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大国命运:欧洲战争革命史-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36)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初,古斯塔夫·阿道夫野心勃勃,他也觉察到法国的用心,就坚决不同意法国的扩张方案,现在,法国抓住瑞典在诺尔德林根战败后群龙无首的契机,想方设法操纵即将发生的战争,并借机向被征服者立下规矩。以前法国只是空有想法,并无实际行动,此时,他可以追逐这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带着这个计划,法国开始一心关注德意志战争。与此同时,还和德意志人签订了条约,之后,法国便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当众多列强在混战中耗尽力量时,它却用十年的时间养精蓄锐,仅仅在战争中投入金钱。等到时机来时,它才暴发力量,威震欧洲。在海上,它派两个舰队到处巡航,还派出六支不同的军队,给一个邦国和许多德意志诸侯发饷银。在法国的强力支持下,瑞典人和德意志人从劣势中振作起来,他们现在底气很足,敢用武力跟皇帝谈判,期望能换到比《布拉格和约》更为有利的和约。瑞典与法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法国因自身的需求加倍资助瑞典,希望瑞典继续占领更多的领地,到现在为止,他还只是战争的幕后推手,到最后一刻,它才摘下假面具,直接对皇帝宣战。

    法国想方设法使瑞典摆脱波兰战争的束缚,目的就是让瑞典能全力以赴对付奥地利。在普鲁士的施图姆斯多夫,法国公使阿沃伯爵建议把瑞典和波兰的停战延长至二十六年,只因这一建议,瑞典损失巨大,几乎整个波属普鲁士地区就落入他人之手,这块占领地可是古斯塔夫·阿道夫付出昂贵的代价得来的。随着情况的变化,他们依次在贡比涅、维斯马和汉堡对《贝尔瓦尔德条约》做了修改,延长它的有效期。法国在1635年5月跟西班牙断交,随后对其发起猛烈进攻,赶走皇帝最重要的援助力量。法国还对卡塞尔的威廉邦伯和魏玛的贝恩哈德公爵提供支援,目的是让瑞典军队能自由占领易北河畔和多瑙河畔。为了分散皇帝的军队力量,还假装攻打莱茵河畔。

    战争越打越激烈。《布拉格和约》让皇帝喜忧参半,喜的是与他作对的德意志帝国内部的敌人减少了,忧的是这激怒了外来敌人。目前,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等级外,他在德意志又重新获得了皇帝权力,主宰了整个帝国。首先,他不顾特里尔和普法尔茨王位继承者的抗议,以多数票的结果让其儿子斐迪南三世担任罗马国王。这导致了瑞典人的拼死抵御,法国也集中全力对他展开抗议,德意志的内部事务遭到了法国的横加干涉。德意志的一些人和法国、瑞典两国的国王形成了一个同盟势力,与之对峙的另一股势力则是皇帝和追随他的德意志诸邦国。瑞典人从现在起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因此也不再怜惜什么了,既不用考虑同盟的感受,也不用征求他们的意见,因此在制订和实施作战计划时更加果敢迅捷。战争的程度一下子激烈了很多,士兵们的牺牲更加惨烈。只是由于缺乏了伟大将领的指挥,多数战役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意义,难以对战争的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根据《布拉格和约》,萨克森人需要把瑞典人逐出德意志。为达到这一目的,萨克森人加快了与皇帝的联合。瑞典人曾经的盟友已经成了敌人的盟友,今后必将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瑞典人仍然占据着马格德堡大主教区,而根据《布拉格和约》,这里应该归萨克森亲王所有。由于瑞典拒不归还,萨克森人不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取得该地,双方的敌意就此开始。所有萨克森的臣民根据选侯的要求,离开了巴纳军队。萨克森人同时向梅克伦堡运动,以便夺取多米茨,切断波美拉尼亚和波罗的海敌人的联系。为了给多米茨解围,巴纳火速朝那里进军,重创了萨克森将军鲍迪辛,死亡和被俘的萨克森人各有一千人之多。

    自《斯图姆斯多夫条约》签订后,原先驻扎在波属普鲁士的部队和炮兵加入到巴纳部队中来。1636年,巴纳率领加强后的兵力,对萨克森选侯领进行了疯狂的进攻。新仇旧恨交织下的巴纳勇敢而暴躁,发泄着他的不满,他对萨克森人的作战,不像对奥地利人和巴伐利亚人那样是出于义务,而是为了发泄私怨和愤懑。萨克森人在他的眼中,既是冥顽不灵的老古董,又是背信弃义的叛变者,曾经的深厚友谊如今成了愤怒的发酵物。由于皇帝在这时受到了魏玛公爵和黑森邦伯的猛攻,在莱茵河和威斯特伐伦一线已经难以自保,所以也就顾不上对萨克森人提供任何支援了。没有了外来援助,再加上实力的不济,整个萨克森地区只好任由巴纳军队肆意蹂躏。在萨克森选侯的努力下,皇帝的哈茨费尔德将军赶了过来,并移师到马格德堡前。急忙赶来解围的巴纳并没有取得成功。在皇帝和萨克森联军的进攻下,瑞典人陆续丢掉了很多城市。

