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炼完美人格-苦难磨炼一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只有在苦难这所学校里经受锻炼后,人们才会获得实际有用的人生经验。箴言和教导虽然有道理,但也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只有在生活中面对严酷的事实,人们才能学会书本或学校教育中没有教给的知识。

    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只有这样,才能行得正,走得稳。藏而不露的美德体现不出价值,同样,退隐山林的人让人质疑他们懦弱、放纵。真正勇敢的人,能坦然面对一切,履行职责,承担责任,全力奉献。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增长智慧,也才能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懂得遵纪守法,学会容忍、勤勉。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痛苦和形形色色的诱惑,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并在磨炼中学到行之有效的知识。如果想让自己融入到社会生活,必须真正认识自己,而这必须经过与他人的交流、接触、联系才能办到。否则,人们就会封闭自己,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从而迷失本性,甚至成为孤家寡人。

    斯威夫特曾经说过:“能够真正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人一定不是坏人,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也很难是个人格高尚的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容易去衡量他人而不是自己。

    因此,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得有自知之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明确的个人信念,拥有坚定的立场。弗雷德里克·伯瑟斯曾对一位年轻朋友说:“你现在只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当你明白你不能做什么的时候,你才能有所成就。”

    虚心的人善于向别人请教,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自以为是的人不肯学习他人的优点,当然也很难有所作为,甚至连生活中的小事都无法解决。我们应该广开言路,勤学好问,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大部分生活常识能够在平常的生活经历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并不需要极强的能力、耐心与谨慎。黑兹利特认为,那些精明的生意人和老道、世故的人通常是比较明智的,他们看问题往往都是从自己亲眼所见出发,而不是平白无故地想当然。

    一般情况下,女性的直觉要比男性敏锐得多。她们有强烈的同情心,感情丰富多变,直觉迅速敏锐。虽然有时欠缺理性的思考,但她们的温和圆滑却在很多时候能驾驭桀骜不驯之人。

    人生就像一个学校,人们都是这所大学校中的学生。也许人们不习惯经历这位“老师”的教训和教导,尤其是当这些经验教训是痛苦、悲伤、诱惑和困难时。但是,谁也无法逃避,必须接受考验和磨炼,从考验和磨炼中,我们能够获得经验和教训,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在经验这所大学校里,学生们到底能学到什么呢?他们的智慧、勇敢和自我控制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呢?毫无疑问,人们历经苦难磨炼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经验丰富的人更懂得珍惜时间和生命。马沙林枢机主教说过一句名言:“时间和我共存亡。”人们说,时间给我们带来美,让受伤的心得到安慰。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是经验的养料,是智慧的沃土。对于青年人来说,它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仇敌,对老年人来说,时间是他们的安慰。能否拥有充实、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和把握时间。

    乔治·赫伯特说:“时间,碾碎了青年人的梦想。”在年轻人的眼中,生活是如此的光辉灿烂!世界充满着新奇和快乐!但是,时间会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也有悲伤。当然,人生不会总是充满不幸和失败,拥有坚定信念和纯洁心灵的人,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这些人会坦然地面对痛苦和重担,傲然挺立,绝不会被击垮!

    人生需要青春的活力和激情,但岁月却会不断地冷却、磨炼人们的青春激情,让它成长为一种平和、克制的心境。在正确的引导下,它就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激情洋溢的人,通常充满活力,公正无私;而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人,通常都是偏狭的人,他们的生活中充满铜臭味,没有生机勃勃的春天。青年时代如同生命的春天,若失去了炎热的青春激情,就很难去尝试一些事情,更不可能成功。青春的激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坚定人们的信心和决心,引导人们走出困惑乏味,并帮助人们养成承担义务、恪守职责的美德。

    亨利·劳伦斯先生说:“人们如果能正视现实,就会宽容地对待苦难和挫折……并从浪漫的气质和青春的激情中获得前进的动力。”亨利先生还说,要勤勉地培养和积极地引导青年们火热的激情,最好是将浪漫气质和现实气质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因为前者会让人们充满希望,看到黎明的曙光,引导他们走向辉煌的前程,后者则让他们获得切实可行的途径。

