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微软董事长,曾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
速度,速度!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谁把握住了速度,谁就能最先占领发展的阵地。
——比尔·盖茨
春秋年间,齐桓公不计前嫌,派使者去战败国鲁国索要曾经射过自己一箭的仇人管仲。鲁国大夫施伯认为,齐恒公肯定会起用管仲,而他一旦起用管仲,齐国便会更加强大,从而构成对鲁国的极大威胁,因此力劝鲁庄公将管仲杀死,只将其尸首送给齐国。但齐国使者说:“我国国君想亲手把他杀死,以报先前那一箭之仇。如果现在得到的只是一具尸首,那就跟没有得到他一样嘛!”于是,鲁庄公便下令将管仲捆绑起来,装进囚车,派几个役夫把他押送到齐国去。路上,管仲惟恐鲁庄公醒悟过来派人追杀他,便对役夫们说:“我为你们唱歌,你们跟着我应和。”说完即兴编了一曲黄鹄歌。役夫们听着他的“逃命进行曲”,不由自主地随之迈动脚步,步伐越来越快。等鲁庄公醒悟过来,派人去追时,管仲早踏上了齐国的土地。
对于逃命中的管仲来说,多快都嫌慢。商战亦是如此。比尔·盖茨说过:“人生就像一场大火,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扑进火里,抢一些东西出来。”怎样才能从人生的大火中多抢些东西出来?无疑得加快速度。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寓言:
非洲大草原上,天刚蒙蒙亮,羚羊一家就起床了。母羚羊对小羚羊说:“乖孩子,赶紧去练跑步!要不将来会被狮子吃掉!”
与此同时,狮子一家也起床了。母狮子对小狮子说:“乖孩子,赶快去练跑步!要不将来吃不上羊肉!”
狮子天生吃羚羊,羚羊天生被狮子吃。两种动物实力悬殊,但面临的却是同一个问题:生存!而保证生存的惟一方法就是速度。羚羊一定要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或者说至少要比大多数同类都要快,不然就会被吃掉;狮子要想继续生存,也必须比羚羊跑得更快,或者说它至少要扑上跑得最慢的那只羚羊。
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对人类社会同样适用。谁的速度快,谁就能生存和发展;谁的速度稍慢,谁就要饿肚子,甚至被吃掉!按照《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说法,当今世界是一个大赛场,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哪里,随时都可以入场,但这个赛场里不赛别的,只赛百米冲刺——一轮又一轮的百米冲刺。你必须不断地冲刺,否则无异于跑得不够快的狮子和羚羊。弗里德曼强调,在这个赛场上,如果你是一只跑得不够快的羚羊,你就危险了;如果你是一只跑得不够快的狮子,那你就该警惕了。当然,如果你还是井底的那只青蛙,那你就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
海尔CEO张瑞敏在一次例会上给所有高管出过一个脑筋急转弯:“怎么做才能让石头在水面上漂起来?”
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瑞敏摇摇头。
有人说:“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
有人说:“做一块假石头!”大家哄堂大笑。张瑞敏说:“石头是真的。”
副总裁喻子达说:“是速度!”
“没错!”张瑞敏点点头,说:“《孙子兵法》上有这样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漂起来。同样,在信息化时代,速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的确如此。比如曾经的手机行业老大爱立信,由于在新技术开发方面反应迟钝,结果市场份额一落千丈,最终被迫出局。比如IT巨头联想,由于在进军互联网领域时运营思路缓慢,虽然倾注了巨资,但时至今日,有几个人知道联想的网站?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烂泥”,这是我们从小就懂得的常理,或者说叫真理,但今天它已经不适应了。企业界有一个“快鱼理论”,意即现代社会一切竞争都与速度密切相关。谁速度快,谁就能走在时代的前头,因此大鱼(大企业)未必吃得了小鱼(小企业),反而往往因为行动迟缓被小鱼吃掉或被小鱼抢走食物。如1965年,当加拿大政府决定将枫叶定为国旗图案的决议刚刚传出三天,日本厂商赶制的各色枫叶小国旗及带有枫叶标志的各种玩具就出现在了加拿大市场,行销火暴,而“近水楼台”的加拿大厂商却坐失良机。
日本能从一个战败国迅速成长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靠的就是速度。很多人都说,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压力太大,也有不少人为我们的“深圳速度”无比自豪,但与“东京速度”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更不要说比“深圳速度”还慢上数拍的内地节奏了。
