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邂逅卢旺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非洲大陆上,有一片并不为人熟知的广袤之地——卢旺达。它有着干燥的气候、与世隔绝的部落群体,艰难地维持着本国落后的经济。

    第一节初识卢旺达

    卢旺达是一个具备显着生态多样性和美丽自然景致的非洲国家。在这个一向以“千丘之国”闻名的国度,共有6座火山、23个湖泊和无数的河流;其中有些河流汇聚后,成了着名的尼罗河源头所在。

    1.“千丘之国”卢旺达

    卢旺达共和国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内陆国家。东邻坦桑尼亚,南连布隆迪,西和西北与扎伊尔交界,北与乌干达接壤,国土面积为26338平方千米,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的美称。

    卢旺达的中部海拔1400~1800米,多浑圆低丘。东、南部海拔1000米以下,多湖泊和沼泽。最高峰卡里辛比火山海拔4507米,水网较稠密,卡盖拉河、尼瓦龙古河、基伍湖等为主要河流。多为热带草原气候。有锡、钨、铌、钽等矿物。森林约占全国面积的21%。

    卢旺达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高原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全年分为两个旱季和两个雨季,3~5月为大雨季,10~12月为小雨季,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400毫米。

    这个被绿色环绕的国度,风景实在是如诗如画。很多去过卢旺达的人都评论说它的自然风景在非洲大陆独一无二:在该国的北部,有壮观的火山和茂密的热带丛林;而在该国其余地区的非洲热带草原和热带植被丛中,有着秀丽的山谷、宁静的湖泊以及奔腾的江河。

    如果你是植物学家,你会发现卢旺达的森林和山脉中遍地都盛开着绚烂的野花,其中仅纽恩威地区就有超过100种的热带兰花。

    卢旺达一向以其境内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为荣。位于卢旺达北部的国家火山公园栖居着世界上最大群落的濒危山地大猩猩,数量有几百只,甚至还有土狼、黑斑羚和小羚羊,它们在保护区中可以安全地生活,而不用担心会遭受偷猎者的侵扰;如果你去造访它们的天然栖息地,就可以非常近距离地看到它们。当然,阿加该拉国家公园里也同样有丰富多样的鸟类动物,迄今在卢旺达业已发现的鸟类有670种之多。

    2.火在水中燃烧的基伍湖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假若在水中火会自然地燃烧,这或许会是一件天大的奇闻,恐怕有人听后会质疑。但是,世界上火真会在水中燃烧,这就是位于刚果(金)与卢旺达两国交界处的基伍湖里所存在着的奇特而真实的现象。基伍湖底蕴藏着大量的沼气,沼气可以燃烧,这是人人尽知的事实,为此火在水中燃烧,基伍湖已经证实这一奇闻。

    基伍湖海拔1460米,南北长98千米,东西宽48千米,纵卧在东非大裂谷之中。基伍湖湖区面积2800多平方千米,平均深度240米,最深处488米。仅就面积而言,基伍湖同维多利亚湖和坦噶尼喀湖相比较,只能算作一个“小弟弟”,但基伍湖四周群山环抱,满山林木葱郁,湖岸陡峻曲折,湖中岛屿众多,岛上绿树繁花,气候凉爽,环境幽雅,尤其是湖中盛产鱼类和水鸟,每当遇有游人惊动,鸟儿齐飞,遮挡半边天空,蔚为壮观迷人,是非洲着名的旅游休养胜地。

    湖面上繁殖着大量浮游生物,这为湖中的鱼类提供了充分的食料。

    基伍湖的湖水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自然地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而且越是往下,湖水的含矿化程度越高,密度也就越大,从250米处的深度继续往下,湖水便完全处于一种静止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将汽水瓶的瓶盖启开时,瓶中的汽化水分就会“嘭”的一声从瓶口喷射出来。根据这一原理,只要设法让基伍湖深部的湖水上升到湖面,随着压力降低,溶于水中的气体就会自动跑出来,这样便可以获得大量可燃烧的沼气了。

    于是,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种试验:将一根很长的管子垂直插向湖水中,当插到一定深度时,底层的湖水开始自动升上来,当升至湖面时,那些溶于水中的气体变成了一种雾状物从管口喷射出来,高达数米。

    3.会发出“哈哈”笑声的树

    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的东部,有个芝密达兰哈德植物园,里面时不时会发出“哈哈哈”的笑声,听闻其声,却不见其人。为此,这种笑声有时会吓到远道而来的游人。如果听见笑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笑声是一种树发出来的,当地人称这种树为“笑树”。

    “笑树”是一种小乔木,能长到七八米高,树干深褐色,叶子椭圆形。每个枝杈间长有一个皮果,形状像铃铛。皮果内生有许多小滚珠似的皮蕊,能在果皮里滚动。皮果的壳上长了许多斑点般的小孔,每当微风吹来,皮蕊在里面滚动,就会发出“哈哈”的声响,很像人的笑声。

    在占地面积25万公顷的阿卡格拉天然动物园,狮子、野象、羚羊、斑马、野猪、豺狼等各种野生动物在里面栖息繁衍,许多濒于绝迹的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如果你有幸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同行,驱车在园区内转一圈,可以亲眼目睹那成群奔跑的羚羊,在水坑里快活地洗澡的野牛,相互打斗的火鸡,美美饱餐佳肴的狮子……真是千姿百态,令人游兴大增。

    第二节触摸卢旺达历史伤痕

    关于历史,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是卢旺达的独立日程却经历了众多的坎坷,为何如此呢?就让我们带领你去回顾一下卢旺达不堪回首的往事。

    1.揭开历史的面纱

    卢旺达人口约600万,居民中胡图人占90%,其余为特瓦人和图西人,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卢旺达语和法语。

