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阴元洞与阳元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王散木

    赴韶关始兴采风的第二天清晨,一同采风的朋友们都还沉醉在甜美的睡梦中。我在始兴本地一位作家的陪同下,驱车赶往位于始兴城西九公里处的沈所镇铜钟寨旅游风景区,探访了享有“生命之门,大地之母”美称的阴元洞群。

    车子停驻景区门外,我们沿着山间水泥坡道左弯右转,一座突兀的石山便陡然耸立在眼前,状如巨钟,铜钟寨因此得名。巨钟东侧有一座狭长石山,两山的结合处有一石岩洞口,当地人称之为藏军洞,是进入铜钟寨的必经通道。藏军洞历史上曾多次驻军,此地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风度大队的驻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始兴游击队的据点,并利用这里藏匿百姓。几十上百年过去了,硝烟已经散去,战火也已熄灭,只留下两条隐约可见的战壕见证着历史。穿过半山腰的藏军洞,便辗转进入七仙女阴元洞群。

    1

    最为神奇的是:深山幽谷之中,刀削般的峭壁上布列着众多大小不等、恰似女阴的上尖下宽的条形洞穴——“阴元洞”,这里生动地综合展示了女性一生不同时期的生殖器外貌,姿态各异、外形逼真。从混沌无知的女婴到情窦未开的女童,从怀春岁月的少女到初婚伊始的少妇,从情怀激荡的中年妇人到残冬黄叶的七旬老妪;有正面的、有侧面的、有解剖面的,或含苞欲放、或玉唇微张、或丹唇紧闭……大小无数,韵致各异,其形状、比例、颜色,惟妙惟肖,十分酷似。身临其境,你不得不叹服造物主的伟大,大自然的神奇。其中位于洞群之首的“(何)仙姑阴元洞”,高18米,宽8米。隔涧与之遥相呼应的还有丰润的一仙女洞、窄紧的二仙女洞和粉嫩的三仙女洞等等。恐怕这里应该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天然的女性生殖器博物馆,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把女性最隐秘的世界雕刻得如此惟妙惟肖,裸陈于天地之间,展示在世人面前,好一处“天然‘性趣’博物馆”。后来,又被赋予了不少美妙的人文传说,更引起中外游客的无尽遐思。

    这里最大的仙姑阴元洞,传说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与何仙姑云游至此,见这里风景如画、花果满山,于是一时兴起,即相约在此各造一件吉祥物,祝福人间美满幸福。瞬间完成,互见大笑。造成何物?一为阳元石,一为阴元洞,本意就是祈愿人间子孙繁衍兴旺、世代昌盛吉祥。两物何时相会?冥冥之中早有安排,距离此处不远就有神仙床,只待两情相悦、时机成熟,阴阳相会便指日可待。

    仙姑阴元洞内潮润温湿,站在洞内向对面望去,峭壁上有一处八十多米高的形似女性阴道解剖面的山岩,名为“九凤飞瀑”,下雨后这里会形成瀑布,平时也有水汽飘下来。我们在下面欣赏二仙女洞、三仙女洞时,就感受到了微微细雨。据说是二郎神杨戬躺在山岩下看对面的“仙姑阴元洞”时性致勃发,那根硕大的阳具陡然沿着山根向上勃起,就留下了这道深深的石槽。刚劲有力,栩栩如生。

    大自然的造物真是巧夺天工,有阴有阳,阴阳相济。位于始兴沈所花山乡附近的阿公岩,山路曲折陡峭,丹霞地貌,这里居然突兀出一根高约有七八层楼、10多米宽的阳元石(大概就是吕洞宾的杰作了),比起丹霞山的阳元山略矮些。如果说丹霞山的阳元石是大自然的一件圆雕作品,这里就是高浮雕,同样震撼人心。就在这巨大的男根旁边,紧紧依偎的依然是那惟妙惟肖的女性象征物,你说奇也不奇、怪是不怪?

    几年前第一次游丹霞山,导游介绍说那里阴阳元石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才被发现的。其实,我想阳元石这处景观,谈不上是六十年代才被发现的,因为那处景观在很显眼的高处,自身又高达数十米,而这一带自古就不偏僻,丹霞山早在清初就成为风景名胜,引人前往。可以想象阳元石这处山峰,古人早就看到了,只不过,古人也许没有把它与人的生殖器官联系起来,给它起今天这样的名字,赋予它今天这样的意义。有资料说,古人曾称这山峰为“佛掌峰”,即把今天的“阳元石”看作是佛掌上的大拇指而已,还有把它称为“马卵石”的,意思是像马的性器官。

    从“佛掌峰”到“马卵石”再到“阳元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赋予同一块石头、同一处景观不同的意义和内容,给予它不同的名字和符号。

    我很纳闷,清代的袁枚在《游丹霞记》中为什么没有提及“阳元石”?

    袁枚是一位极有个性的人。他在《所好轩记》一文中公然宣称自己:“袁子好味,好色……好游。”说自己“好味”、“好游”都可理解,但标榜自己“好色”却是够大胆直率的了。他三十多岁时,就辞官归隐小仓山,建随园,纵情山水、恣意浪游。袁枚尤其反道学,思想极为解放,他在诗中说自己“解爱长卿色,亦营陶朱财”。他认为男女之情是人之大欲,理应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因此他对沈德潜《明诗别裁》不选宫体艳诗大为不满。但就是这样一位反道学、不拘礼节的诗人在丹霞山游览时,居然没有看到阳元石这样的景观,游记中也没有提到这处景观一个字。其实,丹霞山主要的景区范围并不大,用袁枚的话说丹霞山的主要特点是景观集中——“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无论是于情于理,发现或看到阳元石是很容易的。

    姑且不论袁枚当时到底是否看到,今天能够给予的合理解释是,袁枚没有提到阳元石,应该是时代精神所致。就是袁枚所处的时代,不欣赏和关注像阳元石和玉女渊这样的像性器官的景观。其实这两处景观一直就在那里存在着,它们沉默不语,它们像什么,有何意义,是否应成为风景,值不值得观赏?这一切都由人来决定,由时代精神决定。在袁枚生活的时代,程朱理学甚炽。“性”还是隐秘的、含蓄的,在公开的场合,人们还不可能肆无忌惮地谈论性。那时人们早就看到了那像生殖器的巨石,但男人看了可能一笑置之,女人看了或掩面而过,或赧颜羞涩。我想也有这种可能:当年的袁枚也看到了阳元石,只不过那时就连他也不认为这是风景,或觉得这东西不值一提而已。当然,此番揣度,依然当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无法去断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