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梦想——财富起航的地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贫穷钟情于那些安于贫穷的人,同样,财富垂青于那些张开双臂欢迎它的人。贫穷意识会自动地抓住那些没有金钱意识者的思想。无须有意培养,贫穷意识就会自己形成。而金钱意识则必须刻意培养,除非一个人生来就有这种意识。

    ——拿破仑·希尔(美国作家,现代成功学之父)

    贫穷不是上帝的旨意

    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约翰·富勒(美国富翁)

    发财!富起来!做个有钱人!这是现代人想都不用想的问题,因为做穷人实在不爽。

    金钱并不等同于财富,但这丝毫不影响世人对它的喜爱和追求。美国作家索尔·贝娄说,“金钱是惟一的阳光,它照到哪儿,哪儿就发亮。”我们可以不认同这种近乎拜金主义的思想,但我们必须认同一点,那就是:不管金钱是不是阳光,没有它的照耀,谁的人生也亮不到哪儿去。

    致富没什么不好。有钱,不仅是成功的标志,也是人们获得高质量生活的保证。问题是,怎么才能致富?为什么大多数人富不起来?

    答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很多人根本没有致富的打算。古人云:“心想事成”,想都没想过,怎么可能成功?古人又云:“事实胜于雄辩”,下面我们就用事实来说话:

    美国人约翰·富勒出身于黑人佃户之家,他从5岁就开始“工作”,9岁时已经会赶骡子。不过这一点儿也不稀奇,因为在当时,几乎所有出身佃户家庭的黑孩子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参加劳动的。长期的贫穷生活,也让他们习惯了贫穷,对贫穷非常认命。

    好在富勒有个不认命的母亲,她始终相信黑人也应该像那些白人一样过快乐且衣食无忧的生活。她经常和儿子谈自己的理想,告诉他“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只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你的几个哥哥姐姐也胸无大志。”

    这些话从小就扎根在了富勒的心中,并且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一心想跻身富人之列,并且认准了自己的致富道路——向每家每户推销肥皂,一干就是12年。12年后,他得知供货的公司即将以15万美元的底价被拍卖,便找到公司负责人谈判,用自己仅有的25万美元付了订金,向对方保证在10天之内筹足余下的125万,并且约定一旦逾期未补足余款,他的订金将被没收。

    但是直到第10天晚上,富勒却只筹到了115万美元,而且他已经找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人。“当时我已经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多年以后他回忆道:“我跪下来祈祷,请求上帝指引我找到一个能够在时限内借给我1万美元的人。祈祷之后,我鼓起勇气走出房间,告诉自己到街上去找——只要看到一家亮着灯光的商铺,就进去请求协助。”

    幸好,我看到一位承包商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便鼓起勇气走进去,直截了当地问他:“您想不想赚1万美金?”

    “想,当然想。”

    “那么请您借我一万美金,我会连本带利外加1万美金的红利还给你。”富勒简明扼要地向对方说明了自己的计划,见有利可图,而且风险可以控制,那位承包商并没考虑太多就答应了他!

    富勒揣着1万美元的支票踏出了承包商的办公室,也踏上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之后,他陆续收购了另外7家公司。当谈及自己成功的秘诀时,他用多年前母亲的话回答人们说:“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富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不甘平庸也不甘贫穷的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出生的贫穷不叫穷,没有积极的心态、不想改变现在贫穷状况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

    有人说:平平淡淡就是福。其实,心态上的平淡与行动上的积极并不抵触。对待财富,人应该有个好心态,但一个饿着肚子、囊中羞涩的人,想来也幸福不到哪里去。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喝杯水都要钱,不努力,不拼搏,平淡拿什么去保证?

    有些人喜欢拿“安贫乐道”做挡箭牌。其实我们也不反对安贫乐道,我们只是想提醒大家,安贫可以乐道,致富也并不影响乐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仁者情怀固然好,但给需要帮助的人们捐个几十上百万,也没什么不好。

    无须讳言,很多人所谓的安贫乐道,实际上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如果一个人真的安贫乐道,那他就不应该让自己的脸上写满苦难和沧桑,嘴上还要不停地抱怨。

    退一步讲,或许真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平等因素,导致了某些人的贫穷现状,但抱怨有什么用?比尔·盖茨说过:“生活是不公平的,你必须适应它。”注意,这里的适应不是消极的适应,而是积极的改造。王侯将相尚且无种,更不会有人生来就注定贫穷。

    很多人不知道,人类在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能够控制他的行为。你怎样思考,你就会怎样行动,你觉得自己会怎样,你自己也就会怎样。改造贫穷,首先要有致富的信念。应该说,许多人都曾经想过要赚钱,要富裕,但他们只是想想而已。想想不是信念。已故的哲学大师约瑟夫·墨菲在他最知名的著作《想有钱就有钱》中说:“想得到财富,首先必须要将财富的观念送入潜意识,不论何时何地,心中先相信你会有很多财富。”怎样把财富的观念送入潜意识呢?他的做法是在自己身心轻松的时候,不断地念叨几遍下面的话:“我非常喜欢钱,我爱钱,我见到钱就高兴。我希望钱能增加几倍再回到我的钱包里。钱实在是好东西,它会向我的钱包里源源不断地流进,我一定会将它用在适当的地方,我将为此而感激。”