    卢旺达是非洲大湖区较早形成的国家,特瓦人是当地原始居民。胡图人大约于2世纪从乍得湖、尼日尔河一带迁移来。

    约在14~15世纪,图西人游牧部落相继迁入,对当地的胡图人农民和特瓦人建立了封建保护制度,鲁甘祖·布温巴在基加利附近布瓦纳坎布韦地区建立了王国。

    16世纪,王国向外扩张,逐步兼并中部地区。19世纪后半叶,国王(姆瓦米)基格里·鲁瓦布吉里基本上统一了卢旺达全境,建立起由军事酋长、土地酋长和牧民酋长组成的地方行政机构,各级酋长的权限和任期均由国王决定,从而实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

    与此同时,图西人统治者对胡图人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封建保护制度,即“布哈克”(指“牛群契约”或“放牧契约”),宣称国王是牛群和土地的唯一所有者,也是最高的保护人,并以此建立起国王对酋长、农牧民的保护关系,使广大胡图人农牧民降到农奴地位。

    1885年欧洲列强的柏林会议,把坦噶尼喀连同卢旺达和布隆迪划为德国势力范围。1889年10月,德国宣布卢旺达为德属东非的“保护地”。德国殖民当局在1891年以后对卢旺达实行间接统治,保留原有的国家机构,由德国总督通过其驻扎官来监管当地的自治。1895年又宣布一切土地均为王土,而殖民当局有权出卖或是出租土地。1899年,德国殖民当局把卢旺达和布隆迪合并,划归德属东非殖民地,改称卢旺达-乌隆迪,实行间接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卢旺达被国际联盟划为委任统治地。1922年7月,卢旺达-乌隆迪被委托给比利时统治。比利时政府把卢旺达并入比属刚果殖民地。此后,德国和比利时派出殖民官员实行间接统治,他们与姆瓦米相互利用,加强姆瓦米的专制。卢旺达各族人民在1911-1912年和1928年掀起大规模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2.卢旺达的独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旺达-乌隆迪又由前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地改为联合国托管地,仍由比利时治理。卢旺达胡图人上层分子对图西贵族长期把持行政和经济部门深为不满,1957年3月,一批胡图人知识分子发表《巴胡图宣言》,提出胡图族应享有平等权利并要求废除图西贵族的特权。1957年6月,卡伊班达创立了政治组织穆胡图社会运动,1959年10月19日改组为胡图解放运动党,即帕梅胡图党。

    1959年11月间,由于民族矛盾加剧,许多地方发生了胡图人农民暴动。比利时殖民者挑起图西人和胡图人农民的激烈冲突,造成严重流血事件,殖民当局以恢复秩序为名进行镇压,大量图西人难民流亡邻国。

    1960年6~7月间,比利时殖民当局实施改革,以乡为单位取代小酋长辖区,举行乡政选举。帕梅胡图党在选举中获胜,取得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1961年1月,比利时殖民当局与卢旺达各主要政党代表就卢旺达的政治前途问题举行一次圆桌会议,比利时当局被迫同意卢旺达-乌隆迪自治。1961年1月28日,卢旺达中部城市吉塔拉马发生政变,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帕梅胡图党控制了临时政府和议会,推翻了图西人君主政体。1962年6月27日,第1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结束对卢旺达-乌隆迪的托管统治,允其独立。卢旺达拒绝联合国关于两国成立联邦的提议,于1962年7月1日单独宣布独立,成立卢旺达共和国,帕梅胡图党为执政党,卡伊班达任总统。

    卢旺达独立后,卡伊班达政府对外实行亲西方政策,对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胡图人与图西人间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1973年7月5日,以哈比亚利马纳少将为首的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卡伊班达政府,成立了第二共和国,哈比亚利马纳自任总统。1975年7月5日,哈比亚利马纳宣布成立全国发展革命运动,并担任主席。1978年12月,卢旺达举行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并选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当选。

    1983年12月,通过大选,哈比亚利马纳连任总统。哈比亚利马纳执政以来,实行各族和睦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使长期对立的两民族间的矛盾得到调解。提出自力更生的口号,强调发展民族经济,重视农业生产,粮食产量有了较快的增长,人民生活不同程度上也得到改善。

    对外实行睦邻友好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同邻国布隆迪、乌干达等的关系。

    3.两位总统同时遇难

    卢旺达地处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国”之称,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胡图族和图西族两个民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99%,其中胡图族人口占85%,图西族人口占14%。早在16世纪,图西族人就在卢旺达建立了封建王国。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德国、比利时等西方殖民势力相继入侵。1890年,卢旺达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比利时占领;“二战”结束以后,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由比利时统治。20世纪60年代以前,仅占人口10%至15%的图西族在卢旺达占据统治地位,88%的政府官员都是图西族人,并拥有绝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卢旺达南部的胡图族农民开始反抗图西族贵族的统治并掌了权,把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人,许多图西族贵族逃到了邻近国家。

    1960年,比利时同意卢旺达“自治”的要求。1962年7月1日,卢旺达宣布独立,卢旺达共和国成立。其间,图西族和胡图族多次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1994年4月6日晚,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思塔里亚米拉在出席了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举行的东非和中非国家首脑会议后,乘专机抵达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机场时遭到火箭袭击,两位总统同时遇难。

