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时代(精校)-第186部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康熙一听这话火冒三丈,心说最先把女人(妃嫔们)拉上来当盾牌的难道是我不成?不过他知道和刘子光这种无赖讲不清道理的,只能接着提出自己的意见,双方同时放人,交换了人质再开打。

    刘子光不愿意换,以为他知道大玉儿的重要性,这可是满清的灵魂人物,放她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至于代文佩,只好另做打算了。

    虽然心里打定了主要不换,但是嘴上不能这样说,刘子光回复康熙说,打了好几个时辰了,都累了,不如吃了早饭抽袋烟再详谈这个事,康熙一想反正你们是瓮中之鳖跑不了,于是便同意了。

    从头天子夜到现在,红衫军们一直都没吃饭,长时间的鏖战让他们体力消耗极大,要不是平日经常训练的严格,大伙早就撑不住了,现在也是一个个肚子打鼓,咕咕作响呢。

    御膳房被紧急运转起来,那些御厨和帮工的太监宫女被从人群中挑出来去做饭,皇家饮食,光是早饭就有几十道菜,满族人粗鄙,无非是些鸡鸭鱼牛羊猪肉加时蔬而已,厨房里每天凌晨都有带着露水的新鲜菜送进来,但是今天由于打仗所以没有新鲜蔬菜,只好能昨天的蔬菜对付着用,肉倒是现成的,厨子们在钢刀的监视下战战兢兢地做着饭菜,不多时,一盘盘菜饭就送到了城墙之上,士兵们吃着宫廷御菜,喝着随身水壶里的清水,倒也惬意地很。

    刘子光面前摆了一张桌子,是从后宫里抬出来的,就这样露天摆在午门的城楼里,两把椅子,刘子光一把,大玉儿一把,桌子上摆满了珍馐美味。

    对以大玉儿这个人,平心而论刘子光还是比较敬佩的,这个女子不简单,有手段,敢付出,为了大清的事业贡献了太多太多,在权谋上大玉儿的本事也很大,这些年就是她一直在掌控着北京的政局,打一派,拉一派,努力保持着平衡,才使这些野蛮落后的统治者在北京盘踞了十三年之久,总之,这是个女中豪杰。

    午门外的战争暂时中止了,但是北京城内还不时响起零星的火铳声,这大概是清军在搜捕奸细,比起刚才的杀声震天,这会子已经清净了许多,刘子光让人把大玉儿的绳子解开,面对着坐着吃饭谈话。

    这会的刘子光已经不是刚才那个满嘴叫嚣着“老B败火”的大流氓了,而是一位斯文的大明文士,刚才的空当,他还让人将大玉儿的宫装找来,还找来几个平日里服侍她的宫女,伺候老祖宗穿了正规的衣服,仔细洗了脸,梳了头,带满了珠宝首饰。

    大玉儿坐在刘子光对面,现在她才开始打量这位名震天下的大明第一猛将,虽说上次在天津海边有过一面之缘,但那是两军阵前,心里又记挂着孙儿,所以没有仔细看,这会仔细一端详,这个年轻人倒真是英武的很呢。

    刘子光已经将束发紫金冠摘了,头上胡乱握了个髻,插了根白金的发簪,身上的镀金山纹甲已经卸下,只穿着里面的白缎子素团花圆领战袍,腰间金镶玉的带子,还悬着一柄佩剑,脚下是胶底战靴,英俊的面庞,炯炯有神的双眼,依稀有些当年多尔衮年轻时候的英姿。

    刘子光微笑着指着桌上的珍馐美味,对大玉儿道:“太皇太后饿了吧,请慢用,招呼不周,还望海涵。”

    大玉儿不禁苦笑,这本来就是大清的皇宫,怎么好像是他做东了,这小子,刚才还恶语相向,现在又变得这么斯文,看来此人很有向政治圈发展的潜力啊,唉,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能文能武胆色过人,自己这一代人真的是老了……

