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的构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时候很爱空想,于是父亲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向一位思想家请教:"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思想家告诉他:"多思多想!"这人听了思想家的话,仿佛很有收获。回家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地开始"多思多想"。

    一个月后,这人的妻子跑来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从您这儿回去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思想家跟着到那人家中一看,只见那人已变得形销骨立。他挣扎着爬起来问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饭,一直在思考,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思想家问:"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那人道:"想的东西太多,头脑都快装不下了。""我看你除了脑袋上长满了头发,收获的全是垃圾。""垃圾?""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而从来不缺少空想家。那些爱空想的人,总是有满腹经纶,他们是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这样的人,只会为我们的世界平添混乱,自己一无所获,而不会创造任何的价值。

    在父亲的教导下,海明威后来终其一生也总是喜欢实干而不是空谈,并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无数推崇实干而不尚空谈的"硬汉"形象。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着自己的行动哲学。"没有行动,我有时感觉十分痛苦,简直痛不欲生。"海明威说。正因为如此,读他的作品,人们发现其中的主人公们从来不说"我痛苦"、"我失望"之类的话,而只是说"喝酒去"、"钓鱼吧"。

    海明威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后世的名著,就在于他一生行万里路,足迹踏遍了亚、非、欧、美各洲。他的文章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有所收获,归根结底要靠做事去争取,最终要把自己的才能真真实实呈现出来。但是,呈现才能要讲时机,有时候,为了迷惑对手,首先要表现得没有才能,以便在关键时刻给予对手有力的一击。

    南宋时,岳飞的部将董先奉命去迎击南侵的金兵。金兵有上万人,而岳家军则只有几千人。怎样以寡击众,以少胜多呢?董先想出一条妙计。

    他首先纵兵深入,但一与金兵交锋便全身而退,一日退百里,连退三日,手下的兵士越退越少。有些部将极不满意,说与其现在接连退却,还不如先前战死疆场。一直到第三天,董先眼见大家的愤慨之情都已被激发起来,这才告诉大家到了拼死作战的时候了。于是,全军上下齐心协力,一鼓作气打反击,压迫敌人步步后退。

    当溃不成军的金兵退到唐州的牛蹄、白石二地的时候,正想放下兵器吃饭,谁知董先两天前纵兵深入时埋伏在此地的军队猛地掩杀出来,大败金军。

    毛主席有过一句名言:"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董先是依靠隐藏而取得胜利的,但如果没有最后的反击,他的隐藏有什么意义呢可见,隐藏自己并不等于埋没自己,不是与世无争,更不是逆来顺受任人宰割。大清朝与西方列强相比,绝对称得上是谦谦君子。也绝对锋芒内敛宽宏大量,但人家可不领这个情,不吃这一套。先是鸦片后是炮舰,大清皇帝也不再顾虑丧权辱国有失面子,割地赔款签条约,直把大好河山弄了个支离破碎民不聊生。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隐藏也是如此,关键在一个"动"字上。它不是单纯的为了藏而藏,而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为了取得更大的成绩、获取更大的成功而藏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隐藏,作为提升生命境界的技能和手段,所追求的是和这个生命境界相应的辉煌。

    所以说,我们不仅要知道藏什么,更需要知道为了实现我们的目的怎么去藏。隐藏也不是目的,把隐藏当做追求的人,最终只能是弄巧成拙,自讨苦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