    总统遇难后几小时,以胡图族为主的总统卫队同以图西族为主的卢旺达反对派武装在基加利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卢旺达局势骤然恶化。4月7日,1993年7月上台的图西族女总理阿加纳·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在逃往联合国驻卢旺达机构避难后被胡图族士兵绑架杀害,三名政府部长也遇害。9日,爱国阵线武装从卢旺达北部的基地出发,向首都进逼。战争从城市发展到农村,迅速蔓延到全国。爱国阵线武装经过与政府军3个月的较量,7月4日攻占首都基加利和西南部重镇布塔雷,控制了全国2/3的领土。从此,局势急转直下。7月17日攻下临时政府控制的最后一座城市吉塞尼。之后,爱国阵线宣布巴斯德·比齐蒙古为卢旺达总统,并确认福斯坦·图瓦吉拉蒙古为总理,并由卡加梅将军宣布卢旺达“战争已经结束”。4月19日,卢旺达新政府宣誓就职。

    在总统遇难之前,卢旺达刚经历三年内战。1990年10月1日清晨,近2000名流亡在乌干达的卢旺达图西族难民武装,在卢旺达爱国阵线领导人弗雷德·鲁维吉耶马率领下,从乌干达南部进入卢旺达境内,卢国内一些难民也纷纷响应,里应外合,与政府军发生了激烈战斗,从而开始了延续三年之久的内战。

    卢旺达内战爆发后,经坦桑尼亚总统姆维尼协调,卢旺达、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三国总统于1990年12月17日在坦桑尼亚姆万扎举行会晤,达成三点共识,即卢旺达政府和爱国阵线在非洲统一组织主持下进行对话,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负责说服爱国阵线停火,停火后讨论全面解决难民问题。随后,这种“说服”和“对话”进行了两年之久。

    在此期间,交战双方在坦桑尼亚、乌干达、布隆迪、扎伊尔等邻国和非洲统一组织的调解下,曾在扎伊尔的巴多利特、金沙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等地进行过谈判。双方谈谈打打,直至1992年7月10日才在非洲统一组织主持下,在阿鲁沙正式开始和平谈判,陆续达成了关于实行法治、分享权力、整编军队和解决难民问题等议定书。

    尽管双方在谈判过程中讨价还价,甚至谈谈打打,因此协商时间较长,但最后签署的协定及其制定的一系列实施办法比较具体,所以,国际社会对《卢旺达和平协定》的实施曾普遍持乐观态度。联合国安理会相应在1993年10月5日通过第872号决议,决定在卢旺达分期部署“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进行维和行动。11月1日起,开始在卢旺达部署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正当卢旺达和平进程步履艰难地向前推进时,哈比亚利马纳总统的遇难,使该国来之不易的趋于稳定的局面毁于一旦,而且爆发的是一场比三年内战更加残酷的全国性混战。

    卢旺达酿成这样令人痛心的局面,原因错综复杂,可以说是多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大体上有以下这些因素:

    部族矛盾

    卢旺达的居民由三个部族组成。其中胡图族约占85%,图西族约14%,特瓦族1%。特瓦族是当地原始居民,以狩猎为生。胡图人大约于公元2世纪从乍得湖、尼日尔河一带迁移来,主要从事农耕。公元10世纪以后,图西人游牧部落从索马里半岛南部(一说埃及)相继迁入,建立了王国,逐渐统一了全境。图西贵族通过“布哈克”(即“牛群契约”或“放牧契约”)建立了对胡图人农民和特瓦人的封建保护制度,宣称国王是牛群和土地的唯一所有者,也是最高保护人,从而将广大胡图人农牧民降到农奴地位。但在殖民主义入侵以前,图西人和胡图人尚能和平相处。不同部族的人混杂居住,讲同一种语言,信仰同一种宗教,而且异族间经常通婚。

    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胡图族上层分子开始对图西贵族长期把持行政和经济部门不满,要求废除图西贵族的特权,胡图人应享有平等权利。1959年,许多地方还发生胡图人农民暴动。比利时殖民者挑起图西人和胡图人的激烈冲突,造成严重流血事件。殖民当局以恢复秩序为名进行镇压。大量图西人难民流亡邻国。由此埋下了图西人和胡图人之间部族矛盾的祸根。1962年卢旺达独立后,卡伊班达政府(胡图人)对图西族实行报复和排斥政策,使两族间的矛盾十分尖锐。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又先后发生三次部族间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大批图西族难民逃往国外。从此,这两个部族间的矛盾成为卢旺达政局不稳的根源。

    难民问题

    1959年到1973年间,卢旺达发生四次大规模的部族间流血冲突,使大量难民(主要是图西族)逃居邻国。据卢旺达官方估计,流亡在邻国的卢旺达难民有50多万,其中乌干达30万,布隆迪20万,坦桑尼亚5万,扎伊尔1万。

    人口爆炸、土地紧缺

    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材料,有些外国传媒认为卢旺达人口已超过800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超过300人,是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经济发展缓慢

    卢旺达是农业国,工业和第三产业不发达。卢旺达长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人口增长率。

    4.战乱进程:西方各国的垂青

    卢旺达内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以及坦桑尼亚、乌干达等邻国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调解。同时,1994年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向卢旺达派出5500人的维和部队。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6月15日宣布已有8个非洲国家同意派兵去卢旺达维持和平。但都迟迟未能付诸行动。美国采取拖延的态度。非洲国家以西方不给它们提供必要的装备为由而没有派兵。其原因说到底,恐怕是担心像当初美国军队陷入索马里内战那样不能自拔。正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联合国批准了法国派兵去卢旺达的代号为“绿松石行动”的计划。6月23日,法国军队在联合国同意下从扎伊尔进入卢旺达,声称帮助该国早日结束内战。法国为何表现如此“积极”呢?法国总理巴拉迪尔解释说:“政府作出这项决定……是出于它同非洲的古老而活跃的休戚相关的关系。”众所周知,法国在非洲有着特殊的利益。法国历届政府对非政策的核心是一心想维护其在法语非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并扩大其在整个非洲的影响。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卢旺达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处在非洲法语地区和英语地区的结合部。其邻国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是前英国殖民地,而布隆迪和扎伊尔曾是比利时海外帝国的一部分。比利时在扎伊尔、卢旺达和布隆迪的殖民统治崩溃之后,法国便力图加强其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并逐步取代了比利时的位置。特别是从1973年起,历届法国政府都支持和武装哈比亚利马纳政权。