    约瑟夫·兰开斯特个性鲜明,14岁时,他在阅读了《奴隶贸易中的克拉克森》一书后,下定决心到西印度群岛去教那些贫困的黑人阅读《圣经》。于是,他真的揣着《圣经》和《天路历程》离家出走了,兜里仅有几先令。成功地来到了西印度群岛后,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展他的工作。他的父母心急如焚,得知了他的行踪就马上把他带回了家。但是,他火热的激情并没有受到影响。相反,从那时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慈善事业,为那些赤贫的人们提供教育。20岁时,约瑟夫·兰开斯特开办了第一所学校,专门招收贫困家庭的孩子。很快,这些孩子就挤满了他的学校,他不得不又连续租了许多房子,最后,在兰开斯特出现了一座特殊的建筑,建筑外面写着标语:“只要你让孩子到这里来,就可以在这儿接受免费教育;如果你想要付费,当然也可以。”约瑟夫·兰开斯特可以称得上是我们国民教育体制的先驱。

    在成就大业时,热情会赋予我们力量。失去热情,我们就可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屈服。如果把非凡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火热的激情相结合,互相鼓舞,互相促进,他就会无所畏惧,无坚不摧,从容面对任何危险和困难,坚强地战斗到底。哥伦布就是一个例子。他非常勇敢而且满怀激情。他坚信世界上仍有未被发现的新大陆,于是,他勇敢地付诸行动,扬帆到陌生海域去探险。一度,周围的人陷入绝望,威胁说要把他扔进大海,但他仍然信心百倍,坚持已见,最终梦想变成现实,他真的发现了新大陆。

    真正的勇士是不可战胜的!为了胜利,他会任劳任怨,百折不挠,不惜一切代价。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别人的成功,只羡慕成功者的喜悦,却不会去想这成功背后的辛劳、痛苦与危险。当勒菲弗元帅的朋友称赞他的财产和好运时,元帅说:“你羡慕我吗?你可以用更简单的办法得到这些财富。你站到院子外,我持枪到30步外,向你打20枪,如果你没有被我打死,那我所有的财产都归你,怎么样?你愿意吗?很好,请你记住,我是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的危险走过来,才拥有了你现在所看到的成功。我至少在更近的距离内被敌人射杀过1000次以上。”

    伟人们无一例外都经历过苦难的磨炼,历经千辛万苦才获得了成功。苦难锤炼和磨砺了人们的人格,赋予人们行动的勇气和动力。日食衬托彗星,同样,时势也能造就英雄。在某种情形下,剧烈突然的苦难可以成就天才。而耽于享乐的人们,很可能会丢失高尚的品行,逐渐走向堕落。

    苦难会激励人们的斗志,使人艰苦奋斗、奋发向上,散漫、慵懒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因为,胜利的背后少不了艰难困苦,有了困难,就能激发斗志,学会自我控制。没有痛苦不幸,就不会有忍耐和顺从。所以,艰难、困苦和不幸往往孕育了力量、纪律和美德。

    在与贫困斗争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成长,变得坚强。卡莱尔说:“那些躲在家里养尊处优、没有壮志、沉睡不醒的人,只知道逃避现实的争斗,沉湎于自己编织的美梦中,他们永远不可能同勇敢地与贫困和艰辛作斗争的人相提并论,只有勇敢地与贫困抗争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学者们常把物质上的贫困与精神食粮的匮乏进行比较,其实,物质上的富裕会更容易让人心情沉重。里克特说:“我热烈地欢迎贫困!请你们不要姗姗来迟。”贺拉斯说,贫困激发了他做诗的欲望,让他学会了创作,让他结识了瓦纳斯、维吉尔和马西隆。麦克雷说:“挫折会激发人的力量。虽然我跟维吉尔一样,贫困潦倒地生活了好多年,但我并不觉得自己贫穷。”

    对于西班牙人来说,他们应该为塞万提斯遭遇的贫困而感到庆幸。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塞万提斯也许创作不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当托莱多地区的大主教去拜访驻马德里的法国大使时,法国使馆的绅士们都说,他们十分钦佩《堂吉诃德》的作者,并希望结识他。他们得到的答复是,塞万提斯正在西班牙服役,十分辛苦,而且年龄已大,又非常贫穷,可能无法回来和大家见面。“啊?”法国绅士吃惊地说:“塞万提斯先生居然处境这么悲惨呀?难道《堂吉诃德》没有带给他财富吗,他为什么不以此为生呢?”大主教回答说:“上帝不答应!是贫困,激发了他写作的灵感;而且他的贫困能给全世界带来富裕!”

