅不前的僵局。

    成吉思汗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灵活机动,应付自如,可谓是精通水道的高手。

    随方亦圆——小太监智开宝箱

    康熙皇帝亲自执政后,一方面惩治奸臣,攻打军阀,抵御外侮;另一方面用珠宝奖赏各地对清王朝忠诚的官员。可是,在不断征战过程中携带这些珠宝很不安全。为此康熙皇帝命人打造了10只结实的大铁箱,里面分别装上不同珠宝。在每只铁箱上各配上一把不同型号的锁,每把锁只有两把钥匙。

    康熙皇帝挑选了10名最可靠的近臣,一人给一把钥匙,要他们仔细保管,需要开箱取珠宝时,由他们各自动手开箱拿取。

    这10只大铁箱跟随征讨大军南征北伐,的确发挥了奖励作用。将士们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贤臣们鞠躬尽瘁,赤胆忠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康熙皇帝便感到很不方便了。因为近臣们经常换班跟随他,有时身边只有一个,一旦需要拿取某种珠宝奖励功臣时,往往要耽误一些时间叫人拿钥匙。譬如,某臣功劳显赫,应奖赏玉如意,可保管玉如意箱子钥匙的近臣偏偏不在,弄得局面很尴尬。怎样才能让10个近臣各自都用自己保管的那把钥匙,把10只铁箱同时打开呢?康熙皇帝握着剩下的10把钥匙,一筹莫展。

    第二天,康熙皇帝把10个最得力、最有谋略的大臣和将军叫来,说:“众爱卿,今天我出个题目,谁能答对,朕就把稀世珍宝夜明珠赏赐于他。”奖赏夜明珠规格确实是高,怪诱人的。

    10个大臣争先恐后地答道:“另配钥匙。”

    “每个近臣都掌握10把钥匙。”

    康熙皇帝都摇摇头,10个大臣已无计可施了。平时,文臣们舞文弄墨,赋骚吟诗什么的不在话下,将军们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之外什么的易如反掌,可这个题目小归小,却是四书五经、孙子兵法上找不到答案的。大臣们面面相觑。

    康熙皇帝说:“众爱卿听着,谁能答对,再加奖一箱珠宝。”说实在的,就是把皇后娘娘拿出来作奖品,大臣们也只能干瞪眼了。

    这时,一个童稚脆嫩的声音响起:“皇上,奴才知道开箱办法。”众大臣循声而望,见跪着说话的是新来的小太监布扎拉。

    康熙皇帝说:“免礼,请讲来。”布扎拉说:“谢皇上。”然后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道:“原来的10把钥匙仍然分别由10个近臣携带,剩下的10把钥匙与箱子对应,分别编为一至十号,然后,将一号钥匙放到二号箱子里,二号钥匙放到三号箱子里。依此类推,十号钥匙放到一号箱子里。这样,任何一个近臣都可用自己的钥匙打开自己的箱子,连环进行,所有铁箱都可以打开。”

    康熙皇帝见布扎拉对答如流,不由惊讶不已。后来,叫布扎拉做了贴身太监。

    布扎拉的机智其实就是对水道随方亦圆的应用。

    随方亦圆——张胜改一字救命

    清朝的时候,有个专帮穷人打官司的讼师叫张胜,常能反败为胜,化险为夷。一次,当地流氓刘金宝调戏农民林阿狗的妻子,正巧被林阿狗撞上,两人就打了起来。那流氓有些武功,把阿狗打个半死。阿狗妻急了,随手拿着一把斧子朝流氓劈去,谁想正劈在要命的地方,竟把他打死了。于是官府把阿狗夫妻俩抓到县衙门去。

    阿狗的穷乡亲请张胜去为阿狗主持公道。张胜查了案卷,见上面的结论是:阿狗妻见丈夫被刘金宝打伤,急了,就用斧子劈死了刘金宝。

    如果按照这个结论,会将阿狗妻判为故意杀人罪,这罪名可大了,轻则要判十几年甚至无期徒刑,重则要偿命。

    办案的法吏是张胜的朋友,张胜对他说:“刘金宝要入室欺侮女人,而且把阿狗打得要死,阿狗妻是为了自卫才动了斧子,按情理应该轻判,请老兄笔下留情。”

    法吏说:“已经记录在案,盖上了官印,不能再更改啦。”

    张胜说:“小弟倒有办法,只需改动一笔,就可救她。”