    1990年在拉博勒举行的法非首脑会议上,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将政治民主化作为扩大合作的条件。尽管后来许多法语非洲国家迫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压力,陆续实行了所谓政治民主化,但在当时首脑会议上,非洲国家首脑响应者寥寥,而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即是其中之一。

    虽然卢旺达政府是迫于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的困境而有求于法国,不得已而为之,但这立刻得到法国的回报:法国立即向卢旺达大量提供武器,赠送一架配有机组人员的专机,加紧帮助训练卢旺达军队和胡图族民兵。

    在1990年开始的卢旺达三年内战中,法国的行动也明显倾向于基加利政府。总而言之,法国采取“绿松石行动”有其自己的打算。国际舆论对法国此举颇有微词。为此,法国的言行颇为谨慎。1994年6月22日,即法国部队进入卢旺达之前,巴拉迪尔总理即提出把“不深入腹地采取行动”和法国军队不成为一支“干预部队”作为出兵的条件,明确宣布将法国军队的活动严格限制在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上。7月5日,正在南非访问的法国总统密特朗重申,法国不想介入卢旺达战争。他在开普敦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不打算在卢旺达对任何人采取军事行动。”法军参谋长雅克·兰克萨德也表示,法国在卢旺达的干涉是“中立的”。

    鉴于卢旺达形势的发展(战斗加剧、大量难民、发生新屠杀的危险),法国在卢旺达西南部建立了人道主义安全区,占全国1/5的领土,接纳了100多万难民。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7月5日对法国建立安全区表示支持。但国际舆论对法国此举颇感忧虑,担心法国军队成为一支“干预部队”,引发法军与爱国阵线武装直接交火。

    法国的行动在卢旺达国内两头不落好。政府方面曾要求法国部署部队,阻挡爱国阵线武装前进,遭到拒绝后明显感到失望,指责法国人未能防止他们的失败。爱国阵线对法国一直存有戒心,指责法国人帮助许多滥杀无辜的胡图人。7月16日起,法国士兵数次同试图进入安全区的爱国阵线武装发生冲突。爱国阵线及政府的反对派明确要求法军撤出卢旺达。受命组织卢旺达全国团结政府的福斯坦·图瓦吉拉蒙古7月7日在布鲁塞尔说,法国军队应当在7月底撤离卢旺达领土,并声称他坚决反对法国参与联合国下一阶段的行动。

    有鉴于此,法国总理巴拉迪尔表示,法国军队最晚于7月31日离开卢旺达。尽管联合国和美国一再要求法国暂缓撤军,等待联合国援助团部队接替,但法国仍坚持从7月29日起正式开始撤军,8月21日全部撤完。联合国驻卢援助团指挥的联合国维和部队2000名非洲士兵已开赴“安全区”接替法军。

    美国一贯以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自居,在热点地区到处插手,包打天下。过去它在卢旺达并无特殊利益,但并非没有兴趣。只是在这次卢旺达内战中它的行动跟它以前在索马里的做法大相径庭,显得更加“高明”。

    当卢旺达两派打得难解难分之时,它持观望、拖延的态度,坐山观虎斗。待卢旺达局势渐趋明朗,爱国阵线武装攻占首都并控制了全国2/3以上的领土,宣布将组建民族团结政府,而法国军队在卢旺达的行动难以为继准备撤离之时,美国政府于7月15日宣布断绝与卢旺达胡图族政府的外交关系,关闭卢在华盛顿的大使馆,限定使馆工作人员在5天之内离开美国。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说:“我们正采取适当的外交步骤来结束他们(指卢旺达政府)在华盛顿的代表权,而将让我们有机会与新政府一起工作,希望帮助在那里成立联合政府。”美国此举既向未来的卢旺达爱国阵线政府抛出了绣球,又顺水推舟地挤走和取代了法国。7月19日,五角大楼宣布,正在考虑向卢旺达难民提供78架次飞机的救援物品,并表示愿意帮助扎伊尔扩建临近卢旺达边境的戈马机场,提供空中交通控制设备和车辆,以帮助国际机构开展人道主义援助。美国还愿意考虑帮助卢旺达人重建家园。美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轻而易举地在卢旺达取得了立足点。

    5.新政府任重而道远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卢旺达的4次部族仇杀,使50万难民流亡国外。难民问题成为爆发这次卢旺达内战的直接原因,但这次内战又出现了空前规模的难民潮。从1990年10月开始的3年内战期间,又增加了100万难民。这次从4月初开始的三个多月的战争和大屠杀,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估计,卢旺达有50多万人被杀,爱国阵线估计受害者人数“在50万~100万之间”。有200万难民逃亡国外,其中50万在坦桑尼亚,150万在扎伊尔。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说,在卢旺达境内还有200万人流离失所。这些难民的处境极为困难,由于缺乏食品、饮用水和药品,每天都有上百人死亡。

    以爱国阵线为主的新政府就职后立即呼吁那些因躲避战火而逃到邻国的难民尽快返回家园。比齐蒙古总统说这是“新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但是,对于一个经济落后又饱经战乱创伤的小国来说,要妥善安置这许多难民确非易事。