有不少人崇尚“机遇说”,其实机遇是与速度成正比的。当今商界,强手林立,人才云集,机会一旦来临,许多人可能会同时发现它,几个竞争对手共同指向一个目标,乃至群雄逐鹿的场面会越来越多。究竟鹿死谁手,取决于竞争者的力量和智慧,也取决于竞争者的速度。在竞争者的力量和智慧等同时,速度就是力量。谁速度快,谁就能先人一步,拔得头筹;谁速度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抢占市场;谁速度快,谁就能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击对手,全身而退。
今天不犹豫,明天不后悔
在新经济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反应速度快,信息准,行动迅猛,谁就会赢。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多年前的一个下午,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屋外玩耍时,拣到了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小男孩很喜欢它,决定把它带回家喂养。可是走到家门口,他忽然想起妈妈说过不允许他在家里养任何小动物。为了不惹妈妈生气,他把小麻雀放在门后,然后进屋请求妈妈允许。在他的恳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他。小男孩非常高兴,赶紧跑到门后,谁知小麻雀早已不知所踪,旁边有一只黑猫意犹未尽地舔着嘴巴。小男孩非常伤心,从此以后他不断告诫自己: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能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
长大后,他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但他并不满足。他认为相对于教育来说,他在经商方面的天分要更高。于是他不顾亲朋劝阻,毅然决然辞去了工作,创办了一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并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器,为自己赢得了滚滚财源。不久后,他又果断地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停掉当时还在热销的计算器的生产,开始投身计算机的研制,并迅速占领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他的公司甚至一度超过IBM,成为了业界老大。他就是华人世界的骄傲——王安博士。
在计算机领域,王安堪称丰碑式的人物,虽然他也曾经犯过家族意识的错误,但是他的雷厉风行,他的想到做到,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
宋人张泳说过:“临事三难:能见,为一;见能行,为二;行必果决,为三。”毛主席也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商场如战场,战机稍纵即逝,在机遇来临时当机立断,你才能把握良机;在需要出手时果断出手,你才能掌握先手,在财富的大路上快人一步,捷足先登。在这方面,光大实业集团董事长、人称“王旋风”的王光英先生,堪称个中典范。
1983年某日,王光英看报时无意中看到了一条只有几十字的短讯,大意是说南美洲的智利有一批二手汽车要出售,关于汽车的型号、数量、价格、产地和使用程度,短讯中一概未提。
凭着商人的敏感,王光英预感到这个短讯中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当务之急是如何弄清这一消息的全部情况。于是,王光英立即与这家报社取得了联系。得到证实后,王光英又马上找来几个公司精英,让他们对这一消息进行高度关注,并进行顺藤摸瓜式的挖掘整理,以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把握这条信息。
几天之后,王光英得到了这一消息的最新报告:南美洲的智利有一家铜矿,矿主数月前订购了一批包括美国道尔奇、德国奔驰等著名品牌在内的各类型大吨位载重车、翻斗车等工程车辆,共计1500辆,但是前不久铜矿倒闭,矿主不得不折价拍卖这些新车偿还债务。同时他还获悉,这一消息已经被中国香港、智利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企业得知。
1500辆折价新车,这可是一笔大买卖。王光英没有丝毫迟疑,他立即派出了一个由专家与工作人员组成的派遣组飞赴智利。临行前,王光英还赋予了他们绝对的临时处置权。
经过认真验货,派遣组认为这批车辆各项指标都很令人满意,于是立即进入了实际谈判阶段。一番紧张地斗智斗勇之后,派遣组最终与矿主达成了以原价三八折的价格成交。仅此一项,就为王光英带来了7000万美元的巨额利润。
能够从一条“二手信息”中挖掘到7000万美元的利润,这中间固然与王光英的商业头脑有关,但是面对信息时的快速决断和迅速反应,尤其是给相关人员以拍板权一举,才是成就这笔大生意的关键所在。而且,速度不仅仅适用于追求财富,它还广泛适用于人生经营的方方面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印度有位哲学家,他俊朗的外表和渊博的知识倾倒了无数美女。某天,一个女子敲开他的房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找不到像我一样爱你的女人!”