    不妨一试。

    人人都有致富的权利

    人人生来就有致富的权利。人之所以为人,是为了在人生的各个领域中,生活得更有意义,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得人人生活得更为美好。我们必须领悟:财富是无所不在的。而这种无限的宝藏,正是深藏于我们内在的潜意识中。

    ——比尔·盖茨(微软董事长,曾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

    网上有个小笑话:

    某公园里,一个乞丐无忧无虑地躺在躺椅上,一旁放着他讨饭用的破碗。

    突然,一位穿戴整齐的律师来到乞丐面前,掏出一份文件,毕恭毕敬地说:“您好,先生,您的一位远房亲戚前不久因病去世,他去世前曾立下遗嘱,将500万美元的遗产都留给了您,现在请您在这份遗嘱上签上您的大名。”

    乞丐喜不自禁,手忙脚乱地爬起来,龙飞凤舞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瞬间完成了向千万富翁的蜕变。

    闻讯而来的丐帮兄弟们羡慕地问他:“得了这么一大笔遗产,你准备干点什么?”

    他得意洋洋地答道:“首先,我要买一个新碗,以后要饭时,可以显得文雅点;然后我要雇两个保镖,我看以后再要饭时,谁还敢再欺负我!”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或许也是这样。你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等自己有了钱,会做些什么?有些人曾经想过,但也仅仅是想想而已,而且往往是一边想一边摇头:算了吧!明天的早餐还不知道在哪儿呢?还想环游世界,跟李嘉诚打高尔夫?真是白日做梦!

    这样想着,我们便连梦都不敢做了;这样想着,我们便只剩下了把贫穷坚持到底这一条路了。

    其实做梦没什么不好,它至少可以让你在发横财时有个心理准备,不得“心病”。我们不仅要做梦,还要做美梦,更要有把梦想变成事实的信心。比尔·盖茨说过,“人人都有致富的权利”,当然,对他的家人来说,每个人还有致富的义务和责任。你或许境界比较高,安贫乐道,视金钱如粪土,但老兄你是不是也该为自己的身边人想一想?

    看看身边那些有钱人,他们是力气比我们大,还是脑细胞比我们多?除了追求财富的欲望和信念更强烈一些,他们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至少我们以前都是这么说的:这小子,要哪儿没哪儿,也混了个人模狗样……

    别羡慕嫉妒了,好好用自己的权力,尽自己的义务吧!

    有人打过一个比喻:赚钱就像追女朋友一样。一个男人,通常一定是先产生“那个姑娘真漂亮……真想拥有她”的欲望,才会展开下一步行动,引起她的注意,邀请吃个饭、看个电影什么的……如果他只是手托下巴,呆坐窗前,脑袋里满是那位姑娘美丽的容颜、高雅的气质……整日浮想联翩,想入非非,他是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她的爱的。你不要怕碰钉子,你要勇敢地试试看。你试了,至少有50%的机会;如果不试,想破脑袋也是白想。赚钱也是这样,需要勇气,需要尝试,否则钞票在你身旁满天飞,你反而会担心被砸破脑袋。

    这里并不是要灌输拜金主义,而是传达一种致富的理念。对致富的强烈愿望,是富裕的基础。每天重复着没有激情的日子,溜溜达达,混个零花,稍有存款,时有欠债,你是永远无法改变现状的。你想成为富人吗?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因为就像哲人所说的那样——你只能成为你头脑中的你。

    人称“美国孔子”的爱默生说过:“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发明大王爱迪生也曾经说过:“许多人奇怪,我怎么能够发明那么多东西。道理很简单,我只是充分利用我的潜意识而已。我会彻底地思考每一个问题,如果得不到答案,就把它交给潜意识,不断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成功,改善生活是我的责任’,这样坚持下去,答案就会自然地跳出来。”

    很显然,爱默生和爱迪生是在告诫我们:要想取得成就,首先得拥有积极的心态。有些人或许会不屑:积极的心态,我有啊!我也想改善生活,可我为什么没成功?其实,根据心理学家统计,生活中真正称得上心态积极的人至多不超过5%。换句话说,大约95%的人都或多或少有消极倾向。

    怎样判断自己是消极还是积极呢?首先要看自己的心有多大。

    当年,曾经的亚洲首富、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刚刚19岁时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一生:30岁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光宗耀祖;40岁以前,要拥有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产;50岁之前,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软银初创业时,只有两名员工。上班第一天,孙正义站在一个装苹果的箱子上,向两位员工宣誓说:“我叫孙正义,25年之后,我将成为世界首富,我的公司营业额将超过一百兆日币!”——那两位员工听了以后,立刻辞职不干了。他们都以为老板疯了。对此,成功后的孙正义曾经坦言,“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成功,从停止抱怨开始