    仿佛是猜到大玉儿的心理似的,刘子光笑道:“这紫禁城,本来就是我大明的皇宫,借给你们住几年而已,这桌上的饭菜,哪一样不是汉人百姓辛苦劳作出来的,你们满人终究是客,也该走了。”

    第十卷

    战争

    第三十九章

    这世界变化太快

    大玉儿心中一动,显然刘子光的话引起了她的共鸣,入关十三年,打了十三年,就没有一天太平过,皇太极战死疆场、福临战败郁郁而终、多尔衮被俘自杀,爱新觉罗家的精英们几乎都丧身在这无边无际的汉人海洋中了。

    虽然建立了大清朝,定都在北京,将关外的家都搬了进来,从渔猎民族变成了统治阶级,旗人都成了老爷,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也学着汉人皇帝的样子,看书学习,重用文臣、采纳建议,减轻赋税、休养生息,实行归心之术,剃发易服,摧毁汉人的抗拒心理,这些年来大清的统治者可没少花心思,这是这一切有用么?

    汉人们终究还是不服管教,没有意识到大清的好,他们宁愿在南明汉人政权的横征暴敛下苟延残喘,也不愿在大清皇帝英明仁慈的统治下幸福的生活,不管是直隶还是山西山东,到处是民乱,这十三年来就没消停过,平均每年都有三起以上的汉人造反,再加上几乎每年都要遭遇旱灾水灾,真是流年不利啊。

    大玉儿为了大清殚精竭虑,别看她一头黑发乌亮乌亮的,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由于操劳过度,早就满头银丝了,只是为了好看用何首乌黑芝麻染黑的而已。打了这么多年,一点没有建树,反而被汉人反扑了回来,现在连紫禁城都落在人家手里了,大玉儿还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大玉儿就是大玉儿,虽然心中黯然,但是绝不会轻易示弱,她冷笑一声,答道:“天下本无主,能者居之,你们朱家的老祖宗本来也不过是凤阳一农民而已,连乞丐和僧人都做了,尚能夺了天下,我们爱新觉罗家乃是白山黑水间的英雄,比之强了本書轉載文學網不知多少倍,为何就不能坐这个天下?不错,这所紫禁城是你们汉人永乐皇帝建造的,可是这恰恰证明了我们大清朝的英明仁慈,换了哪朝的统治者,都会大兴土木重修宫室,也只有大清皇帝才会舍不得劳民伤财,直接沿用了前明宫室,甚至连修缮都没有,这不是体恤民情是什么?”

    刘子光冷笑,心说你们倒是想重新盖个皇宫呢,可是你们接手一个烂摊子,哪有银子大兴土木,再说俺们大明的皇宫盖得那么好,你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东北土包子见到这么豪华的皇宫哪还舍得拆了重建,反正比盛京宫殿豪华一万倍,就是再盖一个也摆脱不了满族的土腥味,何不沿用呢。

    当然这话用不着说,刘子光不是来抬杠的,他另有重要目的,所以并没有和大玉儿继续纠缠这个问题,反而微微一笑,示意旁边噤若寒蝉的宫女给大玉儿倒上一杯御酒,温言道:“太皇太后是个聪明人,何苦再苦苦支撑呢?汉人满人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杀来杀去有什么意思?眼下大局已定,满清必败,太皇太后不如登高一呼,让清军放下武器投降,本帅保他们性命无忧,你看可好?”

    大玉儿嗤之以鼻,她认定刘子光现在是虚张声势,按照她对这个人的了解,不是被逼到绝路上,这个人是不会和敌人坐下来面谈的,现在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无非是想找条后路罢了。

    “刘大帅此言差矣,好像您把身份弄颠倒了吧,这话应该是哀家对您说才对,北京城内有我一十三万大军,贵军恐怕也就是千人左右吧,你以为绑架了哀家就能胁迫皇帝投降么?那您可就太小看我爱新觉罗家的人的魄力了,反正哀家已经是快入土的人了,死就死,没什么可怕的,别想拿哀家讨价还价。”

    看到大玉儿的尾巴又翘起来,刘子光不由得冷笑起来:“太皇太后此言差矣,不错,本帅是只有一千人,我还就把话放在这里了,对付你们十三万土鸡瓦狗,一千人足矣,多一个人都是浪费的!劝你们投降是本帅有好生之德,不投降也罢,杀你们个血流成河,难道你以为本帅没这个本事么!”