    1636年9月24日,巴纳将军在维特斯托克对皇帝联军展开了出其不意的猛攻,双方随即展开激战。瑞典军队的右翼遭到了皇帝联军所有兵力的重点关照,双方展开了拉锯战。皇帝联军接连击退了瑞典骑兵中队的十次冲锋,并且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瑞典的左翼部队坚持作战到傍晚,为了扭转局势,巴纳将军特意避开敌方的优势兵力,准备让后备部队于第二日凌晨投入战斗。不过还没有等他们发动攻势,皇帝联军就已经开始撤退了。由于之前已经激战了一天,皇帝军队的骑兵和马匹都已经筋疲力尽,趁着黑夜,不少人带着马匹偷偷溜走,导致骑兵部队无马可骑。萨克森选侯和哈茨费尔德伯爵只得连夜逃走,不然就只能命丧沙场了。这次战役,联军方面大约阵亡了五千名士兵,被擒的士兵约有两千人,损失旌旗、军旗一百五十面,大炮二十三门,全部辎重也被瑞典人缴获。瑞典人在人数和地形上都不占优势,却取得了这样一个辉煌的胜利,赢得了外界的尊重。巴纳利用这个机会快速渡过易北河,在萨克森土地上做冬营休整。皇帝的势力则被赶到了威斯特伐伦。

    与法国的协议

    巴纳的胜利,得益于贝恩哈德公爵和法国人在莱茵河畔发动的佯攻。由于减轻了这边的负担,才有可能取得胜利。诺尔德林根战役后,贝恩哈德公爵开始整顿军队,将那些游兵散勇集中起来,他也知道这支军队的实力究竟如何,知道自己不可能带领他们创造什么成绩,就连能否维持下去都没有多大信心。这支军队只能得到瑞典人的少量资助,入不敷出。贝恩哈德公爵在诺尔德林根之战中失去了领地,也看到了瑞典人正在走下坡路,更令他难以忍受的是瑞典王国首相的独断专行,他不得不将注意力转移到愿意并且能够给他提供援助的法国身上。为了缩小瑞典人对德意志战争的影响,黎塞留使出了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想谋得操纵战争的指挥权。如果能将贝恩哈德这个瑞典的猛将拉入到自己的阵营,使其背叛瑞典,就可以快速地达到这一目的。

    没有了外来势力的支援,贝恩哈德是不能保全自己的,所以法国根本不担心有朝一日贝恩哈德会独立。1635年10月,贝恩哈德亲自来到法国圣日耳曼区,与法国王权达成和解协议,此时他只代表自己,身份也不再是瑞典将军。根据这一协议,他的军队将接受法国的命令,条件是法国每年资助这支军队四百万里弗,另外他本人每年也将得到法国一百五十万里弗的资助。在另一个秘密的条文中,法国还答应把阿尔萨斯地区作为奖赏供他使用,这超乎寻常的慷慨只是为了提高他的积极性,促使他尽快占领阿尔萨斯。贝恩哈德公爵假装不知道法国的真实意图,准备靠着自己的运气和力量,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由于法国提供了很大一笔钱,他便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军队,在名义上法国拥有指挥权,但实际上他才是军队真正的主人,另外他还没有完全解除同瑞典的联系。在莱茵河地区,主教拉瓦莱特早在1635年就已经率领一支法国军队和皇帝军队展开战斗,贝恩哈德随后也加入了进来。

    斐迪南二世的军队在加拉斯的带领下成功地把法军赶到梅斯,解放了莱茵河,美因茨和法兰肯塔尔城也改变了原先由瑞典人占据的局面。由于法国的积极抵抗,加拉斯将军没能在法国做冬季休整,只得选择财力耗竭的士瓦本和阿尔萨斯。第二年的战役一打响,加拉斯就率军长驱直入,在布赖萨赫过莱茵河后将战火引到法国的腹地,一直进攻到勃艮第伯爵领地方才止步。

    在1636年至1637年期间,贝恩哈德并不能圆满完成守住莱茵河的任务,直到1638年,情况才有所好转。结束了在巴塞尔主教辖区的冬营休整后,时间才刚刚进入2月份,谁也没有料到他会突然出现在莱茵河。他的突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相继攻陷了劳芬堡、塞京根和瓦尔茨胡特等城市,并包围了莱茵费尔登。为了帮助这里解围,皇帝的将军萨韦利公爵火速赶来,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638年2月21日,也就是皇帝军队取胜后的第三天,魏玛公爵突然出现,一举歼灭了毫无防备的皇帝军队,俘虏了两千多人,其中包括萨韦利、恩克福尔特、约翰·冯·维尔特和施佩罗伊特这四员将军。