    你现在的状况并不决定你的未来。我在北大的时候,我的同学有部长的儿子、有大学教授的女儿,而我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3次高考后才走进了北京大学,穿着大补丁挑着扁担走进北大的,我们体育老师上课时从来不叫我的名字,都是叫那个“大补丁”,来做个动作……你会发现你总赶不上他们的状态,即使他们停下来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他们所拥有的东西都比你多。比如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那个部长的孩子,每周五都有开着奔驰280的司机把他接回去。你想我们那个时候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他居然坐着奔驰280,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感到这辈子基本就完蛋了。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真理,生命总是往前走的,我们要走一辈子,你惟一能做的就是坚持走下去。所以我非常骄傲地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到北大,最后又走到了今天。

    ——俞敏洪(北大毕业生,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办人)

    两年前,国内某科研单位曾经进行过一项社会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生活中至少有1/4的人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在谈到贫穷的原因时,人们往往把原因归咎于社会大环境因素,如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等;而不是将其归咎于个人层面的原因,特别是个人因素,如自己是否努力,是否具备必要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这就是所谓的怨天尤人了。坦白的说,老天和某些人在很多时候做得确实不太地道,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社会,尤其是社会制度。美国的社会制度好吗?不也有成百上千万的失业人口吗?任何社会、任何制度都有它的优越性,同时有其弊端。而且当今世界,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最终都逃脱不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一个人,如果总是怨天尤人,从不检讨自己,即使把他放到天堂,对他也是一种放逐。相反,一个懂得面对现实,懂得鼓励自己时刻保持积极心态,并且肯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不懈努力的人,他哪怕笨一点儿,慢一点儿,最后终将会成功。

    众所周知,华人首富李嘉诚成功前也是个穷小子。每天和穷同事们一起工作,李嘉诚发现,自己所看到的穷人,并不像某些文学家在文章中所赞美的那样,安贫乐道,淡泊慈悲,而是心中大都充满了嫉妒和愤慨。对于经济状态转好的同事,除了嫉妒之外,大伙还会串通一气诋毁他。虽然穷人有时也会相互帮忙,做些善事,但他们绝不希望自己的同伴出人头地,脱离贫穷的圈子。而那些比较富裕的人,或许有些为富不仁,但他们大都喜欢听别人成功的故事,乐意为他们庆幸,并从中吸取经验,以为己用。

    这样看来,穷人其实是穷在了理念上。对于赚钱,他们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有钱人,他们怀着一种病态的成见。他们宁愿把时间花在抱怨世道、诅咒富人上面,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会致富,更不愿意从自身出发,寻找导致贫穷的原因和摆脱贫困的方法。

    其实,“人无常富,家无久贫”。古今中外,从士兵到将军,从穷小子到富豪,从穷和尚到皇帝,“脱贫致富”的案例不胜枚举。“红顶商人”胡雪岩、“中国最富有的老师”俞敏洪、“经营之神”王永庆……无数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家,他们都曾经贫穷乃至赤贫过,但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穷,不愿意从自身找问题,不肯向富人学习,只知道嫉妒愤慨。这样的人,不仅是永远的穷人,而且穷得不值得可怜。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人类历史上首个亿万富翁,他曾经在家信中用一件少年往事开导儿子小洛克菲勒:

    “我的儿子,你或许还记得,我一直珍藏着一张我中学同学的多人合照。那里面没有我,有的只是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珍藏着它,更珍藏了拍摄那张照片的情景。”

    “那是一天下午,天气不错,老师告诉我们说,有一位摄影师跑来要拍学生上课时的情景照。我是照过像的,但很少,对一个穷苦家的孩子来说,照相是种奢侈。摄影师刚一出现,我便想像着要被摄入镜头的情景,多点微笑、多点自然,帅帅的,甚至开始想像如同报告喜讯一样回家告诉母亲:“妈妈,我照相了!是摄影师拍的,棒极了!”

    “我用一双兴奋的眼睛注视着那位弯腰取景的摄影师,希望他早点把我拉进相机里。但我失望了。那个摄影师好像是个唯美主义者,他直起身,用手指着我,对我的老师说:‘你能让那位学生离开他的座位吗?他的穿戴实在是太寒酸了。’”

    “我是个弱小还要听命于老师的学生,我无力抗争,我只能默默地站起身,为那些穿戴整齐的富家子弟制造美景。在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脸在发热。但我没有动怒,也没有自哀自怜,更没有暗怨我的父母为什么不让我穿得体面些,事实上他们为我能受到良好教育已经竭尽全力了。看着在那位摄影师调动下的拍摄场面,我在心底攥紧了双拳,向自己郑重发誓: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让摄影师给你照相算得了什么!让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给你画像才是你的骄傲!我的儿子,我那时的誓言已经变成了现实!在我眼里,侮辱一词的词义已经转换,它不再是剥掉我尊严的利刃,而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如同排山倒海,催我奋进,催我去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果说是那个摄影师把一个穷孩子激励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似乎并不过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