    说着,刘子光一只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得盘子碗筷一颤,两个宫女一抖,手里端着的酒壶都差点落地。

    他越是这样,大玉儿越认为他是色厉内荏,心中更有了计较,道:“事到如今,哀家也就不瞒你了,此时洪承畴的大军已经到了南京城下,西夏军也已经破了潼关天险,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刘大帅盖世英明,何不为自己找条后路?我大清向来求贤若渴,若是大帅不弃,哀家愿意保你一个前程,以往种种是非恩怨,可以既往不咎,别说是封侯拜相了,就是封你一个铁帽子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大玉儿到底是大玉儿,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刘子光丝毫不怀疑这番话的真实性,爱新觉罗家的人向来无耻,哪怕是杀父夺妻的仇人都能收为帐下,说起这一点,也只有《三国演义》那些枭雄可以相提并论。

    刘子光哈哈大笑:“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虽然看似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但是这天下毕竟已经乱了好几十年了,人心思定,本帅可以断言,不出两年,这天下必然归为一统,而且胜利者就是我们大明!”

    大玉儿嘴角一撇,显然对刘子光大言不惭的话很是不屑,不过没等她再说出一番大道理来,刘子光又开口了:“你以为当今的天下还是十三年前的天下么?还是那个可以靠骑射功夫,靠阴谋诡计,靠好勇斗狠的年代么?你错了,现在打仗靠的是国力,打的是银子,你固若金汤的北京城又如何,在我天兵面前还不是形同平地,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真以为能困得住我?再说洪承畴,你以为我不知道他的行动么?告诉你,他一切行动尽在我掌握之中,我这是采用的关门打狗战术,南京发生的事情,我转瞬就能知道,哪里用的着什么八百里加急。大明的科技之发达,已经可以做到千里传音,又岂是你们能理解的。”

    刘子光从腰间掏出一把转轮火铳抛给大玉儿:“请看,我们明军用的是什么火器。”大玉儿虽然贵为太皇太后,但是对兵器甲马颇有研究,手中这柄短火铳异常精致,沉甸甸的发着幽蓝色的光芒,金属工艺相当优良,铳柄是胡桃木的,铳管是六角型的,膛内还有三条膛线,转轮里放着四发铜弹,整个武器就像是一件工艺品,展示着明朝强大的科技能力和工业能力,相比之下,清军倾其所有仿制的火绳铳就像是拙劣的赝品,根本上不得台面。

    刘子光道:“这是明军最基本的配备,每个士兵都有两支,还有五连发长铳和手榴弹,我们的武器装备已经完全脱离了冷兵器时代,根本不用面对面的搏杀了,这样一来,即使是刚拉来的农夫只要稍加训练就能打得过一个能骑烈马能开硬弓的精兵,甚至五百步兵就能对付三千精骑,这笔账你算过没有,游牧民族能有多少人?能提供多少兵员,汉人千千万万,再配上这样犀利的火器,你觉得到底谁能赢?”