    “改一笔就能救人?”法吏忽然想起了两件事:前些时候,斗笠湖口漂来一具浮尸,法吏前去验尸,呈报单上写了“斗笠湖口发现浮尸”,湖口岸的老百姓很着急,怕官府因此来找麻烦,敲竹杠,张胜就请法吏把“湖口”的“口”字当中加上一竖,改成“斗笠湖中发现浮尸”,这样就使湖口的老百姓没了关系。

    又有一次,有个农民因交不起租,家中的东西全被财主抢去。那农民一时性急,奔到财主家夺回一只锅子。财主就告农民“大门而入,明火执仗。”张胜知道后,在“大”字的右上角加了一点,就变成“犬”字。这样就显得不符合事实了:既“明火执仗”却“犬门而入”,使财主落了个诬告的罪名。

    法吏想到这里,想看看张胜这次有什么妙计。就说:“我也同情阿狗夫妻俩,如果你能改得巧妙,就请吧。”

    张胜笑了笑,挥笔在“用柴刀劈死”的“用”字上轻轻一钩,改成“甩”字。“用刀劈死”,是故意杀人,要偿命;可“甩刀”就不一定致对方死命,只是甩得不巧,失手劈死。这样就把故意杀人罪降为误伤致死的过失罪,至多判二三年刑。

    法吏笑道:“你真是改一字救一命啊!”

    张胜能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机智灵活地把握机会救人,可算是真正把握水道随方亦圆、随机应变的深奥机理。

    随机应变的技巧还表现在“机”字上。当今国际商品市场竞争虽然十分激烈,却不乏“现成的”或“未开发”的机会。可以说机会的“潜力”是很大的。对于每个竞争者来说,机会都是均等的,关键在于发现和创造。等待机会是下策。企业在不断加强产品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竞争对手彼此的优缺点,不断寻找和发现“现在”的机会,挖掘机会的“潜力”,创造新的机会,就能使自己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企业经营者要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竞争中获利,一定要在研究市场资讯上,把握商机,一举成功。

    商界中人们常感叹,“哎,如果我有先见之明就好了。”为什么有此感叹,因为商战中,你争我夺的大多是“机缘”两字,大家都是瞄准它,一旦它现身立时飞身前攫。因此许多人都恨不得在机缘未现身之前就已攫上,好捷足先得。

    “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发迹与其处处先人一步的“捷足”的个性是分脱不掉关系的。美国内战中,许多桥梁被南方军队所毁,而北军要收复南方没桥梁将是一大阻碍。因而卡内基成立了拱心石桥梁公司。为政府大造铁桥,大获其利。内战后,铁路要兴建,火车、桥梁要制造都离不开钢铁,卡内基又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联合制造公司,成为“钢铁大王”。在钢铁业的竞争中,卡内基又快人一步把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制钢技术用于自己的公司中。

    捷足先登往往要求人们要有先见之明,同时也要有足够的勇气,即智勇双全。如果瞄准了机会,却犹犹豫豫,畏首畏脑,到头来一样错过良机。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一生几乎没受过任何教育。他13岁时一家从苏格兰移民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从此也开始了他工作的生涯,曾当过锅炉工、记帐员、电报信差等。他身上除了勤奋和机灵外,没有什么显眼的特长。然而他就是凭这两样实实在在的东西被他的上司,一个非常能干的铁路管理局局长赏识,使他平步青云,20岁成为宾夕法尼亚州铁路管理局局长,26岁成为陆军部助理次长。

    这段官场经历给他的事业成功带来了一定帮助,但决定他日后成为美国“钢铁大王”的是他在内战后凭借他机灵独到的目光,处处捷足先登,把握住了一次次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随方亦圆——刘秉恬山羊运粮

    刘秉恬是清朝乾隆时的一位名臣,他以足智多谋,精于用兵而著称。

    乾隆三十六年,清廷发动了征讨金川的战争。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着,前线军队的给养越来越少了。可是,往金川运粮的路线,却多是崇山峻岭,地势险恶。面对须跋山涉水、冒巨大风险督运军粮的苦差使,朝廷众臣,谁也不肯出头。次年。朝廷正式任命刘秉恬为钦差大臣,总督军粮的调运。这一日,刘秉恬督率的运粮大军正向小金川方向前进。部队翻山越岭,在高山峡谷里迂回前进。可是,前面的山路越走越险峻了。

    “大人,前面的道路太陡,马车几乎无法通行。”刘秉恬的一位亲兵小跑着前来禀报。

    “命令队伍停下,把马车上的军粮全部卸下。”刘秉恬从容地说。

    “什么?大人,您说把军粮从马车上都卸下来?”旁边一位军官不解地问。

    “别多问,马上你们自会明白。”

    于是,运粮的军士遵照命令,动手卸粮。就在军粮差不多卸完的时候,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哟!看哪,后面哪来那么多山羊呀!”

