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高科技的大较量-核武器的巨大威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核反应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这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

    冲击波以超音速向四周传播,随距离的增加,传播速度逐渐减慢,压力逐渐减小最后变成声波。

    冲击波的直接杀伤是通过挤压人体内脏和听觉器官,及其动压使人体抛出,撞击地面或其他物体造成的。间接杀伤是指被冲击波破坏的物体,或抛射的物体作用于人体造成的损伤。冲击波也能破坏工事、建筑物和武器装备。

    光辐射就是核爆炸时从温度高达数百万、几千万度的火球辐射出来的光和热。它可造成人员皮肤烧伤、视网膜烧伤、闪光致盲;光辐射还能使木、棉、橡胶、塑料制品熔化、碳化、燃烧,使火药燃烧、熔化;还能引爆炸药,引起火灾。

    早期核辐射是指核爆炸前10多秒内放出的射线和中子流。前者以光速传播,后者速度也可达每秒数千米至几千万米,两者均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早期核辐射能引起人员、牲畜的放射病。

    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质对地面、水、空气、食品、人体、武器装备等造成的污染,称为放射性沾染。对于暴露的人员,放射性物质的各种射线将使其患放射病。放射性沾染进入人的体内组织,也会引起放射病。

    核爆炸瞬间释放的射线与周围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产生大量带电粒子,这些粒子高速运动,在爆心周围形成很强的瞬时电磁场,并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扩散传播,这就是电磁脉冲。

    核电磁脉冲场强很高、频谱很宽,传播速度快,作用范围比光辐射、冲击波和早期核辐射大得多。它能在导体中感生出很大的瞬时电压和电流,干扰或破坏无防护的电子设备、电路和元器件。

    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污染的杀伤半径可达几千米至几千千米,并能对目标造成综合性的杀伤和破坏,其威力自然比普通炸弹和炮弹要大得多。

    延伸阅读

    1945年,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仅有的两颗原子弹。这场人类有史以来的巨大灾难,造成了10万余日本平民死亡和8万多人受伤。原子弹的空前杀伤和破坏威力,震惊了世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