    逆境与贫困造就了人们的坚强毅力和美好人格,唤醒了人们沉睡的激情和活力。伯克这样评价自己:“困难、挫折不能让我屈服,顺境、富裕也不可能使我变质。”在危急关头,人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发挥自己的人格和力量,在与困难的搏斗中,得到前进的动力。

    一个人不可能长盛不衰,因为胜利是建立在多次失败的基础上的。失败,使聪明人能够更清醒、更科学地认识自己,从而变得更聪明、更理智。在失败中,我们可以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外交家会告诉你说,挫折、失败、阻挠和围攻才让他学会了外交艺术。失败给人的启迪是任何格言、建议和榜样都无法比拟的。失败让人懂得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在外交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勇气在,失败就会给他们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塔尔马是个出色的演员,但第一次登台演出时,他是在观众的嘘声中走下台的。拉科达尔是现代最伟大的演讲家之一,他也是在无数次失败之后才获得了成功。蒙塔雷伯曾描述了拉科达尔在圣·罗奇教堂的第一次演讲,他说:“他这次演讲彻底失败了。”人们走出教堂时纷纷说:“就算他是个天才,他也不可能成为演说家。”但是,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以及无数次失败后,他终于功成名就。距他的首次公开露面失败后仅两年的时间,他便开始在巴黎圣母院向听众演说了。而自波苏哀和马西隆时代之后,是极少有法国的演说家在巴黎圣母院演说的,但是拉科达尔却做到了。

    詹姆斯·格雷汉姆先生和迪士雷利先生也是在别人的嘲笑声中走向成功的。他们遭受挫折后,没有气馁,而是勤奋训练,不懈地努力,在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演说家。其实,詹姆斯·格雷汉姆先生曾经一度绝望,要放弃他的公开演说。他对好友弗朗西斯·巴林说:“我想方设法提高即兴演讲水平,但是,我始终不能做到从容自如地演讲。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我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地演说,更别提成为成功的演说家了。”但是,经过勤奋努力,格雷汉姆也像迪士雷利一样,最终成了极具影响力的演讲大师。

    有远见的人,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后,能够另寻出路,很快把精力放在其他领域中。普里多在竞选德文郡马格伯罗教区执事失败后,把精力放在了学习上,最终成为伍斯特地区的主教。布瓦洛律师第一次为被告辩护时,遭到了人们的嘲笑。后来,他又尝试做教士,但也以失败告终。可他并不灰心,开始努力从事诗词方面的创作,终于取得了成功。

    考珀也是如此,因为胆怯和腼腆,他在第一宗案件的辩护中遭到了失败。但是在英格兰的诗歌艺术方面,他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边沁曾做过律师,没有成功,就离开了律师岗位,为后人创作了一部立法程序的大作。戈德史密斯在报考外科医生失败后,创作出了《无人居住的村庄》和《韦克菲尔德教区的牧师》。艾迪生没有获得演说的成功,却成功地创作了《罗·德·科弗利先生》,同时,他在《观察家》杂志上发表过许多著名论文。

    很多伟人的一生,都在坚持不懈地与困难和失败进行顽强的斗争。但丁就是在穷困潦倒,而且是被放逐的期间,创作出了最伟大的作品。反对他的地方集团排斥他、驱逐他,并将他的住宅洗劫一空。后来,在缺席的情况下,他被判处火刑。朋友劝他请求宽恕和赦免,那样就可以返回佛罗伦萨,他却回答说:“不,我不可能这样做。我绝不会用这办法回到故乡。如果你,或者任何人,能帮我找到一条不损坏和玷污我名誉的途径,我都会高高兴兴地马上返回故乡。否则,我宁可不回佛罗伦萨。”然而,但丁的敌人不肯放过他,在遭受了20年的流放生涯后,他最终客死他乡。即便这样,他的敌人仍不肯罢休,罗马教皇拉盖特下令在波伦亚当众焚毁了他的著作《论君主政体》。

    同样,卡蒙斯也是在流放期间创作出了伟大的诗篇。厌倦了圣塔伦地区与世隔绝的落后生活,卡蒙斯参加了反对穆尔斯的远征险,他神通无比,闻名于世。在海战中,他勇敢地冲上敌舰,一只眼睛被敌人打瞎。在印度东部的果阿,他亲眼目睹了葡萄牙人的种种暴行,盛怒之下,他到总督府规劝总督出面制止这种暴行。为此,他被强行流放到遥远的中国。