    士兵们纷纷回头观看。只见后面山道上赶来了白茫茫一大片的羊群,约有上万头呢。

    这时,从羊群中飞来一骑快马,一转眼,一名年轻威武的军官来到了将军刘秉恬的面前:“报告大人,购买的一万头山羊全部赶到了。”

    “好!命令军士把粮食分装在定制的小口袋里,然后全部放在山羊背上,弃掉车马,继续前进。”刘秉恬捻着山羊胡子笑眯眯地吩咐着。

    “是!”

    刚才疑惑不解的官兵,一下子明白了卸粮的原因,高兴地把粮食分袋装到羊背上。只见那些山羊驮着粮食,在原先车马无法通行的地方行走得那样轻松自如。一个看起来似乎十分棘手的困难,就这样被刘秉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原来,刘秉恬在督运军粮之前,到小金川一带进行了实地考察,知道这儿马车无法通行。即便马匹能勉强通过,马匹的草料也无法上送。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在这险峻的山路上,山羊倒是行走自如。而且,它们倒不需要太多的草料,随地可吃,边吃边走。刘秉恬还专门对几头山羊作了试验,发现六只羊便可驮起一石粮了。有了此番调查研究,所以,他就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了。

    水在任何容器中都可依容器之形状而呈现出不同形状的风貌,刘秉恬能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地改变思路,并做到未雨绸缪,可谓是精于水道的高手。

    随方亦圆——弦高献牛退秦师

    公元前630年,秦国和晋国围攻郑国。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同秦穆公陈说利害关系,使秦穆公感到灭了郑国对晋国有利而对秦国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秦穆公同意与郑国讲和,但条件是让秦国的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大夫作为使者驻守郑国。

    隔了一年,郑文公去世,郑穆公即位。驻守郑国的杞子派人报告秦穆公:“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大王派遣军队偷偷地前来,郑国就可以到手了。”

    秦穆公于是派孟明、西乞、白乙三位将领率军偷袭郑国。大臣蹇叔认为行军千里之外去偷袭别国,不可能不被别人知道。别人知道后有所防范,必然会使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偷袭部队吃败仗。因此苦劝秦穆公。秦穆公不听,仍派孟明等三人出兵。

    秦军到了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正巧到周地贩牛也经过滑国。弦高知道秦军要经过滑国去偷袭郑国,便随机应变,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回郑国报告消息,一面直接去见秦军。他先送去四张熟牛皮,再用十二头牛去犒劳秦军,说:“敝国的国君听说贵军将要行军到敝国去,特地让我冒昧地来犒劳犒劳。虽然敝国并不富裕,但是,只要贵军在敝国住上一天,敝国就会提供一天的食用给养;要是贵军离开敝国,敝国也会护送贵军安全离开。”

    孟明等人一听全都愣了:原来郑国果然如蹇叔所说早有准备,怎么办呢?

    孟明于是对西乞和白乙说:“郑国已经有所防备,我们的偷袭是没有指望了。硬攻是不可能一下子成功的,我们又没有后援,还不如顺水推舟,就灭了滑国回去吧。”

    商议已定,孟明等人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要到贵国去,只不过是到滑国而已。”于是灭了滑国回师。

    郑穆公接到弦高的急报后,派人侦察杞子等人住的地方,发现他们果然已经捆扎行装,厉兵秣马了,于是便派人驱逐他们出境。杞子逃到了齐国,逢孙和杨孙逃往宋国。

    孟明等人回师时,遭到晋军的伏击,全军覆灭。孟明、西乞、白乙三人都被晋军活捉了去。

    秦穆公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实在与郑国商人弦高有很大关系。虽然蹇叔早已预见到这一结局,但却由于弦高的推动把它变为了现实。假如不是弦高假冒使者去犒劳秦师,一语点破秦军的企图,那孟明等人说不定可以偷袭郑国成功也未可知。假如孟明等人识破弦高,杀了他再连夜赶往郑国,那可能也还有机会。当然,这些都是假设。真实的是,弦高随机应变,把自己所贩之牛用来犒劳秦军,进而暗示郑国已早有准备,使秦军将领信以为真,从而取消了偷袭郑国的计划,结果反被晋国所伏击。

    弦高的本来目的是贩牛,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以牛为礼物,自己也摇身一变由商人成为国使,替郑国解了大围,成为千古传诵的爱国主义者。

    这就是随方亦圆!