    大玉儿默然,刘子光说的话惊醒了她,手中这柄火铳更在提醒她,世道已经变了。明军两万人纵横北方,先夺山海关,再取天津卫,搅得关外一团乱麻,这不是偶然,也不是靠得什么高明的策略,而是完完全全靠的是强大的运输、机动能力和压倒性的火力,人家既然能从天而降紫禁城,自然就有办法全身而退,主动权完全在人家的掌握之中。

    “敢问太皇太后,贵国一年岁入多少万两银子?又能收成多少担粮食?养活多少兵,多少百姓?我可以开诚布公地告诉你,你们所谓大清一年的赋税都不如我一个上海市舶司一年的关税收得多,至于粮食,江南湖广都是鱼米之乡就不说了,光是从暹罗运来的大米都吃不完,十个铜钱就能买五十斤上好的暹罗香米,加上运费也不过十二个铜钱,即使国内有旱灾水灾也饿不死人,我想问你,你拿什么和我们大明打?就拿城里这一十三万士兵么?就拿洪承畴的绿营和那顺格日勒的蒙古骑兵么?”

    大玉儿再次默然,刘子光的话不是假的,作为实际掌控了大清朝政权的人,对于国计民生必须了解,争霸天下靠得什么?武力是一方面,但是经济和科技也必本書轉載文學網须考虑在内,本来两国的综合国力差距不大,依靠娴熟的骑射功夫,清军还略占上风,可是现如今真的不一样了,不是那个一本三国演义加上宝马快刀就能夺取天下的年代了。

    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大玉儿原本还野心勃勃地想博弈一把,依靠洪承畴的奇兵突袭南京扳回败局,再重用汉臣,实行更加温和的民族政策,重新收拾旧山河,再次逐鹿中原呢,可是听了刘子光一席话,她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自己一相情愿的梦想罢了。

    一十三万大军,在这个年轻人眼里确实只是土鸡瓦狗尔,这个年轻人有着何等的胆魄啊,恐怕就是靠十三副铠甲打出一片江山的努尔哈赤也不过是这个水平吧,一瞬间大玉儿忽然明白了一件事:这天下,不但不会是爱新觉罗家的,恐怕也不会姓朱了……

    第十卷

    战争

    第四十章

    放虎归山

    大玉儿陷入了沉思,刘子光的话给了她极大的震撼,这位经历过大清国三代皇帝的女人绝非凡人,短短的几分钟内便有了定夺。

    大玉儿从沉思中猛醒,睁开双眼道:“放了哀家,哀家自会让皇上把你的妾室送回来,也会让他们休兵罢战,从此退出北京,还回到我们的辽东去。”

    这时候刘子光已经风卷残云地把桌子上的食物吃了大半下去,听见大玉儿这样说,便端过酒壶对嘴咕咚咚灌了两口送下去食物,拿袖子抹抹嘴,道:“姐姐想清楚了?”

    大玉儿道:“哀家是念佛的人,见不得生灵涂炭,既然大帅把道理摆得这么明白了,那哀家还有什么好说的,我八旗健儿的性命也不能这样白白浪费,这仗,不打了。”

    与此同时,端门城楼上,康熙和苏嘛拉姑正面带忧虑的对视着。“苏嘛姐姐,你看这情况如何是好?”

    “皇上,不管你做出什么决定,苏嘛都支持你,老祖宗也一定会支持你的。”

    康熙沉默片刻,轻轻点了点头,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那是昨天早晨给老祖宗请安的时候,皇祖母慈祥的抚摸着他的头说:玄烨,祖母老了,以后凡事你要自己多动脑子,拿主意,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坚持去做,记住,你是皇帝!”

    “朕是皇帝啊。”康熙心中默念着,起初皇祖母落到敌人手里确实给他带来了极大地震撼,一时间手足无措,不过现在已经镇定下来,发生的事情无可挽回了,皇祖母不在,他就是大清不折不扣的话事人,现在他必须做出抉择,是屈从于敌人的要挟还是强硬的继续进攻,但有一点他可以确信,不管怎么样,那个阴险的刘子光绝对不会放过皇祖母的,与其这样,不如坚持进攻,拼个鱼死网破,老祖宗经常教育自己要当机立断,现在正是需要决断的时候!”