    在一次航行中,他们遭遇了暴风雨的袭击,九死一生。不过,幸运的是他的手稿《鲁西亚德》完好无损。他的一生总是被迫害和苦难包围。他在澳门遭到监禁,后来虽然逃到了里斯本,但却身无分文、囊空如洗。回到里斯本不久,他出版了《鲁西亚德》一书,名声大噪,却没有带来一文钱。要不是忠心耿耿的印度老奴安东尼奥为他乞讨,他甚至会饿死街头。最后,他因疾病和苦难,在一所公共救济院逝世。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一段铭文:“睡在这里的是路易斯·德·卡蒙斯,他是同时代中最杰出的诗人,生前他十分贫困,生活处境恶劣,去世时,他仍然悲惨和不幸。”

    米开朗其罗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也没能逃脱冷酷无情的粗俗的贵族、教士、卑鄙小人的迫害打击。塔索也曾经不断遭人迫害和诽谤,他在疯人院里呆了7年,成了意大利的流浪汉。在临死前,他写道:“我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那些把我拖入乞丐坟墓的忘恩负义的人不值得我提。”当然,公正的时间是不会放过那些迫害者的,他们最终都名誉扫地,得到了报应。而被迫害者最终能得到平反,拥有伟大的声誉。

    为了追寻科学和真理,人们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些殉道者虽然历经苦难,但却开辟了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布鲁诺、伽利略就是最生动的例子。他们的观点被愚昧的人们说成是异端邪说,俩人为此而献出了生命。实际上,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的天才并没能把他们从敌人的愤怒中拯救出来。

    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贝利(他曾担任巴黎市长)和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两人一起在第一次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了断头台。被国民议会判处死刑后,拉瓦锡请求宽限几天,来验证一下在监禁期间所做的一些试验结果,却遭到了法庭的拒绝,被立即执行死刑,一个法官还声称“共和国不需要学者”。无独有偶,现代化学之父普里斯特利博士,他在英国的房屋被烧毁,图书馆被砸烂,在“不要学者”的叫嚣声中,他无奈地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最后客死异国他乡。

    那些最伟大的发现往往是在迫害、困境和苦难中完成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那些因他而拥有了财富的人们,却在不断地迫害、诽谤和掠夺他。马戈·帕克发现了非洲河,但还没有来得及描述它,就淹死在这条河中了。富兰克林刚刚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西北通道问题,就葬身冰海。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痛心和伤感。

    弗兰德斯是位海洋探险家,他在法国的一个小岛上被监禁了6年,历经磨难。1801年,他乘坐“探索号”轮船从英国出发,进行发现和考察。英国政府给他提供了一本法国护照,要求所有法国管理人员(当时英国和法国正在交战),为了神圣的科学,保护和帮助他。在航海过程中,他考察了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还有万迪蒙斯岛及其附近岛屿。但就在此时,人们发现“探索号”轮船开始漏水,并且船身腐朽,不能再使用了。这位探险家只好以旅客的身份,搭乘“海豚号”轮船回到英国,准备把3年来辛勤努力的劳动成果交给海军部。不幸的是,在回国途中,“海豚号”在南部海域触礁,弗兰德斯和一些海员登上一只小木船,最终安全地到达了陆地。在那里,他找到了名叫“坎伯兰”的小双桅纵帆船,又返回出事地点去营救其他船员。途中,小帆船的一块木板被破坏,他们不得不向法国的一个小岛靠拢,他和船员都成了法国的囚徒,被扔进了监狱。

    更为可怕的是,弗兰德斯在监禁生活中认识了法国海洋探险家布丰,布丰把弗兰德斯的成果窃为已有,并启程去欧洲,向世界宣布布弗兰德斯的发现的价值,最后发表了法国地区新的图文集,其中包括弗兰德斯所发现的地方。在经过长达6年的关押之后,弗兰德斯终于获得了自由,尽管身体状况很差,他仍然坚持修订地图,而且写出了说明文字。他的著作出版的当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具有非凡勇气的人,常常会把自己孤立起来,以此来激励自己完成重要工作的决心和毅力。也许有的人,只有孤立状态时,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与自己的心灵相通。但是,能否在孤立状态中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个人的性情、他所接受的训练和磨难。在孤立的状况下,优秀高尚的人,心灵会更加纯洁无暇,心胸狭隘的人,则会更加冷酷狭隘。孤立状态既可以成为崇高精神的守护神,也会给气量狭小的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折磨。