    爱国阵线一开始就避开了尖锐的部族矛盾,而把解决难民问题置于首位。它组建之初即把“消灭导致产生难民的制度”作为政治纲领。

    其成员除图西族外,也吸收胡图族和特瓦族难民。

    爱国阵线武装攻占首都之后,及时宣布将成立一个民族团结政府,表示保证同胡图族分享权力,旨在使这个国家避免部族报复,不再自相残杀。新政府中,总统、总理和副总理三人均是胡图族人。1994年7月20日,卢旺达新内阁在首都基加利举行的首次会议上,作出的第一项决定是取消注有部族出身的身份证。这是一种民族和解的姿态。

    新政府也注意尽可能缩小打击面。爱国阵线发言人称,由于在屠杀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应该受到审判的胡图族极端分子不超过“300~400人”,但是,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矛盾年深日久,双方积怨很深,因此,要消除隔阂,互相信任,真正实现民族和解对新政府来说任务极为艰巨。

    显而易见,引发内战的上述各种矛盾都不是能轻易解决的。无论是部族矛盾、难民问题,还是人口爆炸、经济发展问题,哪一个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根本解决。在这些矛盾中,经济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其他各种矛盾才有可能逐步缓解。

    第三节卢旺达的政治状况

    卢旺达,非洲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其血腥的宗教残杀让世界人民对此有了更多的认识与关注。

    1.主要政治机构与党派

    2003年10月19日卢旺达政府重新组成,2004年9月、2005年8月和2006年3月三次改组。由总理、18位部长和11位国务秘书组成。

    卢旺达的政党主要实行多党制,大概有17个政党,1994年后仅剩8个。1994年下半年,除爱国阵线外的其他各党基本停止活动。1998年5月,卢政府同意部分开放党禁,要求各党修正在大屠杀期间所犯错误,改革党的领导机构。2003年6月23日,卢国民议会通过政党法,强调团结与平等的原则,反对民族、地区、宗教分裂。规定成立政党须有全国120名创始成员的签名,法官、检察官、军人、警察及治安人员不得加入政党。

    目前,重新登记获政府承认的合法政党有:卢旺达爱国阵线、社会民主党、自由党、中间派民主党、理想民主党、卢旺达人民民主同盟。

    卢旺达爱国阵线

    执政党,其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在乌干达成立的卢旺达全国统一联盟,1987年12月改为现名。成员主要是原流亡乌干达、布隆迪的图西族难民和前哈比亚利马纳政权的胡图族反对派。党员约60万人。

    1994年成为执政党。2002年12月,卢旺达爱国阵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未来行动计划,选举弗朗索瓦·恩加兰贝为卢旺达爱国阵线总书记。2005年12月,卢旺达爱国阵线召开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未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家行政制度改革、促进民主与发展等问题。会议重新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卡加梅和恩加兰贝分别再次当选党主席和总书记。该党在议会中占33席。

    社会民主党

    参政党。1991年7月1日成立,南方知识分子居多。主席万桑·比鲁塔。该党在议会中占7席。

    自由党

    参政党。1991年7月14日成立,以图西人为主。2003年6月8日,该党召开会议选举了新的执行委员会,普罗斯珀·希吉罗任主席。该党在议会中占6席。

    中间派民主党

    1991年6月30日成立。原名基督教民主党,为同1994年大屠杀期间宗教所犯错误划清界限,淡化宗教色彩,1998年改为此名。2003年2月选举产生新的执行委员会,阿尔弗雷德·穆克扎姆富拉当选执委会主席,德罗塞拉·穆戈雷韦尔任总书记。该党在议会中有3个席位。

    卢旺达政府的司法机构主要是由最高司法会议、最高法院(包括法院法庭局、终审法院、行政法院、宪法法院、审计法院)、上诉法院、初审法院、县法院组成。

    最高司法会议由最高法院正、副院长及2名法官、各上诉法院1名法官、各上诉法院辖区内的初审法院和县法院法官各1名组成,负责除最高法院正、副院长外所有法官的任免、升迁等事宜。

    初审法院以上各级法院均设检察院,分为初审法院共和国检察院、上诉法院总检查院和终审法院总检查院三级。

    1994年内战使卢司法体系遭受严重破坏,直至1996年4月2日最高司法会议成立,司法系统全面恢复,法官由政府任命,但名义上独立。为加速审判1994年大屠杀在押犯(已关12.5万人),卢于2002年6月启动“民间传统司法”,现已进入终审阶段。最高法院院长阿洛伊西·基扬扎伊尔,总检察长让·德迪厄·穆克约。

    卢旺达武装力量原称卢旺达国民军,于1995年在原卢旺达爱国阵线武装基础上组建。为实现军队国家化,2002年2月,卢军改称卢旺达国防军。

    目前总兵力约4万人。最高军事机构是国防部,下设军队参谋部。

    此外还有由内政部管辖的国民警察10000人。2002年10月,军队系统进行了大幅改组,总参谋长詹姆士·卡巴雷。2002年国防预算约300亿卢郎,占国家总预算的31.1%。

    2.卢旺达外交政策

    卢旺达独立后,对外主要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重视发展同世界和非洲大国的关系。强调外交的务实性,将争取外援和谋求本国安全作为外交的主要任务。积极参与地区事务,寻求在次地区发挥作用。卢旺达除注重与非洲周边国家合作之外,还积极与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1999年,卢旺达正式加入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科迈萨)。

    2000年11月,卢旺达签署非洲联盟章程。2004年2月,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第9届执行委员会会议和首届非洲互查机制论坛在基加利举行,这是卢旺达独立以来承办的最高规格国际会议。8月和10月,分两批派遣了387名军人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参加非盟维和行动。2005年,卢旺达先后举办大湖地区区域部际委员会首次会议、东南非共同市场第10届首脑会议、第19届部长理事会会议暨第2届商务峰会、大湖地区议会论坛等非洲地区组织会议。1月,卡加梅总统出席在加蓬召开的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首次峰会。卢旺达爱国阵线曾同乌干达政府保持特殊盟友关系。1998年两国联手介入刚果(金)冲突。但自1999年起,两国军队在刚果(金)东部数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后两国总统多次会晤,卢乌矛盾逐渐缓解。2006年5月,卡加梅赴乌出席穆塞维尼总统就职仪式。10月,卢乌外长在基加利出席两国第七次常设混委会会议。