    康熙一咬牙,正要下令强攻,忽然听到一声哨响,对面午门上射下一支没有箭镞的雕翎箭,上面似乎绑着东西,士兵将箭取过来一看,上面竟然是老祖宗的手书,让康熙休战一个时辰,然后双方互换人质。

    康熙顿时高兴起来,但又怕明军拖延时间搞什么花样,下令继续增兵包围紫禁城,同时不能放松外城的警戒。

    双方偃旗息鼓,各自休息,康熙一方忙着继续调拨火炮云梯,刘子光这边抓紧时间休息,一个时辰过后,交换人质正式开始。

    刘子光心里很有数,清军不会耍什么花样,因为代文佩等人的身份和大玉儿不可同日而语,为了区区几个天地会的反贼,康熙绝不会拿大玉儿的生命冒险,果然,人质交换本書轉載文學網的很顺利,大玉儿被吊篮放下城去,代文佩和几个天地会俘虏被放了过来,整个过程都在双方的火力控制之下,哪一方乱动都会导致全体人质的死亡。

    刘子光用大玉儿换回了天地会的所有俘虏,这些人除了代文佩之外都已经被折磨的奄奄一息,看来满清还是很有分寸的,就算抓到刘子光的身边人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怕招致更强烈的报复,这种做法是很正确的,倘若他们真的动了代文佩,恐怕大玉儿现在就已经不是完整的了。

    代文佩被吊上午门城楼,面色苍白神情憔悴,但是却并没有象电视剧里面被解救的女主角那样扑向刘子光的怀抱,即使代文佩是江湖儿女,也要顾及脸面,刘子光也没有太多表示,只是说:“文佩,你辛苦了。”

    刘子光温暖的目光投射过来,一句贴心的话,代文佩就感到这一切都值了,能为他出生入死,想必以后在府里也不会地位过于低下了。

    “姐姐!”代文龙扑了过来,他到底是个孩子,又是被姐姐看大的,姐弟之情非常身后,虽然已经是大帅的贴身侍卫,胸前佩戴了两颗银星呢,但在姐姐面前依然是个孩子。

    姐弟两人抱头痛哭,忽然代文佩看到弟弟身上的血迹,赶紧上下检查,关切的问道:“文龙你哪里受伤了?”

    文龙骄傲地说:“都是鞑子的血,我用剑杀了六个蓝翎侍卫,这都是他们溅在我身上的。”

    弟弟长大了,都能报效国家了,代文佩很欣慰,拍拍弟弟的脑袋,这才转向刘子光道:“总舵主你怎么用鞑子的太皇太后换来我们,这可太不值了!”

    刘子光道:“什么狗屁太皇太后,在我眼里你和兄弟们才是最重要的。”

    听了这话,代文佩和几个天地会的好汉都深深地感动了,处于层层包围之中,居然把手里的王牌人质送出去,换来几个并不有碍大局的己方人质,看起来傻透了,但是却充满了人情味,正是江湖一流豪杰的所为。

    代文佩只道刘子光是因为担心自己才做的这笔交易,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暖流,打定了主意一定要为这个男人赴汤蹈火,江湖儿女不会持家做女红,打打杀杀还是行的。

    好汉们以为总舵主心里记挂着他们才做的这次交换,一个个感动的岗岗的,要不是死撑着,英雄泪都要落下来了,一个个在心底暗自发誓,这条命从此就是总舵主的了!

    再说大玉儿,穿戴的整整齐齐被送回清军一方,刘子光还买一送二免费奉送了两个大玉儿身边的宫女,就等着她说服康熙退兵关外了。

    大玉儿被清军严密保护着回到端门城楼,祖母抱头痛苦一场,苏嘛拉姑也跟着哭,旁边的侍卫们也落泪,哭了一场,康熙才问道:“老祖宗,刘子光那贼子对您做了什么手脚没有?”

    大玉儿慈祥地笑了笑,拍拍康熙的肩膀道:“奶奶没事,有你阿玛、你阿玛的阿玛在天之灵护佑,又怎么会有事呢。“

    听了这话康熙才放下心来,可是大玉儿忽然变了脸色道:“皇帝,刚才哀家被敌军俘虏,午门上受辱的时候,你是打算怎么做的?”