    波伊休在监狱中完成了《哲学的安慰》,格老秀斯也在狱中写出了圣经批判方面的杰作《评圣徒马太》。布坎南在葡萄牙修道院的单人牢房时,曾谱出了动人心弦的《赞美诗片断》。意大利修道士康帕内拉在那不勒斯的地牢里度过了27年,创作了《太阳城》,此书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罗利在塔楼里度过了13年,写出了《世界历史》的前5本。路德在瓦特城堡监狱时,翻译了《圣经》,还写出了在德国广为流传的战略策略。

    约翰·班扬一直呆在贝德福德监狱长达12年,只是偶尔有与别人会面的机会,因此他只能通过冥思苦想来发泄自己的激情,创作了《天路历程》。在狱中,他还创作了《天恩无处不在》和《圣战》。重新获得自由后,他的写作生涯却结束了。麦考莱称他之所以能写出最优秀的寓言作品,大概也要归功于他漫长的监狱生活吧。班扬生活的时代,任何一个政党都竭尽所能地把反对他们的人送进监狱。班扬是在查尔斯二世时期入狱的,而在此之前的查尔斯一世统治时期,监狱里更是人满为患。如翰·艾略特勋爵、汉登登、普林等等。埃利奥特在伦敦塔中受到严格监控的情况下,完成了巨著《人类的君主政体》。诗人乔治·威瑟尔在查尔斯一世时入狱,被关在马夏尔西监狱,在这里,他创作了著名的《对国王的讽刺》。

    在共和政体时期,监狱里也关押了一些囚犯。忠诚的威廉·达文兰德勋爵被关押在考斯城堡,他在狱中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龚迪伯特》。据说,是性格爽朗的弥尔顿挽救了他的性命。后来,达文兰德也曾挽救了弥尔顿的性命。

    查尔斯二世关押了威瑟尔和班扬,巴克斯特、哈灵顿(《奥辛纳》一书的作者)、潘恩及其他许多人。这些人在狱中也都有了自己的创作。巴克斯特在高等法院的监狱里,完成了名著《生活与时代》的部分手稿。潘恩被关押在伦敦塔时期,创作了《没有荆棘就没有王冠》。马修·普赖尔在女王安娜统治时期,被监禁了两年,期间,他创作了《阿尔玛,或者灵魂的进步》。

    从这以后,虽然还有一些杰出的政治犯,但人数逐渐减少。最著名的要数笛福,他曾被戴上枷锁示众3次,他在狱中创作了《鲁宾逊漂流记》,《被颈手枷者的赞美诗》。他还在狱中倡导创办了杂志《观察》,为杂志这一行业开辟了道路,之后,《闲谈》、《向导》和《探索》等等相继开办。斯莫利特在狱中创作了《兰斯洛特·格列威斯勋爵》。最近的英国狱中作家有,詹姆斯·蒙哥马利,他被关押在约克城堡时,创作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另一位是立宪主义者托马斯·库珀,他在斯达福德监狱创作了《自然者的炼狱》。

    最近,在意大利涌现出的最优秀的狱中作家是西尔维尔·皮立科。他在奥地利监狱中度过了10年,创作了风趣幽默的《回忆录》,此书展示了他出色的洞察力。匈牙利文学的复兴者卡钦斯基,在地牢中度过了7年,期间,他写出了《狱中日记》,并翻译了斯特恩的《艰难的历程》。