    2007年5月,乌干达负责东非共同体事务的总统府部长和负责难民与人道事务的部长分别访卢。6月,卡加梅总统赴乌首都坎帕拉出席东非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11月,卡加梅总统在出席英联邦共同体商业论坛会议期间同乌总统穆塞维尼举行会晤。2008年3月,卡加梅总统访乌。

    1998年8月,卢旺达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发动叛乱并直接出兵,占据刚果(金)东部大片领土,与刚果(金)政府关系破裂。2002年7月30日,卡加梅总统与刚果(金)总统卡比拉在比勒陀利亚签署和平协议,卢旺达从刚果(金)全部撤军。

    此后,两国总统多次会晤,政府部长实现互访,并签署联合公报,表示将尽快实现关系正常化。2005年2月,卢旺达、刚果(金)在刚果(金)东部城市布卡武启动联合巡逻与核查机制。2006年12月,在卢旺达政府的斡旋下,刚果(金)政府代表与刚果(金)东部非法武装首领恩孔达的代表在基加利举行为期两天的会晤。

    2007年4月,卢旺达、刚果(金)和布隆迪三国外长在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共同宣布,重新启动大湖地区经济共同体。

    2008年8月,刚果(金)政府军与恩孔达所部在刚果(金)东部发生激烈冲突。12月,卢旺达和刚果(金)就共同打击刚果(金)东部非法武装达成协议。

    2009年1月,卢旺达派兵进入刚境内与刚果(金)军展开联合军事行动,卢军逮捕恩孔达;卢旺达反政府武装——解放卢旺达民主力量在刚果(金)境内的主要活动基地被摧毁。卢旺达与南非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两国在能源、畜牧业、电信等领域合作密切。南非企业占据卢旺达25%移动电话市场。自2000年起,两国元首多次互访。2006年8月,南非外长赴卢旺达出席两国第四次经贸混委会,双方签署了有关加强双边合作的协议。10月,卡加梅访问南非,并出席第四届非洲商业论坛。2007年5月,卢旺达参议长比鲁塔访问南非。卢旺达与布隆迪关系良好。2001年11月,卡加梅总统出席布隆迪过渡政府成立仪式。2003年6月,布总统恩达伊泽耶访卢。2005年11月,布总统恩库伦齐扎访卢。2006年3月,布副总统恩杜维马纳访卢。

    2007年3月,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对卢进行工作访问。2008年2月,布参议长鲁菲基里访卢。8月,卡加梅总统访布。

    与中国的关系

    1971年11月12日中卢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

    1978年6月和1983年5月,卢前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两次访华。我国领导人耿飚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荣毅仁、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曾先后访卢。1994年爱国阵线上台执政后,中卢两国关系继续发展。1995年3月和1996年6月,卢副总统兼国防部长卡加梅和总统比齐蒙古先后访华。2001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访卢。11月,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访华。

    2004年7月,卢旺达外交与合作部长夏尔·穆里甘德正式访华。卢首都基加利市与四川省成都市签署两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意向协议。2005年5月,卢爱国阵线总书记恩加兰贝访华。6月,李肇星外长代表崔永乾大使访卢。11月,卢总统特使,参议院外交、合作和安全委员会主席穆尼亚巴吉沙来华出席第三届全球化论坛。同月,卢教育、科学、技术及科研部负责高等教育的国务秘书穆贾瓦马里亚女士来华出席中非教育部长论坛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并与中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卢旺达教育、科学、技术及科研部合作协议》等文件。

    2006年3月,卢国防部长加特森齐访华,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与加特森齐会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会见加特森齐。6月,卢参议长比鲁塔率参、众两院联合代表团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副委员长顾秀莲分别会见代表团。

    7月,卢性别和家庭发展部长瓦莱丽尼拉哈比纳扎率卢妇女代表团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会见卢妇女代表团。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访卢,会见卡加梅总统,与卢爱国阵线总书记恩加兰贝会谈。11月,卡加梅率团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7年5月,卡加梅总统对华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与卡加梅总统会谈,双方就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2008年12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和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大使先后访卢。2009年1月,杨洁篪外长访卢。2008年中卢双边贸易额9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中方出口6500万美元,进口3000万美元。中方主要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和鞋类等,进口钽铌矿。

    与比利时的关系

    卢旺达曾为比利时殖民地,两国在卫生、教育、农业、基建、旅游、人员培训等领域合作密切。卢旺达内战结束后,比利时很快恢复援助,并替卢旺达偿还对世界银行的部分欠债。2004年3月,卡加梅总统访问比利时。4月,比利时首相伏斯达赴卢旺达出席大屠杀10周年纪念活动。5月,卢比混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基加利举行。2006年4月,比国防部长访卢。7月,比发展与合作部长访卢。10月,卢比经贸混委会在卢首都举行,比方宣布从2007年起将对卢援助提高至每年3500万欧元,未来5年共提供1.4亿欧元。11月,卡加梅访比,并出席欧盟与非洲首脑会议。2007年4月和11月,比外长和国防部长分别访卢。