    康熙微微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说了实话:“老祖宗,为了大清的脸面,朕绝不会让你受辱的,哪怕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

    大玉儿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是爱新觉罗家的好子孙,当断则断才能做个好皇帝啊。”

    然后大玉儿又询问了一下京城的情况,康熙说明军打进来之后有很多汉官开始不老实,就连九门提督伍六一也有异动,不过这些人已经被控制起来了,康熙果断任命了显亲王富绶为九本書轉載文學網门提督,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靠得住啊。

    大玉儿点点头:“孙儿你做的很好。只要稳住了京城,一切还有翻盘的可能。”

    “那现在应该怎么做呢,请老祖宗指点迷津。”康熙确实有些迷茫了,内忧外患,敌人实力那么强大,让他不知道大清这条航船究竟该往何处去。

    大玉儿从椅子上坐起来,走到窗前看着杀气腾腾硝烟弥漫的午门,一眼看过去那里连一个人影一面旗帜都没有,但她知道,全副武装的明军就藏在垛口下面,在那座城楼上,她吃了一顿最难忘的早饭,这顿饭给她这位大清朝实际上的掌舵人上了一堂课,让她明白了明清两国的差距,但是这种巨大的差距并没有让她觉得沮丧和挫败,反而激起了这个女中豪杰的万丈雄心。

    不错,明国现在的实力是大大强于清国,不论是财政收入还是科技水平,还有粮食产量和人口,但是并不代表大清就彻底不能翻身了,事在人为,汉人能做到的事情,满人一样能做到,而且还会做的更好!

    不就是火铳大炮么,还有那个能飞的东西,大清不是没有能人,只是一直没重视这方面而已,八旗勇士们崇尚骑射摔跤,对奇技淫巧很是鄙夷,只要改变这个思路,重用那些西洋工匠,再从民间征集手艺精湛的汉人工匠,象刘子光拿给自己看的那种火铳,绝对能放造的出来。

    北方的资源同样丰厚,同样有海港,有矿藏,有大片的耕地,有无数勤劳的汉人百姓,这些资源都是翻盘的资本,凭什么不努力一把就放弃?这不是爱新觉罗家人的作风!

    再说了,明国的复兴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而且期间刘子光个人起到的功效是极其巨大的,只要消灭了这个人,明国就会进入倒退状态,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某个具体的人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大玉儿就是能改变历史的人,如果不是她几次力挽狂澜,现在的天下格局也不会是这个样子,同样道理,刘子光也是那个改变了大明国运的人。

    刘子光的火铳确实给大玉儿带来了震撼,但是同时也被大玉儿发现了弱点,火铳的子弹很大,直径半寸,黄铜制成,这就可以推出每个士兵注定不能携带太多的弹药,每人百发就是极限了,高科技有高科技的弱点,那就是必须依赖后勤。虽然刘子光吹牛说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可是打了这么许久,怎么不见他把伤员撤出去,也没见援兵到来?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明军的后勤并非尽善尽美。

    最终大玉儿得出一个结果:现在正是大清复兴最佳的时机,只要豁出去几千条人命杀进紫禁城,打死刘子光这个明军乃至明国的灵魂人物,整个京津地区乃至全天下的战局,都会为之一变。

    大玉儿猛然转身:“皇上,是该决断的时候了!”

    第十卷

    战争

    第四十一章

    绝处逢生

    把大玉儿放走之后,红衫军就开始往午门外的空地上泼油,泼的是那种燃烧性能很好的猛火油,看到这个情景,代文龙忍不住问刘子光道:“大帅,精炼火油挥发性强,泼下去一会儿就点不起来了,不是浪费么?”