    以上提到的这些人,都是被法律制裁的,从这一点来看,他们无疑是失败者,但实际上,他们没有真正的失败。从表面上看,他们虽然在生活中完全失败,生活悲惨不幸,但比起那些碌碌无为的庸人,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因为他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是否马上获得了成功,殉道者虽然遭受了太多的苦难,但如果他们的牺牲能换来更光辉灿烂的价值,那么他也就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卡利斯伯爵关于教皇的讲演》中有一段话说:天堂是尘世中失败者的天堂。也就是说,表面上失败不一定是真正的失败。正因为有了前人的牺牲,后人才会加快胜利的步伐。站在历史前沿的伟大人物,舍生忘死,为后人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对他们,要怀有崇拜之情,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追求的真理和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们看似失败,其实已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优秀人物的生活是人们的榜样,伟大人物的牺牲同样会给后人做出榜样。伟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活着的人的行动中继续生存和成长,经久不衰。伟人们的生命结束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因此,真正使人受益的是磨难和困难,而不是舒适和安逸。逆境能考验一个人的人格。香草只有被捣碎才能散发出醉人的芳香,人只有通过苦难的磨炼才能塑造出优秀的人格。磨难揭露人们的本来面目,揭示人内心深处的美德。有的人虽然看上去相貌平平,胸无大志,但如果把他们放入困境中,让他们去承担责任时,我们就会发现,原本顺从和放纵的个性,会变得勇敢、坚强、富有活力,而且自我克制。

    幸福与不幸紧密相连,能否把苦难转化成幸福,关键在于人们能否从苦难中吸取经验教训。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幸福。舒适和安逸会消磨人的壮志,让人沉迷;困境和失败,会激发人的壮志,产生更好的作用。汉弗莱·戴维爵士曾经说过:“在个人生活中,过于舒适和顺利很可能会损坏人的品行和道德,甚至让人堕落,最终陷入苦难。”

    经历失败后,人们会改善自己的性情,强化自己的意志。约翰·班扬曾说:“如果失败是合理的,人们会希望有更大的苦难,因为更多的幸福会接踵而来。”

    苦难和快乐都是神的恩赐,但是,苦难更能磨炼人的人格,美化人们的心灵,让人学会耐心和宽容,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荷尔普斯先生说:“人类最深邃和最高尚的思想从何而来呢?不是学识和才华,不是商业活动,更不是感情冲动,而是苦难。所以,世界上才有这么多苦难。善良是传播苦难的使者,给人类带来了恩惠。”

    德克怀着勇敢和虔诚写下了这些话:“人类中最优秀的人,必定是曾经遭受过苦难的人,他们温顺、柔和、耐心、谦逊而又平静,这种人才称得上真正的绅士。”黑兹利特在谈到这几行诗时说:“每一个有良心、有人性、有才华、达观的人,都应牢记这句话。”

    上帝事先设好了苦难,来磨炼和产生人类的高尚品行。幸福是人生的最终追求,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悲伤必不可少。因此,基督的生活是这样的:“历尽磨难而不死;看似一无所有,其实却无所不有。”

    苦难虽然让人痛苦,但它的邻居就是幸福。苦难是一种不幸,但又是一种磨炼,它唤醒了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我们可以说,痛苦和悲伤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它们才能充分培养人的个性,使人的才能得到发展。雪莱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是苦难让不幸的人成为诗人,他们用诗歌告诉别人苦难的意义。”

    悲伤会让人学会冷静地对待生活。大仲马问拉布尔:“是什么使你成为一位诗人?”拉布尔回答说:“是苦难!”妻子的去世,孩子的夭折,让拉布尔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他孤寂难耐,只能到诗歌中寻求解脱。加斯克尔夫人也是在经历了巨大的家庭苦难后,才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最近,一位作家说:“人的娱乐消遣,大都在亲人故去之后,此时他的生活极度空虚和寂寞。为增加朋友,扩大交往,于是,他开始创作。”

    几乎任何人的最辉煌、最有意义的事业都离不开苦难的磨炼。面对苦难,他们总是凭着强烈的使命感,从苦难中解脱,这些压倒了他个人的悲伤。达尔文博士对一个朋友说:“如果我的身体强壮如牛,可能我就做不出今天这样的成绩了。”多纳博士谈到自己的疾病时也说:“大家都知道,我常常发烧,所以我好像时刻站在天堂的门口,疾病让我孤寂、封闭,我要为此时时祈祷。”

    席勒在经受了近乎残酷的肉体折磨后,创作出了伟大的悲剧。亨德尔中风瘫痪、接近死亡的一刻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时刻。他们都在与病魔和痛苦奋勇搏斗的过程中,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从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莫扎特是在债务压身、病入膏肓的情况下,创作出了伟大的歌剧《安魂曲》。贝多芬最优秀的乐章,也是在他几乎耳聋、极度悲伤时诞生的。