    2008年1月,比发展与合作部长访卢。

    与法国的关系

    1962年与法建交。卢前政权与法国关系密切。1962年~1993年8月,法共向卢提供援助2.8313亿美元,赠款3655万美元,免除卢债务1417万美元。哈比亚利马纳总统曾9次访法,法总统德斯坦和密特朗曾访卢。1990年卢爆发内战,法曾派兵支持卢前政权。1994年6月22日至8月21日,法通过安理会授权在卢实行“绿松石行动”。战后,卢新政府与法关系一度中断。直至1995年5月,法才恢复驻卢使馆。2003年2月21日,卡加梅总统赴巴黎参加第22届法非首脑会议。

    这是卡加梅就任总统以来首次访法。2004年7月,卢法外长在南非举行会晤,就改善双边关系交换意见,两国关系缓和。2005年12月,卢外长穆里甘德出席在马里召开的法非首脑会议,表示卢法关系正在得到逐步改善,双方均有使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意愿。2006年,法国司法部门指控卢军政高官策划暗杀前总统,卢政府宣布与法国断交。2007年8月,法国新任外长库什内致电卡加梅总统,表达了希望法卢关系正常化的意愿。9月,卢、法两国外长在纽约参加第62届联大会议期间举行两国断交后首次外长级会晤。12月,卡加梅总统在出席第二届欧非峰会期间会见了法总统萨科齐。2008年1月,法国外长库什内访卢,就两国关系正常化交换了意见。2008年,卢公布法国参与大屠杀的调查报告,并取消学校法语教学及法语在政府机关的工作语言地位。

    与美国的关系

    1963年,卢美建交。美向卢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和战争难民提供援助,并向卢派出和平队员。卢前政权曾对美以调解卢内部分歧为由干涉卢内政表示强烈反感。1994年卢新政权上台后,美很快与其建立外交关系,向卢难民提供1亿美元援助。1998年3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卢旺达。

    1999年,美两次减免卢债务共660万美元。2001年、2002年和2004年,卡加梅总统三度访美。2005年3月,卡加梅和刚果(金)、乌干达总统赴美对2004年和平协议进行评估。4月和9月,卡加梅两度访美。2006年4月,卡加梅对美进行私人访问。5~6月,卡加梅对美进行正式访问,与布什总统举行会谈。9月,卡加梅赴美出席联合国大会会议,并顺便访美。10月,美贸易副代表访卢,美方决定2007年起把对卢援助提高至1.25亿美元。11月,卢被纳入美“千年挑战账户”援助计划,每年可获5000万美元援助。同月,美政府认定活动于卢刚边境地区的卢反政府武装“解放卢旺达民主力量”对刚果(金)动乱负有责任,冻结其领导人在美财产。2007年3月,卡加梅总统对美国进行私人访问,并出席了在旧金山召开的非洲科技、信息和通讯大会。5月,卡加梅总统访美,并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卢旺达电影晚会。2008年1月,卡加梅总统赴美参加国际家用电器展览会。2月,卡加梅总统赴美出席美国科学进步学院2008年年会。同月,美国总统布什访卢。4月,卡加梅总统赴美参加“全球发展高等教育峰会”。

    同德国的关系

    德国是卢旺达历史上第一个宗主国。卢旺达独立后同联邦德国一直保持密切关系。1977、1984和1990年,卢总统三次访问联邦德国。从1962年起,德开始援助卢旺达。两国混委会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

    1993年前,德向卢提供了5.89亿美元的援助。近10年来,德每两年向卢提供资金8800万马克,其中5000万属财政合作,3800万为技术合作。卢新政权成立后,两国关系继续发展,德成为卢主要援助国。2002年4月,卡加梅总统访德。2005年5月,双方签署德向卢提供845万欧元援助的协议,用于卢基础卫生设施和权力下放等。2007年9月,卢总理马库扎访问德国美因兹市。2008年2月,德国总统克勒访卢。4月,卡加梅总统正式访德。11月,因持外交护照的卢高官在德国被捕,两国关系恶化,双方相互召回驻对方国家大使。

    3.宗教屠杀——卢旺达惨痛的血案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两位总统都罹难。有传闻,击落客机的人便是图西族游击队。1994年4月6日,就在总统座机到达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的时候,遭遇到了突然袭击。胡图族的总统飞机被击落,胡图族人马上把这一事件的元凶归结为图西族人,胡图族激进派通过他们控制的政治权力和他们所领导的民兵组织,立即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大规模的血腥屠杀。

    飞机被击落不到20小时,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图西族女总理和3名部长。在其后的100天内,胡图族的民兵、部队和平民用最原始的武器杀害了无数曾经比邻而居的图西族人,大约100万人惨死在枪支、弯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

    4月7日上午,整个卢旺达突然形成了两大民族之间的暴力性对抗。

    最早开始的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军事力量的对抗。这两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军队,都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最早开始的是军队、军事力量之间的对抗。

    屠杀从基加利开始,扩散到全国每个角落。从4月6日到7月初的100天,约有100万人被屠杀,其中大部分是图西人。另外,还有200万人流离失所。7月,卢旺达爱国阵线与邻国乌干达的军队反攻进入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击败了胡图人政府。200万胡图人,其中一些参与了屠杀,由于害怕遭到图西人报复,逃到邻国布隆迪、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数千人由于霍乱和痢疾死于难民营。

    第四节卢旺达经济发展策略

    对于卢旺达落后的经济,其政府采取了何种政策给予支持呢?他们又是怎样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始修建经济的复兴之路呢?