    魏玛公爵贝恩哈德一路高奏凯歌,相继又占领了莱茵费尔登、勒特恩和弗赖堡等地,军队规模也日益扩大,他决定继续扩大战果。布赖萨赫要塞位于上莱茵河畔,是莱茵河和阿尔萨斯的门户。费里阿率领着意大利军队守卫着对皇帝至关重要的地方,该要塞地理位置优越,再加上坚固的防御设施,易守难攻。贝恩哈德并没有打算使用武力强攻,因为那样可能只会白费力气,他的方法是围而不攻,等到里面没有粮食的时候,这个要塞也就不攻自破了。驻守在这里的将军虽然接到了皇帝要求严防死守的命令,却十分粗心大意,甚至将原来储存的粮食换成了金币,这给贝恩哈德带来了机遇。为了缓解要塞的粮食危机,皇帝在派格茨将军率军解围的同时,还派出了三千辆满载粮食的运粮车。在维滕魏埃尔,贝恩哈德伏击了格茨将军,对方一万两千人的队伍被打得只剩下三千人,运粮车更是全部被缴。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围困,这个要塞终于抵挡不住,于1638年12月7日投降。

    占据布赖萨赫之后,贝恩哈德更加趾高气扬,由于私念作怪,他不想将布赖萨赫要塞拱手让给法国人,而是打算将其据为己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已经忘记了和法国的协议,误以为自己十分强大,强大到可以和法国抗衡的地步。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只要拥有一支军队,做什么样的梦也是可以的。由于敌人众多,他急需找一位朋友,并将目光对准了黑森的阿马利亚女邦伯。这位女邦伯刚刚死去了丈夫,如果能和她联合起来组建一个新的邦国,双方的军队一结合,可能会成为德意志的第三派,甚至会拥有操纵战争的决定权。可惜的是这个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贝恩哈德便猝然去世了。

    贝恩哈德之死

    听闻贝恩哈德已经占领了布赖萨赫要塞,法国的黎塞留高兴万分,他甚至已经开始幻想着法国军队在德意志的土地上一步步向前推进,占领了阿尔萨斯、布赖斯高和所有奥地利的前沿地带。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曾经信誓旦旦的贝恩哈德会宣布独占布赖萨赫,这令这位主教尴尬万分。现在法国需要常胜的贝恩哈德,因此必须把他拉拢过来,想办法让他维护法国的利益。黎塞留首先邀请贝恩哈德到法国宫廷做客,准备让其感受人们对胜利者的崇敬,看穿了这种圈套的贝恩哈德并没有答应。

    人们又打算将主教的侄女嫁与贝恩哈德,但贝恩哈德不愿意因为这样不匹配的婚姻玷污了萨克森的血统,因而再次拒绝了法国的心意。数计不成,法国彻底翻脸了,切断了对贝恩哈德的经济援助,并开始从长远打算,准备在他死后再占领他的领地和军队。对于法国的这些阴谋,贝恩哈德是一清二楚。由于分歧的存在,贝恩哈德随后的军事行动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经费的中断阻碍了他进军的计划,为防范法国他又得预留一部分兵力,导致了战斗力的分散。他计划渡过莱茵河与瑞典人抢占领地,也想在多瑙河畔同皇帝和巴伐利亚作战。就在1639年7月,刚刚三十六岁的贝恩哈德突然病逝于莱茵河畔的诺伊堡,在人生的最顶峰结束了辉煌的英雄生涯。

    贝恩哈德的突然离世,可能是因为染上了鼠疫一类的疾病。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军营里就有将近四百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人们对他的死又有不同的怀疑。由于他的尸体上有黑色的污斑,再加上法国接替了他的所有权力,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是法国人做了手脚。他是自古斯塔夫·阿道夫之后最伟大的统帅,是联盟方最大的损失。法国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来争夺阿尔萨斯,皇帝再也不用因为这个危险的敌人夜不能寐了。

    贝恩哈德一直很受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器重,他本人也想成为瑞典国王那样伟大的人物,可惜时运不济,还没等他和前者齐肩,死神便早早将他召唤至另一个世界。贝恩哈德既具备一名士兵的勇敢精神,也具有一名统帅应具备的冷静和洞察力等品质。他既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也具备果敢决断的勇气,不会向任何困难低头。即使遭遇了最沉重的打击,他也能快速地振作起来,勇往直前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我们不能按照一般人的标准去衡量他,由于能力出众,很多时候他的计划在我们看来是十分冒险的,可对他而言这尚在能力范围之内。在贝恩哈德所处的那个时代,个人的伟大能创造出非凡的业绩,而他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将永载史册!

    贝恩哈德的兄弟威廉得到了他最珍贵的遗产——军队,另外也得到了阿尔萨斯。对于这支军队的归属权,瑞典和法国都提出了异议。在瑞典人看来,以瑞典国王的名义招募起来的这支军队曾经宣誓过效忠,自然应该属于瑞典。法国人则认为谁赡养这支军队谁就是真正的主人。同时觊觎这支军队的还有普法尔茨选侯亲王,他不惜亲自出马做工作,只为了能够把这支军队拉到他这边,帮助其重建邦国。皇帝一方甚至也想得到这支军队。法国是这场争夺的最后赢家,通过收买布赖萨赫的指挥官,他们赢得了布赖萨赫和整支军队。在德意志的土地上,法国终于拥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正式开始了对皇帝的作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