哲学家也很中意这个女人,但他一向行事谨慎,于是他说:“让我考虑考虑!”女人走后,他拿出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利弊统统研究一遍,结果发现结婚和不结婚的利弊均等,着实让人难以抉择。于是他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直到若干年后,他福至心灵,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面临抉择无法取舍,那么他就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会是怎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精心修饰一番,来到那个女人的家中,却找不到女人的踪影。他问女人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却冷漠地回答道:“你来晚了十年,她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哲学家听后,整个人几乎为之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哲学头脑最终换来的竟然是无法挽回的悔恨。不久,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只留下了一句话:今天不犹豫,明天不后悔。
故事中的女人,好比机会女神;寓言中的哲学家,好比世人。没有人不憧憬机会,也没有人不知道机会的重要性,但当机会降临时,很多人又往往像寓言中的哲学家似的,前思后想,左顾右盼,可机会女神耐心有限,犹豫一秒钟,她可能就已投入了别人的怀抱。所以,我们要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魄力,先把机会抢到手再说。即便以后不得不放弃机会,也不能现在就错失机会。
别让拖延把你拖垮
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似乎奥运会上的短跑一样,跑第一的那个往往只比第二、第三的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
——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笔者的一位同宗是个老红军,位高权重。改革开放之初,我父亲来北京打工时,曾去看望过他。他非常高兴,当即表示要送一台旧黑白电视机给父亲,让父亲星期天去家里取。可是星期天父亲晚到了两分钟,他非常不高兴。父亲仗着自己辈份大,说:“也不过两分钟嘛!抽根烟都抽不完,还能怎么的?”“还能怎么的?在战场上,两分钟会死好几千人!如果我在战场上给敌人两分钟的时间,我还能活到现在吗?老叔啊,现在改革开放了,你得抓点儿紧啊!”
这位老同志是不是有点儿小题大做了呢?客观地说,有点儿。毕竟战场是战场,生活是生活。不过,就事论事,拖延绝对不是什么好事,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只会迟滞我们成功的脚步。一个商人拖延两分钟,或许就意味着失去一个重要客户,或者错过一个蕴含着巨大财富的商机。所以,我们必须像根治某些疾病一样去根治拖延的习惯。
对喜欢较真的欧美人来说,拖延本身就是一种病——拖延症,在某些宗教教义中,拖延甚至被视作“罪过”。但对中国人来说,拖延非但不是罪过,而且值得肯定——不怕慢,就怕站嘛。也因此,中国人的拖延恶习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大的改观。
证言法师说过:人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力量,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某些因素,在面对工作时产生“等一等”的想法。结果工作越积越多,事情越拖越复杂,因此就会无端地增加工作时间,影响整体效率和进度。你会看到,由于没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很多人在新的一天还在忙碌着昨天的事情,用今天为昨天还债,同时欠下新债。如此恶性循环,又怎么能成就自己呢?
拖延者是没有速度可言的,而没有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没有成功。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机会不等人,只有立即执行,尽量赶在时间前面,我们才能把握机会,才能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功。
“那个美国客户太难对付了!”几年前,海尔洗衣机海外产品经理崔淑立接手美国市场时,听得最多的就是这样的反应。其实也难怪大家这么说,因为前任各产品经理在这位客户面前都业绩平平。
真的那么不好对付吗?崔淑立暗中憋着一股劲。第二天一上班,崔淑立就看到了该客户发来的要求设计洗衣机新外观的邮件。由于时差的原因,当时已经是美国的晚上。崔淑立很后悔:如果能即时回复,客户就不用等到第二天了!崔淑立当即决定,为了能够即时回复美国客户的信息,以后晚上过了11点再下班。
3天过去了,在崔淑立与客户保持积极沟通的同时,开发部完成了新外观洗衣机的设计图。可是在准备给客户发图样时,崔淑立突然发现,应该配上整机图,以免影响确认。于是,当她“逼着”自己和同事们完成“日清”——把整机外观图一并发给客户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第二天凌晨1点,崔淑立回到家中,在电脑里她看到了客户的回复:“产品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美国人喜欢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崔淑立常常半夜醒来打开电脑看邮件,确保在第一时间给客户答复。美国客户被崔淑立的精神彻底打动了,推进速度更快了,很快便敲定了第一批订单。
其实,市场没变,客户没变,订单的难度也没变,变的只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崔淑立。她完全有理由说:“有‘时差’,我没法当天处理客户邮件。”但她不找借口,不说理由,她说:“有‘时差’,也要日清!”
仅仅十几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便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世界白色家电领域的领头羊,这中间,崔淑立的“夜半日清”肯定不是个案。然而,就像“海尔——中国造”在世界家电领域的孤军奋战一样,相对于那些能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的人来说,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却长期习惯于拖拉、散漫的生活,在平庸的怪圈里挣扎、徘徊。“今日事,今日毕”,就像他们曾经开出过的无数空头支票一样,从来都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今天做完了明天做什么?”如此振振有词的反问,怎不令人哑然?他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蜗牛的世界里”,同时,他们也注定了自己没有成功的人生。
总之,拖延是平庸的加工厂,它的流水线上只生产沮丧,甚至是永恒的绝望。如果你不想被拖延拖累、拖疲、拖垮、拖残,那么赶紧把自己的想法交给行动。行动是克服拖延的最有效的武器,也是惟一的武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