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新学堂读书时,他刻苦勤奋,放学时,常常一边参加家务劳动,一边复习功课。家里买不起灯油,他就从山上砍一种野生的细竹,加工成“竹精子”,用来点灯照明,有时“竹精子”燃烧时爆裂的火星,烧焦了他的头发,他仍旧在灯下耐心地苦读。业余时间他十分喜爱体育运动。
兵之物,大矣哉!
1908年叶剑英被父母送到离雁洋十多里外的丙村三堡学堂住校读书。三堡学堂是一所公立高等小学,学校的教员大多数是一些进步的爱国青年。当时三堡学堂设立甲、乙、丙、丁四个班,叶剑英在甲班中学习,并且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利用业余时间,他还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并热心于写作,成为柳亚子先生创立的“南社”的诗友,以后叶帅一生便在诗歌方面不断追求,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诗篇,成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名“儒将”、“诗帅”。
当时三堡学堂的进步教员积极宣传革命,叶剑英在他们的熏陶下,读了许多革命书籍,在教师的带动下,他还率先剪掉头上的辫子,并同当时的顽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三堡学堂的办学经费大部分靠镇上肉铺上缴的“牲口捐”,而当时潮州府的一些清兵,常借公务之机到镇上肉铺抢劫,当时的官府对此又不管,每次肉铺被抢后,肉铺店的老板们总要求减免捐税,这样就影响了学堂的开办,学堂师生对这些清兵的恶劣行为十分气愤。
一次清兵又来抢劫肉铺,叶剑英听说后,在校长的支持下,他率领十多个同学,手持棍棒,冲到镇上,与清兵动手交战,在镇上群众的帮助下,将这伙清兵狠狠教训了一顿,并送交官府查办,从此潮州府的清兵再也不敢来镇上骚扰了。
1911年爆发了武昌起义,梅县群众也积极响应革命,三堡学堂也以各种方式庆祝革命的胜利,一次老师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以“治兵”为题写一篇作文,叶剑英对作文进行了巧妙的构思,结合武昌起义的壮烈情景,他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兵之物,大矣哉!”
大丈夫何患乎无文凭!
1912年1月,叶剑英以优异的成绩从三堡学堂毕业,随后考入梅县务本中学。务本中学是由外国传教士和地方人士合办的私立学校,学校不受官方限制,思想比较活跃。叶剑英入学不久就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不久政府决定把务本中学与其他三所中学合并改为官办,并派来一守旧的人物担任校长。校长到任后即禁止学生的进步活动,歧视、排挤贫穷子弟,引起学校进步师生的强烈不满。
务本中学原来的校长叶则愚和部分进步教师也开始筹办私立中学。叶剑英在守旧势力的压抑下联合100名学生,他以学生自治会会长的身份掀起了反对官校校长的学潮。省教育局对学生采取了强硬措施,叶剑英率学生冲出校门,进了叶则愚等创办的私立东山中学,叶剑英后来也成了东山中学第一批学生。在学校他学习刻苦、爱校如家,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及建设,使东山中学成为后来广东省的名牌中学。
在东山中学叶剑英阅读了孙中山先生的著作和一些进步书刊,还对古今文史知识兴趣浓厚,撰写的诗文深得师生好评,在他的领导下学校还建立了国文、英文、科学、社会等研究社,筹办了阅报室、卫生部、球队等,出版了《东山月刊》,创设了演说会、游艺学会等组织,叶剑英因学习优异,社会活动能力强,被推举为校学生自治会的会长,和老师同学们共同创制了《学生章程》,显示了他少年时期非凡的组织才能。
1915年秋,省教育部门派人到梅县各中学视察,作为私立中学的东山中学为了迎接这次检查,决定举办一次学校办学的成果展,身为学生自治会会长的叶剑英为了向世人展示东山中学取得的成就,主张把展览规划搞大一点,要超过教会学校和官办学校,但当时的校长囿于当时的形势,害怕搞得太大会得罪官方和洋人学校,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他严厉训斥了叶剑英,并以扣发毕业文凭相威胁,来迫使叶剑英承认错误。
叶剑英气愤之下,卷着铺盖回了家。叶剑英的离校引起了师生们的强烈议论,校长也对自己的错误做法后悔起来,于是便托人给叶剑英捎一封信,信中希望叶剑英认错,劝叶剑英回校领取毕业文凭,叶剑英读完信后,表示“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无文凭!”
倚天万里须长剑
叶剑英的原名叫叶宜伟,在丙村三堡学堂时就开始使用这个名字,但他幼小的心灵中对“剑”萌发了憧憬之情,在东山中学读书时,他的《油岩题壁》中“也曾拔剑角群雄”的诗句,抒发了他对兵器“剑”的钟爱,在云南讲武学堂学习时开始改名为叶剑英。后来他在悼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诗中写道:“倚天万里须长剑,不灭狼豺誓不休”。
叶剑英离开东山中学后,他先在父亲的小店铺里做杂事,后又在横山新群小学任教,不久又漂泊南洋谋生,只盼能挣些钱,就读一个更好的学校,掌握更多救国救民的本领,但他在南洋几乎处于失业的困境。当时适逢云南都督唐继尧在南洋招收华侨子弟入云南讲武学堂学习,叶剑英报名通过了入学考试。
1917年他到云南讲武学堂学习,并立志在疆场上一吐英雄豪气,来报效国家民族。入学后他先接受六个月的基础训练,然后分配到炮科学习,他勤奋苦练成绩优良,除学好炮兵课程外,还练就一手精湛的劈刀技术。当时讲武堂有一名日本教官,常找人比试劈刀,取胜之后便目中无人。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叶剑英决定打败这个日本教官,他每天提前起床半个小时,坚持了半年的劈刀练习。一天,他同那个日本教官进行了比试,叶剑英刀法娴熟,使日本教官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连说“不要太重!不要太重!”并承认比输了。赛后这位日本教官十分钦佩叶剑英,并把战刀送给了叶剑英。
在讲武学堂,军阀唐继尧对孙中山持否定态度,他以学堂作为扩大实力的人才基地,打击拥护孙中山的师生,对学生实行愚昧统治和奴化教育,禁止学生阅读政治书籍,要求学生埋头钻研王阳明以便为他卖命,叶剑英对此十分不满。一次在唐继尧训话时,他站起来质问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孙中山的“知难行易”有何不同,使当时的唐继尧十分尴尬。
1919年12月22日,叶剑英以优异的成绩从云南讲武学堂毕业,随后他便踏上了回广东故乡的归途,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苗体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