    1.工业——加速产业化进程

    卢旺达工业基础薄弱,无重工业和现代化工业。1994年大屠杀内战中,近一半的工业受摧毁。

    2002年卢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3%。有各类工业企业220余家,除咖啡、茶叶等农畜产品加工厂外,还有卷烟、饮料、火柴、造纸、肥皂、电池、水泥厂等。绝大部分工业品依赖进口。卡吕吕马锡冶炼厂是非洲最大锡厂之一。

    1994年内战摧毁了卢旺达80%的电力生产能力,使卢工业遭受巨大损失。2000年后,卢旺达继续实行新工业政策,加速私有化进程,加强税改,采取投资一站式管理,简化手续,促进投资,工业产值恢复较快。

    卢旺达的制造业规模小,不发达,主要利用当地的产品生产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糖、肥皂、陨铁板、香烟、纺织品、水泥、油漆、皮革。

    1999年制造类企业不到50个:农工业(19个)、印刷造纸业(5个)、化学(13个)、建筑材料(4个)和金属制造(5个)。1999年建筑和公共工程的产值414亿卢郎,是前几年产值180亿卢郎的两倍还多,主要是建设和维修住房以及道路的更新,2000年这个产业增长了大约13%,2002年增长15%。采矿业的规模很小,主要的矿产是:锡、钽、钨和金。近年来,制造业以19%的年增长速度得以恢复。饮料和水泥(中国对外建材公司代管的水泥厂)生产已超过战前的水平。增长较快的手工制造业主要有制砖、土陶器等。恢复较快的行业主要是与战后恢复重建有密切联系的行业。目前,主要生产厂家有啤酒厂、水泥厂、电池厂、肥皂厂、制砖厂、制糖厂、卷烟厂、纺织厂及家具厂等。

    采矿业占GDP的0.1%,其主要矿产有锡石、钨、钽铌矿等,总体来说,矿产资源匮乏。卢境内大小型厂矿企业有200家左右。比较大的厂矿有中国援建的卢旺达水泥厂、比利时建的啤酒厂。

    2.政策助推卢旺达经济

    卢旺达地处东非高原,紧邻赤道,咖啡生长所需的条件——阳光、雨水、海拔、土壤和谐并存。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卢旺达种植的阿拉比卡咖啡就以其独特的水果甜味和浓郁的青草芳香享誉世界。咖啡专家这样评价卢旺达咖啡:“它有着可口的柑橘甜香,深邃的巧克力色。我们终于发现了一种能将整个非洲神韵捕捉并浓缩在杯中的咖啡。”近年来,卢旺达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动咖啡生产,在各地建立咖啡生产合作社,给予农户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植,使咖啡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卢旺达咖啡出口创汇3900万美元。全球最大的咖啡饮品零售企业星巴克公司也来卢旺达进货,而美国着名零售企业好市多有一年订购了整整35个集装箱咖啡。卢旺达的咖啡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在一个卢旺达咖啡的商标上,一只咖啡色的鸽子从咖啡杯里飞起,映衬着“希望之杯”这样一排文字。确实,咖啡寄托着卢旺达人民的希望。

    卢旺达政府日前就矿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促进国内外投资者开发该国矿业,并希望在未来5年内矿石出口收入达到2亿至2.5亿美元。卢旺达出台的政策、法规将允许投资者长期租借矿山。同时,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卢旺达国家地质矿产局,负责向投资者提供各类矿产信息。卢旺达自然资源部部长樊尚·卡雷加说,外来投资促进了卢旺达的矿业发展,政府将全力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近年来,卢旺达矿产业发展迅速。主要的矿石出口种类为锡矿石、钽矿石、钨锰铁矿石以及金矿石。矿石出口收入有望从2006年的4600万美元提高到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5万个。矿产业已成为卢旺达GDP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卢旺达的矿业生产取得巨大的发展,但是投资者认为卢旺达的矿业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的矿山具有开发潜力。截至目前,卢旺达共有158个勘探和开采许可。卢旺达已与来自南非、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国的9家国际矿业公司签订了开采协议。卢旺达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锡储量约9万吨,钽铌储藏量预计为3000万吨。尼亚卡班钨矿是非洲最大的钨矿之一。

    据卢旺达国家银行统计,卢旺达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6%,高于2006年0.5个百分点。统计数据表明,拉动卢旺达经济增长的两大行业分别是工业和建筑业,前者从2006年增长8.5%增至2007年的12.5%,后者从5.2%增至15.2%。另一拉动经济增长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卢郎兑美元的升值。卢郎的坚挺靠的是外币流入增多,主要来自捐助方的预算支持、双边合作发展项目的大量上马及个人外汇涌入。

    3.农业投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卢旺达农牧业生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从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91%。全国可耕地面积约185万公顷,已耕地面积120万公顷。

    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茶叶、棉花、除虫菊、金鸡纳等,大部分供出口。50%以上的农民自己拥有小于1公顷的土地,其余农民,尤其是战后归来的难民耕种国有土地,向国家纳税。土地的过度耕作造成近几年来收成日益下降。1994年内战造成200万人沦为难民,逃亡他乡,致使农田荒芜,农牧业生产遭到破坏。2000年,政府采取新农业政策,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畜牧业发展,目前农业总产值已超过战前水平。

    卢旺达有91%的人口从事农业,农业产值占GDP的40%。该产业主要有粮食作物(84%)、家畜(10%),其中的出口作物目前只有2%。主要的农作物有香蕉(62%)、甘薯(18%)、木薯(7%)、马铃薯(4%)、蚕豆和豇豆(3%)、高粱(2%)、水果和其他蔬菜(2%)。林业已经恢复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大部分(95%)被用做薪材。淡水鱼产品每年将近3000吨。

    家畜类目前主要有73.2万头牛、17.7万头猪、27万头绵羊和75万头山羊。可产肉2.9万吨、牛奶10.2万吨和兽皮2000吨。出口作物主要有咖啡和茶叶。受1994年大屠杀的影响,咖啡的产量开始下降。政府在2004年的预算中加大了对出口作物的投资。此外,卢旺达政府打算发展非传统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鲜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