    舒伯特的一生短暂而辉煌,32岁时,他就离开了人世,全部财富只有几本手稿和一些衣服及63个银币。胡德那些快乐的作品其实都来源于痛苦的心灵。他说:“找不到能和欢乐一致的琴弦,有的只是那些令人感伤的旋律。”沃拉斯顿忍受苦难的事例更为突出。他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还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口述记录下了他的发现,使得对人类有益的知识得以保存下来。

    苦难中往往蕴藏了幸福。一位波斯圣哲说过:“黑暗并不可怕,它或许就蕴藏着生命之水的源头。”苦难虽然令人痛苦,但却能给人带来好处。在苦难中,我们学会承受,学会忍耐,变得坚强,磨炼出最高尚的人格。人格因经历了苦难而完美。富有耐心而又善于思考的灵魂,会从痛苦和悲伤中吸取经验和智慧,这比在幸福欢乐中产生的智慧要深刻丰富得多。

    杰勒米·泰勒说:“我们要明白,悲惨和痛苦就是培养美德最好的学校。在这里,人们神智清醒,谨慎从事;在这里,人们丢弃了轻浮的举止,纠正了骄傲和自满。上帝仁慈而又公正地主宰着世界,假如上帝不想让苦难成为幸福、美德、智慧、耐心的磨炼所,他就不会去经受那么多的苦难,更不会让苦难降临到世界,尤其是降临到那些品行最为高尚、意志最为坚强的人身上。”

    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莫过于没有经受过任何苦难和不幸的人。上帝不会赐予他高尚的人格,也不会赐予他超强的能力和过人的素质,因为任何美德的形成都要付出代价。总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就无法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小小的成功都能带来巨大的、真正的欢乐。人们认为歌德是最幸运的了,他身体健康,拥有荣誉、权势、地位和财富,但是,他自己却说,他真正感到舒畅快乐的日子加在一起还不到5个星期。

    如果生活中每天都是晴空丽日,从不变化,如果天天只有幸福而没有烦恼忧愁,这是人的生活吗?幸福就像是一团解不开的麻,有悲伤也有快乐,因为悲伤,快乐才更可爱。在人生之路,苦难和幸运,形影相随,让人们不断地体味悲伤和快乐。死亡也并非一无是处,它会使生活更为可爱,更有意义,让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更为亲密。托马斯·布朗博士认为,死亡是人类在幸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如此,当死神来临时,人们还是很难从容、豁达的面对,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在我们泪眼迷离的时候,虽然看到的只是模糊一片,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比那些不知悲伤的人能看得更清晰。

    理智、达观的人会逐渐明白,我们不能对生活寄予过高的期望。当你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时候,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既然你渴望幸福的降临,就必须学会耐心地忍受各种苦难。怨天尤人、愁眉苦脸,对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愉快而辛勤地工作,才能获得快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取决于他自身的体质和幼年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当然,他们的家庭幸福与否、周围的榜样如何等都会对他们的性格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仁慈、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生活。每个心灵都能创造一片小天地。乐观的心灵带给这个小世界以快乐,贪婪的心灵带给这个小天地以忧愁。“我的心灵就是我的王国”,这句话既可以用在君王身上,也同样适用于农夫。人可能成为心灵的主宰,但也可能成为心灵的奴隶。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将我们的真实个性映照出来。

    善良的人看这世界是美好的;丑恶的人觉得这世界是腐败的。如果我们拥有远大胸怀、努力进取,人格高尚,为自己谋利的同时不忘别人的利益,那么,我们就会拥有幸福欢乐,对未来充满希望。反之,如果我们自私自利、争权夺利,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充满阴谋和陷阱,令人沮丧、痛苦。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真正地理解所有的事物。那些不解之谜“被一只黑色的杯子掩盖”,我们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优秀的人为什么必须要经受苦难和磨炼,但我们要知道,苦难和磨炼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地完成自己份内的职责。因为,职责是不可逃避的,是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也是最重要的行为。我们应该把职责树立为生活中的最高目标,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体会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其他快乐不能相比的。

    当完成了自己的一切人生职责后,我们就像结茧的丝蚕一样,也要离开人世。生命有限,但既然上帝赋予了我们伟大的职责,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地完成。当圆满地完成了这些工作时,我们可能会精疲力竭,身心疲惫,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获得了永生;所以,死亡就像休息,生命的一半早就交给了客观、公正的墓碑;而山岗,或是尘土,就是我们的归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