    随方亦圆——通三益和秋梨膏

    清嘉庆年间,有个姓李的山西商人,因看到通州(现在的北京通县)是南北大运河上的重要中转站,很多江南货物进入北京都要经过通州,商业兴盛,便在通州开设了一个南货庄,取名三益贞,主要业务是批发出售运河运来的干鲜果品和某些海产品。开张后生意十分兴隆,买卖越做越大,不仅添置了宽大的库房,还养了几头毛驴和十几只骆驼往来北京运送货物。

    李掌柜每次到北京送货,总要到处转转,看一看市场的行情,了解一下商品信息。前门外大街、东四牌楼、西单牌楼、鼓楼前大街等热闹繁华的景象,深深地吸引着他,这些地方的店铺令他羡慕不已。他寻思:我要是能在这样繁华的地方开个店该有多好,一来到北京送货吃住方便,二来就冲这么好的地势,一定能赚大钱。从此,他开始盘算如何才能挤进这些地方开个店铺。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他到北京送货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在前门大街开市店的掌柜,两人闲聊中,他得知那人想把布店倒出去。他认为这种机会决不能放过,所以就千方百计与那人套近乎,每次来北京都要带一些干鲜果品或海产品之类的礼物,专门去那人家中探望,并请那个布店掌柜下馆子。慢慢地,两人关系越来越密切,后来李掌柜终于把这家的店铺买了过来,并选择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开张营业,店名叫“通三益干果海味店”。果然,由于店址好,通三益一开张便买卖兴隆,生意红火。

    由于通三益的商品基本上是从通州自家开的三益贞进货,所以,不但品种齐全,而且质量好,价格合理,很快就使通三益在客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一些王府、大宅门以及饭店都愿意购买通三益的商品。为了与他们保持住关系,通三益都是送货上门,并且每次买卖都要给那些管事的或佣人百分之十的回扣。后来,就连清宫御睛房用的干鲜果品和山珍海味,有很多也要从通三益购进。

    后来李掌柜发现,每年秋天的时候,通三益秋梨的销量很大,因为很多人喜欢用它熬汁治咳嗽,就连清宫太医院也在这个时候购进大量秋梨,用来熬制秋梨膏。丰掌柜想:若是能弄到熬制秋梨膏的宫廷秘方,自己加工出售,一定利市。为此,他做了大量努力,但一直到他去世,也没能找到机会。

    李拿柜死后,他儿子继承父业,接管了通三益,并继续为实现他父亲生前用宫廷秘方熬制秋梨膏的愿望而奋斗。在他的苦心追求下,终于获得了成功。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有一年秋天,清宫太医院又派人来通三益购买熬制秋梨膏的秋梨。在与来人的交谈中,年轻的掌柜得知,他竟是太医院的太医,并专门负责监制秋梨膏。少李掌柜不禁大喜,心想:“俗话说得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从他的嘴中得到熬制秋梨膏的富廷秘方,实现父亲生前的愿望。”于是急忙唤来伙计,又是递水,又是敬烟,并从饭馆叫来一桌丰盛的酒菜,热情招待这位“财神”。

    从这以后,这位年轻的掌柜便与这位太医交上了朋友:通三益到了新鲜货,首先包一份给那位太医送去,还常买一些其他礼物相送,并隔三差五请他吃馆子。就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位掌柜感到时机已经成熟。这一天,他又请这个太医去正阳楼吃饭,酒过三巡,便向太医讨教熬制秋梨膏的宫廷秘方。这位太医觉得通三益掌柜对自己不错,不好意思拒绝,只得合盘托出,把宫中制作秋梨膏的方法全部说了出来。从此,通三益开始出售按宫廷秘方自己熬制的秋梨膏。由于秋梨膏对咳嗽有显著疗效,所以,秋梨膏很快名扬四海,通三益的名声也就随着更加响亮了。

    通三益发展壮大的经历其实就是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随机应变,暗合了水道的随方亦圆。

    【关键词】随方亦圆,随机应变,善于变通,灵活自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