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巴尔扎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巴尔扎克于1799年5月20日出生在法国图尔市的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在缺少家庭温暖的环境中长大。8岁时,他被送进一所教会学校,老师的责骂和鞭打,使他逐渐变得沉默寡言。虽然年纪小,巴尔扎克却兴趣广泛,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也很强,通过自学掌握了许多知识。

    巴尔扎克15岁随父母迁居巴黎,17岁入法律学校就读,课余时间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由于巴尔扎克对文学兴趣浓厚,所以他经常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并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他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发表过许多不成功的剧本和小说,虽遭受许多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并且为此毅然摆脱家庭,独立生活。

    1825—1828年期间他因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负债累累。经过探索和磨炼,巴尔扎克走上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了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设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名定为《人间喜剧》,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他认为社会环境陶冶人。在体验生活的同时,他阅读了大量书籍。

    1829—1849年,巴尔扎克为《人间喜剧》写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长篇小说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农民》、《贝姨》等。

    在艺术上,巴尔扎克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提出:“要描写一个时代的主要人物,以绘写出这个时代广阔的面貌,即通过塑造众多的典型反映整个社会。”正因为他对各类生活、各种人都有所了解,再加上他在书中所见的各种人各类事,所以在《人间喜剧》中出现了一系列资产者的吝啬形象,但他们的性格却各不相同。仅此一点,足以说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巴尔扎克特别重视环境的描绘,以此作为塑造人物、再现社会的重要手段。他创造了同一人物在不同小说中反复再现的手法,使《人间喜剧》形成一幅互有联系的社会画卷。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因而在跌宕起伏、长河滔滔的行文中,有时也闪现出绚丽的色彩。

    1850年,巴尔扎克在巴黎逝世,成千上万的巴黎市民都赶来向这位伟大的作家致哀。巴尔扎克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像一座座里程碑,让人们为之感动,为之景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