    刘子光赞道:“小伙子不错,都知道挥发了,学堂没白上,你看好了,一点不浪费。”

    果然,大玉儿回去还没有一刻钟,大队清军又来攻城,等他们扑到午门下,一支火箭射过去,门前便燃起熊熊大火,无数人影在火光里凄惨的嚎叫着、翻滚着,惨况堪比阿鼻地狱,吓得后队清军再不敢向前。

    好不容易烧完了,留下满地焦尸,空中弥漫着烤肉的味道,饶是双方都是百战老兵,也不免心惊,这仗真是越打越残酷了。

    但是清军并没有被吓退,等火焰熄了,依然猛扑过来,火铳弓箭开路,后面是云梯兵和健锐营,仿佛根本不知道恐惧似的,但是这种不讲策略的蛮干与送死无异,清军前仆后继倒在午门外,尸体叠着尸体,每个人都是前胸中弹,但依然潮水般的涌过来,搞得红衫军们都成了机械性的射击了,连瞄准都不用瞄准,随手一铳就能打到人。

    清军一连冲了半个时辰,至少留下了五千具尸体在午门外,连续的射击使得红衫军的弹药很快紧张起来,士兵随身携带的弹药都打光了,现在已经开始使用后备弹药箱里的存活了。

    刘子光的表情也凝重起来,他看到这些死掉的清兵都是下五旗和汉八旗的兵,真正的上三旗精锐反而不出动了,这种打法虽然笨拙,但是确实有用,人海战术既能消耗敌人的弹药,又能打击敌人的士气,试想谁面对这样悍不畏死的军队不得胆寒啊。

    红衫军也不例外,即使大家都是杀人如麻的精兵,见到这种情形也觉得匪夷所思,清军这是拿人命往上填啊,照这种打法,早晚尸体会堆的和午门一样高,不用云梯他们也能爬过来了。

    那些绿扁帽的西洋兵们,已经接受不了这种残酷之极的东方战争模式,一个个表情极为痛楚,似乎在压抑着心中的愤懑和恐惧,刘子光知道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到了临界点了,但是现在必须坚持,坚持过去就能得以升华了。

    没有人责怪刘子光为什么放走那么好的人肉盾牌,因为大帅自有他的安排,不必和每个人交代,更没有人抱怨被清军团团包围,打得这么艰苦,因为空降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这个信条早已成为他们的口号了。

    康熙铁青着脸站在端门上,背后跪着几个都统、参领,这些人实在不忍心再这样打下去了,苦苦劝谏皇帝换个打法,可是康熙听了皇祖母一番话之后,铁了心要攻下午门,他下了死命令给下面的人,就算打光最后一个人也要上,就是拿尸体堆也要越过午门。已经有两个佐领因为怯战被康熙砍了脑袋,但是依然有人冒死进言。

    康熙皇帝今年十五岁,十五岁的少年有这样一颗坚韧的心也不容易,午门外的焦臭味和满眼的血红刺激着少年的神经,他的太阳穴不断的跳动着,每一次的倒下、每一次的牺牲都让他心痛不已,可是这个时刻不能停,一秒钟都不能停,只有用千千万万的血肉之躯才能抓住这次机会,歼灭这个大清最强悍的敌人,只有干掉了刘子光,大清才有出路,满人才有出路,这是皇祖母告诫他的话,康熙本人也这么认为,他甚至觉得刘子光真的是上辈子就和爱新觉罗家有仇,今生特地来寻仇的。

    负责主攻的是下五旗的部队和绿营兵,皇家直接掌控的上三旗部队则在养精蓄锐,等明军的弹药耗尽之后再投入这支生力军,这种打法自然遭到各位旗主的反对,但康熙心意已决,没有人能够撼动帝王的意志。

    稍停了片刻,清军再度发动进攻,这次规模更大,从四面八方开始合围,十八丈宽的筒子河也拦不住他们,硬是顶着炮火的轰击架设了浮桥,然后依然是云梯兵、弓箭手,玩命地上。

    防线扩大,红衫军的兵力立刻紧张起来,千把人防守方圆一千三百丈的紫禁城捉襟见肘,若不是兵器犀利,城墙高大,连片刻都守不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